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色问题不是很简单吗很简单

原标题: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对电影常识了解得太少

本文是一篇 广告,推的是什么,后面再告诉你。

前段时间在知乎Live、值乎、分答这几个平台上,我做了一些活动,回答了不少提问。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问题,都类似于这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一部电影看得很深?

想写一篇很有见地的影评,该从什么角度着手?

为什么某某电影我看不懂,它到底好在哪里?

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大同小异,很可能最后都让提问人失望了。因为我总是说,要从对电影的基础认识开始培养,要了解电影史,同时像杂食动物一样,广泛涉猎各种电影,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电影,看上几千部。

等你这样修炼个三五年之后,上面那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的确我没有办法提供快速的捷径,因为我认为那并不存在。

有时候参与或旁观一些从业人士的讨论,经常遇到双方说着说着火药四溅,细究下来,发现大家的对话其实不在一个话语系统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鸡同鸭讲。

如果只是观点不同倒还罢了,但要命的是大家对电影的最基本共识都无法建立,有时候还犯各种常识错误,尤其是在朝阳区「漫咖啡」举行的高端务虚会上更常遇到。

我自己平时在工作中有一个体会。

电影这个行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它太深,太专业——以我们浅尝辄止的态度,还轮不到去说深浅呢,而是它太杂,牵涉太广。

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中总是遇到新问题,解决一个又碰到一个。也许每个问题不需要深度研究才能解决,但即使是浅浅的问题,来一百个也够呛啊。

上面说的这几种情况,我觉得归根结底都是一件事。

我们对电影始终是了解得太少了,特别是关于电影的常识。这么说也是基于两个理由。

其一,电影本身历史太短,我们系统化地深入研究电影,更短,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因此,电影这种艺术本身具有的潜力,及它的规律,人类所知甚少。而电影又是一门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的艺术,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对单个人来说,掌握的就更少了。

其二,具体考虑到中国国情,我们对普通人的影视美学教育,是零。反观西方,不少国家在中学甚至小学都会开设电影审美课程,因为影像是当今这个世界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而中国完全没有这样的基础影视教育。其次,我们的从业人员来自五花八门的背景,在这个草莽乱世一般的新兴行业中野蛮生长,存在各种基本认识的缺陷也自不待言。

所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已经执行了不下十年,那就是永远不停地补充关于电影的基本常识。

先从常识做起,再谈其他。何况这个领域的常识何其多也。

在我为自己建立电影常识的过程中,早期发挥了最基础作用的有三四本书,我至今铭感于心。

其中有一本,便是路易·贾内梯的《认识电影》。

《认识电影》1997年电影出版社版

好了,谜底揭晓,本篇广告的主角,便是「后浪电影学院」即将于下月推出的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封面

有的朋友会说,《认识电影》我早知道了,无需专门推荐也……是的,莫急,知道《认识电影》毫不奇怪,因为它是 豆瓣排名第一的电影书,出过多个版本,畅销不衰,稍微关心电影的,都会知道它啊。

但我想说的是,这里介绍的《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跟你以前看过的所有版本的《认识电影》,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书。

别的书不敢讲,但对这本书而言,版本至关重要。

因为在全彩插图第12版之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版本的《认识电影》做到了和英文原版一模一样。

由于翻译、排版、装帧、印刷的缘故,此前市面上所有版本的《认识电影》都最多不过具有原版五、六成水平。

现在,九成九的版本降临,稳妥起见,我就不说这是十成了。

之前虹膜平台出售过阿城的精装文集,以及佐藤忠男的《日本电影史》,后来陆续有多家出版机构上门联系,希望我们代为介绍各种电影相关书籍。

绝大部分我都推掉了,因为我对电影书太挑剔了,绝对比99%的人更严格。如果我自己看不上,我绝对不会贸然拿到虹膜微信平台介绍给读者。

一旦放上来,这本书必定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就是这样一本书。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封面

这本书并不高深,它只提供入门的常识而已,常识最最珍贵。

这些常识就像:导演怎么设计他的镜头调度?不同的剪辑风格会带来哪些不同的观影效果?歌舞片的来历是什么?存在哪些电影表演流派和风格?一部电影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员?电影到底怎么讲故事才是好的?明星制度如何建立及演化?

