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紫癜化验什么可以确诊的有没有能看懂的,一直确诊不了

11. 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近些年,临床上出现了食物过敏原检测,又叫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不耐受的基本原理是患儿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了一些对这种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这种不耐受现象不是偶尔出现,而是每次进食这种食物后一般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讲,食物不耐受可以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班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比如腹痛、腹泻、溃疡、消化不良、偏头痛、失眠、全身不适等。
食物不耐受还可以是对某种食物过敏,产生特异性的IgE,出现速发型变态反应,如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红斑等。最典型的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很快出现口唇肿胀,停止接触这种食物以后,肿胀在短时间内消失。
最常见的、也是最典型的食物不耐受,是婴儿乳糖不耐受症,这种疾病研究得比较透彻,它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消化或吸收不良,当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痛、腹胀、肠鸣,甚至腹泻症状。
综上所述,只要是进食了某种食物,出现不耐受的表现,就叫对某种食物不耐受。这种现象最常见的是由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的IgG,也可以是产生了IgE,还有极少数的食物不耐受是其他原因介导的。
在临床上,人们可以检测出来机体内是否含有针对某种食物的特异性IgG,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食物不耐受检测。
12. 食物不耐受和紫癜的关系
既然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那么高,而且也是一种Ⅲ型过敏反应,那么对食物不耐受的人会不会患上过敏性紫癜呢?
这个问题也是广大的儿科医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来阐述相关问题。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都有明显的升高,而且出现对多种食物的不耐受现象,常见的引起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牛奶、虾、鸡蛋清和鸡蛋黄、蟹、大豆、鳕鱼、大米、小麦、猪肉、牛肉等,对患儿加以饮食指导,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但是,这些结果也只能说明孩子在患过敏性紫癜的时候,容易对很多食物不耐受,也就是说两者是伴发关系,很难说明是否有因果关系。既不能提示是因为孩子有食物不耐受引起了过敏性紫癜,也不能表明由于过敏性紫癜使孩子出现了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因此,尚需要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的孩子进行动态的观察,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不管如何,只要孩子在某一时期对某种食物不耐受,就要适当加以干涉和指导,这对于任何疾病的康复都是有好处的。
13. 紫癜也有“过敏”现象
前面已经说明,过敏性紫癜属于Ⅲ型过敏反应,也就是免疫复合物性过敏反应。但是在临床上也会经常发现患儿出现一些I型过敏反应的表现,比如双下肢出现的荨麻疹、头顶、背部、脚踝部出现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就表明,过敏性紫癜也可以出现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过敏现象。
究其原因,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患儿本身就可能是过敏体质,就容易出现对各种物质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在过敏性紫癜的急性期,就更容易对过敏原出现反应了。
14. 什么是紫癜的急性期
过敏性紫癜的急性期,一般是指发病后1个月之内,在此期间内患儿往往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某些细胞因子含量也出现明显的异常等。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在急性期患儿体内还存在着免疫反应和免疫损伤,因此这个时候适当使用免疫反应的抑制剂还是有必要的,最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就是激素;第二,在急性期机体处于一种超敏状态,很容易再次对一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包括Ⅲ型过敏反应和Ⅰ型过敏反应,因此要更加注意饮食管理和清理已经存在的感染灶,当然卧床休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过敏性紫癜的急性期,对患儿进行正确、及时、系统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咨询标题:至今没确定结论,说老年性的治不好。希望专家给确诊...

紫癜,从颈部小红点再小块到大块现到脸上。

在脖子脸部,反复出现紫癜,80岁患病一年

至今没确定结论,说老年性的治不好。希望专家给确诊下非常感谢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

想问下这个症状是不是所谓老年性紫癜呢,因为没有结论,至今反复出现,没有治疗方法

首先紫癫不能用老年性来解释,其他老年人也不会出现紫癫么,是不是,肯定是有原因的,医院没有给出你们准确的诊断,但考虑是什么病,?

