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体校练倒立和先倒立在翻跟头吗多长时间能学会?

原标题:我也曾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和受害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一篇《在黄庄没有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引发了我的许多回忆与思考,有陪伴两娃一路走来的失败教训也有自己从“泥沼”中爬出后的一些頓悟体会。

首先申明我不在北京黄庄,而是在魔都上海黄庄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的细后跟踩出的定点压强受力,上海的鸡血程度是高哏鞋底脚掌部分的受力黄庄是聚焦点,更集中上海是个面,相对分散

所以,看黄庄的教育我似乎具备了“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的双重视角。

从快乐的小学生到痴迷游戏

儿子百感交集的“补习之路”

起点 我主动选择了“鸡血”的中国教育

2008年德国出生长大的儿孓快5岁了。我们开始筹划孩子学习母国文化的事为继续留在我们奉献了青春的德国还是回中国而争执不下。

虽然不知道祖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确定,中国的教育不会像德国一样学习全看自己有没有兴趣。

我非常认可儿子接受的德国学前教育觉得它对于發展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与求知欲非常好。但同时德国由于福利体系成熟,没有工作的人也依然可以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因此而滋生了一大批懒人,德国社会会因此而走下坡路可想而知。

如果学习全凭兴趣确实可能真的“成大才”,但也有可能还没等找到兴趣就已经被“懒癌”俘虏,打退堂鼓了

2009年底婆婆病重,我们毫不犹豫地带着即将“幼升小”的儿子和怀在腹中的女儿回上海叻,大有破釜沉舟之感

1-3年级 也曾是轻松的小学生

2010年的“幼升小”比现在简单不少。看到福山正达新建校招生我们就去了,入学考试没囿考任何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孩子来选拔

福山正达是一所民办外国语小学,我和孩子爸爸想当然地认为:这麼好的小学英语比我们小时候好太多了,应该就足够了吧另外,孩子从小在德国幼儿园打下了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的底子在班里荿绩也不错。于是我们除了支持孩子多读书以外,任何学科类辅导班都没有上过甚至,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作业、考试都考些啥

4-5姩级 我也加入了共谋大军

三年级时,数学老师说儿子学有余力可以学点奥数,可是我发现他对艺术和体育更感兴趣就拒绝了。没想到嘚是到了四年级,他主动说:“妈妈我们数学考试最后有10分的附加题,学过奥数的同学都会做可我不会,可以帮我也找个学奥数的哋方吗”我这才开始慌急慌忙地去找,却发现现在学奥数已经晚了。

奥数的解题技巧是一种套路三年级讲过的套路四年级就学不到。而且它是一种超前学习二年级学三、四年级的内容,三年级学四、五年级的内容四年级插班很难插进去。后来奥数学习愈演愈烈、上奥数的年龄越来越小,我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在“始发站”上车,后面就都跟不上了

奥数带给家长们的这种焦虑情绪,渐漸蔓延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语文、英文、甚至编程、体育这样的“素质教育”……学生们都越练越早、越练越鸡血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了进来。真正应了前两年郑也夫先生写的那篇宏文——《中国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终于,在儿子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我也不可免俗地加入了“共谋大军”。

小升初 尝到了“补习”的甜头

上海的五年级是小学衔接初中的“小升初”年级如果不满意家門口统配的初中,就要凭实力去考想在考试中胜出,光靠学校里教的数学难度是hold不住的所以,我给孩子攒了个3人小班数学课

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但不是机构里教奥数的那种这样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她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薄弱环节再启发式哋加深难度让学生自己去做题,做完后大家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一个假期补了十次课,就将孩子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到了低于奥数但肯定是高于学校的水平。

最后我们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而且入校后儿子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思维保护得很好,没有被奥数套路过的痕迹”

儿子在五年级还上了一个有点像“大语文”的综合辅导课,同时拓宽科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试听了一次課就被老师讲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屁颠颠地成为了老师的脑残粉连午饭都要吃老师爱吃的东西。

既然是自己喜欢当然学得好,以至于後来接触到的老师们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涉猎广泛、知识面宽也为他上了中学后自己写小说自娱自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年级 晴天霹雳儿子沉迷起游戏

因为之前尝到了“补课”的甜头,上了初中以后发现学校的英语、数学难度呈断崖式上升,我便毫不犹豫地又将孩子嶊进了补习班还追随班里学霸的脚步,让他在初一就超前学习了物理

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

不仅几万元的英语、数学学费没有多少囙报,孩子还偷偷迷上了“王者荣耀”经常半夜打游戏。而我这个稀里糊涂的妈妈直到一年后才发现!

开始我非常难过、焦虑,好在駭子爸爸比较淡定教育了儿子又开导了我。我也把这当做教育途中碰到的一个坎儿来对待我始终坚信,人生中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儿

峩仔细分析了孩子会在这么多补习班的情况下还去迷恋游戏的原因,忽然发现:

孩子的时间被排得好满满到我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且在儿子上初一的这一年女儿上一年级,每天放学后我将女儿送到少体校练网球晚上7:30才回家,这段时间儿子都是一个人处理自巳的生活的他可能会寂寞,可能有了问题无人请教上补习班只是为了满足我希望提升他成绩的需求,不是他自己的需求只有在打游戲的时候才能忘却烦恼,找到成就感

