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太阳沟沟引是什么意思

旅顺太阳沟,是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旅顺最繁华的地带,一座座老建筑默默地记录着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两次战争的发生过程及变化。如今繁华退却,太阳沟却因独特的建筑和历史,成为大连一景,近两年又成为影视剧重要拍摄基地。
图文并茂地从历史、地理、文化、今夕对比等视角系列性地向大家讲述我们劳作生息的这片土地上众所不周知的那些事......
之所以叫太阳沟,真的是因为日军的太阳旗?
它是沧桑,100多年前穷八辈渔民的血泪史,几百栋各式风格的俄和中苏建筑,无不述说着它的风云百年:日俄战争,满蒙独立,日寇侵华,伪满立国,苏军进驻,我军扬威~
它是庄严,从建城那天开始,它就是重要的军事区,俄日苏中,都曾经大军驻境,小时候,也能经常看见大军集结的刀光剑影,一声虎啸,几许号角,是多少太阳沟人清晨的记忆?多年来,它一直作为重要的军事区,承担着保家卫国,戍守海疆的重要职责。
它是文化,很多年前就是闻名的文化教育区域,今天,它拥有国家级的博物馆,遍布全境的老建筑的许多老故事,可以汇成半部近代史。
它是清新!春天,樱花烂漫,碧海涟涟,夏天,万花盛开,槐香漫城,秋天,鹰飞鸥落,五彩斑斓,冬天,小雪后斑驳的老建筑,更让人想起了冬季恋歌~
它是尼古拉时代,明治时代,斯大林时代古典建筑在我国的仅存,除博物馆,关东厅,友谊塔等几栋以外,建筑本身并不是说领先世界潮流,但其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住过的人,却让人感叹~太阳沟不仅属于旅顺,大连,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那个时代~
一是、名人故居。在龙河边安家的罗先生,与在大案子山口安家的大谷先生,就是放在当时,中日两国哪位学者敢说能与之比肩~同时代,韩国的首席大师申采浩先生,却在旅顺大狱蹲大狱,历史,开玩笑般地,让这样三个人同时辉映在旅顺的夜空。康特拉琴柯旧居,不光他住过,还曾经住过日本三千年第一名将武藤信义,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918当时关东军司令长官本庄繁。清末肃忠亲王故居,也是溥仪在旅顺驻在的行宫,溥仪来过,汪精卫访问满洲路过大连时,也专程前来吊唁~在他们心里,肃亲王并没搞成什么大事,但他却是一个好人。
二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203高地一场血战,直接导致日本战胜俄国,分得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关东州厅的存在,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殖民统治的脉搏,也仿佛看见了张作霖匆匆跑进这里,向关东军借兵**郭鬼子。大和旅馆已经面目全非,但一楼的大厅,却是溥仪组织满洲开国宴会的所在,就在这里,关东军与溥仪等,达成了满洲国成立的一系列先决条件。918的策源地关东军司令部深锁重楼,现存的关东神宫走廊和神宫御道,标志着殖民主义的彻底灭亡。61年的国宝友谊塔依然精美绝伦,胜利塔旁的苏军军官之家,仿佛还回响着赫鲁晓夫和周总理的笑声~
