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有没有区块链币圈大佬排行榜了解预测链 FCC的价值来源于何处?未来有什么应用场景?

  “首先,定个基调,今天我是来揭秘现在火热的区块链投资真相的,目前90%的区块链产品是庞氏骗局!”3月1日晚8时,因区块链三点钟群持续“走红”的PreAngel天使投资创始人做客深链财经首期线上沙龙活动,一上来就泼了盆冷水。

  他认为,现在币圈属于熊市,在高风险、高波动的数字资产投资领域,是非常不适合普通人来炒的;同时,王利杰还首次澄清外界关于其“一个月赚了七年的钱”的谣言。

  王利杰从行业角度讲述“如何识别区块链行业的庞氏骗局”,以下为王利杰线上访谈全文,投资界(微信ID:pedaily)整理如下:

  一夜暴富的时间窗早已关上,90%都是“庞氏骗局”

  首先,定个基调,今天我是来泼冷水的,来揭秘现在火热的区块链投资真相的,最后也会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大家不要头脑一热跑去投资那些庞氏骗局,不要心存幻想,因为一夜暴富的时间窗早已关上了,现在进来的都是很惨的,会被割韭菜,大家要响应政府号召,不要被非法集资骗取财富。 

  但是区块链这个大方向真的是有金矿,要有耐心去挖掘,价值投资创造价值还是根本。天上偶尔会掉馅儿饼的,但是砸不到我头上。今天普通老百姓参与ICO,本质上就是买彩票,从概率上来说,完全是赌博。

  到底什么是庞氏骗局呢?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集邮算不算庞氏骗局?

  美国、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这么多证券,100%都不是庞氏骗局吗?

  国有企业以及国家背书的金融巨头,100%都不是庞氏骗局吗?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答案的,因为历史上从来不缺庞氏骗局。

  历史上从来不缺庞氏骗局,但过去的庞氏骗局都很复杂。在复杂的金融领域中,庞氏骗局不断地更换马甲出现。既然庞氏骗局早已无处不在,只是穿上了不同的马甲,区块链上凭什么就没有庞氏骗局呢?

  区块链上的庞氏骗局太多了,可能八成甚至九成以上都是。

  区块链上面的金融资产刚刚进入大爆发的阶段,市场监管也只是萌芽状态,缺乏有效监管,所以是庞氏骗局最容易出现的地方。

  如果传统世界的金融产品庞氏骗局是10%的话,那么区块链世界就倒过来了,90%都是庞氏骗局。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如果你的风险承担能力不高,那么你肯定不适合当前的区块链创业投资圈。

  赚钱的真的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

  虽然市场上90%是庞氏骗局,但是确实在去年有很多人通过投资区块链资产发了财,这个我们都看到了,比特币、以太坊、NEO都涨了很多,甚至有些空气币和传销币也上极少数人赚了钱。

  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说明:

  1)赚钱的真的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

  2)如果不是比特币、ETH和NEO这几个主流的coin,那么炒空气币赚钱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贪”,赚了一点点就套现了;其实大部分人是被割韭菜的,被套牢的,亏的人占大多数。

  所以上一波天上掉馅儿饼的时间窗内,真正赚到钱的极少数人,都是因为持有的BTC、 ETH、NEO等主流区块链资产比较大,早期开始认识到区块链的价值并坚定的长期持有的信仰者。

  三点钟群里那么多不睡觉讨论区块链的大佬们,他们都没有赚到在区块链资产,都是刚开始关注区块链,焦虑的、来学习的,怕被时代甩下车的。真正通过持有区块链资产赚到大钱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这里是高风险区!

  不过,借助区块链敛财的庞氏骗局和传统金融骗局的区别在于:

  区块链上的庞氏骗局更加透明和赤裸裸,“投资人”们稍微勤快点就能查到所有的真相。所以,我认为,事实上大部分人在买入所谓的“代币”的时候其实就知道自己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最后被割韭菜的时候除了怪自己的贪婪、愚昧和懒惰,还能怪谁呢?

  这里面反映出一个赤裸裸的事实,就是很多人为什么被割韭菜,被套牢,就是因为他们贪婪、愚昧和懒惰。

  其实还是有不少优质的区块链项目的,以NEO为代表吧,我就不推荐项目了。NEO是我们中国人在区块链时代的骄傲,投资NEO长期持有赚到钱也是理所当然的回报。

  一个月赚了七年的钱?大部分被套牢!

