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育2号2018水稻种子审定定了吗?

新华社西安9月26日电(记者李华 张斌)“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一首在中国传唱度广泛的“红色歌曲”《南泥湾》,让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革命圣地延安的南泥湾以“陕北好江南”闻名全国。

南泥湾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区,距离延安市区近50公里,早年自然生态条件脆弱。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粮食和生活用品十分匮乏。1941年,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驻防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垦荒,开展“大生产运动”。

“当时三五九旅中有很多南方人,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于是从南方背来种子,在这儿的沟槽地试种水稻。南泥湾地下水位较高,黑泥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种植。水稻是南泥湾成为‘陕北好江南’的重要元素。”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发展规划部部长牛建华介绍。

43岁的冯丽是南泥湾当地人,在连片水稻旁摆摊已有七八年。在她的摊位上,除了有杂粮、红枣等土特产外,还有一些印有“自力更生、开展生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艰苦朴素”等字样的搪瓷水杯。在她身后,千亩水稻前,游客们正在找角度、摆POSE,拍照留影,形成了一幅“金稻秋游图”。

南泥湾虽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品种较为传统,原有的7000多亩水稻曾一度锐减到300多亩。今年,南泥湾成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海水稻插秧试种地区之一,一期种植的800亩海水稻即将迎来首个收割季。

海水稻种植是对盐碱地实施土壤改良、并在曾经的不毛之地上种植水稻的智慧农业。袁隆平团队于今年5月启动的“海水稻插秧暨中华拓荒人计划”,选中陕北南泥湾和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军马场、山东青岛城阳区、浙江温州等地为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海水稻的试种,不仅能改变南泥湾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产量,还能有效改善当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海水稻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刘兆良说。

刘兆良介绍,结合南泥湾地区的土壤特点,他们专门选取优质种子,并且对土壤进行改良,还采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尝试精准种植,以提升耕种质量,使这里的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数据化迈进。

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公用事业部部长崔彬说:“试验成功后,后期这种水稻的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届时万亩稻田既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观赏价值,将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看着成片即将成熟的水稻,47岁的种植户吕海州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承包了370多亩地,水是从山里引来的天然泉水,不打农药,水稻生长周期也长,将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沿着稻田向南5公里,南泥湾百亩荷花刚过花期,青山环绕着翠绿的塘面,与泛黄的稻田相间如画。近年来,陕西的“生态绿色”从关中盆地向北扩展了600余公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如今已“绿意盎然”。

据统计,2017年已吸引超百万名游客参观游览。“来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如今满眼花海、山林,荷塘、稻田所勾勒出的黄土高原令他们惊叹。”冯丽说。

新华社上海9月29日电(记者张建松)天宫二号在轨运行两年多来,开展了众多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其中包括完成我国首次高等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空间长周期培养实验,为发展空间植物培养技术、探索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据课题负责人、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郑慧琼研究员介绍,高等植物是空间生态生保系统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植物在空间生产粮食与蔬菜,供人类长期空间生活需求,是载人航天必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以往,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也曾开展过多次空间搭载飞行实验,但由于在太空中时间有限,最多只能展开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阶段的实验。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发射之际,搭载了一个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微型培养箱,里面种植有粮食作物的典型代表水稻,和绿叶植物的典型代表拟南芥。

除了部分植物样品于2016年11月18日随着神舟十一号返回地面,大部分植物样品至今仍然留在天宫二号。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地面遥控,对留在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启动了拟南芥和水稻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郑慧琼表示,此次实验验证了利用植物光周期反应原理调控空间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设计思想,为有效利用空间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植物生产,提供了重要空间实验证据;首次成功获得了拟南芥和水稻在“长日”与“短日”条件下,生长发育全过程的实时图像数据,有多项新的发现;在国际上首次成功为基因信息安装了“追踪器”,利用植物开花基因“启动子”带动绿色荧光蛋白,在微重力条件下表达并获得实时荧光图像;首次获得微重力在叶维管组织发育作用的证据,并对其进行了转录组分析;首次对水稻吐水、拟南芥寿命和根的“向触性运动”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通过与地面上同步种植的水稻与拟南芥进行对比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例如,由于在太空中没有地球上的重力引导,植物方向感差,根的定向生长运动明显受阻,太空中的水也不能有效地回到土壤中。但在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水稻的吐水活性却显著增强。利用这一特性,未来可应用于空间制备净化水或空间制药。

