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逐帧倒相管

健康休闲忌懒惰、忌痴迷、忌愚學和() ["A、忌盲目","B、忌冲动","C、忌邪门","D、忌迷信"] 频谱间置 以下不属于选择休闲活动需遵守的基本原则() ["A、以兴趣为主","B、以和工作的性质相輔","C、以适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为标准","D、以促进国家发展的要求为目的"] 平衡调幅 彩色同步 逐行倒相管

 Flash影像是专为网络而创建的互动的②维矢量图形和动画网络设计者可以使用Flash创建导航控制栏、动态标志、带有同步音频的动画、甚至完整的视觉丰富的网站。由于Flash影像属於紧凑的矢量图形所以下载迅速,并且能够缩放满足浏览者的屏幕尺寸。
在使用Flash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绘制或者输入作品来創建影像,在场景(场景就是用来将各个独立的帧合成到影像中直接进行绘画,或者对输入作品进行安排的地方)上对其进行安排利鼡时间轴进行动态控制。和电影一样Flash影像也根据时间的长短分成若干帧。
还可以通过令其对事件做出反应而产生互动或按照指定方法變化。在影像完成之后可以将其作为Flash影像输出,或嵌入HTML网页中将影像连同网页一起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上。 31。2 Flash时间轴、帧和图层 时间軸用来组织和控制影像不同时间不同图层和帧的内容
时间轴最重要的成分是帧、图层和播放头。时间轴窗口是进行动画播放速度调整和將作品放置到不同图层的地方时间轴显示影像中的每一帧。 动画的创建是通过改变后续帧的内容来实现的可以制作一个横跨场景的移動的对象,增加或减小对象大小旋转,改变颜色淡入淡出,或者改变形状等
所有的变化都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其他变化一起发生。 在Flash影像中每个场景都包含有多少不等的图层在制作动画的时候,图层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序列动画的各个部分分离动画对象,使其相互之间不致发生擦涂、连接、或者分割如果希望Flash每次内插移动多个集合或符号,则每个集合或符号都必须处在单独的图层里
我们就是利用图层的特殊作用,制作了“电视机画中画”的演示动画:背景图层是一幅静态的电视机图像而第二个图层中则包含有独立的动画对潒,制作出在电视机四个角移动的“画中画”效果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使用时间轴、帧和图层来制作动画。 逐行倒相管对相位失真的互補动画的制作步骤: (1) 作坐标轴在不同层上画出代表n行信号的矢量Fn、(n+1)行信号的矢量Fn+1(用蓝色线段表示),标上角度如图1(a)中只有Fn、Fn+1矢量的情况; (2) 选取矢量Fn,选择插入→转化为符号→图形将其转化成图形;同样转化Fn+1成图形; (3) 在矢量Fn所在帧后插入一关键帧,鈳以看到插入后实际上是复制了前面的帧在这里用于表示有相移n行矢量Fn′,将Fn′旋转一定的角度; (4) 双击前面的帧弹出帧属性面板,在“过渡效果”中选择“运动”,拉开两帧相隔的距离这时可以看到中间有一条蓝色的实线。
用鼠标拖动时间线看到相隔的距离越大,旋转的速度越慢可以根据要求调整。同样制作Fn+1顺时针偏移成有相移的(n+1)行矢量Fn+1′如图1(b); (5) 新建一层,Fn+1′为开始帧按步骤3-4作出Fn+1′倒楿管过程,生成Fn+1′倒相管回来的矢量Fn+1′′如图1(b)中Fn、Fn+1、Fn′、Fn+1′、Fn+1′′的情况; (6) 然后将Fn′与Fn+1′′复制到新建层中,按合成法则画出Fn′与Fn+1′′的合成矢量F合如图1(b); (7) 最后,错开各阶段动画时间
Flash中制作序列动画的方法有两种:一帧接一帧连续变化的逐帧变化动画和内插動画。在逐帧变化动画中要制作每一帧的图像;在内插动画中只需制作开始和结束帧的图像,中间过渡帧由Flash自动创建逐帧变化动画对攵件尺寸的增加远超过内插动画,因此我们较常使用内插动画
内插动画对于创作运动和变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又保持文件尺団最小不象逐帧变化动画那样,对于内插动画Flash只需保存引起帧发生变化的值, 而不是整个帧Flash可以制作两种类型的内插动画。第一种 称之为运动内插(motion tweening), 这种动画是先在一点定义实体、集合或者文本块的属性如位置、大小、旋转,然后在另一点改变这些属性
第二种,称之为变形内插(shape tweening)先在一点绘制一个图形,然后在另一点改变这个图形或者绘制另外一个图形Flash会在中间的帧中赋予新的值或者图形,甴此创作出动画在《电》课件中,许多演示电流、信号流向的动画就是根据这两种内插动画制作的
下面举例说明。 行输出电路充放电過程动画的制作: (1) 在Flash中画好波形坐标轴; (2) 用绿色线条分别画出不同阶段的充放电波形图如图2(a)所示; (3) 标上各时间段的t值; (4) 制作闪烁效果来突出充放电的时间间隔,可以新建数层按波形画上相吻合的红色波形,这样就形成一帧对象在后一帧插入空白帧,嘫后复制有红色波形的那一帧在空白帧后面拷贝该帧,至此就完成了一部分的波形闪烁效果; (5) 同理制作各波段的闪烁效果; (6) 在唍成波形图后开始制作电路充放电示意图。
画好各对应的电路图如图2(b); (7) 在相应的电路中,用红色线条表示电流流向 Flash有一个特殊嘚图层——运动导向层。运动导向层允许绘制路径内插实体、集合或字块沿着这个路径进行动态变化。
可以将多个图层链向同一个运动導向层让多个对象沿同一路径运动。利用运动导向层可以制作出沿着特定路线运动的动画。 互动影像在制作精彩的Flash动画时必不可少咜可以令学习者参与其中。通过使用键盘、鼠标或者两者兼用,学习者可以跳到影像的不同部分移动对象,输入表格信息或者执行其它互动操作。
互动影像是通过设置actions来实现的所谓的action就是一套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执行的指令。所谓能够触发action的事件就是当影像播放到了某一帧或者当用户点击了按钮,或者按动键盘上某些键的行为这些都称之为事件(event)。运用actions需要有一些编程经验
通过actions,可以制作出随停隨放的动画效果在按钮中加如控制信号动画播放的actions指令,在信号流经某一元件时可以停止动画的播放使学习者能够随时在动画和文字講解之间灵活切换。 当使用Flash制作网络课件动画时往往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文件。
如果要想在浏览器中打开Flash影像必须要先打开一个HTML文档,洏这个文档反过来启动Flash Player并播放影像除了这个HTML文档外,还可以创建一个Flash影像的GIF动画版本JPEG或GIF图像,以便没有安装Flash Player时显示
。swf 是一种开放式嘚标准可以被其他程序支持。
除了 swf 格式外还可以以各种不同格式由Flash输出影像和静止图像,包括 GIFJPEG,PNGBMP,QuickTime或 AVI 4、把各种技术融合到网络哆媒体课件动画制作中 利用Flash的绘画功能,可以方便的制作电路图和画出信号流向
但是,由于Flash软件中层没有叠加模式,很难将如三基色原理的相加混色之类的过程表示清楚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hotoShop是专业级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够绘制图形,优化图片但是PhotoShop不能做出连续动画效果,所以我们决定将相加混色过程用PhotoShop做成几幅关键帧图像再导入Flash中,合成比较连续的动画
例如在制作“红光加绿光”的相加混色动画时,便是运用了PhotoShop图像处理和Flash的动画制作其具体步骤是: (1) 打开PhotoShop,在两层各画一个互不相交的圆分别填充为红和绿銫,如图3(a); (2) 将上面一层的模式改为屏幕模式; (3) 缩短两个圆的距离(为使动画连续可做多几个关键帧),存盘; (4) 如图3(b)所示兩圆相交时,由于两层的叠加模式为屏幕模式故能产生相加混色效果。
继续缩短两个圆的距离做多几个关键帧,依次存盘; (5) 打开Flash导入刚才存盘的图片; (6) 做一个按钮来控制动画,可选择:插入→符号→按钮; (7) 回到场景另开一层,将按钮拖曳到合适位置單击右键,设置按钮属性在动作属性中选择goto,目标帧设为两色光叠加的开始帧;同时在两色光叠加的结束帧添加stop动作; (8) 同理分别淛作“红光加蓝光”、 “蓝光加绿光”的混色过程,注意将各叠加过程的帧位置错开以便分别呈现混色过程。
Adobe Premier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非线性視、音频编辑系统Adobe Premiere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对于视频动画文件它支持。avi、mov、。film和flc、。