  当时我在澳门演讲时,说一个月赚了七年的钱,是因为我七年来还没有熬到公司上市,我只赚到一些基本工资而已,每年100万人民币收入,一个月赚七年的钱代表着一个月赚了700万人民币。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更新一下,不要误导大家,以为真的炒币暴富。

  我是喜欢做长线、做价值投资的人,我不炒短线。在牛市的时候,账面上好像有很多数字资产,其实到了熊市马上跌掉百分之七十,跌得也就没多少了。

  这就说明,数字资产是一个高波动的、高风险的行业,是非常不适合普通老百姓来炒的。

  我再来强调一下,我们现在是熊市!

  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现在都比较疲软,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量的项目都在上ICO,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尤其是2018年,大量的海外项目都在疯狂的发币(Token),每个新的ICO项目都要吸收2万~5万不等的ETH或者等值BTC,而全球买BTC和ETH进场买币(Token)的总数量因为各国政策的管制远不及发币的速度。

  供需严重失衡,结果很明显,就是破发、套牢、割肉,ICO私募投资人成了ICO创始人消费的对象,割韭菜的成了被割韭菜的。

  可以说,99%的项目都会破发的,即便有1%的,也被这海量的、花里胡哨的、冠冕堂皇的“颠覆式去中心化梦想”所淹没。

  你在整个投资圈里,在食物链里是什么样的位置?你是否在顶端?是否能看到那最好的百分之一的好项目?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真正的好项目是轮不到普通人拿到额度的,普通人真的是投不进去的!所以,如果你不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么区块链的这种造富游戏,本质上跟你无关。

  到此怎样对待区块链?

  为什么区块链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和颠覆性?让全世界的精英们焦躁不安,让各国政府和监管层坐卧不宁?区块链和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区块链?

  区块链真的是蛮有颠覆性的。

  简单的对比一下: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而区块链是资产高速公路,资产是特殊的信息,资产是记在账本上的信息

  所以说,区块链本来就不是技术革命,它是记账方式的革命。从技术处理的角度看,其实效率降低了,因为一本账变成了千本账、万本帐,但资产交易和流转的综合效率却提高了。

  其实中心化的记账,本来应该效率是更高的,但问题是要有人类的介入来确保它没有被作假,是靠流程和制度来管理的,但事实上也没有完全杜绝做假账。

  区块链上的账本儿是去中心化的,是靠机器的共识算法来记账的,大家要同步账本儿,所以说他不需要人为的介入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虽然账本儿多了,但不用人来干预,也不会被篡改,然后来完成价值传递资产,所以他就实现了资产高速公路。

  如果我们用投资来做比喻的话,你管理一百万的基金和管理一百亿的基金哪个更赚钱呢?

  都知道管理的钱越大就越赚钱,这互联网搬动的是信息,或者说是小资产,而区块链扳动的是大资产,所以在区块链上赚钱更容易。

  将来,很多金融中介的价值会被区块链替代,因为以前我们需要它来承载信任,但未来,我们靠机器、靠共识算法就能实现我们的资产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流动。

  区块链是资产高速公路,新时代的金融武器,可以通过劳动关系的变革指数级放大人类生产力。好人用了富国强民,坏人用了金融崩溃。

  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好好学习区块链,利用区块链解决实际的问题,即便是区块链的股权融资也比人工智能的要容易的多。

  问题1:请问如何站在山顶并识别优质项目?

  王利杰:好项目的构成要素其实并不会因为区块链而改变:

  1)真实的应用场景解决实际的用户痛点;

  2)优秀务实的团队,真实的项目信息;

  3)估值合理,资金规划合理,发展规划合理。

  问题2:王总看好的区块链项目最先发展的是哪一类?

  王利杰:2018年,我的重点还是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公有链、协议层,当前的区块链资产高速公路还没修好,只有基础设施完备了,DAPP才能跑起来。

  问题3:王先生在之前的文章上分享过token是一种“产品期货”,你认为目前的项目应该如何增强他的产品性减少他的期货性呢?让更多真正用户来买入token呢?

