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有一点点雨杜甫关于雨的古诗大全放入

有关于雨的诗句,鄙人在百度上也有看到。但看不太懂!求带雨的的诗句,并带简单的解释。多多益善... 有关于雨的诗句,鄙人在百度上也有看到。但看不太懂!求带雨的的诗句,并带简单的解释。多多益善

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写雨态、雨景的词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水漾半壕,花簇全城,烟雨掩映,千家万户都在朦胧之中,写出了密州(州治在今山东诸城县)一带春雨朦胧的景色。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用“染”字连缀“春雨”与“新绿”,对春雨之下小溪的描绘,生动贴切。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春天行于山路,细雨飘洒,使花平添妩媚;花为雨所拂动和滋润,更使满山春色动人。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春天的夜晚,阴云罩月,洒下一阵细雨,一树梨花沾满雨露,显得诗意盎然。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写清明时节,夜间窗前被雨打而发声,淅淅沥沥的春雨,让作者心境难平,浮想联翩。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雨打新荷,声声入闻,惊破作者好梦,岂能不报怨? 借雨写离愁别绪,堪称词的一大特色。如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以丁香花蕾在雨中愁苦不堪,喻指作者忧愁结心,无法解脱。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黄昏的细雨击打梧桐,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风絮、梅雨等一连串落漠迷离的景物,形容多得难以捉摸的满腹闲愁。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出了黄昏之时,院落中雨打梨花的伤感之情。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秋风萧瑟,黄花满地,秋雨凄凄,怎能不生悲凉之情。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秋雨打梧桐、芭蕉,一声声,一点点,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足见愁思之深沉。 借雨表达情怀的词句也不都是离愁别恨,也有寄托豁达开朗性格和坚定情感的。如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着一“解”字,赋予苦雨终风以生命,它如此怜悯诗人的凄苦处境,了解诗人渴望晴天的心意,竟戛然而止,让阳光普照。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写雨霁天晴,火红的晚霞把一天的凄风苦雨都收尽,心境也为之明亮爽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王夫之《清平乐.咏雨》“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朱小迸,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斜阳仍在天涯。” 周邦彦《大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流、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对宿雨”六句,展示了一个急雨铮铮、气势不凡的雨世界。在这背景上,作者还细致地绘出了青竹的动态、声色。“润逼”三句写屋内的情景,体物入微。“邮亭”四句,着重叙述了凄寂无聊、神魂不宁的情状,而这一切总是因“雨”生发,归结到“自怜幽独”的主题。下片开头用奇而入理的设想抒写因大雨滂沱使车马难行而欲归不能的愁闷,更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渲染触景伤心的情绪。“况萧索”以下再现雨景,并寓惜春之情。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情景,现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会清明的状况。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秋风劲吹,荷花竞发,景色颇佳;而千村万户,野蔓满墙,笼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萧索。两句相对,以佳景更衬生民艰难憔悴之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秋雨,不禁心神飞驰,想象着归家后与妻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诉说自己在巴山夜雨时长夜难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元兵侵宋,国家遭难,山河破碎如风吹柳絮,个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借在蒙蒙细雨中傲独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与强暴势力不妥协的精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真切地写出了山雨来临前城楼风狂的情景,后来喻指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春夜幽居小楼,整夜听着风雨之声,想到杏花得雨绽蕾,明晨雨霁,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心境不禁这之开朗。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春雨中游湖,桥断被阻,何其怅惘;忽然间,柳阴下小舟悠悠而来令人喜出望外!未言情,而情却微妙地表达于曲折的细节描述之中。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诗人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杜甫诗及注释(一)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观,杜甫的弟弟杜观。蓝田,今在陕西蓝田县。江陵,今湖北荆州,杜甫当时正考虑想携全家赴江陵。

汝迎妻子达荆州1,消息真传解我忧。


鸿雁影来连峡内2,鶺鴒飞急到沙头3。
峣关险路今虚远4,禹凿寒江正稳流5。
朱绂即当随彩鹢6,青春不假报黄牛7。

1 汝,指杜观。荆州,即江陵。

2 鸿雁,从句二的“消息”而来,古时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同时,《礼记》中也用鸿雁飞行来比喻兄弟出行有序。杜甫以前怀念弟弟时,就曾写过“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遣兴)。所以这里也有暗指杜观赴江陵之意。

3 鶺鴒,也称脊令(音脊凌)。头黑额白,背黑腹白,尾长,常在水边觅食昆虫。《诗经·小雅》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思是,本为水鸟的脊令被困在陆地,兄弟赶来救难。所以,古时用脊令/鶺鴒来比喻兄弟。


沙头,今湖北沙市,距江陵约8公里,这里用来指代江陵。

4 峣,高的样子。峣关,秦朝时地名。


据考证,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1]。

仇注:峣关,即蓝田关,从蓝田迎妻子,必经峣关之险。峣,音尧,故与禹作借对。

杜甫一直很希望与弟弟团聚,而不再“海内风尘诸弟隔”。弟弟如今已经到达江陵,峣关路险远,对杜甫兄弟团聚已经没有影响了,所以说“今虚远”。

5 禹凿,传说中大禹凿穿三峡。《水经注》卷3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


关于禹凿三峡,亦见杜诗“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禹庙)。

江正稳流,意指杜甫可以出峡赴江陵。

6 朱绂(音服),即绯衣,唐朝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员的官服。广德二年(764年)六月,严武上表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赐绯鱼袋,包括加绯衣和佩银鱼纹章。所以杜甫虽然不是五品官,也有资格穿着朱绂。杜甫对这一待遇还是很看重的。杜诗中咏及“朱绂”七次,除一次指高适,其余均为自指,例如“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独坐)等。

彩鹢指船。鹢(音益),古籍中指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后多用来指头上画有鹢鸟的船。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文鹢,扬旌栧”。赵曰:船首画鹢,以惊水怪。

7 青春:在本句中指第二年的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黄牛,即黄牛峡,在湖北宜昌县西。亦见“黄牛峡静滩声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这里也是用来指代江陵。


在尾联中,共用了四个描写颜色的词。在各句中,朱绂和彩鹢相对;青春和黄牛相对,但显得不是很自然,雕琢的栖息过浓。

这两句这两句是说,我也要携家坐船去江陵,而不是等待着你明年春天从江陵给我来信。

[1] 根据陈维旭《汉唐峣关、蓝关考略--兼与牛树林、郭敏厚先生商榷》。

马度秦山雪正深1,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2,故国移居见客心3。
欢剧提携如意舞4,喜多行坐白头吟5。
巡檐索共梅花笑, 冷蕊疏枝半不禁6。

1 秦山,秦岭。首二句都是描写杜观远行之苦的。

3 故国,指蓝田,杜甫曾在那里呆过。仇注:弟在客途,故云客心。

这两句是说杜观为了我专门从蓝田搬到江陵,是我感到有一种春天来到了喜悦,也深深地为弟弟的一片真心所感动。

4 欢剧,犹下句的“喜多”。提携,犹舞弄,谢灵运有诗句“提携弄齐瑟”(徐干),这里的“提携”二字也是同一个意思。如意舞,典出晋朝王戎喜持如意而起舞,见庾信《乐府·对酒歌》:“王戎如意舞”等处。

5 白头吟,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例如“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更多的时候即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指。这里是后一种用法,指歌吟。行坐白头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亦见于“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又示两儿)。

这里的舞和歌吟,主要是表示杜甫高兴、兴奋的心情。不过,杜甫也确实是能歌舞的,见《夜归》“白头老罢舞复歌”等诗。

6 巡檐,绕着屋檐。《杜诗胥抄》:欢剧喜多,尚与弟相距许程,于是步绕檐楹,索梅花共笑。此时梅花半开,即冷蕊疏枝,亦若笑不能禁也。说得无情有情,极迂极切。

庾信罗含俱有宅1,春来秋去作谁家2。


短墙若在从残草3,乔木如存可假花4。
卜筑应同蒋诩径5,为园须似邵平瓜6。
比年病酒开涓滴7,弟劝兄酬何怨嗟8。

1 庾信,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进一步情况可参阅《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的注解。唐代余知古《渚宫故事》: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


罗含,东晋人,时任恒温别驾,曾在江陵筑茅庐而居。

2 春来秋去,形容时光流逝。作谁家,不知现在成为谁的住宅了。

3 从,任从。用法同于“五株桃树亦从遮”(题桃树)的“从”字。

4 假,借。假花,借乔木之花以娱人。这两句都是想象之景。

5 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蒋诩是汉代名士,门前开三条小路(即“三径”),只通向其他高士,而不与其他俗人交游[1]。

