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第一次练单腿提踵练法,左右腿各三组每组十几下,做完后第二天酸疼,第三天无法正常行走,现在第四天依然如此

小腿肌锻炼方法,小腿肌肉锻炼技巧

“优待”小腿肌 雕塑完美形

小腿肌一向是健美训练中的“老大难”问题,是不是发达小腿肌真的“难于上青天”呢?下 面关于小腿训练的建议,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让你的训练获得成效。

一、针对目标肌的特点训练

小腿肌是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肌肉,特点是肌纤维密度大,耐吃重、耐疲劳,一般强度的 常规训练无法“撼动” 。而且通常的训练次序是大腿后再练小腿,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负重 量皆无法满足小腿肌的训练要求。若为了保持训练频率,用这样的顺序是可以的。但总是用 这样的顺序安排小腿练习,那效果肯定不行。

针对小腿肌能承受大重量的特点,每周安排 2 次大负重训练,中间穿插 1 次中、小负重训练,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训练频率。

2次大负重必须采用“优先训练”法,练 完小腿后再训练其他,或者专门练小腿。采用“优先法”你会发现小腿的负重能力是惊人的。由于小腿肌耐疲劳,故过低次数效果不好,推荐的次数是 12——15 次/组。如果每个练习做 4 组的话,中间 1 组可以降到 6——8 次,一般在第 3 组加到最大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练习做到 12 次左右时都会产生烧灼感,而与采用的重量是否尽全力没 多大关系。因为做到 12 次时肌肉中乳酸积累已达一定值,训练者会感到难以为继,接下去则是凭意志力坚持。而且肌肉对于所采用的重量有个模糊的“估计” ,重量不达到一定界值 是不会动用全部潜力来抗衡的。 小腿训练最好是在 10——12 次时已近力竭,最后的几次凭借毅力坚持完成。这样练的效果 比随便采用一个轻松的重量完成预定次数要好得多。

健美训练上身较好控制,一到腿部就不行了,光想着对抗重量,难以顾及意识肌肉联系。 训练中意识和肌肉联系得越紧密,就越能找到“训练感觉” ,肌肉就发达得越快。腿部训练 也应努力建立和保持这种良好的联系。 刚开始时负重量可低一些, 但很快你就能适应并较大 幅度地提升负重量,动作也会更准确,目标肌能得到彻底的训练。 有个小技巧有助于意识肌肉联系,即利用想像力。练小腿时可将其想像为排列密集的钢索, 从而使注意力更加专注,目标肌的兴奋度和充血效果更好。

三、要做全程动作 不做全程动作几乎是个“通病” ,大部分人只是一味地踮起落下,根本不注意动作幅度。而 发达小腿肌是以幅度充分的全程运动为要点的,训练的细节是:踮至顶部时不要立即落下, 应努力坚持 2 秒钟;落下时要控制还原,直到最低点。这样的全程动作才能使小腿的形状接 近理想,避免小腿肌位置偏离,下端过细的弊病。

四、方法多样,强度较大

小腿肌的基本练习有二:

一。是以大负重发展发展体积的直立提踵;

二。是雕塑线条的坐姿提踵。

此外,还应采用尽可能多的动作来提升训练效果,避免训练枯燥。

有训练伙伴的话可做“骑驴提踵” (分量嫌轻伙伴可手持一对大重量哑铃) ,前脚掌站在一块 10 厘米厚左右的木块上,双肘撑凳,请同伴坐在背上,尽力提踵,每组 12——15 次,做 4 组。

也可单练一腿:扶墙,手执一重量足够的哑铃,前脚掌站在厚 10 厘米左右的木块上单腿提踵,每组 12——15 次,做 4 组。 替代“坐姿提踵”的练习有“弓步提铃”和“脚掌踮举” (在腿举器或坐蹬器上,先将重量 蹬至顶部。

然后用前脚掌及脚趾的力量进行 12 次左右的“踮举”可雕塑小腿外侧线条) 。 由于小腿肌耐劳,故训练强度必须较高,组间休息 45 秒左右,不应超过 1 分钟。一般采用 2——3 个练习,总组数为 8——12 组。

为了加快小腿肌的恢复,组间间歇时应坐下来揉、捏、轻击,抖动小腿。训练结束后应在台阶或厚木块上尽可能伸展小腿肌肉。

为了避免训练节奏的固定单调,可改变训练频率,如一 周或半月内连续练两三天,休息一天,或第一周每天练小腿,第二周练一天休息一天;次数可第一个练习做 12 次左右, 第二个练习做 25——30 次。 变化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训练强度,逼迫肌肉生长。