 三是、世界先进的城区建设与文教卫设施。孙家沟净水厂的存在,让我们看见了100多年前,城市供水的宝贵工业遗产。一个小小的太阳沟,竟然从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预科,大学,一个不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动物园,植物园,一个也不缺,现在全部较好保留。商务街,旅馆,住宅,军营~错落有致,如果你真的能看懂,你会觉得,只有一声长叹~
大连市地方史研究者嵇汝广主要引用了《旅顺第二中学部旅顺高公中学部校友回忆录》中的一条注解:“宿舍前有一条河,旧名太阳沟,后又成为老村屯之称。”认为太阳沟是得名于太阳沟河。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日本的国旗为太阳旗,日本殖民统治者以此把新市区命名为“太阳沟”,但这种说法也不可靠,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攻防图上就标有“太阳沟堡垒”,这说明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旅顺之前,太阳沟这个地名就已经存在了。
后来又看到一篇题为《老样子的太阳沟》的文章,作者孙熙明写道:“百余年前,太阳沟一带沟谷纵横,寥无人烟,因为这里北高南低,中间地域开阔,旭日东升时,彩霞遍地。”这个说法我小时候也听老人说过,这里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飘逸着一种太阳香的味道,因此得名太阳沟。
我从小生活在这里,确实是深有体会,当朝阳从白玉山尖喷薄而出的时候,当夕阳在西山即将落下的时候,整个太阳沟,都是一片太阳的光辉——无法考证了,就认为是这样得来的吧。
1898年,老毛子强占旅顺口。在旅顺、大连地区成立关东州,省级单位,下辖旅顺市和大连市。刚刚在旅顺口驻扎下来的沙俄关东州副总督兼旅顺市长、陆军少将苏鲍季奇,想把李鸿章时代留下的老市街拆掉,在此基础上建设欧式的新市街。他的设想还没来得及实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阿列克谢耶夫,就来上任“关东州厅”长官了。他来旅顺后,当即否决了苏鲍季奇的方案,主张在龙河西边建造一座崭新的新城市。
       当时太阳沟还只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海边是一片未开垦过的平地,它们背山面海,正是建设新城最合适的地方。阿列克谢耶夫从他皇兄那里要了1200万卢布作为建市启动资金,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的巨款。
        俄国设计师开始飞奔在太阳沟的土地上。俄国人的建城理念,是先建个广场,呈幅射状向外延展。广场的地眼,也是整个太阳沟的地眼,砸在了现在友谊塔前的位置。什么是地眼?这样说,把整个太阳沟地图做成一块铁板,你从这个位置穿一根线把他拎起来,这块铁板还是水平状。
 当时,太阳沟有十几户渔民,集中居住在现在博物馆南红绿灯的位置。老苏下令,快滚,没有补偿费,也不给安置,就是个滚。而且从现在的基地司令部一直到太阳沟最北面的山脚下,都是规划区,不准在这里住,爱上哪上哪。这可把老渔民们整惨了,除了会打渔,别的也不会啊,还得找个靠海能打渔的地方,农村的海边,基本让人给占了,也插不进去,这得上哪?
