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让孩子长大做程序员编程,那学习少儿编程有什么用?


  近期随着大会的开幕,人工智能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就连编程教育也成为父母长辈们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很家长们有很多疑问!比如孩子学习编程到底有什么用?孩子将来长大了不当程序员不是白学了吗?少儿编程教育学什么?
  其实,让孩子学习编程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写代码,编程思维才是大力推行编程教育的主要原因。
  那什么是编程思维呢?
  编程思维看似一个抽象无比的概念,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到处都蕴含着编程思维模式。小到洗衣做饭,大到公司决策。编程思维是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具有编程思维的人,遇到问题能够将一个问题清晰具体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

  少儿编程指6到16岁的青少儿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编程语言,基于可视化图形编程工具和基础编程语言构建在线编程学习平台和开源硬件平台。让孩子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代码编程和机器人编程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
  编程思维"并不是编写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编程思维"就是“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分解—识别模式—抽象—算法四个步骤组成:
  l、分解,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更可执行、更好理解的小步骤。
  2、模式识别,找出相似模式,高效解决细分问题。
  3、抽象,聚焦最重要的信息,忽视无用细节。
  4、算法,设计一步一步的解决路径,解决整个问题。
  近两年,培养孩子编程思维的话题越来越多。家长也对孩子在编程这个领域的学习越发重视。究其原因,现在任何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和应用软件。会编程、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就如同90年代会英语一样重要。那么少儿编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
  2018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关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与整体布局,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明确指出:孩子们需要获得更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体验,更多地进行操作探究,有更多的同伴交往与合作。
  政策层面,从国家到各个地方,都相机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编程。作为STEM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然而,比学会编写程序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
  此外,据了解,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7-15岁迅速发展,因此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接触到编程思维,对于编程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便是“少儿编程教育学什么?少儿编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的内容,可供参阅,如果您对、、、、等内容感兴趣,欢迎您到字母网咨询!


原标题:少儿编程那么火,真的有用吗?有什么用? | 逃妈说编程(上)

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实践资源,著有育儿畅销书《聪明的妈妈教方法》。

最近国内的儿童编程越来越火,朋友圈不时刷出各种培训消息,很多麻麻也在咱们的微信群里讨论,到底娃要不要学编程,它培养了孩子什么能力?编程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思维?是提高数学、培养逻辑?还是别管了,先学一个再说吧?

今天我打算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别的不敢说,作为一位本硕七年计算机专业,世界五百强公司里写过代码,带过软件团队,教育公号里最会写程序,IT行业里最会写教育文章的麻麻(捂脸.jpg),我想这个话题我还是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见解的。

不过要想把这个事情说透并不容易,我打算分两次来分享。今天主要讲编程到底对孩子有什么用,下次咱们再具体讨论孩子究竟该怎么学编程。

首先我得说明一点,学编程不等于一定要当码农。我大学同学毕业后头5年大多都还在IT行业,在写程序,不过10年后都七七八八地“跨界”去了,我就是其中之一。编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让我们在其他行业也游走得尚好,因为它不光是一项技能,更是培养一种思维,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小时候学画画时老师跟我说,学了画画之后你看待世界的视角和之前是不一样的。后来发现还真是,学画画的人往往会更注意一个东西的细节、质感,喜欢变换看事物的角度,试图去寻找它“透视”在不同平面上的样子。

每一个新领域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装载着这些新知识的我们自然也会获得新的思维,新的能力,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学编程也如此。

编程的本质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解释,编程就是和电脑对话,用电脑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它我想让它做的事。

这跟和人说话有什么不同呢?比方说我想喝水,可以跟逃逃说“Hey逃逃,帮我倒杯水!”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要让电脑明白该怎么讲?我得先告诉它什么是“杯子”、什么是“水”、什么是“倒”,然后再告诉它怎么去倒,比如先左转75度,往前走两米,左臂下放50度…