我在值乎和分答遇到的大多数常识类问题,其实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所以如果你对关于电影的常识感兴趣,并且此前对大名鼎鼎的《认识电影》并不了解,我向你推荐这本书,并提供五个很难让人拒绝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这本书从七十年代问世以来,是百余所世界名校电影概论、影视制作专业的经典教材和必读书目,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且又全面的理解电影的切入口,即按照电影构成元素来分门别类地深入讲解,对电影专业知识积累为零的基础读者也很友好。

1972年的《认识电影》第一版

第二个理由:这是本书的第12个版本,你想,一本教材如果写得不好,它压根没机会可以出十几个反复修订的版本,早就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了。顺带一说,为什么一本书要随时更新,出十几个版本?首先这是美国教材产业的规则,其次,这对电影这门学科来说,尤其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电影产业的技术更替太迅速了,任何书过五年都会过时。

第三个理由:即使你之前买过其他版本的《认识电影》,如果你觉得不错,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值得再次出手,因为这次的全彩插图第12版带来了阅读体验的本质提升。

第四个理由:本书出版方后浪出版公司凭借「后浪电影学院」在电影书领域树立起了极高的专业信誉,是你可以信赖的出版方。

第五个理由:本书译者是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教授,是你可以信赖的译者。

如果这五个理由还不够,那下面只好放大招了,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全彩插图第12版到底独特在哪里。

但要是你已经决定要买这本书了,请不用听我啰嗦,直接拖到页面最底下,通过二维码专属入口下单。

《认识电影》英文版更新至今,基本皆是全彩呈现,但遗憾的是,华语地区所有中文版则一直是单色印刷,或者针对局部涉及色彩、光线的个别章节四色彩印。这样一来,读者可以在能接受的定价中少损失一些内容上的阅读体验。

但实际上,由于出版印刷用纸有既定的算法,开本尺寸与拼版方式限制了彩印页码的选择范围,且考虑到定价问题,全书的四色页码总量是有限的,因此编辑常常得来回权衡割舍掉哪张图,哪部分彩印的价值属于刚需。

而对于拥有500余张剧照,且图注被当成正文来写甚至有超越正文分量意义的《认识电影》,这种纠结太折磨了。贾内梯教授常常在其中分析,某部电影是低饱和色调的,某部电影的红色象征了何种人物精神状态。当新版本回应当下更新到动画片、CG电影中的新技术,全书彩印对《认识电影》而言可谓刻不容缓了。

因此,后浪公司决心要给读者呈现一个最贴近原书风貌、阅读体验最好的新版。

于是最新的这个版本沿用了此前中文第11版的开本,改为精装全彩,护封200g高阶映画(特种纸),书名烫黑;内封150g黑卡,文字及图烫白。硬精装,锁线装订,圆脊。

内文方面,全面采用铜版纸彩印,因为铜版纸对油墨的吸收最有利于表现色彩、光线的微妙,即使在《教父》紧闭的书房中,也要看到暗中的不同层次及百叶窗渗出的惨黄光线。

同时,旧版的排版并不友好,阅读正文及图例部分时,常感觉支离破碎。此次的新版解决了这个问题,出版方在照顾到中文特殊性的基础上尽量遵循原书的每一处排版设计细节。大到图文节奏,小到每个图标的色块位置、方角圆角、表格边框颜色、图注文字框应该在图的上方下方或者某个黄金比例线上,所有细节全部重新设计。

因此才敢说,这个版本的《认识电影》,是华语地区第一次达到原汁原味的出版水平。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只能依赖作业人员长年累积下来的技巧与经验,一个可信赖的专色油墨调配员,最少需要8至10年时间,才能完全掌控调墨时色彩之变化。

