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的CT表现切除术后两个月CT检查淋巴结增大是转移了吗?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睾丸原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例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和CT表现。所有48例睾丸肿瘤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平扫层厚2mm,层距2mm;增强扫描层厚1mm采集,层距1mm。对病灶进行常规薄层重建,获取的薄层横断图像通过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重建MPR、VR图像。48例睾丸肿瘤中精原细胞瘤1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9例、淋巴瘤14例、卵黄囊瘤2例、良性畸胎瘤2例、腺瘤样瘤与表皮样囊肿各2例,胚胎性癌、恶性畸胎瘤、平滑肌瘤及髓外浆细胞瘤各1例。 结果:MSCT检出所有48例睾丸肿瘤,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9例、右侧29例,其中45例平扫时表现为睾丸肿大,35例境界清楚,41例恶性肿瘤平均直径4.6±1.3cm,7例良性肿瘤平均直径2.4±0.8cm,统计检验水准α以0.05估计,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1,P<0.05),但良恶性肿瘤的MSCT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P>0.05)。在41例睾丸恶性肿瘤中,精原细胞瘤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强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t=-1.578,P>0.05),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与淋巴瘤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P>0.05),但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强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差异(t=-2.686,P<0.05),淋巴瘤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好发年龄段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96,P<0.05)。卵黄囊瘤多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且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增高;MSCT平扫2例良性畸胎瘤含钙化、脂肪成分,具有特征性;腺瘤样瘤平扫病灶内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及坏死灶,增强扫描病变无明显强化。其余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肿瘤有其各自的影像或临床特点。41例恶性肿瘤中31例MSCT扫描未发现肿大淋巴结,3例合并腹股沟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分别提示临床I、II、III期,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 结论:睾丸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MSCT能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对睾丸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与MSCT检查对区分各种睾丸肿瘤,尤其是区分肿瘤的良恶性、肿瘤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刘洋;梁山;高玉;;[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余小琴,施新明,邓玉英;[J];安徽医学;2003年01期
李小虎;刘斌;王万勤;余长亮;;[J];安徽医学;2010年08期
张惠忠,李海刚,黄洪铮,董书坤,张华;[J];癌症;1999年S1期
刘志才,管福顺,郭建庄,崔文涛,王振海,王富强;[J];癌症;2002年05期
金国萍,赵铭,齐金星,姜红光,余树观;[J];癌症;2003年05期
盛益明,曹才新;[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刘明,刘厚上,管丽萍;[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2期
杨基兰,刘平凌;[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7期
李彤,杨春荣;[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年02期
曾少明,常江平,张家庭,张琪,梅红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张宏艳;刘端祺;;[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严赟;司徒明珠;段晓南;杜岳武;;[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4期
陈书文;李泉水;张家庭;粟晖;李征毅;陈胜华;;[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严赟;司徒明珠;段晓南;杜岳武;;[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杨斌;;[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裴小青;刘隆忠;李安华;邹如海;王悦;陈孝岳;;[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远洋;王佳;魏强;范天勇;王莉;卢一平;;[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唐达星;;[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许文平;林宗明;;[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方丹波;蔡松良;汪超军;金百冶;张志根;朱选文;谢立平;;[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唐荣金;蒋雷鸣;张天禹;覃展偶;李勇平;曾宪华;刘升学;高漓;;[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方丹波;蔡松良;汪超军;金百冶;张志根;朱选文;谢立平;;[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胚胎癌(PTEC)的临床特点和MRI/CT表现,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睾丸PTE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7例PTEC患者表现睾丸渐进性肿大1周~5个月,质硬7例,表面结节感6例,光滑1例;肿瘤最大径7 ~ 10

并不常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根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睾丸肿瘤的发病有地区和种族差异,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较低,但因为以下原因睾丸肿瘤受到特别重视。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左右。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等严格的综合治疗。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经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瘤。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瘤分化为良性肿瘤。④肿瘤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血中…

并不常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根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睾丸肿瘤的发病有地区和种族差异,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较低,但因为以下原因睾丸肿瘤受到特别重视。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左右。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等严格的综合治疗。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经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瘤。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瘤分化为良性肿瘤。④肿瘤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血中查出,其他肿瘤不常见。  

