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们没没有空调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怎样度过夏天的吗

原标题:古代人没有空调,他们怎么过“热死人”的夏天?

  近日,全国各地的天气开启了“暴热”模式,热得发烫,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这种天气,大家恨不得24小时躲在空调房里。

  话说,现在制个冰块很容易,

  有个冰箱就可以了。

  他们夏天用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

  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水经注》记录,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

  要说藏冰的规模,那得数清代,《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常年气温都在零度以上

  就是不结冰,该咋办呢――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

  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民以食为天,制冷市场的繁荣

  必然带来夏季饮食的新突破――

  当夏天制造冰块成为可能后,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后来,人民开始在制冰时向罐子里放入糖、各种水果等,逐步将冷食产品日益丰富起来。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南宋时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偏偏家里人还没“下班”

  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咋办――

  不用担心,智慧的古人还拥有一样神奇的法宝:冰鉴!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冰鉴最先是陶制的,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

  冰鉴可以看做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战国早期1号墓出土的“曾侯乙铜冰鉴”,就是其代表物。

  就是它,我国的冰箱之祖↓↓↓

  冰鉴的外形其实很有特点,铜制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若将上面的盖子拿开,俯视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回”字。

  这好比今天的暖水壶,有个外壳,还有个内胆。不同的是暖水壶的外壳和内胆之间距离很小,冰鉴的外壳和方壶之间则是个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温酒的双重功能。

  看完古人的藏冰制冰术,会不会觉得,古人的夏天其实也没那么难过嘛……

  有冰块的夏天,就是美好的夏天……

养生之道网导读:夏天热没空调怎么办?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最怕的就是酷暑了,这样恶劣的天气我们感叹最多的就是“热死了”,简直热得让人受不了。那么,夏天热没空调怎么办?

1、夏天热没空调怎么办

家里没人的时候,不要一直开着风扇(除非是阁楼风扇),风扇发动机在使用时也会产生热量,吹风扇凉快是因为表面自然产生的体液蒸发了。

夜晚睡觉的时候,将风扇的风档调低,这样可以使房间始终有微风拂过,如果不喜欢风直吹到身上的,也可以把风扇放在窗口,让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在绒状物品上覆盖白色的软布,比如套上白色缎子做的枕套,因为浅色面料可以反射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另外质地柔软的缎子,也会给人凉爽的感觉。

屋顶选用浅色材料,如果是自住楼的朋友,屋顶选用浅色材料,同样可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住阁楼或者顶层的朋友可以在外墙上涂上白色的隔热漆,也可以达到隔热降温的效果。

2、夏天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不要等到感觉很渴的时候,才大口喝水。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减少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杀菌。家长应督促儿童时时补水,每次不超过200毫升,帮助孩子的机体充满水分。

众所周知,早晨起床后第一样入口的食物应该是水。然而,夏季人们爱吃较冰冷的饮品,特别在一夜消耗后口中干渴,此时切忌空腹饮 冰水。小儿胃肠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当冰水进入空腹后会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胃酸、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胃口。

夏季大家都爱吃冷饮,甜味的雪糕和含糖的饮料是女性朋友们的首选。但夏日汗液流失严重,汗液中含有盐分,导致体内失衡,影响了代谢,使人乏力疲倦。

夏季饮食应重质而不重量。营养要丰富,可以以新鲜蔬果为主,烹饪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同时,补充适量的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优质蛋白。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据此原则,夏季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原因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滨却凉风习习。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一般地说,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5℃~6℃。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生活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风向在一昼夜里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

夏季参加,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还是游泳最舒服,既锻炼了身体,又可祛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绿茶:绿茶能够很好地提升新陈代谢,去除油脂油腻。这种热饮很普通,但却有益于。绿茶富含抗氧化剂,能加速,有助减肥,是女士的不错选择。所以,不管工作或闲暇之余,都可以泡上一杯绿茶,静静地享受它的清香。

咖啡:咖啡可以提神,很多人都喜欢在清晨享用。咖啡中的咖啡因能让人兴奋,保持活力。咖啡因能提高心率,血液中会有更多氧气,进而燃烧更多。但切记,不要选择奶油及糖过多的咖啡。

葡萄柚:葡萄柚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帮助燃烧更多卡路里。这种水果可延长消化时间,增加饱腹感。富含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用葡萄柚有其独特的减肥疗效。

