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锐龙CPU很吃一代锐龙内存频率率 还有为什么锐龙平台内存延迟高 兼容性差 内存延迟高会有什么影响

自去年AMD发布锐龙处理器以来可鉯看到AMD的处理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其性能不仅可与英特尔同级产品匹敌更具备诱人的性价比,AMD处理器的市占率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而这也逼迫英特尔不得不升级自己的产品——酷睿i3开始采用四核心设计,酷睿i5采用6核心设计酷睿i7更升级为6核心12线程配置。这就是其朂新发布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

面对对手的新产品,在CPU产品线上重新步入高速发展的AMD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借助生产工艺、技术架构的新突破,终于在今天采用12nm工艺打造的全新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正式发布我们也提前拿到了其中的高端旗舰产品——锐龙7 2700X,中端旗舰产品——锐龍5 2600X以及与其配套的X470新主板ROG玩家国度CROSSHAIR Ⅶ HERO(WI-FI)。那么它们能否击败与其定位相近的Core i7-8700K、Core i5-8600K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二代銳龙台式处理器有什么新特性

AMD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代工厂商依旧是格罗方德(简称为GF),采用的工艺是12nm LP其中LP的意思并非业内常用的“Low Power”,而是“Leading Performance”也就是“领先性能”。至于这个性能有多领先AMD和格罗方德也给出了一些说明。

正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12nm LP并非是一个全新嘚工艺,它是基于之前GF推出的14nm LPP工艺改进而来依旧采用了氟化氩准分子激光器发射的193nm激光进行的深紫外光刻技术,金属层也依旧是13层GF宣稱新的工艺相比市场上的14nm/16nm FinFET解决方案而言,晶体管密度提高了15%在相同功耗和复杂性的情况下新工艺能带来10%的频率提升空间。

相关资料显示GF的12nm LP工艺采用了全新的7.5T库用于替代了之前的9T库(和GF 14nm HP采用的12T库完全不同,14nm HP拥有17个金属层)这也是12nm LP晶体管密度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新的库攵件提供了全新的优化元素使得晶体管排布更为科学和紧密,能耗比也得到了改善但也正是由于库文件的更新,IC设计人员必须重新编譯产品设计才能够适应新的工艺好在12nm LP和之前GF的14nm LPP工艺相似度很高,因此这种迁移是比较简单的

具体到实际产品上,AMD给出的一些数据显礻12nm LP工艺的最终结果甚至比预估的还要出色一些。其中包括和14nm相比12nm LP带来了超过300MHz的核心频率提升,使得处理器能够在日常使用的最高加速频率可以达到4.35GHz;核心电压在如此高频的情况下不升反降降低了50mV,这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功耗降低;全部核心一起超频的话在普通散热条件下可以稳定到4.2GHz等。另外在超频、延迟、内存等方面表现都更出色。

具体到实际产品上AMD还给出了一些数据来对比新的12nm LP工艺和之前的14nm工藝。首先是锐龙5 1600X和锐龙5 2600X进行对比在两款处理器都在3.5GHz的频率下运行同样的CINEBENCH R15 nT测试时,采用12nm LP工艺的锐龙5 2600X功耗相比采用14nm LPP的锐龙5 1600X功耗降低了约11%

另外一项对比发生在锐龙7 1700和锐龙7 2700之间,在同为65W功耗时采用12nm LP工艺的锐龙7 2700性能相比14nm LPP的锐龙7 1700提升了16%。即使考虑到架构方面的改善等在同等功耗丅发生如此大的性能提升,工艺改善带来的频率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此外,12nm LP工艺以及各种新的频率提升技术综合利用带来了处理器在高频下运行的优势,比如锐龙7 2700X能够在更高频率下更长时间的运行从而带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关这部分内容我们还将在后文进┅步的介绍。

在架构方面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大部分继承了Zen架构的优势,但是又对一些之前的不足之处做出了改进有关Zen架构的详细信息,本刊在之前评测第一代锐龙处理器时已经做出过详细解读因此本文只将主要的介绍集中在AMD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改进和优化上。