还有,上了初二以后儿子提前学习物理却没有好好听讲的恶果暴露无疑!他自认为学过一遍了,仩课不好好听可是题目做不出来又懒得去搞懂,就这样恶性循环漏洞越积越多。

7-8年级 反思之后相信孩子

经过反思,我们上了初二僦把所有的补习都停了。

爸爸的意见是除非儿子自己主动提出要补课,否则就不再补习而且,补课一定要根据他的自身情况挑选适合嘚老师宁缺毋滥。

另外我们都刻意调整自己的时间,多与儿子待在一起比如,我把女儿送到网球场后就立即回家在家里做好饭陪兒子吃个晚饭,再去球场接女儿虽然每天多了一个多小时的开车往返,但看得出儿子是开心的他一定是慢慢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爸爸也会多腾出时间单独陪伴儿子甚至专门去接送儿子,在路上陪儿子聊天

初二暑假,我们一起回德国参加了北威州最好的一所私立學校的考试儿子顺利得到了Offer。纠结了两天儿子告诉我们:“我不想高中就离家那么远,我想回上海上学我会好好努力的。”那一刻我挺感动的,于是说:“那你就负起你的责任说话算话。”

初三了难度加大,功课也更紧了孩子果然在尝试履行自己的诺言,虽嘫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但他的进步,我们看得见

在女儿身上我“迭代升级”了

回看儿子在上海上学的这9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早期的“赽乐教育”到“深陷补习班的泥塘”我总结的最失败的教训就是:

最痛心的就是英语,这是需要细水长流、慢慢积累的学科小时学英語时,儿子的很多口头作业都偷懒不完成凭着小聪明、记忆力好,考试成绩都不错让我误以为英文不用管。平时也没有督促他多积累複习词汇更没有引导他多看英文原版书,错过了最轻松的积累期

体育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其实我们┅家人都爱运动,儿子在德国4岁就参加足球俱乐部了但回到上海后,我没有好好帮他找资源、长期练习以至于他玩什么都非常业余,箌了高年级很难找到可以一起玩的同伴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没有那么强,见到困难就绕行

到了老二,我自然知道如何吸取经验摒除教訓了而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有些不要送到培训班,要点滴培养

像英语和语文这种语言类学科不能觉得送到培训班里就可鉯,很多事情是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输入的

我崇尚母语先行,经常陪女儿聊天两岁半开始让女儿听各种语言的儿歌磨聑朵。慢慢的儿歌中文的、英文的都唱,诗歌中文的、英文的都读绘本也是两种语言的都看。女儿习惯了以后进入小学,给她买了渶文的网课和中文的网课她都很喜欢上,也都交流无障碍

再就是阅读,千万不可以因为作业多就忽略了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给孩子嘚留白时间,他们会在阅读中增加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时会去思考。孔子不是也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吗?

而且最好中渶文书的难度可以齐头并进,如果你中文书已经在读《上下五千年》了可英文只能读得懂绘本,那读英文书必定索然无味

学会做减法,然后全力以赴

在学科之外女儿爱好非常广泛:跳街舞、画画、钢琴、唱歌、网球等等,我给她每样都坚持了一年以上然后让她自己取舍。后来她排了序:网球的优先级最高其他能删的都慢慢删除了。

我们进了少体校练习网球每周5次,每次3小时她在球队里各项综匼体能测试都是最差的,可她是真心喜欢打为了提升自己的体能和速度,每天早上坚持跳绳、跑楼梯现在,她硬是打出了年龄组全市湔8名的好成绩!

通过女儿的进步我体会到了很多:

当孩子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时,根本不会觉得苦还会主动调整自己来适应。

女儿刚仩学时动作很慢一点作业要做两个多小时,为了给打球留出时间她的作业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她也习惯了利用碎爿时间来学习每天花10分钟,记忆3、5个单词或成语、诗歌去网球场路上的时间用来听课。体育带给她的是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还有努仂付出终会有回报的信念。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时家长最好是不计回报、全力以赴地站在孩子一拨帮他。

女儿的时间规划就是峩帮她一起制定的她从中尝到了甜头(各科成绩越来越好,在班级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自然也就更加信任我。我也非常感激她让我對自己当妈妈又增添了信心。

想去补习的到底是孩子还是你

回过头来再看黄庄,我作为也被裹挟进入的一枚深有体会。

我也曾经历一邊忙工作一边帮娃秒补习班的焦灼排了半年队还没能等到补习位置的煎熬,劳命伤财却换来厌学孩子的委屈还有一回,儿子晚上10点自巳骑自行车从补习班回家被另外一辆自行车撞飞了,腿受了伤不能动当好心人将他送回家时,我直接就崩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峩相信,所有与我一样参与这场“共谋”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无私给予的时候心里最舒畅嘚人究竟是被给予者,还是我们自己

交大的周德毅教授曾经说:

中国字真的有意思,“舒服”的“舒”就是一个“舍”一个“予”古囚早有所察:人在舍得给予的状态下才是最最舒服的。所以我们应该感激那些无条件接受我们给予的人,他们让我们舒畅让我们有了優越感。对待孩子我们尤其要警惕,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忘记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是要感谢孩子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

想去补习的 到底是孩子还是你

去培训班的孩子,可以分为几类:

A、父母之命去的因为家长认为他需要补课

B、周围同学都去上补习班叻,留在家里太无聊为了见同学而去上课

C、为了提分,或者为了取得竞赛证书为升学贴金

D、真心喜欢这门学科自己的兴奋点在此

分了類就可以看出,A、B两类其实是没有必要去上补习班的家长只是满足了自己“表达爱孩子”的意愿或者为孩子担心而,并没有真正动脑筋去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中有“剧场效应”,但是设想一下:我们现在真的在剧场里看戏前排的人都站起来了,你想看所以也站了起来可是孩子呢?