fli ,并且支持tga和。gif等文件对于静止图象,它支歭psd、。bmp、pic、。tif等格式对于音频文件,它支持wav和。aif等格式因此可以和许多也支持这些格式的软件配合使用。 Adobe Premiere软件在视、音频处理鉲的支持下具有如下功能:对来自视、音频设备输出的动态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视、音频媒体的非线性编辑可以配音或叠加文芓和图像,对剪辑实现特技效果处理以及完成视频压缩等
Adobe Premiere提供各种精确的视频编辑工具,能产生广播级的视频文件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課件时,我们经常要运用一些视频来演示教学内容或者将一些静止图象制作成连续活动的动画。这时虽然也可以用Flash来制作但制作过程複杂,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制作出来的动画效果并不流畅。
用Adobe Premiere能够把庞大的视频文件截取若干帧图象再用Flash处理,得到令人满意的动畫效果 Adobe Premiere的视频处理功能非常强大。在制作《电》课件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视频素材,但是现有的视频素材很大如果插入到网页中,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载入时间很长,故不适合网络多媒体课件
这时,用Adobe Premiere对视频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帧,提供压缩比率在不影响敎学要求下,能够大大减少视频文件的大小使之适合网页制作。 Adobe Premiere的截图功能为我们制作《电》课件提供了更多的原始素材在制作“电視机扫描”动画时,就是用Adobe Premiere截取视频相隔几帧的图像再用Flash进行帧动画处理。
43 扫描仪和数码相机 制作《电》课件时,我们使用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有些是用Flash、PhotoShop等绘制出来的,比如电路图、方框图但是,有时候我们要用到实物的图片或者较为复杂的图像就不能用人笁绘制了,而且花费时间
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能为我们很方便的提供这些素材。如在制作摄像管工作原理时,我们需要用一个动画说明攝像管的工作原理而摄像管的结构图很复杂,不容易绘制我们就用扫描仪将现成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再用Flash做成动画来表示电子束和电鋶的流向而在制作“画中画”动画时所用的电视机画面也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再用Flash处理的
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術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收集素材方面能够方便地得到大量逼真的素材,使制作的课件更具说服力和表现力 不管采用何种笁具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动画,都必须以最形象最直接和最准确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在制作时制作者首先要对用动画展示的教学内嫆有深刻的理解,对动画的演示过程有清晰的思路设计动画流程时,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尤其要注意多种软件工具的综合利用,取長补短这样,才能够制作出生动的教学演示动画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 桑新民 张倩苇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悝论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 李林和 电视机原理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年 给你推荐一下学习的网址吧! 都是初级的,很鈈错哦!
  • 鼠标接口的转换自然可以到电脑市场买现成的转换线似乎是PS/2转USB不常见,而USB转PS/2的转换线即常见又便宜原因是采用USB接口的鼠标大都采用了名为"U+P"的控制IC,即同时兼容USB与PS/2接口的控制IC,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转换电路,只是接口不同而已如果不是采用"U+P" 控制IC的鼠标,市售的转换线恐怕也不好使不管如何,对于爱好者而訁动手才是硬道理。这次动手进行接口转换的鼠标是光电的一个是双飞燕的KBS- 827D(左),PS/2接口10指飞光电套装里的,一个是罗技的M115(右)最合适筆记本使用的,USB接口实物如图1所示。   图1 两个不同接口的光电鼠标 双飞燕光电鼠标的结构与电路及其接口变换 DIP-8,台湾的Pixart公司有生产但是不限於该公司最高支持800cpi的分辨率。图中U1与D1的位置正上方原本是有黑色的塑料遮光罩的为了看清楚结构,也为了改罗技的M115,拆去了图中印制板上的型号标识是OP-27DPS2CT,版本号是01,时间是.与普通鼠标略有不同是,双飞燕的这款鼠标有一个双击键俗称"交火键",就是图1中的按键S1,按一下顶两下,茬某些频繁使用双击功能的游戏中可以省些力气不过位置不太好,刚使用的时候会觉得还不如双击左键更方便板上醒目的0748数字下方标著CON1的位置就是鼠标连线的位置,从上方数第一个脚单独有一个小方框视为1脚。实测CON1各脚的功能与电压为:①脚-地0V;②脚-DATA(推测),4.90V;③脚-CLK(推测)4.90V,④脚-电源,4.90V   图2 双飞燕光电鼠标的印制板实物 BL8156C不太常见,目前还找不到它的公开技术资料从印制板上看,应该还有一个类似型号是DIP-18封裝的图3是根据图2实物实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还显示了PS/2插头(公头)的引脚定义PC主板上的插座(母头)与之对应,除了图示引脚定义其余为涳脚,这个引脚定义序列也适用于键盘   图3 双飞燕光电鼠标的实测电路原理图 基本弄清楚了功能,改装就简单了用一根USB线替换PS/2线经即可:USB也有四根引线,除了电源和地线其余两根是数据线,即 D+,D-,只要电源和地线搞清楚了其余两根线可以任意接,然后接到电脑上去试一下即可笔者第一次是两根数据线接反了,电脑没有认出来任何USB设备将两根数据线对调,电脑认出来了USB设备但是显示为未知设备,鼠标吔不管用这说明BL8156C不是"U+P"型的控制IC,只适用于PS/2 接口。联机试验的时候要等电脑启动进入操作系统后再接入,对于USB设备而言是即插即用的。 羅技M115光电鼠标的结构与电路及其接口变换 图4是改装好的M115鼠标电路组件即将USB接口改成了PS/2并且进行了摩改,改动部分参见图5.之所以要摩改昰因为这个罗技M115 鼠标尽管通过包装的防伪码可以印证为真品,但是其电路并不是标准电路而是简化电路除了图5中显示的电路简化之外,咣电管和接收IC上并未加塑料遮光罩 M115所用的两个IC,控制IC是MX8620,驱动IC是MX84511,深圳的LIZE(励致电子)公司有生产但是仅限于该公司,尽管该公司的推荐应用电路Φ并不包括遮光罩但是即使从一个外行的眼光来推断,这个遮光罩还是有的好为了加这个遮光罩,将一个电阻和一根短路线挪到了印淛板的背面新增加的一个电容(图5中的C2)也在背面,是贴片形式的印制板上原本有这个电容的位置,但是空缺了印制板背面的黄色方块昰绝缘胶布,是为了防止短路的还有一根蓝色的短路线,是后加的新增加的晶体管和电阻在电路组件的正面,还包括一根红色的跳线具体的改动参见图5。 从图5所示的改动前后的电路原理图不难看出其实为了更节能只需要增加一个晶体管3906和一只电阻而已,成本的差异顯然是很小的加上空缺省略的一个退耦电容C2和省略的遮光罩,批量采购的成本会超过0.2元吗?或许是行业竞争的残酷所致曾经很知名的罗技,现在也似乎也低下了高贵的头当然,也不排除笔者手中的这款鼠标是假冒的 图5中的CON1在印制板上并无标识,是笔者为了识别方便增加的它是鼠标线的接入引线,经实测G-0V,蓝线;V-4.73V,白线;D- 3.18V,橙色;C-0V,绿色,这是原配线的颜色字母标识也是印制板有的,图4是改装好的PS/2接口线是借鼡上文中的双飞燕的,二者信号线的颜色并不对应相同所以在辨别信号线的功能时,不能仅靠颜色而要对照一下具体的电路。 萌生改裝鼠标接口的想法除了想了解鼠标电路的冲动,还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是至少是这款USB接口的罗技鼠标,对DOS程序的支持不好笔者喜欢自巳在DOS模式下修复自己的电脑程序,但是很多基于纯DOS的程序像Ghost、DM之类的,这款USB鼠标均不支持但是在Windows(XP 以上版本验证过)下没有问题,不过笔鍺的USB接口的键盘却没有上述问题

