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8700和i7 i78700es性能怎么样差多少

在各位DIY玩家等了苦等了半年后,终于等来了8代酷睿中低端型号御用座驾H370/B360/H310系列主板,今天我们评测的正是B360系列主板的一员,来自一线板卡大厂微星的B360 GAMING PRO CARBON。微星的B360 GAMING PRO CARBON隶属于睿速家族,在这次微星首发的B360主板中定位相对高端,让我们来看看这款主板在市场上有多大的竞争力。

产品外观延续了微星游戏疾速系列主板给人的速度感,外包装上若隐若现的跑车给人酷酷的感觉。

主板采用ATX规格,整体配色以黑色为主,配以一些白色的条纹。主板无论散热装甲还是点缀的白色条纹都是直线的,硬朗的线条体现一种速度感。

产品附件就很多了包括两条SATA线、挡板、说明书、光盘还有微星信仰LOGO等。

主板采用11相供电,用料非常豪华,在B360主板中供电数目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这能确保它理论上能驾驭所有8代酷睿,包括旗舰级的i7-8700K。

有些看官可能就疑惑了,难道我眼花了?怎么找来找去只看到10个电感,难道不是10相供电吗?原来还有一个电感藏在了CPU供电附近,散热装甲下面,隐藏的比较深,一开始某冬也没发现。

供电模块旁边是巨大的散热装甲,帮助供电模组散热。

CPU插槽,仅支持第8代酷睿。

主板配有主板配有4条内存插槽,优化过内存走线,支持XMP内存一键超频功能,内存插槽旁边还有独立的内存供电。

南桥散热装甲也是以纯黑为底色,外观比较硬朗。

i78700K从发布至今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相关的主板型号和BIOS已经相当成熟。ZOL整机频道经手过的几颗i78700K体质相差比较大,Intel官方提供的ES正显超过了惠普暗影精灵3的正式版但不如戴尔XPS8930提供的正式版。

我们手中还有一颗零售版的i78700K,刚好从双·十一使用至今,冬天时5GHz尚不觉热,随着时间推移,散热表现已经有所下降。我们联合硬件频道的同事对这颗零售正式版进行了开盖作业,主体的视频部分介绍了相关的步骤。

作为i78700K的实际长期使用者,我们结合开盖前后的实际对比可以总结出i78700K的散热表现规律如下:

一:不考虑AVX256重负载长期转码时,原生状态的i78700K有大概率可以直接以1.3V左右的电压日常稳定5GHz运行。

冬日原生i78700K拷机表现

二:在非AVX拷机满载时,原生i78700K内部硅脂初始表现尚可,温度大约在90摄氏度上下(冬日室温18摄氏度数据),但核心间温度差距较大。

三:随着时间推移,i78700K内部Intel"高性能”硅脂的导热性能开始下降,伴随外部温度上升(室温上升约8摄氏度),半年后若不开盖,在高负载下热量难以散发,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

四:i78700K开盖更换液金导热材质后后在AIDA64FPU拷机测试中相比原生状态下降了约15摄氏度,效果显著,但会失去保修,也存在一定的漏电损毁风险,各位超频玩家可以权衡利弊尝试。

附文:8代酷睿家族成员

此外,Intel以EMIB方式连接AMDVegaGPU的Kabylake-G系列四核标压BGA封装处理器也已进入8代酷睿门墙,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是搭载i78809G的IntelNUC以及定位稍低的XPS15二合一笔记本。

Intel此前凌乱的路线图

Intel于2018年4月初发布了多达十一款8代酷睿家族型号,其列表如下:

非常紧张的瓶颈区间内,8代标准电压处理器增加了一半的核心数量,实现了更高的满载运行频率,带来了游戏本CPU多年不曾见到的性能提升幅度,着实让人感动。8代桌面处理器相比笔记本平台有着更宽松的功耗散热条件,也是DIY玩家的青睐的升级对象。

附文:5GHz转码性能测试

我们整理了i78700K5GHz状态时的一些性能对比测试成绩,为您呈现:

视频转码方面,我们将利用如下软件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具体设置如下:

运行独立的X264HDBenchmark,得出帧率,相互验证。

在AMD与Intel的2017大战中,AMD在X264编码中基本已经战平了最新的7、8代酷睿,同频同核心毫不逊色,但在AVX256指令集优化的新锐编码器中Ryzen远远不敌新锐I7。同时,i76800K这种频率略低的老产品,由于架构优势,已经不再能够凭借超线程压制i58400了。

声明:本站内容源于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意见、反馈或投诉等情况, 联系我们:gdvz.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 8700es性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