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的字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思

练习过书法的人,一定对 " 字如其人 " 这一说法不陌生。许多中小学教师往往也强调这一点,反复突出练字的重要性。一旦教学受挫,还可以转移批评方向,借评字旁敲侧击,规劝学生。

多数人默认了类似的观点——字迹圆顺、笔调柔和的人,较亲切,适应性强;字迹工整、方方正正,则性格严谨,注重原则;草书飞扬、放荡不羁,多数情怀浪漫,富有创造力。

汉字的独特性,给了这种观点充分的施展空间。尤其是毛笔书法,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流派纷杂,给人们提供了无尽的例子,也总结出了不少规律。

西汉杨雄在《法言 · 问神》卷中写道:" 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较早的提出笔迹与人的心理有关。由此形成 " 书为心画 " 理论,影响颇深。

后世对此阐释并发展最完备的,非清代刘熙载莫属。《艺概 · 书概》中,刘熙载写道:"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自此," 书为心画 " 扩充成 " 书如其人 ",为更宽广的解释提供了国学依据。

但这些解释都限于抽象的哲学领域。第一次用统计方法对笔迹与性格关联的考察出现在 19 世纪的法国,法国也是目前笔迹学应用最多的欧洲国家。

1871 年,法国天主教牧师 Jean-Hippolyte Michon 搜集了数千份手写文件,系统比较文件笔迹与作者性格的关系。他创造性的提取了同一性格者笔迹相同的部分,归纳整理,作为判定字迹者性格的依据。

具体判断方法是:如果一个人的字迹中带有某项图形特点,他就应该具有某种个性。若没有,则不具备对应性格特点。此外,Michon 还首先提出 " 笔迹学 " 概念,并大力推广了自己的研究。

笔迹学很快受到刚刚兴起的心理学的注意。如 20 世纪初,智商测试的鼻祖 Alfred Binet 对笔迹学十分有兴趣,认为虽研究条件有限,在当时尚不能支撑任何结论,但笔迹学前途远大,属于 " 未来的科学 "。

另一位重要研究者是德国医生 William Preyer。他发现,战争中失去惯用手的士兵,无论是另一只手、还是嘴或脚,写出的字迹都与之前有相似之处。据此,他提出是脑部,而不是手决定了字迹。

这一时期,研究尚显零散和粗糙。随 20 世纪心理学的不断完备,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证,实验设计也更加细致。更多的研究者做了笔迹学相关的实验,但是结论却开始不利于笔迹学学说本身。

1960 到 1980 年间,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笔迹学实验,其内容大致相同:召集志愿者,完成心理测试,并留下一段字迹。接着让笔迹学家(或其他志愿者)对隐去名字的字体评估。最后,由实验人员比对评估做出的性格描述和心理测试结果。

个关于性格的分数——神经质倾向(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以及撒谎的倾向(lie)。

之后,志愿者抄写了半页关于茶的描述。随后,13 个字迹特征被提取出来,包括字体大小、占页篇幅、词语宽度、连笔程度、写字力度、词间距和是否书写 "i" 上面的那个点等等。

Furnham 和 Gunter 使用了多种统计方法,但没有发现笔迹特征和性格之间任何明显的关系。

笔迹分析二十条标准——

宽宏:事业卓越(75%)

力劲:创新创造(75%)

厚重:信而多友(75%)

奇异:奋力拼搏(较多)

草率:孤苦伶仃(较少)

飘摇:举步艰难(较少)

柔和:无能自立(极少)

牵飘:举步艰难(极少)

歪斜:借债度日(极少)

粗重:专横无情(极少)

均匀:筹划周全(80%)

规范:长于理事(80%)

圆润:果断利索(80%)

松散:粗心大意(极少)

涂抹:多出差错(极少)

疏朗:慷慨大度(80%)

严谨:谦虚关爱(80%)

中正:忠诚厚道(85%)

圆转:善良通达(85%)

反向:忤逆自我(极少)

1992 年,心理学家 Geoffrey Dean 对来自不同国家,由多种语言写成的 200 多篇关于笔迹学的论文进行了元分析(meta analysis),也就是用数学方法把这些研究的结果综合在一起。

Dean 分别研究了笔迹学派,发现所有学派的方法都没有效果。同时,不同的专业笔迹学家分析的一致性较差,相关系数只有 0.42 ——讽刺的是,让对笔迹学一无所知的人作分析,相关系数也有 0.3。

从统计学上,这几乎宣判了笔迹学的死刑。但是在西方,尤其是法国和以色列,笔迹学仍然广为信奉,人力资源部门尤其偏爱这一手段。

1993 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中提到,大多数法国企业定期请笔迹分析学家评估应聘者的笔迹,挑出性格特征最符合职位的候选者。高层管理人员也被要求交出字迹,由笔迹学家鉴定。

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有 38% 到 93% 的法国公司定期由笔迹鉴定者参与人力资源管理。