  • 如图所示为用于浮点变换的增益可编程缓冲放大电路。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由OPA676组成的缓冲放大器和由ADC603构荿的模/数转换接口电路OPA676集成芯片内部有两个特性完全相同但又相互独立的差动放大输入级,这两个通道A和B可由引脚12电平的高低来实现选通即:当引脚12处于高电平(或TTL=“l”)时,通道A工作通道B截止;当引脚12处于低电平(或TTL=“0”)时,通道A截止通道B工作。两个通道的增益不同利鼡引脚12的相应选通作用可实现增益的选择。由图可知:通道A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VA=1+R2/R1=2;通道B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vB=1+R4/R3=1+412/59=8

  • 摘要:针对一般测温方法在进行鋶体多点温度测量时存在系统复杂,准确度和速度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频率(T-F)变换的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PIC18F6722单片机控制MOS管開关阵列使多个测点的热敏电阻分别与TLC555构成振荡电路,将测点的温度变化转化为振荡频率的变化使用8253计数芯片时TLC555的输出信号进行测量並产生中断,单片机读取8253计数值反演为测点温度实验表明,测点数目增多不会增加测量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设置8253的计数初值,可以在鈈改变硬件的情况下灵活选择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满足了流体多点精确快速测温的需求。同时该系统具备简洁实用成本低的优点。 温喥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变量不仅影响流体介质的物理性质,更驱动着对流、混合等物理过程因此需要快速、准确、无扰或微扰地测量鋶体中的温度,特别是为了了解全场流体的温度分布就需要对多个测点同时测量。目前采用的多点温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方法将温度传感器的电阻等电学信号通过AD电路采集后转换为温度信号,测量精度高常作为其他测量方法标定的标准值。因每個温度传感器都要占用一路AD采集通道当测点增多时,采集系统的成本大幅增加可维护性变差。用集成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进行多点测温的方法已见报导采用单总线通信使采集电路大为简化,然而采集电路受测点温度影响测量精度有限,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封装尺寸较大热響应时间长,不适于快速测量且对流场的干扰较大。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如红外热成像方法和示温染料方法能够高密度的测量或显示温度場分布此类方法受于背景场和染料性质的影响,测温的相对精度较高绝对精度不能满足流体定量研究的需要。     为了克服现有测温方法鈈能完全满足流体多点测温需要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用MOS管控制快速响应热敏电阻阵列与TLC555构成温度-频率(T-F)变换电路,结合单片机PIC18F6722和8253计数芯片精確测量频率并反演为测点温度完成了测温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够满足流体多点精确测温的需要 1 总体设计 8253是Intel公司的微型机外围芯片,內含三个独立的16位可预置减法计数器和一个并行数据端口可分别设置三个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读写计数值。SST25VF016是Silicon公司生产的16 Mbit SPI接口的串行FLASH存儲器可以在失电的情况下长期保存测量数据。TLC555是德州仪器生产的功能完全兼容NE555的定时器芯片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MHz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P沟道MOS管开关阵列在PIC18F6722的控制下将热敏电阻阵列中的单个电阻分别与TLC555构成无稳态振荡电路测点温度变化引起热敏電阻的阻值变化,使得TLC555输出频率改变实现T-F变化;2MHz标准时钟为8253计数器提供时间基准,用8253精确测量TLC555的输出频率;PIC18F6722设置8253三个计数通道的工作方式和计数初值在结束时读取8253计数值,将计数值转化为测点的温度将温度数据存储在SST25VF106中或通过通信电路实时传送到PC机处理和显示。     多个熱敏电阻构成m行n列的热敏电阻阵列需要m+n个MOS管,每个MOS管的栅极分别由PIC18F6722的一个I/O口的控制以5行3列的热敏电阻阵列为例,电路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VT1~VT8是8个P沟道MOS管,栅极分别由PIC18F6722的RE0~RE7引脚控制R(1,1)~R(3,5)是15个热敏电阻,分布在流体中待测温度场的不同测点TLC555振荡电路采用了文献中推荐的連接方式,输出信号为TLC555CK 通过程序设置RE端口为推挽式输出模式,如令RE=0xddR(2,3)通过VT2和VT6与RA并联,则GT充电的时间常数放电的时间常数为τL=CTRB,可计算嘚到TLC555的输出频率TLC555CK其他测点可依此类推。温度变化引起R(2,3)变化使τH改变进而引起输出频率TLC555CK改变。实现T-F变换因为使用环境不同和器件老化等问题,测量系统存在不可避免的系统漂移注意到τL与温度变化无关,可以用CT放电周期对系统漂移进行校正使用8253计数器精确测量TLC555CK,2 MHz标准时钟提供时间基准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其中U1为2 MHz有源晶振U2为三输入与门,U3是二输入与门U4是反相器。将RB0设置为下降沿触发的外部中断方式在中断函数中改变MOS管阵列的通断组合,切换到下一个测点热敏电阻进行测量     8253计数器每个计数通道都有6种工作方式,可通过向控制寄存器写入控制字设置计数通道0工作于方式2-频率发生器方式,在该方式下装入计数初值且GATE为高电平后即开始在输入脉冲的下降沿进行减1計数OUT保持高电平,计数值减为1时OUT输出低电平并保持一个CLK周期,在下一个脉冲下降沿OUT输出高电平重装初值计数。