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怎么回事?总是觉得闷怎么回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助听器顾名思义,是帮助听的机器,也就是把声音放大到足够的强度,让听力受损的用户可以听到声音。但现在的助听器已远远不止对声音的放大,而且要产生更舒适、更清新的声音。
很多用户反映的都是“听到”但是“听不清”,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家,或是一些听力损失比较严重,而且长时间没有声音去刺激耳朵的患者。其实“听到”和“听清”根本不是同一概念,这是听力康复行业两个不同的命题,听到是指声音的可听度,一般来说,只要选够得助听器的功率适当,都可以满足听到的要求。听清是属于言语清晰度的范畴。
这个不仅和助听器提供的声音有关,很大程度上是取决用户本身的言语分辨率。
很多用户在佩戴助听器之前,总会把助听器想象成一个“万能”的机器,都认为只要戴上助听器就能恢复到之前的听力水平,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花了很多钱在助听器上的时候,但是这个不太现实。就像肢体残疾人做假肢一样,就算你花再多的钱做最好假肢,终究做不到跟我们正常手脚一样灵活。所以并不是说戴了助听器就跟正常人一样,佩戴助听器只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康复步骤,加上和验配饰的亲密互动,才可以实现听到与听清的完美结合。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听到,又能听清,在选择助听器时要特别关注助听器的性能。一般来说,不同的声音处理策略得到的音质效果是不同的,同理,对于采用更多先进声音处理技术的产品,相对来说,得到的声音效果也更佳,比如降噪功能,反馈功能,方向性功能等。助听器有了好的声音处理策略,有了更多先进的功能,再加上合理的康复期望值,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好的康复效果。


原标题:如果助听器的调试没有问题,还是觉得吵,是怎么回事?

初次佩戴助听器,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什么要适应?因为之前有听力损失,生活中有很多声音是听不到,或者听不清的。比如说:鸟叫声、走路声、风吹的声音;很多听力损失的人是听不到的,当戴上助听器后,一下子就听到了这些声音。有的人就会感觉吵,不舒服。

这种情况,就只有去适应,重新去学习这些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本来就是存在的,本来就是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音。不应该去排斥这些声音,而是要慢慢去适应。

所以,现在的验配师,对于初次佩戴助听器的患者,都会告知,前期先在安静的环境佩戴,等三个星期左右,适应了,再去相对嘈杂的环境佩戴,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应的时间不同,就需要耐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