乔·韦德曾对施瓦辛格说: “如果你想让我自己的薄弱部位对训练有反应,就应该像热爱你 的强壮部位一样热爱它们。 ”为了自己的薄弱部位——小腿,施瓦辛格甚至专门做了一条露 出孱弱小腿的裤子, 忍受讥讽, 发奋苦练, 终于将讽刺变成了赞叹。

其实, 即使是强壮部位, 也是长期进行艰苦训练的结果,何况是薄弱部位。针对薄弱部位,改进训练,坚定信心,艰苦努力,阿诺德·施瓦辛格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提踵动作说白了就是抬起后脚腿, 它是发达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主要手段。 其方法有站 立、坐姿、和骑人三种。

站立提踵的动作要领是,两脚的前脚掌站立在垫木上,双手持杠铃于肩上,然后反复做提踵 动作。也可站在特制的站立提踵架上进行练习。

坐姿提踵的方法也很简单,坐在凳上,双手将杠铃或其它重物置于大腿前端(勿使其滑动) , 两脚前脚掌踏在垫木上,然后反复做提踵动作。另外坐在专练小腿肌的提踵架上练习,效果一样。

骑人提踵需由二个人来完成。练习者站在垫木上,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两臂伸直撑在凳子 或固定物上。同伴骑在其臀部后端。 各种提踵动作因站法不同, 所锻炼的部位也有所差异。 脚尖向内扣站法侧重于锻炼腓肠肌的内侧头,而普通练法内外侧都能练到。

提踵动作主要是以腓肠肌的收缩来完成的。提起脚跟时,应感到小腿肌群充分收缩,稍停顿 后再缓慢下落至最低限度,使小腿肌得到充分伸展。


直腿单腿台阶提踵的正确练法及注意事项

动作要领同第七式, 唯一区别在于提踵过程中提踵腿保持完全伸直。 单腿台阶提踵——动作标准、直腿、最低点最大程度拉伸、最高点顶峰收缩——这是目前最难的小腿练习之一了。

许多人认为这一动作简单, 不过当你去看时, 他们却弯着膝盖、 借助弹跳的惯性来作弊完成每一次反复。 这一式的关键在于停在最低点。不要有任何弹跳感。 动作缓慢,不要在动作的任何一处环节加速, 动作中保持同一速度, 每个动作保持同样节奏。 这些原则听上去没什么,但是却能够让一项“没多少难度”的练习变成真正的炼狱。

初级标准时 4 组 X30 次反复(如果你搞得定) , 每周给每组添加不超过 1 次反复, 直到你能够完成 4 组 X50 次反复 (每条腿) 。这至少要花费你 20 周的时间,前提是你能够坚持这一速度。不行的话,放慢一些。

初级标准 4X30(双侧达标)

最终目标 4X50(双侧达标)


原标题:小腿肌肉训练技巧,小腿提踵动作解析

要训练小腿肌肉,最常用训练动作-甚至可以说就是“提踵”(Calf Raise)。

“提踵”这个动作学名称为跖屈,其实只针对整个小腿肌肉群组中的部份肌肉,其中以腓肠肌为主也是最大体积的,与比目鱼肌共同占去小腿肌肉的大部份,腓肠肌也分为中束和侧束。

很多人在健身房锻炼的时候经常忽略小腿的训练,甚至都不进行训练,更谈不上了解和理解了。但小腿的强壮直接决定了脚踝的稳定性,全身肌肉全面平衡发展,深蹲等刺激腿臀动作也离不开小腿的辅助。

▲脚尖下垫高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幅度

可能坐姿提踵、站姿提踵和器械提踵等等小腿训练动作做了也做了很多,但是到底如何了解小腿肌群,怎么让训练动作更加的有效?如何让小腿肌群的内外侧均衡平衡的发展?暂时忘掉以往所有的经典训练动作,了解薄弱部位的解剖本质,看看什么样的动作是最合适的。有些动作可能是你熟悉的,有些动作可能是你从未见过的,目的是让你更聪明的训练。

一条双关节和一条单关节

小腿肌群包含两条肌肉束,名字分别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他们的最大区别是腓肠肌是双关节肌肉(膝关节和踝关节),比目鱼肌是单关节肌肉束(如图:比目鱼肌起点踝关节),并且红色的腓肠肌在蓝色的比目鱼肌上面(如图: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关系)。比目鱼肌起于胫、腓两骨上端的后面,止于脚跟骨结节(如图:比目鱼肌解剖),他的主要功能是让换关节完成屈伸动作。