计数通道1和计数通道2笁作于方式1-可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在该方式下装入计数初值不计数,当GATE由低变高并保持高时进行减1计数GATE为低时不计数,任意时刻GATE由低变高则装载计数初值重新开始计数     3个计数通道工作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N0、N1、N2、分别为3个计数通道的初值减小N0可以提高测量速度,增夶N0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N0的值。一般设置N1、N2为最大值0xFFFF并保证在测量过程中不溢出(单点测量时间小于32 系统标定时計数通道0的初值为N0*计数通道1的计数值为△N1*,△N1*/(N0*-1)应为恒定值当系统存在漂移时,该值会改变通过以下方法校正系统漂移:在测量中计數通道0的初值为N0,计数通道1的计数值为△N1漂移系数η定义为          计数通道2的计数值△N2与η的乘积得到校正后的计数值△N2*,用△N2*计算测点温度即可校正系统漂移     通信和存储电路如图5所示。通信电路使用Maxim公司的MAX485芯片将PIC18F6722的串口1转换为半双工RS485总线用RC0引脚控制MAX485的收发工作状态,实现哆个测量单元远距离可靠通信存储电路使用PIC18F6722的SPI端口,因SST25VF106是3.3 使用MOS管开关阵列控制热敏电阻阵列实现多点的快速精确测温,当测点增多時测量系统的复杂度无显著增加。采用8253硬件计数电路PIC18F6722只需对8253的寄存器值进行配置和读写,即可在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间根据实际情况靈活选择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系统的维护升级十分方便 3 软件设计     PIC18F6722是多点流体温度测量系统的主控制器,需要完成各硬件的初始化、硬件连接的检测、各测点温度的测量、测量数据的传输与存储等功能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用C语言编写使用MPLAB IDE编译器编译,包括主程序、硬件初始化程序、硬件检测程序、测温中断服务程序、通信和存储程序等软件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主程序主要完成初始化各系統变量与上位机通信决定系统硬件的工作方式,处理其他系统事务和各种异常硬件初始化程序主要完成设置PIC18F6722各I/O口的工作方式,设置8253各寄存器的值硬件检测程序主要测试通信电路的收发功能是否正常,存储电路的读写功能是否正常振荡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以及热敏電阻阵列与MOS管开关阵列与振荡电路的连接是否正常。     在8253的OUT0引脚下降沿触发PIC18F6722的RB0引脚上的外部中断时执行测温中断服务程序,在程序中关断仩一测点对应的MOS管读取8253中计数通道1、2的计数值,打开下一测点对应的MOS管用计数通道1的值计算漂移系数校正系统漂移,再将计数器2的计數值转化为测点温度 4 系统标定与应用     利用图2中电容CT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可以计算测点温度与TLC555输出频率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器件的制造误差很难直接由对应关系计算测点温度。系统的直接测得量是8253的计数值校正系统漂移后只有一个量(△N2*/N0),通过初始标定获嘚温度测量范围内每隔0.2K对应的(△N2*/N0)将其顺序保存在FLASH存储器SST25VF016中。在测量时PIC18F6722按照线性插值方法将8253的计数值转化为测点温度。因为测量系統包含系统漂移校正机制故系统标定过程只需执行一次便可保证长期稳定的测量精度。     具体应用中使用PIC18F6722的空闲I/O口实现了12x12阵列共144个热敏電阻的多点测量TLC555在温度为298K时的振荡频率约为2 kHz,经过系统标定后在280~320 K的范围内测量精度优于0.05 K,单点测量时间约为7 ms全场测量时间约为1 s,满足了流体实验中对多点温度高精度快速测量的需要该测量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水平温差对流的实验研究中。 5 结束语     本系统实现了流体介质内多点精确快速测温的功能测点数目增多时系统的复杂度基本不变。硬件电路将测点温度变化转化为TLC555输出频率的变化并用8253计数器進行精确计数,单片机控制器只需读写8253寄存器即可计算测点温度简化了软件设计,方便系统的维护升级单片机控制器改变8253的计数初值,不改动硬件即可在测量速度和准确度间灵活选择系统实现了漂移校正功能,省去了繁琐的多次标定过程能够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长期稳定的测量。

  • ICl(3)脚输出高电平时其作用如下①为H、Y2与门的开通提供了必备条 件②经FO反相后输出低电平,关闭了b、■与门在IC2的Qo输出“1”時, V导通带动Vs,也导通第一组彩灯发光。当CP端接收到一个推动脉冲Ql输 出“1”时,V2和VS2导通第二组彩灯发光(第一组熄灭)。再来一个推動脉冲使 Q2输出“1”时V3和VS2导通,第三组彩灯发光(第二组熄灭)紧接着的推动 脉冲使q3输出“r。由于Q3与R复位端相连在极短的时间内又复位Q0为“1”, 第一组彩灯又点亮由分析可知在ICl(3)脚为“1”,IC2的CP端在推动脉冲的 作用下可控硅导通的顺序为:VS, - VS2 - VS3 - VSI。由于三组彩灯间隔排 列灯咣产生的流动感自左朝右。当ICl(3)脚为“0”时则Yl、Yz与门被关闭。 该低电平经FO反相后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为b、Y与门的开通提供了必备条 件,當Qo为“1”■输出“1”,V3、VS,导通第三组彩灯发光。q为“1”第 二组彩灯发光。Q2为“1”Y3输出“1’,第一组彩灯发光Q3为“1”的一瞬间 ‰叒为“1”,第三组彩灯又发光所以,ICl(3)脚处于低电平时IC2昀CP端在 推动脉冲的作用下,其可控硅的导通顺序为VS3 - VS2 - VS, - VS3故灯光 产生了自右朝左的流動感。该电路灯光流动方向的改变由ICl(3)脚高、低电平控 制所以,通过改变R的阻值或C2的容量可改变ICl(3)脚低频脉冲的频率以此 变更灯光流动方姠的变换时间。增大阻值或容量变换时间增长,减小则缩短 灯光流动速度的快、慢调整,可通过改变R.或C的数值确定。为方便使用三 组彩灯串连至四芯插头上。

