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舒肝化瘀健脾祛湿的药健胃丸是属卸药吗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或温热性中药同服、忌烟酒、辛辣、生冷、鱼腥、油腻之品!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 与环孢素A同用可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咳嗽咽干)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初起、流感初起、上呼吸道感染(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疏风解表  散寒除湿   外感风寒夹湿(头重痛、肢体酸痛)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肾病、孕妇、新生儿禁用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体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胸闷欧逆、乏力气短)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无华、体虚易感风邪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芦根汤或温开水服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热毒壅盛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扁桃体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去医院就诊。

清热解表  流行性感冒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外感内热 表里俱实   初起瘰疬、风疹湿疹。服药后出现荨麻疹等皮肤症状者属药物过敏,应去医院。

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湿热蕴结的泄泻  滥用抗生素菌群紊乱者疗效不佳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孕妇禁用片剂,其余剂型慎用)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

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感冒属暑热症

清暑解毒,生津止咳   防治痱、疖、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健胃、祛暑   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软胶囊不超过8粒

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夏伤暑湿 宿食停滞(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忌用)

利湿化浊  清热解毒  湿温时疫 邪在气分(湿热、阴虚津亏者慎用)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体弱受暑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同服,忌茶、白萝卜  姜汤或温开水服

调和肝脾 清热润肠 宁心安神   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慎用)

清热泻火,消肿通便  火毒内蕴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火毒血热(偶见皮疹、恶心、腹痛、腹泻)咽炎、扁桃体炎

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年轻体壮者便秘不宜,服后便溏宜停服

润肠通便    肠胃积热、胸腹涨满、大便秘结  器质性病变排便困难者忌用  年轻体壮者便秘不宜

润肠通便,健胃消食   年老体弱、久病虚弱、阴虚津亏、习惯性便秘

泄热导滞  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润肠通便,滋阴补肾   阴虚便秘。习惯性、功能性便秘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感冒

清热止痛    胆道疾患、胸胁及胃腹部疼痛、按之痛剧

清湿热  利小便   肝胆湿热、脾肺蕴藉所致的湿热黄疸

清热燥湿 行气止痛 止泻止痢   大肠湿热 赤白下痢

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肢冷便溏。含附子,用药后血压增高、头痛心悸,应立即停药。

温中和胃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胃痛、痞满

温胃理气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涨满。

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湿热中阻、胃大出血忌用。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胃虚寒、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糖尿病慎用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外感风热 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清肺,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 痰不易出、胸闷口干、急慢支、哮喘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哮喘气急、肺虚咳嗽、痰多津少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咳嗽新发者忌用,脾胃虚寒、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降气化痰   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气喘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痰湿停滞  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急慢支

清热,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中的热痰、燥痰咳嗽

清热润肺 止咳平喘 理气化痰     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健脾燥湿  祛痰止咳    慢支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致的痰多、咳嗽喘息

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痰浊阻肺、肺失和降,咳嗽、呕逆

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急支

清热解毒  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中风昏迷、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

固肾涩精     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 四肢酸软、腰痛耳鸣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泄泻

调和肝脾  涩肠止泻    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收敛止泻  健脾和胃   脾胃气虚泄泻,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急性腹泻首剂加倍

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    气血两亏、阴津不足

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

清心养血  镇惊安神   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

清肝泻火、重镇安神   失眠、心烦、惊悸、神经衰弱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不宜与藜芦、感冒药同服。空腹、饭前或进食时服用

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便溏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的虚劳、胃脘痛、痹症、经闭、月经不调。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补气益血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温补气血   心脾不足、气血两虚、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脾不统血 崩漏 带下 便血

温补气血  气血两虚

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咳嗽咯血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肺肾两亏、虚劳咳嗽

温补肾阳  化气行水   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红参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疏肝和胃 散热解表    外感病邪犯少阳(风寒感冒、肝火偏盛、肝阳上亢者忌服)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合(脾胃虚寒、脘腹冷痛、便溏者忌服)

舒肝理气 消胀止痛    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肝胃不和(肝胃郁火所致胃痛、肋痛忌服)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气滞型胃脘痛,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   肝胃不和郁热证,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轻度腹泻)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脘腹胀痛 恶心嗳气.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空腹用温开水服

舒肝,消滞   胸胁胀满 倒饱嘈杂 呕吐酸水 胃脘疼痛 食滞不消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 肝胃不和。含五灵脂,忌人参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服后胃部不适,饭后半小时内服药可缓解

芳香温通  益气强心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口腔溃疡、口唇肿胀、急性荨麻疹、全身皮疹)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淤血内阻之胸痹、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空腹服用,胃肠不适,可改为饭后服用)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阻络证,气虚血瘀阻络型中风。(胃部不适)

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   脾胃不和 积滞内停

消食导滞,行气泄水    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脾胃虚弱及老年习惯性便秘不宜)含五灵脂,忌人参

健脾理气,利湿和中    饮食不消、胸膈满闷、嗳气呕恶(湿热中阻者忌用)

疏风活血,通络止痛   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头痛、神经性头痛。ALT升高、口苦、口干、腹痛腹泻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痛   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偏头痛

祛风止痛  除湿豁痰  舒筋活络    缺血性中风所致的偏瘫、风湿痹症(风湿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行走不便、胸痹心痛(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风寒之邪所致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或伴寒热

清心化痰  平肝安神   心肝火旺、痰热壅盛。高血压(腹泻忌用)

活血化瘀  醒脑通络  潜阳息风   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致中风先兆;脑血栓,具预防治疗作用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行气止痛  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后遗症。白菊花蜜糖水服

