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行业分析报告如何快速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制造业转型升级靠什么
  文•胡迟
  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近1/4。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自2010年之后,我国一直保持着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2016年4月,联合竞争力委员会发布《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竞争力将有所下降,到2020年排名将下滑至第二位。美国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国家。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同时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相比之下,“中国制造2025”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握新一轮产业的战略机遇,结合我国基础和未来的产业发展以及工业强国的目标,总体做出的考虑。“十三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持之以恒地继续推进,以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将智能制造定为主攻方向
  当前,发达国家为了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正积极推进高端制造业再升级,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
  首先,要把握发展方向试点推进。要根据智能制造特点,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重点行动。这几个方向各具针对性。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我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
  其次,要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突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我国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继2013年我国首次超过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后,2014年我国继续蝉联这一桂冠。国际机器人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左右,增长54%,远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27%的销量增速。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在市场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多元化。
  用先进标准倒逼升级
  4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当天的会议还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该规划以五年为周期,提出两个阶段的目标: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对行业而言,首先要提升创新水平,建立先进标准体系。从全球来看,国际标准的要求其实是最低的,而目前我国标准体系里,采用国际标准还是一个主要方式和任务。如果要构建中国的先进标准体系,无疑要构建一个高于国际标准的标准体系。一方面,要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使得大多数领域的标准最低要求达到国际“及格”线;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快标准更新,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涌现出大量高于国际标准的国内标准,形成一个引领世界发展的中国标准群,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用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促进中国制造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对政府而言,要加大标准化改革力度。首先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要采取新办法,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要采取负面清单的管理办法,除在危害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和生命健康等方面设置强制性标准,需要强制执行、严格管住外,其他方面要更多让市场发挥作用。要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就需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加快实现标准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最终实现倒逼制造业提质升级。
  需要说明的是,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标准是一方面,但在标准还没有达到的地方,良好的工业文化是关键。需下大力气培育工业文化,使行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认真严格、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快速地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真正让用户放心地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
  发挥服务业提振作用
  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大多处在产业链低端,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直接相关。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牵引与助推。
  一是深化分工和合作。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基本是走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的道路,特别要围绕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高端服务元素坚实地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竞争力提升。
  二是加强产业融合。要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与支撑。随着的广泛运用,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成品最重要的投入之一。同样地,服务方式的实现、服务行为的完成也离不开制造业、制成品这个物质载体。服务与产品互为依赖,共同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共生共荣、互为融合的关系。我国正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要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或功能园区,以服务业集聚策动制造业升级。集聚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特点和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纵观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经验,凡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集群程度高的地区,其制造业也相对发达,竞争力比较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并无资源上的优势,但其制造业发达程度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就在于它有比较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产性集聚区和功能区。正是这种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规模化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要素的嵌入,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
  四是继续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治理产能过剩业已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未来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史为鉴”,充分借鉴前期的经验与教训,政策的制定必须既充分考虑现阶段的体制特点与经济环境,分析前期政策的得失,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失效,同时又前瞻未来,与体制改革的目标衔接,从而在执行中不断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制造业转型升级靠什么》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应用:工业|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没那么简单”
多位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但全面推进道路还很长,需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机制。一些企业负责人指出,面对多种多样的新经济业态和转型升级,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