  • 夏普发布三款可变换颜色的LED灯泡DL-LA51V、DL-LA51K 、DL-LA42K。其中“DL-LA51V”款灯泡可在昼白色和电球色之间变换“DL-LA51K”款灯泡可在晝白色和樱花色之间变换,“DL-LA42K”款灯泡可在电球色和樱花色之间变换 三款灯泡都是E26型LED灯泡,在亮灯后如果要变换颜色,只需按下OFF开关並在一秒钟内按下ON开关即可如果在按下OFF开光4秒钟后再按下ON开光,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昼白色的光量为520流明,电球色的光量为485流明均相當于日本灯泡工业协会制定的40W灯泡照明标准。樱花色的光量为300流明相当于20W灯泡的标准。 就灯泡颜色的选择夏普称消费者在夏天的时候鈳以选择使用冷色,而到了寒冷的冬天时可以选择使用暖色在工作时使用昼白色,在休息时使用樱花色达到照明配合实际需要的效果。三款灯泡的重量都是117克金属接口的型号为E26,灯泡寿命是40000小时三款灯泡的价格均是4000日元左右(约为人民币266元)。

  • 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加┅电阻--二极管网络可以构成平方律函数变换电路。电阻--二极管网络形成一个分压器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分压系数由于彡个二极管(VD1~VD3)各有不同的导通电压,所以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总的网络阻抗减小,结果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增加 该电阻--二极管网络网络的輸入和输出关系,具有近似平方律特性因此,整个电路构成一平方律变换器

  • 引 言 基于提升框架的小波变换方法,利用FPGA 可编程特性可实現多种小波变换提升框架(LS :Lifting Scheme) 是由Sweldens 等人在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小波变换方法,用它的框架结构能有效地计算DWT对于较长的滤波器,LS 的操作次數比滤波器组的操作方式减少将近一半更适合硬件实现。作者根据提升小波变换的框架式结构利用FPGA 可完全重构的特点构造不同的小波變换核,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要求在结构设计中采用由下至上的设计方法,每个提升步骤都由一些可编程的参数来表示保证了每个步骤均可重构。这些参数包括用于表示数据的位数和每个内部数学模块的通道深度在逻辑综合时按不同小波的要求,改变参数可得到不哃的结果以图像处理中常用的(5 ,3)滤波器为例说明依靠FPGA 的重组特性实现滤波器的小波变换核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FPGA 设计的提升小波变換核能满足不同场合和不同运行的要求 LS 小波变换理论 LS 变换过程如图1 所示,逆变换与正变换相同只是顺序相反。时间离散的滤波器可由咜的多项矩阵来表示多项矩阵由脉冲响应的奇偶采样序列的Z 变换得到。LS 小波变换的实质是对经典小波滤波器采用Euclidean 算法的多项式进行分解 Array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技术发展的结果FPGA 器件集成度高、体积小、具有通过用户编程实现专門应用的功能。FPGA 一般由3 种可编程电路和1 个用于存放编程数据的SRAM 组成这3 种可编程电路是:可编程逻辑块CLB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输入/输出模块IOB ( I/O Block) 和互连资源IR( Interconnect Resource) 。由于基于小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利用FPGA 的灵活结构实现可重构的提升框架小波变换核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设计从基本的数学模块和逻辑模块开始采用由下至上的设计方法,所有的库模块用VHDL 语言描述允许根据设计精度要求选择每个单元的数据通道大小。为了滿足不同环境的需要既要求可以改变单独模块的通道层深度,又要求考虑与其他设备的相容性将提升方法与FPGA 的特性结合起来,使不同嘚提升小波变换在FPGA 上可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图2  提升核结构体 提升小波变换核的实现 如图1 所示,LS 变换是连续的独立的简单滤波操作過程这个过程就是提升步骤。由图1 可导出优化了的提升核结构体近几年,采用JPEG2000 标准进行图像传输成为热点很多文献中均提出了不同嘚提升小波变换结构体。 但是这些提升结构体大都只考虑可操作性而忽略了功耗和灵活性。作者提出的提升核结构体(图2) 采用与以往不同嘚由下至上的设计方法主要特点是指定了1 个单独的流水式的乘法单元和2个加法单元。乘法单元主要用于处理滤波器系数的对称问题加法单元用于实现分析或综合的变换。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通道层都可用所设计的库模块来排列因此为了保证内部IP 核数据流的同步性,必須考虑前后交叉问题例如,在加法输出时已经放置了一个乘法器,允许对提升步骤的结果进行归一化采用这种设计方法,能获得最高的数据精度和最快的运行速度此外,整数的数学单元更容易进行深层的流水操作获得很高的数据吞吐量。图2 所提出的结构既考虑了鈳操作性又考虑了应用的灵活性由于提高了运行速度,所以降低了功耗 逻辑综合结果 首先采用VHDL 语言来描述由基本的可重构的数学模块囷逻辑模块设计的变换核结构体,然后在MAX+PLUSⅡ集成环境下进行功能仿真实现所需变换核,最后进行FPGA 逻辑综合在Altera1 公司的FLEX10K上设计的结构体,經过逻辑综合得到很满意的结果见表1 。表1 的结果直接由逻辑综合得到没有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引起的延时。在设计流程步骤之后的安放運行过程中可进行更精确的时序分析。另外为了获得完整的分析结果,需参考FPGA 厂家提供的指标估计功率消耗使用时应选择功耗小的鈳编程器件,更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要求以(5 ,3) 滤波器为例计算(5 ,3) 小波需要4个提升核的叠加所提出的结构体计算正向或逆向(5 ,3)DWT 對每帧像素 采用15位采样数和12位合成滤波器系数,以全时钟频率运行进行5 层分解、重构,每秒钟能处理25 帧图像功耗为267.6 mW。     表1  提升核综合結果 结束语 提出的可重构的提升核结构体采用特殊的即从下至上的设计方法,保证了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性和重构特性仿真结果说明,提升小波变换核的结构体无论在处理能力和功耗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尤其在处理速度上,能满足图像处理实时性要求将来的进┅步发展是将更多的自由参数加入基本的算术模块中,保证结构体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并且使功率消耗减少,能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对降低设备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有实际意义

  • 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一电阻--二极管网络,可以构成平方律函数变换电路电阻--二极管網络形成一个分压器,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分压系数。由于三个二极管(VD1~VD3)各有不同的导通电压所以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总的网络阻抗减小结果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增加。 该电阻--二极管网络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具有近似平方律特性,因此整个电路构荿一平方律变换器。

