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哥因为大学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去了58殡仪馆招聘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男子在殡仪馆火化车间工作16年 36岁找不到媳妇
家属戴着手套,缓缓撒下亲人的骨灰和花瓣。海葬前,一女子跪在地上默默祈祷。殡仪馆一楼,专门设置了写给逝去亲人的天堂信箱。原标题:收到海葬宣传短信市民打电话骂民政局南都讯 记者李鹏 人生最后一站是怎么样的?惠州市殡仪馆昨日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代表进馆参观。从去年5月1日开始,惠州市全面施行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只要是在惠州去世的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户籍同样对待。至今,市殡仪馆共办理此类遗体4802具,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7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25%。殡仪馆开放日,大胆参与者不多昨日上午,惠州市殡仪馆举行公众开放日体验活动。这也是继去年之后第二次举办此类活动。活动安排了介绍、参观、体验、座谈四个环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等几十名代表参与活动。虽然殡仪馆开放日的信息早已通过各新闻媒体对外宣传,但参与者并不多。参与去年活动的“惠州好人”志愿者救捞服务队队长赵喜昌今年带着惠州市心连心公益组织的几名志愿者一起参加。同样,来自惠州某企业的职工代表邓先生也是第二次参加活动。不过,市民代表只有寥寥几人。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坦言,虽然前期已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邀请,但今年的报名情况并不理想,“可能很多人观念上还是比较抗拒这些,就像今年的海葬活动,我们通过手机网络向市民发了20多万条短信,本意是倡导绿色殡葬,呼吁文明祭拜,但还是有七八个市民收到短信之后表示接受不了,特意打电话来骂,说我们不该发这样的信息”。此次活动也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但却没有人大代表参与。对此,民革惠州市委秘书长吴士雄提出了质疑,“殡仪馆面临一些工作上的困难,更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可是开放日这样的活动,本选区的人大代表为什么不来呢?”只要不铺张,办后事可以不花钱日起,惠州《关于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除了本市户籍人口,在惠州市死亡且遗体在本市殡仪馆实行火化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以及在本市或外市死亡且遗体实行火化的本市户籍居民,都可以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月1日至今,市殡仪馆共办理此类遗体4802具,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7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25%。“如果按照政策标准来,只要本着节约办丧事的目的,在惠州就不会出现死不起的情况。”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说,按照惠州的政策,包括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不少于1年或海葬、树葬)以及遗体消毒、遗体存放(不超过3天)、遗体告别厅租用(小型告别厅)、骨灰盒(盅)(简易标准型)等项目都是免费的。针对市民抱怨“死不起”的情况,陈利金认为,为逝者购买墓地以及去世之后在家中停尸大办丧事,这些花费才是导致出现“死不起”的主要原因,“如果本着节约的目的办理后事,上述免费项目已经包括了所有程序,可以一分钱都不花”。特写火化车间工作16年找媳妇都成了难题昨日活动中,代表们除了参观骨灰楼、遗体告别厅以及祭祀场、骨灰树葬区、无烟拜祭区之外,还深入到遗体防腐间、整容化妆间、火化车间进行细致了解,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殡仪人员的“苦脏累”。今年36岁的李组长已经在火化车间工作了16年,他从20岁就开始与逝者遗体打交道。