6 邵平瓜的典故见《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东出南头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种瓜青门外。

杜甫在这里提到蒋诩、邵平,是因为他们都是以前的隐士,并不能拘泥地认为杜甫一定门前只开“三径”,或肯定要去种瓜。这两句是说,等我们到了江陵,我们在那里盖房子、在那里的生活也要学从前隐士高人的样子。

黄生:观约公同居江陵,此诗嘱其预卜所止,特借先贤旧宅以寓意,乃见诗肠之曲,诗趣之灵。若直言卜居,则无味矣。

7 比年,近几年。这句是说,最近几年因为生病,酒只能喝一点点。

8 弟劝兄酬,指杜甫、杜观兄弟相见后相互劝酒,一同畅饮。“何怨嗟”是说,别人有什么好埋怨的?估计杜甫的家人可能为他病中喝酒的事唠叨过。

[1] 《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汉代兖州剌史蒋诩,字元卿,杜陵人。衰帝时,以谦直负盛名。尝于舍前竹下开三径,惟故人救济金仲、羊仲从游之。

此日此时人共得, 一谈一笑俗相看1。
樽前柏叶休随酒2,胜里金花巧耐寒3。
佩剑冲星聊暂拔4,匣琴流水自须弹5。
早春重引江湖兴, 直道无忧行路难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57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杜甫人日诗共两首,这是其二。其一为五言。
    《北史?魏收传》载:晋朝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1 首二句中自对。句法亦见于“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以及“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南江北春冬花”(夔州歌)。

    仇注:人共得,举世同此人日。俗相看,流俗相沿为乐。

2 东汉《四民月令》:“元日进椒柏酒”。椒是花椒,柏是柏树叶,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据说可去病长寿。见于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亦见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柏叶酒是专门用于元旦(正月初一)那天饮的,现在已经过了元旦,所以说是“休随酒”。

3 胜里金花,指当时妇女头饰上的花形金缕。晋人贾充《李夫人典戒》:“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汉书注》:“胜,妇人首饰。汉代谓之华胜”。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贴屏风上,亦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

当时虽然已经立春,但天气还是比较冷,杜甫在与本诗同时创作的《人日两首·其一》中写道:“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这时别的春花还没有开,只能看到“金花”,所以说金花耐寒。

4 冲,直上。古人认为剑有剑气,可以和天上的星宿相连,即所谓“冲星”,例如在南朝雷次宗所撰《豫章记》记载: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

这句可以与“看剑引杯长”(夜宴左氏庄)、“气冲看剑匣”(遣闷)参看。

5 这里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牙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匣琴流水,指匣中之琴可以弹奏高山流水这样的高雅音乐。须自弹,叹无知音。可参见“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

6 古时正月一日即为立春,所以人日尚为早春。

直道的“直”,是正直的意思。道,在这里指人生道路。杜诗《题郑十八著作虔》中“苏武看羊陷贼庭,可念此翁怀直道”可证。这种意义的“直道”一词亦见于其他唐诗,例如刘长卿“直道不容身”(负谴后登干越亭作)。


浦注:直道,有浩然一往,不复回顾意。

这两句是说,早春重新引起了我的江湖豪兴,不再担忧行路艰难。杜甫当时正要离开夔州,赴江陵。此事筹划已久,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所以老杜此时兴致颇高。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郊扉俗远长幽寂1,野水春来更接连2。


锦席淹留还出浦3,葛巾欹侧未回船4。
樽当霞绮轻初散5,棹拂荷珠碎却圆6。
不但习池归酩酊7,君看郑谷去夤缘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57岁


[地点] 江陵(今湖北荆州)
[题解] 彧,念“郁”。司业,学官名,全称应为“国子司业”,正五品上。郑监,秘书监郑审,杜甫老友郑虔(郑广文)的侄子。在此之前,杜甫已游览过该湖,见《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等诗,所以这里说是“重游”。
郊,郊外。扉,门扇。郊扉,指代湖边住宅。一说郊扉在这里或指湖中的亭子,恐非。杜甫此前有《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其中写道:郑审“新作湖边宅”,郊扉当指此处。俗远,远离尘俗。
体会句中意思,郑审湖边宅平时可能并不与水相接,春天冰雪融化,春雨绵绵(即所谓“野水”),造成湖面水势上涨,这才“更接连”。
锦席,精美的酒席。淹留,长时间逗留。浦,江湖水面。还出浦,指酒宴之后,乘船泛舟湖中。
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戴。欹(音奇),古同“攲”,倾斜。葛巾欹侧,形容醉意。未回船,流连忘返。
霞绮,指晚霞。绮,美丽。这句化用了谢朓的名句“馀霞散成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棹(音赵),摇船的用具。却,还。

荷珠碎却圆,表明杜甫对生活观察得很仔细。荷叶上有一层角质层和绒毛,使得水的内聚力大于水对荷叶的附着力,所以荷叶上水珠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圆球状。

习池,指代欢宴处。见《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


郑谷,汉代隐士郑璞的隐居之处谷口。这里因为郑审与郑璞同姓的缘故,指代郑监前湖。

皇甫谧《高士传》[1]载:郑璞,字子真,谷口人也。修道静默,世服其清高。成帝之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遂不曲。

夤(音吟)缘意为攀附,一般引申为拉拢关系。但是在唐诗中为连络、结缘之意。清朝陈廷敬:夤缘,本诗家常用字。孟浩然诗“沙岸晓夤缘”(岘潭作)、公诗“萍泛苦夤缘”(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俗语以潜通贿赂为夤缘,与此不同。

[1]  亦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衰年正苦病侵凌1,首夏何须气郁蒸2。
大水淼茫炎海接3,奇峰硉兀火云升4。
思沾道暍黄梅雨5,敢望宫恩玉井冰6。
不是尚书期不顾7,山阴野雪兴难乘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57岁


[地点] 江陵(今湖北荆州)
[题解] 奉,敬辞。怀,思念。邵注:执,囚也,囚困于热也。
李尚书之芳,即礼部尚书李之芳。李之芳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孙,于广德二年,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不过很快就改任太子宾客。《旧唐书》卷80:乃遣之芳兼御史大夫,使吐蕃,被留境上,二年而归。除礼部尚书,寻改太子宾客。
李之芳是杜甫的老友。杜甫在江陵期间,多次与李之芳等一起宴饮游乐,并联句作诗,见《夏夜李尚书宴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等。

杜甫多首诗中写到天气炎热。这除了当时确实气温高、空气潮湿以外,也可能与杜甫身患消渴症(糖尿病)有关系。糖尿病(特别是中医分类中的阴虚型)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怕热。

1 衰年,多病的晚年。

2 首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古时为农历四月。何须气郁蒸,是说常年这时不应该这么湿热。

3 淼茫,指水势滔天,语出郭璞《江赋》:状滔天以淼茫。

4 硉(音路)兀,岩石突兀貌。炎海接、火云升,都是形容天气十分潮热。

5 暍(音yē),热。这句直说应该是,思黄梅雨、沾道暍,也就是希望黄梅雨能够沾湿道路,驱除热气。黄梅雨,春末夏初黄梅季节下的雨,也叫“梅雨”。

6 敢,岂敢。玉井冰:古时皇宫有用井储藏冰,夏天用来降暑的习惯。此俗起源很早,《诗经》中即有记载,古代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唐朝时,皇帝每年都在特定的日子开冰井,祭完天地后,将冰块分赐给百官。杜诗中曾写道“恩分夏簟冰”(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7 尚书,指李之芳。期不顾,即“不顾期”,不顾李之芳的期约。

8 这里用了“乘兴”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句是说,现在极为湿热,我又多病,无法像王子猷那样在山阴的夜雪之中乘兴出访。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楼上炎天冰雪生1,高尽燕雀贺新成2。


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3。
杖钺褰帷瞻具美4,投壶散帙有馀清5。
自公多暇延参佐6,江汉风流万古情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57岁


[地点] 江陵(今湖北荆州)
[题解] 节度,指节度使。唐睿宗时(710-711)始置。玄宗天宝初,于沿边重地设九节度使,总揽辖区内军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节度使,辖二、三州至十余州不等。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往往封郡王。因受职时由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阳城郡王,即卫伯玉。与《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中的“卫尚书”为同一人。《旧唐书·玄宗本纪》: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封城阳郡王。
    七字句,指七言诗。题目的意思是说,卫伯玉为了纪念新楼落成,请一位姓严的侍御判官[1]和杜甫作七言诗,但并未指明一定是七律。王嗣奭:题云赋七字句,指当时无律诗之名。

