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路必吃美食想要学习甜点哪个地方去的人比较多?请问一下


     真是一个度假天堂,在古代应该就如此吧,人们自古就喜欢依水而居,造成今天的大街小巷都贯穿着各种河流。


古代的富人临水建设了各种豪华的园林,使得自己家的大花园成为无数的后人竞相观赏的热门之地。现在的人可以办各种园林卡,工作了一上午,中午吃完午饭就可以在精致的园林进进出出,漫步在亭台楼阁之间。所以人走路的节奏给我都是慢悠悠的感觉。
    而的小吃,同样闻名全国,简直就会吃货的天堂。这个五月我有机会在生活了几天,可以慢慢逛逛的那些著名的,专心的品尝一下的各种美食。我也只想背着手,在的马路上慢慢踱步,哼着小曲,心里琢磨着明天去逛哪个园林,下次去吃谁家的糖藕。


    是的繁华闹市区,去必去的就是。给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在并不鲜见,约定俗成的称呼是“”,或者干脆叫“观前”。它的盛名,如同的夫子庙、的城隍庙、的天桥,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这里无论是旅游淡旺季,院子里总是坐满了人。


 而现在是中华饮食名街,好多百年老字号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口的第一家陆稿蔫,肉铺。是一家百年老店。我正好五一假期的时候逛观前,排队的人特别多。我们后来买到它家的酱鸭和叉烧。味道确实很赞。

的美食文化丰富,尤其是小糕点,真是花样繁多,味道也是形形色色,但大多以甜为主。

酒酿饼绝对是特色小糕点的典范,酒酿属于专属,而把酒酿融合进糕点里,酒的清香与甜味结合,妙哉。


吃在的人,大多不会漏掉的就是。以种类繁多,口味独特的苏式糖果闻名,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进去买一些喜欢的糖果带回去。


我买了这个蛋黄花生,是甜脆的,很好吃。

 偌大的厅堂里,自然是各种销售食品的柜台,但是要注意了,里边还有各种食品,并不是的牌子,只是租用大厅的柜台而已。我们误买了一些小糕点,味道差了很多。

到处都可以买到好吃的津津豆腐干,里也有。记得八年前我第一次来,最爱吃的就是这个豆腐干,回家后,因为婆婆是人,知道我们小一辈的爱吃,就经常做给我们吃,买厚实的北豆腐,切成小块油炸,再加以冰糖熬制,婆婆做出来的豆腐干简直和豆腐干的味道一模一样,所以这次到了,看着这些亲切的豆腐干,我没有购买欲望了。

对面就是同样鼎鼎的,它主要以糯米食品出名。在内堂销售,要购买的各种糯米糕,需要早些去,下午4点多再去,很多种类的糯米糕都已经销售一空了。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4点多。只能在为数不多剩下的糕点里,每样都挑选两块带走。


的其他小糕点,豆腐干,梅花糕,海棠糕,酒酿饼。

黑豆腐干,第一次见到。

梅花糕的样子,就像一个个火炬冰淇淋,小巧可爱的堆放在一起,闻名全国的小糕点,在塑性上都是很特别的。


海棠糕,如果不爱吃梅花糕上的传统的红绿丝,那么一定会喜欢吃海棠糕。金黄的外表,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店坐落在一条横穿的小弄里,似乎是在太监弄。因为我家老曹小时候经常去,最喜欢吃的就是,这次来,他直接带着我以最近的道路找到这家店。他是个怀旧的人,明明我们刚吃完饭,一点也不饿,他愣是坐在店里点了一碗馄饨,要了一份小笼包。只吃了两个,就美滋滋的坐着不吃了。

后来的大舅带着我们又吃了一次,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吃到了绿杨著名的汤团。分甜和咸的两种。作为很少吃糯米制品,还偏爱甜食的北方人,对这个汤团应该非常偏爱。


小笼包的吃法都是要先咬一个小口,然后再吸里边的汁,之后再把包子吃掉。相对于粗枝大叶的北方人,人连吃东西都是慢悠悠的。


咸汤团其实就是肉馅的。


咬了一口如果放那不动,就会看到油汁慢慢的从馅里渗出来。


甜的汤团是黑芝麻馅,也会渗出油汁,馅料十足,很容易就吃饱。


的面同样很好吃,而且大多以什么什么“兴”冠名。这家,我们只是路过,但是应该也很值得尝试。另外东吴面馆在市到处可见,但在似乎没看到。


的肯德基都是亭台的建筑风格。

与得月楼隔街相忘,是甚至在都非常著名的两家饭店。得月楼我没有去尝试,但婆婆同学聚会的时候带着女儿去了,女儿说得月楼的咕老肉很好吃。我们这次家庭聚会,其中一次选择在,也让我有幸见识到了苏菜的精致和味美,也明白了为什么舌尖上的节目组会选择到访此地。

对面的得月楼,只拍了几张

到上菜时间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的服务员素质都很高,人长的漂亮,还特别体贴,知道我们几个外地人喜欢拍菜,再要切樱桃肉之前都会问我们要不要先拍一下,然后再拿勺子把樱桃肉切开。赞!


