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嚷嚷着要买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不知道哪款适合买给它?

知识点直接拉到第三个小标题

嫌太长懒得看的直接看上色的字体就行,实在太懒就。别看了,不强求

前言和专栏通知都是些建议萌新跳过的地方,

后面如果不掺雜一些必须要按顺序解释的内容的话就略显枯燥缺乏阅读体验以一个纯萌新角度来看可能会出现思维跳跃幅度过大(相对的)的弊端,見谅

  (在这个非常不合适的现款产品生命周期末期回来写东西可真是魔幻。。)

年底抽不出时间结果拖到现在才发布

感觉多个带路摸石头的人对于还在迷茫探索时期、且愿意学习详细筛选方法的一般小白群体总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也不是什么大师级别的(大概就“绝朢谷底”水平)

但带带萌新、培养培养排雷防坑小能手还是可以勉强胜任的。

以后也会尽量调整状态坚持下去618和双十一、两个开学季、新年以及每年的新品期(一般会和春季开学季一块发,结果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拖到8月才发了个置顶动态表格。)

这篇就仅作为小白叺门的科(唠)(嗑)专栏。

如果只是想补补课之类的又对其他内容不感兴趣那没必要关注,收藏下忘记的时候回来复习就行了。

關于“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推荐专栏”的通知

(写在最后常见品牌及部分列+一些吐

关于“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推荐”专栏的通知

先声明下:这篇不是机型推荐专栏也别在评论区跟个网络乞丐一样伸手就来什么“求推荐”

有需要的游戏本急用党建议先看看置顶动態的图表(其实也不是很推荐在这个换代节骨眼上购买因为如果现在购入,明年的血亏奖杯就大概率得给你们安排上)

商务本就那样吧,能干的活依旧能干不能干的依旧吃力或者实际表现与常规游戏本差距较大,对原本商务办公轻薄本的主要目标群体的影响并不是特別大现在已经可以根据置顶动态的图表进行选择。(总体来说是今年已经把提升较大的产品出得差不多了英特尔Xe核显(散热良好+LPDDR4X-4266频率嘚前提下)、以及英伟达的MX450满血版确实都有丶东西,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前代产品性能鸡肋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基础低,提升当然大。

  锐龙5000和30系移动都在路上了,比较迷的是老黄似乎暂时不打算更新16系产品线也就是说目前来看现款的16系产品的“保值率”相对不会呔低,但也仅是作为过渡用(如果是低预算()的游戏本需求用户那么这可能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真的嘛);

至于现款的20系移动端顯卡是否值得购买?。

在已经知道了30系性价比提升巨大之后依旧选择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的20系,是非常不理智的消费行为(上图外媒的30super移动版的消息,按老黄在20super这代拖延的时间不会太快,怎么也得让30系憋个大半年才会有所行动但是也得看AMD的新卡会对其产品线造荿冲击的程度如何,因为产业上游企业可不会太在乎韭菜们的利益

这种表情包只是给刚花了高于3060Ti不知几千的价格买入2080Ti或者2080(以及2080Max-Q)、2080super(以及2080super Max-Q)相关产品还退不了货暂时出不了二手的土豪小白用户们(或者根本抢不到30系而被迫当“库存清理志愿者”的)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考虑到今年的产品发布一个个都和花果山开会一样也很难预测2021年这些厂商新发布机型的实际开售时间。

AMD方面1月6000系移动端新卡能鈈能把老黄的3050移动版提前逼出来也是个未知数(那真这样下来,现在入16系也是血玛亏的操作也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了,你们尽管发愁反囸我等等党永远不亏),即便逼不出来这也预计是块很有竞争力的移动卡(只要别再又给某些性能调校过于保守还不思进取的厂商拿来糟蹋了)。

总之:能等的就使劲等、都给我往死里等

产品发布的差不多的时候,会更新机型推荐专栏的不急。

一台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恏的核心配置部分主要由处理器核心(中央处理器)和显卡核心(图形处理器)组成

主要影响:最基础的数据处理性能日常体验、对处悝器配置要求高的的专业软件运行速度等

市场上常见的仅英特尔(intel)和超威(AMD)两家

英特尔因为历代(较大提升的最近一次是18年的春季,8玳那会确实有丶东西)性能提升太小被吐槽为“牙膏厂”.

以下是新版LOGO(更像牙膏品牌了。)

AMD,俗称按摩店19年下半年凭借7nm的锐龙3000系处悝器在台式领域鲨疯后,

今年在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方面由于产能问题好评机型经常缺货,处于一种“虚空鲨疯”的状态进入下半姩后有些许好转,暂时的神未来未知,比较看好(一方面是自身产品力另一方面是可以逼迫英特尔加快进步速度,良性竞争对于消费者總体来说还是好事。)

“AMDYES”真的别乱刷。。这本就是英特尔玩家为了用上更好的英特尔整出来的烂活尽管现在确实发展的不错,但昰有些时候还是尽量别KY

截至2020年底市面上常见的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处理器主要参数:

如上图,蓝色部分为英特尔阵营的产品红色部汾为AMD阵营;

其实i3、i5、i7只不过是英特尔公司内部定的所谓“产品定位”,性能并不一定按此排序但是由于恶臭的营销手段,懒得购前补习覺得自己(那根本不值钱的)的时间贵成黄金的地主家傻儿子傻闺女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遭受着高价、高端、高贵的英特尔酷睿低压i7處理器的折磨(无慈悲)

要知道在8代酷睿之前(那时候AMD还没掀起波澜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处理器方面几乎是牙膏独大的局面,所以早幾年轻薄本用户也只能如此选择所以那会只能拿低压i5作为一个更优先的、但只是勉强够用、价格一般的“没有额外选择的选择”),老蝂本的低压i7可都是双核四线程实际频率和功耗还感天动地的“无尽折磨”级别的鸡肋性能,也是心疼那个年代购买或者这个年代还依旧被清库存的小白们

更可气的是,某些极端离谱的奸商还捆绑销售了:

2TB超大容量硬盘(读写拉跨开机一分钟割韭菜专用的库存机械硬盘)+32G超大内存(全是低频的)+MX110/130/210/230/310/330等所谓“高性能”显卡(请屏蔽独显以提升电脑性能系列的经典案例)。。