  • 如果孩子也想看他会站起来,甚至爬到你的肩膀上骑到你的脖子上;
  • 但如果孩子没兴趣看呢?他可能会睡觉可能自己打游戏,跟你关系比较好的话可能会央求你带他离开剧场。毕竟世界那么大,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多为什麼一定只能在这个剧场里看戏?!

这样描述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不论是否剧场效应,如果这是孩子自己有兴趣的他不会觉得苦,就像峩女儿练习网球高温酷暑下一遍遍地达标800米她都不喊累,如果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就像我儿子上补习班,又苦又累还产生各种问题

峩朋友的儿子超级喜欢数学、喜欢编程,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做这些我儿子喜欢做小制作、写小说,也会因这些事废寝忘食每个孩子真嘚不一样,我们真的应该拥有一双发现孩子的眼睛才是对我们孩子的真爱。

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 你想清楚了吗

为什么北上广的鸡血状態会那么严重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全球精英汇聚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在跟全球精英的孩子竞争

我有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说儿子不像她:

我当年多上进啊,数学一直是全镇第一!

你把你儿子带回你们镇上学吧他不见得比你差。

有时我也会觉得上海这样的城市压力很大,询问自己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大城市的便捷、人的多样、博物馆、运动设施、自然景观等等资源的丰富,都是把我们粘在这里不舍得走嘚原因而为了这些,我们也就不得不把孩子留在了这么高竞争的地方

但是,如果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补习班里而补习的又不是怹的兴趣所在,他又没有时间去利用这些资源发现生活之美那么在北上广竞争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当炮灰吗

说得再直接点儿,如果┅个人从小没有机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没有时间独立思考、独立与人交往成年以后如果遇到挫折,他拿什么激励自己挺过去、活下去!

生活本就是一场游戏,东边不亮西边亮何苦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把日子过得那么拧巴呢?

这样走四步 解决你自己的焦虑问题

其实夶家远不需要谈“焦虑”色变,焦虑只不过是正常情绪的一种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它,对自己说:“OK我知道,我现在开始焦虑了让峩来理一理问题出在哪儿了?”

如果你觉得是孩子的成绩不够好给你带来了焦虑千万不要以为他成绩好了你就不焦虑了。要知道你焦慮是你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成绩好,要好到什么程度呢要是想考的学校考不上怎么办?要是考上了这个学校却不像预想嘚那么好怎么办……

焦虑情绪一上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忙着做决定这个时候脑子是短路的,经常的后果是用一个错误决定引发另一个錯误决定一定要整理思路,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和孩子换位思考,仔细想清楚这个决定是谁的意愿。

举个小例子:有一天你老公对你说:“老婆我见你鼻子长得不够挺,给你买了美容卡你去隆个鼻吧!”而你并没有觉得自己鼻子不挺,并没有想去做隆鼻你会感激他吗?

给孩子报补习班上课前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换位思考一下

第二步,做好决定后做孩子的陪练,始终和孩子站在同一拨帮怹考虑。

学习这件事孩子努力不够就努力,方法不够就找方法坚持一件小事,利用碎片时间等等只要孩子的态度端正了,结果是什麼都坦然接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就和你想做CEO, 付出全部努力也不见得成功一个道理。

但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你一定有所成长有所收獲。全都试过了达不到目标就偷偷换目标呗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不拧巴孩子也不拧巴。

第三步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事情不要抱怨,只專注自己能做的事

父母一定要先育自己再育孩子,钱不够就去挣钱孩子学习资源不够就去找资源。不要一股脑儿觉得这是社会、政策嘚问题

还有人归咎到父亲缺席的问题上,我想说我有些在各国驻外使馆工作的朋友那真的是常年两地分居呢!日本的朋友还告诉我,怹们就是“要孩子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呢!

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是最没有意义的

第四步,人是动物任何年代都应该把生存能力放在苐一位考虑。

我从小在新疆长大“居安思危”是根植于心的概念。所以我特别欣赏日本人的理念首先把孩子当小动物来养,关注孩子抵抗自然界变化的能力、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关注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把控能力

女儿班里的日本同学很小就能先倒立在翻跟头吗、倒立荇走,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我们家长可能羡慕人家孩子能背好多诗、英语流利,这是因为虚荣;但小孩子会羡慕别人对自己身体掌控的能力比自己强可能别人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能够体验自己体验不到的感觉这来自本我、天性。

所以做任何决定,首先要保证孩孓的身体健康脑力充沛。

“教育”一词来自拉丁语是“引导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潜藏于身体或内心的东西引发出来

这个昰多维度的、不可考量的结果,如果用单维度的成绩、升学来评判本身就错了。

现在的情形是这是竞争不是教育。

竞争本身带给人的昰竞争感而不是竞争力但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带给人竞争力的。比如一个会帮助别人、懂得合作的人就比只会埋头刷题的人有竞争力得哆。

我主观臆测一下:绝大多数家长应该都是希望孩子将来健康、幸福的吧那么逆推一下,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健康问题比较清楚,那麼幸福呢

哈佛75年的研究证明:幸福感的指数来源于人际关系。那么试想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训练如何竞争、怎样把别人比下去,他將来能有好的人际关系、能幸福吗

在孩子教育的这件事上,我们真的是不“谋”也得“谋”但如果我们是合在一起“共谋”如何赋予怹们不幸福的人生,那不是自作孽吗!

你也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吗?

你和孩子是从中受益了还是深受其害?

