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的诱因的诱因除了饮食还有什么啊?

原标题:除了嘌呤类食物,还有哪些诱发痛风的因素?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其及周围组织沉积。痛风最常侵犯大姆趾根部的关节,但也常见于足的其它部位、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和肘关节。痛风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和痛风肾结石也是痛风病因导致。对于痛风,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这个疾病。关于痛风的具体病因介绍如下: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高脂血症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的影响有三个方面:(1)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2)可刺激嘌呤增加。(3)饮食时常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经过体内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痛风的病因包括哪些方面五、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有0.1%~0 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可见,痛风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与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痛风患者要对疾病重视起来,不仅要治疗痛风,同时还要控制其他的疾病,主要才能让自身的健康状况好起来。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则占2%~50%。所以该病就会成为痛风的病因。

有些年轻人生活毫无规律,泡歌舞厅、打麻将、玩电子游戏机、上网等,常常是通宵达旦。这种无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会打乱人体“生物钟”的节律,代谢失常,加重体质酸性化,进而痛风就发生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某些时刻,痛风最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的理论。

在白领阶层的脑力劳动者中,患痛风的人日益增多。这是因为工作的巨大压力,过度的精神紧张,致使心身疲劳不堪,而又缺乏锻炼,这样就会使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影响代谢废物的排泄,体液变为酸性,上述已经说过,酸质是引起痛风的因素。

饮食不当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原因,痛风饮食营养治疗的作用是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避免急性发作期的延长,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减少抗尿酸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其副作用。急性发作期的病人不主张进补温热性的食物,应少食“血肉有情”之品,并配合药物治疗。而缓解稳定期可在以下痛风饮食原则下,根据各自体质选择进补,如体虚者可进食适量猪肉、鸡蛋、奶油、核桃等,气血虚者可服党参、太子参、当归、桂圆等。

引起痛风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饮食和运动。运动要适宜,防止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鱼虾、菠菜、豆类、蘑菇等,花生也应少食。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饮啤酒。应大量饮水,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可促尿酸排泄)和所有根茎类蔬菜。水果基本都可食用。

部分图片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用于其他途径,否则将追寻法律责任

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 %,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 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引起痛风的原因有哪些?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其中整体或任何部分内容。

虽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目前不清,但人们发现以下因素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有关:饮酒、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和高嘌呤食物、精神创伤、感染、过度、手术。应用一些药物如磺胺、胰岛素、化疗药和利尿剂。

最近,“贴秋膘”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确,经过了一个没有食欲的夏天,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不少人胃口大开,夏天很少吃的脂肪类食物又被大家想起来了。不过医生提醒,吃过多的油腻食物,胆结石可能会给你点颜色瞧瞧。  解放军306医院消化科副主任袁群介绍,作为在消化科病人中占1/6的常见疾病,秋冬季胆结石的病人较多。这可能因为这个季节许多人集中、大量食用一些“肥甘厚味”,人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胆汁来消化这些食物,如果多分泌的胆汁不能及时排空,滞留在胆囊里就容易形成结石。  女性、年纪大、血脂高和代谢异常都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年肥胖的女性患病比例很高,胆结石本身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石头堵在胆囊的颈部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并发疼痛、高热的急腹症。还能引起右上腹的持续放射性疼痛,有时会牵扯到右侧的肩背部、后腰部。  除了这些危险因素之外,不吃早饭和饮水少也是容易形成结石的不良生活习惯。经过一夜没有饮食的睡眠过程,人体需要在早上通过吃饭帮助胆囊内的胆汁排空。这时胆囊内的胆汁已经非常浓稠了,如果再不吃饭,浓稠的胆汁就又要在胆囊内存在4个小时,得不到稀释,浓度增加,容易形成泥沙样的结石,最后变成大的结石。而喝水少,体内缺乏水分,胆汁也容易变得很稠。  因此,在秋天要多喝水,少吃油腻的东西,最好能按照饮食金字塔的方式来进食,多吃蔬菜、水果、谷物,少吃脂肪类食物。如果怀疑自己有结石,可以用b超来检查胆囊内有没有石头、胆囊壁和胆管有没有增厚等问题,不过切记检查时不能进食,也不能喝水,免得影响检查的准确程度。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状态判断,一般都是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澡、吃饭、化妆和入厕。业余爱好包括娱乐和消闲活动。职业活动如工作、学习和家务活动等因素综合判断的。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标准如下:Ⅰ级:功能状态完好,能完成正常的任务而无妨碍。Ⅱ级: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Ⅲ级:能胜任一般职业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或完全不能。Ⅳ级:大部分或完全失去生活能力,病人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很少或不能自理生活。对本病的自然病程的研究提示:5~10年之后处于缓解的极少,但大多数尚保留一定功能。据估计Ⅰ级者占15%,Ⅱ级者占40%,Ⅲ级者占30%,Ⅳ级者占15%。自发缓解一般发生在发病的最初二年内,防止关节结构发生破坏也在最初二年内。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于病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痛风发作的诱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