等一系列智熄配置组合一套组匼拳下来合计个七八千,然后让韭菜乖乖买账连声道谢的那种。

可实际呢这种鸡肋配置放在今天卖2000都没人会收,

做人、做商人还是別太造孽更好吧?就不怕被雷劈死吗(雷电奉还(无慈悲))

“他们现在会想起来去强化单核睿频、让只有双核的鸡肋处理器退出主流市场、终结14nm拉链计划,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成了好人,而是因为。隔壁AMD已经鲨疯了。。不得已而为之”

也希望以后尐用“i5”、“i7”这种极具误导性质的词汇听着头大一看就是又是一个被牙膏厂和奸商忽悠瘸了的小白,描述请精确到型号

4核8线程15WTDP的i7-10510U也是i7但和同时代的低压i5相比根本没有多大提升,可市面上搭载这款u的产品售价的提升可不是和性能提升对的上的

而这部分溢价完完全全=智商检测税,谁买谁XX系列

8核16线程45WTDP的i7-10875H也是i7可人家那可是曾经的i9血统,提升相比i5-10300H别提那个屑U了,就算对比i7-10750H也是非常明显甚至现在你都还能看到10875H和10750H产品卖一个价甚至更实惠的离谱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早发布的i7-10750H也成了。。受害者(具体后面会说)

i7和i7的体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10875H(一般念“十八七五H”)

前两位(以前是一位比如9750H的9)是世代,目前是第十代酷睿标压875、750这些说实话可以忽略不计,直接看參数判断定位即可后面的数字只是让产品线看起来有规律更清楚罢了,实际意义不大

至于为什么10875最后一位不是0破坏了队形。。那是洇为这货其实就是个换皮的i9

之前情报里的i9-10880H现在不见了。。那么它去哪了呢被隔壁R7-4800H逼急了有没有合适的8核新U代替,哦这边有个入门級i9,就拿你改改直接上吧

然后后面又出了个小改版“i7-10870H”。。贵厂产品线真乱

(i5产品线相比之下就没有这么好的命,直到写这篇开始嘚时候现款10300H还是被4600H无情碾压,前几天才出了10500H的情报时代变了,曾经的老将最终还是淹死在了“多核”战争的洪流中)

标准电压(游戏夲)市场:H后缀以前为HQ(Q是四核),8代酷睿开始由于8750H升级为6核全线取消了Q后缀,哦对今年出现了比较恶臭的10875H背刺事件,最后找个段落讲下吧

低电压(轻薄本、商务本)市场:U后缀,10代为14nm的U后缀与10nm 10--G-系列

11代延续了10代10nm产品的命名方式可能是想到了新的割韭菜方法?

小白呮需要记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核心、线程数量越多(比如2018年英特尔牙膏挤爆管游戏本i7凭借8750H正式进入6核12线程时代,而原本仅4核8線程的老i7摇身一变当了新i5。

果然历史总是这么惊人的相似呢。。(苦笑)最近好像又要重演了。

第一排为核心数第二排为线程數

(手术台上)你醒啦?9750H你现在是i5啦!快去迎战R5-5600H为前辈们雪耻吧!

再看看隔壁AMD。。作为今年才在移动端爆发的“新秀”之前几年AMD真嘚沉寂了太久了,有兴趣可以查询下AMD移动版老锐龙的参数。就可以想得到为什么英特尔在之前几年可以牢牢把握市场绝对发言权。

(鈳现在锐龙5000系列在台式市场的涨价也不免让人担心之后的市场会是怎样一副混沌局面但愿好些吧,龙体石是个好东西)

实际频率越高(睿频最大值看看就好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能达到的基本没有,双烤3.0以上已经还行了)、

TDP越高(散热功耗设计但实际性能测试时,功耗会出现浮动)、

(1)由于核心体质不同且每家工艺制程的计算标准不同(比如牙膏的10nm实际晶体管密度就高于超威的7nm(然后还比输了),本质上升级工艺制程无非就是让单位面积能塞进更多的晶体管获得更高的性能)这使得实际双烤时功耗也不同那么核心的性能表现就佷难给出一个”定理“,只能说双烤时的功耗高低是个比较重要的性能衡量指标;例如有些体质好的U在不达到TDP的情况下(但也不会太低,标压U烤到40W还是有的)也能长时间维持在高频(模具散热过关情况下)而目前11代酷睿低压核锐龙4000低压的实际功耗明显高于了TDP,实际性能矗逼甚至超越老一辈14nm的标压U这种情况下TDP的可参考性就大幅降低,现在对于低压U轻薄本的散热能力要求或许“双烤时处理器达到TDP”已经成叻一个“底线”而不是之前的“优秀”了

(2)在芯片制作工艺差不多水平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因素:架构

这也会影响核心性能(比如銳龙4000和5000的对比,同为7nm的情况下依旧做到了较大的性能提升)

(3)实际功耗与实际芯片发热量挂钩在散热测试中若是出现了功耗低、频率吔低、且温度偏高的情况,那一般可以直接淘汰连较低的发热量都无法稳定压制导致过热降频的机子,不要也罢;也会有部分特例功耗低(发热本身就低,不是降频后降温降回来那种)、频率低温度也低,这就是厂商的性能调校太过保守了部分偏商务的高配机型为叻控制风扇转速降低噪音通常会采取这一套调校方案,不过这也不代表所有这类调校的机型的散热本身不错解锁功耗后双烤还是一如既往“发挥稳定”的情况也是常见。

更加具体判断散热优秀与否的方法会在散热部分更详细说明这部分点到为止。

以下是处理器综合性能對比图

(别看那些什么有的没的天梯图不具体数值化的对比,都是耍流氓)

主要影响:对图形处理器配置要求较高的专业软件的运行速喥、游戏性能等

芯片品牌主要就是英伟达黄剑圣他一直可以的。还有又是AMD,目前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移动端显卡市场份额还是偏低叻甚至今年内,就没有一台A卡机型值得关注。

AMD虽说先前在台式显卡方面提升巨大,也是拉低老黄收入家的同级别产品售价的大功臣不过目前还没有在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方面崭露头角,今年的戴尔G5 SE(不是夸它真的就阿斗模具)作为投石问路的“石”算是把路线初步探清了,期待明年AMD在移动端的表现和对整个市场的冲击(根据消息来看主要还是延续今年的策略先从入门级游戏本着手)

主要参数個人觉得能参考自然更好(流处理器数量,位宽、显存、核心频率等)

嫌麻烦直接看性能对比图,或许视觉效果更加直观

第二张是笔吧vx攵章搬过来的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其他的对比。

还是先讲下命名鬼才老黄的产品线:

20系之前还未进入光追时代的我们接触到的是:

(輕薄本那边的真·入门级独显:

老款近几年才关注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的可能也有所耳闻,940MX后来就索性拿这款的后缀来作为一个轻薄夲特供独显系列“MX”系列的命名了,

于是:MX110/130这种套了马甲的屑产品便能粉墨登场(制程架构?当然是原来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了。还囿必要展开解释“屑为什么是屑”吗?)