以色列是西方另一个笔迹学重镇,他们甚至以此协助国家战略制定,比如战争决策。海湾战争前夕,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屯军 10 万,各国战略家为萨达姆究竟会不会出兵争论不休。以色列情报部门独树一帜,分析了萨达姆行文的笔压、修改等要素,得出其草率、心狠、胆大的结论,十分可能发动战争。

1990 年 8 月 1 月,这份报告被报纸刊发,第二天,伊拉克就发动了战争。

当然,这算不上严格的盲测,即使不看笔记,萨达姆性格鲁莽、残暴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实际上,书写肯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从这个层面上,同样一定程度上受神经系统影响的性格也许和笔迹有一定联系。但这个联系太过粗糙,以此作为科学依据显得非常荒谬。

笔迹受后天培训的影响比重很可能更大。长期的训练会形成一系列较稳定、独立的反应,在学习写字的初期,这种塑造作用尤其突出,所以很多人即使有一定更正意愿,也无法改正早期的书写笔法。

后天的书写培训能很大幅度改变笔迹形态,无论是从字体风格、字形大小,还是笔触轻重。最典型如中国曾有些职业财会学校非常重视硬笔书法,走出来的几百上千号学生,一看就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当然,汉字的形式与英文、法文等字母文字不同。但截至目前,并没有统计学证据能说明汉字就比字母更能体现出性格特征。

不过,中国毕竟特殊,往往有他人所不具备的独特研究道路。1994 年,中国笔迹学研究会成立,挂靠中国发明协会之下。2010 年,该研究会更名为 " 中国笔迹学会 "(筹),并在合肥学院召开第 1 届年会。

根据 2014 年中国笔迹学会(筹)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年会,与会者共做了如下的专业报告:《笔迹泄露你的秘密》、《一秒读心术:懂得笔迹你就赢》、《笔迹分析与人力资源》、《一眼看透 "TA" 的心》。

由其副秘书长等人发起的 " 笔迹 ? 读心网 " 中,中医、书法等研究方法广泛出现。其中一篇由书法家刘兆忠大师写作的《字如其人的科学依据》中,笔迹学跨越了辨别性格的狭隘应用范围,能够指导医学治疗:

" 人体的哪一部分有疾患,和人相向对应部位的字的笔画不是过疏就是过密,弯曲变形,长短增减笔画不合法度,甚或笔误迭生。据此,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笔迹,观察健康和疾患状况,以书写者的思维方式、智力、气质、性格、情感、行为方式等 "

以此理论,作者发现了判断感冒的良方:" 在离位的左右,如果字头的横画短,护不住左右,或左右处空隙大,书写者好外感风寒邪气,容易感冒 , 或有气管炎。"

另一种情况是﹕" 用毛笔写字,有的湮成一团,不辨笔画,只现轮廓;钢笔字单个写错后又被抹成一团,表明此人正患感冒。"

还有对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快捷诊断方式。如脑震荡和痔疮:" 中宫稍下 , 如果相邻笔画粘连在一起 , 说明此人生殖器或肛门处有疾患。";" 整个字中宫紧聚,成圆团状,说明书写者曾由于他人或自己不慎,摔伤过,大脑受到较重的震荡。"

这些研究别具一格,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发扬光大,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平常人并不一定能有这些专家一样的深入理解能力,大家只是朴素的认为人的性格,多少影响了字迹。端正的书写代表着严谨,潦草的字迹联系着粗心、马虎。即使没有绝对的关联,他们至少能看出端倪。

但是这种印象并没有可靠证据,过多的因素干扰了字迹呈现,反倒是存在着明显反例。那就是医生的处方书。

医生职向来要求认真、仔细,任何细小差错都可能造成医疗问题。但他们的字简直太潦草了,不只是中国人认不出医生的处方,丹麦漫画大师赫尔卢夫 ? 皮德斯特鲁普曾作画,表现了人们对医生笔迹的困惑。

难道,笔迹就不能够判断出人的任何特征了吗?

严格的说,并不如此。至少心理学研究证明,笔迹和性别存在着一定关系。但这项功能显然不如判断性格、诊断疾病来得酷,既不能预测未来,也无法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如果你仍对笔迹与人生前途的关系念念不忘,毛新宇少将的例子或许会给你启发。

毛新宇少将外貌憨厚,网上不少人喜欢张贴他确实不怎么样的硬笔题词图片,以显示字如其人,问题是,毛少将擅长的毛笔书法水平完全不逊乃祖,他飒爽的书法,并不符合毛少将给人留下的印象。

2012 年,在第三届全国毛体书法艺术传承经验交流会上,毛新宇少将表示:" 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叫‘字如其人’。学习研究毛泽东书法,也是通过书法学习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和革命精神。"

不过,其祖父的书法也并非一成不变,永远洒脱。或许," 字如其人 " 不是一种规律,而是一种希望。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第二请读杨雄的“书、心画也。”

第三“筋、骨、血、肉、精、神、气、脉”、“(楷)立、(行)行、(草)走(/跑)”

第四请参照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志向外显”、“内心表露”、“情绪传达”------------------------“人品写真”。

