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古诗大全300首诗

原标题:秋分 · 古诗词赏析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青谷、颜如、白岚、圣诞节、洪梓萱、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叶芝的有句诗:“火焰对火焰,翅膀对翅膀。”这个秋分节气,我寻找到《秋风辞》来与之呼应。

季节里蒿草已经长出了许多白茸茸的种子,山里的绿开始慢慢变浅,由绿极黄。白云,四处飘着,全然不像城市里灰不溜秋的样子,兰花秀丽而端庄高雅,菊花也带芬芳。如果让佳人于怀中,而不能相忘,这个秋天应该如何的清爽明朗。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可等人中之龙也在乘坐楼船,畅游汾河横越中流,激起素雅波浪吹萧击鼓,唱着船歌时不由得感慨:欢乐到了极限,伤心事也就越多,任你再身强体壮荣华富贵,又怎抵挡老的到来。

可像八卦中的“节卦”。任何事物皆有一个有盛有衰的过程,也有一个有行有止的过程,在一定的时候必须适当节制一下自己的行动,这将会是极有益处。 但往往人的哀老死亡却不能节制,我们自因珍惜年轻的时光。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首秋分诗透着人生过半的凄凉怅然,怎么也不像当年那个高吟“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濛濛细雨中潇洒骑驴直入剑门关的陆游。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此时的他,神采飞扬,睥睨天下:“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后来却一直仕途不顺,屡遭弹劾,固然有权臣倾轧的原因,但也因他的名士任性与率直骄傲。性格,好与不好,因人而异;但从政而言,陆游的狂放倔强并不合适复杂黑暗的官场。

此时的陆游,早已不复“黄唐开辟,秦隋争战,不把江山换”的豪情胜概,而是以史书送酒,“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和比他小十五岁的辛弃疾一样,文武双全,年少成名。古人视诗文为馀事,历代士大夫皆以治国平天下为念,出身名门的他们并没有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世事难料,报国无门,他们怀才不遇,空度余生,却以诗留名青史,闻名古今。

陆游: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这是两位忘年交历经风雨沧桑之后最好的对话。木心讲过,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唯一能做的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雁一声,秋分了两半》

木落时来,可有雁来?高启仍夜坐家中看雁?

当年身长七尺、能文能武、尤邃于群史的他,可是个低调人儿。家在北郭,与王行等“十才子”卜居相近,却独依外家,隐于吴淞江青丘。明初被召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后在升职时,自陈年少不敢骤膺重任,得赐白金放还。谁想到会被腰斩于市,年仅三十九。

也是秋天吗?想起惠特曼,“想想一切过去的事,/想想今天,以及从今往后的后世。”想想“罪恶与善行之间的区别不是错觉,/地球不是一个回声,人和他的生命以及他生命/的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秋雁来时江湖冷。诗人已见狂风吹断雁阵,三三两两掉下来,宿在寒水边也无法安歇避祸。因此提醒大雁,世路艰难要提高警惕,以免遭到暗算:“莫恋遗粮犹在田”。不要顾着贪吃遗下的禾谷,停留在地面很危险。这提醒,他的前辈诗人已发出同样的呼告:“万里长为客,飞飞岂自由。情知稻粱急,莫近网罗求。”(王令《雁》)他也悟到了:雁啊,唯有高飞才能远离猎人,让他们望云海茫然,无奈地站在那里羡慕嫉妒恨。

惜高雁,还是掉进了罗网中,一世两半分:生在元、死在明。据史料记载,高启被行刑时,朱元璋皇帝亲去监斩。苏州治所选在张士诚遗址建办公大楼,请高启写《郡治上梁文》。而张士诚正是皇帝当年的死对头,这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而据《明史·高启本传》透露: “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早已埋下了祸根。眼下正好秋后算账,他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朱元璋杀鸡儆猴,历代“屠夫皇帝”的凶残有过于此乎!?

