生物进化的说法是滴刚刚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A、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C、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C错误;D、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及意义,明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生物
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y-x)g可代表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B、在下午4时至10点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C、若全天温度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D、若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为g?h-1,那么所需实验条件是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置于黑暗中,在晚上7时即移走叶圆片z
科目:高中生物
根据如图实验过程回答:(1)通过实验①、②、③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与弯曲都与有关.通过实验④、⑤比较说明,该部位产生的物质能够.(2)通过实验②、⑥、⑦比较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在.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是.(3)通过实验④、⑧比较说明,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在.(4)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不仅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促进生长和生根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某课外活动小组以扦插枝条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请简单补充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结果.实验方案:①分别配制相同浓度、不同的IAA和NAA溶液;②将扦插枝条平均分为若干组,分别用上述配好的IAA和NAA溶液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③将处理过的枝条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④观察并记录.预测实验结果.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频率很高B、基因突变是指mRNA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C、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C、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频率高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科目:高中生物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  )
A、性状改变B、遗传信息的改变C、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改变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
科目:高中生物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1)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9个个体,请分析回答: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②果蝇作为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是因为具有优点.(2)右图为果蝇染色体的图解,请据图回答:①图中编号表示常染色体的是,表示性染色体的是.②图B果蝇共有两个染色体组,若用X、Y代替图中性染色体编号,一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是.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测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③果蝇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科目:高中生物
下面是三幅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分析.(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图.(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3)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的是图.(4)图A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个.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如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2)在a和c两时期,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3)丙图①→②,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乙的阶段(填文字),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乙的阶段(填字母).(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5)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二苯胺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min.(四)制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将根尖放在中央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这样可使细胞分散开.①请指出“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②请画出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模式图.(画4条染色体).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微液滴特性表征及氨基酸检
微生物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与基础。利用先进的现代自动化和仪器分析技术开发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具有自动化、标准化、高通量化等特征,大大突破了人工筛选在速度、效率和标准化等方面的限制,是微生物菌种筛选的一次技术革命。然而,已经投入使用的各类高通量筛选系统主要是由国外公司开发的价值昂贵、操作复杂的大型装备系统,其普适性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开发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不高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近年来基于的检测和筛选系统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