代表们参观时,他正在清理火化后的逝者遗骨。这些让普通人感觉有点心惊的工作,他却坚持了16年。工作区域就是存放尸体的冷库和火化尸体的火化车间,李组长坦言,虽然工作这么久,但如果晚上让他一个人值班,还是有点不敢,“虽然明知道没有什么,但实话说心里还是有点阴影,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随时都会有人逝去,随时都会有遗体运来,所以李组长和同事的工作都是24小时不间断,由于人手不足,只能两班倒,“工作的辛苦和累,我们都能够坚持下来,但有时候外界的不理解,会让我们觉得挺委屈”。谈起为什么做这一行,李组长说,这条路还是父亲给他选的,“当时父亲让我读民政学校殡葬专业,那时候小,还不太懂,后来慢慢了解了,自己也很抗拒。可父亲认为学这个至少就业没问题,不会找不到工作”。工作是不愁了,但婚事却没有着落。由于从事这一行,今年已经36岁的李组长还没有结婚。之前也谈过几个女朋友,但得知他是做这一行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成。“身边朋友如果能接受我的工作,大家都还能在一起玩,但有些人知道你做这一行,就会躲开”。“这么大没有结婚,其实父母也很着急,有时候逼急了我也会和他们开玩笑,谁让你们当初让我读这个专业。”李组长也面临着父母逼婚,不过他说,现在正在谈一个女朋友,而且对方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ndyxq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男子在殡仪馆火化车间工作16年 36岁找不到媳妇
14:19:13 南方都市报
此次活动也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但却没有人大代表参与。对此,民革惠州市委秘书长吴士雄提出了质疑,“殡仪馆面临一些工作上的困难,更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可是开放日这样的活动,本选区的人大代表为什么不来呢?”只要不铺张,办后事可以不花钱日起,惠州《关于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除了本市户籍人口,在惠州市死亡且遗体在本市殡仪馆实行火化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以及在本市或外市死亡且遗体实行火化的本市户籍居民,都可以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月1日至今,市殡仪馆共办理此类遗体4802具,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7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25%。“如果按照政策标准来,只要本着节约办丧事的目的,在惠州就不会出现死不起的情况。”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说,按照惠州的政策,包括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不少于1年或海葬、树葬)以及遗体消毒、遗体存放(不超过3天)、遗体告别厅租用(小型告别厅)、骨灰盒(盅)(简易标准型)等项目都是免费的。针对市民抱怨“死不起”的情况,陈利金认为,为逝者购买墓地以及去世之后在家中停尸大办丧事,这些花费才是导致出现“死不起”的主要原因,“如果本着节约的目的办理后事,上述免费项目已经包括了所有程序,可以一分钱都不花”。特写火化车间工作16年找媳妇都成了难题昨日活动中,代表们除了参观骨灰楼、遗体告别厅以及祭祀场、骨灰树葬区、无烟拜祭区之外,还深入到遗体防腐间、整容化妆间、火化车间进行细致了解,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殡仪人员的“苦脏累”。今年36岁的李组长已经在火化车间工作了16年,他从20岁就开始与逝者遗体打交道。代表们参观时,他正在清理火化后的逝者遗骨。这些让普通人感觉有点心惊的工作,他却坚持了16年。工作区域就是存放尸体的冷库和火化尸体的火化车间,李组长坦言,虽然工作这么久,但如果晚上让他一个人值班,还是有点不敢,“虽然明知道没有什么,但实话说心里还是有点阴影,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随时都会有人逝去,随时都会有遗体运来,所以李组长和同事的工作都是24小时不间断,由于人手不足,只能两班倒,“工作的辛苦和累,我们都能够坚持下来,但有时候外界的不理解,会让我们觉得挺委屈”。谈起为什么做这一行,李组长说,这条路还是父亲给他选的,“当时父亲让我读民政学校殡葬专业,那时候小,还不太懂,后来慢慢了解了,自己也很抗拒。可父亲认为学这个至少就业没问题,不会找不到工作”。工作是不愁了,但婚事却没有着落。由于从事这一行,今年已经36岁的李组长还没有结婚。之前也谈过几个女朋友,但得知他是做这一行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成。“身边朋友如果能接受我的工作,大家都还能在一起玩,但有些人知道你做这一行,就会躲开”。“这么大没有结婚,其实父母也很着急,有时候逼急了我也会和他们开玩笑,谁让你们当初让我读这个专业。”李组长也面临着父母逼婚,不过他说,现在正在谈一个女朋友,而且对方知道他是做什么的。探秘中国入殓师:见惯血腥 四小时缝合“砍头”遗体_凤凰卫视
