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同仁堂药店的药怎么样哪里有

《企业再出发》台湾同仁堂 自立「大清药王」

【 /联合报/记者彭慧明/台北报导】

「民国四十二年,我们开了第一家台湾同仁堂,我爸爸做掌柜,我就在那柜台里跑来跑去,在药柜子里长大…」「大清药王」负责人乐秉松端详一本清宫「配方簿」,说起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这些同仁堂王牌名药,仿佛又回到百年前在宫廷制药的古老时光。

同仁堂名号 因政治放弃

乐氏家族数百年前创立中国有名的同仁堂药铺,因为政治因素而放弃,现在乐家决定用「大清药王」再起新局。

为了做出传承的味道,第十四代传人乐秉松在店里挂起了族谱,配上连续剧「大宅门」、「大清药王」的「真人对照版」,证明家族确有其人其事。

传承六百多年的乐氏家族在明朝经营乐家老铺,第四世乐显扬创立了大陆同仁堂药室,第五世的乐凤鸣集合了宫廷和民间及祖传秘方,更从雍正元年开始供奉清朝的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将近两百年之久。

六百年间的家族兴衰就是一场故事。乐家曾没落,第十代乐平泉将家族事业振衰起敝,是「大清药王」的脚本;第十二代的乐靖宇就是「大宅门」中叛逆的白老七白景琦。

戏演出了人生,同仁堂也是一出历史剧。乐秉松的弟弟乐觉心说,民国卅八年,父亲乐崇辉眼看状况不对,带着家人和配方簿、药谱和师傅们一起逃到台湾。     

本还想战事平静回到大陆,但在台湾听到「回不去了」,无奈之余,只能在台湾落地生根。

原本乐家还存着在台湾复兴「同仁堂」招牌的期望,但不久大陆爆发文革,乐家因为做御医、开药房的传统字号,不但店被烧、三百年的老匾被砸,族人被迫害,文革结束后,同仁堂更变成了中共的国营企业。乐觉心说:「我们在大陆有自己的学校、药厂、牧场,新的同仁堂史却说是因为乐家经营不善,才由政府经营。」

自称是正宗 被当成骗子

为了政治因素,乐家不敢要求中共归还同仁堂的财产,但也因此失去了同仁堂的商标和经营权。乐秉松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自称是「正宗同仁堂」,不是被嘲笑就是被当成骗子,心情很沉重。

现在他们决定自立「大清药王」品牌,反而轻松许多。为了让消费者知道这个老牌子,乐秉松一年多前推动在电视购物频道销售产品,慢慢打开知名度。

限于法令,大清药王或同仁堂只能贩卖保健食品。乐觉心说,希望能够申请到台湾的药证,在台湾做出真正的「同仁堂十大名药」和各种古法炮制的药品。他说,从第七代起,乐家的配方就不再外传,只用口授或手抄给下一代,在文革期间又打又砸,「怎么可能会交出所有的配方呢?」他笑说,现在同仁堂的药不是不好,不过,乐家确保有真正的配方,他们兄弟都期待真正的良药在台湾流传。

   医生不是万能的,即便同仁堂让我有初入医道的快感,但每日读书实践之余,总有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困扰着我。最常见的状况是,医书中古老的药方,书里说这方子是针对何种病症使用,并可以起到何种作用,但若照着药方使用,会发现实际上的效果是有限的,没办法把状况完全调整好,只能改善却很难百分之百地根除。

  病根,或一段时间又再复发。这让我不禁想起,不论是我还是父亲生病的时候,不论中西医,我们都认为只能靠正统的医疗,把身体交给医生,他们就会治好还给我们,但有时连原因都查不出来,更遑论治愈,让我怀疑人体当中,是不是有一种正统医疗无法达到的“变数” ?当时我的见识还不足以知道这变数到底是什么,但我始终认为它是存在的,而我想要追寻这个答案。

  这些问题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疑问,医书之外,还有很大一片天地等着我去探索、吸收,并加以融会贯通。我相信解开养生之道秘方的钥匙,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去取。而在此同时,同仁堂也因为经营权的转移,后继经营管理者的理念和我一心追寻医理的理想出现落差,工作起来也不再那么快乐,种种客观因素,让我决心离开同仁堂这把大伞,重新寻回自己对探索医理的热情与感动。

  事过境迁,现在台北的北京同仁堂经营权又再度回到当初给予我滋养与栽培的经营团队手中,我还三不五时 “回娘家” ,如同当年一般跟他们讨论养生心得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仁堂药店的药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