“Zen+”架構:降低延迟提升性能

从AMD目前给出的资料来看,用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架构被称为“Zen+”AMD宣称Zen+架构相比之前的Zen架构,单线程IPC性能提升夶约为3%再加上频率最高可提升大约10%~15%,因此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进一步分析,由于Zen+架构并非彻底改变的新一代架构因此其在CPU核心部分没有太多的改变,AMD也没有给出更多的资料说明Zen+架构的改善大部分来自于缓存和内存部分延迟的降低。之前在Zen架构的相关产品测試我们就发现Zen架构在缓存和内存延迟方面表现并不算特别优秀,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AMD显然也是抓到了这个“短板”给予了补强。

根據AMD数据以锐龙7 1800X对比锐龙7 2700X,在缓存性能方面L1缓存延迟从之前的1.1ns提升至0.95ns,最高降低约13%;L2缓存延迟从之前的4.6ns降低至目前的3ns最高降低约34%,L3缓存延迟从之前的11ns降低至最多9.2ns最高降低了16%;内存延迟则从之前的大约74ns降低到目前的66nm,降低了大约11%

延迟的降低意味着数据响应时间的降低,意味着信息和指令能够更快速地被传递至CPU相关处理单元这能够带来显著的效能提升并且几乎不会增加功耗和设计的复杂度,是一种非瑺划算的改进手段

Prefetch在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上只是做出了进一步的优化和适配,而Precision Boost和Extended Frequency Range两项技术分别推出了全新的第二版进一步加强了处理器的效能。下面本文重点介绍一下两个全新的技术

首先是Precision Boost 2。这项技术的初代版本是通过遍布整个CPU的传感器来判断CPU工作状态并实现精确臸25MHz的频率控制。初代Precision Boost技术在两种状态下拥有频率提升空间其中一种被称为全核心增强,触发条件是三个以上的CPU线程工作;另一种是精确增强触发条件是两个甚至更少的CPU线程工作。

在AMD的进一步研发中AMD观察到一种状态就是当3个或更多CPU内核工作的时候,每颗核心的负载量很鈳能并不大但由于处在全核心即多线程运算状态,即使没有达到诸如电气、功耗或者频率的限制条件CPU频率也会停止进一步提升,但实際上此时还有充足的余量

因此Precision Boost 2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它通过更为智能的检测功耗、频率等参数能够更高地提升处理器的频率,直箌遇到温度限制或者频率限制(先到者为准)——但此时并非停止提升频率而是利用其时钟粒度在功率和温度限制范围内进行小幅度抖動式调整,使得处理器始终处于安全范围的最高频率状态这个过程由AMD Infinity Fabric管理连续调整,适合于任何数量的线程

根据AMD的数据来看,Precision Boost 2结合更噺的工艺和其他监测手段能够更好地提升处理器的频率。以锐龙7 2700X为例无论是单线程还是16线程满载,Precision Boost 2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理器积极提升频率的空间尤其是在3线程到15线程之间,用作对比的锐龙7 1800X频率会被固定在3.7GHz但锐龙7 2700X则不断提升频率从4.0GHz~4.2GHz不等,最大差距高达500MHz带来了相當大的性能增幅。不仅如此如果是锐龙7 2700X搭配AM4平台,还能够拥有额外的10W TDP空间用于提升频率使得频率能够在更高的水平上稳定更长的时间。

2堪称一种机会式算法在温度、电流、主频限制之间,抓住一切可提升频率的空间对频率进行提高从而榨取更多性能。相比之下和XFR囷XFR2则是一项面向DIY用户的技术——当用户使用高端散热器或者处理器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处理器即使已经运行在最高Boost频率上这项技术還可以让处理器继续提升一小段频率范围,从而获得更高的频率和更好的性能XFR和XFR2的差别在于,XFR允许少数几个核心继续提升频率而XFR2则允許任意数量的内核和线程提升频率。根据AMD数据XFR2最高可以实现高达7%的额外处理器性能提升。

总的来看AMD在SenseMI中通过升级Precision Boost 2和XFR2,带来了更强大的處理器性能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高端处理器上的性能优势。

AMD在处理器的向下兼容性上一直做得不错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依旧使用了AM4接口,并且也支持之前发布的300系列芯片组即使如此,好马还需好鞍AMD还是发布了一款新的芯片组搭配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这就是X470

由于现代處理器其内部已经集成了之前的北桥,芯片组实际上只相当于南桥因此规格上只需要考虑CPU本身的规格和芯片组能提供的链接即可。因此夲文也不再赘述直接从规格开始介绍。

在搭配AM4处理器和X470芯片组后通过CPU相关总线接口,CPU部分提供包括:

3.0)接口这一部分主要看用户需求和主板厂商设计了。

除了CPU部分支持的规格外X470芯片组支持的接口数量如下:

1.额外的10个PCIe 2.0通道,厂商可通过转接芯片或者直接布置PCIe接口实現更多的M.2、USB 3.1等接口。

2.最多支持6个SATA接口

除了上述规格外,AMD还特别提到了一项特色技术被称为StoreMI。根据AMD描述这项技术可以将HDD、SSD、内存有机結合起来,作为一个盘符面向操作系统通过学习算法不断优化区块位置,使得经常被访问的块迁移至最快速的存储设备上实现磁盘性能的提升。从AMD的技术示意图和描述来看StoreMI类似于一个混合硬盘加速技术,它利用最快的DRAM充当SSD或者HDD的缓存(SSD也可以充当HDD的缓存)来实现加速嘚

应用方面,StoreMI技术只需用户要准备最多2GB内存空间、最多256GB SSD和HDD即可目前StoreMI已经实现了对NVme、SATA、3D Xpoint等不同类型存储设备的实现,应用也相当方便鈳以随时安装使用或者取消使用这项技术。

实际效能方面AMD宣称在使用了StoreMI技术后,相比传统的HDD技术HDD+NVMe+DRAM组成的StoreMI技术能够最多提升2.8倍游戏载入速度、9.8倍应用程序启动速度,并且同时享有SSD的高速度和HDD的海量存储

总的来看,X470芯片组的亮点还是不少的无论是搭配CPU可以实现PCIe 3.0通道的多種配置还是对USB 3.1这样最新规格的支持,X470表现都比较出色新加入的StoreMI技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设计,其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更多的测试来揭示。

首发4款产品全部不锁倍频

AMD本次首发的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产品共有4款,包括高端的锐龙7 2700X、锐龙7 2700以及中端的锐龙5 2600X和锐龙5 2600其核心数与线程數设置与第一代产品类似即锐龙7系列采用8核心16线程配置,锐龙5系列采用6核心12线程配置从纸面规格看与第一代产品相比,它们最大的不同僦是工作频率更高如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最高加速频率分别为4.3GHz、4.2GHz,而锐龙7 1800X、锐龙5 2600X的最高加速频率均只有4.0GHz根据AMD计划,在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發布后第一代锐龙处理器除了锐龙5 1500X和锐龙3 1300X外,均全部退出市场整个锐龙处理器将基本由第二代产品接掌。

在其他产品特性方面AMD突出叻所有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全部不锁倍频,玩家可以自由超频工艺方面处理器顶盖和CPU核心之间全部采用钎焊散热,AMD宣称自家的钎焊散热采鼡了高级铟合金焊料使得核心金属化,能够将处理器温度降低10℃以上另外AMD还推出了新的Ryzen Master超频软件,版本号为1.3支持更多的监控、超频囷细节设置。

此外全系AMD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还会在零售包装盒内附赠AMD 幽灵系列散热器其中AMD 锐龙 7 2700X 处理器零售版内附赠的全新幽灵Prism散热器与前玳幽灵散热器相比散热性能更强,且可自定义更为优化的风扇配置文件支持定制化RGB信仰灯以满足用户视觉效果。

做为突出极致性能的ROG玩镓国度主板它的历史与AMD可谓紧密相连。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款ROG玩家国度主板的型号是什么对,就是使用NVIDIA nForce 590 SLI MCP芯片组支持AMD AM2处理器,在2006姩发布的ROG CROSSHAIR主板而在ROG玩家国度主板不断发展的过程中,CROSSHAIR(准星)这一系列也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成为ROG AMD主板的代表。而在新一代AMD X470芯片组問世以后其第七代产品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也准时登台亮相。

HERO主板较为接近无论是PCB还是散热片都采用全黑配色,突出神秘与黑暗美学在主要热源MOSFET處,主板则配备了采用由铝合金打造具有大量鳍片的热管散热片,并在I/O背板处设计了内置RGB灯效的大型防尘罩同时,主板的X470芯片组也拥囿大型的铝合金散热器主板整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舍得用料、做工精致。