OMG, 很刻板很麻烦很不舒服对不对?是的,咱们人类的天性里充满了感性、随意、散漫、喜欢八卦、爱听故事。但电脑不是,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它理性、严谨、不讲故事讲数据,它要不听不懂我们的指令,一旦听懂了就会执行,而且每次都会执行。可不像逃逃那样,明明听懂了,但帮不帮我倒水主要看心情。

所以,要跟电脑沟通对话,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变得理性、严谨起来,从电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编程思维。

这种思维能带给孩子什么好处?下面我用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游戏“贪吃蛇”作例子,把编程思维所培养的能力逐个掰一掰。“贪吃蛇”是我学会编程之后所写的第一个完整像样的程序,写完了自己玩得乐此不疲,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贪吃蛇游戏规则:用上下左右键控制蛇的方向,寻找吃的东西,每吃一口就能得到一定的积分,而且蛇的身子会越吃越长,身子越长玩的难度就越大,不能碰墙,不能碰到自己的身体,等到了一定的分数,就能过关,挑战难度更高的关卡。

要写一个“贪吃蛇”游戏,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怎么入手?如刚才所讲,得想办法让电脑把这件事情搞明白,有哪些步骤,每一步该干什么,哪步在先哪步在后…所以我们首先得把这个大问题给拆了。

在这个程序里,电脑主要处理两件大事:

1. 处理输入 – 收集用户操作信息

2. 输出响应 – 根据不同的输入,做出不同的响应

1. 输入 - 用户的操作可以有按上、下、左、右键四种

2. 输出 - 相应地,贪吃蛇也要做往上、下、左、右走的动作

贪吃蛇每走一步,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我们把第一点“吃到苹果”抽出来,再再拆解

在这步里,电脑可能要这些事情:

看起来很简单的程序,拆解后步骤可真多呀,而且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条分支。孩子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训练他把复杂、庞大的问题拆解、理顺的过程。

这种思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的分解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分解成每一个可以操作、可处理的小问题时,才算是把“大问题”落了地,一个一个小问题搞定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做事情是耐心的、有条不紊的。比如同样面对一道有挑战的数学题,分解能力好的孩子会列出清晰的解题步骤,搞定一步是一步,即使最后不一定能完全解答出来,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展;而有些孩子则不是,没有分解的耐心和能力,遇到难题时脑子一团乱麻。

整——发现并且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

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程序员圈子普遍比较清高,常常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会用些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让外行很费解的术语,比如接下来我说的发现“重复规律”,99%的程序员GG会告诉你的是“要模块化”,摇头听不懂的话,他再假装体贴地解释,哎呀,就是善用“函数”,封装方法啦~

其实说白了,就是幼儿园孩子都能搞得懂的“找规律”,观察和找到那些重复发生的规律。比如“贪吃蛇吃苹果”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是程序中多次会发生的,无论苹果在左上方还是右上方,无论蛇是从上面吃还是从下面吃,都是同样的一组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组动作打包,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吃苹果”。每次蛇遇到苹果时,就可以直接把“吃苹果”拿出来用,而不用重新把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动作再想一遍,搞不好的话还会有错漏。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得一直在做这样的训练,发现一些可以重复的单元,把它整合起来,让计算机去重复它。

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举个数学上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计算32×(37+4)+47×(37+4)+21×(37+4),它就相当于(32+47+21)×(37+4),其中的(37+4)就是一个重复的单元,可以整合。

观察那些做事麻利,效率特别高的人,就是具备了这个能力。很多孩子解题快,就是他善于发现和总结“重复规律”,脑袋里自备了一个装有很多类似于“吃苹果”那样的方法库,遇到时直接调用,不用再从头到尾想一遍,也不会错漏。

有段时间美国沃尔玛超市发现尿不湿和啤酒这两样商品经常会被一起销售,背后的原因是妈妈得在家里照看孩子,买尿不湿的通常是下班后的爸爸,这时爸爸很喜欢顺便再买几瓶啤酒犒劳自己。发现这个规律后沃尔玛就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结果不仅提高了尿不湿和啤酒的销量,还大大提高了整个超市的客流量,因为爸爸们发现逛沃尔玛比其他超市更方便。

创新不一定指做出个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对现有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就是一种创新。而发现并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创新的机会。

这大概是程序员最引以为豪的一种能力。先看个笑话,

娃妈给程序员娃爸打电话:“下班顺路买10个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

结果娃爸手捧一个包子进了门。娃妈怒道:“你怎么就只买了一个包子?!”

