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受伤脑内没出血现在查出海绵状脑部血管瘤血管瘤这个是外伤造成吗?

作者:郑珂,何海青 浙江省台州医院放射科

患者,女性,35岁。因外伤后检查发现左侧第7肋骨病变2年就诊。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第7后肋局部骨质密度增高,肋骨下缘骨皮质毛糙,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病变边缘模糊,并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突向胸腔,大小约2.0 cm×5.8 cm(图1)。

图1 左侧第7后肋局部骨质密度增高,肋骨下缘骨皮质毛糙,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病变边缘模糊,并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突向胸腔,范围约3.0 cm×4.0 cm

诊断:左侧第7后肋病变。

CT检查:示左侧第7后肋局部骨质梭形膨胀性改变,边界不清,范围约2.0 cm×6.0 cm,局部骨髓腔呈磨玻璃样密度,内见不规则骨小梁结构,未见明显硬化边及骨膜反应(图2~6),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3),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改变。两年后复查,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改变。

图2 左侧第7后肋局部骨质梭形膨胀性改变,边界不清,范围约3.0 cm×4.0 cm,局部骨髓腔呈磨玻璃样密度,内见不规则骨小梁结构,未见明显硬化边及骨膜反应

图3 增强后病灶未见明确强化

图5 CT三维重建前面观

图6 CT三维重建背面观

诊断:左侧第7后肋良性骨病变,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手术及病理:手术确定肋骨病变位于第7后肋,向胸腔内方向生长,肋骨病变大小约1.5 cm×7.0 cm,质脆,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病理示肋骨中间膨大,直径2.5 cm,经脱钙处理后,镜下见小血管成簇增生,内含血液。

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骨血管瘤是发生于骨内的较少见的骨良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骨肿瘤的0.6%~1%,可发生于任何骨骼,好发于脊柱、颅骨长骨及其他扁骨,其中发生于脊柱和颅骨的约占52%,发生于肋骨的少见。骨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骨海绵状血管瘤是由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构成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而成,除了骨骼,它还可累及肌肉、肌腱、滑膜和结缔组织。

骨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近。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一般多为偶然发现,部分患者肿瘤较大可有疼痛或触及肿物。回顾骨血管瘤的X线及CT影像特点:

①发生在脊柱、颅骨等不规则骨的海绵状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广泛吸收。在椎体内非受力骨小梁吸收,持重的纵行骨小梁代偿增粗呈栅栏状为其特征表现;颅骨血管瘤中溶骨性破坏区多破坏外板,周围多有硬化边,肿瘤表浅层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可见与颅骨垂直的类似于日光状放射的骨间隔,需与恶性骨肿瘤的针刺状瘤骨相鉴别;

②发生在长骨者表现为骨破坏区沿骨长轴蔓延,呈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病变处梭形膨胀,局部骨皮质变薄,因肿瘤在血管之间生长形成多个薄的骨问隔使得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或网眼状。有时病灶边缘的这种骨间隔也可变粗成放射状排列,在CT上多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内有粗大骨嵴呈小网眼状或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病灶边缘可见高密度硬化环;

③肿瘤对骨皮质的破坏先从骨内面进行,以致骨皮质变薄,中断。穿破骨皮质后在骨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影,内可见骨针,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有时皮下可出现迂曲的粗大静脉及软组织骨化或静脉石,如影响血供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或骨质疏松等表现。本例骨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非常少见的部位肋骨,病变局限于骨髓腔内,未见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X线、CT改变主要类似于长骨海绵状血管瘤的改变。CT检查可以显示血管瘤内被吸收的骨结构和粗大稀少的骨小梁,还可显示肿瘤的软组织蔓延情况,同时在术前行三维CT检查有利于肿瘤精确定位。

本病需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相鉴别。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全身骨骼均可发病,以四肢骨最为多见,其次为骨盆、肋骨和颅面骨。其中,发生于肋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为磨玻璃型或丝瓜瓤型,患骨膨胀增粗,正常骨纹理消失,前者表现为髓腔膨大且密度增高似磨玻璃样密度;后者在病骨髓腔内可见不规则粗大骨小梁沿纵轴或不规则重叠排列。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第24卷第1

> 血管瘤有什么危险?

31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我的哥哥一直就患有血管瘤,因为家里穷,哥哥的血管瘤也一直没有去治疗,不过现在他的老婆非常担心这个病,不知道血管瘤有什么危险吗?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包永忠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肺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传染病、皮肤性病科等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瘤一般是良性的,没有什么危险性,如果是恶性的话,会有危害存在。血管瘤是发生在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瘤是否存在大的危害是要看血管瘤生长的。建议平时不要使血管瘤部位受外伤、摩擦、搔抓等刺激,以免引起出血进而引起细菌感染,这样的话,危险就会随之发生。


赵丽吉 主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危害一:瘤体下层可出现很多管腔狭窄的主要由内皮细胞排列而成的病变。
危害二:患者常同时出现老年性白色斑点、老年性样痣及脂溢性皮炎等老年性皮肤改变。
危害三: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均质化,表皮嵴消失,并常围绕着血管瘤的大部分,犹如领圈状。
危害四:毛细血管逐渐扩张,可见许多中度扩张的毛细血管衬以扁平的细胞。


? (脂溢性湿疹,面部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dermatitis)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损害为鲜红或黄红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成年人多见,亦可见于新生儿。 

  • 多发人群:成人及新生儿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组利用组织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的成像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2],与传统的加权序列比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的特点.SWI显示静脉结构、血液代谢产物、铁沉积等十分敏感,在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笔者搜集20例经临床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绵状脑部血管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