“此事问天天不管,满目荒烟”。惠特曼问:“你猜想过你自己不会继续下去吗?”我们现在的目光是望着被腰斩的一具遗体吗?不,“你不是随风飘散了,你必将可靠的环绕你自己而聚集,/你自己!你自己!永远永远你自己!”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

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

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金代大名府的一对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恋了,但接着就有流言蜚语说他们私通,两个相恋的人为了表明他们爱的真诚,洗刷名誉的清白,双拥投河自尽。

在现在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案件,元好问知道这件事后,同情他们的爱恋,感慨无形之手将他们推向死亡写下了这一首千古名作。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事件,在文学家的笔下会这么深沉,可以和许多千古相恋的爱情悲剧放在一起比较,让词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来歌颂和怒斥呢?也许是真实的力量,真情的动人。

词中这样写到,藕啊,你可知道情思有多长。你可知道莲心有多苦呢。上天已经答应这一对小儿女在一起,而不受泥土的玷污,向上开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并蒂莲,向游人展示他们的爱恋。就算是谢灵运的诗哀伤,娥皇、女英追逐舜帝化为湘水的故事也没有你们故事的感伤和真实。默默的夕阳,注视着你们。让你们永远的在一起。

此间种种,幽怨自谁,幽恨何来,但愿凭吊的人啊,早点来,不要等到花落红残,狼藉舟中,残酒不解幽恨。

马上中秋节了,附小诗一首:

月近中秋夜,雨落微尘天。

形单影徘徊,人思团圆中。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风词》是一首古琴曲,其歌词源于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诗,见录于《李白全集·卷25》。琴曲有两个版本,一是近代古琴史上颇有影响的梅庵琴派版本,其琴曲在近现代琴坛流传不辍。王燕卿传谱的《秋风词》,体裁精小,疾徐得当,曲调朗朗,便于传习,故流传至今,被收入各版的《古琴曲集》;二是龚一先生打谱的版本。

本期白岚赏析的《秋风辞》也是一首古琴曲,目前读到的最早记载,是《和文注音琴谱》。此曲歌词的作者,谱中记为汉武帝。琴曲版本为蒋心越()所做,他是禅宗曹洞宗35代高僧,法名兴俦。俗姓蒋,字心越,浙江金华浦阳人,于明末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与琴学。

今天赏析古诗词,更加羡慕古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生活。两年多前师从巫娜老师的古琴禅修班,于2016年底开始学习《秋风词》,老师一边弹一边清唱,北京的冬天,一下穿越回古代之秋。此情此景定格为永远的回忆。早上心心念念秋风真的已起的秋分,坐在古琴前,想抚一曲曾经熟练的《秋风词》,无奈手生如初,曲谱也依稀,不禁感叹,这是去年非常喜欢的一支曲子,今年学习新曲居然忘了旧音。

我上期赏析的也是李白,也是类似题材《长相思》。早晨打卡NLP阅读,也在探究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与和谐之关系。从古至今,情关不分男女,胜过国门,超越时代,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思是永恒的主题。“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今日秋分听风,明晚中秋赏月,大大小小的月饼,林林总总的馅心,哪一口是相思的味道?哪一口是团圆的意境?“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多少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也阻挡不住依然前行。

学琴也如相思,一旦触摸到拥有神秘力量的琴弦,便会不由自主被琴音吸引到另一个世界。不再碰触,停止练琴,是被凡尘俗世的噪音干扰,没办法静下来和琴弦达成琴心合一。习琴简单吗?简单的,犹如孩子学习任何一们新知识;实不简单,是繁杂的“当务之急”总是横挡在面前。

相思相忆不得已。相对于相思的那个人,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对于“相思”这件事本身的眷恋;正如网络热文探讨“你究竟是爱那个深爱不忘的人,还是爱自己深爱不忘且不得的情?”弄不清楚就一头栽进自己设置的陷阱,只要不觉醒,就一直深陷其中,并以苦为乐。

学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自觉归入“伪琴迷”之列。每每触碰到琴弦,都有内外相通,气宇轩昂的通达剔透之感,可又如何?一通电话,一堆杂事,一个决定,一次干扰……习琴是我永远的相思!以没有最佳状态为由,时时息琴,以至于生到不知如何下手。

秋风清,秋月明。活在当下,就在自由畅快的当下,捧起一缕清风,安住一轮明月,拨弄七根琴弦,不做相思相忆不得已之人,只愿心之所往,琴心相合。秋分日,做一首我的秋风词。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自我逢秋悲寂寥”,说的有道理。首先是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让人倍感凉意;而花草树木谢去花朵、褪去绿色,逐渐呈现枯萎的状态,景物也是悲戚之状;再加之我国的秋天文化基调是冷色,悲情愁绪居多。所以,到秋天,就完全是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样子。