  王利杰: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卖产品使用权TOKEN,最先吸引来的是投机分子,而不是真正的用户。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现在有人买,你自然就愿意卖,而不愿意通过严格的KYC来筛选你的用户。

  其实,如果你做好真实的开发预算,做好扎实的产品宣传,你可以要求用户提供严格的信息,方便你十里挑一选出你的真实客户,给他合适的额度。

  区块链确实让用户和投资人合二为一了,但是合二为一的意思是,用户成为了投资人,享受了早期投资的回报。越早支持你的用户,未来越能享受到产品发展的红利。

  但是今天很多ICO的TOKEN卖给了“纯粹的投机者”,这些人没有“用户属性”,只买不用,买了就是为了高卖。这些投机者比你的真实用户更加积极的参与你的ICO,他们排着队要额度。

  你的用户太腼腆了,你也懒得找了。就像很多美女嫁给了丑男,因为美女太矜持,不去找自己的真爱,在脸皮厚的追随者里随便挑了一个就嫁了。

  问题4:王总,请问你觉得未来数字货币会不会代替一些国家法币的存在?

  王利杰:不会的,每个国家都在研究自己的数字货币形态的法币,铸币权背后是政府的支持,我看不到法币消失的迹象。

  但是,区块链资产之间确实容易形成汇率和直接交易的关系,这种交易“去法币化”了,这种现象会慢慢放大,但也会受到监管层的抑制,会有博弈的存在,我就不多做预测了。

  问题5:请问王总,目前为囤比特币做资产配置有意义么?

  王利杰:个人意见,买点儿比特币给你的下一代留着,不要超过你资产的10%,而且买给孩子的就不要自己花了。不要炒币,当做艺术品收藏一点儿玩玩,如果真的清零了,不能心疼,如果心痛,那就是投多了。

  问题6:个人价值,比如明星属性的是不是更适合ico来量化价值?

  王利杰:理论上是的,韩国那边应该有人在做了。

  问题7:目前看,可否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之外的应用其实意义有限?

  王利杰:区块链是资产高速公路,所以生来就是金融实验。但是金融又是服务实业的,所以区块链金融服务实体产业也是顺理成章的。区块链是记账的,分布式账本;人类社会,广义来讲,是基于账本运行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记账。

  问题8:请问王总,如何看待吴忌寒的(矿场算力越来越集中)与比特币维护组之间的意见分歧?

  王利杰: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是基于中心化的社会运行的,什么时候完全的去中心化了?

  我们很习惯中心化的结构,甚至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还觉得很不适应。比如你数字货币钱包私钥丢了,你的币真的就没了。银行存折丢了钱不会丢的。所以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中心化?

  算力集中不是本质问题,币价上涨还是下跌才是本质问题。如果不是比特币价格长得快,你们谁有功夫研究区块链呢?

  不要过分强调去中心化,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去中介化。

  问题9:各个虚拟数字货币以后发展的趋势会怎样,是否能像各个国家本身的法币一样能够自由兑换?

  王利杰:最终,区块链上的资产会实现自由兑换的,不知道要多久,有生之年应该可以的。

  问题10:ico发售的代币真的能与项目锚定吗?毕竟大部分ico的实际业务并非智能协约,即便项目真的盈利或是未来趋势,那么投资者又怎么获得项目的真实回报而不是投机回报呢?

  王利杰:99%的ICO代币是庞氏骗局,所以不用费劲想要理解白皮书里面描述的场景,写白皮书的人跟找你融资的人本来就不是同一拨人,拿到你ETH,他们就暴富了。一天融到2000万美金,何必再把这2000万美金投入研发做一个不一定成功的项目呢?

  要知道,人性经不起考验,一下子融到2000万美金之后还能踏实干活儿的团队并不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Rica,原文:/32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错过区块链,其实也不一定会怎么样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里,新事物不断涌现

错过区块链,其实也不一定会怎么样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里,新事物不断涌现,一波接着一波;你有没有错过股市,互联网,电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自媒体?是不是都错过了,现在也还能活下去,那你错过了区块链其实也一样,很快会有新一波错过的。  

加密货币夺走政府的铸币权?  

