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总是八十八正常吗一百零几正常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血压偏低,心跳过速。建议你每天起床后测量基础血压和心率、上午11点左右再测一次血压和心率,记录下来所测量的数据,连续3天。如果能够恢复正常(血压120/80 mmHg 心率65次/分钟上下),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仍然如你所说的话,就去当地正规医院请医生帮你检查一下,用药物控制就可以康复了!(退休老师为你解答)

原标题:为什么寺院的钟要敲一百零八下? 原来这个意思

为什么寺院的钟要敲一百零八下? 原来这个意思

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这首诗使寒山寺扬名天下。

每逢新年,寒山寺都要敲钟一百零八下,为新年祈福。

钟,庄重平稳,端正安详,自古即为寺院中重要法器之一一般都高悬在大殿或钟楼的梁上。

在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洪亮。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寺院的钟分为梵钟、小钟钟两种。

梵钟专司召集众人,或为朝夕报时之用;

小钟则为法会、节庆通告佛事开始之用。

梵钟就是大钟,因为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吊在钟架上及撞击令响,所以又称为钓钟,撞钟。

小钟,又称为半钟、行事钟、唤钟等。

因为它只有大钟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钟;

因为它通常挂在大雄宝殿左边,或挂在禅堂门口,用来击鸣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所以叫做行事钟;

另外它还叫做唤钟,因为它常悬挂于方丈的寮外,由侍者击呜,传唤学人单独入内参学。

佛寺大殿前左右两边通常都建有钟鼓楼,分别放置钟、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盛世鸣钟习俗,钟的端庄形象和铭文具有永久性和历史感,象征着天长地久、国泰民安、和谐幸福。

传说,寺院撞钟的传统最早源自于南朝梁武帝,他曾向高僧宝志和尚请教∶〝如何才能摆脱地狱之苦?〞

宝志和尚回答∶〝人的苦痛不能一时消失,但如果能听到钟声敲响,苦痛就能暂时停息。〞

于是,梁武帝就下诏令寺院每日都要撞钟。

一般说来,佛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击鸣法。

在僧众们斋粥下堂、参禅完毕、早晚巡视或吃茶下床的时候,鸣三下;

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进入僧众讲堂的时候,鸣七下;

在斋时僧众进入斋堂的时候,鸣十八下,叫做“入堂钟”,入堂钟是按照进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

而三十六下则是集三通击鸣之和,总成一百零八下。

据中国禅宗六祖惠能三世徒百丈怀海(六祖惠能 -- 南岳怀让 -- 马祖道一 --百丈怀海)制定的丛林清规《百丈清规.法器》载∶

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

所以,寺院僧人于每日朝课与熄灯之前都会敲击钟鼓,称为〝晨钟暮鼓〞。

当然,敲钟也有讲究,晨晓敲钟,是警醒世人自无明长夜中觉悟;晚暮敲钟,是唤醒世人的昏暗迷惑,又称为幽冥钟。

寺院敲钟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

晚上先击鼓再敲钟,一边击鼓一边持咒,击鼓后再敲钟,晚上的敲钟先慢后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覆三次,计一百零八下。

早上则反之,先敲钟后击鼓,钟先快后慢。

如果是晨钟,则是先快十八下,后慢十八下。

先快十八下时应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共十八字,每字鸣钟一下。后慢十八下,应念《晨钟偈》,共十八句,每句鸣钟一下。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干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如果是暮钟,则是先慢十八下,后快十八下。先慢十八下时应念《暮钟偈》,共十八句,每句鸣钟一下:

洪钟初(再、三)叩,宝偈高吟:

上祝当今元首,大统乾坤;

下祈人类相亲,世界大同。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同;

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

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日。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后快十八下,应念“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共十八字,每字鸣钟一下。早晚如此叩击三通,三通鸣毕,最后念“南无当山护教伽蓝圣众菩萨”三遍,再击钟三下,接三下板。

这样,鸣钟的过程才算是全部完成了。

那么,为何寺院的钟要敲一百零八下呢?这其中是有三种说法。

《易经》认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数,是至高无上的像征。

古人有除夕夜〝撞钟祈福〞的传统习俗,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随着悠扬的钟声〝随夜尽〞,新的一年〝破晓来〞。

佛教认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一百零八次,则除尽人间所有的烦恼。

因而,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颗,念经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汉朝班固撰《白虎通义》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大意是说,钟能聚集地下的阳气,敲钟可以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

古人有除夕夜〝撞钟祈福〞的传统习俗,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随着悠扬的钟声〝随夜尽〞,新的一年〝破晓来〞。

撞钟一百零八下,即为一年之意。

因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像征年年循环不息,天长地久。

明朝学者郎瑛撰《七修类稿.事物类.钟声数珠》上记载∶〝钟声,晨昏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得此数。〞

撞钟是佛教寺院重要活动,因为撞一百零八下为准,所以,佛钟又称为“百八钟”。

百八钟的撞击之法,佛经中说:

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

就是说,击钟的时候,应该缓引钟槌,使击出的钟声悠远深长。

通常是以三鸣为始,二鸣连续为终。

分三通击完,每通三十六下,快十八下,慢十八下。

寺院作息皆以钟板等法器为讯号,敲钟击鼓乃丛林号令。

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洪亮钟声可警醒群生,令三恶道众生闻声去苦得清凉。

此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压总是八十八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