健脾利湿,益肝补肾   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头晕

温阳化气  利湿行水    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的水肿,阴虚津液不足口渴、小便不利者不宜。

清热利水  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的石淋 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

温肾化气  清热通淋  活血化瘀 散结止痛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的癃闭,不良反应:口渴、胃部不适、轻度腹泻、不影响继续服药

除湿祛痰  活血化瘀  健脾消食  脾虚痰瘀阻滞、高脂血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乏力、头晕、头痛、肌痛、皮疹、胆囊痛、水肿、眼结膜充血、泌尿道刺激症状。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去腐生肌    湿热瘀阻,痔疮、肛裂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炎性、血栓性外痔、I  II期内痔瘀阻或湿热壅滞

疏风润燥、凉血泻热    脏腑实热、大肠火盛、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疮疖溃烂、灼热、流脓流水、丹毒疱疹、疥癣痛痒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肺胃热盛 痤疮等

凉血,祛湿   血燥湿热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渣鼻赤

养血润燥,化湿解毒  皮肤瘙痒属血虚湿蕴皮肤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热毒蕴滞肌肤疮疡肿痛、丹毒流注

消溃止痛   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养血疏肝,调经止痛  血虚肝郁  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 肝脾不和

活血调经 行气止痛   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子宫复旧不全

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

调经养血,化瘀生新   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量少色暗

调经活血,行气止痛   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理气和血,调经止痛   气郁血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暗、赤白带下

温经活血 调经之痛  下焦寒凝血瘀痛经、月经不调   含五灵脂,忌人参

补气活血,调经止痛  月经后错、量少、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经当日开始服药)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湿热瘀阻的带下、腹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膀胱炎、阑尾炎、尿路感染

清热解毒  除湿止带  调经之痛 热毒瘀滞妇科诸证

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    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气血两亏  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经当日开始服药)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气血两虚兼血瘀  月经不调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气血两虚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含五灵脂,忌人参

滋阴清热  除烦安神  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症、

滋阴清热,安神除烦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属阴虚火旺  腹痛胃胀,饭后服药或停药

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暴发火眼 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脸刺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年老体弱,白内障忌服)

散风清热,退翳明目     风热所致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清热解痉,去翳明目     肝阴不足、肝气偏盛,假性近视、青光眼

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早期老年白内障

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器、高空作业,服药后胃部不适、停药可消

芳香化浊、通鼻窍、去肝胆之火;消除减轻浓涕,鼻塞和头痛的功能。(片:鼻炎、鼻窦炎;丸:湿热内蕴、胆经火郁的鼻塞流涕头痛)

散风,清热,通窍  风热蕴肺型急、慢性鼻炎 外用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   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

桂林西瓜霜(胶囊、含片)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 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轻度烫伤

清音利咽,消肿止痛    含服 口腔、咽喉、牙龈、扁桃体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   外感风热喉痹 含服

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外感风热 咽痛咽干  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腮腺炎,咽炎,乳腺炎,疮疖、热毒内盛

清热利咽,生津止咳   肺胃热盛。妇女忌服

润肺利咽,生津止渴   阴虚肺热津亏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肌肉酸痛及风湿疼痛。外用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温开水温黄酒服





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    风寒湿邪、气血瘀滞的痹症,寒湿瘀滞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带下、积聚痞块


活血逐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局部瘀血肿胀、筋骨疼痛



滋补肝肾  活血通络  强筋壮骨  肝肾不足 瘀血阻络的骨质疏松


养血荣筋  祛风通络   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等陈旧性疾患


散风活血  舒筋止痛   中风所致的筋脉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晕



温补肾阳   益肾壮督  搜风剔邪  蠲痹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含马兜铃酸,皮肤瘙痒过敏、口感便秘、胃脘不适)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散寒之痛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养血舒筋  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 腰膝冷痛 屈伸不利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补益肝肾  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痹病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流感

疏散风热 清热止咳  感冒,汗出不爽

疏风解表 解毒利咽  感冒  咽喉肿痛、痄腮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  口腔糜烂,咳嗽、食欲不振

清肺解表 止嗽化痰   风寒外束、肺经痰热

润肺清热 止嗽化痰   内热发烧、咳嗽黄痰、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消食化滞 健脾和胃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疳积

健脾益胃 理气消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手足心热,自汗乏力

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胃热停食,肚腹胀满,恶心呕吐。

利湿消积 驱虫助食 健脾益气    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自汗

健脾开胃 促进消化 增强食欲    儿童消化不良,腹泻、厌食,消瘦,疳积。

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开窍醒神  镇惊醒神 活血通络

疏肝解郁 利胆退黄 消炎解毒

醒脑开窍 舒筋通络 化瘀止痛

解毒消炎 降水通淋 祛腐生肌 利尿消肿

消炎解毒 健脾和胃 活血消肿 止痛

疏肝健胃  消肿散结 解毒止痛

清热消炎 保肝利胆 退黄止痛

清肝泄热  利胆退黄

祛风镇痛  调经止血 补气养血

消炎止痛 疏通经络 开窍醒神

清热解毒 理气通淋 (前列腺炎)

清热解毒 化瘀 (胆囊炎)

温胃消食  破积利胆

清热解毒 消炎(小儿流感 、脑炎)

获得更多干货,请点击蓝字链接▼▼▼

本文转载自药师帮,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口臭 如果病人口中有臭味及酸腐味,并伴有胃部胀满、打嗝等症状时,则多半是由于饮食停滞所致。病人可服用保济丸治疗。如果病人口臭,并伴有口渴,喜冷饮、牙龈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状时,则多半是胃热所致。治疗上应以清胃泻火为主。病人可服用中成药清胃黄连丸。如果病人大便干燥较重,可用凉膈散治疗。如果病人肺部有热,亦可出现口臭。此类病人多伴有胸痛、咳脓痰等症状。这种情况最好请医生诊治。