这道菜叫不上名字了,类似蛋皮卷卷着类似蘑菇火腿样的东西在里边,很精致。

酱鸭,的酱鸭应该会满足各种口味人的需求。

这盘萝卜片无论是摆盘还是口味都很赞,清爽解腻。

熏鱼。来吃了几家饭店的熏鱼,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道,给的大厨赞。外焦里嫩,肉鲜嫩多汁,放在嘴里咬一口就会从肉里渗出鲜甜的汁,那种感觉让我惊艳。

樱桃肉,比起的这道樱桃肉,我更喜欢的酱方。这道肉是外皮酥烂,入口即化,下层的肉也软烂但是耐嚼。而酱方刚好相反。在后文会收到酱方。

作为北方人的我从来没有见过鸡斗米,记得几年前婆婆从探亲回来,带了几袋鸡斗米,强调它的昂贵。我并没有太多印象。
鸡斗米是一种水生植物,必须是当天早上采下来,下午剥开硬壳,当点心吃,适合夏天细品,它有黄豆大小,在剥开时,一点儿都不能破损,否则,那股带着清香的甜就没了。
这次有幸在再一次尝到鸡斗米,让我大爱。

现在北方的好多饭店都可以做出来,但是味道确实五味陈杂,的绝对地道。松鼠桂鱼是把鱼的肉翻出来,皮在里,肉在外,无论是手艺还是味道,都堪称一绝。

大多数肉筋都是用水发出来的 。而这道肉筋是放在油里发出来。这味是舌尖上的诱惑。

如果没记错名字,应该是这么叫。拿到住上后,把油浇上去,鳝鱼糊会发出滋滋的很大声响。讲究的人不光追求色香味,连声音也俱全了。

这道拉糕舌尖上的介绍过。在我也吃到过。是水磨糯米粉拌匀后捶打制成的。所以口感紧实耐嚼,值得细细品尝。

逛的差不多了,就要通过大儒巷去转转。
这是在去往大儒巷的路上,口拍到的一景。

从走到,刚好要穿过大儒巷,在巷子里,可以看到几种几乎失传的,炸食。

这个面衣饼在几乎看不到了。擀好的面饼放进大锅里油炸,一会功夫面饼就可以发的很大很松,炸好的面饼绵中带脆,可口美味。

因为看起来像老虎的爪子而得名,我走到那的时候,正好看到一群人围着它拍照。
老虎爪是在大饼店卖完大饼之后,老板会封煤球炉,以节约煤球。这时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大饼炉内的余温,做饼师傅会将做烧饼剩下的实心面团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揉搓成圆状,然后在面团上分切三刀,面团就成了这个样子了。再贴在炉膛里,再封炉口就不用管它们了。烘好后的老虎爪也是外脆里香。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煤球炉,所以现在在市除了大儒巷这家,几乎也已经看不到这道美食了。

我们远远的就看到大儒巷里这家蟹壳黄门前排满了人。分成大小两种,和咸甜两种口味。形如蟹壳,色如蟹黄。入口松酥,齿颊留香。这家店里所有人忙的都抬不起头。

旁边有家卖水果的,就算是拍到了当地水果吧。

走动大儒巷尽头,就是了。

这是的中间。需要看看从哪边开始逛起。

我们去的时候,也是人多到走不动,大多以年轻人为主,一人手里拿一串小食,但是价格都不菲。我们只逛了一侧,便因受不了众多人群而离开了。

依着护城河而建,如果人少,坐在这里守着小河,喝茶茶,该是何等的惬意。

离不远,有个相门古城墙。但是也都已经翻新重建了,到了之后不免有点小失望。
下图为去往相门的时候路过的零食连锁店,果然里边都是各种零食。人的嘴都被惯坏了。

市区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办卡免费骑。

到了相门城墙,看介绍是2012年刚刚重建的。

我特别喜欢香,进了市区就可以在路边看到很多,正赶上香开花的时节,整个树冠呈一团一团的样子,就像被烫了卷发,很萌。

离开相门,看过了和,那么应该找个时间去看看了。

不长,但是特别有味道,在众多的街巷之中,被称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河和长约7里,所以经常听人说起“七里山塘”。