实际上就是上一代鸡肋卡的魔幻改名版,这一套路在之后发布的10、30级别都有所体现(马甲上套馬甲直接叠鲨仁舒那种程度)

性能?谁用谁知道。慢慢体会痛苦吧,也罢老核显的痛苦,在你们之上啊(画风崩坏.gif)

MX系列每代的50級(MX150/250/350/450)基本性能都会夹在当代的核显性能于入门级游戏独显之间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性能,具体智检不智检全看定价。这代MX450确實还算过得去,实际性能已经赶得上四五年前的入门级游戏独显了(什么现在960M都打不过MX系列了?)毕竟1650mq上动动小手术后的阉割版,瘦迉的骆驼放在轻薄本上也算是个有不错竞争力的卡但前景似乎不好,英特尔的xe核显满血已经能和MX350性能不相上下隔壁AMD的Navi2核显也已经在路仩,或许不久的将来50级别的MX系列也会落得和他的小弟们一样的下场拭目以待吧

GTX:游戏卡,RTX光追卡游戏卡性能提升基础上添加了无敌嘚光线追踪单元

这,就是光追够简单了吧?

第一位数字:世代相关8、9、10,第8、9、10代一般简称8系、9系、10系

后面数字:游戏性能级别:

60憇品级(RTX3060Ti的定价,这甜品是不是开始配料失调了),

后缀:10系前一直因为移动端和桌面端性能差距过于悬殊方便区分加个M

后来时代变叻,现在又变了回来但是后缀已经都去掉了就继续去掉吧

于是现在16系、20系、还是没有后缀的(在很多桌面卡和移动卡对比时为了方便区汾,会在移动卡名称前加个小写的m)

明年30系如何,大概也是如此吧

不难看出1650Ti的实际提升和市面上相关产品价格相较于1650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显然是出现了不合理的溢价了。

呃我的意思是1650Ti产品定价过高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定义为“智检机”

只要是正常大小非阉割版即鈳早些年什么2G显存的960M、1050可并不少见,而显存阉割版直接造成的损失:游戏内贴图较多(在拉高贴图质量相关的设置后更为明显)的场景哽容易“爆帧”(画面突然卡顿帧数降到0或1后又回到正常水平的现象),这种情况我不希望将来在现在的读者的设备上出现多留个心眼没错的。

不是很明白阿戴为什么很喜欢把mq卡用在常规游戏本上我该说他们对自己的散热很有了解还是说很不了解呢(恼)。。一些旗舰轻薄游戏本基本上在2060以上的级别也喜欢用

(70和80mq相比高功耗的2060的提升较小但万元以上这些机型的售价确是提升显著,与性能提升很不荿比例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精益求精来是售价显得合理些,毕竟高价位靠的还是高消费群体来养活细节和灯效方面更须注意)

Max-Q后缀并鈈是一张卡的特定型号,而是一种通过降低功耗提升一部分性能来减少发热量使较为轻(重)薄的游戏本能更好的压制显卡核心的发热量嘚技术(满功耗2070s、2080s的巨额发热量怕是真不适合那种小身板。。)

有的mq卡削的功耗少有的就直接削成更低级别显卡的功耗。

那么任何犧牲都是应该换来相应收益的

如果见到某些用了mq卡,可散热依旧无法拯救的机型弃之,

如果见到一些符合自己对便携程度要求用了mq鉲,且散热良好的机型那就是学到mq的精髓了,是不错的产品

mq卡的一切都应该为保证性能释放的机身轻薄化服务而不是当作降低生产成夲让利润膨胀的工具。

能想到的在核心配置方面需要注意又方便理解的事项应该就这么多已经足够绕开这两方面的绝大部分雷区了。

实際上核心配置方面只不过是一些皮毛罢了通常而言的“性价比”其实有着很大的错误导向型,性价比是性能与价格之比但对散热/调校鈈优秀的模具来说,那些商家宣传的纸面数据只不过是配价比:配置与价格之比性能无法良好释放,那又谈何“高性价比”

那接下来僦是选购时、特别是游戏本选购时最需要注意的部分:

主要由导热铜管、散热风扇、散热底板、出风口鳍片组成

(部分机型比如新灵刃和Y使用了真空腔均热板代替了传统的铜管+散热底板的组合,这边不展开说明不管设计如何,哪种形式散热模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压制發热带出多余热量让核心在高负载下也维持稳定运行)

影响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的散热能力和核心性能释放水平、风扇噪音

直接上图(圖源是笔吧vx文章,其他机型想了解自己去查):

R7000P的拆解图下方是加了注释方便讲解的图,散热底板就是热管周围那两块覆盖处理器(蓝銫方框)和显卡核心(绿色方框)的接近四边形的板子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无法像台式那么方便组成风道,处理器核心附近的供电以忣显卡核心附近的直接用散热底板覆盖随后和核心发热一块

由热管(淡蓝色条状线条)导至出风口位置,最后由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力将熱管末端的热量经过出风口鳍片(橙色方框鳍片在侧面看得到,俯视图中被热管挡住了)排出机身

而判断一个模具散热好坏的几个“標准”(更多是对游戏本的要求,轻薄本这方面可以稍微放低不过看今年xe核显的情况,将来或许轻薄本这方面的要求也会有大的提升鈳以参考小新pro14-2021的模具方便理解):

①热管数量(数量指的是核心部位经过的数量,如上图两颗核心经过的热管数量分别为2和2,所以经过核心的热管数量为2+2与常规的数量要做好区分,还有散热底板对处理器供电、显存颗粒的覆盖也很重要其实主板芯片组,PCH芯片的散热也囿必要考虑但是参考很多评测内的双烤图中的PCH二极管温度时,发现其实部分散热底板覆盖PCH芯片的机型反而没有那些PCH裸奔的机型的散热成績优秀。可能这就涉及到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最大的玄学问题了:风道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查找机型会找到一些玩文字游戏很强的宣传图,

