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没有声音怎么回事听远处的的声音有点吵怎么回事呢。不是近处的应该刚吵吗?

原标题:新戴助听器有点吵或因调试不当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原:戴上助听器觉得吵、有杂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在用助听器放大、捕捉声音的过程中,会将周围几乎所有的声音都一起传进耳朵,包括一些平时被忽略的细微杂音。耳聋老人突然听到久违的声音,更容易觉得吵。以后慢慢调试,适应3—6个月就好了。 2.调试不当。助听器参数的调试有比较强的专业性,一旦调得不准,就会杂音很大。 因此,配助听器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全面检查后,再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并调节到至佳状态。否则,不但老人戴起来难受,听力还会变得越来越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什么我年龄大了听得到却听不清、听不懂,在环境变吵时变得尤为明显?

一般来说,听觉包3个阶段:听到(察觉)和听清(辨别)、听懂(理解,这三个阶段是包含关系,如听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到却不一定听得清。这说明面是越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的活动。
  内耳具有简单的声音信号分辨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辨能力就会下降。但由于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一段话识别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不必苛求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致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中枢系统则具备更复杂、更强大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当进入嘈杂的环境中,由于言语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听起来就比较困难,有听觉功能下降的患者更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己,而且听力损失越重辨别能力越差,只有听神经病例外。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会抱怨听得却听不清。此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退化,大脑对的信息处理能力减弱,和同样听力损失程度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识别能力也较差。听不清、听不懂的常见。

加载中,请稍候......

我们总以为耳聋的人小声听不见,要声音大些才好,而且是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很多聋人怕吵,甚至非常怕吵。

我们的听觉是有限度的。就像把水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一样,听力学家把正常年轻人刚刚能听到的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人为地规定为听力0级(0dBHL)。听力0级大小的声音正常人勉强能听到。安静环境下的交谈声大约60听力级左右,听起来柔和适宜。如果在耳边大声喊叫,我们都会反感,因为声音太大了。更大的声音我们会感觉受不了。一般说来,我们的忍受极限不会超过140听力级。

从刚能听到的0听力级算起,到最大极限140听力级都是我们能听的范围,术语上称为“听觉动态范围”。如果存在听力损失(耳聋),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就不会是0听力级,而可能是30、60、70听力级甚至更多。假设一个聋人的平均听力损失(PTA)60听力级(这意味着60听力级是他刚刚能听到的声音,相当于我们的0听力级)又假设他也有140听力级的听觉动态范围,则该聋人似乎能忍受200听力级左右的声音。实际上,不仅没有人能忍受200听力级的声音,这样大的声音自然界中也根本不存在。第二条假设是完全错误的。

尽管小声听不见,绝大部分聋人,特别是神经性耳聋患者对太大声音的忍受能力并不比正常听力者好,甚至更差。别说140,就是130、120、110听力级,他们也往往听得“震耳欲聋”。这是因为他们的听觉动态范围不同程度地变窄了,有时甚至会窄到不足5分贝,也就是说,减小5分贝听不见,加大5分贝又受不了。因此,许多聋人比正常听力者还怕吵。

耳聋后怕吵,术语称作“重振”(复响)现象。重振是伴随听力损失而来的一种病理变化,其本质是内耳内、外毛细胞协作失调的结果。如何理解重振现象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定条件下的“听觉过敏”。简单地说:说话的声音加大1倍,正常人的听感觉也加大了1倍;声音加大10倍、100倍,正常听力者会相应地加大10倍、100倍。有重振的聋人不是这样。说话的声音加大1倍,他们的听感觉偏偏会加大10倍、20倍甚至50倍。听感觉(响度)的过度增长导致了重振现象的发生。正因为如此,伴有重振问题的耳聋患者特别怕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没有声音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