口苦 口中有苦味,往往是火热之邪内侵表现。当火热之邪侵及肝、胆、心、胃等脏器时,均可出现口苦感。这些病人常伴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内热症状。此时,可选用中成药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药物治疗。但如果病人的身体虚弱,则不可轻易服用上述降火药,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口淡 如果经常感到口淡,食物无味,并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时,则多半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上应以口酸 偶尔感到口酸,多是由于饮食过量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所致。如果经常感到口中发酸,并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这些病人可服用中成药保济丸或山楂丸治疗。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中的酸水上泛有关,并伴有烧心、胁肋疼痛、舌红、脉弦等症状时,则多半是由于肝火亢盛引起的肝胃不和所致。这时在治疗上应以泻火和胃为主。病人可服用左金丸。

口腻 如果经常感到口中粘腻,吃东西无味,并伴有不想喝水、胃胀、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时,则多半是由于脾胃有湿所致,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病人可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或平胃散。

总之,口中是否有异味常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当发现口中有异味时,就要查找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问题,查找原因以便对症施药。

治消化不良 5种中成药顶呱呱

     治消化不良 5种中成药顶呱呱。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因胃动力发生障碍引起。当消化不良时,会产生上腹痛、胃胀、烧心等不适症状。治疗消化不良,可服用中成药。下面为您介绍5种专治消化不良的中成药。

山楂丸:该药由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等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消积化食功效,主要用于治食用肉食过多引起的脘腹胀闷等症,尤其适用于小儿食积症。需注意的是,胃酸过多、烧心者不宜服用。用法:成人每次口服1~2丸,每天服1~3次,小儿减量服用。

保和丸:该药由山楂(焦)、茯苓、陈皮、连翘、六神曲、半夏、莱菔子、炒麦芽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消食导滞功效,可治因饮食不节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嗳腐吞酸等症。该药药性平和,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均可服用。用法:成人每次口服6~9克,每天服2次,儿童减量服用。

复方鸡内金片:该药由鸡内金和六神曲组成,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食功效,可治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停滞、食积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用法:每次口服2~4片,每天服3次。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沉香化滞丸:该药由沉香、枳实、五灵脂、山楂、牵牛子、枳壳、陈皮、香附、厚朴、莪术、砂仁、三棱、木香、青皮、大黄等15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化滞功效,可治饮食停滞、腹中胀痛、吞酸等症。用法:每次口服6克,每天服2次。老年体弱者和大便溏泄者要酌情减量服用。

六味安消胶囊:该药由大黄、山奈、土木香、寒水石、诃子、碱花等六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功效。该药因含有少量大黄,特别适合胃脘胀痛、大结、食积化热者服用。用法:每次口服3~6粒,每天服2~3次。大便溏稀者和久病体虚者可每次服3粒,便秘者则需每次服6粒。

凤凰提醒,是药三分毒,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应立即停药。

冬季上火 就用这些中成药降火

冬季上火 就用这些中成药降火。冬季气候比较干燥,人们易出现上火症状。在降火的中成药中,有很多种,如牛黄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等。上火了,应该选择哪种中成药降火呢?认为,上火有多种类型,选药时应辨证。

阴虚火旺 此类人群的口干多不大严重,渴的感觉相对较弱,喝水量也不多,喝水仅仅是为了润润嗓子。此类患者可选用金果饮、麦味地黄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滋阴降火、养阴生津治疗。

实火上蒸 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病人的口渴感非常严重,会不停地喝水。但喝过水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这类病人应选用一些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等中成药。

湿热口黏 这类病人除了嗓子干疼外,还伴有“口中黏腻不爽”的感觉。对于此类湿热口黏的上火病人,应当选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中成药。

可见,不同类型的上火,应选择不同的中成药,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超管用 明目养生就吃这3个“丸子”

超管用 明目养生就吃这3个“丸子”。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由于用眼不当,会出现眼胀、眼痛、视力模糊、目光呆滞等症状。认为,肝开窍于目,人们明目需注意养肝,可服用养肝益肾、明目益精的中成药。下面为您明目效果好的3种带“丸”字的中成药。

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组成,有滋肾、养肝、明目功效,主治视神经萎缩、角膜炎、单纯性(又称)、视网膜病变、等肝肾阴虚为主疾病(患者可有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表现)。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1袋,每日2次。

主要由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菊花组成,有滋肾养肝、清火明目功效,适用于视网膜炎、慢性青光眼、黄斑水肿等病引起的视力减退、头晕目眩、健忘、耳鸣、耳聋等肝肾阳虚症状。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主要由川芎、地黄、防风、茯苓、甘草、枸杞子、黄连、蒺藜、决明子、苦杏仁、羚羊角、肉苁蓉、山药、石斛、熟地黄、水牛角浓缩粉、天冬、菟丝子、五味子、枳壳组成,有益气填精,滋补肝肾等功效,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属肝肾虚兼风热疾病的治疗。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以上3种带“丸”字的中成药,各有其适应症。因此人们选用养肝明目的中成药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以对症下药,发挥疗效。

气虚感冒 可选用这些中成药

     气虚感冒 可选用这些中成药。什么是气虚感冒,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气虚感冒是感冒类型中的一种,治疗时应先辨证,后施治。下面具体来看一下气虚感冒的症状以及可选用的中成药。

气虚感冒症状表现: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指脉搏动的部位表浅,手指轻按即可摸到,重按稍减,且脉软弱无力)。