▲主板千兆网卡配备LANGUARD防护罩内置高性能表面封装式电容,擁有更强的抗电涌能力可有效防止主板受到雷击与静电干扰。

而借助X470芯片组的采用技术的发展,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也有不少更新之处首先從型号上就可以看到,这款主板最大的特色是集成了WI-FI模块它采用了支持2×2双频 2.4/5GHz、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的802.11AC+蓝牙4.2的 WI-FI模块,其最大理论传輸速度达到867Mbps这样即便用户的书房或宿舍不方便布置网线,也能通过无线模块畅玩“吃鸡”当然它也配备了稳定、可靠的英特尔I211-AT千兆网鉲,更加重要的是不论用户是有线上网还是无线连接,主板提供的GameFirst Ⅳ网络游戏加速软件可以通过多网关聚合优化技术、自动/手动设置匼理规划游戏数据包的手段来提高网络游戏的使用带宽、优先级,来降低游戏延迟

同时作为主打游戏特色的ROG主板,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也配备了SUPREMEFX電竞信仰音效系统其核心是一颗由瑞昱特供的S1220 Codec,该芯片提供了高达113dB信噪比(SNR)的音频输入和120dB信噪比的音频输出水准同时SUPREMEFX电竞信仰音效還配备了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121dB的ESS ES9023P DAC芯片、尼吉康音频电容、最大可推动600Ω高阻抗设备的RC4580耳放,专为防爆音与侦测播放设备阻抗的DE-POP MOSFET以及镀金音频插孔等多种高品质元件。

▲在游戏中可向玩家指明声音方向、强度大小的“吃鸡”利器——第三代声波雷达

而对于“吃鸡”玩家來说,更值得一提的是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也配备了至关重要的Sonic Radar Ⅲ声波雷达功能它可以侦测游戏中发出的声音,并以雷达界面图形化的方式在遊戏中向玩家指明声音的方向、强度大小。相对前两代产品第三代声波雷达除了仍保留显示声音的雷达界面外,还加入了更加醒目的声波指针显示功能这个指针被设定在画面中心位置,当周围所监测的环境内出现声音后雷达和指针会第一时间指向该方位。在声波雷达嘚帮助下发现敌人会变得更加轻松。只要看看雷达上是否有响动玩家就能判断四周有没有敌人来袭。同时在房间里玩家也可以根据聲波雷达的指示,侦测屋里有无敌人以及行动的方向,对敌人展开突袭

灯效方面,这款主板不仅内置了两块发光区域(设计在主板芯爿组、I/O背板防尘罩处)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技术(即可与支持AURA SYNC技术的显卡、键鼠外设以相同的模式、频率发光,最新消息显示AURA SYNC即将支持飞利浦Hue無线照明系统)还提供了2个4-pin RGB、2个3-pin可编程RGB接针。用户不仅可连接更多更有趣的灯带还能借助AURA SDK开发包,设计出与游戏融入更加魔幻的灯效。

设计方面这款主板也有诸多创新它首次采用了容量为32MB的SPI ROM来存放BIOS。而对于大部分主板来说BIOS的实际容量其实少于16MB的,因此更多的BIOS可用涳间让主板BIOS具备更大的升级潜力,可以为未来使用更多的AM4处理器做准备同时针对超频发烧友,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特别为追求处理器外频超频嘚玩家配备了额外的时钟发生器

在普通主板上,当玩家提升处理器外频时电脑中的FCLK、内存、PCIe总线的频率也会相应提升,要是其中一部汾无法承受更高的频率就会导致超频失败。而额外的时钟发生器则可以将处理器外频独立出来在用户提升处理器外频时,其他频率不會受到影响还是保持之前的工作频率,所以处理器的外频超频能力、稳定性就会获得增强

▲主板内存插槽采用独立两相内存供电设计,标称最高可支持DDR4 3600内存

同时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的内存超频能力也有显著增加,在X370主板上很多主板的最高内存支持频率只有DDR4 3200而随着锐龙2处理器嘚到来,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的标称最高内存支持频率达到DDR4 3466已经非常接近英特尔的Z系主板,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它是否能支持这么高的一代锐龙内存频率率是否还能支持像DDR4 3600这样的高频内存呢?我们将在后面的评测中进行验证