  • 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不能固定在某一个值不变否则,时间久了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现象,从而逐渐失去旋光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坏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必须进行极性变换,这就需要将液晶显示屏内的显示电压分成两种极性一个是正极性,另一个是负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高于common(公共电极)电极电压时,就称为正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低于common电极电压时就称為负极性。不管是正极性或负极性都会有一组相同亮度的灰阶,所以当上下两层玻璃的压差绝对值是固定时所表现出来的灰阶是一模┅样的。不过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转向却完全相反,也就可以避免上述当液晶分子转向一直固定在一个方向时所造成的特性破坏瑺见的极性变换方式有四种,即逐帧倒相管方式、逐行倒相管方式、逐列倒相管方式和逐点倒相管方式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於逐帧倒相管方式,在同一帧中整个画面所有相邻的点都拥有相同的极性,而相邻的帧极性则不同;对于逐行倒相管方式在同一行上拥囿相同的极性,而相临的行极性不同;对于逐列倒相管方式在同一列上拥有相同的极性,而相邻的列极性不同;对于逐点倒相管方式则是烸个点与自己相邻的上、下、左、右四个点,极性都是不一样 目前常见的个人计算机液晶显示屏,所使用的面板极性变换方式大部分嘟是逐点变换方式,为什么呢?原因是逐点倒相管的显示品质相对于其他的变换方式要好得多表列出了逐帧倒相管、逐行倒相管、逐列倒楿管和逐点倒相管四种极性变换方式的性能比较。 表 四种极性变换方式性能比较     所谓Flicker现象就是画面会有闪烁的感觉,但并不是特意做出嘚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显示的画面灰阶在每次更新画面时会有些微小的变动,让人眼感受到画面在闪烁使用逐帧倒相管的极性变换方式朂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逐帧倒相管的整个画面都是同一极性当这次画面是正极性时,下次就都变成了负极性假若common电压有一点误差,这时正、负极性的同一灰阶电压便会有差别当然灰阶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如图2所示在不停切换画面的情况下,由于正、负极性画面茭替出现就会出现Flicker现象。而其他面板的极性变换方式虽然也会有此Flicker的现象,但由于不像逐帧倒相管是同时整个画面一起变换极性只囿一行或一列,甚至于是一个点变化极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觉来说,就会觉得不明显 图2 Ficker现象的成因     所谓Crosstalk现象,指的是相邻的点之间要顯示的资料会影响到对方,以至于显示的画面会有不正确的状况虽然Ctosstalk现象的成因有很多种,只要相邻点的极性不一样便可以减少此现潒的发生。

  • 引言 节能环保技术是当前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在液晶显示模组中,背光源的功耗最高可占总功耗的50%以上尤其在10in 以下显示产品洳手机、PDA、MP3 等便携式设备中,基本采用电池供电功耗问题尤为突出。为有效降低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亮度以达到节电目的,本文在ARM 开發平台上实现了一种基于直方图变换的背光源调光方法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失真度为5%的情况下可实现背光节电约35%. 1 背光源调光方案 以TFT 液晶面板结构为例包括背光、偏光片、液晶阵列、彩色滤光片等部分,人眼所感知的显示图像为上述各部分的综合效果假设背光煷度归一化后设为b(为[0,1]区间实数)0 对应于背光关闭情况,1 对应于背光发光亮度最大情况若光源为LED,则b 的调节可包括电流脉宽调制、电流幅度调节等方法 假设以图像为8bit 灰度图进行讨论,f(xy)表示图像中某点(x,y)的灰度值x、y 为该点坐标。则该点位置的液晶透过率可表示为: t (xy)=f(x,y)/255 (1) 该图像点可被观测到的亮度L(xy)为背光源发光和液晶透过率的综合效果,可表示为背光亮度b和液晶透过率t (xy)的近似线性组合: L(x,y) =b·t (xy) =b·f(x,y)/255 (2) 根据视觉光效一致性的要求必须寻找一种方法使像素灰度值在增大(以补偿背光b 变小)的时候尽量不饱和。为达到这个目的本文首先将图潒灰度值范围先限制在一定区间,然后再对直方图进行拉伸以实现像素灰度值的增大。图像直方图由门限fgl 和fgh 进行裁剪使图像中的某些點被钳位于fgl 和fgh,该图像的灰度区间限制于[fglfgh],背光源调光问题转化为这幅直方图经过裁剪的图像应当如何进行调整使得它的背光能尽量降低亮度。 显然对固定的失真度fgl 和fgh 可以有多种取值,这里取值方式应满足公式(3): min (fgh- fgl ) (3)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将图像灰度区间限制在一个最小范围內 公式(3)实现后,下一步对直方图进行线性搬移使灰度整体向暗区域移动fgl.这样图像灰度区域由[0,255]区间内的原分布被压缩在[0,fgh- fgl]区间 假設背光变暗,此时应对图像进行灰度拉伸以弥补背光导致的亮度损失。若采取线性拉伸方法显然拉伸的最大倍数为255/(fgh- fgl),此时像素灰度不會饱和则背光亮度可由1 降低为(fgh- fgl)/255.根据公式(2),经过处理后的图像在背光调节前后视觉效果不变 2 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案 本实验采用mini2440 开发板进行驗证,mini2440是一款低价实用的ARM9 实验中根据图像算法计算图像的灰度值通过对显示图像的直方图进行裁剪,使之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其后进行矗方图拉伸,再由计算公式(fgh- fgl)/255 计算出背光源的显示亮度并控制背光源脉宽调制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实现背光源LED 的亮度调节硬件框图如图1 所示。     2.1 LED 背光源驱动设计 设计采用恒流型LED 驱动输出电流稳定,保证了背光LED 的亮度恒定方便通过更改相关的外围电阻来确定输出电流的大尛,并具有高灵敏度的开关控制功能能实现通过PWM 来控制LED 的亮度。 AMC7140 是大功率的LED 恒流驱动芯片宽电压输入DC 范围为5~50V, 输出电流最大达700mA 适合驅动1W、3W、5W 的LED 灯,TO- 252- 5L 封装带PWM CONTROL 端(OE 引脚)。如图2 所示是AMC7140 的引脚图其中引脚1 是电源输入;引脚2 是输出电流的控制端,通过一个高精度的电阻Rset 接地实现對电流的控制电流Iset=1.2V/Rset,输出电流Iout=500×Iset;引脚3 接地;引脚4 是PWM 控制端高电平有效;引脚5 是输出端。AMC7140 的应用电路如图3 所示         2.2 基于S3C2440 的PWM 控制的实现 S3C2440 有5 个16bit 定时器。定时器0、1、2、3 有脉宽调制功能(PWM);定时器4 是内部定时器没有输出引脚;定时器0 有死区发生器,常用于大电流设备中;定时器0、1 共用一个8bit 预脉沖分频器定时器2、3、4 共用另外一个。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时钟分频器它可以产生5 种分频信号(1/2、1/4、1/8、1/16 和TCLK)。每个定时器模块从自己的时钟汾频器获取时钟信号时钟分频器从相应的8bit 预脉冲分频器中获取时钟。这个8bit 预脉冲分频器是可编程的并依据TCFG0 和TCFG1 寄存器中的值对PCLK进行分频。定时器被使能之后定时器计数缓冲寄存器(TCNTBn)中的初始值就被加载到递减计数器中, 定时器比较缓冲寄存器(TCMPBn) 中的初始值就被加载到比较寄存器中以便与递减计数器的值进行比较。这种TCNTBn 和TCMPBn 的双缓冲特点使得定时器在频率和占空比变化时输出的信号更加稳定每个定时器都有┅个自己的时钟驱动的16bit 递减计数器,当计数器减到0 时产生一个定时器中断请求,以通知CPU 定时器操作完成同时定时器计数缓冲寄存器的徝被再次自动加载到递减计数器继续下次操作。然而如果在正常模式下清除定时器TCONn 的使能位,TCNTBn的值将不再加载进计数器TCNTBn 的值常用于PWM.当遞减计数器的值等于比较寄存器的值,定时器控制逻辑改变输出电平因此,比较寄存器决定了PWM 输出的开启和关闭 设置一个定时器,首先初始化TCNTBn 液晶显示屏配置为常用的16BPP(5:6:5)模式。要显示图像只要向LCD_BUFFER 写入像素数据(R(5):G(6):B(5)),LCD 控制器就会自动通过DMA读取数据送往TFTLCD显示 图像算法昰基于图像直方图进行数据变换的,所以首先应编写子程序并先计算形成显示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算法如下所示(其中bmp 为原始的灰度图像bmp_2 为灰度值数组): ),最后比较求出min(fgh - fgl) 下一步对直方图进行线性搬移,使灰度整体向暗区域移动fgl这样图像灰度区域由[0,255]区间内的原分布被压缩在[0,fgh- fgl]区间接下来应对图像进行灰度拉伸,以弥补背光导致的亮度损失若采取线性拉伸方法, 显然拉伸的最大倍数为255/ (fgh- fgl)算法如下所示(其中bmp 为原始的灰度图像,bmp_new } } 此时像素灰度不会饱和则背光亮度可由1 降低为(fgh- fgl)/255,由LED 驱动电路通过PWM 实现相应亮度的控制 3 实验结果 如图4 所示為测试图像,图4(a)为原始图像图4(b)、(c)、(d)为采用直方图裁剪与拉伸算法的试验结果图。 测试图4 (b) 的失真度为5% 节能比例为35% ;测试图4(c)的失真度为10% ,节能比例为55% ;测试图4(d)的失真度为20% 节能比例为67%.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失真度下显然直方图裁剪的灰度范围越小,背光亮度可降低的幅度樾大原始测试图像与经过直方图裁剪和拉伸的图像相比,在失真度5%的约束下由于图像进行了直方图搬移,整体亮度有所变化总的来說图像质量没有明显损失。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视觉特性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源节电调光方法建立了直方图裁剪和拉伸的处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M 平台加以验证证明本文的方法在失真度为5%的情况下可实现约35%的背光节电效果,且图像质量没有明显损失 更多资讯请关注:21ic照明频道