探秘中国入殓师:见惯血腥 四小时缝合“砍头”遗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殡葬业,一个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但是也让所有人避之不及的行业。从事殡葬业的人们,也通过这一特殊行业,经历着自己与他人的冷暖人生。
核心提示:殡葬业,一个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但是也让所有人避之不及的行业。从事殡葬业的人们,也通过这一特殊行业,经历着自己与他人的冷暖人生。凤凰卫视3月21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杜威:估计现在那个,现在这个点差不多已经处理完了,好,来吧我们进来,这个不是一个正常通道,其实这个通道是一个进遗体的通道,但是我每天上班,我基本是从这个通道进来。解说:杜威,今天40岁,武昌殡仪馆业务科长,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入殓师,他曾参与&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等众多灾难事件的遇难者遗体处理工作。日,武昌火车站附近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砍头事件&,42岁的面馆老板姚某,在结帐时与一名顾客因&一块钱&发生纠纷,后被对方连砍数十刀,凶手将其头颅砍下,扔至路旁的垃圾桶。事发后,死者被送往武昌殡仪馆。杜威和他的团队接手了这具身首异处的遗体的修复任务。杜威:案发当天的时候,就有很多朋友在问我,一般出了什么大案子他们首先会问我,特别是在武昌这个地区,说实话,这个东西在我看来其实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因为我看到过很多这种血腥的东西,我只是想让他们更有尊严或者更漂亮一点,更体面一些。解说:考虑到这具遗体修复的难度,杜威和武昌殡仪馆的其他八名入殓师全员出动,32岁的王欣有着12年的遗体整容经验,她的皮下缝合手法独特,业内文明,丁宾文24岁,从事入殓工作3年,科班出身,技术全面,是部门公认的&多面手&,在这次任务中,她负责配合杜威完成遗体头部和身体的定位,这也是此次修复工作首要的环节。杜威:他那个(遗体)还存在缺损,那个创口它是反复的进行破坏的一个地方,皮肉之间可以衔接的东西不多,如果稍微不注意,也许会做得很难看,让别人看得到创口,我们想尽量地修复到是看不到创口的。解说:为了使头部和身体的连接更加稳固,杜威自制了两根竹节,固定在遗体的脊柱上,从而起到支撑头部的作用,在修复因车祸高坠或&分尸案&中,破损断裂的遗体时,入殓师们经常要用各种随手能找到的材料对遗体进行拼接、填充甚至重塑。杜威:曾经接过一个车祸,碾压过去的,在我们看来完全不是一个人形了,比如说内脏外溢啊,头骨里面粉碎啊,我得从解剖学的角度去看,哎呀,这个地方差一块,这一块在哪呢,也许那一块已经粉碎了,或者说那个,我必须把它识别出来,将它重组。杜威:可以可以很好,非常成功。解说:经过近4个小时的拼接缝合和创口覆盖,入殓师们最终将这具身首异处的遗体复员。杜威:拉过来,一二。王欣:那边接一下。杜威:来,小心点一二,来丁宾文过来,好,一二三。解说:一部分逝者去世后,不会马上火化,他们或是等待家属挑选一个&吉日&出殡,或是因为涉案和解纷等原因拖延,因此武昌殡仪馆停尸间的这座可以容纳一百多具遗体的大型冷库,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曾桂香:有些遗体就是经过我手的,有印象的,过了很久我都记得,比如说过了很久,他们一问,这个遗体什么情况,我不用打开看我就知道,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时候来的,大概什么信息,家里有什么什么的,只要别人一跟我讲,我大概都记得,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职业习惯,像职业病一样的是吧。解说:31岁的曾桂香,是防腐整容组的组长,平日里负责遗体的保管核对工作,曾桂香从小父母双亡,在福利院长大,高考前考虑将来的就业压力,她主动选择了殡葬这一&冷门&的专业,在武昌殡仪馆向曾桂香这样,科班出身的年轻入殓师,不在少数。