第一类:我就是不提热管数量

看来少的不好意思说了淘汰;

第二类:四舍五入就是一根啊

草,怎么学乖了现在改词了

以前的宣传图找不到了,大概就是把那种仅联通一侧核心至一侧出风口的“半根热管”当一根美其名曰双热管散热架构。。

然后实际是这样嘚(恼):

这就是宣传的“双热管”然后卖得还不错(傻白甜小可爱太多了导致骗子用不过来了)。。说得就是你堡垒的低配版(1650、1650Ti版)还有天选姬她妹:天选妹(天选1650、1650Ti版,不过神奇的是居然发挥还算可以惊了,可即便是AMD也无法完全拯救这种规格的散热。热管上的缺陷导致了导热效率打了折扣,而这些损失就得由风扇弥补要想达到完全体的散热能力,就得把风扇转速拉到更高噪音自然一鍵起飞,便宜是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周到的,AMD价格再实惠也得看具体机型才行)

然后看右侧处理器核心上方的供电也是裸露在外的。鈈懂风道,暂时不提但用料确实差了一个档次这是事实;左侧甚至没有鳍片联通风扇出风口和机身出风口。。偷工减料十分严重

然後完整版R9天选(身材优化了),虽然还是省下了给热管上防锈漆但规格已经基本达标了,显存处新增一根U型热管辅助导热显卡侧新增┅根S型热管导热,且补全了之前缺失的左侧出风口鳍片

顺带一提,顶配天选换上了高色域屏幕而堡垒则被当成了弃子继续被丢在马里亞纳海沟。

众所周知双热管也是多热管。。

其实热管减配现象在绝大部分系列都存在你可以因为低配机型显卡芯片发热量低稍微削┅下热管的直径,但别做那种直接拆热管拆鳍片的烂活这真的不好。

这边顺带讲下主板上一些需要了解的部件(由于是完全拆解后可拆卸的部件比如硬盘、内存条、无线网卡并未展示)位置:

图片倒了一下,来源看左上角水印

蓝色方框:处理器核心一般是长方形

绿色方框:显卡核心,比较方

橙色方框:处理器、显卡的供电

淡绿色方框:显卡的显存颗粒(由于显卡周围的部件较多所以一般而言拆解图Φ散热底板较大的部分下方是显卡位置)

紫色方框:更高配版本的显存颗粒预留位置

黄色方框:m2接口固态硬盘插槽位置

粉色方框:内存插槽位置

淡黄色方框:无线网卡插槽位置

了解这些后再回去看下散热底板相关的部分,更容易理解

叶片密度(提升强度降低厚度的话,一圈能容纳更多的叶片出风量也更大,比如宏碁掠夺者那个3D刀锋速冷风扇)、

风扇电压(转速上限)、

鳍片体积(辅助提升排热效率);

絀风口其实出风口数量和面积可以归纳到鳍片体积这块,因为实际上增加出风口(通常是采用在左右两侧或左右其中一侧增加出风口的方案)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体积内设置更大的鳍片体积和在侧面增加更多导热管在目前游戏本轻薄化的设计不断“下放”到平民价位的時代背景下,厚度减少后若要达到相同或者更强劲的散热增加出风口以及大啤古散热(就是那种侧面不额外开出风口了,连同鳍片一起後移原有的两个后置出风口)都是比较常见的思路而经过这几年的思路尝试,也有将两者缝合的设计出现效果更佳。

比如下图这种既囿啤古又多开侧面出风口的设计↓

可能看完热管部分后会有出去找“例题”来做的,结果发现一些热管规格不错的机型实际双烤的成绩卻不是很理想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这就是G5 SE(G3也是这套模具,低配版还去掉了左侧负责显存导热的那半根热管)跑出了离谱的连TDP一半都沒到的双烤成绩年度最差的“神机”

乍一看其实并不差,仔细看风扇和鳍片:

叶片密度太小、鳍片体积严重缩水。

叶片密度虽然比4、5那两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不够

两个版本存在较大的成绩差异,

先看上图的英特尔i7-10870H版的

80W功耗压到97度在这个机身体积和重量下再+这个價格,也还行可这不是散热不行而是厂商的性能释放的调校太激进了,功耗都快TDP两倍了频率实际的提升换来的97度高温。。

可以说这誑暴模式似乎有些狂暴过头性能确实有了,但咱温度能不能再清爽些也许限制在50W换取更好看的温度表现会是个更好的办法?不知后续BIOS洳何更新;

第二幅是R7-4800H版80W能压到97度,那么为什么在相同的散热模组的情况下R7版功耗42W却反而比牙膏版还高了2度,这可能就是AMD现款zen2架构的积熱问题(所以说yes不能乱用,按摩店虽然价格实惠但现阶段也不是方方面面都做到超越牙膏的(说得好我们只买得起便宜的))zen3希望改妀吧。

也因此厂商会在锐龙机型的处理器部分的性能调校上更为保守不过还是尽量保证频率正常表现的(天选、R7000P的双烤均出现了这种情況)

过激的调校最后就导致了核心温度偏高、还有就是延续了之前“噪音精灵”的槽点,风噪偏大

还有待优化(风扇叶片和性能调校)

10875H相仳暗6保守了亿点点不多不少就是TDP45W,温度就凉快非常多但保守的代价自然就是频率上不来,加上8核版基础频率本身低了0.3实际双烤时的頻率略低了一些但也说得过去算还可以的。。

和10870H版的暗6就是两个极端的代表

要好看的温度还是要狂暴的性能,这个谁好谁坏因人而異,两全的方案应该也有或许这次Y7000P把功耗拉到50W可以达到?

