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的14岁身高长到1米8180我担心不长了,真的会不长吗?我去年到今年长了5cm。我爸178我妈168。

还不是因为我"娇小可人"

因为身高"优势" 第一排永远属于我

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

我还是这么"短小精悍"

关于"长不高"的这种痛

你们大概永远都不会懂哼

体重与身高不成正比的小编

小时候百思不解以为这就是命

长大了才知道没文化真可怕!

对于朵朵一家人来说,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父母担心的问题。

爸爸身高167厘米,妈妈身高150厘米。根据身高遗传预测,女儿朵朵长大后的身高大概只有150厘米-152厘米。

爸爸郑先生说,在孩子6岁多时,发现孩子一直比同龄人瘦弱、矮小。

因为夫妻俩都不高,他们担心孩子将来个子矮。因为妈妈小时候因为个子矮,感到内心比较自卑。

她觉得身高对于一个孩子自信、快乐的成长非常重要。

妈妈不想孩子像她小时候一样因为身高被歧视。

“希望以后她能高挑点,自信点。”

郑先生夫妻俩对于孩子身高问题的重视非常难得,但也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意识!

有不少孩子因为过分进补

五六岁的孩子,乳房发育了

七八岁的孩子,来月经了……

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阅读!

孩子青春期之前“长势喜人”,要当心!

医学界有“高儿童,矮成人”的说法。生理早熟的孩子通常都比同龄的孩子更高更壮,不知情的家长还会有些自豪,等到发觉不对,往往已经造成了遗憾。

女孩子在9岁至11岁的时候,男孩子在11至13岁的时候,会迎来窜长期。如果女孩子9岁之前,男孩子11岁之前,就表现出“长势喜人”的情况,一年能长10厘米,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截,家长要警惕了,这多半是生理早熟的表现了。

出现身高增长过快或其他可疑症状后,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就医。生理早熟治疗效果好坏,取决于就医是否及时,治疗是否规范。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生理早熟的苗头,之后的治疗、随访,会是一场持久战。

如果担心孩子成长发育问题

预防生理早熟,要做到以下几点

果壳网网友“CFSA_钟凯”(食品安全博士,副研究员)给出了以下建议,排除国内外医生那些不靠谱的建议(譬如:不要吃鸡肉、不要吃反季节蔬菜、素食主义等),家长应该做的有这几点:

(以下仅代表网友意见,仅供参考)

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包括牛初乳),没有“蓝帽子”标识的绝不能吃。

从小培养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口渴就喝白开水,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如果出现生理早熟迹象,首先考虑是否由疾病引起,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引起。

孩子想长高注意以下几点1

良好的睡眠对长高期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睡眠中,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最高。家长应避免孩子在睡眠前1-2小时剧烈活动或玩得太兴奋,孩子最好在晚上9点半前入睡。

1-3岁的孩子应保持12-14小时的睡眠

4-6岁的孩子应保持11-12小时的睡眠

7-10岁的孩子应保持10小时的睡眠

10-14岁的孩子应保持9小时的睡眠

科学饮食强调的是摄入均衡。进入儿童期,饮食上首先要给孩子吃优质蛋白质,包括两类:一类是肉、蛋、鱼类动物性蛋白质,另一类是大豆蛋白。

长高季要保证孩子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多喝牛奶不失为一个补钙的好方法。建议6周岁以下的儿童喝配方奶,6岁以上儿童喝鲜奶。如果孩子不喜欢牛奶,可用奶酪或酸奶替代。千万不要把乳饮料误认为是酸奶。其次,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多食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

特别提醒:挑食、厌食、饮食无规律的孩子不容易长高。

补钙的同时,一定要同时补充帮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晒太阳就是不错的途径。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特别提醒: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是孩子长个好时期。外出晒太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

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热衷运动的孩子在长高季骨骼发育更快更好,学龄儿童或者青少年,每次应运动30分钟以上。

特别提醒:弹跳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等有助于四肢运动;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体操等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全身性动作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有助于全身骨骼的伸展延长。

有兴趣的爸爸妈妈们可以看看哦~

医学上最准确的预测方法就是「测骨龄」,需要借助X光。

几年前,老邻居兰子的女儿到13岁还不到130cm。兰子自身155,老公178,看到孩子长不高,着急得到处寻医问药,最后医生预测骨龄后,告诉她孩子骨龄还没有闭合,让她不要过于着急,今年孩子16岁了,个头也窜到163了,自此兰子完全放心了。

一男孩9.5岁时的身高为130cm。

A及B的值,可参照下表进行:

一男孩9.5岁,第一次测量身高为130cm,八个月后再测身高为132.4cm。

A、B1及B2的值,可参照下表进行计算

两次预测法必须在第一次测量当年身高后,在相隔八至十五个月内复查第二次身高。

由于两次预测法包含动态变化的因素,所以其可靠性较一次预测法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

所有的预测都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都存在误差;

所有的长高方法都没有立竿见影、马上奏效的方式,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孩子抓住春天生长黄金期,不误成长的时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岁身高长到1米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