芯片系统(Microfluidics)或微流控芯片,是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和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几个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由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目前的微流控芯片系统主要包括连续微流体系统和液滴微流体系统。基于连续微流体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研究较多,已经成功应用在蛋白和核酸的电泳分析上,并有商品化的分析仪。相对于连续微流体系统,基于液滴微流体的微流控芯片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独立的单个微液滴反应器,可以据此对分析样品进行单独包埋并在相互分开、互不干扰的微液滴小室中进行检测分析,使得检测和筛选细胞或其胞外分泌产物成为可能。该系统具有速度快、通量高、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对开展定向进化改造工程用酶,研究外分泌胞外产物(代谢产物)等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微生物筛选实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对微流控芯片中的微液滴有更高的要求,如提高微液滴的稳定性,优化生物兼容性以及防止微液滴内水相物质渗漏到油相等。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代谢产物(氨基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包埋氨基酸的皮升级微液滴特性的研究,为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在氨基酸检测和相应生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以及定向进化改造方面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1&菌种
含有pET30a-mCherry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菌株来由实验室保存,该菌株可以诱导表达产生荧光蛋白mCherry,用于检测微液滴的生物活性兼容性。
1.1.2&仪器与芯片
532nm激光器购自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聚焦物镜购自奥林巴斯公司;Nikon1J1高速摄像机购自Nikon公司;532nm、610nm滤光片均购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电倍增管购自CenturianSurplus公司;PCI6070e数据采集卡购自NationalInstruments公司;MODEL609E-6高压放大器购自Trek公司;Mitos压力购自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购自上海齐鸣硅材料有限公司;SU-8
2025光胶购自美国MicroChem公司;购自美国Harrick公司;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加热台购自谊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购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流控芯片为自制PDMS芯片,PDMS购自Momentive公司。
1.1.3&主要试剂
AbilEM90购自EvonikDegussa公司;矿物油、钙黄绿素、Span80、CuCl2、EDTANa2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各种氨基酸均购自Solarbio公司;IPTG(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氨基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购自Sigma公司;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购自阿法埃莎(天津)化学有限公司;异丙醇购自北京化工厂;荧光底物AmplexUltraRed购自Invitrogen公司。
1.2.1&整合控制系统的搭建(光路设置、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及工作流程
如图1所示,本液滴微流控芯片整合控制系统采用非聚焦光路。
图1液滴微流控芯片整合控制系统示意图
激光器发出波长为532nm,发射后的激光通过滤光片除去杂波,然后聚焦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点。当包埋荧光物质的微液滴通过检测点时被激发产生荧光,荧光经聚焦物镜聚焦后到达分光镜。通过分光镜将一部分荧光传给高速摄像机,实时监控微液滴的流动情况;另一部分荧光则通过滤光片,由光电倍增管(PMT)接收并将荧光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后,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并由LabVIEW软件进行分析。高压放大器用于微液滴的偏转,当目标微液滴的检测信号超过分选设定阈值时,分析软件通过高压放大器和微流控芯片上的电极对微液滴施加偏转电压。由于介电电泳力的作用,目标微液滴将发生偏转,流至分选通道得到收集。
1.1.1&液滴微流控检测分选芯片制备和微液滴生成
微流控芯片通过模塑法制备。首先根据要求利用AutoCAD软件设计芯片图形(图2A)并获得相应的光刻掩模(掩模由深圳美精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然后通过光刻法将图形转移到芯片上。具体步骤是:首先选取洁净的硅片,放到等离子机清洗4min,然后用匀胶机以1800r/min的转速均匀的覆盖一层50μm的SU-82025光胶,并在95下预烘30min;待其冷却后在光刻掩模下紫外曝光20s,在95烘40min;将未曝光的光胶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丙三醇交替冲洗干净,在110下加热30min,即获得所需芯片通道的阳模。芯片由目前被广泛采用的PDMS材料制作,PDMS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良好的透光性和生物兼容性[15-16]。将PDMS预制剂和交联剂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倒在制备好的阳模上,在60下加热4h使其固化。揭下该含有微流通道的PDMS并与另一块平整的PDMS封合,即得所需芯片,芯片实物如图2B所示。微流控芯片以Mitos压力泵作为流体动力,利用PEEK材质的塑料管将其与芯片连接,采用流动聚焦(Flow-focusing)方式在芯片内生成微液滴。
图2微流控芯片设计示意图(A)及实物图(B)
1.2.3微液滴特性研究和氨基酸包埋检测分析
利用微流控芯片生成油包水(w/o)的微液滴,通过包埋含有pET30a-mCherry的E.coli细胞并检测不同时间点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测定由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液滴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作用。根据微液滴的形态学检测,对生成的微液滴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参照Kendall等研究方法[19-20]对微液滴的分子扩散情况进行研究。