师父一般会以过往经验或从专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种类,有部份更只靠个人感觉取出份量,再利用电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测量,把油墨放在调色盘上混合。混合完成后,取出少量以刮刀于承印物上刮出色带,以检视色彩的正确与否。发现偏色时,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调,完成后于记录纸上仔细记录用墨份量和种类,以备调制大量专色油墨。

  传统配色工艺,一直依赖作业人员长年累积下来的技巧与经验,一个可信赖的专色油墨调配员,最少需要8至10年时间,才能完全掌控调墨时色彩之变化。假如印刷厂用上2-3个品牌的油墨,那就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它们的色彩特性。

当然,不同地区出产的油墨亦有不同,欧美等地区生产的油墨中黄墨成分浓度都较高,相反日亚地区出产的油墨都较为骄艳。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都影响着配色人员对油墨色彩的判断。

以今天印刷业而言,可靠而富有经验的配色人员亦可谓买少见少,越见罕有。加上现在印刷厂聘请或雇用的都是能立即配合工作岗位的熟手工人,又怎会再花十年、八年时间训练配色人员?

师父一般会以过往经验或从专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种类,有部份更只靠个人感觉取出份量,再利用电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测量,把油墨放在调色盘上混合。混合完成后,取出少量以刮刀于承印物上刮出色带,以检视色彩的正确与否。发现偏色时,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调,完成后于记录纸上仔细记录用墨份量和种类,以备调制大量专色油墨。

倘若现需要调配一个鲜蓝色(标准),经第一次之混合,结果发现该蓝色有少许偏红,此时应加入少量的绿或黄以使油墨向绿色的方向移动,如此类推。当发现该蓝色暗淡时,可加入适量之纯蓝色油墨,增加其色彩纯度;相反,加入黑色或灰色油墨会使该蓝色变回深沉。

利用以上之方法调配专色,是最简单及直接,但有几个不能控制的缺点:

(一)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油墨时,油墨会变脏,鲜艳程度大大下降。

(二)份量难以控制,往往比预期调配之份量多出数倍。

(三)加入大量白墨,虽能增加遮盖力及能即时检视色相,但已减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适性。

(四)不能利用纸张本身的颜色,去调配专色油墨,增加白墨应用。

(五)印墨厚度难以控制。

(六)水准不稳定,往往因配色人员的技术偏差而出现问题,缺乏客观的判断。

刚才所提及的缺点,利用传统方法配墨时经常发生,相信对老板而言,这是浪费金钱的做法。既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又浪费时间和资源。假若客人要求重印,相距一至两星期,可不是问题,但是相距一至两年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原因有很多(如下):

1)印刷厂已转用别的品牌油墨,颜色和浓度都大大不同。

2)若用相同品牌油墨,油墨厂所用之配方可能已有所改变,因此未能用同一份量调合油墨。

3)若用旧有油墨印刷,油墨经长时间存放,颜色及印刷特性,如干燥、光泽度等亦有所改变。

以上三种情况都使我们难以复制出相同颜色,很多时候为了达到客户要求,不断浪费油墨,最后都是把它们存仓,有时候更用上三至四星期也调配不好。到了真的是无计可施,大份量的还可找油墨供应商代办,小份量应用如1、2公斤,供应商又怎会理睬我们呢?那么我们不就守株待兔吗?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解决上述传统印刷技术带来的问题,不论成本、时间和信心都能大大提高。近年来才发展成熟的电脑油墨配方系统(Ink Formulation 5)是个不错的方案,但很多人都误解其真正含意,说到底,我们要的都是一个准确,符合要求的成品,那么我们今天又该怎样调墨和配色呢?试用一点时间,看看今次的介绍。

电脑配色要用到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当然要预备必要的器材:

(一)毫克电子秤--能测量小数点后三个位重量的电子秤。

(二)调墨刀--与厂房应用的差不多,要预备大小不同种类的较适合。

(三)玻璃--视乎调墨量多少,一般测试可用18CMx 18CM左右。

(四)打样机--能把油墨平均印在承印物上的仪器,能以着墨份量来控制厚度的如IGT、或国产的展色机也可以。

(六)分光密度仪:测量原理应用

0/45度分光光度仪用于一般印刷品测量用,d/8球体型散射式原理,能计算印刷品镜面反射含量

(七)印刷材料--建立资料库用,建议选择不含荧光增白剂的纸张,分涂布与非涂布两种,能把油墨颜色充分表现。

(八)油墨--以印刷四色为基本,再配以常用之专色CMYK、透明墨、白墨、紫墨、绿墨和橙墨等等,务求以最少的油墨种类,调配最多之专色油墨。(日后将以此12种油墨为主要配色色种)

(九)标准对色灯箱--可配合紫外光灯、D50、D65及A光源的为最理想。这样可同时观测在不同光源下,印刷品同色异谱的情况。

1:观看色样(样品),根据经验判断色样的大致油墨比例,或查对色卡找到最接近的颜色,按色卡上的配方比例调配

2:因为色彩变化的复杂性,人工经验得到的初次配方色差会很大,肉眼能看出色偏,但不能准确计算出要加入油墨的重量,只能一边调配一边加油墨搅拌,一边用手对压或用展色机展色条,少则3~5次,多则加油墨要十几次,油墨越调越多,费时费力,甚至配不出合格的专色,配出的专色最后的色差还是没有电脑配色控制的准确,是否存在同色异谱根本无从得知

(经验丰富(5年以上)的人工配色大约平均2.5小时一个专色)

1;测量色样或标准色卡(如果是潘通专色直接从配色软件调用光学数据)

2;测量印刷材料,以前用过的或存在的印刷材料直接调用数据

3;选用油墨系列用来计算配方,按各种不同条件过滤配方,选用一个计算的合格配方

4;按配方油墨种类数量加入调配小样,调好后用展色机展出色样,用分光密度仪测量

5;测出小样的数据可能会有色差(一般第一次色差在CMC 2:1de△=1~3.5左右),再用配色软件修正配方

6;计算的修正配方再加入调配好测量,一般经1~3次修正后的色差在0.5~1.5左右,大多数情况下己经可以了

(1个月熟练操作配色软件的配色工大约平均0.8小时配一个专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脑配色有着人工不可企及的速度与精度,可靠性高,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为你的产品质量作保证,能为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里争取更大的空间!

利用三原色的原理进行调配油墨

颜色黄、蓝、红是色谱中最基本的色,也就是平常我们习惯所称的“三原色”。三原色是调配任何颜色的基础色,也就是说,不管什么颜色,总是在三原色的范围内。所以,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出无数种的色彩。油墨的色相变化,正是利用三原色的变化规律,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可得到近似黑的颜色;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原色等量或不等量混调,可获得各种间色,其色相偏向于含量比率大的墨色;若两种原色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成为标准间色。三原色墨分别以各种比例混合调配,可得到多种复色,上述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各种颜色,正是根据三原色的减色法理论所得出的。所以,利用三原色原理调配油墨,可较容易地调配出各种专色印刷油墨。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种不同色调的浅色墨;任何颜色的油墨加入黑色或其它深色墨后,它的明度相应就下降,色相就变深暗。反之,若加入白墨或冲淡剂后其明度就相应提高。任何色相的调配,都是以三原色为基础的,冲淡剂只是调整色相的深浅程度。

根据10种基本浓色图调配油墨

10种基本浓色图是指饱和的三原色油墨以最简便明了、直观的组合排列方式,使其等量混合成具有代表性的深色油墨,也是专色墨调配中最常见的颜色。这些基本浓色按混合的原色墨数量,可分为三类共计10种,包括三原色的黄、品红、青(通常用Y、M、C表示)加三种间色的红、绿、蓝(R、G、B)加四种复色的紫红、古铜、橄榄绿和黑色(BK)。10种基本浓色图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内层的小三角形是原色层,三顶点分别是三原色。中三角形为间色层,三顶点是由相邻两种原色等量混合出的间色,如Y+M=R。大三角形是复色层,三顶点是由相邻两种间色等量混合得到的复色,也是三种原色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如R+G=(Y+M)+(Y+C)=2Y+M+C=古铜色。三角形中心的黑色,可由任何一层的三顶点颜色等量混合得到。尽管彩色油墨色相有无数种,但是,千变万化的色彩,每种颜色几乎都能与10种基本浓色中的某种颜色相近。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这10种基本浓色的相互关系,就可为准确、快速调配专色油墨打下扎实的基础。

