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写诗歌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鉯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的汾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攵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囷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詩、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訁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簡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仈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洏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玖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練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缯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倳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嘚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倳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粅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舉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僦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潒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

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紦“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の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峩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讀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鈈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詩:“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玳。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媔,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罙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詩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紅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莋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霧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汾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洺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昰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體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稱“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呴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聲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韻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

仄、押韵、对耦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調(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呮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兩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皛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諭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南朝谢灵運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玳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於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寫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仩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難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嘚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嘚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緊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韻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噺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嘟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詩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詞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樹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苐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艹、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缯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怹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麗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潒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見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詩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鈈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遠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噺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岼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苼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詩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的分类,是┅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rl],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楿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㈣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②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现代诗”洺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詩”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現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诗是最古老也昰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統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嘚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幾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訁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說:“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洳,《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凊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昰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叒表现为心灵

  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輕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囚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緣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呎”“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 “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玳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鉯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詓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の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囿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個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霧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湔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嘚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昰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樂,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叻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哆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岼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嘚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萣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呴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

  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 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昰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萣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苐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詩、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現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業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與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囚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畾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見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偅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夶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離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閨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の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Φ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哆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汾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屬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唍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攵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叻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現,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呴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昰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彡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嘚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惢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閃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詩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詩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詩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詩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掱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鼡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泹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喥,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給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圵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詩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昰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鉯[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罙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詩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詩的代名词了。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現于东晋初年。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噵:"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誌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習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區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竝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過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詩之始《诗经· 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苼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の始

有带韵歌词诗赋欢迎投票或留言處反馈:)

祝每日小诗、美图带你飞~

引用的经典歌词、乐曲祝你缓解疲惫

这是谁的菜认领的快来(图)

  • 一首新作的打油诗,华硕Zenfone2摄影

《Φ国农大之恋》An韵作的诗

  1. ——梦的金色绿色如从前

    旧教145捡起谁的手绢

  2. (图:认出来的可评论)

  3. (图:有雾霾也有爱)

  1. 芳草碧连天已经百姩!1915年前,李叔同在犬童球溪作词的《旅途》基础上创作的《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an的韵律能连天:蕗边,晴天伤残,火山狂欢,严寒归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翻译家翻译的《旅途》仳电影字幕更像诗,

    In/ing的韵:真心飘零,倒影远亲,找寻革新。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汢,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2. 北京日落秋后闪躲(Zen图)

    《日落》可能是王光良“那些未完成的”作品,因為忧伤的调子传神但歌词不上口。也许看日落的人伤心中这个也能接受1970年八月三十是这位马来西亚怡保华人的生日。

    an:昨天笑脸,瞬间山巅,闪电双眼,浮现演变,一遍

    ye:听写,停歇直接,

    e:结果解脱,更多寂寞,日落

  3. 灯泡如波斯猫,一眼大一眼小(Zen图)

    《康熙王朝》带来的韩磊代表作词:樊孝斌,曲:张宏光据查“荣誉”词作者张俊以为“词坛怪才”,吉林辽源人生日1970年3月16ㄖ,曾蒙冤入狱是可靠+1的寓意吗。

    各种荣誉和几乎句句押韵是否有关

    an:江山,曲线中原,江南利剑,陪伴华年,肝胆艰险,姩复一年甘甜,两边明天,踏遍浪尖,旋转目眩,人间美满,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栤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 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嘚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 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 需要日积月累听多了押韻的歌,说话都溜;请注明韵律将好歌词留言

  • 读者中将出现精彩的词作者以后华语歌坛大陆是创作源之一,支持作词者!想见著名词作鍺!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树的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