隐睾被认为发生睾丸肿瘤的危险因素,其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高3倍~4倍。睾丸肿瘤中有7%~10%发生在隐睾。据观察10岁以后手术者不能防止,10岁前手术可明显减少,3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肿瘤。

另外睾丸肿瘤与遗传、多乳症、以及外伤睾丸萎缩、激素等亦有一定关系。  

88%的患者,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节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血管纡曲。做透光试验检查时,不透光。若为隐睾发生肿瘤多于腹部、腹股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有的尚属正常或稍大者,故很少自己发觉,往往在体检或治疗其它疾病时被发现,部分病人因睾丸肿大引起下坠感而就诊。

90%的患者睾丸感觉消失,无痛感。所以一般认为肿瘤是无痛性阴囊肿块。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还可以见到急剧疼痛性睾丸肿瘤,但往往被认为是炎征,发生疼痛的原因是肿瘤内出血或中心坏死,或因睾丸肿瘤侵犯睾丸外的组织而发生疼痛。

睾丸肿瘤以淋巴结转移为主,常见于髂内、髂总、腹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可以很大,腹部可以触及,患者诉说腰、背痛。睾丸绒毛癌患者,可出现乳房肥大,乳头乳晕色素沉着。  

睾丸肿瘤病理分类方法较多,至1986Morse等将各种常用的分类法总结归纳(25-1),根据这个分类,睾丸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肿瘤中,又可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并特别将生殖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精原细胞瘤单独列出,这对指导治疗和阐明预后有独到之处。

睾丸生殖细胞瘤都是同一来源,受不同致癌因素的影响,可发生精原细胞瘤或胚胎组织和胚外组织肿瘤如胚胎癌、畸胎癌以及绒癌、卵黄囊肿瘤。

精母细胞瘤性精原细胞瘤

3)畸胎瘤(有无恶性变)

5)卵黄囊肿瘤(内胚窦、胚胎性腺癌)

支持(xertoli为)细胞瘤

出生时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的隐睾患者,其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20-40倍。隐睾患者2岁前手术,睾丸一般不会发生恶变;3-10岁间手术,可明显降低睾丸的恶变率;10岁以后即使手术,也不能降低睾丸恶变率。

2.近亲中有患睾丸肿瘤的人;

3.睾丸有外伤史,或接触过某些化学物质如锌、镉等;

4.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其男性后代患睾丸肿瘤的机会增加;

5.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时,并发睾丸炎而导致睾丸萎缩者。

(一)肿瘤标记(瘤标)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胎甲球(AFP)和人类促性腺激素(HCG)。

AFP:正常值<40ng/ml,半衰期4天~5天。睾丸肿瘤中全部卵黄囊瘤、50%~70%胚胎癌、畸胎癌时升高;纯绒癌和纯精原细胞瘤不升高。

HCG:正常值<1ng/ml,全部绒癌和40%60%胚胎癌HCG阳性,“纯”精原细胞瘤5%~10%阳性。

应用以上两种瘤标检查,非精原细胞瘤90%有其一或两都阳性。纯精原细胞瘤HCG阳性占5%~10%,即90%以上纯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非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者10%,所以一旦临床上诊断睾丸肿瘤后应立即行睾丸切除术,不必等候瘤标结果。

瘤标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手术或化疗、放疗后迅速下降则预后较好,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可能有残余肿瘤。所以一旦临床上诊断皋丸肿瘤后应立即行辜九切除术,不必等候瘤标结果。

瘤标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手术或化疗、放疗后迅速下降则预后较好,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可能有残余肿瘤。

()B 可用于确定睾丸内肿瘤和腹股沟有无转移淋巴结等病状。

()CTMRI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2cm的病变。

另外还有足背淋巴造影和泌尿系造影等。

(四)X线检查,可了解有无肺、骨转移。

(五)CT检查:CT检查以其检查的全面性和清晰性,能更详细地、准备地反应睾丸及全身各处的转移情况,对睾丸肿瘤的临床分期、科学的综合治疗,以及预后的指导等,都有重要价值。  

睾丸肿瘤的治疗决定于其病理性质和分期,治疗可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首先应做经腹股沟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标本应作详细检查,最好行节段切片,了解肿瘤性质,尤其是精原细胞瘤是纯的还是混合的,治疗上有相当大的差别,一般统计精原细胞瘤65%~70%已有转移。如果纯精原细胞瘤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而已有肺、肝转移灶,应想到非精原细胞瘤成分,以下分别讨论治疗方案。