“紫癜,从颈部小红点再小...”问题由陈洋大夫本人回复

患者栀***购买了大夫网络咨询(6元/3条回复)

 1937年生,今年80岁,
这个病是2015年8月发现的,开始颈部出现小红点,后来发展为小块,最后变成许多大块,现在已经延伸到脸上,时儿变红,时而变淡,不痛不痒,反复出现。这一段时间,一直当皮肤病治疗,前后用:炉甘石洗剂,哈西奈德溶液,地奈德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治疗,不见好转。因为在年发生过多次皮肤过敏。第一次症状比较厉害,医生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其他药品注射,外用曲安奈德盖康磋乳,红霉素软膏等。约一周多痊愈。后来几次过敏程度较轻,服用甘草酸而铵肠溶胶囊和地塞米松片,前后几次用药月一个月左右,外擦还用地奈德乳膏等。所以,有的医生认为是激素(地塞米松)用多了,引起毛细血管脆化而产生出血。也有的医生认为,年纪大了,免疫力差,毛细血管脆弱,属于老年学紫癜,不用治疗,也治不好,不会影响健康,不管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

听了你说的病史,我倾向于血管脆性差,加上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易出血,所以反复紫癫,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如果都是好的,可以吃点维生素C

“紫癜,从颈部小红点再小...”问题由陈洋大夫本人回复

除了紫癜没好,这几天又出现胸闷气短,吸氧了,但测得血氧浓度没多大变化,症状也没环节,身上还发出来很多湿疹,你看是什么情况,怎么缓解


肿瘤指标高一定是癌吗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寄希望在体检时通过检查肿瘤标志物,早期 筛查肿瘤。一些人因检查结果正常而兴高采烈,不久却被医生确诊患了肿瘤;另一些人则因 结果异常,查了很久也无法排除肿瘤而愁眉苦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指标并不一定是癌症 肿瘤标志物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的一类生化物质。理想情况下,一旦增高就可 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即灵敏度应 100%;如果正常则排除恶性肿瘤,即特异性 100%。但实际 上,目前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能完全符合这一定义。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增高,并不表明 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检查肿瘤标志物呢?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首先是用于已知恶性 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如分析恶性程度、侵袭性、扩散情况、生存期等。 其次, 可用于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估, 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 判断有无残留, 是否复发。 再次,对有明确肿块或转移的患者可用于肿瘤来源的辅助诊断、肿瘤分类。仅有个别肿 瘤标志物可用于体检时,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肿瘤。 体检可查下列肿瘤标志物 根据临床实践,下列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恶性肿瘤,其增高的幅度 可达上千。 甲胎蛋白(afp):反映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性肝癌,其增高常早于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可 使肝癌手术切除率、一年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afp 增高还可见于卵巢和睾丸等部位的生 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 糖类抗原 125(ca125):反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在各种盆腔肿块中,卵巢恶性肿瘤阳性 率 78%。各种其他恶性肿瘤,如同时伴有 ca125 增高时,常见明显的胸腹水。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肛门指检,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波检查一样,都是早期发现 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肿瘤标志物增高需综合判断 此外,医院的操作因素、试剂种类等,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因此, 体检者对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无明显可疑症状,或特异性非常低的肿瘤标志物低度增高, 可在适当休息后,在肿瘤医院一个月复查一次,如继续在原值范围波动,或有增高趋势,应 针对同一项目, 在肿瘤医院和其他医院复查。 如继续增高, 医生会仔细排查, 必要时要做 ct、 pet/ct 等检查。若肿瘤标志物反复上下波动,但总体没有继续增高的趋势,患者不必过分紧 张。 总之,临床证实,部分肿瘤标志物可以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肿瘤,为此,建议从事高污 染工作和进入高危年龄者应每年检查一次,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提前跨入体检行列。篇二:体 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 哪些最重要 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 哪些最重要? 留意临界值变化 2012 年 11 月 15 日 08:12:08 来源: 重庆晚报 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教你看体检报告 异常指标中哪几个最重要 拿到体检报告了,可一长串体检项目、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下降的箭头,着实让不少 人有些头晕眼花。 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可能指向哪种疾病?其实,这些你都可以向医生咨询,但不 少单位是将所有的体检报告抱回来发给职工,而职工自己又很难读懂体检报告。昨日,针对 读者普遍关心的体检报告解读问题, 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 重视对下次体检建议