       找来找去,只能搬到现在基地司令部的南山那里。老毛子发话了,不准在平地上住,我们要修路。老渔民们只能顺着山坡搭草棚,一层层地顺山势搭上去。从山下看,层层叠叠,一共八层,这地方有了个新地名,穷八辈子。 
有人问,太阳沟的老建筑都是什么风格的?
哥特?不是!罗马?不是!拜占庭?不是!
只能说,是折衷主义风格!
       因为太阳沟的设计者,是一些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年轻人,把各种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建成个没有什么突出风格的大杂烩。
      再则,毕竟旅顺太阳沟的体量还是小些,建设巴黎圣母院,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海外滩那样的大体量建筑群,一是没必要,二是维护费事。当时的俄国人,也只想修成类似啤酒馆,酒吧间这样风格的建筑群,本身也不想建成什么大城气派。
       那么太阳沟最漂亮的建筑是哪一栋?这没说的——旅顺博物馆,沙俄设计,日本承建。
旅顺博物馆首张建筑图纸
设计者:冯·哥根(俄国建筑师)
       第二就应该是沙俄在旅顺的最高档次宾馆,叫市营旅馆,也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州厅。
好了,回到太阳沟的建设上来。有一张照片,是太阳沟初建时候照的,因此哪个建筑群是先建的,基本看得清楚。
也可以根据现在的建筑群,判断沙俄的太阳沟建设思路与区域划分,分为五个部分
中部是大广场和大连建城一样,还是先建广场,以广场为中心,根据城市的山形水势,形成放射性道路。
在现在的博物馆广场,第一个建设的是炮兵司令部,也就是的关东军司令部。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博物馆
关东总督府当时是在现在的港湾街,下属两大重要管理机构,一个是民政厅,一个是财政厅,都在博物馆广场西面,现在的结婚殿堂是民政厅,北面现在空置的那个,是财政厅。
关东州民政厅(现结婚殿堂大酒店)
原关东州财政厅(现空置)
广场的东北端是俄清银行,沙俄在大连开办的第一座银行。
      太阳沟刚刚建设,沙俄就在炮兵司令部盖了一所职业中学,叫旅顺实业学校,就是原来的老爷车博物馆,对在旅顺的俄国孩子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建设新城,当然要建设管理机构,旅顺市政府也搬迁到太阳沟,就是在现在太阳沟大市场的位置,当时建起了2层的红砖楼,这楼在十几年前新建太阳沟大市场的时候给扒掉了。
南部是沙俄规划的商业区。俄国人在太阳沟建设了两家大宾馆,当然这是有据可查的,一个就是体育场北的市营旅馆,这是旅顺市政府直管单位,相当于国宾馆,就是现在的关东州厅旧址。一个是尼克巴基塞旅馆,位于现在的215医院院内,当时215医院不是封闭的院子,是和太阳沟街区道路相连的。大商店现在可以看见的还有三座。一个是大和旅馆旧址对面的一圈大白楼,现在叫师范学堂旧址,从北到南,分为三大商场,德国人开的商店,美国人开的商店,面朝南的是俄国人开的珠宝店。曾经仔细看过俄国人开的珠宝店,这样大面积的珠宝店,消费水平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档次。