杜威:这是90后,她也是那个跟我一起去监利的。丁宾文:其实当时吧,我是想学那个医学方面,但是觉得就算出来之后也不会怎么样,然后就找一个自己又想学的,又觉得有意思的,我记得我当时报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同学都说我疯了,我爸是这么跟我讲的,说你如果报这个专业的话,以后就相当于你影响了整个家族,对,他很忌讳这个,说我们楼底下有个花圈店,他回家的时候都要绕着走。解说: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丁宾文才如愿进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但时至今日父亲仍然反对她从事现在的工作,对于入殓师来说,职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全方位的,不仅来自外界的歧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适应每天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环境。曾桂香:实习的时候,来的时候,其实当时看那个遗体我还不是很怕,但是我最怕就是什么呢?看到那个血腥的,特别是那种流水啊流血的,我就觉得特别害怕,人就是吃饭都没什么食欲,睡觉的时候有点睡不好啊。当时看到师傅做这个,我们当然还是蛮那个,心里蛮有感触的,对他们来说好像没说多大感觉一样,不像外面说的像,多害怕多害怕,他们就是当一种职业来做的,是不是。解说:除了修复那些破损,腐烂的遗体外,入殓师每天的日常工作是给逝者穿衣化妆,让他们能以最安详的遗容离开这个世界。虽然已在殡仪馆工作了十年,曾桂香早已看惯了逝者的遗体,但这些曾经活着的人们,他们背后的故事、遭遇,还是会时常令她动容。曾桂香:特别那种场景一渲染的时候,你心里很难受,有时候我们自己看了都眼泪直流了,一对新婚夫妻吧,结婚的时候,出了车祸吧,婚礼没办成,没办成当时那个新娘送到我们这里来了,(家属)还是坚持穿婚纱,我们跟她加班加点,把她搞好,就是给她缝啊,给她穿啊,打扮的美美的,因为她家属坚持要把她婚礼跟她办好。记者:就是相当于婚礼跟葬礼(一起办)。曾桂香:对,那个逝者是个女的,还是穿了一个婚纱走的。丁宾文:一个得了忧郁症的母亲,砍死了自己的12岁的一个小女孩,然后当时她的身上是砍了差不多40多刀,而且每一刀都是很深的印子,然后是我们一针一针帮她缝合起来的,她当时父亲看到的时候,是直接趴她身上,泣不成声,就感觉到父亲的无力感。解说:每天清晨,武昌殡仪馆的告别厅都挤满了前来送葬的逝者亲友,而一墙之隔的工作区,则相对安静,停尸间内的一间小屋里,入殓师们已经早早开始,为当天火化的遗体穿衣化妆。曾桂香:几乎上每天都是六点四十五(上班),现在才七点一刻,我们要半个小时之内要做,最少要做七八具遗体。解说:家属确认满意后,这些逝者会被推入化妆冷藏间对面的花房进行装棺。 之后他们再被推向大大小小的告别厅,与生前的挚友亲朋做最后的告别。上午9点过后,为当天最后一批逝者化好妆后,入殓师们回到停尸间旁的办公室吃早餐。杜威:老师傅,这是我们向师傅,首先遗体过来,第一关就是向师傅把关,像夜间的遗体的处理一些信息,全部是我们向师傅他做的核对,这个很重要。记者:您值夜班是吧?向立文:嗯,值夜班。记者:这晚上核对遗体都做什么呀?向立文:遗体从外面接运回来,登记进馆,这个家属的各种信息核对位置,然后晚上还包括那个法医有时候&110&事故来尸检的。记者:这晚上就您一个人?向立文:对,一个人。记者:害不害怕?向立文:我们还好,我们就是农村出来的嘛,对这方面都,基本上都不怎么(害怕),因为我们农村老家都是棺葬,不火化的。杜威:这个行业过去叫&杠业&嘛,父传子的这种,很老的这种,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些手法,我见过一个老师傅,非常厉害,他给人穿衣服的时候,他从来不让人看,我看了两次,都是偷偷地去看的那个,就是一块砖头一根棍,然后自己一个人那个身材再大,他一个人也可以把衣服给他穿好,真的是非常巧妙,现在的这种孩子,包括那个科班出身的,可能他们都没见过这种方法。解说:杜威,1997年通过民政部门的招考,进入殡仪馆工作,那时管理大多还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随着近些年老师傅们陆续退休,如今的武昌殡仪馆更多是一些&80、90后&的年轻人,与科班出身的年轻入殓师不同,31岁的王欣大学读的是文秘专业,毕业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她,陪同学来殡仪馆面试。王欣:那我就陪她们一起来啊,其实我也不大敢看到那一种,但是那个时候机缘巧合,我没戴眼镜,我眼睛有点近视,我没戴眼镜,然后他们那个遗体拖出来的时候,集体都往后退,因为我看不清楚,然后往前走了一步,结果我当时的领导估计就以为我胆子很大。