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 日本人的严谨德国人 认真严谨变现在哪?请具体点

原标题:德国人到底有多严谨?几段亲身经历

来源:知乎,版权归作者所有。编辑:荔枝。

都说德国人严谨,对待工作态度认真,把误差减到最小。米叔之前就推过这篇文章:《为什么德国不敢造假,东西一用就是100年?》。那么。这里面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呢?看看那些接触过德国人的知乎网友们怎么说吧:

是很严谨,同时也很欢乐,国内一些传言稍有夸张。

可是坑爹的事就被我撞上过~~~去年德国启用电子居留证,信用卡大小,包含指纹信息,各种高科技。我是比较早拿新证的。提交材料,采指纹,一切顺利。好像因为有专门机构统一制作,所以要等不少时间才能拿到。

拿到居留证,我出门坐车时检查了一下居留证上的文字,发现护照号码多印了一位!犹豫了一会,赶紧下车,折回外国人管理局询问。他们还挺忙,等了一阵才和一个大妈说上话,确认的确是弄错了。

那怎么办呢?她说原来的指纹销毁了,要重新采指纹。不过当天不行,帮我约了一个星期后处理这事。

一个星期后我再去,另一个大妈了解情况后,认为重新采指纹不可能。

然后她非常仔细地检查了居留证上的电子信息,然后非常仔细地打印出一张说明页,上面写着:对应 XXXXX 号居留证的护照号码应为 GXXXXXXX,以证上的电子信息为准。然后签字盖章确认。

我滴汗,因为我从此过海关什么的,要随时带着这张说明页,以防万一了。

出门,再检查一遍,发现坑爹了,我的居留证号码又写错了!

直接冲回去找同一个大妈,她看后也很无语,默默地拿了把尺子,用直线把写错的号码划掉,再非常仔细的用手写上:居留证号码应该是 XXXXX,签字盖章确认。

我现在每次出入境都会担惊受怕,因为我的身份合法性实在是太脆弱了……

PS:以上提到的等待时间,在法国要乘以十。

经过法国的磨练,我认为德国人实在是太靠谱了。

在德企工作,说件亲身经历的事。

某个项目,中方客户要求信用证办理方式为中信银行转德商银行。德方不同意,坚持中方五大银行转德方一本地类似于城市信用社之类的银行。给出一大堆不行的理由blabla。坚决不同意中方的建议。

中方与中信银行有协议,你懂的。于是中方让询问能否中信银行转德商银行再转城市信用社。德方坚决不同意,说询问了办理不了。

中方很崩溃,尝试性的让中信银行联系下了德商银行,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可以这样转啊。

于是中方通知我们说可以做了,我们要这样做。德方跳出来说怎么可能,然后他们自己去研究了下,然后说好像是可以。。。

奇葩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德商银行在做的时候突然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要转到那个城市信用社,转我们这里就可以了啊。

中方听到这个消息更加崩溃了,赶紧问德方行不行。德方第一时间的答复又是“怎么可能”,然后他们又去研究了一下,然后说好像是可以。。。

然后最后信用证的办理就是中信银行转德商银行,和中方要求的一样。问题是项目就因为这事已经拖了半年,往来一百多封邮件。。。

作为事件的中间转发邮件的人,我费了无数口舌向中方解释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不行。然后……最后居然行了!

至于其他项目上的交货期达不到,签字的MOM自己跳出来否认,发货的时候货物与装箱单不一致!等等等等,简直都是常态了。无须吐槽了,因为槽点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德国人作为人类的一种,人类的不严谨天性当然不可能免除。如果碰到他们能处理的常规问题,当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这问题稍微不常规一点,相信我,德国人做的很可能,远没有中国人更好。严谨和呆板木讷,只有一线之隔。你懂的。

我的总结是,德国人在他们擅长的或者说是能充分控制的事情上,他们习惯了制定各种标准来事情能够以方式一致的形式解决。

或者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古典领域诸如机械、材料上的NB,而在现代领域就不那么明显。因为古典领域上对于标准更需遵循和维护,而面对的变革要小得多。

但此外,大多数德国人并没有显示出他们在棘手问题上与众不同的独特灵活性。在低level人群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逃避。他们往往喜欢把问题搞大以便领导能参与顺便来做决定。High paid people to decide 已经是一种习惯。

这与中国人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完全相反,但也很难讲谁对谁错。因为德国人会让每件小事都变得很烦,但最终的大事上反而领导清楚不会含糊;中国人会搞定每件小事但可能领导对此毫不知情,以至于小问题积少成多影响了大局观,反而造成了大后果。