氨基酸的荧光检测采用双酶偶联法。以谷氨酸与荧光底物AmplexUltraRed反应后的混合体系作为水相,以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矿物油为油相,生成包埋氨基酸反应体系的皮升体积微液滴,并对微液滴进行在线的荧光检测和筛选。通过类似方法对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也进行了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微液滴的生成
如图3所示,利用流动聚焦(Flowfocusing)方式生成微液滴,通过改变油、水两相的流速可获得理想大小的微液滴。
实验结果显示,自行设计的芯片生成的微液滴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微液滴间相互独立)和均一性,微液滴直径可控制在20&50&m范围内,生成速度每分钟600&1200个。
图3微液滴的生成
2.2微液滴的生物活性兼容性
油包水(w/o)微液滴作为用于细胞培育或者代谢产物的反应,都要求微液滴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因而油相组分,尤其是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非常重要[11]。相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细胞和蛋白不造成强静电作用力的损害,因此,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兼容性。本研究对目前使用较多的w/o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和AbilEM90进行了测定。实验中以分别添加3%(V/V)Span80和3%(V/V)AbilEM90的矿物油作为油相,对添加IPTG的E.coliBL21(DE3)(含有pET30a-mCherry)细胞培养液进行微液滴包埋,并对微液滴进行37静置培养。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微液滴的荧光值(Ex/Em:490nm/585nm)来反映微液滴内的细胞蛋白生物表达量。如图4所示,添加表面活性剂AbilEM90的矿物油包埋的E.coli细胞具有更高的荧光蛋白表达量,表面活性剂AbilEM90比Span80有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图4)。故本实验最终选择含3%(V/V)AbilEM90的矿物油作为油相。
2.3微液滴的稳定性
微液滴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存在,从而为其检测筛选提供基础。因此,稳定性是微液滴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将谷氨酸等4种氨基酸分别进行微液滴包埋,对生成的微液滴在离线条件下室温培养,利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不同时间点微液滴的稳定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微液滴室温培养20h后形态仍然保持稳定(图5)。对比培养前,98%的微液滴无融合和破裂,可以有效满足细胞产生相关荧光信号检测的要求。
图4表面活性剂对微液滴内细胞活性的影响
2.4微液滴的分子扩散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微液滴内包埋的水相物质扩散到液滴外,并进入到另外一个微液滴内,必然影响检测和分选的效率,所以微液滴间低分子扩散与否非常重要。好的微液滴应该是包埋物质既没有渗透到微液滴外,也没有在液滴间发生交叉污染。扩散性是微液滴作为互不干扰的独立微反应器的重要指标。参照Kendall等人提出的方法对微液滴分子扩散情况进行了检验。
采用含3%(V/V)AbilEM90的矿物油作为油相,5mmol/L钙黄绿素、10mmol/LCuCl2、0.1mmol/L谷氨酸混合液作为水相1,乳化成的微液滴为E1;50mmol/LEDTANa2作为水相2,乳化成的微液滴为E2;水相1和水相2以体积比15混合作为水相3,乳化成的微液滴为E3;微液滴E1和微液滴E2以体积比15混合为微液滴ME,测定4种微液滴在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值(Ex/Em:490nm/515nm)。结果表明,室温培养20h后,微液滴ME的荧光值几乎没有变化,微液滴间的分子交换<2%,对微液滴的检测和分选影响可以忽略(图6)。因此,选择含3%(V/V)AbilEM90的矿物油作为油相生成的微液滴内物质无明显的分子扩散,可作为微反应体系。
图5微液滴稳定性
2.5氨基酸包埋微液滴的检测与分选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搭建的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对氨基酸进行了检测与分选。实验以两种浓度的谷氨酸(10&mol/L和20&mol/L)为检测对象,通过液滴包埋,在图2所示的芯片中生成含有两种谷氨酸浓度的微液滴,生成速度为每分钟600个。
图6微液滴间的分子交换
两种不同浓度氨基酸包埋微液滴的荧光检测信号如图7所示。其中,包埋20&mol/L谷氨酸的微液滴荧光值高于设定的阀值,软件自动给出信号到高压放大器,产生偏转电压使微液滴受介电力作用偏转至“SORT”孔道,微液滴被分选,而包埋10&mol/L谷氨酸的微液滴不会被分选,流向“WST”孔道。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具有氨基酸检测与分选功能,检测分选通量可达到每分钟600个。
图7谷氨酸微液滴的荧光检测与分选
液滴微流控芯片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相互独立无干扰的单个微液滴反应器,如果将每一个微液滴看成一个微反应器或者细胞培养器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与分选,将为研究外分泌胞外产物(代谢产物)及其工程菌株的定向进化提供强有力的筛选平台。
本研究搭建的液滴微流控芯片高通量筛选平台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包埋氨基酸的微液滴的生成、微液滴特性研究和荧光检测与分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生成的微液滴直径可控,大小均一、稳定,微液滴内反应体系小,可节省大量试剂;2)微液滴可以长时间稳定存在,满足试剂反应或细胞培养对时间的要求;3)微液滴的包埋物在测试微液滴中稳定存在,微液滴间无交叉污染,不会对后期微液滴的荧光检测和分选产生影响;4)微液滴的筛选通量可达每分钟600个。这些实验为酶及氨基酸等细胞分泌物的检测分析和相应生产菌株的筛选提供了高通量筛选的可能,对液滴微流控芯片在定向进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献链接:
DOI: 10.13345/j.cjb.130361
(文章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科学网科学网转载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有用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Microdrop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系统,实现低成本的无创检测
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赖炳权精准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环节,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无创、均一的检测技术,迅速成为精准诊断领域的新星。而数字PCR技术则是公认的液体活检领域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方法。
从两个人到百余人,中山大学校友赖炳权博士团队成功研发微滴式数字PCR系统Microdrop并投入生产。Microdrop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并投入生产的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系统,已申请20多项发明专利。它打破了国外厂商对这一领域多年的垄断,在保持高灵敏、快速的标准下,实现更低成本的无创检测。