一份基本的体检报告包括检查数据和终检结论等, 最值得参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议。 “对医 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千万不可忽视,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 建议。 ”赵小兰说,有些体检报告中,会出现如复查、定期检查、进一步检查等术语,这并不 是医生随意开的,更不可轻视。 复查:指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如尿酸偏高,可 能与检查前饮酒有关,应在一周内第二次检查。 定期复查: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观察变化,就必须定期复查,如在体检中发现胆 囊息肉、胆结石等,一般需要 3 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看看大小、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如有 变化就应及早手术。 进一步检查: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医生就会建议你进一步 检查。当体检结果已显出某种疾病,医生建议尽快治疗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留意临界值变化 体检报告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体检数据。有些体检者过分依赖这些数据,认为这些就 是自己健康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赵小兰解释,这些数据只是体检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 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受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检测项目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 本身就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相 似或相同的条件下检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报告,再请医生诊断。 受检者特别要注意体检中处于临界值的指标。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并要特别留意这些临 界值的变化,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尿常规 尿常规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 沉渣中有形成分。 尿常规检查的疾病有四大类: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隐血或红细胞、 尿蛋白质和颜色等指标改变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存在;尿比重、 糖和酮体检测, 这些指标的检 测有助于诊断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白细胞、隐血、红细胞、颜色和浊度对确定泌尿系统感染 性疾病有很重要的价值;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胆红素、尿胆原、颜色等指标也可作为其它 疾病的诊断依据,如胆红素和尿胆原指标增高时主要反映肝脏有问题,尿液呈黄绿色往往提 示黄疸。 重要指标 尿蛋白:它是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尿隐血:其提示意义要差一些,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 细胞,问题不大。这与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 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但如果长期阳性(3 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血常规 血常规项目有 20 多种。从医生的角度讲,里面的每个指标都很重要。不过对于普通人来 说,要全部了解这二十来个指标确实有难度。 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 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指标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 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 多。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血红蛋白降低,称 之为贫血。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 为贫血。 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 90-60g/l;重度―― ―血红蛋白 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维 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再生

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多见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 癌症患者等。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生 化 生化体检主要是用来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的情况。针对肝功能项目有蛋白、 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针对肾功能的项目有肌酐、尿酸、尿素;针对血脂的 有五项, 即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由于生化体检的项目较多,一个指标可以提示多种问题。不同异常结果,可能提示不同 的疾病,也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赵小兰不建议大家网上搜索,自我诊断。看到不正常的 化验结果,要先去体检医院复查,再咨询专科医生。 重要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体检报告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俗 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最为常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 alt 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 2~3 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脂肪肝等肝胆 疾病存在的可能;如果测定值超过正常上限 20 倍, 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此时若伴有阳性肝炎 病毒标志物,可以诊断肝炎。alt 的正常上限是 40 单位,2.5 倍为 100 单位,20 倍为 800 单 位。另外,临床上还常用 ast/alt 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比值越大,说明肝受损 越严重。 肌酐(crea):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肌酐升高 意味着肾功能可能出了问题。肌酐正常,却有尿蛋白,也应引起重视。 如果几个指标一起升高,则需要引起重视。第一次查出血尿酸偏高,身体没有症状,更 多考虑为高尿酸血症,通过饮食控制,并定期复查随访即可。若伴有关节疼痛,或者本身就 有痛风的,应尽快求医用药。 免疫 赵小兰称,有些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两个指标数据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 大问题, 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 临床上确诊癌症有很多因素, 肿瘤指标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 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最好去医院复查。 重要指标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 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估计有作用。 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 癌的诊断。一旦这些项目呈阳性,要重视。 这些体检常识你知道吗 体检前 没必要禁油腻食物和酒 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体检前,确实有些东西不能吃,比如血豆腐,特别 是在一些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等的检查中,大便潜血是重要指标。如果在前三天吃了猪 血或血豆腐,结果就会不准确。另外,动物肝脏也应少吃,容易影响到甘油三脂的准确性。 很多单位在发体检通知前, 都会提醒体检者不吃油腻食物、 禁止喝酒, 但其实并没必要。 在体检前保持生活常态即可, 若平时就喜欢喝两口的人突然戒酒几天, 体检结果出入就较大。 体检前 3 天不要服用维生素 c、减肥药及抗生素类药物。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及冠心病 的降压、抗凝和抗栓治疗,不能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应清晨服药后再接受体检,糖尿病患 者也不要停药。 体检中 尿检最好是晨尿中段尿 新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卓泉: 体检最佳的采血时间是在早上 8 时到 10 时。 因为太晚会