一个是现在的大和旅馆旧址,一楼当年是俄籍大商人纪凤台开办的商店,二楼是纪凤台的家。
还有一座大商店,在现在博物馆西南方向红绿灯的右边,也是一栋欧式建筑,现在叫旅顺中学校旧址,一楼是德国老板开的商场,二楼是德国商会,可以想见,有不少德国人在旅顺经商。
饭店现在知道的还存在一座,著名的列宁街饭店,门脸最上端,100多年前的红花依然鲜艳。
西部是军事管理区。旅顺口之所以曾经举世闻名,首先是因为他是重要的军港,俄国人进驻旅顺口,当然主要在这里生活的,还是俄国大军。以现在的太阳沟大市场为中点,从南到北划一条线,整个西部,全是军事管理区~军营和军官住宅。
从现在的旅顺基地一直到石板桥,现在还留存很多座俄式军营。从南到北,现在的基地司令部,是沙俄的海军医院,406医院,是沙俄的海军兵团,西大院,是沙俄军队的驻扎地,56中,是沙俄的特种部队驻扎地,现在56中还有一栋二层小楼,是沙俄下士狙击手集会所~现在往203高地去的路边,还分布着好几座沙俄军营,从南到北,可以看见许多座沙俄军官的住宅,与俄军的军营融合在一起。北部是居住区。
当时,俄国人在太阳沟的居住区主要是这个范围,以现在的老爷车博物馆为中点,东西划一条线为南端,北面直到山脚,就是俄国人的居住区。至今这里还有很多座俄式老屋。也有几座办公楼,间或夹杂于其中。由于是居住区,和公共设施不一样,时间久了,哪个屋子是做什么的,住过谁,都不知道了。但看房屋的样式与规模,可以看出来,越靠山根官越大,现在靠山街附近的几栋住宅,可以看出,当年是大官住过。
在太阳沟最北端,有一座红砖房,窗台下有安德烈海军旗的砖雕,应该是海军军官的住宅,这栋老红砖房,看模样和年代,应该是太阳沟沙俄最早盖的民居。东部是特权地。就是现在的八一街、宁波街一代。俄殖时代,这里被远东总督划为特权地,达官显贵可以在这里选择地块进行住宅建设,现在八一街上端因此有好几栋俄式住宅。有据可查的是康特拉琴科故居,原来是俄军旅顺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的住宅,上面原有个洋葱头,经过多次整修,已经不是当年的风格。
日殖时期的太阳沟日本殖民者进驻旅顺以后,太阳沟成为14000日本人的集中居住地,日本人在沙俄划定的城区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但主要是民居。
现在太阳沟的许多红砖日本房,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这样集中连片的日本民居群,目前在日本都没有了。
1931年前,太阳沟是日本关东州的政治,军事中心,1931年,关东军司令部迁走。上世纪30年代,大连逐渐繁华,超过了旅顺,1937年,关东州迁到大连,旅顺的地位就变成了军港。
日殖期间,太阳沟的商业依然发达,但是已经不能同沙俄时代相比,日殖期间,白玉山下的老商业区,由于日本旅顺市政府的建设,变得日益繁华,八佰伴等商号先后入驻,这个地方也成为日后旅顺的商业中心,而当时太阳沟的商贸业,集中在现在的列宁街一线,现在道路北侧的商住两用小楼还依然存在。
当时太阳沟有两个大饭店,一个是博物馆西门,原太阳沟百货位置的泰丰楼,是中国人开的,解放后是太阳沟百货,80年代扒掉了。一个在现在博物馆南面的红绿灯处,现在那个楼还在,不过已经面目全非,1931年前是艺伎馆,关东军司令部迁走后,变成了昭和楼,是日餐馆。有据可查的旅馆有两座,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和旅馆,当时是属于关东州厅的直属招待所,光有钱也不一定能住得进来。还有一栋旅馆,叫做末广馆,在现在的五四路,原先门前有戴手套的门童,很高大上的样子,这建筑还在,破烂不堪了。
太阳沟的西部,军事管理区缩小了。西大院及其附近还是军营及军官住宅,其他大部分是教育区,现在的旅顺基地是高等工学,406医院是工科大学,滑雪队是大学预科,56中是第二寻常是小学。
太阳沟北部,依然是住宅区。太阳沟东部,依然是特权地。现在金伯阳塑像后身的风水一号地,是关东军将级军官居住地,罗振玉也在这个位置后身,关东军给他划了一大片地。八一街的特权地标识得很清楚,现在儿童公园的位置是当年的高尔夫球场。关东军司令,民政长官住宅就是现在的宁波街的康特拉琴柯及其南面住宅。1943年修建的关东神宫,也位于太阳沟的东部。日本投降后,苏军十万大军进驻旅顺口,有些驻在太阳沟,有些驻在黄营子,总之遍布旅顺各个角落,但是太阳沟所有房产都归苏军使用,是苏军军官及其家属的主要居住地。太阳沟从那时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直是个军事及军官住宅区。 
图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顺微生活
这两天,天实在是又闷又热的让人受不了,
小编热得睡不着觉,眼冒金星!
打算去星海湾的啤酒节,吹吹海风,凉爽一下,
旅顺新市街全景即现在的太阳沟。