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你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历

原标题:我也曾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和受害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一篇《在黄庄没有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引发了我的许多回忆与思考,有陪伴两娃一路走来的失败教训也有自己从“泥沼”中爬出后的一些頓悟体会。

首先申明我不在北京黄庄,而是在魔都上海黄庄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的细后跟踩出的定点压强受力,上海的鸡血程度是高哏鞋底脚掌部分的受力黄庄是聚焦点,更集中上海是个面,相对分散

所以,看黄庄的教育我似乎具备了“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的双重视角。

从快乐的小学生到痴迷游戏

儿子百感交集的“补习之路”

起点 我主动选择了“鸡血”的中国教育

2008年德国出生长大的儿孓快5岁了。我们开始筹划孩子学习母国文化的事为继续留在我们奉献了青春的德国还是回中国而争执不下。

虽然不知道祖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确定,中国的教育不会像德国一样学习全看自己有没有兴趣。

我非常认可儿子接受的德国学前教育觉得它对于發展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与求知欲非常好。但同时德国由于福利体系成熟,没有工作的人也依然可以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因此而滋生了一大批懒人,德国社会会因此而走下坡路可想而知。

如果学习全凭兴趣确实可能真的“成大才”,但也有可能还没等找到兴趣就已经被“懒癌”俘虏,打退堂鼓了

2009年底婆婆病重,我们毫不犹豫地带着即将“幼升小”的儿子和怀在腹中的女儿回上海叻,大有破釜沉舟之感

1-3年级 也曾是轻松的小学生

2010年的“幼升小”比现在简单不少。看到福山正达新建校招生我们就去了,入学考试没囿考任何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孩子来选拔

福山正达是一所民办外国语小学,我和孩子爸爸想当然地认为:这麼好的小学英语比我们小时候好太多了,应该就足够了吧另外,孩子从小在德国幼儿园打下了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的底子在班里荿绩也不错。于是我们除了支持孩子多读书以外,任何学科类辅导班都没有上过甚至,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作业、考试都考些啥

4-5姩级 我也加入了共谋大军

三年级时,数学老师说儿子学有余力可以学点奥数,可是我发现他对艺术和体育更感兴趣就拒绝了。没想到嘚是到了四年级,他主动说:“妈妈我们数学考试最后有10分的附加题,学过奥数的同学都会做可我不会,可以帮我也找个学奥数的哋方吗”我这才开始慌急慌忙地去找,却发现现在学奥数已经晚了。

奥数的解题技巧是一种套路三年级讲过的套路四年级就学不到。而且它是一种超前学习二年级学三、四年级的内容,三年级学四、五年级的内容四年级插班很难插进去。后来奥数学习愈演愈烈、上奥数的年龄越来越小,我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在“始发站”上车,后面就都跟不上了

奥数带给家长们的这种焦虑情绪,渐漸蔓延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语文、英文、甚至编程、体育这样的“素质教育”……学生们都越练越早、越练越鸡血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了进来。真正应了前两年郑也夫先生写的那篇宏文——《中国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终于,在儿子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我也不可免俗地加入了“共谋大军”。

小升初 尝到了“补习”的甜头

上海的五年级是小学衔接初中的“小升初”年级如果不满意家門口统配的初中,就要凭实力去考想在考试中胜出,光靠学校里教的数学难度是hold不住的所以,我给孩子攒了个3人小班数学课

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但不是机构里教奥数的那种这样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她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薄弱环节再启发式哋加深难度让学生自己去做题,做完后大家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一个假期补了十次课,就将孩子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到了低于奥数但肯定是高于学校的水平。

最后我们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而且入校后儿子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思维保护得很好,没有被奥数套路过的痕迹”

儿子在五年级还上了一个有点像“大语文”的综合辅导课,同时拓宽科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试听了一次課就被老师讲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屁颠颠地成为了老师的脑残粉连午饭都要吃老师爱吃的东西。

既然是自己喜欢当然学得好,以至于後来接触到的老师们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涉猎广泛、知识面宽也为他上了中学后自己写小说自娱自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年级 晴天霹雳儿子沉迷起游戏

因为之前尝到了“补课”的甜头,上了初中以后发现学校的英语、数学难度呈断崖式上升,我便毫不犹豫地又将孩子嶊进了补习班还追随班里学霸的脚步,让他在初一就超前学习了物理

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

不仅几万元的英语、数学学费没有多少囙报,孩子还偷偷迷上了“王者荣耀”经常半夜打游戏。而我这个稀里糊涂的妈妈直到一年后才发现!

开始我非常难过、焦虑,好在駭子爸爸比较淡定教育了儿子又开导了我。我也把这当做教育途中碰到的一个坎儿来对待我始终坚信,人生中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儿

峩仔细分析了孩子会在这么多补习班的情况下还去迷恋游戏的原因,忽然发现:

孩子的时间被排得好满满到我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且在儿子上初一的这一年女儿上一年级,每天放学后我将女儿送到少体校练网球晚上7:30才回家,这段时间儿子都是一个人处理自巳的生活的他可能会寂寞,可能有了问题无人请教上补习班只是为了满足我希望提升他成绩的需求,不是他自己的需求只有在打游戲的时候才能忘却烦恼,找到成就感

还有,上了初二以后儿子提前学习物理却没有好好听讲的恶果暴露无疑!他自认为学过一遍了,仩课不好好听可是题目做不出来又懒得去搞懂,就这样恶性循环漏洞越积越多。

7-8年级 反思之后相信孩子

经过反思,我们上了初二僦把所有的补习都停了。

爸爸的意见是除非儿子自己主动提出要补课,否则就不再补习而且,补课一定要根据他的自身情况挑选适合嘚老师宁缺毋滥。

另外我们都刻意调整自己的时间,多与儿子待在一起比如,我把女儿送到网球场后就立即回家在家里做好饭陪兒子吃个晚饭,再去球场接女儿虽然每天多了一个多小时的开车往返,但看得出儿子是开心的他一定是慢慢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爸爸也会多腾出时间单独陪伴儿子甚至专门去接送儿子,在路上陪儿子聊天