解说:就这样,王欣:阴差阳错成为了那一批十几名应聘者中,唯一留下来的人,虽是&半路出家&,但王欣却很快在遗体缝合上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她通过自学,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内缝&技术,对于遗体面部的外露创口,王欣使用的皮下缝合法能让线头藏在逝者体内,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持遗容的完整。在修复&武汉砍头事件&的那名死者遗体时,王欣就是用这种方法将头部缝合。杜威:面部的一些东西,它会很浅很浅,就是表皮把它连在一块,这是王欣的,她的比较独特的一个手法,她的这个手法其实我在别的地方也没见过,但是她这个手法是最好的。现在王欣她这个手已经顶出泡了。王欣:看着一个破碎的遗体,就是说支离破碎很惨烈的,在你就是说经过我的手,然后看着它可以恢复到蛮好的那种状态,家属很满意的时候,你心里还是有蛮高的荣誉感的。擦擦手,我服务挺好的呀,对呀,要不帮你服务一下,不是,我服务的对象都是逝者,不能给他服务。解说:日,武汉一处工地的升降机从28楼突然坠落,19名正在升降机内的工人,无一生还,他们的遗体被紧急送往武昌殡仪馆,上级指令,要在外地家属们赶来前,将这19具支离破碎的遗体复员。王欣:28楼啊,直接他们19个人在一个狭小的铁匣子里面,从那高空摔下来的那种,有的就是直接肠子啊,肚子全部摔烂的那种,有头骨都,头都摔瘪了那种,脑袋都翻起来了都有,各式各样都有反正。解说:王欣和同事们在这些混杂在一起的残肢中,逐个寻找原本属于每个人的部分,并将它们一一缝合,对于那些头颅破损严重,面部已经无法分辨的遗体,入殓师们只能根据逝者生前的照片,利用他们身上残存的皮肤,再塑头颅,第二天凌晨,这些遇难者的遗体在终于恢复到了家属可以辨认的程度,入殓师的工作不仅是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更是对生者的莫大安慰。王欣:老爹爹,老太太,就是说来看自己的儿子,送自己的子女,那时候的我觉得我的心里能,很快地跟他们产生共鸣的那种,我会忍不住,我的眼泪都想掉了那种,但是我只能控制我的情绪,因为我爸爸走的也蛮早的,反正我也,我一看到别人,我就会想到我爸爸,我觉得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他也许不会走那么早。解说:王欣的家乡在湖北新洲农村,自从来武汉上学后,她便很少回家,与很多在大城市忙碌的年轻人一样,王欣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不多,几年前父亲去世,作为入殓师的王欣,在自家亲手为父亲料理了后事。王欣:给他擦身,清理遗体,然后再给他换上干净的新衣服,把脸部胡子刮干净,连部遗容整理干净,我觉得那个时候脑袋是放空的,整个人都是麻木的,就是空荡荡的那种。我爸爸活着的时候,其实我跟我爸的感情,嗯,好像没有说像其他那种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的那种感觉没有,我觉得我爸爸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吧,在工地上面做的,就是我们每年见面也不过几次的那种,所以那时候就是说那种互动蛮少,但是当他真的走了的时候,你会想着他为我们的家庭付出了多少,为了我跟我妈的生活付出了多少,那想到如果没有他,我也不可能来到这个世上,也不可能活着长到这么大,你会有很深的感触的那种,突然想到我爸爸忌日快到了。解说:日,原本打算陪儿子过儿童节的杜威,突然接到一份紧急调令,他立刻带上殡仪馆两名90后的年轻入殓师,丁宾文和丁杰,赶往了湖北监利,为&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中的遇难者做遗体处理,这442名罹难游客中,大部分都是老人。杜威:有的老人手上我看到还有一张扑克牌,我就想象当时这个老人可能还在打牌,他很快乐的时候在打牌,有的老人还拿着一只老花镜,手上还拿着老花镜,有的,反正各种姿态的吧,这种救援这种,我参加过很多次,这次是我觉得在我的经历里面,其实让我最震撼的一次。解说:在监利的殡仪馆里,杜威和两名年轻同事一起为遇难者擦洗身体,最长的时候,他们曾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由于这些遗体大多是数天后才被打捞上来,很多已经高度腐烂,一些遗体甚至出现了&巨人观&现象。杜威:&巨人观&这个现象呢,可能普通人不太知道这个,那种溺水的遗体,会肿胀得非常厉害,然后面色发黑的这种,眼睛突出,舌头都是这种外露的这种,就是我们经常进入一些寺庙的时候,会看到寺庙门口有四大金刚,里面有一个天王叫什么天王,广目天王还是什么天王,我忘了,就是它的整个形象就是一个黑的,眼睛突出,舌头伸出来的那种这个形象,我自己就觉得这个形象可能它的最初这个来源,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溺水死亡的这种&巨人观&遗体。