  5月3日,一场大连春季少见的狂风暴雨,让樱花提前凋零了差不多一周。然而,这场极端天气也成就了一次网络狂欢,旅顺、太阳沟、樱花再度成为吸引众多网友眼球的“热词”。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尤其是去年电影《夏洛特烦恼》的上映,太阳沟这几年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就连很多外地人,现在也知道旅顺有个叫太阳沟的地方了。在去年秋季,微博和朋友圈还兴起一股晒太阳沟秋色的热潮。太阳沟不但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太阳沟”这个地名本身,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大连,以沟命名的地方相当多,比如寺儿沟、侯家沟、孙家沟、杨树沟、棠梨沟、樱桃沟、对门沟、双台沟等,倘若扩展到远郊区,带“沟”的地名就更多了,比如董家沟、东沟、西沟、南沟、王家沟、战家沟、桃树沟、落凤沟,石板沟,阁条沟、刘半沟、黄泥沟、蝈子沟、老虎沟、道人沟、来宝沟等等。因为大连属于丘陵地区,受到雨水冲刷,很容易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以“沟”命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其中最浪漫、最费解的当数太阳沟。

  我国命名地名大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姓氏命名,比如侯家沟、孙家沟之类;二是以环境地貌命名,比如棠梨沟、黄泥沟、石板沟、蝈子沟之类;三是以方位命名,比如东沟、西沟、南沟之类;四是传说或意象命名,比如落凤沟、对门沟、双台沟、老虎沟、道人沟、来宝沟之类。太阳沟的命名似乎无法归入以上任何一类,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得名的呢?

  我市地方史研究者嵇汝广曾谈及过这个话题,他主要引用了《旅顺第二中学部旅顺高公中学部校友回忆录》中的一条注解:“宿舍前有一条河,旧名太阳沟,后又成为老村屯之称。”并据此得出结论,“太阳沟是我们固有的名字”。但新问题又来了,那条河为什么叫太阳沟呢?既然是宿舍前的河,想必是一条很小的河,又怎么能成为那一大片地方的名字呢?

  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日本的国旗为太阳旗,日本殖民统治者把新市区命名为“太阳沟”,有妄图永远霸占旅顺的意思。但这种说法也不可靠,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攻防图上就标有“太阳沟堡垒”,这说明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旅顺之前,太阳沟这个地名就已经存在了。

  后来我又看到一篇题为《老样子的太阳沟》的文章,作者孙熙明写道:“百余年前,太阳沟一带沟谷纵横,寥无人烟,因为这里北高南低,中间地域开阔,旭日东升时,彩霞遍地。1898年,当达里尼市还在规划中,沙俄关东州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已经开始在太阳沟平壑填谷,修路盖楼。”作者1963年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旅顺一家驻军医院工作,在那里呆了23年,他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但实际上,他也没有明确说“太阳沟”的来历。但从他的叙述中,是不难推测出来的。

  在侵占旅大之前,长期生活在极寒地区的俄国人,对温暖和深水不冻港渴望了很久,这也是他们处心积虑侵占旅大的根本动机所在。所以当他们第一次在群山环抱、沟谷纵横的旅顺海边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时,是很容易想到“太阳沟”这三个字的。

  太阳沟以前曾经叫过“大阳沟”?

  历史上“太阳沟”的范围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早期的旅顺地图上,太阳沟位于新市区西部的山区内,这里是沙俄军队保卫新市区和军港的重要阵地,日俄两国军队曾在这里发生过激战,有的地图还详细标明了“西太阳沟”、“北太阳沟”、“南太阳沟”。

  在一张英文版的《旅顺港及周边》(Lü-SHUN AND VICINITY)地图上,在旅顺西港的西边,有一条用中英文明确标注的“太阳河”,在距入海口不远处还有“太阳桥”。其位置靠近旅顺第二中学部旅顺高公中学部,应该是前文回忆录中所提及的“太阳沟”,但又有一定的出入,也许是回忆不准确。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龙河西岸、旅顺博物馆及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所在的那一大片区域称为“新市区”。当时“满电”负责经营大连到旅顺的公交车,在旧市区设有“旧旅顺”站,在新市区设有“新旅顺”站。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不少地图还把太阳沟标成“大阳沟”,尤其是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出版的《旅顺市全景》图上,还是用手写体异常清晰地标注着“大阳沟”,笔误或者印刷不清的可能性很小。不知是太阳沟确实改过名,还是排版错误,或者另有原因。