中成药选用:宜扶正祛邪,益气解表,可用参苏丸、玉屏风颗粒(或口服液)加减,或加用补中益气丸。

     用来养心安神的中成药。常用的养心安神的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这些中成药治疗既可治标、又可治本,还可以避免西药催眠药容易成瘾的弊端。

养心安神中药可用于健忘失眠、心烦多梦、心悸烦躁、头晕盗汗等症的治疗。按这些药物的功能可分两大类,即养心安神药与重镇安神药。常用的养心安神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夜交藤、缬草、远志等;重镇安神药如朱砂、磁石、龙骨等。酸枣仁单独应用有镇静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是炒枣;茯神有宁心安神、渗湿利水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合欢的药用部分是花和树皮,有镇静催眠作用,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胸闷不舒;缬草有安神、理气、止痛作用,主要治疗神经衰弱。

中药往往多味搭配组成方剂,较少单味使用,而中成药则具有这种综合调理的优点,如常用的:

天王补心丹 为一种滋养安神的中成药,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阴亏血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

柏子养心丸 是一种补肾滋阴、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的滋补药,用于治疗营血不足、心肾失调、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夜寐多梦、健忘盗汗等症。

磁珠丸 为一种重镇安神药,有潜阳明目之功效。适用于治疗由于人体水火不济造成的耳鸣、耳聋、视物昏花、模糊不清、心悸失眠等症。

朱砂安神丸 为一种作用较强的安神药,有镇心宁神、泻火养心的功效。适用于舌红脉细、心火偏亢、心神烦乱的惊悸、失眠、多梦、不安、妄想、幻觉等症。

中成药清胃黄连丸 治口臭

中成药清胃黄连丸 治口臭。口臭,是你与他人交谈的“隔膜”,可能有些人会因为你有难闻的口臭而拒你千里。又或者,你因为有难闻的口臭,不敢开口与他人近距离交流。哪种中成药能治口臭呢?答曰:清胃黄连丸。

有一种中成药叫清胃黄连丸,是由黄连、栀子、桔梗等中药制成的,具有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有口臭的人群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吃上几天,症状就会有明显好转。

1.选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2.锅中倒入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放进去煸熟;3.选2个西红柿,切片与苦瓜同炒;4.酌情加盐,撒少许味精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

这道菜能清胃健脾,非常适合那些因多吃燥热食物而导致口腔有异味的人。有口臭的人群,不妨学做这道清口的菜肴吧。

健脾化温祛痰 就用香砂养胃丸

喉咙里老是有痰,也许是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比较适合的中成药就是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既能健脾,又能化湿祛痰。

说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脾气虚了,体内水湿的运化和输布就会出现故障,从而导致痰湿的出现。当痰湿壅遏肺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咳嗽,并且咳痰。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由于香砂养胃丸可以健脾化湿,因此,也可以用于脾虚导致的平时痰多易咳。通常这种情况下咳出的痰,一般是白色的,而且比较清稀,同时还会伴随四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

南方的冬天比较湿冷,如果脾胃受寒湿后,出现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呕吐酸水、面色萎黄、腹泻、肠鸣等症状,也是适合选用香砂养胃丸调理的。

另外,研究也发现,香砂养胃丸具有调整消化液分泌功能,有助抑制胃溃疡、抑菌,还可增加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囊的压力。因此常应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分切除后的胃痛、呕吐等。

服用香砂养胃丸最好用温开水,并且服用期间不要吃生冷食物,因为生冷的东西能加重寒湿,不利于药效发挥。同时由于香砂养胃丸的性质为芳香温燥,如果出现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等热症表现的人不宜服用。

止泻药参苓白术丸 小儿腹泻的克星

止泻药参苓白术丸,小儿腹泻的克星。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脾胃气虚挟湿所致。表现为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参苓白术丸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一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

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为淡黄色的水丸;气香,味甜。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功能与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注意事项】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5.、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严重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8.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健脾祛湿 选用这5种中成药

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温补脾胃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民间用赤小豆、薏米熬粥常食对健脾祛湿有很好疗效。

积食了 吃保和丸就管用

     积食了吃什么药?积食了,吃保和丸;想通便,吃点保和丸。保和丸是一味经典方药,出自元代大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中医消食化痰的代表方剂。保和丸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有消食、化痰、散热、通便四大功效。

保和丸处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善消谷食之积、莱菔子善消面食之积;莱菔子还有化痰降气通大便的作用。“食积易生痰”,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食积生郁热”,连翘清散郁热,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是为“保和丸”。

无论成人、孩子都可能会积食,成人主要因为暴饮暴食、过食油腻、饮食不节造成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消化功能弱、或偏食过度、或家长一味猛塞,出现食欲减退、咳嗽、咯痰、大便费力或干结、甚至胃腹胀痛、恶心呕吐、打呼噜、肥胖、舌苔厚腻等现象。积食了吃什么药呢?专家指出,积食就吃保和丸。

保和丸不寒不热、药性平和,是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如果以助消化为主,可吃6-10粒,一天三次,如果以通便为主,可吃15-20粒,一天三次。如果因食积发热,常配以如僵蚕、蝉蜕等清散郁热;如果痰多且稠、大便黏滞不爽,常加苇根、生薏苡仁、冬瓜仁、全瓜蒌化痰清热通大便,但保和丸是主药。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妨可以试试保和丸。但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判断不清,还是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后再进行处方用药。

温馨提示:保和丸是一味药性非常平和的经典方药,但它的服用也有需要我们注意的:服药期间,忌食过凉、过甜、过油食物,减少肉食量,以免加重痰湿食滞;孕妇慎服,因为其中山楂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补肾用哪些中成药最好?