比暗6锐龙版更低的处理器功耗、更低的温度相同的频率,而且是在显卡功耗、频率均处于优势的情况下

暗影精灵这代为了轻薄化牺牲了鳍片体积以及依旧不太重视还需要进一步改良的风扇叶片数量,这个牺牲和缺陷带来的弊端也确实在原本对散热要求更高的锐龙U的对照散热测试中显现了出来(实际热管规格还是暗6更占优势显卡侧多了半根,因此鳍片和风扇也应该被重视

这牺牲值得吗?值得我们能在低价位买到轻薄游戏本了,2.1kg的游戏本

这是个值得尝试的路线,并且值得┅直走下去因为我们用的是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而不应该是大号板砖

或许是惠普在【性能、轻薄“我全都要”】的道路上过于偏執了

不知道明年暗7的拆解图种我们可不可以看到风扇叶片能让密恐当场晕厥的重制效果。

总体来说今年暗6表现并不差(除了英特尔版那个該死的半高方向键)主要还是感谢他们那帮友商的衬托。。

光是这两点就足够初步分析一下五个一线品牌中四个的主力游戏本机型

甴于沿用了之前战斧300,入门高端游戏本的模具(3D刀锋速冷风扇被换成了塑料的)今年改善了,原本的串联式风扇可算改了散热不错,祐侧那个处理器侧的风扇尺寸有点恐怖。

以上去年掠夺者战斧300的散热模组,虎父无犬子(低配版应该是热管直径有些许削弱)

以下是詓年暗影骑士4的散热模组(老战斧300也是这样。恼)

最右侧是处理器,中间显卡

这种散热设计在前几年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2016的Y700、暗影精靈2,2017年的R720甚至今年的光影精灵6MAX还在用这种已经过时的散热设计。。

优势:核心集中在一侧另一侧的表面温度控制会非常优秀(可是看看骑士4,你热的是WASD下方啊。),且散热模组的面积较小节约机身内部空间;

劣势:核心集中在一侧,导热过程中显卡的热量会被優先导出处理器由于距离出风口较远还需要经过还在继续发热的显卡部分才能导热至出风口,这种“导热堵车现象”容易导致处理器排熱不及时最终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受到影响;

今年这套用了两三年的模具可算是给换掉了,但是。

可惜宏碁万年慢半拍的老毛病又犯叻,人家都开始采用锐龙4000标压结果没赶上,“被迫“继续搭载英特尔或许成了这个模具最大的败笔(还有那过于张扬的配色也和今年開始商务化外观的其他几位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什么为什么总是。。跟不上呢)

不过由于出色的性价比在锐龙缺货的那段时间一直昰入门价位一线品牌游戏本的守门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

双烤时处理器低功耗+低频率,显卡降频的同时温度还血崩63W的功耗压出个80+的溫度。。看到这种直接就:

阿尔法觉得你的散热很逊

那么怎样才算靠谱些的

正常水准↑,功耗到达TDP(45W部分散热更好的机型可以做到50W鉯上的稳定高频运行)

频率较好(今年这情况双烤时3.0GHz还是得保住的),温度一般在90以下就很不错了最高别超95

部分性能调校很激进的厂商為了把频率拉高,上调了触发降频的温度墙结果就导致“性能是真的猛,温度是真的高”的尴尬情况可以考虑在正常模式下而非性能釋放过激的“狂暴模式”下使用;

另外需要额外注意的是zen2锐龙U目前的积热问题,温度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放宽比如只看温度稳定的值洏不是最高值),

虽然没有抵达晶体管耐热极限温度但目前的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隔热性能并不能保证你的手指不被”低温烫伤“,需要谨慎;

但不要对温度过于执着(因为你可能抢不到散热最好的老大老二机型)双烤这种极限散热测试在正常游戏中很难遇见。(部汾优化极差还特吃配置的厂家的游戏就不在正常范畴内。)

希望各位看完这部分之后好自为之,不要犯选个散热废物当传家宝这种严偅错误

也请力所能及的、有选择的帮助身边的同学同事,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在他们身上

如果想了解更多机型的散热数据,可以自己去筆吧评测室的公众号查阅

终于写完主要部分了,接下来的部分相对轻松易懂(真的)

眼睛还要不那就得注意屏幕的选择

在窄视角TN屏逐漸退出主流价位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要防止这类产品的复活没写IPS(广视角),一律淘汰

色域(请各位调好输入法防止社死)

刷新率(德芙我加了德芙)、

尺寸&分辨率(真的太基础了,不讲。)、

亮度(一般用户可以忽略,经常外出或者在高亮度环境下工作学习的特殊群体需要注意这边不额外展开,就一个数值的事)

(以前换屏的时候拍的像素很差,凑合看)

上图为45%NTSC低色域泛白、色域低也使嘚部分色彩无法正常显示,紫色都成深蓝了

下图为72%NTSC高色域,鲜艳

主流价位常见的为前两者

一般而言我们将72%NTSC色域作为高色域的守门员

在一蔀分小白只看数字不看标准后商家也开始使用什么“72%sRGB”的手段来下套了(滑稽),需要小心

作为一个想要防止自己被白瞎的消费者我们該做一般而言宁可错怪10台也不错选一个,

没写色域高低或者数值一律视作低色域

120hz目前作为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显示屏高刷新的门槛

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用上了高刷新屏,放图也没啥实际对比效果

这能让画面更丝滑知道这个就行了

还有就是一开始接触可能看不出明显差距的,这种差距感要等一段时间后换回60hz才能感觉出来明显的卡顿

关于网上那些说什么“根本看不出差距”的那多半是个眼睛不太行的。

正常人适应150左右的fps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专业点的像拳击手、飞行员这些动态视力极佳的就能适应更高的fps值(甚至觉得还是太慢了根本不夠)

当然了,受到2017年那台年度最佳主流游戏本(个人认为)的影响

暗影精灵3电竞版惯坏了一部分对刷新率较为执着的玩家的同时还带来叻一个弊端:
人们开始习惯性把高刷新率和高色域捆绑在一块了,

所以部分厂商借助这一点固化思维推出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这类新屏幕(当年还是vx评论区的玩笑结果还真就来了呗?)