从本诗的水平来看,这可能是杜甫的应酬之作。

1 首句写楼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到凉爽。

2 本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3 栱,指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三四句进一步写楼高凉爽,并化用晋代羊球《登西楼赋》:画栋浮细细之轻云,朱拱湿濛濛之飞雨。

4  杖钺,即手执斧钺。表示威权。语出《史记·周本纪第四》:武王左杖黄钺。亦见《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


钺(音越),古代兵器,一般为青铜所制,形状像斧,比斧大,在商代及西周盛行。供礼仪、殡葬用。

褰(音谦),撩起。褰帷,字面含义即撩起帘帷,一般用来指体察民情,实行德政。典出《后汉书·贾琼传》:贾琮任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珠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德,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姓闻风,自然辣震。

杖钺、褰帷,分别写武、文两个方面。

5 投壶,古时宴会时的娱乐活动,大家轮流把筹投入壶中,投中少者须罚酒。


帙(音至),包书的外套。散帙,打开书帙,即开卷,指读书。馀同余。

本句可以与“军令分明数举杯”(诸将五首·其五)参看。仇注:有馀清,言儒雅不俗。

6 自公,指下班,语出《诗经?国风》:退食自公。关于退食自公的进一步注释见《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延:请。参佐:指韦伯玉的部下。这里暗用庾亮与部下相娱的典故。《晋书·庾亮传》: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2],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

7 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荆楚之地,在今湖北省境内。这里指江陵。风流,即指上文中的“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1] 侍御和判官是两种不同的官职。一般侍御指御史。这里判官可能是实职,而侍御则为虚加的“宪衔”,详见《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题解。

[2] 胡床,有人认为即现在所说的“马扎”。

西北楼成雄楚都1,远开山岳散江湖2。
二仪清浊还高下3,三伏炎蒸定有无4。
推毂几年唯镇静5,曳裾终日盛文儒6。
白头授简焉能赋7,愧似相如为大夫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57岁


[地点] 江陵(今湖北荆州)
[题解] 这是紧接着前一首七律而作的,水平明显比前一首高。

1 古乐府有“西北有高楼”句,这里首起“西北楼”,就已暗指楼高,为三四句做好了铺垫。雄楚都:雄立楚都。江陵古时为楚国郢(音颖)都。

2 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山岳分峙曰开,江湖流别曰散。

这句写登楼所望的景色,用所见景色的广阔来衬托楼之高。艺术手法同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3 二仪,指天地。《列子》: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


还高下:在楼的上下可以分“二仪清浊”,意思是楼高得顶天立地。

4 这句写楼高清凉。定,犹言莫定、无法定。老杜好用此扑朔迷离之笔,例如 “误疑茅堂过江麓”(郑驸马宅宴洞中)。

5 毂(音鼓),车轮中间的圆木,泛指车。推毂,推车前进。这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此就用“推毂”来自指任命将帅的礼节。

镇静,意同《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中的“黄霸镇每静”,指在韦伯玉的镇守下,其辖区安定,

6 曳:拉;裾(音居),衣服的大襟,亦指衣服的前后部分。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语出汉朝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这句形容卫伯玉门下文人骚客众多。

7 白头,杜甫自谓。授简,指卫伯玉请杜甫做诗,典出南朝谢惠连《雪赋》:梁王游兔园,授简于司马大夫曰:“为寡人赋之”。

8 相如,即司马相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赋奏,天子以为郎”。杜甫也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说“似相如为大夫”。大夫指代两人担任的官职。

在其他诗中,杜甫曾自比于司马相如,见“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但两句是自谦文才不如司马相如,而且年纪大了,已经写不出诗赋了。但其中也有自负的成分。司马相如是前代大文豪,而杜甫的诗作当时还没有广为人所承认。这里虽然自己说“愧似相如”,言下之意,和司马相如也有一定的可比性[1]。

[1] 杜甫在称赞曹霸书法时,也用过这种艺术手法(《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但恨无过王右军”),说曹霸的水平还不能超过王羲之。暗含之意是,曹霸的水平并不比王羲之差很多。

霜黄碧梧白鹤栖1,城上击柝复乌啼2。
客子入门月皎皎3,谁家捣练风凄凄4。
南渡桂水阙舟楫5,北归秦川多鼓鼙6。
年过半百不称意7,明日看云还杖藜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

1  “黄”字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


    本句描写了白鹤栖息于梧桐树上,这是常见的古人误解。其实,鹤为水鸟,并不上树。关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请参看《咏怀古迹·其四》注。

2 柝(音拓),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3 客子:杜甫自谓。入门月皎皎,点题“暮归”。

4 捣,捣洗。练:白绢、白绸。捣白练是为了秋天裁制冬衣(又称寒衣),因为古代丝织品需要经过捶捣以后才能制衣。捣洗白练,是为了使白练上面的线头、附着物与“练”脱离,更光滑,更柔软。

5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但杜甫并没有去广西的意愿。这里桂水应指湘水。朱注:漓水与湘水,同出于今桂林府与安县海阳山,漓南流而湘北流,漓水又名桂水。 公时未尝至桂林,而此又言“飘飖桂水游”(咏怀二首·其二),他诗又云“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二), 盖湘水自临桂而来,亦得称桂水也。


阙:缺。阙舟楫,并不是没有船,而是说没有雇船的钱,即缺舟楫之资。

6 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音皮),一种军用小鼓。鼓鼙,语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将帅之臣”。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这里的鼓鼙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五六句,是说既无法南下,也不能北上。

8 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看云,有游子思归之意,可参看《恨别》“忆弟看云白日眠”及其注释。

    清朝范廷谋《杜诗宜解》:瞻云望故乡,人情最属无聊,公因暮,想到明日,又就明日。想其景况还是杖藜,还是看云,到底无称意事,无北归时。一‘还’字,有无限惆怅,无限曲折。

朱瀚《杜诗解意》:玩“还”字,则知此日亦是杖藜看云归也。

    末两句颇似李白的著名七古“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般认为李白该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距杜甫此时已经有十几年了,所以杜甫有可能读到过李白这首诗。

逍遥公后世多贤1,送尔维舟惜此筵2。
念我能书数字至, 将诗不必万人传3。
时危兵甲黄尘里4,日短江湖白发前5。
古往今来皆涕泪, 断肠分手各风烟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


[题解] 二:韦的排行。少府:官衔,一般指县尉。匡赞:韦的名字。

1 逍遥公,指韦匡赞的祖先韦夐和韦嗣立。韦夐在北周明帝时号为道遥公。《唐会要》卷27:幸兵部尚书韦嗣立山庄。封为逍遥公。

2 维舟,系舟。《广雅》:维,系也。黄生:“此”字有力,若云惜别筵即弱矣。

3 杨伦《杜诗镜铨》:嘱其音问常通。公诗多伤时语,故戒其勿传。此句正言如韦之知公者少也。

以上注释甚是。杜甫在别的诗中也写道“将诗莫浪传!”(送魏仓曹)、“定知深意苦,莫使众人传”(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4 兵甲黄尘,指兵荒马乱。当年又有吐蕃入侵。

5 当时可能是秋冬季节,白天一天比一天短,所以称为“日短”;也可能是指来日无多。从第二句可知,当时的告别宴在船上,所以这里写“江湖”。日短江湖,一方面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杜甫漂泊凄切的感觉,即所谓“情在景中”。白发,杜甫自指。

6 尾联自对。风烟,比喻战乱。各风烟,每个人都面临战乱之苦。

萧注:极端的痛苦,使杜甫觉得古往今来都只是一场悲剧。但一想到分手之后,各自都走向风烟,死活不知,后会难料。还是不能不断肠了。风烟,指兵革。

隐居欲就庐山远1,丽藻初逢休上人2。
数问舟航留制作3,长开箧笥拟心神4。
沙村白雪仍含冻5,江县红梅已放春6。
先蹋炉峰置兰若7,徐飞锡杖出风尘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


[题解] 太易,僧名。沙门,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在我国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意同和尚。

1 就,到。庐山远,指惠远。据晋朝的《莲社高贤传》记载:晋代高僧惠远[1],入庐山居东林寺修持,人称“远公”。在唐朝时有盛名,多见于唐诗。例如孟浩然“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晚泊浔阳望庐山)等。

2 丽藻,言词华丽的文藻、文章。休,指南朝诗僧惠休。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见《摩诃般若经》:“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这两句中的“远”、“休上人”都是指代太易。