  现在我们所说的太阳沟,通常是指龙河以西那一大片地区,也就是俄国和日本殖民统治者所说的新市区,范围与以前相比扩大了不少。据旅顺老人回忆,以前旅顺有句顺口溜:穷上沟,富下沟,有钱有势太阳沟。鹦鹉桥(街)以东为上沟,住的95%都是中国人。下沟为日本商业住宅区,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所以比较有钱。而太阳沟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高官和机关所在,当然有钱有势了。这说明至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太阳沟”所指范围跟现在就比较接近了。

  我见到的最早明确标出现在的“太阳沟”位置的地图,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把它与白玉山一起用实线圈出来,作为景区向读者推荐。那时正是旅游业蓬勃兴起的时候,或许为了便于对外宣传,便将那一大片区域笼统地称为“太阳沟”了。

  保存了童年模样的露天博物馆

  1898年,刚刚在旅顺口驻扎下来的沙俄第一任军政长官、陆军少将苏鲍季奇,想把李鸿章时代留下的老市街拆掉,在此基础上建设欧式的新市街。他的设想还没来得及实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阿列克谢耶夫,就来上任“关东州厅”长官了。他来旅顺后,当即否决了苏鲍季奇的方案,主张在龙河西边建造一座崭新的新城市。

  当时太阳沟还只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海边是一片未开垦过的平地,它们背山面海,正是建设新城最合适的地方。阿列克谢耶夫从他皇兄那里要了1200万卢布作为建市启动资金,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的巨款。

  一直到现在,旅顺市区的人仍把太阳沟看做一个独立的区域,住在太阳沟的人也把太阳沟和旅顺分开称呼,他们称去解放桥以东的市区叫“去旅顺”。这一点与老甘井子人的说法颇为相似,他们去市内也叫“去大连”。

  日俄战争结束后,取得胜利的日本侵略者不但攫取了沙俄在旅顺的全部利益,还继承了他们的城市建设理念,继续在太阳沟建设新市区,并把关东厅的主要行政机关都放在这里。1937年前后,大连在经过30多年建设后,各方面都超越旅顺,成为关东州境内的中心城市,日本殖民统治当局才将关东州厅等机关都迁到大连,旅顺则完全成为军事重地,其建设也基本停滞。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雅尔塔协定,旅顺港由苏联占用,太阳沟仍然是军事重地。1955年,苏联将旅顺还给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了旅顺防务。正因为太阳沟的建筑多为部队营房,所以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

  通过梳理太阳沟的历史不难发现,其开发建设到1937年以后就基本停滞了。虽然又过去了80年,但它基本上保持了1937年时的模样。随着时光的流转,“老市街”越来越新,“新市街”却越来越老,这是偶然也是必然。但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现在还能看到我们的城市童年时的样子,恐怕也是一种幸运和造化。

  关于太阳沟鹅卵石的冷知识

  去过太阳沟的人可能都会感到好奇: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旅顺博物馆的周边,为什么要铺满鹅卵石呢?据说是为了防盗防暗杀用的。尤其是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了伊藤博文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防备就更严格了。

  人们走在那些鹅卵石上会发出很响的沙沙声,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声音能传出很远。如果有人接近这些建筑,警卫很远就能听到声音。即使得了手,踩在鹅卵石上也跑不快,很容易被抓住。

  也许有读者要问了,那胜利塔下面鹅卵石是怎么回事呢?据老旅顺人介绍,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当局在太阳沟修建关东神宫时,曾让各学校的学生“勤劳奉仕”,到黄金山海滩拣鹅卵石,要求大小均匀,每人一小口袋,拣完后送到关东神宫。当时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在日本老师带领下,到海边去拣鹅卵石。旅顺光复后,关东神宫成为电业仓库。1955年建设胜利塔时,便把神宫前的鹅卵石拉到这里来铺地面了。

  1.旅顺附近略图中文版(标注为“太阳沟”)。

  2.1930年出版的《旅顺市全景》标注为“大阳沟第二堡垒”。

  3.旅顺港及其周边(左边红圈内为太阳河,右边红圈内为太阳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顺太阳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