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社科理论经济学统招名额经济学本科生如何进入四大

> 绝不能错失的机会 高大上的社科院为何开招本科生?
绝不能错失的机会 高大上的社科院为何开招本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今年将正式招收本科生!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到山东省实验中学进行了一次招生宣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关人士就该校的第一年的招生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记者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后,将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校区招收4个学院、12个专业、15个班,共计390名全日制本科生,这也是该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且有望全部采用类似&研究生&式培养模式,由专业老师或教授带来五六名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与专业学习。
本科生或采用&研究生&式培养
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一批本科专业全部为文科类专业,有望在四个学院招生,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学院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院的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而国际关系学院招生专业为英语、德语和法语,但具体情况仍然要以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前都是招收研究生,其研究生院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级部副主任梁光盛表示,在该院近40年历史中从未招收过本科生。
&虽然是本科生,但是仍然有望享受&研究生&式的培养模式。&梁光盛坦言,据了解,未来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有望由专家带队,平均一个专家培养五六名学生,&这种培养形式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看成是一种类似研究生的本科培养方式。&此前就有专家分析,这对未来致力于科研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一体化培养。&换言之,从本科到研究生,都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对整体教学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均有完善的培养体系。&梁光盛说。
研究院招收本科生中国社科院并非首创
其实,研究院招收本科生的办学模式,中国社科院并非首创。中国科学院早在2014年就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自己的本科生,截至2016年底,国科大在学本科生1058名。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在全国12个省份招收本科生390余人。在12个招生省份中,北京、江苏、陕西、浙江、山东、湖南、四川7省将实行综合评价选拔(提前批次)与普通高考(一批次)并行的方式,河南、云南、辽宁、湖北、福建5省将实行普通高考的方式录取。
今年国科大11个专业招生,其中5个专业为今年新增。今年新增的5个专业中,天文、电子、环境科学3个专业,去年已经放在其他专业之中招生,今年这3个专业将独立招生。另外新增的2个专业是: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2016年,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学术最高殿堂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首次招收本科生,全国招30人,专业为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文理兼收。
2016年,清华成立世界文学研究院并纳入高考招生,从保送生、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招生中选拔了15人,学生将接受包括语言、世界文学文化在内的综合培养。
高大上的研究院为何纷纷招本科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首批300名的本科生,成为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年鉴性事件。之后各大研究院纷纷招收本科生,业内人士分析,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迅猛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国家最优秀的权威科研机构掀起创办直属大学热潮,中国高等教育增添生力军。专家预计,在今后的十年中,以下数十家国家权威科研机构将开办直属大学。而国家最优秀的权威科研机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这些顶尖的科学家长期有直接招收本科生,从少年时就抓起,有计划地培养国家科技英才、栋梁的强烈愿望,此乃国家允许、鼓励国家权威科研机构创办大学的一大主因。
(综合人民网、未来网、生活日报等)2015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理论经济学考博分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理论经济学考博分析
北京艺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艺术教育...|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北京中关村
我接受并同意
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您理想的留学伙伴!
前途出国微信号
各地分公司
【专业解析】经济学--从本科到博士
&经济学在美国,从本科到PHD详细指南
钱颖一教授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了题为“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报告。钱颖一于198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分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管理科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开始工作,先后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任教。以他这样的经历作出的演讲,对于&许多希望了解美国经济学科情况的读者,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以下是他的报告整理&
由于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对于如何参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第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第三,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第四,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国内的大学通常设经济学院,而美国的大学都是设经济系。经济系通&常设在文理学院内(也有少数设在管理学院内的)。文理学院一般分三个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和人文部。国内习惯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统称为文科。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很不一样的。人文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而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在一所大学内,文理学院是大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文理学院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博士的培养与科研密切相关。所以文理学院是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核心。这个核心之外是职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主要的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这些职业学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也有例外,特别是工学院)。美国不少大学的理(商)学院是研究生院,没有本科生。如果本科想念管理(商)的话,可以主修经济学。经济学不仅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而且在一所大学里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科。所谓重要是说,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它的教授人数比较多,主修的学生也比较多。经济系在文理学院里是大系。相对而言,经济学科在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会被认为是最“成熟的”学科,这也增强了经济系在整个学校中的地位。&&
&那么,经济系内部又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一个系是一个行政单位。虽然经济学科内有多个分学科,但经济系内并不正式划分数研室,只是有一些组织比较松散的“领域”(field),如,宏观、理论、计量、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等等。通常每一个领域每周有一次研讨会(workshop或seminar),请校内和校外的教授讲论文,比如宏观研讨会、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等等。如果某人经常去某个研讨会,那末他就会被认为是那个领域的了。由于任何人可以参加多个研讨会,他可以同时属于多个领域。&&
管理(商)学院中的经济学科是怎样的呢?