▲附送M.2 SSD散热片,最高可为SSD降温15℃

▲一体式I/O背板设计,囹主板在机箱内的安装更加方便并提升了ESD防静电能力。

鉴于M.2 SSD的快速普及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不仅仍保持了双M.2 SSD插槽设计,提供最多32Gb/s的带宽此次還为玩家附送了M.2 SSD散热片,最多可为M.2 SSD实现15℃的降温以避免SSD过热掉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板采用了一体式I/O背板设计主板I/O背板的最大作鼡是防尘、防静电,普通主板的I/O背板大多是分离式设计用户首先需将I/O背板固定在机箱相应的位置,再用主板去“瞄准”背板上相应的开ロ将各种接口插入进去。往往用户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对接”失败背板偏离。此外有时即便主板接口与开口“对接”后却由于插叺的深度不够,主板上的安装螺丝很难与机箱螺丝孔的位置做到完美对应安装起来非常麻烦。而将I/O背板直接设计在主板上不仅大幅降低叻安装的难度还提升了I/O端口与主板的接触面,主板的ESD防静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庞大的8+4相处理器供电设计,搭配可承载60A电流的IR 3555M PowIRstage一体式葑装MOSFET10K日系黑金固态电容,粉末化超合金电感等高品质元器件

▲在8核心16线程的锐龙7 2700X,以近4.0GHz的频率满载工作时其最高工作温度只有58.9℃。

朂后在至关重要的处理器供电部分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依然采用了豪华的8+4相供电设计,并搭配最大可承载60A电流的IR国际整流器公司IR 3555M PowIRstage一体式封装MOSFET可茬105℃环境温度下工作10000小时的日系黑金固态电容,粉末化超合金电感等高品质元器件在8核心16线程的锐龙7 2700X,以近4.0GHz的频率满载工作时其最高笁作温度只有58.9℃,工作温度较低多相供电设计显然很好地分担了每相供电电路的负载降低了发热量。

网络芯片:英特尔I211-AT千兆网卡

为了稳萣地完成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测试并满足后续超频测试的需求,我们在本次测试中采用了安钛克(Antec)的HCG850 GOLD电源从产品型号上,不难发现這款额定功率为850W的电源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其内部通过配备主动PFC、全日系电容,高效率的转换结构以及固态电容的加入该電源的标称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2%。同时尽管该电源的功率并不小但借助DC-DC全桥式LLC架构,它得以采用小尺寸外形设计长宽高分别只有140mm、150mm、86mm,鈳用在MINI、中塔、全塔各种机箱里而为了提升稳定性,这款电源还配备了支持智能温控模式的120mm液态轴承静音风扇

线材方面,该电源提供叻数量丰富的全模组线材最多可提供2个CPU ATX 12V (4+4)pin接口、6个PCIe显卡(6+2)pin供电接口,以及10个SATA供电接口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游戏玩家的需求。最后更徝得一提的是这款电源拥有长达10年的质保时间。

鉴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标称内存支持频率提升到了DDR4 2993不少X470主板的最高内存支持频率更達到DDR4 3466,因此尽管我们在默认性能测试中使用的还是DDR4 3200内存但在超频测试中我们则采用了芝奇专为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优化设计的芝奇Sniper X DDR4内存。该内存与之前芝奇的Flare X系列类似都是为锐龙优化过的产品。而与Flare X不同的是这款内存使用了更大的散热片,且散热片采用了更具电竞風格的数码迷彩配色

▲采用多达10层PCB设计

这款内存的编号为F4-GSXW,由两根内存组成单根内存容量为8GB,采用单面8颗粒设计其在全默认设置下嘚工作频率为DDR4 2133,但可借助支持AMD D.O.C.P或英特尔XMP技术的主板在BIOS中将一代锐龙内存频率率一键提升到DDR4 3400。在DDR4 3400下它的工作电压会提升到1.35V,时序设置为16-16-16-36@1T因此它在高频工作下的延迟并不高,性能值得期待同时为了保证内存在高频下的工作温度性,除了散热片这款内存还采用了多达10层PCB设計一般而言采用多层PCB可以让设计人员更从容地控制线长、线路分布更加合理,线间的干扰与发热也能得到减小为内存带来更好的电气性能。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测试来看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到底具备怎样的水准。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茬处理器性能、内存、缓存性能上有怎样的提升以及在实际应用、游戏上能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效果。因此我们不仅将使用一代的高端旗舰锐龙7 1800X、中端旗舰锐龙7 1600X与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进行对比还将使用其对应的竞争对手Core

同时鉴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使用了先进的12nm LP生产工艺,因此朂后我们还将使用Ryzen Master对它们进行超频测试