被德国人逼到发疯,我必须好好来吐槽下德国人的严谨。

我的结论如下:德国人还是很可爱的,但这前提是你千万不可以和他们发生工作关系。一旦你同他们发生工作关系,无论你是甲方还是乙方,请自我加强防崩溃属性,他们把你搞疯根本都不需要放大招。

先说一些关于他们的趣事,这样可以显得他们可爱点儿。

1.我德国有一个同事上下班都是坐火车的。

他(愤恨的摇头):一点都不准时,但为了环保少开车,我们没有选择。

我:没事啦,晚个五到十分钟没所谓了啦,只要别太多。

他紧锁眉头想了几秒钟:我认为,五分钟以内可以忍受,超过五分钟,绝对不可以。我们要去抗议并争取赔偿。

我立刻把“赶快去坐上海浦东机场的国内航班”咽了下去,幸好没说出口,不然他肯定会和我绝交。

2.我实在太想吃牛排了,随便找个餐厅点份牛排,因为他们东西分量实在太大,所以我都很谨慎。

服务生(大笑):并不大!normal size!

牛排上来了,跟我的脸差不多大。

他看看我的脸又看看我,默默地走开了。

直到第二天我打嗝还有牛排的味道。

3.和德国人一起吃饭,永远压力山大。

他们吃完后摆盘用的东西一点不走样,盘子干净得像舔过一样就不说了,吃的过程中,他们切的时候,甚至会不停的把食物打转以保证它始终能被切成圆满的圆形或方形。

我永远都吃不完,已经尽量不浪费粮食了,却还是会在盘子里剩着一坨,而且盘子也不完美,他们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我是历史的罪人。

4.他们老去买法兰克福大教堂顶层平台的票,3欧元还是5欧元不记得了,再费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去,就为了对着天际线抽大麻。

5.周日在莱茵河边上发呆,旁边一个小阿姨也在发呆,挺郁闷的样子,就和她聊了起来。

我:周日一放假河边全是人。

她:是。我老公是美国人,周日老让我做饭,我跟他说我们周日就是要放假,他却说周日是家庭聚会日,我应该做好吃的。为这个吵好多次了,他今天又劝我,我跟他说screw you,老娘今天也要放假,家庭主妇也要过周日,你让我做饭我就去告你剥夺我的权利。然后就逃出来了,还是这儿清净。

6.德国多数城市里,你休想招手停就能打到车,招手停这个全世界通用的打车方法在德国基本失效。

你必须,走到一个,固定的,打车的,地方,出租车都停在那儿等你,如果不幸离得比较远,等你走过去已经断气了。要不就打电话。

于是常常在街头可以看到各路其他国家刚来的傻白甜或者傻黄甜和傻黑甜们傻乎乎的招手,却只见出租车司机冷笑着向他们翻白眼。

还有很多,但我不想写了,因为我迫不及待就要开始大说特说他们的坏话。

我想拿日本和德国来说说事儿。我们跟日本和德国的兄弟公司都有十分频繁的生意往来,而且跟两边我们都是甲方,也就是说,我们是顾客。

日本同事那真的是把我们像菩萨一样供着,有求必应,哪怕应不了,拼尽所有也要应,有时候我们都不好意思提要求了。德国同事的态度是“去你大爷的顾客”,下单他高兴,改单他就要同你拼命。

另外他们的重要原则就是“一切按照流程进行,一切会造成变动的因素都必须扼杀在摇篮当中,一切妄图让我们发生改变的人都是坏分子。”

我们3月初下单问他们买一个东西要求7月初到货,给了非常宽松的备货和船运报关时间,结果3月中旬事情有变,要求订单推迟到7月中旬。

然后就出大事了。他们像秋菊一样,一路状告我们的行为到集团总部,并通过和总部相关领导整整两个月的不断干仗和斡旋,实现了整个集团内部采购流程的巨大变动!

这个变动的结果就是以后兄弟公司之间的采购如果要变动的话,需要八百个人批准。

这是哪门子的精神哪门子的行动力哪门子的为自己着想才能办得到啊!

你服不服?不服不行!人家德国人专治不服气一百年!

都说日本人严谨,德国人也严谨,这严谨可完全是两码事。米叔之前推过日本人的严谨,大家可以看看对比一下:到了日本才见识到日本人做事到底有多严谨!