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虽然体检者仍保持空腹,但也容易使血糖值产生变化。 有早锻炼习惯的人应暂停一天,以免运动量大后引起低血糖或肝功能和血糖检查不准。 此外, 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 检查效果最准的尿样是晨尿, 取尿时, 中段尿最为稳定。 由于晨尿是全天中最浓的,便于化验时获取阳性信息,同时晨尿是机体在休息状态下形 成的, 避免运动、 脱水等人为因素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对于诊断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和肿瘤, 晨尿做化验意义最大。 如果取的尿不是中段,最明显的误差就是会让尿液的 ph 值偏高或 者偏低, 还有一些数据会轻微浮动。 可有的人即使知道中段尿这个概念, 却苦于不够手快。 这就要人为控制一下排尿速度,同时不要太紧张,正常人在排尿一秒后的尿液基本上就可算 做中段尿液了。 体检后 没问题也要保存体检报告 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在体检后应把所有的结果请医生进行分析和解读, 千万不能自认为没有大的问题,就丢在一边不管了。假如上次体检就发现有异常,本次检查 后要特别注意一下该项指标, 对比一下是否有变化, 这一变化有何意义?比如说, 对肝肾囊肿、 血管瘤、某些良性肿瘤、胆囊内结石、体重、身高、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均应注意分析对比。 即使体检没有问题也要保存体检报告。体检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是对整个身体状况的 细分。医生在判断某种疾病时往往要参考上年的体检数据,通过对比,才能判断是否存在潜 在的疾病。医生也能快速地给出治疗方案 重医附二院分析今年 4 万份体检报告 30 岁以上一半人有脂肪肝 9 月和 10 月是体检的旺季, 最近, 很多人都拿到了反映自己身体状况的体检报告。 昨日, 重庆附二院对其近一年来的 4 万份体检报告做了分析,发现了人们体质变化的一些端倪。医 生还给出了不少建议,你不妨看看,或许有用。 脂肪肝太突出 患病年龄最小 12 岁 “众多体检项目报告结果显示,脂肪肝一路领跑,一年比一年突出,年轻化趋势异常突 出。 ”昨日,重医附二院体检中心张桂容主任担忧地说。 据张桂容透露, 截至目前, 该中心今年体检人数超 4 万人次, 其中, 30 岁~55 岁人群中, 患不同程度脂肪肝的人已达 50%左右,而 10 岁至 30 岁的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已超 15%, 患病年龄最小的只有 12 岁。 张桂容还称,据近几年的体检情况统计显示,女性脂肪肝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超过一成 女性有脂肪肝,尤其是一些自认为身体较瘦的女性,也患上了脂肪肝。 建议:客观原因是食品油脂高营养过剩,根本原因是人们运动量少,很多人一天都坐在 电脑前,一个月也很难运动一次。另外,由于工作压力增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脂肪 肝趁虚而入。长期深居写字楼人群、警察、教师、公务员、司机,是脂肪肝高发人群。 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三种,如果没有实质性发生病变影响到肝功能,即使得了脂肪肝也 不必太紧张,通过饮食调节、坚持锻炼等方式,很快也会纠正过来。若不重视,可能诱发肝 炎、肝癌等恶性疾病。 压力大运动少 一成人衰老提前 10 年 张桂容介绍,大量的体检发现,心血管疾病正在向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群蔓延,心血管疾 病年轻化也越来越突出。 她说,最近某公司 100 多个白领的体检显示,有 10 多个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血管弹性明 显下降,占比达 10%。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出现血管破裂导致血栓、脑溢血的风险比常人高 很多。 究其原因,张桂容表示又是三高惹的祸。她称,由于压力大、从来不运动以及长期抽烟 等,导致血液粘稠度变浓,血液中复合糖类和脂质附着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管壁增厚变硬、