以往美国的商学院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但是最近三十年来,较好的商学院对研究越来越重视了。一般商学院内设有多个小组(group),如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管理、信息技术等。有的商学院里也有经济学小组(economics group),通常远不如经济系的师资力量强,但个别的商学院中的经济组特别强。需要注意的是,商学院中的经济组与有些大学设在商学院中的经济系是不同的,前者面MBA,后者面向本科生。商学院的某个领域研究好不好,首先看它招不招博士生。商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MBA。培养博士是为教授研究教学提供辅助,优异毕业生则成为师资来源。商学院中的博士班(所有小组累加起来)通常比经济系的小。MBA需要学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因此,商学院中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主,教学注重实用。MBA学生是不同的群体,他们交了很高的学费,是来学技能的。MBA学生听不懂的话,他们说你教的不好;而本科生或博士生听不懂的话,他们说自己学的不好。因此,对教授来说,教MBA学生要比教本科生、博士生花更多的时间。&&
比较国内和国外对经济学科内的领域设置,需要特别澄清什么是金融学的问题。&
我发现国内和国外对金融学(finance)这一领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内学生说他是学金融的,到了国外会发现他学的在那里不被称为金融。相反,在国外是学的金融,在国内又可能不叫金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仔细地分析。
&&首先,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说我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改革开放后,凡是以“国际”打头的专业招生分数都非常高的,更不要说加上金融二学了。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宏观金融”。有趣的是,这两部分在国外都不叫做finance(金融)。而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在计划经济下它被称为公司财务。一说公司财务,人们就会把它跟会计联在一起,似乎只是做做表格。之所以应把corporate finance译成公司金融而不译成公司财务,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内容远远出财务,还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这在计划经济下是没有的;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pricing),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这两部分台起来是国外所指finance,即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便清楚了。国内学生说自己是金融专业的,他们指的是宏观金融,但是国外的说法,这一部分不叫finance(金融),而是属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些领域。国外说的finance(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观金融。在美国,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通常设在经济系,而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经济系也会有一些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因为这一领域与微观经济学,特别是产权和激励理论,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很多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都是经济系毕业的。北京五道口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生,按照国内的说法当然是学金融的。但是在美国,他们学的就不叫金融了。可见在金融这一领域,国内和国外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
讲经济学科设置不能不谈及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对经济学非常有用,而且越来越有用,但是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工具,数学与经济学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我们用数学工具帮助做经济学的分析。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但是多数的,主要的领域是靠经济学知识,而不是数学取胜。最终是经济学的想法决定一篇文章,而不是数学推导。整体上讲,国内的大学数学水平普遍很高。相比之下,美国大多数大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当差,但是他们的经济学直觉(economic intuition)却很好。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是数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不是科学,而物理是科学。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世界,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的经济世界,两者都是科学,其理论都必须经过经验数据的检验。而数学是不需要用数据来检验的。当然经济学与物理学还是不可相比的,原因是经济学无法象物理学那样做可控实验。60年代时经济学家过分乐观,以为有了计量方法,所有经济学理论都可以检验了,象物理学了。现在发现并非如此。
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而硕士生教育并不重要。如果说美国的本科生教育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话,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却已形成一套独特的、逐渐向全世界流传的模式。从课程设置、考试筛选、到论文指导,美国的博士生教育模式的成功使得美国在经济学教育上在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考大学不报考专业,考博士不报考导师&&