3 问,访问。制作,指太易的诗作。这句是说,曾数次乘船访问太易(一说太易数次到杜甫所乘的舟船来访,亦通),并保留了太易的诗作。

4 箧(音切),小箱子。笥(音司),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长开箧笥的意思是,杜甫把太易诗作很仔细地保存在箧笥,并经常拿出来阅读。


一般认为“拟心神”指有感于诗情。但仇注与此不同:拟者,欲和其诗也。

5 仇注:五六志相别时地。根据仇注,沙村应是当地的一个地名。

6 江县,指公安。放春:绽放出春意。

7 蹋:同“踏”,这里指登上庐山香炉峰,因前面曾把太易比作在庐山修行的惠远,故有此说。炉峰:即庐山香炉峰,亦见于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8 徐飞锡杖,指得道高飞,语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唐朝李周翰注:应真,得真道之人。持锡杖而行于虚空,故云飞也。

风尘,指尘世人间。清朝陈廷敬:末二句,言太易当筑室炉峰,以俟道成飞举。


一说惠远即晋高僧慧远,但是据考证,惠远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与东晋名僧慧远的生平行状相去甚远。

北城击柝复欲罢1,东方明星亦不迟2。
邻鸡野哭如昨日3,物色生态能几时4。
舟楫眇然自此去5,江湖远适无前期6。
出门转眄已陈迹7,药饵扶吾随所之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


[题解] 早晨从公安县出发。原注:数月憩息此县。

1 柝(音拓),击柝即打更。

2 明星:即启明星(金星)。亦不迟: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就出现,仿佛在催人早早出发。

3 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孔子之所以不喜欢野哭,可能是因为野哭为过度哀伤,不合于礼。

4 生态,犹生计。萧注:不断加深的人民的痛苦和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使杜甫对人生有一种幻灭之感。听邻鸡之鸣,野哭之声,一如昨日,然而今天已是要离开这里的时候了。物色,指物。生态,犹生意,指人。能几时。是说都不能长久。

5 眇然:高远、遥远的样子。这句是说,从此随船远去。所以下句写漂泊江湖。

6 适:往,到。《尔雅》:适,往也。


无前期[1]:即上句所说的“眇然”,意同无所适,不知道去何处。

7 眄(音miàn),本义是指斜着眼看。转眄,即转眼。这句是说,出门离开之后,转眼之间,这里已成为过去了。

8 药饵,药物。扶,扶持。之:走,往。萧注:随所之,走到哪儿算哪儿。

[1] 无前期和英语中的“No future”字面意思和内涵都很相像。

才微岁老尚虚名1,卧病江湖春复生。
药裹关心诗总废2,花枝照眼句还成3。
只同燕石能星陨4,自得隋珠觉夜明5。
乔口橘洲风浪促6,系帆何惜片时程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杜甫58岁


[地点] 湖南衡州(今衡阳)
[题解] 十五是郭的排行,当时任衡州判官。“受”是郭判官的名字。郭受曾先写诗给杜甫(见本诗附录),杜甫作本诗酬和。

1 郭受在诗中称赞杜甫“新诗海内流传遍”,杜甫在此自谦。

2 药裹,药物。药裹关心,现在心里想的主要是药物。关心,与“长路关心悲剑阁”(野老)里的“关心”二字是同一个意思。

3 “花枝照眼”随上句的“春复生”而来。照眼,犹耀眼,引人瞩目。句还成,诗句勉强写成。

4 本句合用两个典故,《韩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藏之以为大宝。另外《左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


这里杜甫用燕石和陨星之石谦虚地自比诗作。现在陨石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往往被当成宝贝,但在古时并不如此。

能:只、不过。这种用法亦见“念我能书数字至”(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因句中已有“只”字,此处用“能”,以免犯重。

5 这里杜甫把把郭受的作品比喻为隋珠。隋珠,见东晋干宝《搜神记》卷20: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径盈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

6 王嗣奭:乔口,乃长沙入境,橘洲以近郡,皆去衡所经者。

7 这句描写到衡州距之近,速度之快。最后两句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郭受在衡州任判官,这里面有思念郭受的含义。

附录:郭受《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

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往劳。


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湖天阔足风涛。
松花酒热旁看醉,莲夜舟轻自学操。
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佳辰强饭食犹寒1,隐几萧条带鹖冠2。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3。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4。
云白山青万馀里5,愁看直北是长安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59岁


[地点] 潭州(今长沙)
[题解] 小寒食,寒食的次日。因禁火,所以冷食。

1 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2 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

“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1]”(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鹖,通“褐”。吕向注《文选》:鹖冠,贫贱之服也。

3 左成文: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读来倍觉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4 萧注: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5 本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

6 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

朱瀚: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

    毛奇龄:船如天上,花似雾中,涓涓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本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另外李白也有“人疑天上坐楼船”(江上赠窦长史)。

[1] 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

湖南为客动经春1,燕子衔泥两度新2。


旧入故园常识主3,如今社日远看人4。
可怜处处巢君室5,何异飘飘托此身6。
暂语船樯还起去7,穿花落水益沾巾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59岁


[题解] 朱瀚: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1 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王嗣奭: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2 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

3 这句里已经有了“曾经相似燕归来”的影子。

4 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5 君,指燕子。处处巢君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在下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6 本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7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本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8 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


    明末《杜诗胥抄》: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乡里衣冠不乏贤1,杜陵韦曲未央前2。
尔家最近魁三象3,时论同归尺五天4。
北走关山开雨雪, 南游花柳塞云烟5。
洞庭春色悲公子6,鰕菜忘归范蠡船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59岁


[题解] 七是韦赞善的排行。关于排行的详细注解,见于《赠田九判官梁丘》。
    鹤注:唐东宫有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韦赞善,必韦见素之后。见素位至宰相,赠司空,故诗云“尔家最近魁三象”。见素与公皆京兆人,故又云“乡里衣冠不乏贤”。
韦赞善和杜甫是世交。杜甫此前在梓州时曾有诗《赠韦赞善别》:“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另外该诗中还写道“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可见韦赞善先于杜甫数年来到长沙。

1 乡里:故乡,指长安。衣冠,指士族之家。

2 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在唐朝时还较好地保留着。唐高宗君臣曾到那里来 “肆览”,且置宴。

这两句是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

3 魁三象,指世代为三公这样的高官。象,星象。三象,即三台。杜甫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三台,星名。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4 时论,当时舆论、众人评论。归,归结到。当时有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1]。这一方面形容韦杜的住宅离皇宫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5 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


“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仇注: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

6 公子,指韦赞善。春色悲公子,即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

7 鰕,古同“虾”。虾菜,泛指鱼类菜肴。看来长沙当时鱼多价贱,这种情况在四川也有,可以参看杜甫在夔州诗“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其一),以及“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黄鱼),究其原因,可能和“楚人重鱼不重鸟”(岁晏行)有关。当地人善于打鱼,鱼的产量高,所以不值钱。


王嗣奭:用鰕菜语,隐见其穷途,塞于云烟者以此。

    范蠡船,在这里指船,语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忘归,字面上好像是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这句是说,飘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饭,无法回到故乡。

[1] 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认为该俗语出自东汉辛氏《三秦记》,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也有相同的看法。

与子避地西康州1,洞庭相逢十二秋2。


远愧尚方曾赐履3,竟非吾土倦登楼4。
久存胶漆应难并5,一辱泥涂遂晚收6。
李杜齐名真忝窃7,朔云寒菊倍离忧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59岁


[题解] 十一是李的排行,衔是他的名字。这是杜甫的最后一首七律。

1 子,指李衔。避地,避乱而寄居异地。西康州:今甘肃一带。杜甫到成都以前,曾赴秦州、同谷(今甘肃成县)。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中“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所描写的可能就是昔时与李衔的交往。

2 乾元二年(759年)冬,杜甫曾与李衔一起避难同谷,至写此诗时约十二年。

3 此处用王乔典故,见于《后汉书·王乔传》:乔为叶令,有神术,每月朔望常白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音西,义为鞋)焉。乃诏上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中官属履也。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称“尚署”。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尚方曾赐履,意指朝廷授予官职。本句可与“看君宜著王乔履,真赐还疑出尚方”(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参看。

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年)六月,经严武上表荐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本人很希望能赴任,但苦于贫疾,一直未能实现,见《赠苏四徯》“为郎未为贱,其奈疾病攻”、《夜雨》“通籍恨多病”、《入衡州》“入朝病见妨”等诗。由于官职仅为“遥授”而已,所以在诗中说是“远愧”。