在传统中药方剂中,提起滋阴补肾的中成药,有人马上就会想到六味地黄丸,因为很多人都用过或接触过它。而实际上,在滋阴补肾的地黄丸家族中,共有八种地黄丸中成药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可谓地黄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特点为甘淡性平、补而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而致的眩晕、视物模糊、枯涩眼痛等症,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养血柔肝之品当归和白芍,故为填精益血剂,对血虚引起的头晕、崩漏等症,临床效果显著。

知柏地黄丸独到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因方中知母、黄柏性寒,脾虚便溏者慎服,避免挫伤脾胃之气。

桂附地黄丸因有肉桂、附子的加盟,成为温补肾阳的专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小便清长等症。

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以增加消肿利水之功,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浮肿、气喘等症。

七味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以求清补止涩之效,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症。

除了六味地黄丸等以上七味地黄丸中成药外,还有麦味地黄丸。它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和麦冬,增强了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此方妙在补阴而祛邪,专治肺肾阴虚引起的肺痨、喘咳、遗精等症。

左金丸 治“烧心”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功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主治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脾胃虚寒者忌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既能清泻肝火,又可清泻胃热,一药两清肝胃,达到标本兼治。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之黄连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疏肝理气解郁,佐制黄连之寒,和胃下气降逆,引领黄连入肝。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清一温,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诸症自愈。《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

养阴生津去虚火 用玄麦甘桔颗粒

    许多人一生中都会被各种上火症状所困扰。常说的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为阳热亢盛引起的实热证;虚火为阴虚不能制阳的虚热证。治则为实则泻之,以清热、泻火、消炎为主要方法;虚则补之,以养阴清热为主。

四川蜀中药业生产的玄麦甘桔颗粒,主要由玄参、甘草、桔梗、麦冬四味中药组方,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具有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等症。

玄参,性寒味苦、甘、咸,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除烦止渴。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症见身热、烦渴、发斑等;又用于阴虚火旺、肺热内灼所致的咳嗽、咽燥、骨蒸潮热、咯血、自汗盗汗等症;还用于咽喉肿痛、疮痈、瘰疬痰核。玄参为泻无根浮游之火的圣药,故无论热毒实火或阴虚内热均可使用。

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溃疡、抗炎等作用。

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

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经,质润,具阴柔之性,滋阴之功,善于清养肺胃之阴而润燥,又可清心经之热而除烦,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也是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凉血止血佳品。

本方中,玄参甘苦,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两者均为质润之品,共奏清热滋阴、润燥通便之效;桔梗味苦、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为肺卫之要药;甘草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四药共用,奏清热滋阴、消痰镇咳、祛痰利咽之效,而起解热、抗炎、祛痰、镇咳作用。

牙痛含速效救心丸 疼痛即刻消失

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冰片等中药材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淤止痛的作用。

其中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的功效,是最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之一;

冰片味辛、苦,性凉,“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解一切邪恶”,具有开窍醒神、辟秽化浊、通窍止痛的作用。

牙痛时,每次取1~3粒速效救心丸放入龋齿洞内,然后咬合上下牙。多数患者可在含药片刻后,牙痛即可消失。

参苓白术丸健脾理气的治病验方

参苓白术丸由人参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功能补脾胃、益肺气。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胸痞饱胀、呕吐泛恶等症。经临床发现,还可治疗下列疾病:

慢性结肠炎: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一日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能健脾理气、利湿止泻,对慢性结肠炎之病机属脾虚者,疗效较佳。

慢性肝炎、肝硬化: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坚持服用3~6月,可解除肝内毒素,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恢复,对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癌症病人在接受放疗化疗时,服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坚持服药3~6个月,可以减轻口淡乏味、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厌恶油腻等肠胃道毒副反应。

归脾丸 专治失眠多梦的良药

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据《清宫秘方大全》记载:“治思过度,劳伤心脾,以至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肢体作痛,发热自汗,妇人经血虚损,一切思虑伤脾等症,并皆治之”

临床上对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等有较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归脾丸能增强红细胞输氧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黏滞凝聚状态,治疗各种出血症等,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本品为棕褐色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服用时不宜喝茶以及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久咳干咳伤阴 中医教你选中成药

这类患者咳嗽的特点是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夹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等。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

蜜炼川贝枇杷膏 具有固肺脏、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功效。主治燥热咳嗽、伤风咳嗽、老人久咳、肺虚咳嗽、气弱痰多。

百合固金丸 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用于肺肾阴虚之燥咳痰中带血、咽喉干痛,或自汗盗汗,或潮热、手足烦热、便秘尿赤等症。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鸡苏丸 具有清肺平喘、润燥止咳、化痰除痞的功效。用于阴虚肺热咳嗽、气喘痰黏、胸膈满闷,亦可用于兼有外感风寒者。

秋梨膏 功用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之咳嗽喘促、痰涎黏稠、胸膈满闷、口燥咽干、烦躁、声哑,对肺热久嗽伤阴者尤佳。

养阴清肺膏 功能是养阴清肺、止咳化痰。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生所致之咳嗽、口渴咽干、失音声哑、痰中带血、咽喉肿痛,或腰膝酸软、心烦少寐、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等症。

注意:上述诸药由于滋阴力量较强,故平素脾虚湿盛腹泻便溏者慎用。

治上火最经济实惠的中成药 羚翘解毒丸

“哎,又上火了!”“痘痘又起了!”“尿又黄了!”……上火,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常常遇到的事情,治疗上火的药物也不少,如牛黄解毒丸、三黄片、龙胆泻肝丸等等,从临床实践看,对付上火羚翘解毒丸更具有优势。