打破垄断:研发微滴式数字PCR系统2017年10月,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消息,成功研发国内首款投入生产、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微滴式数字PCR系统MicroDrop涉及20多项发明专利。这时,距离永诺创始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赖炳权毕业仅有7年。他所从事的精准医疗行业并不为常人所熟知,但却极为重要。精准医疗与传统的被动医疗相比,采用主动发现并在早期治疗的模式,同时对病程进展和疗效进行及时的分子水平的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症、组织分型、HIV/DS、血液型等领域。
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环节,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无创、均一的检测技术,迅速成为精准诊断领域的新星。而数字PCR技术则是公认的液体活检领域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方法,它采用有限稀释的方法将目标分子分割到独立的反应体系中,在不依赖标准曲线条件下实现靶标绝对定量检测,能检测到低至0.01%的突变基因。这种技术的应用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数字PCR技术可用于孕妇产前筛查,能更快、成本更低地进行遗传病风险评估,亦可用于感染性病原菌的分型和定量。数字PCR技术还可用于肿瘤液体活检,进行肿瘤早期筛查、精准用药指导以及预后监测等,能大大改善治疗效果。&肿瘤治疗药品很多,确定最佳用药及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赖炳权介绍道。微滴式数字PCR系统的核心为微流控微滴生成技术,采用原创性的油液,单个样本在微米级流道中利用气压驱动在3分钟内生成10万微滴,单次运行生成80万微滴,微滴体积达皮升级,检测线性范围达到6个数量级,各项指标均超越国内外主流产品。在液滴生成数上,MicroDrop能达到国外同级别产品的5倍。
与此同时,设备制作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这大大减低了精准医疗的成本,打破了国外厂商在微滴式数字PCR领域的垄断。这意味着在未来,采用外周血、唾液、尿液、脑脊液等样本进行低成本、高灵敏、快速的无创检测成为可能。锐气满满:把项目看作团队的未来赖炳权于2000年考上了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十年磨一剑,2010年的赖炳权顺利地完成了在中山医长达10年的本、硕、博课程。但当赖炳权在博士后期间收到留校当教师的邀请后,他却选择了婉拒,对比留校教书,他选择了风险更大的创业:&因为我认为科研成果最终还是要应用到临床上面来,如果不应用到实际上去帮助更多的人,我怕把这些科学成果浪费掉了。&拿着读书期间获得的几万元奖学金加上东挪西借拼凑起来的共3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赖炳权与同实验室的另一位师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两个人,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出租屋、30万元资金,这就是最初的永诺生物公司。&说实话,那时候驱动我们向前的就是生存的压力。30万元而已,交完房租,买完设备,眼看着钱就要见底了。&赖炳权回忆道,当时的他们白天与各大医疗科研机构洽谈业务合作,晚上便回到出租屋做实验,协助客户解决项目上的难题。
2012年,经过两年的积累,赖炳权决定把公司搬到刚刚招商不久的生物岛上。从两人到百余人,从50平方米的出租屋到生物岛几千平方米的写字楼,赖炳权把&上岛&看作自己公司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虽然&上岛&的时候公司附近的地块还挺荒凉的,但我们看重的是生物岛的品牌度和政策支持。&赖炳权介绍道,作为一个大型孵化器,生物岛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例如刚刚&上岛&的永诺公司,就享受到了入驻前两年房租半价的优惠。2015年,随着永诺生物的组织架构逐渐完善,公司逐渐走向正轨。这家年轻公司硕博占比40%以上,为各大医院提供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想要打破国外企业的行业垄断实现自主创新,这可不是儿戏。&自主创新的风险极高,我们投入的2000多万元,是有可能打水漂的。
&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诺生物开始把未来聚焦到医学检测中的分子检测上,而研制数字化微滴型PCR系统,则是赖炳权认定的行业未来。2015年,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而数字PCR技术则是公认的液体活检领域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方法。赖炳权率领永诺团队在攻克软件方面的一系列难题的同时,开始寻求硬件合作方。此时,适逢广东省某研究院在PCR设备研制领域物色团队合作。让赖炳权意外感动的是,该研究院的院长与赖炳权团队只见了一面,便最终拍板与这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团队合作研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交流都十分顺畅。&赖炳权感慨道,&我们是真正把这个项目看做我们的未来,全身心投入去做。&关于赖炳权永诺生物创办人兼总裁。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中山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靶标及候选化合物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广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一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基金项目;2010年12月创办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感言创新创业要坚持实践出真知,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克服创业路上的难题。在创业的过程中,作为团队的领袖,要懂得带领团队跨越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坎。要把创新当做公司的灵魂所在,要把创新精神当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创业要认准大方向,在企业成长的关键节点,一定要对行业的未来有清楚的认知。在获得小成绩后不能固步自封,要大胆向前迈步。
见证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发展作为最早入驻广州国际生物岛的企业之一,永诺生物见证了生物岛的兴起。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干细胞、基因测序与检测、健康管理&&这些站在时代前沿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成果在这里悄然绽放,创造着新的经济增长极。&生物岛就像一个生态圈,孵化器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就像是保护器一样。在这里我们能和其他企业有更多的互动,在产业上也有互补,这样能加快我们的发展。&赖炳权形容道。
原文标题:永诺生物:聚焦精准医疗,实现低成本快速无创检测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是人工智能落地最佳应用阵地,在这里AI可以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目前,我国人工智....