4 这里用王粲(音càn)的典故。王粲《登楼赋》写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粲登楼时,感叹这不是他的故土,所以不肯多留。杜甫因为“非吾土”,连楼都不愿意去登,可见倦之深。

5 久,音“九”,和下句的“一”对仗,是借对。


胶漆,即如胶似漆。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比喻情意投合,亲密无间。见于《古诗十九首·其十八》:“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杜甫在多首诗中用胶的牢固来形容友谊,例如“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病后遇王倚饮,赠歌)等。

应难并,指无人可比。并,并列、并驾齐驱。

6 涂:即泥巴。《左传》:赵孟谢绛县老人曰:“使吾子辱于泥涂久矣”。《杜诗新补注》按:此乃《左传》襄公三十年中语,辱泥涂,此指其失官。

关于“晚收”,向无定说。一说指庄稼晚收,比喻一事无成。杜甫在其他诗中也有“泥涂任此身”(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7 忝(音舔),谦辞。

8 萧注:末二句收到惜别。后汉李固和杜乔,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皆齐名,并称“李杜”。忝窃,杜甫自谦言有愧于与李衔齐名。这个齐名,当指仕宦,不指文章。末句即景合情。杜甫北人,送别在秋,故有朔云、寒菊的话。李衔这次大概是由长沙回长安的,这就更加引起杜甫的故国之恩,所以说“倍离忧。

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二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55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王监兵马使,其人不详。此前杜甫已有诗《王兵马使二角鹰》[1],看来这位王兵马使颇为好鹰。
罗,本义为捕鸟的网,罗者即捕鸟的人。骞(音迁),意为高飞。《广雅》:骞,飞也。避暖,指鹰喜欢寒冷的气候,春天一到,就要飞离这里避热。
劲翮,指白黑二鹰。劲,强劲有力;翮(音河),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泛指鸟的翅膀,如“振翮高飞”。劲翮在此指代白黑二鹰。
思秋,即上文的“避暖”。
眇,通“渺”。高远。眇不可见,指白黑二鹰飞走后,再也无法见到。

在中晚唐以后的咏物诗中,讲究诗中不包含题目中的字,称为“避题字”。但在杜甫时并非如此。

雪飞玉立尽清秋, 不惜奇毛恣远游1。


在野只教心力破2,于人何事网罗求3。
一生自猎知无敌4,百中争能耻下鞲5。
鹏碍九天须却避6,兔藏三穴莫深忧7。

仇注:雪玉,比鹰色之白。奇毛,指毛骨之异。清秋远游,所谓劲翮思秋。心力难破,而网罗难求,所谓罗取未得也。知无敌,自信其能。耻下鞲,不受人役。

1 尽清秋,尽兴于清秋。恣:恣意,纵情,无拘束。

2 在野,指鹰在野外,不受人役。教,让(人)。心力破,用尽心力而无法获得。

3 浦注:何事,如何从事也,犹言何法,非何须、何必之谓。

4 鹰往往用来帮人打猎,但这里是野鹰,所以说是自猎。自猎,语出庾信诗《入道士馆诗·其九》:野鹰能自猎,江鸥解独鱼。

5 百中,意犹百发百中。鞲(音沟),架鹰所用的臂套。耻下鞲,耻于为人所役使。

6 碍,遮蔽,例如“桤林碍日吟风叶”(堂成),也见于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四角碍白日”等唐诗。

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处,在这里指天空,也形容极高。鹏碍九天,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句是说,在九天翱翔,遮天蔽日的大鹏见到白鹰也必须躲避。

7 兔藏三穴,典出成语狡兔三窟,见《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莫深忧,指白鹰无需担忧狡兔三窟,照样可以予以擒获。一说指白鹰对狡兔不屑一顾。

[1] 杜甫对鹰很有感情,有数首诗咏鹰。宋人黄彻:杜集及马与鹰甚多,亦屡用属对,盖其致远壮心,未甘伏枥;嫉恶刚肠,尤思排击(《溪诗话》卷二)。《杜诗镜铨》:公好以骅骝雕鹗况人,又集中题鹰马二项诗极夥,想俱爱其神骏故耶!

黑鹰不省人间有1,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2,立冬幾夜宿阳台3。
虞罗自觉虚施巧4,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 金眸玉爪不凡材5。

仇注:正翮,言直北正飞。幾夜,言暂时停宿。虞罗自觉,言其机警。春雁同归,言皆北向。虚施巧,取之未得也。必见猜,恐其抟击也。万里一日,见飞腾之迅。金眸玉爪。谓形质之奇。首句明提其黑,末句反衬其黑。

1 省(音醒),在这里的意思同“知”。首联写黑鹰珍奇。

2 抟(音团):聚集,集中。见《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


超,超越,飞越。紫塞:即雁门关,古人认为雁门关处群山高险,雁到此无法飞越。这是从侧面来写鹰飞翔的能力。

3 幾,在通用的简化字中写作“几”。不过,古时幾和几还是有些区别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幾除了可以作为数词表示个数以外,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接近、达到”,这样就可以和上句的“抟”字对仗。这是一种借对。

  阳台,即楚王阳台,语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4 虞,即虞人,春秋战国时称掌管山泽的官。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泛指猎者设置的网罗。

5 金眸玉爪,形容黑鹰的“不凡材”,见于《西京杂记》:茂陵少年李亨,以鹰鹞逐稚兔,鹰则有青翅黄眸,青冥金距。

这里称黑鹰为“不凡材”,是与“凡鸟”、“俗物”相对的,可参看《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春日春盘细生菜1,忽忆两京全盛时2。
盘出高门行白玉3,菜传纤手送青丝4。
巫峡寒江那对眼5,杜陵远客不胜悲6。
此身未知归定处7,呼儿觅纸一题诗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1 唐朝《四时宝鉴》:唐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黄生注:生菜,韭也。

2 两京:指唐朝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全盛时,指唐玄宗早期的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局面,达到了唐朝繁荣的顶峰。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杜甫在别的诗中也写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

3 高门:显贵之家,与杜甫所说的“(朝扣)富儿门” 和“朱门酒肉臭”的“朱门”是一类的。这句顺说就是,高门出盘似行白玉。意思是,在高门大院里,一个个白玉似的餐盘被传送出来。

4 这句顺说应为,纤手传菜如送青丝。青丝,应该指首句中的“细生菜”,即韭菜。

5 寒江,因为刚刚立春,江面仍寒,亦见“禹凿寒江正稳流”(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仇注:那对眼,那堪对眼。

6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甫曾在那里居住,并自称“杜陵野老”。杜陵远客。杜甫自谓。

7 未知归定处,指到处漂泊,无所归宿。

8 杜甫有作诗遣兴的习惯,曾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但是也经常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

江草日日唤愁生1,巫峡泠泠非世情2。


盘涡鹭浴底心性3,独树花发自分明4。
十年戎马暗万国5,异域宾客老孤城6。
渭水秦山得见否7,人今罢病虎纵横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原注:强戏为吴体。
    吴体,即拗体,杜甫拗体七律共有38首之多,但这首的平仄,几乎全部都是拗的,所以杜甫单独标出。

1 江上春草日生,光阴如射,引起愁绪,故称“唤愁”。生,一字双关,既指江草生长,也指愁绪发生。

2 冷冷(音灵),水声,写巫峡萧森之气。非世情,不近人情。

3 盘涡,水旋流形成的深涡。盘涡可能即漩涡。明代杨慎:盘,蜀音读作旋。鹭:一种水鸟,属于鹳形目。体形呈纺锤形,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具有的喙长、颈长、腿长特点。盘涡鹭浴:鹭在旋涡之中戏水。

底:在此读“底”为高低之“低”。底是唐朝的口语,意为何、啥,例如“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寄邛州崔录事)。亦多见于其他唐诗,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1]》:“有底忙时不肯来?”