l国内的惯例是考大学报考专业,考博士报考导师。比如,考本科报考国际金融专业,考研究生、博士生报考某某博导的。在美国,考本科不报考专业,考研究生也不报考导师。在美国,本科生考的是学校,本科生招生委员会是全校统一的,有一个校招生办公室。学生入校一年以后,再去选择主修专业(major)。但主修专业并不具体到诸如国际金融、财政学、保险学这样的分学科,而只是在经济学、政治学、数学等大类中选。
在美国,“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统称。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经济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不设硕士项目,只设博士项目,而它们颁发的硕士学位只是通向博士学位过程中的“过程学位”。因此,在研究型大学里没有“考研”、“考博”之分。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助理教授不是国内意义上的“助教”,而是货真价实的“博导”,因为助理教授有资格指导博士论文,一个博士生选择助理教授做论文委员会主席也是可以的。如果一所大学只有学士或硕士学位,那么就不是研究型大学。按国内的说法,只有“博士点”的才是研究型大学。而在美国的非研究型大学里,确实有以硕士为“终极学位”(terminal degree)的经济学硕士项目,要念一、两年。&&
在美国的大学,报考博士是考这个学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Ph.D.program),既不是考某某专业,也不是考某某人的博士。&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考过我的博士,尽管我带过不少博士生。在培养博士的模式上,我们可以拿美国与欧洲做比较。欧洲通常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和我国基本相同。而美国在博士生教育上有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是一种大生产的模式,像批量生产汽车一样,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式的。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欧洲模式至少有一个优点,就是如果某个学生确实很出色,导师的个人关怀可以多些。但是实践证明美国模式,总体上有优越性,好处是博士生前期培养是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保证基本质量,同大批量生产汽车是一个道理。而后期专业定向后又能得到数个教授的个人指导。因此,在美国,报考项目而不报考导师是有深层次的制度性原因的。
本科生教育
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一年级实行通才教育,即学生必修公共课如各国文化、历史、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代表一个受教育的人应当具有的知识。一年级经济学原理也是作为公共课上的,往往是一个学期,有时是两个学期。二年级选主修专业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必修中级宏观、中级微观、计量经济学(包括概率统计)、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完成以后要求修两门领域课,如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一般都是应用性的领域。&&
本科教育通常分两轨:一是普通轨,一是优等轨(honors)。&
普通轨的学生一般不需要写毕论文。而优等轨的学生水平较高,要求分数高一些,有时为他们单独开一些课,比如,介于中级微观和高级微观之间的微观经济学。优等轨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他们的论文比较规范,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中。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经济学家指导做研究,这一点让其它国家较难效仿。其它国家可以把课程开全,开好。但是,指导学生做规范的研究就是另&回事了。因此,毫不奇怪,中国和俄国的学生在美国学校中,往往课程学得很好,但是开始做研究时常遇到很大困难,觉得无处着手。一个基本原因是他们在本国受的本科教育中,通常来说,做经济学研究这一部分或是空白的,或是不规范的。&&
博士生教育&&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的经济系的博士项目每年招大约20—30名学生。第一年是标准化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每一门课要上一年。这些课程的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束之后,大约在5月、6月或8月、9月,有一个综合性考试(又称资格考试),考这二门的内容。这是在美国念博士的第一关。一般给两次机会,第一次考不过,还可以考第二次。这将决定你是否可以继续学习。这是作为一个博士生基本知识的考试,通常得分B以上才能通过。考卷上不写名字只写代号,以保障评卷时没有偏向。考分也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个考试是要淘汰人的,有时刷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与此相比,很多欧洲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教育中没有这种考试。第二年选两个领域的专业课,一年后也要考试通过这两个领域。由于是分领域,这一阶段的考试人数就比较少了,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闭卷也可以口试。可以看出,头两年的教育模式是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写论文以前都受到一致的基本训练,并达到一个基本的专业标准。&
第三年起就要开始写论文了。在美国,学生要找导师,导师也找学生,是“双向选择”,有&一个“内部市场”。学生并不是找定一个导师,通常要找三个导师成立论文委员会,当然主席是主要导师。比如你想写一篇理论上借助博弈论工具来研究中国改革的论文,那么你可以找一个研究博弈论的,找一个研究转轨经济学的,再找一个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充分利用所有这些人的优势,又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这种“市场搜寻”方式也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困惑,有时中国学生不知该怎么办,因为国内那种一个导师对一个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简单。
论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的(theoretical),一类是实证的(empirical)。