比起年轻人的,我更喜欢风韵十足的。

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这种旧式的门板。

有句老话叫做“胭脂粉”,谢馥春其实是的老字号,开在上,我们也有机会去见识一下历史悠久的香粉。

据介绍这样一盒可以用很久,价格吗,大概200元左右一盒。

并没有逛尽兴就走到头了。

我们去的时候并不是假期,但是还是很多人。

离开,继续在寻觅各种美食。

再上美食之前先贴几张扫街扫来的图片。


的城市建设很注重特色,八年以前来,就被公共汽车站吸引,也建成这种亭台楼阁般。

火车站可以看到肯德基的兄弟品牌,这个在北方比较少见。

的轮船码头,一到夜晚,便停满了大巴车,都是旅游团带人来游河。

的面食一定要尝一尝,当我们在人民桥附近寻找东吴面馆的时候,当地人说“”的面更好吃,我们便就近,找到了这家“”面馆。苏式面条应该都小异吧。

一进门就看到各种料,喜欢哪种料就可以要哪种面条,没有固定的菜单,自己随意搭配。我选择了面筋蘑菇面,老曹选的鲍鱼雪菜面。


鲍鱼实际上就是一个鱼段,并不是真正的鲍鱼。

料的味道很赞,女儿吃一口便爱上了我的面。但值得一提的是面本身,很筋道,韧劲十足,煮的火候刚刚好,我本来就喜欢这种细细的面,对这碗偏甜的面筋蘑菇面更加爱不释手了。

的,应该是比较高端的地方,我们家庭聚会选了两次都在不同地点的,一家是在古镇附近,一家就是在下图中,专门开好远车过来,好多高端饭店的集合地,包括俏也在它旁边。


在古镇附近的那家饭店,我最爱的就是这道“酱方”。我不是个爱打听价格的人,但这道菜我特意问了一下价格,88元。个人觉得厨师的手艺绝对值得这个价钱。

这道菜是的招牌菜,一进门就会看到有酱方的送礼的包装袋。


很大的一块上等五花猪肉,皮吃到嘴里有韧劲,需要轻轻咬咬,而皮下边肉却做到了入口即化,但丝毫也不软烂,用筷子夹下边的肉就好像夹起纠缠在一起的面条,稍用力就可夹起。真不知道厨师是怎么做到使肉和皮完全两种不同的口感,把两种口感结合在一起,让人品尝的欲罢不能。

油焖笋。来最爱吃的鲜笋,也让做成了一等美味。

 去另一家石家的时候,赶上相机没电,备用电池也没有带,只拍了这一张糖藕,便再也开不了机。品尝到了更多精致的美食,没有留下记录,非常遗憾。

再上几道小区附近饭店的特色菜。
在一个亲戚家旁边的水天堂饭店吃到的。
马兰头也属于地方菜了。北方是吃不到。

水天堂的熏鱼,和的真没有办法相比。

扇贝中间填以拌制的肉丸。味道不错。

是个新开发的景区,离市区不远。当各种园林不管何时都充斥着外地人的时候,本地人大多开车去往这些新开发的景观不错的景区休闲游。


这道莼菜也是一种珍贵的水生植物,营养价值丰富,入口爽滑的感觉,滑到你用筷子几乎夹不起来,在北方还真没有这种口感的蔬菜。
银鱼也是当地的小白鱼。这道菜很特色。

青鱼。当地农家把大青鱼切成块,腌制保存。有些咸。

流行的菜饭。看着就有食欲,吃着也很好吃。

走的时候看到有农村的老奶奶在这卖小竹笋和蚕豆。我超喜欢吃蚕豆,在北方又不太能吃到,所以多关注了一下。

回亲戚家自己炒的小竹笋。

蚕豆真是怎么做都好吃。

所有的园林,我们八年以前都去过,因为时间太久,都有些淡忘,于是这次我们又重新选择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园林,。门票70元。

在里逛,会一直不停的感叹,这个园林的主人实在太有钱了,怎么会这么有钱,有钱的让人想骂人。。。。

一进园林就看到各种花海。


一个房间展示苏绣,有现场表演,但我们去的时候没到时间。

可以在远处看到北寺塔。园林景观讲究“借景”,远远看到塔的景观,政府不允许在这段路上盖高楼。

园林主人不知道在园林各个位置建了多少个观景房。

这些玻璃我原以为是后人给加上去的,结果听大舅说,这些玻璃是园林主人最早从国外进口的。因为主人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后,看不到雪景,很遗憾,就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给房间装上这样的玻璃,透过玻璃看外边的植物,都好似披上了一层白霜。

这些玻璃给人一种神秘宗教的感觉,让我大爱,拍了好些照片。

连地上铺的都是“五福拜寿”,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

这间红房便是安装进口玻璃的房间。


我觉得最美的就是这些弯弯曲曲的回廊。可以想象园林主人的三妻四妾拿着秀扇,身后跟着一群丫鬟,她在赏景,然而她也化身在景中。

继续逛,看到三十六鸳鸯锅。家具都很精致。

我们是5月3日下午去的,原以为假期的最后一个下午,人会少一些,可是仍然大批大批的旅游团和大量的散客。
出了景区,在景区外看到有人玩这个。

小游就到此结束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很多美食没有吃,依我和的渊源,应该还会一去再去,所以,,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平江路必吃美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