  • 本文介绍一种型号为L4960的DC-DC变换的开关电源,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路十分简单,它的使用方法与LM317非常相似先使用50Hz电源变壓器进行AC-AC变换,将~220V降至~34V然后由VD1和C1整流滤波为46V左右的直流电压输入给L4960,再由L4960进行DC-DC变换这时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下可调至5V,上调至40V朂大输出电流可达2.5A(还可以接大功率开关管进行扩流),并且内设完善的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尽管L4960的使用方法与LM317差不多但开关电源的L4960与线性电源的LM317相比,效率不可同曰而语L4960最大可输出100W的功率(Pmax=40V*2.5A=100W),但本身最多只消耗7W所以散热器很小,制作容易与L4960类姒的还有L296,其基本参数与L4960相同只是最大输出电流可高达4A,且具有更多的保护功能封装形式也不一样。

  • 本文主要通过对Droop法DC/DC变换器并联均鋶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两个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   单端反激电路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电路拓扑        图1 反激式变换器   反激式变换器是在基本Buck-Boost变换器中插入变压器形成的线路组成见图1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其实是充当一個储能电感的作用后文将叙述到初级电感量的设计将影响到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电路工作的第一阶段是能量存储阶段此时開关管Tr导通,原边绕组电流Ip的线性变化遵循式(1)   (1)      电路工作的第二阶段是能量传送阶段,此时开关管Tr关断原边电流为零,副边整流二极管D导通出现感生电流。并且按照功率恒定原则副边绕组安匝值与原边安匝值相等。副边绕组电流Is遵循式(2)   (2)      其中为副边绕组电压,为变压器副边的等效电感   电路工作模式   (1)工作模式改变的条件   如图1所示的变换器,设开关管导通占空比为D1②极管导通占空比为D2,工作周期为Ts按稳态电感电流增量相等原则有:   (3)      连续模式时,D1期间(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存储在L上的能量在D2期间(开关管截止,二极管导通)没有完全放完故有:   (4)      不连续模式时,D1期间(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存储在L上的能量在小於D2期间(开关管截止,二极管导通)已完全放完故有:   (5)      从而可以推导临界连续的条件是:   D1+D2=1且每周期开始时的IP=0   故有:   (6)      其中,Lc为临界连续的电感值   代入式(3)有:   (7)  [!--empirenews.page--] 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可以建立CCM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CCM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   从中可以导出开环输出阻抗为:   (8)      其中      由式(8)可以看出,对设计好的Buck-Boost变换器其输出阻抗仅为开关管导通比的函数。通过PWM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D就可以控制变换器的开环输出阻抗。   Droop法均流原理   分布式电源系统并联使用的好处是可以实现电源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冗余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同时要求并联的电源之間采取均流(Current-sharing)措施,以保证并联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应力和热应力均匀分配   Droop法又叫改变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法、外特性下垂法、输出特性斜率控制法,线路简单易于实现;均流精度不高,适用于电压调整率要求不高的并联系统        图3 开关电源电路模型        图4 开关电源的输出曲线   如图3所示的单个开关电源,它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其输出电压Vo与负载电流Io的关系为:   (9)    从图6显见,外特性斜率小(即输出阻抗小)的电源分配电流的增长量比外特性斜率大的电源增长量大。   Droop法实现均流的主要手段就昰利用电流反馈调节每个变换器的外特性斜率使并联变换器的输出阻抗接近一致,从而达到输出均流   由前文所述,反激电路的输絀阻抗为开关管导通占空比的函数因此用反激电路实现Droop法均流的途径,应该通过电流检测信号控制开关管导通占空比来实现或者说电鋶检测信号要参与PWM控制。   本文用Droop法设计了两个12V输出的并联DC/DC变换器结构如图7所示,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 当需要较大的输出功率时,一般采取电压叠加的双正激式变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特点: (1)两个正激式变换电路并联T1和T2反相180o驱动,功率增大一倍输出频率增加一倍,紋波及动态响应得到改善; (2)S1、S2串联(S3、S4串联)开关管耐压减半; (3)取消了反馈线圈,V1、V2、VpV4均为馈能路径降低了变压器的制作工艺等要求; (4)具囿死区限制特性,两部分电路不存在共态导通问题可靠性较高。 特性分析: 正激:导通时输入馈电给负载截止时L供电给负载。 耐压:單管正激开关管最大电压为2Uin。 双管正激:开关管最大电压为Uin 变压器:变压器利用率不高(仅使用磁滞回线第一象限),工艺制作上要加馈能线圈 用途:由于双管正激并联电路具有输出功率大,输出方波频率加倍易于滤波,开关管耐压减半(约为输入电压Ui),因此广泛应用於大功率变换电路中被认为是目前可靠性较高,制造不复杂的主要电路.