其一,药力集中,针对性强。银翘散出自温病学经典《温病条辨》,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而羚翘解毒丸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再加入清肺热的羚羊角粉蜜制成丸剂,其清热解毒、清火的作用更强大。从药物组成看均为入肺经的药,纯然清肃上焦,对于头痛、口渴、咽痛、目赤、风热、咳嗽、颜面疖肿都有较好疗效。

其二,作用平缓持久不伤脾胃肝肾。羚翘解毒丸用天然蜂蜜作为黏合剂,既增强了润肺作用,也制约了其主药物的毒副作用,经过蜜制成丸剂后作用平缓,保护脾胃不受伤害。羚翘解毒丸多为轻清上浮药物,没有牛黄、黄连、大黄、龙胆等苦寒伤脾胃肝肾之忧。

其三,羚翘解毒丸价格低廉,日均费用1~2元,便于大众接受。蜜制丸剂又便于存放,携带服用均方便。

所以,治疗上火管用不伤身,就选羚翘解毒丸吧。

胃痛 选药不对越吃越痛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饮食不当或生活起居不规律等原因,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胃痛”。发生胃痛后,一些人会去药店自购药物,有时的确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因为用药不当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致使症状反复甚至加重的事也常有发生。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患者应有所讲究,尤其是中成药的选择应遵循“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等治疗原则,即患者应根据其胃痛性质或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免出现“越止越痛”的不良后果。

选药时辨别寒热虚实 中成药携带和服用方便,深受患者欢迎。患者在选择中成药时,首先,应简单地辨别寒、热、虚、实,再选用适合病情的药物,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胃痛与“受寒”有关,如受凉或过服生冷之品等。该类胃痛属于寒凝胃痛,其特点为胃痛暴作,喜温喜暖,得温则疼痛缓解,遇寒则加剧,或喜热饮等。通常,这种胃痛的治疗原则为温胃散寒,理气止痛,可选用温胃舒胶囊、香砂养胃丸、仲景胃灵片、石榴健胃散等中成药。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生冷之品;②注意局部保暖;③胃痛如灼热、口干舌燥等者不宜服用。

患者平时嗜食辛辣、油腻之品,久之内热可郁于人体内。这类患者的胃痛多为胃热疼痛,其特点为胃脘灼痛,烧心感,泛酸,嘈杂,口干,口苦,或喜冷饮,或伴有大便干结等。通常,这种胃痛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和胃止痛,可选用胃力康颗粒、枫蓼肠胃康颗粒、左金丸等药。

另外,“热”多与“湿”蕴结于体内,这时,除上述症状之外,患者多伴有胀闷感、身体困重、口腻、口渴但不欲饮水等症状,可适当选用王氏保赤丸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油腻之品;②服药期间不宜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大便溏薄者慎用。

临床证实,长期或短期内的情志不畅也可导致胃痛。这类患者平时有抑郁、焦虑、紧张或容易生气等表现,属于气滞胃痛,其特点为胃脘胀痛,嗳气频作,或情志不畅时诱发胃痛或加重等。该型胃痛的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六味安消胶囊、舒肝止痛丸或胃苏颗粒等药。

注意事项:①保持心情舒畅,不宜发怒或抑郁、紧张;②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③适当体育锻炼。

通常,长期胃病患者或体质较虚弱者,或老年患者出现的胃痛,属于虚寒胃痛。这类胃痛疗程相对较长,特点为胃部隐隐痛,喜温喜按,空腹时疼痛加甚,得食后可缓解,泛吐清水,或伴有体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等。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可选用胃复春、温胃舒颗粒、养胃颗粒、健胃愈疡片、香砂六君丸等药。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②胃痛如灼热、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③注意保暖。

除上述胃寒、胃热、气滞、虚寒胃痛以外,尚有饮食停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证型。对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征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药物。另外,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含糖制剂的中成药。

胃痛 怎样选常用中成药?

患者表现为受惊或吃生冷食物所诱发,胃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喜热敷或热饮。胃寒、口不渴、腹胀、吐酸水等。这类患者选用以下中成药较为适宜

A.姜枣冲剂 主要成分有干姜、大枣。功能主治是发散祛寒,和胃温和。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胃痛的患者。

B.野苏颗粒 主要成分为野木瓜、白矾、陈皮等。主要是理气调中,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寒凝所致胃脘胀痛、腹胀、嗳气。

C.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有木香、砂仁、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香附、枳实、豆蔻、广藿香、厚朴、甘草、生姜、大枣等。能温中和胃,用于不死因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等。

D.胃气止痛丸 由香附、高良姜等组成,具有理气散寒、安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寒邪所致寒凝气滞的胃脘胀痛,嗳气呃逆,不思饮食。

患者表现为胃脘疼痛较甚,内有灼烧感,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这类患者选用以下中成药较为适宜

A.胃利康 由柴胡、赤芍、枳壳、丹参、延胡索、莪术、黄连、大黄、党参、甘草等。能行气活血,泄热和胃。用于气滞血瘀兼肝胃郁热所致的胃脘疼痛、胀闷、灼热、嗳气泛酸、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

B.六位安消散 含土木香、大黄、山柰、寒水石、诃子、碱花等。能疏肝泄热、和胃、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痛经。

