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的治疗土方法中医如何治疗

近来有很多的患者朋友向我们咨询,我们知道,天疱疮是一种罕见免疫系统疾病,而且天疱疮发病比较急,对我们患者朋友的皮肤损害也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天疱疮的治疗,我们的很多患者朋友都没有什么了解,对此,我们特意咨询了皮肤病方面的专家。
为了帮助更多的天疱疮的患者朋友,我们特意邀请了北京海文医院的专家帮我们总结了什么疗法治疗天疱疮最有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海文医院“祛热健脾汤疗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特色疗法,此疗法采用中医治疗,不含激素。采用内外调养,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此疗法的最大优势就是从患病根本上治疗此病,不给复发留有余地。
我院近80岁田丰老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研究发现;此病主要是;心火旺盛,脾湿风湿热毒之邪,火毒夹湿,内不得泄,外不能出,流溢肌肤之间从而发病,特研制“祛热健脾汤疗法”泻火除湿、养阴益气,健脾解毒之功,使体内脏腑以及脾胃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目的。
什么疗法治疗天疱疮最有效?那当然就是我们专家帮我们推荐的“祛热健脾汤疗法”了,可是我们的很多的患者朋友对天疱疮的病因都不了解,这样对我们日后的治疗和预防工作都没有帮助,对此,我们的专家特意帮我们总结了天疱疮发病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因素尚未探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心火妄动、热邪燔灼营血,或心火内蕴,脾虚不运,心火与湿热交阻,壅于肌肤,因而发病。
在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疱壁松弛,容易破溃结痂,尼氏征阳性,皮损愈合后不留瘢痕,可累及全身各部位,以躯干、头面部与四肢近端为突出,可以累及口、鼻、眼、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
临床上一般认为天疱疮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主要是免疫球蛋白,该抗体能与棘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反应,其滴定度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滴定度高则病情严重。
通过上面我们专家帮我们总结了什么疗法治疗天疱疮最有效?那当然就是“祛热健脾汤疗法”了,同时我们也对天疱疮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应该多多注意了,尽量避免与这些过敏源进行接触。联系海文医院专家助理QQ:


李民英 主任医师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擅长: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医学真菌病、结缔组织病、银屑病、湿疹皮炎、痤疮、皮肤老化及其它有关皮肤美容、性传播疾病、大疱病、皮肤肿瘤等疾病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病。很难治愈,只能对症治疗,激素治疗是很重要的,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食疗是可以的,但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不能代替药物.

刘锐 主治医师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真菌性的皮肤病,如手足癣、股癣、体癣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治疗主要是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来治疗,逐渐减量一般要2年左右可以治愈,但是不能保证不复发,具体的建议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感冒等。

于小伟 医师 镇江市安平医院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比较严重的、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较少见,多在30~50岁左右发病。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初起时仅为少数水疱,逐渐遍及全身。疱壁松弛,用手轻轻推移水疱可使之扩大,稍用力推擦正常皮肤,也可以使表皮脱落,这在医学上叫尼氏征阳性。水疱周围无红晕,内容物清澈,久之可混浊或呈血疱。疱壁破后露出糜烂面,有少量液体渗出。口腔粘膜常常受累,出现水疱、糜烂,患者常会由于疼痛进食困难而营养不良。   (2)增殖型天疱疮 常由寻常型天疱疮转化而来。损害多发生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外阴部、腋窝、乳房下、颈部及口腔粘膜等地方。最初为水疱或大疱,疱破后,基底部逐渐增殖,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恶臭,疼痛。  

林梦雪 医师 内江市黄滕医院

您好!1:支持治疗因天疱在、苍患者皮损面积大有水疱腐烂参出,脱屑,致使体内大量蛋白质及其他应用成分的丢失。2,抗生素用于预防治疗继发细菌感染科根据创面培养药敏结果合适的抗生素另外有报道四环素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寻常型天疱苍。天疱疮中医认为多因心火妄动,脾虚失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心火脾湿交蒸,兼以风热,暑湿之邪外袭,侵入肺经,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肌肤而发,中医把天疱疮分为三型:心脾湿热型,脾虚湿盛型,阴伤津耗型.建议你用中医的疗法,辨证施治是可以治愈的.

 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
 三种常见天疱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土茯苓30g,生地黄25g,连翘15g、茵陈15g,黄芩12g、栀子12g、泽泻12g、枳壳12g,白术9g、苍术9g、淡竹叶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便秘者,加大黄12g(后下)、玄明粉15g(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
  二、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方药】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25g,茯苓30g、薏苡仁30g,白术15g、扁豆15g、山药15g,苍术12g,陈皮5g、炙甘草5g,砂仁6g(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三、阴伤津耗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9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15g、玉竹15g、金银花15g,黄芩12g、玄参12g、麦冬12g,生甘草6g。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g,或用西洋参6~9g另炖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疱疮的治疗土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