日本人的严谨是你不要烦我,我也不烦你;我搞好自己的事情,你随意;

德国人的严谨是你不要烦我,但我要烦死你,我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你也得按照我的要求搞好你的事情,你搞没搞好我说了算,我说不好,你就得继续搞,搞到我认为好为止,不然我就搞死你。

我有时候在想他们之所以能把许多产品做到极限,一方面是因为惧怕外界强压的改变,一幢房子用400年,一辆车开30年,一条规则用100年,这样就啥都不会变了,想变都变不了;

另一方面就是不改变,反而能一心一意扎进一样东西去研究它,就有了匠气,是好是坏其实也不好说。

反正呢,对我是不好,我下决心如果可以的话关于工作的事情这辈子见了德国人绕着走。

我和Anna是在刚到法国的时候在hostel里认识的(谢谢网友的邀请,回答德国方面的问题。然我是在法国留学,德国只浮光掠影的去了几个城市,实在是知之甚少),一见如故,后来成为了室友(但是不同学校)。互相国家历史敏感问题讨论过,钱也借过,非常相熟,此是前提。

某日下课相约在地铁站见面去市中心的咖啡店聊个天,见面我以“你吃饭了么”开头“今天我们两个的见面计划blabla”结尾。Anna认真听我说完废话之后回答“嗯,我吃了奶酪意大利面,喝了一杯酸奶,还吃了一块苹果”。一般我和其他朋友基本回答”吃了“或者最多“吃的还不错”就可以了。

某日我就一般赞美“Anna你的衣服(Anna平日里基本上只穿冲锋衣三件套,热了穿内壳,冷了套外套,那日终于换了风格)好漂亮!在那里买的?”Anna认真听我废话(我说话废话很多)之后拿出笔和纸,我连忙阻止问她干嘛,她说“把地址写下来给你,xx路xx号,你可以到这里去买”。一般我和其他朋友基本回答“谢谢”就行了。

某日见面之后感慨“今天好冷啊!”,Anna掏出手机(她不是用智能机),打开浏览器搜索出今天的温度再报给我。一般我就回答“的确啊!”就行了。

我问Anna为什么不用Gmail而用la poste作为邮箱,这么小众。她说看了谷歌隐私声明之后,实在无法赞同,故不使用。谷歌的Terms and Conditions好长,la poste*的也不短。听到她的回答,肃然起敬,虽然我平时也不是随便点“我同意”的人。(*la poste是法国邮政)

德国人也分很多,Anna来自法兰克福,非常嫌弃科隆。按照她的话是科隆人就不是德国人

她时常有种狂欢节的感觉,探索性好奇心强。我到科隆出车站的第一感觉也在想这里不是西班牙或者意大利什么的么?

另外有趣的是Anna第一眼见面是很安静很淑女的模样,然而有天我们聊到音乐,她最爱的竟然是非常重的重金属音乐,类似“德国战车”的那种,当时觉得三观有点碎。

其实我的这个回答既是为了说明德国人像传说中的严谨,也在回答德国人并不像传说中的严谨。或者说只是为了举个德国人严谨的例子。参加Erasmus项目最深的感触就是避免用印象来对待所有人,或者贴标签:德国人严谨、西班牙人傻乐、法国浪漫、意大利人没效率。

先不说中国之大,各地民风不同,话题中的德国面积不过就是我国一省,然而南北已然相差甚多。从德累斯顿到柏林,从杜塞尔多夫到慕尼黑的感受就不尽相同。

更何况欧盟国家之间互相人员流动的机会众多(另一个德国同学Bishop,除了面孔是德国面孔,人已经非常的“欧洲”——波恩出生,西班牙念书(男友西班牙人)期间到法国参加Erasmus),加上人和人个体的差异都很难说德国人都很严谨。

但这一二的小事,些许的观点话语,是单个德国人身上似乎铺面的整个国家的严谨之风。所以大约德国是严谨的,德国人也是严谨的。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本文探讨的领域停留在汽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不一样。所以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不同点推测,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有区别吗?这次的德国之行,我就顺便捎带上这个问题了。

  当然,由于观察者是不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人,以下推论仅仅是个人见解,我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把这个话题聊得更透彻。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餐怎么吃?

