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自汗,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何为多汗,额头出汗,手脚出汗?

九九有话说:真的有这么多盗汗的人?我的后台最近每天总是好几十条关于盗汗的留言。好吧,服了你们锲而不舍每天坚持留言的小强精神,今天就来奉上治疗盗汗的文章。

中基、中诊书中总说“阴虚则盗汗”,你还在将此奉为金科玉律?认真你就输了,知道吗!在临床上,绝不可泥于“阴虚盗汗”之谓,中医治病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即仲景老前辈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PS:昨天的文章推送之后,有小朋友留言说,他的老岳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分心木可以延时……”。九九也只能帮你们到这里啦!

盗汗,指寐时汗出,醒来自止之证,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责之于阴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一语耳熟能详。然历代医家对“阴虚盗汗”亦多持不同意见。

如《丹溪心法·自汗》曰:“盗汗属血虚、气虚。”

《景岳全书·汗证》云:“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所以在临床上,绝不可泥于“阴虚盗汗”之谓,必须要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即法仲景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祝某,男,58岁。十多年来,每夜盗汗,身体强壮,面赤唇绛,脉数。相火易动,阳常举。

【处方】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9g,熟地黄30g,生地黄15g,黄柏9g,黄芩9g,黄连1.5g,玄参9g。7剂。

二诊:前方服一剂盗汗即止,有咳嗽痰多症状。前方加黄芪9g,玄参9g,7剂。

三诊:阅读流泪,面仍红,因过度疲劳,盗汗1次。处以当归9g,熟地黄30g,生地黄15g,白芍9g,黄芩9g,黄芪9g,黄连1.5g,牡蛎15g,望江南9g,黄柏9g。7剂后汗止停诊。(摘自姜春华《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按语】盗汗、面赤、唇绛,属阴虚火旺,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后又加生黄芪、玄参以助益气养阴之功,药证相符,三诊而愈。

(本案摘自姜春华《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十月十二日,夜寝喜盗汗,脉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川桂枝四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

【按语】《内经·指针要大论》云:“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以,人体若卫阳虚弱,阴阳失谐,就要益气阳,调阴阳。本案为虚劳盗汗,阳脉浮、阴脉弱,夜而汗出,为阳虚不能顾护阴液之故,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助表调和阴阳。

(本案摘自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许某,女,56 岁。近日来夜寐盗汗,汗出湿衣,自觉烘热,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口干口苦,舌偏红、苔薄黄,脉细弦。

周教授辨为盗汗。证属肝经郁火内蒸,营阴外泄。治拟清泄肝经郁火,和营敛阴。

【处方】桑叶、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玄参、瘪桃干各10g,生地黄、白薇各12g,煅牡蛎(先煎)25g,糯稻根15g,龙胆草3g。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4 剂,盗汗即止。

【按语】患者为肝经郁火逼液外泄,故用桑叶、牡丹皮、栀子、龙胆草清泄肝经郁火;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汗出可致阴伤,故用生地黄、玄参滋阴柔肝,又可防栀子、龙胆草苦寒伤阴;另配煅牡蛎、瘪桃干、糯稻根固表止汗;白薇清泄郁热。

(本案摘自《周仲瑛教授辨治盗汗经验举隅》)

4、邪热内郁、表里不和型盗汗

杨某,男,32 岁。2009年12月15日初诊。盗汗半年,加重1个月。该患5年前患外感后遗有下利一证,时轻时重,重时大便每日4 ~6次,里急,便质稀溏而夹杂黏液,并伴周身散发红色米粒大丘疹而瘙痒。经抗生素治疗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

近半年来又添盗汗一症,初起并未重视,然症状逐渐加重,夜寐汗出如洗,色黄染衣,需每天更换睡衣及被褥,且渐觉体力不支,易患外感。观其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诊其脉数略细。

此乃邪热内郁,表里不和,营阴外泄。治以清里热,解表邪,和阴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加减。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加减:炙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葛根20g,黄连10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15g,白术15g,防风15g,薏苡仁30g,肉豆蔻10g,炙甘草10g。3 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 服上方后,下利止,大便成形,日2次。周身皮疹未见新发,但盗汗减轻不明显。药已中病,仍以上方加黄芪30g,煅龙牡各30g,以益气固表止汗。5 剂,水煎服,日1 剂。