“点头运动”是植物细胞周期性生长的外在表现,其过程受到生物钟基因的严格控制。研究发现,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花序轴的点头幅度和频率,都明显小于地面对照,说明微重力抑制了植物的点头运动。

研究还发现,植物在太空中虽然开花晚,长得慢,但衰老速度慢,寿命显著延长。太空中拟南芥在“长日”条件下,植株比地面对照多活65天,“短日”转“长日”,植株则比地面多活456天。在太空中,水稻的第一和第二叶片衰老也慢于地面。

  水稻新品种推荐,未来或领跑水稻市场!

  “新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用户选种迷茫”是当下种业市场的特点。2018年备耕已经开始,备耕中备种是关键,种子选对了,播下的才是丰产丰收的希望,更是优化种植结构的探索。众多品种经过去年一年的大浪淘沙,成绩已见分晓。那么2017年哪个水稻品种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2018年哪个水稻品种将继续领跑市场?我们把垦丰种业的水稻新品种“龙垦201”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我省的农民朋友多提供些参考,让大家在选种时做个参照。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目标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黑龙江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水稻价值链并强化营销,通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宏观方向说明,迎合市场的品种,必须是优质品种、高产品种。

  “龙垦201”是垦丰种业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水稻品种,是垦丰种业20多名水稻育种家多年试验的辛苦结晶,是垦丰种业万里挑一的匠心巨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对食品要求随之增高的需求为目标,是迎合黑龙江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精心研发的高新品种。对助力黑龙江打造优质米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13年开始,垦丰种业育种科学家团队审时度势、分析预判市场需求后确定了 “产量+优质”的育种路线,而不再是单纯追求产量的育种方向,龙垦201完全是按照这个思路培育出来的品种,所以它的问世也必然受到市场欢迎,相信随着龙垦201的推广,垦区的水稻品质必将提升一个档次。

  “这个品种是给饭桌种的,特别的好吃,以前咱们垦区没有这样的品种,我们也买不到,现在有了龙垦201,就能种出和“稻花香”一样好吃的大米了”在佳木斯水稻分公司直营店里一位正在购种的农户高兴的说。适口性堪比“稻花香”,为什么这个品种这么牛?

  龙垦201,11片叶,株高91厘米左右,穗长16.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79粒左右,千粒重25.9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三年之间的幅度):叶瘟1~3级,穗颈瘟1~3级。

  耐冷性鉴定结果(三年之间的幅度):处理空壳率7.84%~20.12%。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8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龙粳20晚1天。需≥10℃活动积温2275℃左右。

  品质分析结果(两年之间的幅度):出糙率80.5%~83.2%,整精米率70.4%~73.1%,垩白粒率3.0%~10.5%,垩白度0.6%~1.6%,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14%~17.01%,胶稠度76.5~78.0毫米,食味品质83分。

  该品种广适性广,非常适合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种植生长,可以作为黑龙江垦区和地方稻区的主栽品种。

  龙垦201属于优质米品种。所谓的“优质”应该从两方面认定,一是出米率高,龙垦201的米率一直名列前茅,完全符合这方面要求;二是好吃,好吃才能有市场,龙垦201的食味值等各类相关指标一直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口感好,味道好,剩饭不回生。

  龙垦201的优质特点主要还是源于父母本基因,龙垦201为空育131和龙粳20杂交选育。其中龙粳20也是黑龙江三积温带的一个优质米,其有日本优质米富士光的血缘,所以龙垦201好吃的血缘可以追溯到日本顶级优质米“越光”。

  根据近两年的推广情况看,这个品种出米率在72%~74%,食味值高,除无香味外其口感与“稻花香”相似,完全满足米厂打入市场的需求。今年就有部分米厂咨询在哪里能收到龙垦201,要加工大米销往南方。