虽然秋天树木枯黄、人的悲伤情绪多,但是也有好处,那便是秋天的氛围极其容易催生佳作。比如我们今天要读的朱庭玉的小令《天净沙·秋》。这首小令前两句,对仗工整,描写眼前秋天之景;后三句,抒情,借一片红叶来抒发悲秋的愁绪。庭院中原本茂盛的梧桐树,如今在秋风中落尽了叶片;河边曾经满塘的荷花,如今也只剩下残败的荷叶。就在诗人四处闲逛、想疏散内心苦闷的时候,突然一片红叶飘在了诗人身上。这片红叶仿佛与诗人心意相通,想要诗人在它上面题写几句。这首小令的最后两句,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不说自己想写东西,想抒发内心苦闷,却借红叶之手来表达情感,构思巧妙新奇。“题红”二字用典,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久在宫中,生活了无希望,便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这片红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被一个叫于祐的书生拾到,并添了两句,由此二人心意相通,最后喜结良缘。

我个人是很喜欢秋天的,每年最期待秋天的到来。杜牧曾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我在江南生活,江南的秋天甚是温柔,很难见到秋风扫遍树木与群山,以致于枯草连天的景象,所以并没有那些特别悲戚的感受。我喜欢秋天微凉的温度,不冷亦不热;喜欢那些温暖的慵懒的午后,不管是在闹市,还是在自己的房间,我都能把自己抽身出来,成为一个不被打扰的个体,享受秋天的慢时光。更重要的是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有很多新鲜的水果上来。所以,秋天对我来说是一种小确幸。

读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也让我想起秋天的那些美好画面,所以献上一首多年前的小诗。

午后由悠远的鸡鸣和长长的狗吠组成

摇了摇,我们就变得很温暖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这风来得有些快,不几下,天就被吹得高蓝高蓝,入眼的色彩愈渐丰富,呼吸的空气也更清爽;几场秋雨氤氲,刚想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仲秋便悄然而至了;日月无声,岁月无情,心下叹,“不知秋思落谁家”。

其时,正在潭拓寺爱惜不期的遇见:我立在普贤殿的门口,白鸽立在普贤殿的匾牌;它梳理羽毛,我静心望它。它扭头、低头地耐心梳理,再抬头向我;再一细想,它似乎根本没有看我,没有侧脸过来便应不是看我;可我还是认真地看它,忽尔地想起父亲曾喂过的咕咕叫的那些鸽子;它抬起头,张开翅膀,根根尾羽也张开来,漂亮非常;我却起了要拍照的心思,忙活半天,它早收了身姿,且一直不来顾及我;等了一时,忽然地明白了,我放下手机,双手合十向它,转身离开。

几天前匆匆还乡,乡愁稍解,幽思放下;这几日往返千里,南奔北走,擦肩新颜、遇见重逢。世事一直如此。

我停在方丈室外静看“方丈”二字,啪嗒一声,身旁娑罗树掉下一枚果子;然后便见一中年人抱头匆匆跑开,这遇见,便只剩下院子里的我了;我捡起它,准备带它回家。

风自远方来,这果子因之作别枝头;我带走它,它便作别了潭拓寺;遇见,离开,因果缘生;有的遇见只是别人的故事,有的旁观却又落在心头。

今日相思,明日愈相思;今夜当月明,明夜月更明;即使轻云薄雾,月明心中。

前几日随手写下几句,可当此情:

版权说明: 文章为作者授权发表

摄影诗歌我们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

采编:phoebe、图片:网络

  《春晓》作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之任蜀州》 作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

【诗歌赏析】诗歌朦胧含蓄,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勾起人探索的欲望,令人静下心品读起来。

断续”。诗人借用第二人称“你”

来抒发情怀,短短七个字就把情感形象勾画出来了,“断续”情感跌宕起伏,更添加思乡之愁,“咳声”传透了意境的感染力,由无声转为有声,更加精彩。诗人陌生化的表达,凝炼传神。

诗人由前面的听觉转为,触感,视觉来描写,“弯月”有思念的象征意义,用“消瘦”具体的渲染着思念的厚重,感染力递增。一幅意境图刹那浮现,诗人因为思念家乡而消瘦生病了,引起了咳嗽的症状,望着弯月更添加思乡之情,身心更加落寞。

第二节:“帘外染透了西风桂花”。

“西风”这意象是萧瑟感的,“桂花”这意象是美感的,两个意象连在一起就有萧索带凄美感了,“帘外染透了”。“帘外”古代是指珠帘外,现代应该是指窗帘外。“染透了”把凄美感递进更浓厚。意境画面图呈现了,秋风吹着窗帘,家乡的桂花应该很美了,而现在只听到秋风起,徒添伤感。

飘零婆娑”。眼中呀,只看到花儿被风吹落,不由的眼泪直掉下来,心酸不与。情感达到高潮,增添了薄凉艺术感染力,挥之不去。

诗歌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让诗具备了“精”,“气”,“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天的古诗大全300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