主要成分有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黄芩、柴胡、木香、香附(醋制)、郁金、白芍、青皮(醋制)、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延胡索(醋制)、当归、甘草。本方系清肝泻火、降逆止痛之剂。用于胃脘胀满、痛连两肋、胸闷嗳气、心烦易怒、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胃热嘈杂、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或似饥非饥;胸闷不思饮食,或胸闷痰多,多食易饥;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肋满痛、烦闷不舒;嗳气胸闷,口渴唇干,腹胀食少,呕吐痰炎,大便不畅,小便黄少。

D.左金丸 由黄连、吴茱萸组成。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剜肋胀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患者表现为烦躁发怒而疼痛发作。胃脘胀痛、痛连两肋、打嗝或矢气后疼图减轻等。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A.胃苏颗粒 由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等组成。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肋,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

B.疏肝和胃丸 由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柴胡、白术(炒)、陈皮、槟榔(炒焦)、炙甘草、菜釜子、乌药等组成。用于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两肋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C.气滞胃痛颗粒 由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炙甘草等组成。能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患者表现为暴饮暴食后引起胃脘胀满而疼痛。打呃酸臭、恶心呕吐,吐后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A.保和丸 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炒)组成。能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B.胃得安片 由白术、仓术、神曲、泽泻、川穹、草豆蔻、莱菔子、陈皮(制)、瓜蒌、槟榔、甘草、马兰草、绿衣枳实、麦芽、姜半夏、茯苓、黄柏、山姜子、黄芩、干姜、香附(制)、厚朴、木香、紫河车组成。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C.木香顺气丸 由木香、槟榔、香附(醋制)、厚朴(制)、枳壳(炒)、仓术(炒)、砂仁、陈皮、青皮(炒)、甘草组成。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脾胃虚寒者表现为胃脘泛痛,空腹痛甚,进食后疼痛减轻、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胃阴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灼热、隐隐作痛、饥不欲食等。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A.香砂六君丸 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组成。能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B.附子里中丸 由黄芪、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酒陪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常见胃痛如何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选用适合病症的中成药服用,对于改善胃痛是至关重要的。古人常说 “对症下药,方能取效”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服药期间,要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如此有利于胃痛的恢复。若服用中成药一周,胃痛仍不见好,应到医院查治,以防延误病情。

杜仲腰痛丸 对腰椎间盘突的独特疗效

杜仲腰痛丸是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甘肃省中医院业务副院长赵继荣经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成果研制而成,由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狗脊15克,当归20克,山萸肉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香3克,炙甘草6克,三七粉3克(冲服)17种中药组方而成。由赵继荣主持的“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验研究”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研究表明,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独特的疗效。方中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山萸肉滋补益肝肾;川牛膝、桑寄生、狗脊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通经络,川牛膝兼利水湿;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元胡、土鳖虫、红花、桃仁、三七活血化瘀通滞,行气消肿止痛,当归兼有补血和血之功,川芎兼有祛风燥湿之效;木香行一身之气兼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补益气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肾壮腰,温经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方中大部分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作用,杜仲、甘草可改善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发挥类激素样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桑寄生、狗脊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凝的作用;川芎可改变微循环状态,使流速加快,降低微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减轻微血管渗出,对慢性微循环障碍有明显调理作用,还可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山萸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三七可明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还能在不干扰机体正常免疫的情况下,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抑制血栓素生成;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它们能抑制反应性抗体及抗体细胞形成;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凝集指数,可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当归、川芎等所含主要成分阿魏酸是一种抗氧化剂,能直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与生物膜结合保护膜脂质等多种机理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赤芍有调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起到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抗炎镇痛,抑制炎症的渗出;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缓解和消除免疫炎症的作用,故而本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较好的疗效。

遗精是指睡眠时精液自出,一般将梦中泄精称为遗精,无梦泄精称为滑精。成年男子每月有一二次遗精,是正常生理现象,只有过度频繁的遗精,甚至白天也常有精液自出,才是病态。

早泄,是指射精发生在阴茎进入阴道之前、正当进入或进入阴道后不久。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的印硬不够,不能与女子进行性交活动的一种疾病。

除器质性病变外,引起这些性机能障碍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而中医认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或者肾阳不足均可引起性机能障碍。根据不同病情,选者适当中成药,治疗遗精、早泄、阳痿,可收到良好效果。

1.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泄火的功能。主治阴虚火旺,遗精,盗汗,咽干而痛等症。每次服9克,日服2次。

2.左归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主治肾阴不足,常有低热,遗精盗汗,耳鸣眼花,腰酸腿软,咽干口燥等症。每次服9克,日服2次。

3.三才封髓丹主治遗精,腰酸,神疲乏力等症。每次服9克,日服2次。

1.五子补肾丸 此药原名为五子衍宗丸,也叫“五子丸”。有补肾、壮阳、固精的功能。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滑精、早泄及阳痿。每次服9克,日服2次。

2.补肾强身片 此药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的功能。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滑精,畏冷,腰酸腿软等症。每次服5片,日服3次。

3.龟龄集 此药具有补肾壮阳、补益气血的功能。适用于阳虚气弱引起的阳痿、滑精,筋骨无力,行步艰难等症。

龙胆泻肝汤 此药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适用于肝胆湿热下注的阳痿,举而不坚,会阴部酸胀,尿频、尿急、尿痛,口苦咽干等。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

消化不良,选择六种中成药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于胃动力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胃胀、烧心、嗳气等。患者常因胸闷、胃饱、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有关专家认为 治疗消化不良最好能选用相对安全的中成药。那么,有哪些中成药可治疗消化不良呢?