萧注:底心性即啥意思。

自分明,则与人无关,不可解愁。杜甫非常善于用“自”字。元末明初时的赵汸指出:天地间景物,非有所厚薄于人,惟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景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嫌,则景物与我漠不相干。故公诗多用一“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甚多(杜律赵注)。

5 十年戎马:自安史之乱至此约十年,戎马指战乱。万国,指天下。“暗”在此处是动词,意思是使(万国)暗。

6 异域:异乡。宾客:杜甫自谓。老,衰老。孤城:这里指夔州,可与下一首的“细雨何孤白帝城”参看。

7 渭水秦山,指长安。杜甫一直想重回长安:“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8 罢,在此音义皆同“疲”。人罢病,不仅指杜甫个人年衰多病,更主要的是说民力已竭。虎纵横:杜甫经常用豺虎来比喻军阀、苛吏;纵横,犹横行霸道。

[1] 白二十二舍人,即白居易。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江阁要宾许马迎1,午时起坐自天明2。


浮云不负青春色3,细雨何孤白帝城4。
身过花间沾湿好, 醉于马上往来轻5。
虚疑皓首冲泥怯6,实少银鞍傍险行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唐朝有大理评事一职,从八品下。邵注:崔评事,公之表弟。
    许相迎不到,意思是他答应来接杜甫,但是没有来。老夫,杜甫自指。愆(音千):错过。走笔:挥笔疾书,很快写成。简:书信,这首诗是写给崔评事的。

1 江阁,邵注:公寓所。要,同“邀”。许马迎:答应派马来迎接。

2 这句话是说,自天明起一直坐至午时。午时,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之间。

3 青春:指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

4 白帝城,坐落在白帝山上,距奉节城约四公里。西汉末年,公孙述占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升,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称名为白帝城。


“浮云不负”、“细雨何孤”是描写当天有阴云细雨。这是拟人的写法,是戏言。言下之意,崔评事“负”、“孤”了杜甫。

5 句五是写等候时的情景,句六是想象崔评事骑马相迎,共饮一醉以后的情景。最后骑在马上,感觉“往来轻”,暗指现在在泥泞中举步艰难。

6 虚疑,言崔评事误以为杜甫不来了。皓首,白首,杜甫自指。冲(音chòng):对着,面对。

7 银鞍:银饰的马鞍,代指骏马。傍:陪随。这句是对于首句的“许马迎”而言,指崔评事并未骑马来迎。

江浦雷声喧昨夜1,春城雨色动微寒2。


黄鹂并坐交愁湿3,白鹭群飞太剧干4。
晚节渐于诗律细5,谁家数去酒杯宽6。
惟君最爱清狂客7,百遍相看意未阑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唐朝时,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十九是路的排行。

1 江浦,江滨,这里指夔江岸边。

2 此处的春城[1]指春天的夔州。动,引发。

3 并坐,相挨着坐,并排坐。交,意犹同、共同。

4 太剧干,一作“大剧干”,一般认为指羽毛很难干。但是,如果按此理解,太剧干不免和上句的“交愁湿”有合掌之嫌。


“剧干”在此可能意为剧烈。本句或许是说,白鹭群飞,动静很大,可能类似于“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春水)。

5 晚节,犹晚年。杜甫曾言:“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又说“诗律细”,似乎有矛盾之处。对此问题,仇注:律细,言用心精密。漫与,言出手纯熟。熟从精处得来,两意未尝不合。

6 数去,数次去。酒杯宽,指酒多或者酒容易喝到。

7 清狂,放逸不羁。清狂客,杜甫自指。邵注:清狂客三字,旷怀豪兴,兼而有之,公之自命甚高。

8 阑,尽。这句是说,即使我去府上饮酒、访问上百遍,您仍是意犹未尽地欢迎我,而不会感到意兴索然。

[1] 现在“春城”往往指昆明,因为那里四季如春。但是在唐朝时,春城并没有固定的用法。比如,在唐诗“春城无处不飞花”里,春城指长安。

二月饶睡昏昏然1,不独夜短昼分眠2。
桃花气暖眼自醉3,春渚日落梦相牵4。
故乡门巷荆棘底5,中原君臣豺虎边6。
安得务农息战斗7,普天无吏横索钱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1 饶,多。饶睡,指多睡、久睡、贪睡。

2 不独:不仅。“不独夜短”是说,白天“饶睡”,并不只是因为黑夜短暂,没有睡够。昼分:正午。昼分眠,中午即开始睡觉。

我们现在白天睡觉只是个人习惯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古代儒者来说,白日睡觉是很不应该的,在《论语·公冶长》里,孔子骂人“朽木不可雕也”,就是因为他的学生宰予白天睡大觉。而杜甫不仅在此写“昼分眠”,而且前有七律《恨别》一首,也提及白日眠。下四句给出了“饶睡”的一些原因。但究其根本,恐怕只能用杜甫自己的诗句“世情只益睡”(雨村)来解释。

3 眼自醉,形容仿佛陶醉于桃花,发困而睁不开眼。

4 渚,江河水中的小块陆地。日落梦相牵,意为到了日落时分还在作梦,也就是说睡到傍晚。

5 豺虎,比喻乱兵、苛吏。杜甫现存诗中共咏及豺虎13次,七律《返照》也有“不可久留豺虎乱”句。

6 关于五六句,以前有人认为是写“昼梦”里所梦到的内容。萧注:不必拘说是梦境。史言安史乱后,洛阳数百里内化为丘墟,故曰荆棘底。吐蕃入侵,藩镇跋扈,宦官弄权,皆所谓豺虎。

7 安得,怎么才能,亦见“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南宋孙季昭:杜诗结语,每用“安得”二字,皆切望之词,

8 普天,普天之下。横,蛮横。索钱,即要钱,唐人口语,亦见杜甫《遣遇》“索钱多门户”。

卧病拥塞在峡中1,潇湘洞庭虚映空2。
楚天不断四时雨3,巫峡常吹万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4,城边野池莲欲红5。
暮春鸳鹭立洲渚6,挟子翻飞还一丛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暮春,即晚春。一般在农历三月。

1 拥塞:阻塞、阻隔。王嗣奭:公本欲初春下峡,病至暮春,则舟不可行矣,故有慨于卧病拥塞也。

2 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映空,水色映衬天空。这句可参看“虚无只少对潇湘”(即事)。

    仇注:拥塞,则潇湘不可到,而虚此映空水色矣。

3 楚,指夔州,古时为楚地。

4 草阁,指杜甫在夔州的住处西阁。柳新暗,指柳叶已深绿。

5 柳新暗、莲欲红,都是写春末夏初的景色。

6 洲渚,江河水中的小块陆地。

7 翻,转,反转。翻飞,并不是一个方向地飞,而是飞来飞去,可以和“黄莺过水翻回去”(即事)参看。丛,丛聚,一群。

这句是说,鸳鹭带着幼鸟,一起飞来飞去。

    七律一般一、四联叙事或抒情,二、三联写景。杜甫在本诗中除第一联外,其它全部写景,尤其是用腹、尾两联来写景,前所未有。这在七律章法方面,是一种创新尝试。

暮春三月巫峡长1,皛皛行云浮日光2。
雷声忽送千峰雨, 花气浑如百和香3。
黄莺过水翻回去4,燕子衔泥湿不妨5。
飞阁卷帘图画里, 虚无只少对潇湘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即事,犹即景。本诗相当于《暮春》的姊妹篇。

1 暮春三月:暮春即(农历)三月。巫峡长,亦见于古时当地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襟”。

2 皛(音皎),皎洁。行云,漂浮的云。浮日光,日光在云上反射出的光。

3 浑如:酷似、非常像。百和香,省称“百和”。古人在室中燃香,取其芳香除秽。为使香味浓郁经久,又选择多种香料加以配制,因称为百和香。据汉班固《汉武帝内传》: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之内,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帐。

4 翻:转,反转。这句是说,黄莺掠过水面,又飞了回去。黄莺,即黄鹂。

5 燕子衔泥,筑巢用。见于《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6 潇湘,指洞庭湖。仇注:飞阁,即西阁。虚无,空旷貌。

这两句是说,卷起西阁的窗帘,眼前风景如画。只不过,面前的茫茫之水并不是我想要到的潇湘。

黄生:起句稍拗,中二联又失粘,对法更不衫不履,然写景之妙,固不可废。

卜居赤甲迁居新1,两见巫山楚水春2。


炙背可以献天子, 美芹由来知野人3。
荆州郑薛寄书近, 蜀客郗岑非我邻4。
笑接郎中评事饮5,病从深酌道吾真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赤甲,即赤甲山,在夔门之北。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此山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

1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语出《楚辞》。杜甫此前在成都也有七律《卜居》一首。

2 楚,指夔州。夔州古时为楚地。楚水,指夔州一带的三峡。仇注:公初迁赤甲,而云两见春色者,自去春至夔,已经两春也。

3 三四句合用了一个典故,见《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1],仅以过冬。暨春冬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朐室,绵纩[2]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炙背,即“负日之暄”,指太阳晒得后背暖洋洋的。由来,理解为“从来”或“来历”都可以。