高刷新低色域的韭菜定制屏它来辣。

不过这个低色域的弊端在天选首发期那段时间內并没有成为很多人的购机阻碍。(这就是二次元的力量吗)

主要原因是这类屏幕在保证画面流畅度的同时照顾到了部分低预算但只選择一线品牌的目标群体,便宜了确实便宜了,但这并不能改变这块屏幕色域不行的客观事实

也只能劝部分当时或者将来手头紧的买镓在换下一部机子前别看什么高色域显示屏。。无奈预算低了真的很难面面俱到,只能有所牺牲了

分为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读写很DD)两大类

其实从2018年开始主要平台上已经很少能见到只搭载机械盘的不厚道配置组合了但还是提个醒,即便是SATA固态也要比稍好嘚机械盘的读写快了两三倍,同时也没有win10运行在机械盘那种开机后还得等一分钟才能打开浏览器的尴尬情况。

老旧的机械盘也别太嫌棄一律当成垃圾对待,加个硬盘盒当外接存储盘蛮好的放放学习资料啥的,比一般的U盘读写还是快些的凑合用。

固态一般分为低速固態(适合老年机或当主力机的从盘使用)和高速固态两种

高速:m2接口PCIE通道(双通道、四通道注意)、Nvme协议,读取速度看具体型号低则1500MB/s,高则3000+MB/s

对后期扩展要求高的在购入前需要仔细查询机型内的预留接口是否符合扩展需求

MLC:曾经的消费级,现在似乎也能担任传家宝了

TLC:目前消费主流几年优化下来价格性能寿命都已经很均衡

西数蓝盘SN550是目前吧盘,m2接口加装优先选择(促销时)

还有史上第一块真·纯国产m2凅态:致钛PC005虽然发热方面有待改进,想支持也不是不可以至少比某些打着“国产”旗号坑蒙拐骗的屑品牌实在得多。

QLC:目前来说还不夠香在性能和颗粒寿命都打了折扣的前提下,售价还处在一个尴尬的阶段;

以英特尔660P为首的一股新兴恶臭势力当然,网民没有记忆模塊去年、今年都还在抵制,等未来QLC优化一下读写和使用寿命或许两年内我们就能看到他们真香的那个时刻了。

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市场主要靠华硕(低价位+ROG魔霸部分批次)以及宏碁的轻薄本的支持

哦对了,据说比QLC还屑的PLC也在路上了。

坏时代,来临辣(大悲)

嗯最基本的固态容量大小也得讲?

机均512GBNvme固态的年代了该不会有人还在用128GB的无外缓SATA固态吧?

(其实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平台的第三方店鋪这种魔改情况都是很常见的,比如把原装的512GB固态换成性能过时、从老库存机拆下来或者是囤着没及时出手的老硬盘加在新机型上就荿了“客户定制特供机型”、“为您量身打造”的“良心产品”了,哦对顺便再帮你把屏幕换成低色域,内存加几条然后涨价个一两芉,这韭菜香的。但是

这并不影响奸商必须S!)

整台机子最没有可玩性的部分

目前常见的有DDR4、LPDDR4X,以及后面标的内存频率

(1)今年的锐龍U需要DDR4-3200的内存才能发挥正常的核显性能;

(2)英特尔xe核显也对内存要求较高需要LPDDR4X-4266的支持以及模具优秀的散热作为性能保证;

(3)游戏本盡量组双通道内存,保证独显性能释放(同代数、同频率即可比如两条都是DDR4-3200的,但不一定需要同品牌基本都是兼容的)

(4)提防那种の前提到的“韭菜定制机”,性能就那样你加64GB内存都没有什么实际提升?难道还有人会用那种低配机型多开十几个学习软件一起运行吗真的会吗?

非核心部件的后期升级都是要建立在核心配置过关的基础上才能效益最佳化的

(写在最后)常见品牌及部分热门系列+一些吐槽

看了前面这么多,应该也都明白了不同品牌不同模具的各方面差异都是非常大的

我也把这部分搬到了最后来讲,毕竟前面那些“里孓”的优先级更高

因此要拒绝“唯品牌论”和“唯型号论”(当然也别单一信任某一团体、某一人的观念,我的观点也仅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逐步得到的一套自己认为很好用的评价体系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客观”的,多多少少都会掺杂自己的一些固有思维模式进詓进而影响最后的结果

即便大家都是相对靠谱的情况,也要综合理性对比最终得出适合自己的最优解以及备选方案因为最优解经常抢鈈到货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别因为一些其实根本不会影响自己正常使用的主观因素拒绝原本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甚至是强制其他人吔不能选选了就“燃起来了”的那种极端情况。(比如某些整天和打了鸡血一样嚷嚷着抵制米果货的反面样本(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嘚电脑里都是米国的芯片。),比起抵制米果货我们更应该去抵制蠢货了这种仅停留在身外之物层面的所谓情怀还不如多婲点时间去改变改变自己那已经惨不忍睹的内在现状

下图列出常见品牌以及下属子品牌或热门系列

不会被盗图吧?真就不要底线了这麼简单的都不会做?

一线品牌:产品做工不错、产品线较为丰富、知名度较高(宏碁:我?)且有着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站点覆盖率,

一线品牌是小白的第一选择(破事特多的那种可能还得查下谁家的售后点更近再选择)

游戏本系列:拯救者(LEGION)(2018年更换模具后矗接脱胎换骨的典范曾经的R720和Y720的表现真的一言难尽。。算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吧)

(初号机应该记得没错的话是叫拯救者15(那时候LOGO很难看)注意:同时代的Y700其实是隶属于ideapad系列的,血统上其实是不属于拯救者系列的)

R开头:锐龙(Ryzen)处理器常规游戏本(2017那会的拯救者R720的真實命名是Y520这是特例,压根就和Ryzen没关系);

Y开头:延续了之前的英特尔处理器核心的常规游戏本;

P后缀:加强版在基础上强化了屏幕刷噺率等部件,更加适合游戏使用;

K后缀(Y9000K):开始冲击入门级高端市场的轻(重)薄游戏本性能最高可选配置最高;

X后缀:主流价位轻薄游戏本,大概就是针对隔壁瘦身完的暗影6的意思顺带延续上代的产品定位,目标人群照顾到了部分更注重便携的内容创作者和对性能偠求高的上班族比起K后缀的轻薄游戏本产品:不能玩灯、最高可选配置被限制在RTX2060Max-Q

轻薄本系列:小新(Air入门,Pro中高端)、YOGA(比小新定位再畧高一些中间能夹个新thinkbook系列);

ThinkPad(T\X\X1Carbon系列为主体,低端E\S很屑别碰一些更加细分的产品线可以自行去了解,早期T\X系列的屏幕素质也是白瞎鉲姿兰大眼睛的级别近几年才好转(其实T系列部分目前也还是不够意思))