 身边很多人说虚拟货币的出现抢走了政府铸币权,为此政府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并进行严厉打压,小编觉得这其实是错误的看法,大部分加密货币的价值是靠信心和资金量支撑的,他产量稀少,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所以更像是虚拟黄金或者其他一般等价物,但其实本身没什么价值,巴菲特曾说过黄金是个千年泡沫,而铸币权的币的效力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证和维护的。  

虚拟货币完美融合了货币、股市和庞氏骗局三大金融产品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交换,股市的价值在于炒预期,庞氏骗局的特点则是可以靠前人的钱做动力去圈更多人进来,类似于资金盘。而虚拟货币融合了三者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换钱和换东西,也可以炒预期。通过诱人的拉盘涨幅,抓住韭菜们赚钱渴望等心理特点,将更多的人吸引进来,逐渐整个行业也就会水涨船高,最关键的是能逃避监管甚至传统的金融付款渠道,这些决定了它自然是一个完美的爆发性金融产品。

区块链主要颠覆的还是监管 

      说起区块链伟大之处,其实就是去中心化,同时去中心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能够躲避监管。区块链比起中心化来说,在效率上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的,一分钟也交易不了几笔。那为什么还这么有价值呢?那就是逃避了监管。打个比方我现在需要一千万去网上赌博,完了之后再结算打回来还查不到,对某些人来说价值就很大了。

金融骗局的核心就是三个字“炒预期”

所有金融骗局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炒预期;换句话说,以后会很值钱,会带给你很高的收益。大概从股票交易就开始了,到现在的各种金融诈骗,基本都是一个未来的高回报预期支撑的。至于用什么来支撑这个预期,股票的选择是实体企业的业绩背书,而区块链则是大佬的看好背书支撑的。其实本质上金融也是一个骗局,一个财富再分配的方式,而一直以来,合法的都是在监管和规则下的,不合法出事的都是没监管到的。而区块链则属于为了不被监管而生的,最大的优点是出了事也不好抓。  

 一个币能不能涨主要不是项目本身而是市值管理

      这是一个信心市场和金融市场,项目好不好,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市值管理团队,并且有足够的资本拉盘、护盘,放消息拉韭菜,做出很好的上涨曲线。这些资本市场的糟粕在这里特别好用,所以你下次看项目,一定要看看他的市值管理团队是怎么样的,完全凭韭菜自觉炒作和大佬背书,是靠不住的。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发币者手里的筹码是完全控盘的,包括比特币在内,所以飙升拉高之类的,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当然,跌下来也会很快,因为只有信念在支撑。以太坊的创始人也提醒说,虚拟币可能一夜跌到零。

区块链也许很有用,但证明能不能赚钱却比证明有没有用需要更长时间 

       区块链也许会有无比美好的技术前景,不过这些和普通人都没什么关系,就好像说人工智能是未来,你也做不了什么一样。但是这些技术和功能实现后,能不能真的赚钱呢?还是继续骗大家来炒币呢?我觉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确定。但是在这之前,骗大家来炒币比较实际。

本文采自互联网,只做展示使用,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31234.html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几次币圈新闻事件的出现,诸如媒体起底多位区块链领域的大佬,主流交易平台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等等,让一阵火热的区块链话题稍微有些降温。

然而,在表象降温的同时,更多的暗流正在涌动,诸如传统线下营销大军也已经开始进入到数字货币的投资领域,开始了币圈的O2O大作战,而主流机构也受压于投资理财客户的需求,开始寻找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作为投资标的物的可能性,于是更多的新动向萌生。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泛区块链圈子里,正在发生发展和即将发生的一些显著动向,也看看我们每个跃跃欲试的旁观者也好,参与者也好,该如何选择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币圈在经历了第一轮的红利期之后,完成一轮又一轮对韭菜的收割之后,已经开始进行业务的下沉。

币圈纯的作为投机需求,或者是说作为投资需求的参与者,已经从早期的互联网技术人员码农群体、投资家群体,扩展到更多的,之前从事微商,或者各种类型的“特色”投资标的物业务的服务群体。

现在更多的曾经从事微商、纪念币投资、各样的私募投资,甚至是非法集资活动的群体,已经开始将他们忽悠小白韭菜的概念进行了升级,聚焦到了数字货币,比特币身上。

开始用他们惯有的这种能力跟伎俩,进行线下的,围绕区块链等数字货币资产进行。

在互联网上,或者说在网上舆论场里面,已经没有太多的关于币圈投资的信息,因为整体的演进趋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更多的是在线下进行。

80后,90后的群体也被整个体系裹挟着进入到这个领域,而50、60后全体也已经开始接棒年轻人的数字货币炒家角色。

而另外的一个方向,向更高层次和维度,一个明显的趋向就是,之前从事交易所,买卖矿机经营矿场的群体,以及一些区块链媒体,ICO服务机构等等,生态链体系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商还有从业者,已经在收获了第一波红利后,开始进行业务模式的升级。