知野人,即野人知,这是诗中常用的倒装,例如“择木知幽鸟”(中宵)的意思即“幽鸟知择木”或“择木幽鸟知”。野人,古时一般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

4 郗(音希),用于姓。鹤注:郑是江陵郑少尹审,薛是石首薛明府琚,岑是岑嘉州参,郗是梓州郗使君昂。评事必崔十三评事,公在夔州多有诗与之。

5 顾注:郎中,应是吴郎[3]。

6 从,任由。真,这是杜甫性格的一个特点。他自己曾说:“常恐性坦率”(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以及“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暇日小园散病)。仇注:郑薛在荆,寄诗颇近。郗岑在蜀,渐与之远。惟接郎中评事,喜得酌酒而道真情。

这两句是说,含笑迎接吴郎中和崔评事来我这儿饮酒,暂且不管多病之身,纵情饮酒,一叙真情。

[3] 关于“吴郎”,可参见《简吴郎司法》题解。

春雨暗暗塞峡中1,早晚来自楚王宫2。


乱波纷披已打岸3,弱云狼藉不禁风4。
宠光蕙叶与多碧5,点注桃花舒小红6。
谷口子真正忆汝7,岸高瀼滑限西东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太子东宫有典设四人。郑典设应为其中之一,其人不详。

1 暗暗,形容春雨迷蒙。塞:充满。

2 这句所说的春雨来自楚王宫,用“云雨”典故,见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3 纷披,杂乱而散散落落,出自庾信《枯树赋》: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4 弱不禁风,现已成为成语。狼藉,零乱的样子。

5 宠光,恩宠之光,谓光临、光顾。与,给予。蕙,即蕙兰(见下图)[1], 一种兰属植物,可供观赏。

6 舒,舒展。边连宝:多碧之色,若雨宠光惠叶而与之者;小红之颜,若雨点注桃花而舒之者。

7 谷口,汉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子真,指汉代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2]: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因为同姓的缘故,这里用“谷口子真”来指代郑典设。

8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中原注:江水横通山谷处,方人谓之瀼(音嚷)。仇注:公自赤甲,迁居瀼席,则郑必居于瀼东矣。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令弟尚为苍水使1,名家莫出杜陵人2。
比来相国兼安蜀3,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4,拖玉腰金报主身5。
莫度清秋吟蟋蟀6,早闻黄阁画麒麟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季夏,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韶,杜甫乡弟的名字,全名应为杜韶。
张远注:乡弟,故乡同姓之弟。朱注:唐杜鸿渐,以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镇蜀。大历二年六月,自蜀还朝。当是其时作。
黄门从叔,指杜鸿渐。黄门为其官职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的简称,从叔即堂叔。朝谒,入朝觐见皇帝。

1 令弟,一般为对他人弟弟的尊称,在杜诗中也用来称呼自己的远方兄弟,例如“令弟草中来”(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即指杜甫的从弟杜亚。这里指杜韶。

苍水使是传说中仙人苍水的使者,在此处指代杜韶担任的“开江使”,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登衡岳,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

原注:“韶比兼开江使,通成都外江下峡舟船。”比兼,近来兼任。

2 莫出,意为莫不出,一说意为莫出其右,亦通。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甫曾在那里居住,并自称“杜陵野老”。这里的杜陵人有杜家之人的含义在里面。

3 比来,近来。相国,指杜鸿渐,时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全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唐朝时同宰相一职。兼安蜀,当时杜鸿渐兼任剑南节度使。

4 论兵地,指上句的“秦”(即长安),意谓将在长安讨论对蜀用兵。杜鸿渐在蜀时,有崔旰之乱和吐蕃侵扰。

仇注:韶出峡后,从荆州陆道归,故曰“舍舟策马”。

5 拖玉腰金,形容杜鸿渐的官服服饰,语出潘岳《西征赋》:“托鸣玉以出禁门”,以及岑文本《三元颂》“腰金鸣玉,执贽奉璋”(见于《全唐文》卷150)。


鸣玉,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腰金,古代朝官的腰带,按品级镶以不同的金饰,品级高者以纯金制成。后因以泛指身居显要。金,也可能指金印或金鱼袋。

6 吟蟋蟀,出自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蟋蟀俟秋吟”。在这里指荒度时日,听蟋蟀吟唱。

7 黄阁,众说纷纭,一说即指黄门侍郎,一说唐时门下省也称黄阁。画麒麟,即画像于麒麟阁。汉宣帝时将有功之臣的画像藏于麒麟阁。

滟滪既没孤根深1,西来水多愁太阴2。
江天漠漠鸟双去3,风雨时时龙一吟4。
舟人渔子歌回首5,估客胡商泪满襟6。
寄语舟航恶年少, 休翻盐井掷黄金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诗成后取首二字为题,并非专咏滟滪。

1 滟滪,即滟滪堆,原在瞿塘峡口,为一40米高的巨石。1959年,为通航安全,将其炸毁。


滟滪既没,言水位极高。江水暴涨,滟滪堆几乎全被淹没[1]。

2 太阴,一般指月亮。但朱瀚曰:水,即太阴也。公诗“黑如太阴雷雨垂”,亦言气象愁惨耳。

3 江天,江面上的广阔空际。漠漠,迷蒙的样子。“漠漠”二字在唐朝以前并不太引人注目,后来因为王维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而名声大噪。

4 龙吟,形容风雨之巨声。

5 舟人,即渔子。仇注:江天风雨,即太阴愁惨之象。回首,见险而止也。

6 五六句中自对。估,通“贾”,指商贾。胡商,来自西北异域的商人。唐朝时贸易繁荣,大批商人汇聚三峡,其中胡商也很多。

7 根据朱注“翻盐井以逐厚利,必有沉溺之患,故公以戒之”,翻盐井指代在险峻的水势中行船以获得丰厚的船资。掷黄金,指沉溺之患。

盐井,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来制食盐而挖的井。杜甫在生活中非常注意对各处的观察。对盐井较为熟悉。有专咏盐井诗,其他诗中亦有两处提及。

[1] 有人根据“既没孤根”,认为仅仅淹没了滟滪堆的根部,恐非。据史料记载,滟滪堆在夏天时通常都要被淹没一半。这里写水势极大,应该意指全部淹没。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七月一日,为古时立秋的日期。终明府,一位姓终的县令,其人不详。明府是古时对县令的尊称,但是根据杜甫原注(见句八),他当时只是代理而已。
水楼,水边或水上的楼台。

高栋曾轩已自凉1,秋风此日洒衣裳2。


翛然欲下阴山雪3,不去非无汉署香4。
绝壁过云开锦绣5,疏松夹水奏笙簧6。
看君宜著王乔履7,真赐还疑出尚方8。

1 古时“曾”同“层”。层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泛指高屋,语出宋玉《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曾轩,亦见“许坐曾轩数散愁”(简吴朗司法)。

2 此日(农历七月一日)立秋,所以说“秋风此日”。

3 翛,音箫。翛然,一般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语自《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这里用来形容想象中的“阴山雪”。

阴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山顶海拔2000—2400米。本句借用“阴山雪”来形容水楼的凉爽。

4 汉署香,见于《应酬汉宫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这里所谓的“鸡舌香”就是丁香。见《梦溪笔谈》卷26:《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


汉署香在此指代官职、官位。杜甫此时已授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句是说,我不愿离去此地,并非因为我没有官位。下面的五六句进一步解释了“不去”的原因。

5 开锦绣,即锦绣展开,形容绝壁过云。

6 疏松夹水,山泉在稀疏的松树间流过。奏笙簧,形容水声悦耳。

7 王乔履,典出《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侯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音xì,鞋)焉。乃诏尚方珍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8 原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故有此句。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称“尚署”。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这两句中的“王乔履”语意双关。一方面,指终明府在水楼这样的人间仙境中,也应穿上王乔履,享受飘飘欲仙的生活。另一方面,王乔是县令,但终明府此时还只是代理。这里是说,终明府已经有了担任县令的水平,穿上王乔履就好像是真正为尚方所赐。

《杜诗新补注》:真赐句为倒装句,实应当:还疑出尚方真赐。

宓子弹琴邑宰日1,终军弃繻英妙时2。


承家节操尚不泯3,为政风流今在兹4。
可怜宾客尽倾盖5,何处老翁来赋诗6。
楚江巫峡半云雨7,清簟疏帘看弈棋8。

1 宓子弹琴,见于《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杜甫在山东时曾“晚登单父台”(昔游),在别的诗中,也提到过宓子贱,如“堂横单父琴”(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关于宓子贱弹琴,身不下堂而治单父的说法,典型地、集中地反映包括杜甫在内的古人的政治浪漫主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局限下,我国古代文人的最大悲剧的就是往往把艺术才能和/或(自我标榜的)所谓高尚道德水平等同于从政能力,自恋式地无限夸大其政治才能,常常孤芳自赏,牢骚满腹。其通病就是“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即授之政,昏乱不治”( 汉朝桓宽《盐铁论》)。杜甫所谓“仗义执言”的上疏救房琯之举,只不过是刚刚上任左拾遗半个来月时的鲁莽昏招[1]。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倒也是事实。