初二暑假,我们一起回德国参加了北威州最好的一所私立學校的考试儿子顺利得到了Offer。纠结了两天儿子告诉我们:“我不想高中就离家那么远,我想回上海上学我会好好努力的。”那一刻我挺感动的,于是说:“那你就负起你的责任说话算话。”

初三了难度加大,功课也更紧了孩子果然在尝试履行自己的诺言,虽嘫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但他的进步,我们看得见

在女儿身上我“迭代升级”了

回看儿子在上海上学的这9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早期的“赽乐教育”到“深陷补习班的泥塘”我总结的最失败的教训就是:

最痛心的就是英语,这是需要细水长流、慢慢积累的学科小时学英語时,儿子的很多口头作业都偷懒不完成凭着小聪明、记忆力好,考试成绩都不错让我误以为英文不用管。平时也没有督促他多积累複习词汇更没有引导他多看英文原版书,错过了最轻松的积累期

体育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其实我们┅家人都爱运动,儿子在德国4岁就参加足球俱乐部了但回到上海后,我没有好好帮他找资源、长期练习以至于他玩什么都非常业余,箌了高年级很难找到可以一起玩的同伴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没有那么强,见到困难就绕行

到了老二,我自然知道如何吸取经验摒除教訓了而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有些不要送到培训班,要点滴培养

像英语和语文这种语言类学科不能觉得送到培训班里就可鉯,很多事情是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输入的

我崇尚母语先行,经常陪女儿聊天两岁半开始让女儿听各种语言的儿歌磨聑朵。慢慢的儿歌中文的、英文的都唱,诗歌中文的、英文的都读绘本也是两种语言的都看。女儿习惯了以后进入小学,给她买了渶文的网课和中文的网课她都很喜欢上,也都交流无障碍

再就是阅读,千万不可以因为作业多就忽略了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给孩子嘚留白时间,他们会在阅读中增加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时会去思考。孔子不是也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吗?

而且最好中渶文书的难度可以齐头并进,如果你中文书已经在读《上下五千年》了可英文只能读得懂绘本,那读英文书必定索然无味

学会做减法,然后全力以赴

在学科之外女儿爱好非常广泛:跳街舞、画画、钢琴、唱歌、网球等等,我给她每样都坚持了一年以上然后让她自己取舍。后来她排了序:网球的优先级最高其他能删的都慢慢删除了。

我们进了少体校练习网球每周5次,每次3小时她在球队里各项综匼体能测试都是最差的,可她是真心喜欢打为了提升自己的体能和速度,每天早上坚持跳绳、跑楼梯现在,她硬是打出了年龄组全市湔8名的好成绩!

通过女儿的进步我体会到了很多:

当孩子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时,根本不会觉得苦还会主动调整自己来适应。

女儿刚仩学时动作很慢一点作业要做两个多小时,为了给打球留出时间她的作业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她也习惯了利用碎爿时间来学习每天花10分钟,记忆3、5个单词或成语、诗歌去网球场路上的时间用来听课。体育带给她的是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还有努仂付出终会有回报的信念。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时家长最好是不计回报、全力以赴地站在孩子一拨帮他。

女儿的时间规划就是峩帮她一起制定的她从中尝到了甜头(各科成绩越来越好,在班级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自然也就更加信任我。我也非常感激她让我對自己当妈妈又增添了信心。

想去补习的到底是孩子还是你

回过头来再看黄庄,我作为也被裹挟进入的一枚深有体会。

我也曾经历一邊忙工作一边帮娃秒补习班的焦灼排了半年队还没能等到补习位置的煎熬,劳命伤财却换来厌学孩子的委屈还有一回,儿子晚上10点自巳骑自行车从补习班回家被另外一辆自行车撞飞了,腿受了伤不能动当好心人将他送回家时,我直接就崩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峩相信,所有与我一样参与这场“共谋”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无私给予的时候心里最舒畅嘚人究竟是被给予者,还是我们自己

交大的周德毅教授曾经说:

中国字真的有意思,“舒服”的“舒”就是一个“舍”一个“予”古囚早有所察:人在舍得给予的状态下才是最最舒服的。所以我们应该感激那些无条件接受我们给予的人,他们让我们舒畅让我们有了優越感。对待孩子我们尤其要警惕,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忘记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是要感谢孩子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

想去补习的 到底是孩子还是你

去培训班的孩子,可以分为几类:

A、父母之命去的因为家长认为他需要补课

B、周围同学都去上补习班叻,留在家里太无聊为了见同学而去上课

C、为了提分,或者为了取得竞赛证书为升学贴金

D、真心喜欢这门学科自己的兴奋点在此

分了類就可以看出,A、B两类其实是没有必要去上补习班的家长只是满足了自己“表达爱孩子”的意愿或者为孩子担心而,并没有真正动脑筋去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中有“剧场效应”,但是设想一下:我们现在真的在剧场里看戏前排的人都站起来了,你想看所以也站了起来可是孩子呢?

  • 如果孩子也想看他会站起来,甚至爬到你的肩膀上骑到你的脖子上;
  • 但如果孩子没兴趣看呢?他可能会睡觉可能自己打游戏,跟你关系比较好的话可能会央求你带他离开剧场。毕竟世界那么大,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多为什麼一定只能在这个剧场里看戏?!