娃爸答曰:“因为看到了卖西瓜的。”

类似这种“黑” 程序员的段子有很多。不过我得再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些段子的创造者不是别人,正是程序员圈子本身,嘿嘿,他们只是换着法子来得瑟自己的思维有多么严谨。

前面说到,编程就是和理性严谨的电脑对话,所以编程者也必须较真起来。

逻辑思维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做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就是“相互排斥且整体完备”,也就是“不重复,不遗漏”。比如下面右图是遵循了MECE原则的,左图就没有。

在编程过程中,处处要考虑和遵循MECE原则。比如在贪吃蛇的程序里,蛇每往前走一步,可能会出现4种情况,

这4种情况是互斥的,比方说吃到苹果的时候就不可能撞到墙,那么程序中就不能让苹果出现在墙上;而且,这4种情况覆盖了所有可能性,在写程序时如果只考虑了其中的2种或3种,就不“完备”了。此外,编程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处理“与”、“或”、“非”等布尔逻辑操作。比方说“蛇没有吃到苹果”与“蛇没有撞到墙”(!a && !b ),就等价于,“蛇撞到自己”或“什么都没发生”(c || d)。

这些思考对孩子的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逻辑训练。

当我把编程能带给孩子几项能力一一列出来的时候,发现这点是最重要,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次就完成得尽善尽美,程序运行起来发现不对有问题,这时就需要孩子去寻找出错的地方,并将它一点一点去改正。

程序的世界很单纯,只有0和1,对和错,没有模糊值。这跟写文章、画画什么的不一样,当读者、观众感觉一般时,可能是见仁见智,并不一定证明你的作品不好或者哪里有错,你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但程序不一样,只要运行结果和期望不符合,就证明中间肯定有哪儿出错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只要足够努力,就肯定能把这个错揪出来。就像你告诉一只猫,小黑屋里肯定有老鼠,它负责把老鼠抓出来,比它不知道小黑屋里究竟有没老鼠听起来要容易和有信心得多。

然而,实际上程序中很多bug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从头到尾把程序的运行顺序一步一步地跟走一遍,观察每一步的运行结果(专业术语叫“单步调试”)。这需要很多的耐心、观察力和专注力,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磨练。

当调试经验丰富之后,孩子在写程序时还会懂得给那些“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先做个记号,方便回头来检查纠错。他更关注于提高自己纠错的技能,而不是害怕、回避或者掩盖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懂得,有错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揪出来,改正就好。

有些人总是在进步,因为他随时懂得回溯、调试、纠错,进而提升自己。

一不小心写了很多,不知说清楚了没有。

以上这些能力,其实并不是编程特有的,但它们却是在编程这件事情上集体出现的。所以要是你问我,孩子有没必要学编程,我会很肯定地回答,有必要,因为它的确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可几岁学、怎么学?市面上关于编程的产品很多,绘本、桌游、APP、网站、课程……该怎么选?我下次会再来一篇好好谈谈。这里再透露个秘密,编程不一定非要对着电脑来学,尤其是接触初期。从上面几点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更多的是需要Get思维,培养能力。

Oops,我是不是说得太多,泄密太多,没准儿要被程序员圈开除了。所以,关于孩子具体该怎么学编程的话题,咱们下次聊啰~

? 点“阅读原文”,来「东西严选」逛逛~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少儿编程只是让孩子有编程的思想,是启蒙阶段

而专业的程序员是创造价值,开发产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编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