你要写理论的,你就必须有新模型、新结果。如果写实证的,你就必须有新数据或新方法、新发现。仅仅是新观点、新思路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具体结果。论文答辩很大程度上与欧洲和国内不太一样。在欧洲和国内,博士论文答辩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要把外面的人请来。这一点美国不一样,没有仪式。重要的是你的导师们决定你能不能答辩,他说你还没准备好,你就不能答辩。有的学校则要先通过“论文预答辩”(thesis proposal)。而论文答辩本身只是个形式,贴个布告,谁爱来谁来。多数情况下除了几位导师以外,没人来。美国的约束机制不是在论文答辩上面。一是靠答辩前导师们的把关,二是靠事后的市场机制,学生毕业求职时,由市场来检验质量。&
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已经非常规范了。不管是哪个大学,只要是主要的研究型大学,课程要求、淘汰机制、论文写作,就其模式而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当然,教授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
姓名:金秋实
电话:029-0
自我介绍:美国研究生部咨询主管,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后从事过金融和英语教学等工作,留学行业经验超过6年。送出的学生遍布美国名校,从常春藤综合类名校到科研类专业强校,很多学生也在美国继续深造或者在美工作。
工作感言:留学本身就是一种磨练,从学生本人,到学生家长,从金钱从时间从精力上都有大量的消耗和付出。但是依然有这么多认真的孩子和支持的家长在不停的努力,在不停的尝试。这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但是会让你收获很多的路。这条路我也走过,希望能用我的经验和知识,让你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 (C)版权所有: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C)2018 New Oriental Vision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专业解析】经济学--从本科到博士
&经济学在美国,从本科到PHD详细指南
钱颖一教授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了题为“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报告。钱颖一于198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分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管理科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开始工作,先后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任教。以他这样的经历作出的演讲,对于&许多希望了解美国经济学科情况的读者,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以下是他的报告整理&
由于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对于如何参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第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第三,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第四,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国内的大学通常设经济学院,而美国的大学都是设经济系。经济系通&常设在文理学院内(也有少数设在管理学院内的)。文理学院一般分三个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和人文部。国内习惯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统称为文科。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很不一样的。人文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而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在一所大学内,文理学院是大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文理学院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博士的培养与科研密切相关。所以文理学院是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核心。这个核心之外是职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主要的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这些职业学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也有例外,特别是工学院)。美国不少大学的理(商)学院是研究生院,没有本科生。如果本科想念管理(商)的话,可以主修经济学。经济学不仅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而且在一所大学里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科。所谓重要是说,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它的教授人数比较多,主修的学生也比较多。经济系在文理学院里是大系。相对而言,经济学科在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会被认为是最“成熟的”学科,这也增强了经济系在整个学校中的地位。&&
&那么,经济系内部又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一个系是一个行政单位。虽然经济学科内有多个分学科,但经济系内并不正式划分数研室,只是有一些组织比较松散的“领域”(field),如,宏观、理论、计量、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等等。通常每一个领域每周有一次研讨会(workshop或seminar),请校内和校外的教授讲论文,比如宏观研讨会、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等等。如果某人经常去某个研讨会,那末他就会被认为是那个领域的了。由于任何人可以参加多个研讨会,他可以同时属于多个领域。&&
管理(商)学院中的经济学科是怎样的呢?