2 繻(音需):汉代作通行证用的帛,上写字,分两半,过关时验合以为凭信。终军弃繻,典出《汉书·终军传》:终军年十八,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史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英妙时,美好的少壮时期。

3 本句从上句而来,因终明府与终军同姓,所以这里说“承家节操”,意为承接终军的节操。

4 本句从首句而来,为政风流,即指传说中宓子贱弹琴而治单父的所谓“风流”。今在兹:今在此。

5 可怜,杜诗中的可怜经常作可爱解。这里也许意为可羡。这种用法亦见“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语出《孔子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

7 楚江,指夔江。夔州古时属楚地。

这里用“云雨”典故。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8 七八句中自对。簟(音垫),竹席。疏帘,编制的较为稀疏的帘子,亦见“疏帘巧入坐人衣”(见萤火)。

最后四句所写的内容,即上文的所谓“风流”。

[1]  陈贻焮:这场政治风波就发生在五月十六杜甫拜左拾遗以后,六月一日以前这半个月内(《杜甫评传》322页)。老杜胸怀大志,刚走上政治舞台即因疏救房琯摔了个大跟头,使他从此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房琯的为人、为政、用兵,纰漏并不少,老杜对他的看法也不尽客观(《杜甫评传》1086页)。

巫山秋夜萤火飞,疏帘巧入坐人衣1。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2。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3。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4。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萤火,萤火虫。黄生:此借萤火以纪侯耳,非专咏萤火也。

1 疏帘,编制的较为稀疏的帘子。关于“坐人衣”,有两种看法。仇注认为意思是萤火虫“坐”在人的衣服上,并举出“黄鹂并坐交愁湿”(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为证;浦注认为这是指“坐人”之衣。两说都有道理。总之,这里的意思是,萤火虫落在人的衣服上。

2 乱,扰乱。檐,房檐。星宿稀,稀疏的星光。

王嗣奭:坐,如黄莺并坐之坐;琴书添冷,夜凉故也;星宿同希,高飞故也。

3 弄:耍弄,炫耀。辉辉:形容忽明忽暗的光,例如“辉辉星近楼”(不寐)。邵注:却绕,见聚散不长;偶经,见明灭不定。照入井中,一萤两影,若添


个个;闪过花间,其光互映,如弄辉辉。

顾宸:萤尾耀光,迭开迭舍,不停一瞬,如弄光然,“弄”字工于肖物。

莫砺锋:“弄辉辉”为唐代口语。而且此诗似乎是有意识地通篇皆用口语,如第三句中“屋里”二字,本来也可用“堂上”、“室内”等,但“屋里”更近口语。声谐语俪的七言律诗竟能纯用口语写成,这是杜甫的独擅之技。

4 沧江,泛指江,因水面呈青苍色,所以称为沧江。来岁如今,明年的此时。“沧江”与“白发”,“来岁”与“如今”,为句中自对。

本诗前六句都在写萤火虫,这里突然说到“发愁”,还叹息不知道明年能否回到故乡,从今天的角度看,显得有些突兀。况且这里的萤火虫看起来生动活泼,不像晚秋时的样子,也无法作春生秋死之叹。王嗣奭指出:“本意全在末二,借萤发端,正诗之兴也”。但未能说明为什么借“萤”发兴。

其实,这里的重点是悲秋。古人认为,秋天是随萤火虫出现而开始的,这从贾岛的“一点新萤报秋信”(夏夜登南楼)可以明显看出。所以,杜甫见到萤火虫,感到秋天又来了,从而感慨光阴易逝。

青帘白舫益州来1,巫峡秋涛天地回2。


石出倒听枫叶下, 橹摇背指菊花开3。
贪趋相府今晨发, 恐失佳期后命催4。
南极一星朝北斗5,五云多处是三台6。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原注:相公朝谒,今赴后期也。
八:李的排行。关于排行的进一步信息,可参看《赠田九判官梁丘》的题解部分。秘书:官名,为秘书郎的简称。顾注:唐制,秘书郎从六品。
杜相公,指杜鸿渐。相公,指宰相。杜鸿渐时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全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唐朝时同宰相一职。
黄鹤注:大历二年六月,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入朝,辟李秘书入幕,杜盖先行,李追赴之也,当时其年九月作。

1 舫(音纺),泛指小船。《尔雅》:舫,舟也。


青帘白舫,意为装有黑色帘子的白色小船。作为四字连用的固定用法,未见于唐朝或以前的资料,但见于宋朝的《倦游录》。在《倦游录》中,青帘白舫被用来描写官船。益州,今成都。这句写官船从成都来夔州接李秘书。

2 仇注:其波涛激荡,视若天地回旋。

3 清朝毛奇龄:石崖横出,则落叶之声在上,故曰倒听;飞橹迅行,则菊岸之移忽后,故曰背指。

本诗题为《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说明杜甫写着首诗时,李秘书还没有走。所以这两句所描写的都是想象中的路途景象,其手法同于《送韩十四江东觐省》之中的“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等诗。

4 五六句所描写的即是题解中黄鹤所注“杜盖先行,李追赴之也”。有人认为这两句讽刺李秘书趋炎附势。我以为未必。杜甫另有一首五言《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从诗中来看,杜甫和李秘书的交情还是不错的,况且这里的“杜相公”还是杜甫的从叔。

5 南极一星,即南极星。北斗,喻长安,杜甫有诗句“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关于本句含义,见下注。

6 七八句中自对。五云,这里指京城瑞气。语出《西京杂记》中汉朝董仲舒云: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

毛奇龄:“《汉·天文志》:南极星,在益州分野[1],角参之傍,而三台三公,又在北斗傍。时杜相还朝,李从益州而来赴京,故言南极而向北者,以三公在北斗傍也。”三台在这里喻指杜鸿渐。五云多处是三台,即三台在五云多处。

所谓“南极星,在益州分野”就是说天上的南极星相应于益州。三台,星名。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1]  毛注中所说的分野,是指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在中国的地界也有相应的“星野”。称为“分野”,即《史记?天官书》所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有客乘舸自忠州1,遣骑安置瀼西头2。
古堂本买藉疏豁3,借汝迁居停宴游4。
云石荧荧高叶曙5,风江飒飒乱帆秋6。
却为姻娅过逢地7,许坐曾轩数散愁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杜甫当时负责管理一百顷公田,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杜甫搬到了位于白帝城东十余里的东屯。搬家后,将瀼西草堂借让给他的一个亲戚吴南卿(即吴郎)住。
朱注:州府各有司法参军事。

1 舸(音葛),船。忠州,今重庆忠县。这句写吴郎。

2 这句写杜甫派人骑马把吴郎安置在瀼西草堂。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中原注:江水横通山谷处,方人谓之瀼(音嚷)。


瀼西,在今奉节城外的梅溪河之西。

3 古堂,指瀼西草堂。藉疏豁,因为这里宽敞明亮。

4 这句是说,我搬家离开,把瀼西草堂借给你,我也就停止在那里的宴饮游乐。

5 云石,高耸入云的山石。一说为云和山石。

6 顾注:云石之间,光彩闪动,以高叶当曙也。风江之上,气象肃森,以乱帆逢秋也。

    这两句都是描写“古堂”的外景。

7 姻娅,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语出《诗经·节南山》:“琐琐姻娅”。过逢,犹过从。

这句是说,瀼西草堂现在已成了和姻亲往来的地方。

8 古时“曾”同“层”。轩,这里指房屋。层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泛指高屋。数,数次。顾注:此本公(指杜甫)堂,与坐轩而散愁

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像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待储光羲不至》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动作,盼望友人的车声;颔联写心情,想象一听到声音就准备出门迎接;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表示最后的期盼;尾联为一声长叹,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之情萦绕在怀。全诗笔法细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早朝时等待好友而不至的心情。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左右。储光羲生活于开元天宝间,与王维友好,二人常有诗唱达。作此诗时王维和储光羲同在朝廷任职。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

王维古诗代表作品: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关于雨的古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