测试简介:首先从处理器性能测试来看,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表现相当不错它们不仅完全戰胜了与其对应的上一代锐龙产品,更在绝大部分处理器性能测试中都获得了全胜如在《鲁大师5.15》处理器性能测试中,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处悝器性能领先Core i7-8700K、Core i5-8600K多达28%

原因非常简单,与第一代锐龙产品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而与对应的Core i7-8700K、Core i5-8600K相比它们的核心數或运算线程数更多。如锐龙7 2700X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而Core i7-8700K则只有6核心12线程配置,锐龙5 2600X与Core i5-8600K虽然都采用6核心设计但锐龙5 2600X仍完整地保留了SMT同步多线程技术,因此拥有多达12条计算线程而Core i5-8600K的超线程功能则被屏蔽,因此只有6条计算线程因此从运算能力上看,它与锐龙5 2600X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当然在单线程性能上,英特尔处理器相对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仍有小幅优势

延迟显著缩短 缓存带宽提升

▲锐龙7 2700X内存与缓存延迟测试

▲銳龙7 1800X内存与缓存延迟测试

▲锐龙5 2600X内存与缓存延迟测试

▲锐龙5 1600X内存与缓存延迟测试

测试简介:由于第一代锐龙处理器难以支持DDR4 3200以上的内存,所以为了进行公平的对比评测在所有默认性能测试中,我们在所有平台上还是均使用DDR4 3200内存进行测试而从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来看在一代锐龍内存频率率、延迟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实际内存与缓存延迟相对第一代产品都有显著的降低其中锐龙7

在缓存延迟上,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的L1、L2、L3三级缓存延迟相对第一代产品也都有降低其中L2、L3两级缓存的延迟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差不多缩短叻1.6ns~3.5ns同时在缓存带宽方面,锐龙7 2700X相对锐龙7 1800X也有明显的变化从第一级到第三级的缓存带宽都有一定的增加,如L1缓存的读取带宽提升了高達82GB/s而锐龙5

因此更低的内存与缓存延迟意味着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更快速地将待处理数据传输给运算核心,而更高的缓存带宽则表礻处理器在一个周期内可以收到更多的待处理数据因此借助这两方面的进步,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就能更高效地完成运算任务显然除叻更高的工作频率,这也是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相对第一代锐龙在性能上拥有优势的一大原因

测试简介: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第二代AMD锐龙處理器在各种实际应用软件中的表现如何。从结果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图形渲染还是金融运算、压缩解压缩、AES加密、视频转码,乃至图片編辑处理等各种常见的日常应用中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相对第一代产品,以及竞争对手都有明显的优势全面胜出。原因与处理器性能测试类似

对于老产品来说,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更高效的内存与缓存系统。对于Core i7-8700K、Core i5-8600K来说它们的运算核心或线程數更多,而当今的应用软件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越来越好很多软件都可以调用所有运算线程,这也使得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具有更快的执荇速度消耗时间更短。

如在典型的HandBrake 4K视频转1080p H.264应用中我们仅仅是对一个4K视频(容量在2.2GB左右)片段转码,Core i5-8600K的消耗时间就比锐龙5 2600X多用了38秒Core i7-8700K的消耗时间也比锐龙7 2700X多用了20秒。这要是对整部影片进行转码使用酷睿系列处理器的用户显然就要多花不少时间。

同时在普通人常用的压缩與解压缩以及一般进行色彩转换,添加各种滤镜的图片处理中可以看到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执行速度也拥有不小的优势,评分都顯著高于其对应产品而在专业的渲染、AES加解密应用上,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凭借更多的运算线程数遥遥领先两款酷睿处理器。Core i5-8600K由于线程數过少在这些应用中甚至无法匹敌第一代的锐龙5 1600X。显然在日常应用中一款核心数、线程数更多的处理器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测试简介:游戏测试方面,可以看到借助处理器单线程性能优势在1080p分辨率下,两款酷睿处理器在游戏中的平均运荇速度相对于锐龙处理器还是有小幅优势不过优势不大。在当前火热的《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中两款八代酷睿处理器的帧速相对苐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领先幅度也就1~2fps。在较早的DOOM4游戏中才能获得1~10fps的优势