他们一方面保持传统的业务模式存在之外,还进行一些新的业务体系的升级创新,比如说围绕数字货币资产开始进行资产管理公司的这种新创业;包括针对原来的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开始提出新的概念,进行所谓的更安全和更去中心化的二代的交易所的升级。

已经开始不断的自我业务和模式迭代,革新自己的产品和业务逻辑,进入第二轮的创业。

而在另外一个层面,当区块链的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更多的人讨论区块链的时候他们是在讨论比特币,是在讨论数字货币。

更多的人在讨论区块链投资的时候,其实他们在讨论的就是数字货币的投资,因此区块链这个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应用,在区块链的概念火热的第一阶段,是没有真正被深刻的进行讨论的,或者说,还没有施展他才华的空间。

而在第二阶段,随着币圈相对发展稳定,或者说进入了双向的互动,那么区块链第二阶段,链圈业务体系即将迎来发展的机会。

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各种样的媒体都会探讨,所有的行业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如当初的互联网早期,线上红利已经耗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将关注点聚焦到,“互联网+”,互联网发展进入到“+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的阶段。

随着新零售等具体的业态和概念落地之后,这种讨论还在继续。

一种新的技术,比如说,AI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的概念都会形成。

舆论关注的热点依然是技术驱动商业变革的模式,在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很多人会将关注数字货币的投机机会之后,开始转向区块链对于各行业的应用价值的讨论。

各种各样的关于区块链在行业中应用的讨论或者研讨,也就慢慢的热起来。在整个区块链的媒体的圈成为主流的关键词。

而整个社会又进入到了一个普遍共识的阶段,区块链这个概念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在主流舆论场,在业务层以至于在投资领域,都几乎遵循一个基本的脉络回归平常。

随着更大人群参与到关注区块链,关注数字货币投资价值的时候,这种社会影响也会产生连带影响,据说一些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一些理财客户,包括高盛摩根这类的机构的客户,已经开始寻求一些新的机会将数字货币资产作为他们投资理财的标的,形成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这导致了一些大的机构必然会进入到这个领域,在客户需求的推动之下进入其中,从而引发一些大的变化。

首先,这种传统的大的金融机构,专业的金融运作手法,资产规模,风控体系,技术系统都有先天的优势,会让原本那些非专业的数字货币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控盘的庄家显得很业余。

另外一方面,随着这样的业务的展开,会有更多的配套措施动作,比如去努力用市场化手段,保持数字货币资产价格的上下波动在合理的范围,回归作为一种普通的大众过往已经形成的投资理念和思想共识下的,常规类型的可投资产,波动的比例比如上下不超过8%,24小时交易是不是会发生一些具体的变化?会不会在区域市场里面形成一些差异化处理,也成为一种可能方向。

所以在未来的这个新的领域里面,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可投资的标的资产,他会因为更多的大众所熟知和参与,让更多的传统的金融投资机构,理财机构,介入其中。

因此就让这个市场相对来说平庸化了,回归到一个和股票债券市场没有什么太多的本质,区别的一个市场。

到那个时候,互联网上或者区块链领域里面的新的投资机会,已经会从关注数字货币本身开始向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底层的技术支撑,成为新经济基础设施未来服务于更多的商业场景,包括商业、贸易、服务业、实业制造业等具体的些领域。

整个泛区块链经济领域也相对会成熟起来,也许在2020年前后,会进入一个真的区块链价值爆发年,到那个时候,围绕通证经济的区块链经济形态,会有更大的价值发挥,也会成为主旋律,数字货币作为支撑这种数字价值体系网络与法币和通证(Token)进行连接的一个中间存在,也会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而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的支撑,会在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未来,通证、数字货币、区块链三足鼎立,中间是传统商业改造的新机会空间。

通证、数字货币、区块链这三个关键词,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围绕在区块链这个大的概念层面的主要具体概念。

其中,数字货币,更具投资价值;通证(Token)更具备解决现实的商业场景问题价值;区块链技术本身更具备底层基础基础设施投资的价值。

数字货币、传统商业场景的通证应用改造,区块链底层技术投资,都将成为价值的更大增长点,增值空间巨大。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拍砖。(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大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