失去弹性、管腔变小,从而改变了血管。 对此,张桂容还警告称,血管弹性变差,还是人体生命衰老的一个明显体现。因此,这 种心血管疾病提前,也预示着人们的衰老开始提前。根据大量的体检报告显示,这种疾病提 前了 10 年,预示着人们衰老也提前了 10 年。 此外,重庆晚报记者还了解到,重庆人麻辣等口味重,胃肠溃疡等消化疾病、结石疾病 也十分突出,超过五成体检人群出现胆结石、肾结石,七成体检者查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呈 阳性,胃肠炎、溃疡泛滥。 建议:生活规律,健康饮食,坚持每天运动,是预防心血管、消化类疾病的法宝。年轻 人不要以为身体好,肆无忌惮地熬夜。每天跑步半小时,每周打一次篮球和羽毛球,或游一 次泳,每天晚上十一点前上床睡觉,多吃蔬菜水果,每天选择吃一样(红薯、土豆、玉米)粗 粮,这些都是预防血管疾病的有效办法。 腰颈椎病普遍 27 岁动漫师差点瘫痪 “在上班的人群中, 要找到一个没有腰颈椎疾病的人很难。 ” 重医附二院体检中心专家齐 晓娅说,30 岁左右的上班族中,有九成左右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腰颈椎疾病,从医学角度来 看,患病人的年龄提前了 15 年左右。 齐晓娅称,颈椎病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不少 20 几岁的年 轻小伙,因为严重的腰颈椎疾病,已尝遍了推拿按摩、针灸、火罐、小针刀等各种治疗措施, “这些人到了中老年,身体糟糕状况可想而知。 ” 齐晓娅举例称,前不久,一名 27 岁的动漫设计师,由于长期熬夜伏案工作,单位体检检 查出,他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椎体神经受压,如果不立即手术,可能面临瘫痪。最 后,该设计师通过外科手术,下肢麻木症状才得以缓解。 建议:人们在工作时一定要养成正确的走姿和坐姿,在工作间隙应经常做提肩运动,每 隔一个小时要抬头后仰休息片刻,使头、颈、肩、胸处在一种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并尽量 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或后仰。同时,减轻工作量,加强运动。 体检套餐收费越多越好吗 莫选贵的请选对的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不少专业体检中心的体检套餐名目五花八门,有九五至尊套餐、 黄金套餐、金白领套餐、全身肿瘤预测套餐等,这些套餐价格最少也要 1280 元,多则万元左 右,如金白领套餐需要 8800 元,全身肿瘤预测套餐筛查,费用高达 11980 元。 同时,很多市民认为,体检档次越高费用越贵就越好。体检专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 区,关键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贵的检查或许只是一种浪费。 市民如何科学体检?新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卓泉、 重医附二院体检中心齐晓娅给出了建 议。 四类高危人群(选择体检套餐) 心脑血管套餐 适合人群:长期加班熬夜、应酬多、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 40 岁左右人群。 宫颈乳腺癌套餐 适合人群:多个性伴侣,有过性病史,或有生殖道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吸烟及 吸毒的中年女性。 体检项目: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 ca125+子宫彩超;妇科检查+女性 tct 检测宫颈超薄细胞学检测、hpv+乳腺 b 超。篇三:体检报告指标说明 体检报告指标说明 血 压 正常成人血压为 90-130/60-90 毫米汞柱(即 12-17.3/8-12kpa) 。男子比女子稍高。两 侧肢体血压可差 10 毫米 左右。 正常血压最高值:40 岁以下,小于 140/90 毫米汞柱;40 岁以上,每增加 10 岁,其收缩 压正常标准可增高 10 毫米汞柱,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脉压差:正常成人为 40-50

汞柱(1kpa=7.5 毫米汞柱)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 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 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 血液生物化学体检(一般包括肝功、肾功、血脂及血糖等) 肝功能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p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原名:谷草转氨酶-go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 (3)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3.4-19.8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 黄疸、肝硬化;溶血性黄疸及胰头癌等。 (4)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8.6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5)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2-14 umoi/l 临床意义: 增高:溶血性黄疸、输错血型。 (6)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63~85 g/l 临床意义: 增高:高度脱水(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等。 (7)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7~5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 降低:同总蛋白、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8)球蛋白(glb) 正常参考值:18~36 g/l 临床意义: 增高:肝硬化、红斑狼疮、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血吸虫病、骨髓瘤、 淋巴瘤等。