西红柿:西红柿中A较丰富,维生素A对视力保护及皮肤晒后修复有好处。凉拌西红柿不撒糖更好,否则甜味可能影响食欲。肥胖者、、病人都不宜吃被称为“雪漫火焰山”的加糖凉拌西红柿。

材料:鲜冬瓜肉250克,绿豆75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洗净冬瓜,并去皮及瓜籽,将瓜肉切成小条状,干绿豆洗净,有条件可去除绿豆皮。然后将准备好的绿豆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将煮成豆糜状时,加进切好的冬瓜,继续煲2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鲜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热解暑;干绿豆性味甘凉,能清凉解毒、消暑利水;红糖甘甜能解毒润澡。三种食品合用既可解暑、除烦止渴,又清甜可口。

材料:红豆、芋头、西米各150克,牛奶1杯,太白粉水和冰糖各1大匙做法:红豆洗净,泡水8小时,捞出沥干,放入蒸锅蒸熟;芋头去皮,洗净,切块,西米放入滚水中煮熟,捞出,泡入冷水;牛奶倒入锅中,加2杯开水煮开,加入芋头和红豆用小火煮40分钟后再加入西米和冰糖再煮2分钟,最后加入太白粉水勾茨即可。

功效:红豆西米奶露具有、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

时候的农村孩子很少上中学的,像他这么大的女孩大多都开始为生活而拼搏了。每天她的自行车都是最受我们小孩子欢迎的,一放学就围满了人。装冰棒的箱子里外都裹着厚厚的棉袄,每个小孩都问过她:这样捂着冰棒不就化了吗?而每次她都笑着说:那你们赶紧买去吃了啊。

那时候的冰棒真的就是冰棒,不像现在花样那么多,那个老式冰棒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开始用力吸的话会非常甜,但是吸了一会儿之后再吃冰棒,那个冰棒就没有味道了,就成一个冰块了。

蓦然回首,才发觉往事如烟,人和物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还有一样东西是我们整个小学生涯里最喜欢的,那就是冰袋。

冰袋一毛钱一包,小卖部的冰柜可以冰的很冰,但是不会结成冰块。买来之后找个角咬一个小口子,非常非常小的口子,然后往嘴里滋,水流冲击舌头的感觉非常刺激,加上冰冰凉凉甜滋滋的糖水,真的是非常享受。

而且喝完之后我们也舍不得扔掉这个袋子,找个水沟(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往里面灌水,由于那个口子特别小,灌起来特别吃力,所以还要用嘴吸水,然后往袋子里面吹。灌满之后就开始了打水仗游戏了。玩累了不想玩水了就把袋子吹满气,一脚踩上去跟放炮一样,拿来吓唬女生很有效。

那些年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说道饮料,就不能不提另外一样神器了:酒瓶。

就是这种直筒式的白酒瓶,用途呢就是上学时带水喝的。早上出发前灌一瓶,用绳子拴着扣,缠在手上带到学校去,中午回家吃饭再回来灌一瓶。因为那时候饮料瓶子很少见,卖的喝的大多数都是玻璃瓶,像汽水瓶子就小了点,白酒瓶子正好够喝半天。有时候忘带了、摔碎了、不够喝的话,就找其他人借着喝点,都是小孩子也没那么多讲究的,都是这喝一口那喝一口的挺开心。

家里大人去田地里忙农活的时候,也都是带上这么一个瓶子,当然,还有一个大的金属壶,因为大人们干活容易渴,这样一瓶水根本顶不了多久。但是这个瓶子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作用:灌满茶水之后,把瓶口塞紧,用绳子缠住瓶口放到小河里,当然得是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想喝水的时候,一拎绳子把瓶子扯上来,喝一口就会非常冰爽。那时候的河水就是天然的冰箱,可以冰 茶水,也可以冰西瓜,河水还可以直接喝,很甜。

在炎热中给我们带来惬意


初中过夏天应该是最惨淡的。虽然有了汽水和自来水可以喝。

那时候十几二十人挤一个宿舍,学校还不让用电扇,到点就会断电。一到夏天的晚上,根本就没法入睡,加上蚊虫特别多,就这么生生的熬过来的。

那时候在宿舍前面有个小池塘,后来学校还在池塘边上修了一个大的蓄水池,从蓄水池安装出两排水龙头,给学生们洗碗和洗脚用的。但是一到晚上这里就成了我们的避暑胜地了。热的受不了就去水龙头下冲个凉洗把脸,降个温后再回到床上,三年就这么生生的熬过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空调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