根据印刷色谱的颜色调配油墨,是更加直观查找颜色的方法,但是,若印刷的纸张、纸板的颜色和光泽度与色谱的纸质不一样,颜色对照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色谱的颜色比例一般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只要大体的色相找到了,可参照色谱提供的油墨颜色及其比例,酌情掌握调墨方案就可以了。色谱中每个色块都有标明原色网点的面积百分比,可以参照这些数值来确定原稿色样中各色油墨的比例含量。通过计算可求出用墨数量,即单位面积中,除去三原色含量,剩下的白纸面积百分比,就是白墨的含量。如标准色样与30%的蓝色网点构成的浅蓝专色相似,计算方法为:C:W=30%:(100%—30%)=30%:70%=3:7.那么,调配时,就是用原色蓝3份和白墨7份进行混合调配成浅蓝色。

调色是慢慢来的,多练,多看,印刷色有三原色,黄,红,兰,也就是Y,M,C。你试一下用这三种自己调下。比如黄加兰得绿,兰加红得紫兰,黄加红得橙色

原标题:爱用 | 终于决定分享出我的老朋友们

最近天气开始转凉,心情也变的明朗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买的东西也越来越称心!回顾8月,感觉还是买到了一些不错的东西。有些是一买来就爱不释手,有些是很久以前买的,一直都在回购使用的(终于舍得拿出来分享给大家惹,所以就有了这篇8月爱用!

那话不多说,先给大家补个课(稍微了解下我?。

化妆品&护肤品

露华浓黑管唇膏477,是我一直超级偏爱的一支平价口红,属于很显白的黑樱桃色,质地很滋润,不管是薄涂还是厚涂都很好看!

基本是我叠涂发挥里千年不变的底(是不是很惊喜,这么重口味的底色?当然,平价产品,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比较容易掉色,所以我基本涂完它之后都会再上一层偏干的mac。

价格:代购50RMB左右

接下来看一组自拍,放大看口红色吧。

另外一支也是冷门口红。

专柜的话,这支是回购第二次也是比较常涂CTbond girl,这个牌子在国内好像不是很火,但是买到绝对不后悔。

优点也是超润,很好上色,如果你还是喜欢吃土色,它绝对保险又惊喜。

它家最有名的口红是 walk of shame,相比之下,bond girl会更加偏红棕色一点。

质地滋润的口红颜色都挺容易掉的,但是比起拔干起皮,还是建议大家用叠涂克服掉色,持久效果也比单涂来的好。

emmm……亲自试色?仅供参考,毕竟每个人嘴唇情况不一样,整体妆容也不一样。

莫名其妙是这样的颜色:

口红说完了,接下来就是我超喜欢的一盘眼影,3ce四色眼影盘up close,属于偏暖色调的一盘。

已经用到可以看见铁皮,近期打算回购。

最喜欢的是后面两个色,尤其是最后一个颜色,它是带珠光的酒红色,真的实力拯救我这种又肿又内双的眼皮。

不是美妆博主哈,相册里硬找了几张比较能看得清眼妆的自拍…

改天我展开讲讲怎么挑战内双肿眼(?好啦知道大家没兴趣886

上个月还入了一个大盘子,是morphe家的39a,颜色超级丰富,不管是大地色还是红色系、紫色系、还是不日常的蓝色、绿色都有,是真正的一盘在手,天下我有。

我之前看tati的试色就很想买,终于在上个月拔了草,粉质细腻也很好晕染,显色度也不错,适合喜欢挑战各类眼影的女生。

Philosophy Purity自然哲理三合一洁面是我这两年超爱的洁面,大瓶的有480ml,是氨基酸成分的,没有什么泡泡,但是洗的挺干净的,我之前就直接用它卸妆来着,为了偷懒不额外加卸妆步骤,我基本用它洗个三四遍就挺干净惹,但是妆比较浓的话还是得用卸妆产品的!!

