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amd主板能配gtx显卡吗1.0插上gtx680显卡后开机一直在一个amd主板能配gtx显卡吗logo画面等几分钟就是这个光标一直闪。

  【PConline评测】GTX680从发布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NV推出新28nm制程开普勒架构性能和温度功耗表现非常出色。而众多厂商接二连三推出各种各样的非公GTX680,以各种高频和散热吸引玩家们的眼球。今天测评室收到一张来自翔升的GTX680,名为翔升GTX680金刚版。外观与公版无异,但却是非公设计,下面就看看他的表现如何。

翔升GTX680金刚版外观赏析:与公版无异

  咋一看,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翔升GTX680金刚版跟公版无异。但仔细一看,还是有区别的,原件的排布与公版并不一样,PCB背面没有任何NVIDIA的标识,此卡虽长得像公版卡却是一张基于公版PCB而从新优化设计过。


翔升GTX680金刚版 视频输出口

  输出方面,翔升GTX680金刚版与提供了2个DVI、2个HDMI,可满足玩家对组建单卡多屏输出系统的需求。

翔升GTX680金刚版参数:

翔升GTX680金刚版与市面上同等产品参数对比

  对比几款高端显卡,可以看到翔升GTX680金刚版的规格参数都和公版一样,加上与公版相似的外貌,颇让人以为这是一块公版显卡。

1回顾28纳米时代经典战役

    时光飞逝,自2012年AMD和首次纷纷发布了他们基于台积电28纳米制造工艺的新一代产品,南方群岛架构GCN以及开普勒架构从那一刻开始便展开了长达2年的漫长战斗,基于28纳米高工艺的新一代GPU芯片已经随着时间而逐渐走向成熟。而AMD和NVIDIA一代架构之战也在2014年才逐渐平息。


充满激情与自信的先制一击-GCN南方群岛架构先发制人

    自从桌面级显卡进入DX11时代以来,AMD发布新品的速度似乎始终领先NVIDIA半步,逐渐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战术让AMD在战局初期确定了自己巨大的优势。2012年初期随着第一个采用GCN架构的GPU Tahiti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AMD对自己的新架构充满信心。

    纵观AMD GCN产品线,他们的产品具备明显和较强针对性的定位,分别为定位于高端旗舰的Tahiti核心,以及定位于中端级别的Pitcairn核心,更有针对低端领域定位的Cape Verde核心。AMD的产品线安排可以说定位明确,同时每个芯片有2个产品,分别为XT和PRO。二者均只有较小的规模差距。可见AMD非常重视新一代的产品定位,尤其是AMD将他们的产品明确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也细分了两个具体产品的战术让他们更有效的发挥先行优势。


28纳米时代 AMD高调的先行了一步

策划周密细致的逐个击破型反击战-开普勒架构后发对抗

    经过了费米架构的发布,NVIDIA的逐渐开始突出他们独创的CUDA以及GPU通用计算的理念,其中更是拥有引以为豪的浮点成绩。但NVIDAI却逐渐在发布产品速度上面占据劣势。不仅仅在进入40纳米的时候遇到了异常多的困难,甚至这次28纳米工艺也是让对手抢了先。如此情况,一向老谋深算的NVIDIA冷静的制定了他们后发反击的周密方案。

    由于针对于后发反击的逐一击破型战术而制定,NVIDIA的市场排序显得较为混乱,更多的产品是针对对手的规格单独衡量出来的。所以定位上面难免较为模糊。总体而言NVIDIA在架构发布初期却异常低调的保留自己架构实力,反倒是仅仅发布了GK104,GK106,GK107几个芯片,而这几款芯片均没有定位于均不属于顶级。NVIDIA采用逐一针对单独击破的战术,分别使用了GK104对位Tahiti,而GK106对位Pitcairn,GK107则针对Cape Verde。


    经过了上述对于28纳米新产品对位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NVIDIA和AMD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无论是先发还是后发。他们持有较高的市场警惕性以及周密的计划安排,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战术谋划,才会有今天精彩几场战役。下面笔者就带领读者们针对几场经典战役进行回顾。

     虽然Radeon HD7970搭载了历史上第一个Tahiti芯片充当了第一个28纳米显卡,拥有新一代工艺制程和新一代架构的Radeon HD7970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上代的强悍性能,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3个月后GTX680搭载第一个GK104上市了,这块显卡承载着NVIDIA新一代架构开普勒的脸面。而一向对小核心不太重视的NVIDIA首次向众人证明了他们的核心设计水平。