  我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着的就是一个日本人。

  这是一顿有冷面、酱菜、面包、水果的日式料理,总而言之吃起来非常复杂。我旁边的那个日本人,餐盘里面的食物始终摆放得井井有条,拆下来的包装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码得整整齐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任何时候看过去,都像是已经被精细地收拾一番。

  最后餐盘被收走的时候,餐具仔细地排好,餐巾纸叠整齐,盒子小碗的盖子都重新盖上,总之比发放下来的时候还要整洁。这是日本人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遵循的一种习惯。

  这次飞德国,右前方是一个德国人。吃飞机餐大快朵颐之后,餐盘上也很随心所欲,用完的纸巾揉成一团随意放着,小碗小盒盖子和用过的餐具也并没有摆放整齐。似乎德国人对收拾餐具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

  来到德国,博世德国总部的一个中国籍员工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故事:他在德国攻读硕士,有一次在实验室旁边有一个空置的房间,研究生们提议将一些桌子搬过去,优化一下实验环境。

  在我们看来,直接把桌子搬过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钟。不过德国导师却打开了AutoCAD(一个工业绘图软件,可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画好空置房间的平面图,然后再在图纸上画好桌子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再指示学生们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把桌子搬到预设的位置。

  除了这个亲耳所听到的事情,以前还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如何守时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确到“分”,其实德国人能这么做,必须基于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务守时,个人才有可能守时。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实例,以小见大地推论,我会认为德国人的严谨,其很重要的一点表现是规划意识

  德国导师用AutoCAD指导“搬家”,就是标准化流程的思维,而守时的习惯,就是按照进度表推进一件事情的一个落实点。标准化流程,严格遵守时间表执行,这都是规划意识的表现。

  规划意识,让德国人有一种凡事都基于充分的、正确的的事实,将现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这种类似于构建上层建筑的思维,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拥有更强的延展性。

  试想想,当时导师只是为了挪桌子而建模,我们也许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是一旦建模完成之后,在这个房间里面可以实现的扩展想法就不仅仅局限于挪桌子了,“建模”就是上层建筑。

  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惯常思维走捷径,只是单纯把桌子挪过去,的确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对于这间房间的再度利用或功能扩展,是没有任何建树的。

  还记得网上传来传去的那个“德国修的下水道系统,沙井盖旁边还放着油纸包着的全新螺丝”的故事吗?未必真实,但的确很符合德国人“规划”的习惯。

  再回到汽车上,规划意识让德国人可以更透彻地拆解“汽车是什么”“汽车可以为人们带来什么”这些基本问题。

  再加上德国教育制度有学徒制教学的传统,每一个德国人都是在工业兴国的进程里长大的,两个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德国人更容易产生发明的火花,所谓工程师思维,也许其根源正来源于此。规划再加上工程师思维,两者结合起来,让德国汽车厂乃至供应商,发展出许多前瞻性的技术。

  而日本人的严谨,则是注重建立秩序感。吃完饭把餐具收拾干净、服务至上、职场里森严的等级制度、讲礼貌说敬语,甚至不少人说日本人骨子里有一股奴性,其实其本质都是因为日本人对建立一种秩序的重视。

  建立起健康合理的秩序,是能够让整个社会以更高效、内耗更低的方式运作的。例如被誉为汽车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丰田生产方式”,本质就是丰田在汽车生产建立起的一种生产秩序。

  日本人的秩序感,反过来对看上去很混乱的库存状况,会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早期的丰田也没少参观福特、克莱斯勒等先进的汽车制造商,可同时丰田也看到了他们流水线生产过程里的不足,生产线配置不合理,生产出冗余库存,造成浪费。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但秩序在某些时候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以及管理革新的推进。某程度上说,已有的秩序,会给创造力的发挥戴上桎梏,人们变得谨慎、麻木、内部驱动力不足。冗余的等级制度,也阻碍了一个企业的革新,影响长远发展,日本很多企业在技术革新这方面,看上去并不具备欧美企业的活力。

  如果仔细感受,其实德国人和日本人在“严谨”的方向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的一些区别。当然,我说到的两个民族的突出特点,并不是说他们只表现出这两方面的严谨精神。“规划意识”并不是德国人的全部,科学家思维也很严谨;除了“秩序感”之外,日本人也还挺较真的。

  只不过就好比一向只吃白水煮蔬菜的人,对香锅爆炒和蒜蓉炒这两种味道截然不同的烹调方法,都会笼统地以“好吃”来概括一样,对于“规划意识”和“秩序感”都缺乏的我们来说,我们看到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第一感觉就是,他们比我们严谨太多了,而无暇顾及这是辣菜还是咸香菜。

德国研修第六期: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应是A.窃喜B.愤怒..”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二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二大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阶级墓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1)规律: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中共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两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
    “两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彻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无产阶级起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 五四运动的爆发:1、国际、国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反帝情绪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1)社会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阶级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

    (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的最大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③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的严谨德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