不过测试中的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都属中、高端旗舰,一般吔会搭配如Radeon RX Vega或GeForce GTX 1080这类高端显卡常常采用4K显示器,在这样的高分辨下进行游戏而在这种应用环境下几款处理器在游戏中的平均运行帧速就沒有太大的差别——在一些游戏中或许是锐龙处理器领先,在一些游戏中酷睿处理器也会获得小幅优势,但彼此的差距非常小帧速差距在3fps之内。毕竟高分辨率、高画质设置下影响游戏运行流畅度的主要瓶颈还是在显卡上因此综合来看,在搭配高端显卡的情况下这几款处理器都可以给玩家带来非常流畅的游戏体验,没有太大的差别

测试简介:综合以上测试,从性能上来看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是讓人满意的。那么在功耗与发热量上它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特别使用了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测试中我们使CPU、FPU、CACHE三大与CPU相关的部汾全部进入满载状态运行半小时,并在运行半小时的时候记录处理器的工作温度、平台功耗测试中的散热器则统一使用为锐龙7 2700X搭配的幽靈Prism风冷散热器。

而从测试结果来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工作温度、功耗较第一代产品都有明显上升,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满载工作温度均达到79℃平台满载功耗也上升了约25~28w。究其原因在于第二代台式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在长时间处于满载状态下锐龙7 1800X、锐龙5 1600X的工作频率為3692MHz,而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工作频率则可以分别稳定在3900MHz、3975MHz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与功耗自然会有所提升。

我们认为对于一般不超频的用户来说虽嘫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温度有所提升,但原配的风冷散热器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毕竟锐龙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在95℃以内,仍有一萣的冗余范围对于搭配电源来说,由于处理器满载状态下平台功耗接近200W,要是再搭配一块TDP在250W~300W左右的高端显卡的话为保险旗舰,再為超频、扩展配件留下一定的冗余我们建议用户最好为这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搭配额定功率在600W以上的电源。

▲新版RYZEN MASTER软件界面更加清晰、简洁

最后我们也通过使用水冷散热器对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超频能力进行了测试前面说到,AMD也针对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推出了蝂本号为1.3的RYZEN MASTER超频软件从界面上看,1.3版本的RYZEN MASTER有所改进每颗核心的频率都以条状加数值的方式更加醒目的显示。同时它的控制功能也仍然佷强大可以对处理器频率、电压、一代锐龙内存频率率、电压,SMT同步多线程技术以及每颗处理器核心的开启或关闭等多个项目都可以進行全权控制。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用它进行超频也非常简单,只要调节处理器频率、工作电压再点击Apply就可以进行应用。

▲在普通散热環境下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最高均可超频到4.3GHz。

而经过我们多次尝试我们发现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在水冷环境下、核心全开的状态丅,最高可超频率就在4.3GHz左右在这一频率下锐龙7 2700X的CPU-Z多线程性能将提升到5288.2、CPU-Z单线程性能提升到489.9,而锐龙5 2600X的CPU-Z多线程性能则可提升到3950.5单线程性能达到482.9,性能均获得了明显提升其所需工作电压在1.439~1.46V左右。不过问题是在4.3GHz下它们的工作状态不是非常稳定。

因此我们又稍微降低了频率进行测试最后锐龙5 2600X可稳定在4.2GHz下完成不少测试,而锐龙7 2700X则可在4.25GHz下完成测试总体来说作为旗舰产品,锐龙7 2700X的体质要更好一些从测试成績来看,在核心全开超频到4.2GHz、4.25GHz时处理器的性能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增幅。如锐龙7 2700X在4.25GHz下的《鲁大师》5.15处理器性能提升了8.3%3DMark Time Spy的CPU成绩提升了高达15%。同时在锐龙5 2600X这款产品上也有类似的效果CPU-Z处理器单线程性能提升了6.2%,CPU-Z多线程性能提升了8%可以说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超频潜力还是能为鼡户带来一顿比较丰盛的免费大餐。

▲在极限超频玩家手中借助液氮,锐龙7 2700X最高超频到了近5.7GHz

▲通过极限超频,锐龙7 2700X可以在CINEBENCH R15处理器渲染性能中获得2483cb这样的高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极限超频玩家手中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是一款利器,借助液氮这样的极限冷却介质它具备超频到5.6GHz左右的潜力,CINEBENCH R15处理器渲染性能更可提升到近2500cb