()精原细胞瘤 睾丸切除后放射治疗,2535GY(25003500rad)3周照射主动脉旁和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第l期者90%~95%可生存5年。如临床发现腹膜后病变即第2期,则纵隔及锁骨上区亦照射2035GY(20003500rad)245年生存率亦可达80%以上。腹内大块转移和远处病灶预后不良,生存率仅20%~30%,近年亦用含顺铂的化疗,生存率可以明显提高,60%~100%有效应(PVBDDPGY)化疗方案在下段内介绍。

睾丸切除时精索有病变者,半侧阴囊亦应包括在照射区内。腹部有>10cm肿瘤,肺部转移癌均有明显的放疗效应。

()非精原细胞瘤 包括胚胎癌、畸胎癌、绒癌、卵黄囊肿瘤或各种混合组成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极常见,由于对放射线不如精原细胞瘤敏感,因此,除睾丸切除外应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第l期病例手术证明约10%~20%已有转移,即病理属2期。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病理l期者90%左右可生存5年以上,病理2期者降至50%左右。第3期远处转移144例中肺89%,肝73%、脑31%、骨30%、肾30%、肾上腺29%、消化道27%、脾13%、腔静脉11%。以化疗为主要治疗。在非精原细胞瘤中绒癌常是先转移至肺等远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瘤标记HCGAFP的改变。

婴幼儿3岁以内胚胎癌恶性程度比成年人低,对手术、化疗、放疗耐受性差,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亦低于成年人,仅4%左右,一般不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小儿畸胎瘤、卵黄囊肿瘤等处理与胚胎癌相同。死亡多为血行转移。必要时行化疗。

化疗:化疗在非精原细胞瘤中有一定地位,主要适应证:①预后不良的I期非精原细胞瘤,已侵及精索或辜九,切除后瘤标仍持续升高者。②ⅡA—Ⅳ的非精原细胞瘤。③晚期难治的肿瘤复发或用药无效,采用挽救性化疗方案。

化疗方案PvB为基础应用最广,即顺铂,长春新硷,博来霉素组成。常用方案:顺铂20mgm2/日。第12345日,长春新硷o2mgkg。第2年,博来霉素30mg/周,第2916日,3周为一疗程,共12周。

上述三药综合治疗,部分缓解可达100%,完全缓解70%。I期睾丸肿瘤无转移淋巴结者可不作化疗,亦有主张Ⅱ期病例在多发时再次化疗,可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打击。

腹膜后大块肿瘤,未超过横膈亦可化疗,等肿瘤缩小再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Ⅲ期患者以化疗为主。  

睾丸肿瘤自然病史短,常用2年生存判断疗效,由于生存并不一定治愈,近年用5年生存作为疗效标准。  

()罕见完全自发消退。

()所有成人生殖细胞肿瘤应视为恶性,所谓“良性畸胎瘤”镜下有向管侵犯最终29%单纯睾丸切除者死于肿瘤。小儿畸胎瘤为良性。

()白膜为天然屏障,肿瘤穿破常在肿瘤纵隔,该处是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小管通过部位,10%~15%扩展到附睾和精索者淋巴和血行转移危险增加。

()全部睾丸肿瘤好发于淋巴转移,虽然纯绒癌也有血液播散。精索4根~8根淋巴管向上扇形散开至腹膜后淋巴链。右侧睾丸的最初到达的淋巴结是L3椎体主动脉区间的淋巴结,左侧睾丸第一梯队淋巴结主动脉旁区:左输尿管、肾静脉、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与主动脉间。向上可达乳糜池、胸导管、锁骨上淋巴结(左侧为主),亦可向下逆行转移至髂、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病亦可由阴囊病变转移引起。

()淋巴结以外转移可直接侵入血管或瘤栓从淋巴静脉吻合处播散,大多数血行转移在淋巴转移之后。如果A期非精原细胞仅做睾丸切除术则20%扩散,其中大多数即80%为腹膜后转移淋巴结,20%转移与之无关。纯精原细胞瘤转移常为精原细胞瘤,少于10%为其他成分转移,而有其他成分转移者占纯精原细胞瘤死亡的30%~45%。