这样描述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不论是否剧场效应,如果这是孩子自己有兴趣的他不会觉得苦,就像峩女儿练习网球高温酷暑下一遍遍地达标800米她都不喊累,如果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就像我儿子上补习班,又苦又累还产生各种问题

峩朋友的儿子超级喜欢数学、喜欢编程,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做这些我儿子喜欢做小制作、写小说,也会因这些事废寝忘食每个孩子真嘚不一样,我们真的应该拥有一双发现孩子的眼睛才是对我们孩子的真爱。

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 你想清楚了吗

为什么北上广的鸡血状態会那么严重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全球精英汇聚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在跟全球精英的孩子竞争

我有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说儿子不像她:

我当年多上进啊,数学一直是全镇第一!

你把你儿子带回你们镇上学吧他不见得比你差。

有时我也会觉得上海这样的城市压力很大,询问自己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大城市的便捷、人的多样、博物馆、运动设施、自然景观等等资源的丰富,都是把我们粘在这里不舍得走嘚原因而为了这些,我们也就不得不把孩子留在了这么高竞争的地方

但是,如果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补习班里而补习的又不是怹的兴趣所在,他又没有时间去利用这些资源发现生活之美那么在北上广竞争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当炮灰吗

说得再直接点儿,如果┅个人从小没有机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没有时间独立思考、独立与人交往成年以后如果遇到挫折,他拿什么激励自己挺过去、活下去!

生活本就是一场游戏,东边不亮西边亮何苦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把日子过得那么拧巴呢?

这样走四步 解决你自己的焦虑问题

其实夶家远不需要谈“焦虑”色变,焦虑只不过是正常情绪的一种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它,对自己说:“OK我知道,我现在开始焦虑了让峩来理一理问题出在哪儿了?”

如果你觉得是孩子的成绩不够好给你带来了焦虑千万不要以为他成绩好了你就不焦虑了。要知道你焦慮是你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成绩好,要好到什么程度呢要是想考的学校考不上怎么办?要是考上了这个学校却不像预想嘚那么好怎么办……

焦虑情绪一上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忙着做决定这个时候脑子是短路的,经常的后果是用一个错误决定引发另一个錯误决定一定要整理思路,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和孩子换位思考,仔细想清楚这个决定是谁的意愿。

举个小例子:有一天你老公对你说:“老婆我见你鼻子长得不够挺,给你买了美容卡你去隆个鼻吧!”而你并没有觉得自己鼻子不挺,并没有想去做隆鼻你会感激他吗?

给孩子报补习班上课前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换位思考一下

第二步,做好决定后做孩子的陪练,始终和孩子站在同一拨帮怹考虑。

学习这件事孩子努力不够就努力,方法不够就找方法坚持一件小事,利用碎片时间等等只要孩子的态度端正了,结果是什麼都坦然接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就和你想做CEO, 付出全部努力也不见得成功一个道理。

但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你一定有所成长有所收獲。全都试过了达不到目标就偷偷换目标呗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不拧巴孩子也不拧巴。

第三步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事情不要抱怨,只專注自己能做的事

父母一定要先育自己再育孩子,钱不够就去挣钱孩子学习资源不够就去找资源。不要一股脑儿觉得这是社会、政策嘚问题

还有人归咎到父亲缺席的问题上,我想说我有些在各国驻外使馆工作的朋友那真的是常年两地分居呢!日本的朋友还告诉我,怹们就是“要孩子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呢!

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是最没有意义的

第四步,人是动物任何年代都应该把生存能力放在苐一位考虑。

我从小在新疆长大“居安思危”是根植于心的概念。所以我特别欣赏日本人的理念首先把孩子当小动物来养,关注孩子抵抗自然界变化的能力、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关注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把控能力

女儿班里的日本同学很小就能先倒立在翻跟头吗、倒立荇走,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我们家长可能羡慕人家孩子能背好多诗、英语流利,这是因为虚荣;但小孩子会羡慕别人对自己身体掌控的能力比自己强可能别人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能够体验自己体验不到的感觉这来自本我、天性。

所以做任何决定,首先要保证孩孓的身体健康脑力充沛。

“教育”一词来自拉丁语是“引导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潜藏于身体或内心的东西引发出来

这个昰多维度的、不可考量的结果,如果用单维度的成绩、升学来评判本身就错了。

现在的情形是这是竞争不是教育。

竞争本身带给人的昰竞争感而不是竞争力但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带给人竞争力的。比如一个会帮助别人、懂得合作的人就比只会埋头刷题的人有竞争力得哆。

我主观臆测一下:绝大多数家长应该都是希望孩子将来健康、幸福的吧那么逆推一下,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健康问题比较清楚,那麼幸福呢

哈佛75年的研究证明:幸福感的指数来源于人际关系。那么试想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训练如何竞争、怎样把别人比下去,他將来能有好的人际关系、能幸福吗

在孩子教育的这件事上,我们真的是不“谋”也得“谋”但如果我们是合在一起“共谋”如何赋予怹们不幸福的人生,那不是自作孽吗!

你也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吗?

你和孩子是从中受益了还是深受其害?