三诊:服上方后,盗汗明显减轻,已无需每天更换衣被,大便正常,日1 次,皮疹已愈,体力有增。嘱按原方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已痊愈,体力较前明显增强,很少外感。

【按语】“有是证,用是药”。本案下利,脉数,因外感而起,乃葛根芩连汤证;汗出色黄染衣,又现周身皮肤红色丘疹,虽未见身黄,然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理同。

故本案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内郁,表里不和,日久而致阴阳失和,营卫不调,营阴外泄。是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清里热、解表邪;再以桂枝汤调营卫,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煅龙牡涩阴敛阳而止汗,薏苡仁、肉豆蔻健脾利湿、涩肠理气。

(本案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25卷第6期《盗汗医案三则》)

连某, 女, 45岁。2002年10月初诊。常失眠、心悸、气短、神疲、纳差、眼皮下垂、头昏耳鸣。近半个月来, 寝则盗汗, 床单垫被常需烘烤,舌淡红边有齿痕. 月经量少色淡。

此属心脾血虚盗汗。治宜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减。

【处方】归脾汤加锻牡砺、五味子, 重用黄芪。服药5剂, 汗减半;续服10剂而愈。

【按语】心主血, 脾统血,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思虑劳心过度, 营血阴耗, 或脾胃素弱, 水谷精微化生营血不足, 血不养心, 神气浮越, 心液不藏而外 泄则盗汗,并见心悸少寐、面色不华、气短神疲、头目眩晕等症。

《丹溪心法》说:“盗汗属血虚。”治宜补血健脾养心,用归脾汤加减调治有显效。

(本案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25卷第6期《盗汗医案三则》)

李某, 男, 42 岁,农民。2002年6月20日就诊。盗汗、自汗3年余, 已服中药100余剂, 迄今未瘥。头重如裹,肢体困倦,纳呆口腻,阴头寒。舌苔薄白腻、质淡, 脉濡缓。

证属湿阻阳虚, 用化湿运中温阳法治之。

上方服毕7 剂,盗汗即大减,醒后但头额汗出,内衣不湿;头重如裹、肢体困倦、纳呆口腻及自汗等症状亦俱减轻。惟阴头仍寒,脉、舌如上。再予原法治之,上方加菟丝子12g,杜仲10g。

又服完7剂, 盗汗、自汗俱止,诸症均解除

【按语】治疗时应用化湿运中法,目的在于除邪祛湿, 使中焦运化功能正常,升降适度, 脾气方可来复, 则卫气生成充足。卫气充足, 司开合的功能正常, 则盗汗自无。方中牡蛎治本,同时适当用止汗药, 采取标本同治而愈。由此可知, 盗汗不独阴虚,脾虚湿阻亦有之。

(本案摘自《河北中医》2004年8月第26卷第8期《中医药对湿阻盗汗的治疗体会》)

回复 出汗 ,查看更多关于出汗的文章。

喜欢“最美中国方”今天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热爱中医、注重健康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微信“最美中国方”。可选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 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里查找“最美中国方”

② 或者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后,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关注”

也欢迎告诉我们你的经验和体会,你的思索和疑惑。我们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作者:宝宝知道@懂得爱自己

出虚汗,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日间时时汗出,活动益甚者为自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出汗异常病证。

《伤寒论》对外感病的汗出见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并根据汗出的性质来推断病机,提出了外感病汗证的辨证纲领,创制了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金匮要略》指出:“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说明盗汗多由虚劳所致。同时,还详细论述了黄汗的脉因证治,启迪后世。

《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自汗、盗汗的内服和外用专方,其中药物,如麻黄根、牡蛎、小麦、黄芪等,至今仍在沿用。

宋《三因方·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着汗出,唧1名盗汗,或云寝汗。”还指出因各种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汗出,不得称为。自汗”。金元时代,对本证的认识又有所发展。《丹溪心法》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并对李东垣补阳调卫及补阴降火等疗法,有新的见解。

明代《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也”,但“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屑阳虚,盗汗必属阴虚”。见解中肯,颇切临床实际。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言简意赅,可谓治疗自汗、盗汗之大纲。王清任则另辟蹊径,提出“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总之,对汗的生理、病理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创了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的先例。《诸病源候论》对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探讨。金元时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观点基本形成。明清医家对汗证治疗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总结,辨证论治水平大有提高。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男女一样嘛。天热时正常,天不是很热时就是你身体太虚,需要多补补,银耳红枣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虚盗汗阳虚自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