以往美国的商学院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但是最近三十年来,较好的商学院对研究越来越重视了。一般商学院内设有多个小组(group),如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管理、信息技术等。有的商学院里也有经济学小组(economics group),通常远不如经济系的师资力量强,但个别的商学院中的经济组特别强。需要注意的是,商学院中的经济组与有些大学设在商学院中的经济系是不同的,前者面MBA,后者面向本科生。商学院的某个领域研究好不好,首先看它招不招博士生。商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MBA。培养博士是为教授研究教学提供辅助,优异毕业生则成为师资来源。商学院中的博士班(所有小组累加起来)通常比经济系的小。MBA需要学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因此,商学院中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主,教学注重实用。MBA学生是不同的群体,他们交了很高的学费,是来学技能的。MBA学生听不懂的话,他们说你教的不好;而本科生或博士生听不懂的话,他们说自己学的不好。因此,对教授来说,教MBA学生要比教本科生、博士生花更多的时间。&&
比较国内和国外对经济学科内的领域设置,需要特别澄清什么是金融学的问题。&
我发现国内和国外对金融学(finance)这一领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内学生说他是学金融的,到了国外会发现他学的在那里不被称为金融。相反,在国外是学的金融,在国内又可能不叫金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仔细地分析。
&&首先,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说我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改革开放后,凡是以“国际”打头的专业招生分数都非常高的,更不要说加上金融二学了。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宏观金融”。有趣的是,这两部分在国外都不叫做finance(金融)。而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在计划经济下它被称为公司财务。一说公司财务,人们就会把它跟会计联在一起,似乎只是做做表格。之所以应把corporate finance译成公司金融而不译成公司财务,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内容远远出财务,还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这在计划经济下是没有的;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pricing),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这两部分台起来是国外所指finance,即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便清楚了。国内学生说自己是金融专业的,他们指的是宏观金融,但是国外的说法,这一部分不叫finance(金融),而是属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些领域。国外说的finance(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观金融。在美国,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通常设在经济系,而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经济系也会有一些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因为这一领域与微观经济学,特别是产权和激励理论,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很多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都是经济系毕业的。北京五道口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生,按照国内的说法当然是学金融的。但是在美国,他们学的就不叫金融了。可见在金融这一领域,国内和国外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
讲经济学科设置不能不谈及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对经济学非常有用,而且越来越有用,但是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工具,数学与经济学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我们用数学工具帮助做经济学的分析。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但是多数的,主要的领域是靠经济学知识,而不是数学取胜。最终是经济学的想法决定一篇文章,而不是数学推导。整体上讲,国内的大学数学水平普遍很高。相比之下,美国大多数大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当差,但是他们的经济学直觉(economic intuition)却很好。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是数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不是科学,而物理是科学。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世界,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的经济世界,两者都是科学,其理论都必须经过经验数据的检验。而数学是不需要用数据来检验的。当然经济学与物理学还是不可相比的,原因是经济学无法象物理学那样做可控实验。60年代时经济学家过分乐观,以为有了计量方法,所有经济学理论都可以检验了,象物理学了。现在发现并非如此。
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而硕士生教育并不重要。如果说美国的本科生教育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话,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却已形成一套独特的、逐渐向全世界流传的模式。从课程设置、考试筛选、到论文指导,美国的博士生教育模式的成功使得美国在经济学教育上在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考大学不报考专业,考博士不报考导师&&
l国内的惯例是考大学报考专业,考博士报考导师。比如,考本科报考国际金融专业,考研究生、博士生报考某某博导的。在美国,考本科不报考专业,考研究生也不报考导师。在美国,本科生考的是学校,本科生招生委员会是全校统一的,有一个校招生办公室。学生入校一年以后,再去选择主修专业(major)。但主修专业并不具体到诸如国际金融、财政学、保险学这样的分学科,而只是在经济学、政治学、数学等大类中选。