(9)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正常参考值:1.5~2.5:1 临床意义:比值小于 1 者,称 a/g 比例倒置、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2、肾功能 (1)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1.7~8.3 mmol/l >60 岁 2.8~7.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 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肌酐(gr) 正常参考值: 男:53~97 umol/l 女:44~80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疾病、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肌肉量减少(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3)尿酸(ua uric) 正常参考值:男:202-416 umol/l 女:142-339 umol/l 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 等。 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3、血脂及脂蛋白 (1)总胆固醇(tc 或 chol) 正常参考值: 〈5.17 mmol/l 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类及危险因素的判断。tc 增高或 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c 值在 5.7~6.47mmol/l 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 沿;6.47~7.76mmol/l 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 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 <3.1mmol/l 或<2.59mmol/l 为低胆固醇血症。 (2)甘油三酯(tg)(trig) 正常参考值: 〈1.71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 值 2.26mmol/l 以上 为增高;>5.65mmol/l 为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原发性β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 〉1.15 mmol/l 临床意义:低下: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 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偏低值:男<1.03mmol/l;女<1.16mmol/l。 明显偏低值:男<0.91mmoi/l;女<1.03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3.36mmol/l 临床意义:同总胆固醇。当 ldl-c 值在 3.36-4.14mmol/l 时,为“危险边沿” ;> 4.14mmol/l 为危险水平。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 故减低时反有益。 4、血糖

葡萄糖(glu) 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 临床意义: 高血糖: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餐后 2 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肥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 甲亢、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颅内出血、 颅外伤等。 低 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严重肝病及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俗称澳抗)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阳性只能证明体内携带乙肝病毒,仅此 一项尚不能确定乙肝患者病情程度,尚需进一步检测另五项乙肝指标。此项为体检过筛实验 性质,只测乙肝表面抗原,若有异常,再测其他。 hbeag 和 hbead(乙肝 e 抗原和抗体)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以上即为乙肝的“二对 半” ,正常均阴性。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hbeag、hbcab 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②hbsag、hbcab 阳性:无症状 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 hbv 感染。 ③hbsag、hbeab、hbcab 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 hbv 携带者。 ④hbsag、 hbcab 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 ⑤hbsab 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 hbv 有免疫力。 ⑥hbeab、hbcab 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 hbv 感染恢复期。 ⑦hbcab 阳性:急性 hbv 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各种检验数值,有些是 直接的即特异性强的(如乙肝的检验) 。有些则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6、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 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4 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 120- 160g /l,女性为 110- 150g /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 4.0-5.5×0/l,女性为 3.5-5.0× 0/l,新生儿为 6.0-7.0×0/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 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 正常成人为 4-10×/l, 新生儿为 15-20×/l, 8 个月至 2 岁婴儿为 11-12×/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 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 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 :白细胞分为 5 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 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 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 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 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 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 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 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到医院看病,如血、尿常规化验是常有的事。现将尿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及英文缩写介 绍如下: ntt是英文nitrite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

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的简写,代表尿胆元。 bil和uro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尿常规 化验包括尿的颜色、 透明度、 酸碱度、 比重、 有无蛋白和糖, 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一 些疾病可以使尿色改变。例如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混浊、尿少 淋漓, 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 蜜月性膀胱炎; 尿色红呈血样, 提示可能罹患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和泌尿系外伤等。 在一张尿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 、 “+++” ,表明程度 不同) ,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 “-”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 疾病的标志。 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血球 (wbc++---+++) 和上皮细胞, 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尿中大量红血球(rbc+---+++) ,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 伤。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 和肾病综合症等。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 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因为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大量吃糖或推 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糖尿病患者不但尿糖阳性,而且血糖明显增高。 大 便 常 规 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 胞、 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其它血液化验 甲胎蛋白(afp) : 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 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癌胚抗原(cea) :增高: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及其他癌症,吸烟的老 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癜化验什么可以确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