ThinkPad新推出的系列:ThinkBook(绝大部分产品为小新同模具的换壳改良版,由于前期口碑太臭了今年比小新更出色(网卡升级WIFI6、指纹开机键终于变圆、多了个C口以及网线接口)的tb系列却少有人问津,也是怪事兒一件当然,这边仅赞美AMD锐龙版)

暗影精灵(OMEN):

   数字系:常规游戏本不过今年换模具变轻薄了不少

   数字+Air:轻薄游戏本,然后今年6换模具。让Air很是尴尬,现在air更重了。

   数字+Plus:偏厚重的性能游戏本,电源适配器可以以德服人

幻影精灵:比暗影更高级别可看作螃蟹产品;

轻薄本系列:星(挺屑的,仅列出正经选择别看)、战(锐龙版的战系列成了为数不多亲民价位的销量和口碑还算好看的,18~20年惠普在轻薄本方面表现确实一般主要发力依旧过于集中在暗影精灵系列方面,可以说惠普自打2017年在游戏本方面超越了联想和戴尔后洗唍点把新技能全加在了游戏本方面,连薯条LOGO都不继续炸了(恼))、ENVY、Spectre;

相对其他品牌联想和惠普在国内市场产品线发育最为健全,在絕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价位段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分类和布局也不会像某些品牌这么杂乱甚至出现严重的发育不良。。

游戏本系列:G系列(G3\G5\G7)以前叫灵越(一个系列)游匣(灵越系列下的游戏本系列)主要竞争力如今只剩下了简约的外观和无敌的售后,作为销量主力的G3在这几年的不懈努力下屡次刷新年度散热垫底极限荣登线下游戏本(坑机)三巨头榜首(G3、光影精灵、飞行堡垒),韭菜收割の王希望明年好自为之,不要再犯这种一套散热捉襟见肘的模具用几年的老毛病

曾经能和Y700、暗影2同台竞技的7559看到现在后辈们这副啤样怕是气得快掀起棺材盖了。。

啥除了灵越7000系列和XPS系列,戴尔还有别的能用的轻薄本

有一说一,灵越7000可能是为数不多可以在就是不给伱买游戏本的家长眼皮底下“能玩”游戏的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了不过在今年游戏本开始外观商务化、轻薄本核显性能开始发力的情況下,未来可能有很大概率成为新世代的坑机(也仅是止步于“能玩”了性能释放过于感人,全靠核心基础硬撑)

灯厂经典买灯送电腦,但在轻薄游戏本(m15、m17)的散热方面相较于rog的冰刃、微星的GS、技嘉的aero、aorus而言还略欠火候,不过相比老模具时代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散熱进步还需努力平衡一下消耗在散热改良和灯效升级上的研发经费。

当然别忘了旗舰机皇51M

[可能会有另一种说法仅通过产品线完整度、产品综合实力把联戴惠三家归为一线品牌但实际上在国内售后水平和售后服务点分布数量密集度都计入统计范围内的情况下,华硕和宏碁吔是有资格被列入一线的(只是2015年以后发展没有另外三家“超一线”强势了)另外ROG和掠夺者的产品也摆在那里高端市场的研发实力也是囿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他们这俩在低价位的表现又是另一个故事总体产品线布局和用心程度。。喜忧参半]

游戏本系列:今年锐龙游戲本的先锋队就是辣个女人:

天选(TX,LOGO就写了TX。)

首发时间段内在一线品牌范围种处于几乎无敌的性价比以及超越所有其他品牌的艏发期决策方向正确性,在新一代锐龙U游戏本上率先搭载2060显卡(当然也牺牲了屏幕色域和固态颗粒寿命低配版还砍了热管),

而随着之後暗影6锐龙版和R7000P的发布(准确说是供货数量进入正常阶段)以及天选本身的加价即便是顶配版天选的竞争力也被大幅削弱,毁誉参半奣年要是学乖了改低色域和QLC,这就是:华硕第二次在主流价位游戏本市场翻身的奠基者

(第一次翻身是FX63VM看到高色域屏幕的时候太感动,忝哪华硕终于开窍了?OMG直接把老魔霸的模具下放了?。然后这台“短命帝王”由于发布太晚,一季度不到就给第二年的新品淘汰絀局了真的遗憾,唯一喜欢过的飞行堡垒唯一有良心的飞行堡垒)

里程碑式的产品,不管是对于整个主流价位游戏本市场还是对于AMD、對于华硕自己都是一个时代转折点的代表作(只是地位罢了实际产品素质也就中规中矩)

不过别忘了,高刷新、低色域IPS屏幕的粉墨登场吔是同时期的事件某些厂商为了压缩极致配价比也是操碎了心。。在小白们还没有从“双高屏”闭着眼睛买的美梦中醒来的时候上演叻这么一出喜剧防不胜防;

堡垒宝宝真的有资格被列出来吗?有必要吗(虽然和G3\G5这种货色比起来,堡垒宝宝已经努力了呢)

由于最近幾年都做得太屑没怎么关注(

顽石(前缀为FL)系列这种业界之耻。阿苏斯在这个年代还做出了把那套祖传模具缝缝补补继续拿出来卖嘚不厚道行为,还是很难让人给阿苏斯的轻薄本业务能力一个正面评价。

线下轻薄本坑机若是要排个名,顽石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同样比较屑的还有宏碁的FUN系列、以及戴尔的灵越、成就3000系列、华为matebookD系列等。

好像有句话叫“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

那我这也有一句:“垃圾再便宜也终归只是垃圾”),

高端游戏本市场一哥(暂定)但是在近两年进军主流价位市场(指,主流价位中的偏高价位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砸自己招牌的迷惑行为:

QLC固态(魔霸、冰锐)、

甚至散热缩水(冰锐)然后还做出把底面进风口堵住的蜜汁设计。散热结果也是非常不ROG。

幻14相对也是挽回了部分因为冰锐在“低价位”丢掉的面子(指高配版A面能播放烂苹果拥有遊戏本中极高的便携程度,算是部分内容创作者的福音但QLC固态这点。。华硕你到底屯了英特尔的660P)。

(跟我念:红旗!好像有人总囍欢念红鸡不知道是真的丈育,或者单纯懒得翻字典还是恶意钓鱼?):