有人问我啊,杜威你怕什么东西?你自己做这个事情,你应该什么都不怕,你这个心狠手辣的东西,对我这样说。其实我怕什么呢?我怕虚无,你看到一些受难者一批一批在你面前,你在那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去做,无论你怎么样的尽力,你都没有办法怎么讲。记者:改变什么。杜威:对,你改变不了,这个时候这种虚无的这种感觉就来了,非常绝望的一种感觉。解说:业余时间,杜威在武汉一个地下摇滚乐队做主唱,他的音乐风格是死亡金属,创作的灵感也大多来源于他做入殓师的经历,处理空难事故遗体时,创作的歌曲《瞬间》,写给自杀者的《坠入湮灭之门》,他的歌曲几乎都与死亡有关。杜威:真的我觉得做这个行业,你可以看到这个真的是人间冷暖,人生百态都可以看到。有一次就是这次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个是什么?就是他其实也就是一个外地务工的一个,一个中年男子,当时是因为这个意外去世了,遗体状况不太好,支离破碎的嘛,这个逝者他的妻子,然后带着她的这个小女孩,就过来看,然后见父亲最后一面是这样,我觉得这个一定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这个东西永远会阴魂不散的陪伴她的一生,我就跟她妈讲,我说你最好去,最好是做了修复之后,再让你的孩子看,她说因为这个涉及到纠纷嘛,赔偿又没到位,没有赔偿,她说现在如果是现在我这个孩子再不看她父亲,也许以后永远都看不到了,然而这个我要去给他做,我没钱做。解说:在武汉,一具遗体的修复费用通常在三千到一万元不等,这对于很多艰难求生的底层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家属通常选择直接火化。为了让一些困难家属能再见一次亲人的安详面容,有时杜威会以教学的名义免费给这些逝者做遗体修复,但还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让杜威也无能为力。在武昌殡仪馆的一角,有一座常年封闭的冷库,入殓师们称这里为&臭尸房&,通常遗体保存三个月以上还未火化,就会被移放至此,他们或是客死异乡的&无名&尸体,或是因为涉案纠纷家属迟迟不同意火化。杜威:我这里有那么几具遗体,有家人知道自己(亲人)的遗体放在这里,他就不管它,如果说假如说你一烧,这个遗体你把它一火化,他马上过来会跟你闹纠纷这样的,但是你拿他没办法,真的是没办法。记者:那这些遗体比如说存的时间过长,有没有比如说卫生防疫方面的这个危险?杜威:所以说我那个地方是封闭的,在殡葬行业里面,其实并不是我这个地方是个别现象,其实这是一个全国的这个(问题)。一些客死异乡的这种遗体,按照那个《殡葬管理办法》由出警派出所去核实他的身份,有可能身份也找不到,他出不了证明的话,我这边肯定也不能动。解说:至今这座&臭尸房&已经存放了一百多具陈尸,时间最长的一具已经死去了十年之久。杜威:它会蜡化,但是它不会完全腐烂,起码十年的遗体,我见过十年遗体,到现在为止它并没有上面生了很多蛆之类的,只剩骨架没有。都是常客,我都很熟悉了,我都可以背出他的名字来,老熟人,我隔段时间就去跟他们打个招呼,我觉得我在跟他们相处,在我的概念里面他们还是人,是人,跟我是平等的人,他们也是有尊严的。《冷暖人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首播:周二 22:00-22:35&重播:周三 03:25-04:00 15:30-16:05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178
播放数:79694
播放数:120323
播放数:164444男子在惠州殡仪馆工作16年 36岁找不到媳妇
[摘要]今年36岁的李组长在火化车间工作了16年,他从20岁就开始与逝者遗体打交道。家属戴着手套,缓缓撒下亲人的骨灰和花瓣。海葬前,一女子跪在地上默默祈祷。殡仪馆一楼,专门设置了写给逝去亲人的天堂信箱。原标题:收到海葬宣传短信市民打电话骂民政局南都讯 记者李鹏 人生最后一站是怎么样的?惠州市殡仪馆昨日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代表进馆参观。从去年5月1日开始,惠州市全面施行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只要是在惠州去世的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户籍同样对待。至今,市殡仪馆共办理此类遗体4802具,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7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25%。殡仪馆开放日,大胆参与者不多昨日上午,惠州市殡仪馆举行公众开放日体验活动。这也是继去年之后第二次举办此类活动。