这个关口以后,在初抗老这件事情上就会比较上心,娇兰的这款黄金复合蜜每次都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拯救我!爆皮的时候,用它一两天就能改善了。它里面有一颗颗的金色小颗粒,看上去像是油,但质地很水润,完全没有粘腻感。

虽然价格有那么一咪咪高,但是它的用量真的很省,每次用一两滴就能涂全脸了,延展性真的没话说!

额外说一句,雅诗兰黛小棕瓶精华混进粉底液,真的很好用。

如果喜欢祖马龙家香水的话,那你一定也会爱上他家的沐浴产品,洗完全身都是香香的,会让人幸福感满满!

我买的是牡丹与胭红麂绒香型,持香时间还蛮久的,用量也很省,感觉是浓缩型的,一点点就能洗全身了,配合他家的身体护理,感觉自己就是花仙子。

也是因为懒,入了一个专门洗内裤的洗衣机,结果真的是太爱了!内衣裤不同于其他衣物,放在洗衣机里容易交叉感染,每天手洗又很麻烦,所以这个专门洗内衣裤的小东西,懒癌的你们也可以去了解看看。

品牌名字叫Laughing-Face,不仅有杀菌功能,还能祛血渍!!用法也很简单,跟普通洗衣机差不多,洗完澡之后就扔进去,基本睡觉前就能晒了。

因为我是自己一个人住,偶尔心血来潮还是会想买个小家电什么的,营造某种家庭氛围。虽然我不爱做菜,但是想烤点东西吃,又害怕自己三分钟热度,所以就先入手了一个简单好操作颜值又高的小熊小烤箱

我买的是型号是DKX-B30N1,平时接待一些朋友也是够用的,一共有三层,一层能放下一个12寸的披萨

附一张大烤箱出品,是我最爱的虾。

学生党的话可以买他家更小的那款,功率只有800w,大概能放十只中翅的样子,平时烤个面包做早餐也是不错的。

Diptyque家的香薰可以说是相当于口红界的YSL了,款式和香味都很多,颜值也超级高!

这个沙漏香薰,我真的是始于颜值,拿到手以后质感真的很高级,一滴就可以散发到整个房间了,每天翻转一次,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价格有点贵了...

这个系列一共有五个味道,我买的是橙花味的,还有无花果、玫瑰什么的,都挺微妙的形容不出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专柜自己闻一闻~以前没买过他家的话可以先入一个香薰蜡烛闻一闻,价格会便宜很多。

比起买那些助眠的气味喷雾,我觉得还是香薰比较有那种感觉吧(哪种?

我是一点都不怕夸张的东西往身上搁,这件印花衬衣出镜不高,但是每次都会有朋友问,哪里买,很好看。我一直保持神秘微笑,今天真的忍不住告诉大家,它是,它只是,ok,每个人都能买到的,H&M的男装。

价格:线下门户点159RMB

其实你们可以买大码,然后穿个小短裤,解开下面衬衣纽扣露出衣角,还蛮好玩的。

当然也可以很日系去搭配它,也可以街头痞痞随便套套。漂亮衣服本来就是拿来玩着穿的,是你去穿衣服,而不是被衣服吃掉。

平时逛银泰的时候,都可以凑空去它家逛逛男装,会发现很多不错的款式!刚刚去搜官网又看到一堆好看的衬衣,分享给你们!我极有可能入手这件豹纹,听我的,秋冬没有豹纹,那就不叫秋冬。

还在继续买买买的生活,随时准备po出新的好物,新的分享。

以上,供参考,欢迎互动种草,88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色问题不是很简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