&  11月19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将刊载题为《新经济改造&没那么简单&》的报道。报道指出,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推动下,大量传统产业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过程。记者近日走访多个传统产业基地看到,这些产业在&新经济&改造过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过,部分一线企业管理者也表示,尽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趋势,但要想转型成功、升级到位,却&没有那么简单&。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道路还很长,需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机制。&  记者在部分传统产业基地采访发现,大量传统产业主动转型升级,改造原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发展新兴经济业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浙江湖州市知名的童装基地吴兴区采访时,记者看见昔日工人攒动的车间正越来越多地被高技术取代。在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自动化裁剪机器人正在&量体裁衣&。  技术和资本更加密集的工业企业,借助新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北京汽车集团是目前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集团之一,现在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利润数百亿。就在10年前,北汽集团还是一家困难重重的企业。&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取得这样成绩的根本。&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创新是北汽,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门必修课。以清洁能源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和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  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是风生水起。北京首创集团是一家老国企,一直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业。近年来,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主要经营内容转到了智能环保产业领域,通过跨国的资产运作,引进了国际最先进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处理企业,两年内公司总资产从1000亿元提高到了2000亿元,成为生态环保新产业中的先行者。  尽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趋势,但如何转型成功,如何升级到位,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那么简单&。  &推动转型升级这场经济改革,光董事长着急没用,必须把全部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必须先不断革自己的命,才能赢得新生和发展,否则只能等别人来革你的命,那你还有啥生路?&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深入车间跟班组员工恳谈转型的重要。他说,实践表明,转型升级先要统一思想,只有危机倒逼才能主动改革。  &没有危机意识做准备,落实改革就光比划不使劲。&首创集团董事长王灏说,转型升级是企业战略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改变或抵触。  吴兴区区委常委陈永华说,转型升级不能只着眼三五年,必须兼顾长远。服装企业过去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要转型就必须评估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世界经济低迷的长期性,加快企业技改,可从长远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为培养经济内生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多位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但全面推进道路还很长,需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机制。一些企业负责人指出,面对多种多样的新经济业态和转型升级,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最新活动更多 &&
机器人机器视觉伺服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_论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传统产业对接智能制造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农历戊戌年
传统产业对接智能制造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我镇牢牢把握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是我镇一家从事全钢子午卡车胎、半钢子午轿车胎的生产经营企业。该公司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检验程序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引进进口的设备,在实现质量把关的同时,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现在我们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两个人就行。”该公司检测车间技术员梁凯华说到。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在提质增效、加快转型上下功夫。山东远程轮胎有限公司的钢丝帘线项目,通过引进德国、意大利的先进设备及技术,进一步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据山东远程轮胎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兴儒介绍说,现在从原材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一条生产线最多需要10个人,就能达到日产量80余吨,整条生产线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我镇持之以恒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坚持存量提升、增量优化、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全面推动工业项目向中高端迈进,引导传统主导产业主攻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品牌创建,实施好17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28家企业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内扶外引、重点突破,实施一批重大旗舰型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膨胀产业规模。刘秀美 李文华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钢铁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基于智能装备、智慧工厂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式,目前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指出,基于智能装备、智慧工厂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式,目前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9月10日,在2016(第五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行业要打造面向制造业的&互联网+&产业生产体系,推动产业融合,从而构建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力促钢铁转型升级。  李新创说,目前,个性化、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是钢铁企业生产组织的必然趋势;加强质量管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是钢铁企业发展生存的必然要求;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化解产销矛盾、实现产销平衡是钢铁企业一直面临的关键问题。  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智能制造的目标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两化&深入融合,研发具有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过程优化、质量全程管控、市场动态反馈等多重功能的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提升钢铁制造过程中新钢种高效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力、柔性化生产组织能力、能效成本综合控制能力,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与定制式制造相融合的钢铁智能化制造。  李新创认为,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国家化战略的迫切性,需要加强质量管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而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管理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关键要协调产销矛盾,以降低生产、库存、物流成本。目前,我国诸多钢铁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体系建设,涌现了一批工业、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智能在线监测和检验化验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系统应用等先进技术。为此,我国钢铁产业需要构建&五点、四链、三集群&的柔性价值网络,即以钢铁业务为核心,基于创新要素耦合模块,跨领域延伸产业链,重塑减量化时代柔性创效价值集群。其中,&五点&即有序化耦合、智能化耦合、品质化耦合、绿色化耦合、标准化耦合;&四链&即差异化延伸、多元化延伸、国际化延伸、服务化延伸,最终形成&三集群&,即产服结合、产城共融、产融结合的柔性创效价值集群。&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智能汽配专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