    虽然Radeon HD7970GHZ与Radeon HD7970并没有架构和核心的不同之处,仅仅是925MHz的核心提高到了1050MHz,显存频率也被提高到了6000MHz,从而提供了更高的显存带宽数值。虽然它看起来只是官方提高了频率的高频马甲卡,但Radeon HD7970GHZ确实证明了它强大的实力,也印证了Tahiti在高频工作下更胜于GK104的说法,对于同等的1050MHz频率,Radeon 7970GHZ很轻松的击败了GeForce GTX680。于是业界内部也流传出GK104因为采用了256bit导致显存带宽不如384bit的Tahiti在高分辨率下优势大。GK104一段时间的认可度明显有所降低,而AMD拉高频率反击成功的让Radeon HD7970GHZ重新夺走了卡皇王位。然而Radeon HD7970GHZ也因为提高频率而付出了惨痛功耗代价,连温度也明显上升了。可见胜利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但AMD还是向世人证明了“只要能胜利,小一些的代价还是可以承受的”

    Tahiti与GK104的第二场战斗最终以Tahiti获胜为结果,虽然看起来只是官方提高了频率,但却换来了性能的胜利。GK104和Tahiti也分别进行了3个月为周期的依次反击。

    同期AMD也发布了他们搭载改进的TahitiXTL芯片的Radeon R9-280X,不仅命名方式改变了,而且AMD还重新设计了原本的boost范围,将boost最小值降低了很多,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确实有效改善了功耗控制水平。Radeon R9-280X很大程度彻底改进了Radeon 7970GHZ高温高功耗的缺陷。但本身频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了50MHz的频率。导致它的性能略微输给了对手。

    GK104与Tahiti的第三场战斗比上面两场都要精彩的多,GeForce GTX770让人意外的逆袭了原本压制自己半年的对手,而Radeon R9-280X为了改善功耗和温度反而略微降低了性能,但也降低了价格。本次可以看做是GK104最终逆袭了对手。


    事实上GeForce GTX660和Radeon HD7870的竞争真可以用无聊二字来形容,本身的性能差距在2%以内。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领先,而HD7870的最高频率比GeForce GTX660要强一些,其性能略微领先。而二者的售价差不多。导致用户的好评度也很接近。真正成为了没分出什么胜负的有趣竞争。虽然新产品的发布。Radeon HD7870和GeForce GTX660纷纷逐渐调整价格。二者的价格几乎是同比例降低,不仅性能没有拉开差距。连价格也没拉开差距。对于中端产品为目标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它们2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技巧。

    GeForce GTX660和Radeon HD7870其实上演了Pitcairn和GK106的第一场战斗,看起来GK106的性能略输。而Pitcairn的性能领先幅度也没有出现GK104和Tahiti那么大的动态变化。反而两个产品的价格和性能都是等比例的长期性调整。而且没有改进和发布新产品反击的情况。如果用势均力敌来形容就显得太激烈了。所以笔者这里只能使用“漫长的价格拉锯战”来形容这个战斗。

      然而,Radeon HD7850和GeForce GTX650Ti boost的对抗竞争却没有那么精彩,二者均可以说“差不多”三个字来形容,同之前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不仅功耗没有明显差距,连性能也没有明显差距。产品对位也是一次性的。唯一不同的是GeForce GTX650Ti boost是量身定做而带有极强针对性,而Radeon HD7870则是降价贬身份临时调整。由此可见,对于中端产品的竞争,AMD和NVIDIA并没有因为一点点性能和功耗争个高低,反而对于价格采取了跟随对手紧密调整的战术。这一点对比旗舰产品的面子竞争简直是天和地的差距。

    事实上Pitcairn和GK106的第二场战斗和第一场一样显得有些没有激情,不仅相同的产品性能等级和相同的价格范围,几乎没有差距的弱点和优点让他们变得平淡无奇。


    总结:Pitcairn和GK106的两次产品对抗,总来说也是相当精彩的,而Pitcairn的性能也确实比GK106稍强一些。而NVIDAI和AMD压根就没有希望分出胜负。也根本没有改进和重新发布的想法。这一点对比Tahiti和GK104那样反复改进和重新发布的激烈对抗成了鲜明对比。中端产品的竞争主要还是小幅度差距的价格战为主。所以性能方面的重视度较低。这也就是它们为什么平淡的原因。但经典的战斗并非都是激烈的。Pitcairn和GK106的价格对抗拉锯战也是28纳米芯片经典战争中重要的一环。

    由于二者都是本时代架构规模最大化的代表,这显然是一场拼性能的战斗。双方都没有保守的想法,反而牺牲了一切外来因素去堆积更大的性能,试图告诉世人自己的架构最高规模才是最强的。而产品的对抗也转变成了性能的殊死较量。