在美国,“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统称。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经济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不设硕士项目,只设博士项目,而它们颁发的硕士学位只是通向博士学位过程中的“过程学位”。因此,在研究型大学里没有“考研”、“考博”之分。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助理教授不是国内意义上的“助教”,而是货真价实的“博导”,因为助理教授有资格指导博士论文,一个博士生选择助理教授做论文委员会主席也是可以的。如果一所大学只有学士或硕士学位,那么就不是研究型大学。按国内的说法,只有“博士点”的才是研究型大学。而在美国的非研究型大学里,确实有以硕士为“终极学位”(terminal degree)的经济学硕士项目,要念一、两年。&&
在美国的大学,报考博士是考这个学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Ph.D.program),既不是考某某专业,也不是考某某人的博士。&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考过我的博士,尽管我带过不少博士生。在培养博士的模式上,我们可以拿美国与欧洲做比较。欧洲通常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和我国基本相同。而美国在博士生教育上有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是一种大生产的模式,像批量生产汽车一样,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式的。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欧洲模式至少有一个优点,就是如果某个学生确实很出色,导师的个人关怀可以多些。但是实践证明美国模式,总体上有优越性,好处是博士生前期培养是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保证基本质量,同大批量生产汽车是一个道理。而后期专业定向后又能得到数个教授的个人指导。因此,在美国,报考项目而不报考导师是有深层次的制度性原因的。
本科生教育
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一年级实行通才教育,即学生必修公共课如各国文化、历史、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代表一个受教育的人应当具有的知识。一年级经济学原理也是作为公共课上的,往往是一个学期,有时是两个学期。二年级选主修专业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必修中级宏观、中级微观、计量经济学(包括概率统计)、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完成以后要求修两门领域课,如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一般都是应用性的领域。&&
本科教育通常分两轨:一是普通轨,一是优等轨(honors)。&
普通轨的学生一般不需要写毕论文。而优等轨的学生水平较高,要求分数高一些,有时为他们单独开一些课,比如,介于中级微观和高级微观之间的微观经济学。优等轨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他们的论文比较规范,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中。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经济学家指导做研究,这一点让其它国家较难效仿。其它国家可以把课程开全,开好。但是,指导学生做规范的研究就是另&回事了。因此,毫不奇怪,中国和俄国的学生在美国学校中,往往课程学得很好,但是开始做研究时常遇到很大困难,觉得无处着手。一个基本原因是他们在本国受的本科教育中,通常来说,做经济学研究这一部分或是空白的,或是不规范的。&&
博士生教育&&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的经济系的博士项目每年招大约20—30名学生。第一年是标准化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每一门课要上一年。这些课程的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束之后,大约在5月、6月或8月、9月,有一个综合性考试(又称资格考试),考这二门的内容。这是在美国念博士的第一关。一般给两次机会,第一次考不过,还可以考第二次。这将决定你是否可以继续学习。这是作为一个博士生基本知识的考试,通常得分B以上才能通过。考卷上不写名字只写代号,以保障评卷时没有偏向。考分也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个考试是要淘汰人的,有时刷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与此相比,很多欧洲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教育中没有这种考试。第二年选两个领域的专业课,一年后也要考试通过这两个领域。由于是分领域,这一阶段的考试人数就比较少了,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闭卷也可以口试。可以看出,头两年的教育模式是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写论文以前都受到一致的基本训练,并达到一个基本的专业标准。&
第三年起就要开始写论文了。在美国,学生要找导师,导师也找学生,是“双向选择”,有&一个“内部市场”。学生并不是找定一个导师,通常要找三个导师成立论文委员会,当然主席是主要导师。比如你想写一篇理论上借助博弈论工具来研究中国改革的论文,那么你可以找一个研究博弈论的,找一个研究转轨经济学的,再找一个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充分利用所有这些人的优势,又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这种“市场搜寻”方式也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困惑,有时中国学生不知该怎么办,因为国内那种一个导师对一个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简单。
论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的(theoretical),一类是实证的(empirical)。
你要写理论的,你就必须有新模型、新结果。如果写实证的,你就必须有新数据或新方法、新发现。仅仅是新观点、新思路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具体结果。论文答辩很大程度上与欧洲和国内不太一样。在欧洲和国内,博士论文答辩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要把外面的人请来。这一点美国不一样,没有仪式。重要的是你的导师们决定你能不能答辩,他说你还没准备好,你就不能答辩。有的学校则要先通过“论文预答辩”(thesis proposal)。而论文答辩本身只是个形式,贴个布告,谁爱来谁来。多数情况下除了几位导师以外,没人来。美国的约束机制不是在论文答辩上面。一是靠答辩前导师们的把关,二是靠事后的市场机制,学生毕业求职时,由市场来检验质量。&
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已经非常规范了。不管是哪个大学,只要是主要的研究型大学,课程要求、淘汰机制、论文写作,就其模式而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当然,教授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
与我一起聊聊你的留学梦想吧
距离您当前最近的分公司:新东方前途出国-上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科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