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内存超频性能测试

最后我们还借助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通过芝奇Sniper X DDR4 3400 8GB×2内存测试了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对高频内存的支持能力,而其结果则非常令人满意在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上,芝奇Sniper X DDR4 3400 8GB×2内存不仅可以轻松地一鍵超频到DDR4 3400使用更可超频到DDR4 3600下带来AIDA64读取带宽突破51000MB/s的强悍性能。要知道第一代锐龙处理器一般最高只能支持到DDR4 3200因此毫无疑问,在内存性能在对高频内存的支持能力上,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获得了大幅的提升

综合以上测试可以看到,凭借12nm LP工艺、Zen+架构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不僅在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高频内存支持能力上完胜上一代锐龙处理器,面对主要竞争对手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相关产品它们也毫不遜色,更在处理器性能、实际应用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600X的上市售价却分别只有2699元、1799元。显然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延续了AMD传统的高性价比優势它们势必将给以“牙膏厂”闻名的竞争对手施加巨大压力——要么降价,要么增加更多核心而传闻也显示下一代非极致版Core i7处理器終于将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随着应用软件、游戏对多核心多线程处理器的优化越来越好,像锐龙这样尽可能在一定嘚价格范围内采用多核心、多线程配置才是处理器正确的设计方向

作为2000元级唯一可以买到的高频8核心16线程锐龙7 2000系列处理器,以及1500元级唯┅可以买到的高频12线程锐龙5 2000系列处理器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它们显然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在下一代酷睿处理器上市之前,将给对手带來难以招架的攻击有望成为中高端市场的装机热点。

日前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Intel放言發布一年的酷睿i9-9900K处理器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处理器,友商虽然在缩短性能差距上做的不错但还是没法超越酷睿i9-9900K,而且Intel表示会继续在性能上领先

当时媒体报道都提到了Intel是在展示了一系列测试结果之后才这么说的,不过昨天没见到媒体放出Intel的具体测试好在xfastest公布了详细嘚Intel官方PPT及测试数据。

看文章之前大家要了解Intel到底在跟AMD争论什么,起因是AMD在锐龙3000系列发布会上证明了自家处理器不论单核还是多核性能都仳Intel的九代酷睿更好而AMD用的测试是CINBENCH R20测试,跑过CPU测试的玩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测试软件

但是Intel有不同意见,认为CINBENCH测试软件没有什么代表现无法体现真实性能,想以此来推翻AMD的宣传这场争论从台北电脑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Intel不认可CINBENCH R20软件因为这个软件是为了衡量Cinema 4D性能的,但不昰所有人都会用电脑做渲染工作

SYSmark 2018 采用实际的应用程式衡量工作、创作与电脑反应速度的测试情境,例如微软Office、Adobe、Chrome 等一般电脑用户所使用嘚应用程式作为测试工具

WebXPRT 则以常见的网页工具、指令来衡量电脑浏览器的效能。

除了杯葛真实性能问题之外Intel还直击了AMD处理器的两个痛處,一个是内存延迟一个是频率,首先来看内存延迟的问题

下图的两台电脑同时运行模拟来比较,右手边是采用Intel Core i7-9700K 的8 核心处理器左手邊的机器则是AMD Ryzen 9 3900X 的12 核心处理器。

在这个应用测试中不仅考验CPU性能,还会对内存性能有较高要求Intel指出锐龙3000处理器使用CCD及CIOD设计,核心与内存の间存储数据都需要IF总线所以Core to DRAM 延迟需要75ns、Core to Core 则需要78ns。

除了直戳内存延迟的痛处之外Intel还对比了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游戏性能因为很多遊戏也只优化到4-6核,但对频率要求较高这样的情况下酷睿i7-9700K也要比锐龙9 3900X处理器更好。

下面这张图则是Intel援引Tomshardware、TechRadar等第三方媒体的结论指出AMD的銳龙3000处理器turbo加速频率实际使用中要比标称频率低,达不到标称水平而在这点上Intel的处理器加速频率是更高的。

最后的结果呢Intel指出虽然在CINBENCH R20測试中AMD的多核处理器普遍赢过Intel处理器,但在真实性能测试的应用中就不一样了比如SYSmark 2018中酷睿i7-9700K的性能都是12核锐龙9 3900X的1.03倍,酷睿i9-9900K则是后者的1.06倍其他测试中Inel处理器也是如此,少则持平多则领先9%,反正都不像CINBENCH中那样输很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代锐龙内存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