保和丸 该药由山楂(焦)、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可治疗因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症。该药药性平和,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均可服用。用法 成人每次口服6~9克,每天服2次;儿童减量服用。

山楂丸 该药由山楂、六神曲、炒麦芽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消积化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用肉食过多引起的脘腹胀闷等症,尤其适用于小儿食积症。但胃酸过多、烧心者不宜服用。用法 成人每次口服1~2丸,每天服1~3次;小儿减量服用。

复方鸡内金片 该药由鸡内金和六神曲组成,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可治疗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腹胀、饮食停滞、呕吐泄泻等症。用法 每次口服2~4片,每天服3次。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沉香化滞丸 该药由沉香、牵牛子、枳实、五灵脂、山楂、枳壳、陈皮、香附、厚朴、莪术、砂仁、三棱、木香、青皮、大黄十五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可治疗饮食停滞、腹中胀痛、吞酸等症。用法 每次口服6克,每天服2次。老年体弱者及大便溏泄者要酌情减量服用。

六味安消胶囊 该药由土木香、大黄、山奈、寒水石、诃子、碱花六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的功效。该药因含有少量的大黄,因此特别适合胃脘胀痛、大便秘结、食积化热者服用。用法 每次口服3~6粒,每天服2~3次。大便溏稀者和久病体虚者可每次服3粒;便秘者则需每次服6粒。

王氏保赤丸 该药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的祖传秘方,由大黄、黄连、制南星、川贝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消积导滞、化痰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乳滞疳积、上腹饱胀、乳食减少、痰厥惊风、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该药也可治疗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等症。用法 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服5粒;6个月~36个月的小儿按月龄服药,如6个月的小儿每次服6粒,7个月的小儿每次服7粒,依此类推,36个月的小儿每次服36粒;4岁小儿每次服40粒;5岁小儿每次服45粒;6岁小儿每次服50粒;7岁小儿每次服55粒 8~14岁的儿童每次服60粒。症状较轻者可每天服1次,症状较重者可每天服2次。成人每次口服120粒,每天服2次。

这里需要提醒患者的是,以上六种药物均不可久服,患者的症状消失或缓解后就要立即停药。如果患者所患的是比较轻微的消化不良,或者是暂时性的消化不好,可采用饭后散步、轻柔腹部或通过加强运动的方法来消除病症。另外,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后,患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要忌食荤腥、油腻、海味等不易诮化的食物,也不宜食用较多的甜品和冰淇淋一类的食物。这样才能逐步恢复自身的消化功能。

教你认识什么是十全大补丸

十全大补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丸剂)收载。它由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组成,具有温补气血之功,常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等症。近年来,医药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又有新发现,具有以下妙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十全大补丸每服9克,每日2~3次内服,或用十全大补汤加水煎服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半年为1疗程。

胃下垂以内服十全大补丸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用法是每日服3次,每次服9~15克,饭后开水送服。针灸主穴:足三里、梁门、中脘等,配穴:阴陵泉、三阴交、胃俞,每日1次。

梅尼埃病用本品内服,每次9克,每日2次,有效者服药最少6天,最多24天。

白细胞减少症用本品每次9克,每日2次或原方加水煎服,治疗抗痨西药利福平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获良好效果。

子宫癌用十全大补丸配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子宫癌,取得较好效果。用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2~3次,一般1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

席汉氏综合征本病表现以性功能低下为主,常见精神萎顿、全身衰弱、无乳、闭经、眩晕、耳鸣等。目前西医主要用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欠佳。用十全大补丸加减并配服胎盘丸治疗,可获满意效果。一般连用2个月症状缓解,继续服药半年,体力恢复,病症明显好转。

瘘管瘘管是难治的炎症性疾病合并症,因局部病灶的原因而致全身状况不佳,需长期治疗,最终多需手术解决。

日本有人报道了十全大补汤颗粒剂治疗瘘管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对象是形成瘘管,通常创口处置无效的患者,结果用药后7~17天,颈部与腹部的瘘管闭合会阴及肛门部周围须长期服药,一般为1~6个月。

抗癌辅助治疗及化、放疗毒副作用临床用十全大补丸(汤)配合西药治疗癌症及防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用十全大补丸(汤)辅助治疗子宫癌放疗患者,用十全大补丸,每日3次,每次6克,40天为一疗程,效果较为理想;治疗癌症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服后可改善食欲不振的全身倦怠症状,并使体重增加,从而促进术后体力恢复,并控制抗癌药所致的皮疹、口腔炎、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

骨疽用十全大补丸治疗骨疽,取得满意效果。用法是内服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

有位患大腿骨骨疽9年的患者,经十全大补丸治疗后,食欲增进,排尿畅快,口渴减轻,体力增加,6个月后两腿开始活动,一年后停药。

玉屏风散 还有这样的作用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疗效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1.治疗肾炎 用本药治疗各类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易患伤风感冒而使病情反复发作者,效果满意。用法 在原有的用药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2.治疗慢性荨麻疹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临床治愈的患者随访一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3.治疗面神经麻痹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用1~4个疗程。

4.治疗多发性疖肿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3克,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5.治疗胃下垂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至痊愈为止。

6.治疗梅尼埃综合征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3~5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服用1~3个疗程可望痊愈。治愈的患者经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

7.治疗习惯性便秘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用药2~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可达94.7%。对治愈者追访半年以上,均未复发。

8.治疗口腔溃疡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早、中、晚各服一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9.治疗慢性结肠炎 玉屏风散(丸)每次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6~8天即可见效。

10.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 玉屏风散(丸)每日3次,每次4.5克,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据临床观察,应用本药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作用优于干扰素,可使哮喘发病次数明显减少。

怎样做到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滋补肝肾?

病情分析: 阴阳两虚证,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午后潮热等. 意见建议: 常用补阴药如熟地,山茱萸,龟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疏肝解郁最好中成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