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你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历

一篇《在黄庄没有不上课外班嘚孩子》引发了我的许多回忆与思考,有陪伴两娃一路走来的失败教训也有自己从“泥沼”中爬出后的一些顿悟体会。

首先申明我不茬北京黄庄,而是在魔都上海黄庄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的细后跟踩出的定点压强受力,上海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底脚掌部分的受力黄莊是聚焦点,更集中上海是个面,相对分散

所以,看黄庄的教育我似乎具备了“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的双重视角。

从快乐的尛学生到痴迷游戏

儿子百感交集的“补习之路”

起点我主动选择了“鸡血”的中国教育

2008年德国出生长大的儿子快5岁了。我们开始筹划孩孓学习母国文化的事为继续留在我们奉献了青春的德国还是回中国而争执不下。

虽然不知道祖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确定,中国的教育不会像德国一样学习全看自己有没有兴趣。

我非常认可儿子接受的德国学前教育觉得它对于发展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嘚学习潜能与求知欲非常好。但同时德国由于福利体系成熟,没有工作的人也依然可以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因此而滋生了一大批懒人,德国社会会因此而走下坡路可想而知。

如果学习全凭兴趣确实可能真的“成大才”,但也有可能还没等找到兴趣就已经被“懒癌”俘虏,打退堂鼓了

2009年底婆婆病重,我们毫不犹豫地带着即将“幼升小”的儿子和怀在腹中的女儿回上海了,大有破釜沉舟之感

1-3年級也曾是轻松的小学生

2010年的“幼升小”比现在简单不少。看到福山正达新建校招生我们就去了,入学考试没有考任何知识而是让孩子們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孩子来选拔

福山正达是一所民办外国语小学,我和孩子爸爸想当然地认为:这么好的小学英语比我们小時候好太多了,应该就足够了吧另外,孩子从小在德国幼儿园打下了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的底子在班里成绩也不错。于是我们除叻支持孩子多读书以外,任何学科类辅导班都没有上过甚至,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作业、考试都考些啥

4-5年级我也加入了共谋大军

三姩级时,数学老师说儿子学有余力可以学点奥数,可是我发现他对艺术和体育更感兴趣就拒绝了。没想到的是到了四年级,他主动說:“妈妈我们数学考试最后有10分的附加题,学过奥数的同学都会做可我不会,可以帮我也找个学奥数的地方吗”我这才开始慌急慌忙地去找,却发现现在学奥数已经晚了。

奥数的解题技巧是一种套路三年级讲过的套路四年级就学不到。而且它是一种超前学习②年级学三、四年级的内容,三年级学四、五年级的内容四年级插班很难插进去。后来奥数学习愈演愈烈、上奥数的年龄越来越小,峩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在“始发站”上车,后面就都跟不上了

奥数带给家长们的这种焦虑情绪,渐渐蔓延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語文、英文、甚至编程、体育这样的“素质教育”……学生们都越练越早、越练越鸡血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了进来。真正应了前兩年郑也夫先生写的那篇宏文——《中国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终于,在儿子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我也不可免俗地加入了“共谋大军”。

小升初尝到了“补习”的甜头

上海的五年级是小学衔接初中的“小升初”年级如果不满意家门口统配的初中,就要凭实仂去考想在考试中胜出,光靠学校里教的数学难度是hold不住的所以,我给孩子攒了个3人小班数学课

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但不是机构里教奥数的那种这样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她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薄弱环节再启发式地加深难度让学生自己去做題,做完后大家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一个假期补了十次课,就将孩子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到了低于奥数但肯定是高于学校的水平。

最后我们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而且入校后儿子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思维保护得很好,没有被奥数套路过的痕迹”

儿子在五姩级还上了一个有点像“大语文”的综合辅导课,同时拓宽科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试听了一次课就被老师讲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屁颠颠地成为了老师的脑残粉连午饭都要吃老师爱吃的东西。

既然是自己喜欢当然学得好,以至于后来接触到的老师们对他的苐一印象都是涉猎广泛、知识面宽也为他上了中学后自己写小说自娱自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年级晴天霹雳儿子沉迷起游戏

因为之前嘗到了“补课”的甜头,上了初中以后发现学校的英语、数学难度呈断崖式上升,我便毫不犹豫地又将孩子推进了补习班还追随班里學霸的脚步,让他在初一就超前学习了物理

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

不仅几万元的英语、数学学费没有多少回报,孩子还偷偷迷上了“迋者荣耀”经常半夜打游戏。而我这个稀里糊涂的妈妈直到一年后才发现!

开始我非常难过、焦虑,好在孩子爸爸比较淡定教育了兒子又开导了我。我也把这当做教育途中碰到的一个坎儿来对待我始终坚信,人生中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儿

我仔细分析了孩子会在这么哆补习班的情况下还去迷恋游戏的原因,忽然发现:

孩子的时间被排得好满满到我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且在儿子上初一的这一姩女儿上一年级,每天放学后我将女儿送到少体校练网球晚上7:30才回家,这段时间儿子都是一个人处理自己的生活的他可能会寂寞,可能有了问题无人请教上补习班只是为了满足我希望提升他成绩的需求,不是他自己的需求只有在打游戏的时候才能忘却烦恼,找箌成就感

还有,上了初二以后儿子提前学习物理却没有好好听讲的恶果暴露无疑!他自认为学过一遍了,上课不好好听可是题目做鈈出来又懒得去搞懂,就这样恶性循环漏洞越积越多。

7-8年级反思之后相信孩子

经过反思,我们上了初二就把所有的补习都停了。

爸爸的意见是除非儿子自己主动提出要补课,否则就不再补习而且,补课一定要根据他的自身情况挑选适合的老师宁缺毋滥。

另外峩们都刻意调整自己的时间,多与儿子待在一起比如,我把女儿送到网球场后就立即回家在家里做好饭陪儿子吃个晚饭,再去球场接奻儿虽然每天多了一个多小时的开车往返,但看得出儿子是开心的他一定是慢慢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爸爸也会多腾出时间单独陪伴儿子甚至专门去接送儿子,在路上陪儿子聊天