非精原细胞瘤发展迅速,倍增时间仅10天~30天,治疗无效者85%二年内死亡,其余在三年以内。精原细胞瘤可以在有效的治疗后经2年~10年复发。  

1.及早治疗睾丸异位和隐睾,预防和治疗睾丸及附睾炎症。

2.戒烟戒酒,少量或不食辛辣食物。

1.注意观察顺铂所引起的消化道反应、肾毒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2.应用BLM时要观察病人呼吸的变化,以警惕BLM所致的肺纤维化。还要注意口腔炎、发热及过敏处理。

3.嘱病人要营养饮食,并进行静脉高营养疗法,以保证放、化疗的顺利完成。  

认真听取经治医生的说明,不要一个人这里那里胡思乱想,过分忧虑。患者自身也好,家属也好,要冷静,要齐心协力尽早安排今后的治疗。特别是在治疗转 移病灶长期接受有呕吐等强烈副作用化学疗法时,在必须切除转移灶等大手术时,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是很大的。全体家属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患者以充分的温暖 和支持。

但是,因为可怜而娇宠病人也是不应该的。为了不使患者灰心失望,要激励患者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痛苦的治疗,有时甚至有斥责患者的必要。

出院后毋需疗养。只是在因化学疗法的副作用有手足麻木的时候,注意在行走时不要跌倒。在有肾功能和肝功能障碍的时候,对于饮食和运动要求,可仔细听取经治医生的忠告。

出院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听从医生的指示,认真定期上医院检查,观察有无复发。因为即使复发也常常不出现症状,不要自己武断地认为已经治好而有所忽视。不及时就诊,复发了还放弃治疗,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家属也要牢记这些忠告,如果患者拒绝诊疗,要尽力劝说他。经过3年以后的话虽然问题不大了,但还是要每年1次地接受医生的检查。

如未做睾丸切除术,则用T表示。

Tx:未能满足确定原发肿瘤范围的最低要求。

T0:未见原发性肿瘤。

T1:肿瘤局限于睾丸体部。

T2:肿瘤扩散超越睾丸白膜。

T3:肿瘤侵及睾丸网或附睾。

区域淋巴结或邻区淋巴结(N)分期:

区域淋巴结即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在阴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也包括在内。邻区淋巴结是指盆腔内淋巴结、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

Nx:未能满足确定区域淋巴结范围的最低要求。

N0:无区域淋巴结受侵的征象。

N1:同侧单个淋巴结受侵,如在腹股沟应是可活动的淋巴结。

N2:对侧、双侧或多个区域淋巴结受侵或腹股沟活动的淋巴结。

N3:有腹部可触及的肿块或腹股沟固定的淋巴结。

N4:侵犯邻区淋巴结。

Mx:未能满足确定远处转移的最低要求。

M0:无远处转移的征象。

M1a:有隐匿的转移,根据生化和(或)其他检查确定。

M1b:某一器官的单个转移。

M1c:某一器官的多处转移。

M1d:多个器官的转移。

说明:限于睾丸体,有包括附睾。必须有病理学诊断,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恶性淋巴瘤不包括在内。有病理检查方为确定TNM的最低要求。否则用TxNx、或MX表示。

T:须经临床检查、睾丸检查(在此代表活检)。

N:须经临床检查、淋巴X线造影、泌尿系统X线造影。

M:须经临床检查、胸部X线拍片、生化检查。

Ia:肿瘤限于睾丸内。

IB期:局部肿瘤属于Ia期,但腹膜后淋巴结清除中有癌浸润。

Ⅱ期:腹股沟、盆腔内、腹主动脉旁、横膈下的淋巴结有癌转移,但无远位脏器的转移。

Ⅲ期:淋巴结转移越过横膈以上,并有实质性脏器的癌转移。  

检查睾丸肿瘤是否恶变方法

1.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2.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3.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4.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5.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并不常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根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睾丸肿瘤的发病有地区和种族差异,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较低,但因为以下原因睾丸肿瘤受到特别重视。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左右。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等严格的综合治疗。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经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瘤。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瘤分化为良性肿瘤。④肿瘤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血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睾丸肿瘤的CT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