目前,大经中医已经和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及其医联体、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江北新区社区卫生中心等多家医院及....
然而,就在今年3月,“中国AI公司遭遇C轮死”引起哗然;5月有报道称IBM 医疗部门大幅度裁员,规模....
SEA技术体系十分简单,只需要一对普通引物和一种聚合酶,其最大的优点是该方法能够实现DNA和RNA的....
测试新药是一个缓慢、昂贵和耗费人力的过程。人工智能有可能重构临床试验过程的每个阶段——无论是从匹配符....
最新消息,2018年5月,上海铱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脑医生(Dr.Brain)顺利完成Pre-A轮....
全球人工智能产值到2022年预计会达到2000亿美元,如果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医疗保健将会在这一市....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一种智能电能表的检测系统。该专利由国家电网公司申请,并于201....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数见不鲜了。在医学影像方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本文将对新型照护系统构建的基本特征和床边照护系统的病床照护及临床护理应用作分析研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乳腺科专家刘强至今为一个二胎母亲的病例感到痛心。因为这位母亲“非常坚强”,....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AI企业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
利用这一人工智能平台,赛诺菲巴斯德将寻找能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效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果一切顺利,这....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革,AI的发展似乎已经出现疲态,从最初只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到现在更在意AI....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是孤僻又温暖的天才。如同《雨人》中拥有数学才能....
机器人会成为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吗?最近,机器人“护士”引发了公众的无限遐想。
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年,整个AI医疗行业共获得241笔国内融资。而目前国内资本多布....
中国科技巨头之一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我国医疗系统。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医院不堪重负....
Signify Research的一个新报告显示,世界医学影像领域在近期迎来了高增长期,并将在202....
在医学领域中有一个“笑话”,某医学院学生在大三时,看到AI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后,立刻退学转其他行业,....
获悉,8月1日,美国远程医疗公司MDLIVE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的成长投资,医疗保险巨头Cigna....
从需求端来说,中国年新增肺癌患者数量全球第一,年肺癌因素死亡人数全球第一,早筛需求旺盛,低剂量螺旋C....
据报道,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热门风口,AI技术的革新正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医疗领域,这....
据外媒报道,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医生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以Sutter Health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尝试借....
由多伦多大学科研团队开发的一款新型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显著缩短为癌症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看到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炙手可热,国家扶持,资本助推,创业者纷纷押注这一赛道。纵然会有泡沫,但不可....
跟动画片里一样,萌萌的“大白”陪伴在侧,守护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拥挤的医院;哪怕在太空旅行....
虚拟现实VR技术目前已经在众多领域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更加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经过四年发展,医联不但构筑了集学术、执业、社交、游戏化的专业实名医生平台,而且率先搭建起以患者为中....
日前,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成功为一位病人实施了世界上首例混合现实(MR)技术引导下的髋部骨折手术,....
据报道,微软公司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其Healthcare NExT计划的....
通过无线电波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个全新的探测系统:可以看到墙另一边的人移....
CT的二维成像可以变成3D数字影像?AI将为你定制手术方案?这个神秘的外科医生的“神器”有多厉害?7....
相对于公众“谈癌变色”的状况,说到丙肝,多数人都认为离自己的生活甚为遥远。丙肝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
据称,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郭保林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制一种具有血液触发形状记忆恢复的可注射纳米....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产物,已发展到了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分析等理论为基础....
11月13日,视见医疗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浩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的应用和思....
患者就医,发生大处方或过度医疗等,监管滞后常令百姓诟病。如今,这种状况或可改变。12月19日,记者从....
“医生是盘活大数据的核心环节,没有专业的医生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医生仍是治疗的核心,尤其....
刚被曝光的IBM内部文件显示,许多医生在使用Watson时,发现AI给出了“多个不安全、不正确的治疗....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依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名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深....
可穿戴医疗设备前景广阔,很可能是一项在根本上改变人类医疗健康的新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自提出以来,在社会各行各业进行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尝试,当下的AI技术运用已经开始从基础层向....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透到医疗行业,在技术助力下,移动医疗逐....
近年来,“人工智能+医疗”概念方兴未艾。最近的案例之一,是阿里健康宣布将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将发挥重要性作用。
随着我国人群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继发性慢性肾病正不断增多。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在内的慢性肾病患者....
7月18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纽约干细胞基金会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节段添加组织工程(S....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台洁白的方形机器唱着小曲,在协和医院外科手术室走道上忙碌,被....
面对日益复杂的大气污染状况,奥斯恩以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经验,开发了一套可实现高密度网格化布局的低....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进化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