活动安排了介绍、参观、体验、座谈四个环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等几十名代表参与活动。虽然殡仪馆开放日的信息早已通过各新闻媒体对外宣传,但参与者并不多。参与去年活动的“惠州好人”志愿者救捞服务队队长赵喜昌今年带着惠州市心连心公益组织的几名志愿者一起参加。同样,来自惠州某企业的职工代表邓先生也是第二次参加活动。不过,市民代表只有寥寥几人。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坦言,虽然前期已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邀请,但今年的报名情况并不理想,“可能很多人观念上还是比较抗拒这些,就像今年的海葬活动,我们通过手机网络向市民发了20多万条短信,本意是倡导绿色殡葬,呼吁文明祭拜,但还是有七八个市民收到短信之后表示接受不了,特意打电话来骂,说我们不该发这样的信息”。此次活动也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但却没有人大代表参与。对此,民革惠州市委秘书长吴士雄提出了质疑,“殡仪馆面临一些工作上的困难,更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可是开放日这样的活动,本选区的人大代表为什么不来呢?”只要不铺张,办后事可以不花钱日起,惠州《关于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除了本市户籍人口,在惠州市死亡且遗体在本市殡仪馆实行火化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以及在本市或外市死亡且遗体实行火化的本市户籍居民,都可以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月1日至今,市殡仪馆共办理此类遗体4802具,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7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25%。“如果按照政策标准来,只要本着节约办丧事的目的,在惠州就不会出现死不起的情况。”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说,按照惠州的政策,包括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不少于1年或海葬、树葬)以及遗体消毒、遗体存放(不超过3天)、遗体告别厅租用(小型告别厅)、骨灰盒(盅)(简易标准型)等项目都是免费的。针对市民抱怨“死不起”的情况,陈利金认为,为逝者购买墓地以及去世之后在家中停尸大办丧事,这些花费才是导致出现“死不起”的主要原因,“如果本着节约的目的办理后事,上述免费项目已经包括了所有程序,可以一分钱都不花”。特写火化车间工作16年找媳妇都成了难题昨日活动中,代表们除了参观骨灰楼、遗体告别厅以及祭祀场、骨灰树葬区、无烟拜祭区之外,还深入到遗体防腐间、整容化妆间、火化车间进行细致了解,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殡仪人员的“苦脏累”。今年36岁的李组长已经在火化车间工作了16年,他从20岁就开始与逝者遗体打交道。代表们参观时,他正在清理火化后的逝者遗骨。这些让普通人感觉有点心惊的工作,他却坚持了16年。工作区域就是存放尸体的冷库和火化尸体的火化车间,李组长坦言,虽然工作这么久,但如果晚上让他一个人值班,还是有点不敢,“虽然明知道没有什么,但实话说心里还是有点阴影,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随时都会有人逝去,随时都会有遗体运来,所以李组长和同事的工作都是24小时不间断,由于人手不足,只能两班倒,“工作的辛苦和累,我们都能够坚持下来,但有时候外界的不理解,会让我们觉得挺委屈”。谈起为什么做这一行,李组长说,这条路还是父亲给他选的,“当时父亲让我读民政学校殡葬专业,那时候小,还不太懂,后来慢慢了解了,自己也很抗拒。可父亲认为学这个至少就业没问题,不会找不到工作”。工作是不愁了,但婚事却没有着落。由于从事这一行,今年已经36岁的李组长还没有结婚。之前也谈过几个女朋友,但得知他是做这一行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成。“身边朋友如果能接受我的工作,大家都还能在一起玩,但有些人知道你做这一行,就会躲开”。“这么大没有结婚,其实父母也很着急,有时候逼急了我也会和他们开玩笑,谁让你们当初让我读这个专业。”李组长也面临着父母逼婚,不过他说,现在正在谈一个女朋友,而且对方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办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