    2012年年末GeForce GTXTITAN发布以来,显卡业界都充满了GK110的各种传闻,面对这个2688个CUDA规模的产品,AMD显然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拿不出用于对抗的筹码。但经过过了8个月的努力,AMD还是沉着冷静拿出了他们新完成的作品Hawaii,对于GK110庞大的规模,AMD选择了近似其规模但规格指标相仿甚至超越对手的新核心,搭载512bit以及64光栅单元的GeForce R9-290X出现了,规格的强大自然让这款新处理在高分辨率游戏下占尽了便宜,轻松小幅度超越GeForce GTXTITAN。

    显然性能方面,GTX780Ti轻松击败了Radeon R9-290X,甚至几乎没有直接较量的余地。而R9-290X反倒是因为核心设计的不足导致温度过高,虽然得到了性能但却做出了太多妥协。反而频率也被限制了。而搭载GK110的GTX780Ti虽然具备最大的核心体积和数量,但反而具备合理控制水平的功耗和温度。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而R9-290X自豪的512bit显存位宽和64个光栅单元根本也没有为它在高分辨率下带来什么明显优势。

    GK110和Hawaii的第一场战斗显得过分的迅速了,几乎没有周旋的余地,发布之后立刻就产生了结果,这样的节奏确实有点太快了。因此并未发生Tahiti和GK104那样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情况。GeForce GTX780Ti似乎轻松一下就打败Radeon R9-290X全方位的打败了。而AMD也没有做出反击的动作。笔者认为这个结果确实有些意外,意外的地方并不是GeForce GTX780Ti胜了,而是它赢的太轻松太全面了。谁也不会想到两个拼尽全力的产品竟然如此快的分出了胜负,还是无悬念的胜负。

    显然对于GK110这款芯片,NVIDIA做了太多保留了。出手异常的小气,而个GeForce GTX780就是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证明。搭载仅有2304个CUDA,这个删减幅度确实很大,其流处理器数量几乎具是3分之一的减少。对于后续次发布Hawaii进行反击的AMD来说,GeForce GTX780弱小的规格成为了有效突破口。这样的情况下Radeon R9-290搭载了2560个流处理器以及完全没有删减的512bit以及64个光栅单元轻松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Radeon R9-290意料之中的轻松打败GeForce GTX780其实并不奇怪,因为GeForce GTX780发布的时间很早,而且规格也较为弱小,NVIDIA显然对他们的产品很自信。如果对手没有发布对位产品,他们就经常喜欢用很低的规格来应付。但事实证明这样过分的自信也是不对的,就如同GeForce GTX780和Radeon R9-290这样的情况,规格差距太大了。仍旧会让性能拉开差距,NVIDIA轻敌总是会付出代价的,因为NVIDIA完全可以把GeForce GTX780给出一个更高的规模,但总喜欢删减芯片规格的NVIDIA却没有那么做,所以失败也是意料之中。


    总结:GK110和Hawaii的战斗事实经典程度并不输给GK104与Tahiti,尽管GK110赢的看起来有点太轻松了。似乎没什么悬念。只要不是规格砍的太多就不会输,而且Hawaii高规格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更加明显,超频幅度也收到了明显影响。这反而让GK110得到了更好的好评。尽管胜负分出的太快了。但仍旧是最经典的产品对抗之一。总体来看,高端产品的斗争往往双方都是全牌而出,毫无保留,所以赢可能会很大,输的也可能会更惨,缺乏周旋的余地了。

    长达2年的28纳米芯片之战随着开普勒和GCN架构的最终产品对决而逐渐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虽然用28纳米这几个字形容并不太准确,因为目前最新的麦克斯韦架构也被迫采用了28纳米制造工艺,根据原本的计划则是新架构采用新工艺,对此笔者的文章还是将开普勒与GCN的长期对抗称为“28纳米芯片之战”

    随着近期的新消息越来越多,老一代架构也将逐渐离我们远去,它们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产品和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产品对抗战役。不管是Tahiti与GK104长达两年的不相上下的超长持久战,或者是Pitcairn与GK106的性能相近却又没有明显胜负的长期价格较量。再或者GK110与Hawaii那样毫无保留的迅速一决高下的殊死一战。 三场战斗风格不同,却同样经典,给28纳米时代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也给这个时代的显卡产品线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新一代架构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曾经我们使用过或者关注过的产品,带着对旧产品的回顾和眷恋,迎接新一代产品的到来吧。

28nm作为目前GPU的最高制程工艺,其引领了AMD和NVIDIA数代产品,那么基于28nm工艺的A/N两家产品走过了怎样的PK之路呢?让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一同回忆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d主板能配gtx显卡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