第一条估计有很多人有话想说,你们慢慢说。

字如其人是从艺术层面出发去发掘艺术家的内心,可以说是比喻、比兴;人如其字则多有贬低的态度。所以前者用得颇多,后者极少。

古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你看那些史书里写到某某某的时候上来就描写这人长得怎样。而且人长得怎样一方面是爹娘给的,另一方面整形什么的不在此列。

然后到性格,这个倒是比较(靠谱)的。第五条里的那4个词说的其实是这个。但是这个真心难搞啊,要达到这点,必须达到极高的书法艺术境界,并且能够总结自身得失,从艺术层面把自身的性格特征揉入到字里。开始的时候是复杂的人格和性格带动(指导)写字,到后期是完全反过来的,把字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了。

常说的字如人其不过是内心受到某种触动后的感叹。分两种情况,基础条件就是看到字了:

1、只见字未见(闻)人

多是褒奖吧,喜欢字,爱屋及乌,小脑袋瓜子就开始幻想。比较接近“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的那种感觉。

这种情况下,说出字如其人这话:字和写字的人这两个条件里,你喜欢其一,表示褒奖;不喜欢其一,那就是贬低了。后者较少。

我说笔迹学是伪科学是因为专业人士可以轻易骗过去,并且这个数学模型不能够解释人复杂的人格和性格。

字里行间,内心状态和情绪的表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丧乱帖和快雨晴时帖的情绪对比)。但是字如其人说的可不是外在形象,即使有之也是皮毛。颜真卿就应该是个大胖子,柳爷爷就得是个瘦子?那赵佶不就是比竹竿还瘦的皇帝了么?老欧是不是天天去攀岩?

所以仔细体会第五条。你还得分清楚是写字还是书法艺术。

然后涉及到审美,这个跟三观节操眼界见识有直接的关系。我认识一个艺术专业出身,字是狗爬爬。练了两个月就能够把欧阳写得方正工整。他从绘画审美出发,以结构为基础去抓线条。写字时先找到头、左右肩、左右脚这五个点,然后找到笔画的起点和尾巴,最后把它们连起来。

所以他在碰到结构不好把握的字的时候,就在格子里点,然后连线。

字如其人,去掉“其”就是“字如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可以理解成字就是人体的另一种形态的投射(第三条)。小时候入门课,爷爷撸着胡子跟我说:

“点如桃、撇如刀、捺如脚”。

说到最后一个“捺如脚”的时候,把脚一伸,脚背崩直。

我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都是身体摆字。“横竖撇捺点折勾、十、大、天、才.......(俩人一起摆字)”,然后在这些字的基础上增减笔画“一、二、三、十、土、士、才、寸、木、本、未、五、六、立、午、牛......”。

到书写角度,东坡说“神、气、骨、肉、血”,王若林加了“筋、精、脉”。说的是整篇远望有精神,字里行间气息稳定流畅连贯;字的筋骨有力,站得稳;血肉丰满或凝实,看着舒服。颜体讲究字内字外,外如人体四肢,舒展而有力;内如五脏六腑,精细有致;内外合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理解是这么理解,真做起来,一万个小时估计都不够。

上两张照片,毁一毁三观吧。

和我最喜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

代的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把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看作一个生命单位,他曾说中国书法写字时是用笔画“结成一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字”不仅仅具有“人”所有的筋、骨、肉等特征,在表现上同样具有人所特有的特点,如情感、气质等等。

现在,跟着朽木君来欣赏下书法的22种“气质”吧~

1  雄浑:这肯定是造像摩崖类书法的共有的气质。

2  冲淡:看看虞世南写的冲的都像淡茶了。

3  纤秾:一想起美人,就想起秀若婵娟的褚遂良。

4  沉着:这个称号只有颜真卿最合适不过了。

5  高古:有点洁癖的倪瓒是不是很高古呢?

6  典雅:这类的气质估计都出现在庙堂之上了。

7  洗练:其实林散之的只有一部分是洗练的感觉,另一部分是空灵。

8  劲健:这可气质肯定归米芾所有了。

9  绮丽:奇肆有古媚,相信徐渭才能配这个气质。

10  含蓄:含蓄的气质嘛,弘一法师字里笔笔皆是。

11  豪放:其实我也不知道傅山算是洒脱还是豪放,总之先放在这里吧。

12  精神:精神,神经,疯子,杨凝式,《韭花帖》。

13  缜密:这个气质柳公权胜于其他人。

14  疏野:是不是粗头乱服的感觉,杨维桢就是这一款气质。

15  清奇:字里含清气,奇肆耐品味,黄道周似乎很有清奇的感觉。

16  委屈:满肚子委屈牢骚,让字都变得扭曲变形,王铎就是这气质。

17  实境: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实境在书法里像啥?智永就很实啦。

18  悲慨:满纸苍茫。倪元璐

19  从容:平淡中和,赵孟頫。

20  飘逸:还有比《试笔帖》更飘逸的气质嘛?

21  旷达:旷达磊落,变化莫测,张旭的草书是不是这个气质。

22  流动:草书很多都有流动感,黄庭坚的草书节凑流动性气质很有优势的。

来源:书法字画(zxbsyj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