▲比目鱼肌起点:踝关节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关系

而腓肠肌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如图:腓肠肌有2个终点),同样止于脚跟骨结节(如图:腓肠肌起点),很显然他经过了膝关节和踝关节,他的主要功能是换关节的屈伸和膝关节的屈伸。

用器械腿屈伸进行腘绳肌训练时,我们要尽量放松脚踝,就是要减少腓肠肌在膝关节屈伸中的作用,从而更多的刺激腘绳肌。

在手臂的训练中,如果更好的利用肌肉不用的起止点来有侧重的刺激同一个肌群的不同肌肉束,小腿肌群也是一样的原理。当我们进行坐姿提踵动作时,因为弯曲膝盖大腿呈90度角(如图:弯曲膝盖),所以腓肠肌这时处于较短的收缩长度,也就是非最优的刺激状态(如图:腓肠肌在放松位置),所以比目鱼肌此时的负担和刺激效果就最大。

如果采用站姿提踵,腓肠肌被拉长的同时收缩刺激的效果提高,所以比目鱼肌的刺激效果减弱。当然不管你进行什么形式的提踵练习,都会用到比目鱼肌,因为他是最简单的单关节肌肉束。而对于处于表层的两条腓肠肌,下面会提到如何更好的让内外两侧肌肉束更加的均衡?

更多的侧重刺激比目鱼肌,前脚掌放在踏板上(如图:坐姿前脚掌接触踏板),靠垫压在股四头肌的前端而不是膝盖上方(如图:靠垫放在大腿上),脚后跟下放感觉到小腿肌群拉伸感后向上抬起脚后跟,并且做顶峰收缩(如图:顶峰收缩)。

小腿后侧肌群主要有两组肌肉组成: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当你坐姿训练小腿时,膝关节处于弯曲状况,腓肠肌被动缩短,这时候进行跖曲动作时会导致腓肠肌参与减少!此时主要训练的是比目鱼肌。

我们的偶像曾经有一张经典照片(如图:骑驴提踵),这个动作并不建议,但是器械提踵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动作。因为动作过程中膝关节伸直,所以对于腓肠肌的刺激增加。可以通过改变双脚的朝向来分别刺激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脚尖向内侧重腓肠肌外侧头(如图:脚尖向内腓肠肌外侧头),脚尖向外侧重腓肠肌内侧头(如图:脚尖向外腓肠肌内侧头),另外在做这个动作时,单侧腿的训练对于改善腓肠肌内外侧头不平衡也非常有效(如图:单腿提踵)。

脚尖向内腓肠肌外侧头

▲脚尖向外腓肠肌内侧头

先看两张图片(如图:史密斯站姿提踵),让肌肉充分的伸展和顶峰收缩是站姿提踵的关键,也就是动作幅度是重点,所以动作速度要尽量的慢,才能让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充分的收缩和拉长,并且负重不要过大,负重过大也会阻碍小腿肌群的动作幅度,当然踝关节的柔韧性也很重要。站姿膝盖伸直,腓肠肌不再被动缩短,训练的主要对象变成腓肠肌。

普通的小腿训练如果不过瘾你可以试试自重单腿提踵。

单侧练习能够让训练强度瞬间提高,单臂俯卧撑单臂引体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单腿提踵对于提踵练习对于小腿刺激的提高就棒棒的了!虽然单腿提踵是训练小腿的高难度动作,但很多朋友能够直接拿下它,这是因为我们的下肢力量强的缘故,即使不训练,小腿也能够让我们行走一天而不疲惫。动作不难,但训练要注意刺激,慢速并注意肌肉刺激是重点~

站立在地面上,抬起一条腿使其悬空,手扶物体使身体稳定。单腿完成“垫脚尖”动作,注意顶点的收缩,控制训练时对于肌肉的持续刺激。动作速度要慢速,对于小腿肌肉的刺激会加深,并注意顶点的收缩。站在台阶边缘,使脚后跟悬空能加大运动幅度,提高训练训练难度。

小腿肌群以耐力著称,训练当以高次数为主。

每次训练2~4组,每组20~30次。

具体组次因人而异安排,力竭为主。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源自网络。未能及时联系到原作,深感抱歉。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属原作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腿提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