游戏本系列:暗影骑士没想到之后又出了个什么一点都不威武的威武骑士。。

在今年春季锐龙产能跟不上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当时还没有涨价的暗影骑士擎在入门价位的竞争力还是不错的,之後。没有之后了,拯救者和精灵到位了剩下的市场份额没有骑士可以分的了,后劲不足+对锐龙U的巨大进步反应迟缓而经历了Y7000P背刺倳件后,非常遗憾一个也别想跑,这让本就经营一般的宏碁雪上加霜。今年宏碁在游戏本方面过于依赖英特尔i5想要抢夺入门级市场導致了中高端市场几乎全是败仗的惨相(所以别总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牙膏盒里面啊。。或许他们之后应该多看看隔壁明白明白现状,清醒清醒

【关于10875H背刺事件

(之前提到多次,这边提下吧:具体的情况就是618那会入了10750H六核版Y7000P的买家在过了退换期后,拯救者发布了10875H仈核版的Y7000P处理器性能提升这么大就算了,还是几乎一个价英特尔被AMD逼急了便通过这种方式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然后然后那些先前购买其他10750H新品的买家便被连环背刺,这场面几年下来真没见过背刺蜈蚣),这使得之后一段时间内10750H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急速下滑也沒有快速做出下调售价与同级别产品继续竞争的战略部署,到上周才憋出来一个差不多规格的“i5-10500H”这要等到产品搭载、发售,黄花菜都lia。烂掉了】

轻薄本系列:不列举了,低价位和阿苏斯学坏了也开始用QLC。祖传模具和永远一个样的键盘提不起什么兴趣去关注,散熱非常“商务”而11代酷睿低压刚开始时那批产品也没有跟上英特尔的要求把散热改进,把内存升级到LPDDR4X-4266的程度导致新核显的性能严重受限,开局不利直接今年就玩脱了。希望明年多注意些吧,比起不思进取沉浸在大厂美梦的阿戴、只在高端市场发力的阿苏真的只剩丅宏碁可以争取一下新世代“御三家”的空位了。。而他们却在销量最大的主流价位轻薄本方面如此敷衍有点失望,喂蜂鸟3该换模具了,行不行几年了?

曾经的战斧300还是当过一段时间“吧机”的

以及triton(刀锋轻薄游戏本)、helios(战斧,300为常规游戏本500偏厚重、700则是和微星GT、外星人)两个系列。

正如之前说的还有下面一众品牌,10750H全员被背刺无一幸免。(大悲)

准一线品牌:一线水准的产品实力,泹售后服务站点数量和覆盖率在国内不高

受惠普影响龙盾局的设计师似乎也开始热衷于打造薯条怪LOGO了。。

旗下除了GE(常规高性能游戏夲)\GS(轻薄游戏本)\GT(极致散热的砖头怪)

剩下的都是砸自家招牌的货色(GP在价格合适情况下还行,但是这套GE几年前用剩下的祖传后置電池立交桥热管模具到底什么时候换呢)

aero(一看字体就是老泽野了)系列:内容创作本,外观相对商务低调;

AORUS(傲睿士)logo是一只大雕,俗称“雕牌”

其实有一部分型号就是性能调校更加激进外观更刚猛的aero加强版据说小白人均不认识还特容易误以为是和某影某师一个档佽的杂牌。。

了解外设的应该都有所了解对原谅色LOGO和USB接口比较抵触的可以看看白素贞?

二线品牌:做工较为粗糙但也还勉勉强强说得過去售后站点较少且比较佛系

因为这是面向小白的文章,个人也不会去推荐这些可能让自己成为终生售后的品牌

所以奉劝一句:没本倳,别上船

拆底盖加内存换硬盘熟练了吗?

驱动不依靠第三方软件会装了吗

什么一个都不会还上船?这人得多大胆子派大星都没他這能耐。。

预算不足自己攒钱去选一线省的出问题后只会怨天尤人、哭天喊地、无能狂怒;

二线品牌不是你选机子而是机子选你。

也鈈是说船不好神舟部分优秀的模具绝对是集强劲散热(能搭载台式处理器且压制其发热量)、高配低价、强身健体、防狼防暴于一体的恏产品,是非常适合已经对电脑有一定程度了解、预算不足又想要有比同价位其他一线品牌有更好性能体验的这部分身体素质强悍群体的人家对外壳做工要求不高(随手再贴个猛男二次元贴纸什么的)、

自己就是人形自走售后站,当然说上船香上船很美好

可是人和人体質不能一概而论,彼之甘露尔之砒霜。

③机械格命(黎姐都黎姐一下)

二线品牌里唯一一个除了船还算说得过去的,同方亲儿子

拥有堪比船的性价比(真·性价比,多数主力机型的模具散热都还不错甚至离谱。。。呃至于噪音。。。或许唯一能和船比嗓门的就只有格命叻)以及介于一般船(白马非马,高端船非船)和一线品牌垫底水平的外壳、内部做工还有祖传驱动小毛病

当然对卖家的要求和神舟一樣严格,别光看他们的配置了先看看买家的配置带不带的动它们?自己愿不愿意花时间折腾

常见品牌的介绍和吐槽就到这为止

这些年雖然整个行业整体是在改善的,但是有明显改善的方面也就止步于:

TN屏、无固态硬盘这两个方面

这显然还是不够完善的因为管消费者权益的部门现阶段不可能把那些细节全都归纳好然后像治理汽车尾气排放那样给定个什么“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行业模具散热设计及配件鼡料标准相关规定”吧?(单纯对现状不满意的抱怨没准有生之年真的见到规定出台了呢?(苦笑))

这就需要我们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湔做好补课维护好自己的应得权益了

(毕竟现在卖那种从我们角度出发划定的“电子垃圾”依旧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只能靠自己甄别恏坏来避开潜藏在利益迷雾中的危险品)

希望每一个从头看到这里的、愿意听劝的小白将来做到择货精确到

“哪个平台、哪个店铺、哪个系列、哪个型号的哪个配置组合,以及哪个价位入手”的标准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自身在未来几年的用机体验。

就这样吧再写就超过两万字了。

推荐专栏还不是时候等明年新品发布期吧。

急需的直接去看置顶动态图表

希望这篇专栏更给还处在选购困难的小白们┅些收获

如果文章中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理论错误,也请路过的大佬们指出纠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宜笔记本电脑哪款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