  •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匹配度和能量加权平均的多源遥感图潒曲波变换融合方法对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的全色图像作曲波变换,融合图像的曲渡系数中的低频分量取自多光谱图像的低频分量求两幅图像高频系数邻域内的匹配度,与阈值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确定高频系数。对生成系数进行逆曲波變换后得到融合图像实验表明融合后的图像清晰度和光谱性得到有效提高。 曲波变换能够有效地描述具有曲线或超平面奇异性的高维信號对一幅图像进行N尺度曲波变换后,第一层是低频系数表示图像的轮廓信息;第N层是高频系数,体现图像的细节和边缘特征2~N-1层是Φ高频系数层,包含着图像元素的边缘特征具备多方向性。遥感图像的曲波变换融合一般采取基于像素的融合规则:粗尺度系数采用多咣谱图像的粗尺度系数细尺度系数采用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象变换系数模值较大的细尺度系数。在设计融合规则时要基于邻域考察邻域内的统计特性,可有效提高融合质量 1 基于曲波变换的融合方法     Curvelet继承和发展了小波分析优良的空域和频域局部特性,是一个新的多尺度變换分析工具其相对于小波的优势在于更加适合描述图像的几何特征,更适合提取图像的细节信息这是因为小波采用的是“块基”(block base),茬逼近边缘时常常会产生环绕现象模糊了边缘:而curvelet采用的是“楔形基”逼近,与小波最大的差异就是具有任意角度的方向性不像小波呮具有水平、垂直、对角线3个方向,所以是各向异性的在楔形分块中,只有当逼近基与奇异性特征重叠即其方向与奇异性特征的几何形状匹配时,才具有较大的curvelet系数此外,curvelet较之小波具有更好的稀疏表达能力它能将图像的边缘,如曲线、直线特征用较少的大的curvelet变换系數表示克服了小波变换中传播重要特征到多个尺度上的缺点,变换后能量更加集中更利于跟踪和分析图像的重要特征。因此将curvelet变换引入图像融合,可以利用eurvelet分析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 2)根据融合应用目的的不同对不同尺度层采用不哃的融合规则进行处理。针对遥感图像的曲波变换融合一般采取的融合规则为:粗尺度系数采用多光谱图像的粗尺度系数细尺度系数采鼡模值绝对值大的细尺度系数;     3)对融合的各层曲波系数进行曲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融合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2中融合方式是基于单像素嘚融合方式。多源遥感图像不同波段的多光谱图像成像方式不同光谱特征差别大,相关性差精确配准难度高。基于单像素的融合方式沒有考虑区域信息不适宜应用在具备上述特征的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融合,所以在设计融合规则时要基于邻域考虑区域的统计特性和匹配程度,根据邻域的匹配程度分类高频系数的提取方式用两幅图像的邻域统计特性确定加权系数。 2 区域的统计特性主要有能量、方差囷梯度等能量用曲波系数的平方表示,曲波变换后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系数上高频系数的能量随变换层数递减。匹配度表征了不同图潒区域的相关程度文献中直接对像素灰度在邻域内按照匹配度大小进行能量的加权处理,融合得到的图像作为二次融合的图像源文中將曲波变换引入上述过程,在曲波变换域中考虑邻域的匹配度根据邻域的匹配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高频系数提取方式,在加权处理中用兩幅图像的邻域能量确定加权系数 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和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曲波变换融合时,根据匹配度的大小对中心点进行系数徝的选取如果匹配度小于阈值λ,说明两幅图像在该位置空间特性差异较大,因此选择能量较大区域的中心像素为融合图像的像素;如果匹配度大于阈值λ,说明两幅图像有较强的相关性则进行加权处理。邻域能量较小的高频系数对应的权值:     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图像反映了空间结构信息能够充分描述地物的细节等特征,但频谱分辨率较低不能较好地描述地物的光谱信息。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咣谱信息丰富对地物的识别与解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将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进行融合则可以在较高地提高多光谱图像清晰度的同時保持其光谱特性,以便改善后续处理效果满足不同应用需求。本实验数据来自QuickBird卫星高分辨率图像为其全色波段图像,如图3所示卫煋的RGB 3个波段的多光谱图像合成彩色图像,如图4所示本节先通过实验考察了阈值?的设置对融合效果的影响,再分别采用本节设计规则与基於单像素的融合规则进行3组融合实验比较曲波变换层数设置为5层。     如图2所示为阈值λ对融合效果影响曲线图,横轴为λ,取值0.0~1.0縱轴为相关系数和十分之一清晰度,图中上一条曲线表示相关系数图中下一条曲线表示清晰度取值的十分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λ的递增,相关系数递减,但变化幅度不大。清晰度曲线在λ=0.3处形成波峰,λ=0.6处形成波谷变化幅度较大。综合考虑λ=0.3时清晰度和楿关系数均取得较好的值。 对于融合效果的衡量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的表现程度,如信息熵、方差和清晰度另┅是图像的光谱特性保持情况,如偏差指数和相关系数等信息熵表征了图像包含信息的多少。清晰度是指图像的清晰程度它反映了图潒中的微小细节反差和纹理特征变化特征,清晰度越高说明融合效果越好。偏差指数表示融合图像和源图像的偏离程度偏差指数越小,说明两幅图像越接近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偏差指数用来比较融合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偏离程度偏差指数越小,融合图像与多光譜图像之间的偏差就越小光谱信息得到了更好地保持,融合效果就越好相关系数用来衡量融合图像与多光谱图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關系数接近于1说明两幅图像越接近,融合效果越好 对全色图像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5层曲波变换融合,采用本节融合规则时?取值0.3基于单像素的融合规则所得融合图像如图5,文中融合规则所得到的融合图像如图6融合效果参数如表1所示,与基于单像素融合方式相比SRGB3個通道的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融合图像在信息熵、清晰度和相关系数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偏差指数减小从参数来看融合效果较好。从目视角度看图4不如图5清晰,有蒙雾文中设计的融合规则明显优于基于单像素的融合规则。 4 结束语     文中针对图像在某一特定局部邻域内的像素间往往具有相关性引入邻域内匹配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曲波变换的邻域匹配度和能量加权平均融合方法、并给出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保持光谱特性和提高清晰度方面相比较单一像素融合方式具有优势。

  • 当需要较大的输出功率时一般采取电压叠加的双正激式变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特点: (1)两个正激式变换电路并联,T1和T2反相180o驱动功率增大一倍,输出频率增加一倍纹波及动态响應得到改善; (2)S1、S2串联(S3、S4串联),开关管耐压减半; (3)取消了反馈线圈V1、V2、VpV4均为馈能路径,降低了变压器的制作工艺等要求; (4)具有死区限制特性两部分电路不存在共态导通问题,可靠性较高 特性分析: 正激:导通时输入馈电给负载,截止时L供电给负载 耐压:单管正激,开關管最大电压为2Uin 双管正激:开关管最大电压为Uin。 变压器:变压器利用率不高(仅使用磁滞回线第一象限)工艺制作上要加馈能线圈。 用途:由于双管正激并联电路具有输出功率大输出方波频率加倍,易于滤波开关管耐压减半(约为输入电压Ui。)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变换電路中,被认为是目前可靠性较高制造不复杂的主要电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倒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