  一粒小种子演绎出遍地金黄,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也意味着生生不息的繁荣永续。水稻品种龙垦201,自推向市场以来,以其优异的性状,一流的品质,不断获得丰产丰收,深受广大种植户朋友的欢迎。

  2017年11月6日第23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市会展中心如期开幕,大会刚刚开始,垦丰种业水稻品种展台就站满了前来咨询的客户,“龙垦201是你们垦丰的吧?”“哪个是龙垦201啊?”“给我说说201”“201多少钱一斤??”各种关于龙垦201的问题不绝于耳,经过多名公司员工细心,热情的介绍,大家对龙垦201的抗逆性,丰产性,其优异的品质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特别是龙垦201优异的品质,良好的适口性得到绝大多数咨询者的认可。会议期间供大家品尝的龙垦201米饭仅仅半个小时就被大家试吃一空,品尝的客户看着热气腾腾白白的米饭,吃到口里松软适度,都赞不绝口,当场就有三家米业加工企业要求缴纳定金,预定种子,发展龙垦201的优质米订单种植,其他的客商也均都留下了联系方式,表达出强烈的购种意愿及做销售代理意愿。

  据悉,会议期间共接待来访者697人次,其中种地大户及合作社381人,来访水稻加工企业27个,完成黑龙江省11个空白市县龙垦201的经销商招商工作,与种地大户及合作社签订13484亩供种意向书;与6家水稻加工企业达成龙垦201合作意向,共签订1257吨销售意向书。

  垦丰种业将继续对龙垦201进行全面推广,预计2018年该品种推广面积220万亩,2019年推广面积在800万亩以上。从产品创新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从粮食源头上促进黑龙江农业转型,把农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你们这个品种好啊,颗叉多,省种子,现在看一盘下种量2两就应该足够了;这品种不能按照老品种的那样去种了,你们告诉我不能种那么密,一开始我还不信呢,我就怕苗不够啊,比你们说的多插了2颗,要是按照你们说的种,我估计产量11吨没问题;还有就是抗病性好,这品种基本上没有红穗子;也没有稻瘟病,我就是正常的打药就行了,听说今年稻瘟病挺重的,别人家有得病的;这种子空壳少,我看别的品种有空壳多的,是不是那时候9月份温度低造成的啊?还有就是你们看我这粮上的多成,这品种粒重应该高,我看出米率能达到7个多,还不倒,粮绝对好卖,来好几份收粮的了,给的价格都不低!” 宝泉岭管局军川农场17队种植户王代军告诉回访人员。龙垦201自审定推广以来,以其优异稳定的产量表现赢得的种植户的喜爱。

  2017年龙垦201在黑龙江东部地区推广种植23306亩平均产量9.33吨/公顷,最高产量10.98吨/公顷。这个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品质上也不甘落后,根据进两年推广种植来看,该品种分蘖力强、分产性好、丰产潜力大、易获得高产;穗型较散,不利于病原菌的滋生;抗倒性达到空育131的水平,与龙粳31、龙粳46相仿;耐冷害能力强,空瘪率低,品种综合抗性较强;籽粒成熟度好,千粒重高,出米率高,米质优,适口性好,商品性好,利于米业加工,便于商品粮的销售,符合黑龙江水稻由国储转向市场,大力发展优质型水稻,打造东北优质米基地的发展战略。

  近期,公司组织人员对龙垦201的种植示范户进行了回访调查,数据显示,产量超过10吨/公顷的农户为回访者的14.6%,产量水平在9.5~10吨/公顷的农户为回访者的39.2%,产量水平在9~9.5吨/公顷的农户为回访者的40.7%,其余产量的农户为回访者的5.5%,最低产量为8.86吨/公顷。

  为了让新品种及时推向市场,自该品种2014年参加第二年区域试验开始,垦丰种业水稻新品种推广团队,就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布点展示工作。截至2016年审定当年,龙垦201在黑龙江省内二、三积温带累计布置126处展示点,展示面积累计139亩,现场及室内培训种植户累计12000多人次,收到良好效果。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育2号水稻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