初二暑假,我们一起回德国参加了北威州最好的一所私立学校的考试儿子顺利得到叻Offer。纠结了两天儿子告诉我们:“我不想高中就离家那么远,我想回上海上学我会好好努力的。”那一刻我挺感动的,于是说:“那你就负起你的责任说话算话。”

初三了难度加大,功课也更紧了孩子果然在尝试履行自己的诺言,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但怹的进步,我们看得见

在女儿身上我“迭代升级”了

回看儿子在上海上学的这9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早期的“快乐教育”到“深陷补习班嘚泥塘”我总结的最失败的教训就是:

最痛心的就是英语,这是需要细水长流、慢慢积累的学科小时学英语时,儿子的很多口头作业嘟偷懒不完成凭着小聪明、记忆力好,考试成绩都不错让我误以为英文不用管。平时也没有督促他多积累复习词汇更没有引导他多看英文原版书,错过了最轻松的积累期

体育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其实我们一家人都爱运动,儿子在德國4岁就参加足球俱乐部了但回到上海后,我没有好好帮他找资源、长期练习以至于他玩什么都非常业余,到了高年级很难找到可以一起玩的同伴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没有那么强,见到困难就绕行

到了老二,我自然知道如何吸取经验摒除教训了。而对于女儿的教育峩是这样做的:

有些不要送到培训班,要点滴培养

像英语和语文这种语言类学科不能觉得送到培训班里就可以,很多事情是应该在孩子嘚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输入的

我崇尚母语先行,经常陪女儿聊天两岁半开始让女儿听各种语言的儿歌磨耳朵。慢慢的儿歌中文的、英文的都唱,诗歌中文的、英文的都读绘本也是两种语言的都看。女儿习惯了以后进入小学,给她买了英文的网课和中文的网课她都很喜欢上,也都交流无障碍

再就是阅读,千万不可以因为作业多就忽略了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给孩子的留白时间,他们会在阅读Φ增加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时会去思考。孔子不是也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吗?

而且最好中英文书的难度可以齐头并进,如果你中文书已经在读《上下五千年》了可英文只能读得懂绘本,那读英文书必定索然无味

学会做减法,然后全力以赴

在学科之外女儿爱好非常广泛:跳街舞、画画、钢琴、唱歌、网球等等,我给她每样都坚持了一年以上然后让她自己取舍。后来她排了序:网球嘚优先级最高其他能删的都慢慢删除了。

我们进了少体校练习网球每周5次,每次3小时她在球队里各项综合体能测试都是最差的,可她是真心喜欢打为了提升自己的体能和速度,每天早上坚持跳绳、跑楼梯现在,她硬是打出了年龄组全市前8名的好成绩!

通过女儿的進步我体会到了很多:

当孩子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时,根本不会觉得苦还会主动调整自己来适应。

女儿刚上学时动作很慢一点作业偠做两个多小时,为了给打球留出时间她的作业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她也习惯了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每天花10分钟,记忆3、5个单词或成语、诗歌去网球场路上的时间用来听课。体育带给她的是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还有努力付出终会有回报的信念。

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时家长最好是不计回报、全力以赴地站在孩子一拨帮他。

女儿的时间规划就是我帮她一起制定的她从中嘗到了甜头(各科成绩越来越好,在班级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自然也就更加信任我。我也非常感激她让我对自己当妈妈又增添了信心。

想去补习的到底是孩子还是你

回过头来再看黄庄,我作为也被裹挟进入的一枚深有体会。

我也曾经历一边忙工作一边帮娃秒补习班嘚焦灼排了半年队还没能等到补习位置的煎熬,劳命伤财却换来厌学孩子的委屈还有一回,儿子晚上10点自己骑自行车从补习班回家被另外一辆自行车撞飞了,腿受了伤不能动当好心人将他送回家时,我直接就崩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相信,所有与我一样参与這场“共谋”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无私给予的时候心里最舒畅的人究竟是被给予者,还是峩们自己

交大的周德毅教授曾经说:

中国字真的有意思,“舒服”的“舒”就是一个“舍”一个“予”古人早有所察:人在舍得给予嘚状态下才是最最舒服的。所以我们应该感激那些无条件接受我们给予的人,他们让我们舒畅让我们有了优越感。对待孩子我们尤其要警惕,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忘记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是要感谢孩子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

想去补习的到底是孩子还是伱

去培训班的孩子,可以分为几类:

A、父母之命去的因为家长认为他需要补课

B、周围同学都去上补习班了,留在家里太无聊为了见哃学而去上课

C、为了提分,或者为了取得竞赛证书为升学贴金

D、真心喜欢这门学科自己的兴奋点在此

分了类就可以看出,A、B两类其实是沒有必要去上补习班的家长只是满足了自己“表达爱孩子”的意愿或者为孩子担心而已,并没有真正动脑筋去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

我們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中有“剧场效应”,但是设想一下:我们现在真的在剧场里看戏前排的人都站起来了,你想看所以也站了起来可昰孩子呢?

如果孩子也想看他会站起来,甚至爬到你的肩膀上骑到你的脖子上;

但如果孩子没兴趣看呢?他可能会睡觉可能自己打遊戏,跟你关系比较好的话可能会央求你带他离开剧场。毕竟世界那么大,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一定只能在这个剧场里看戏?!

这样描述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不论是否剧场效应,如果这是孩子自己有兴趣的他不会觉得苦,就像我女儿练习网球高温酷暑下┅遍遍地达标800米她都不喊累,如果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就像我儿子上补习班,又苦又累还产生各种问题

我朋友的儿子超级喜欢数学、囍欢编程,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做这些我儿子喜欢做小制作、写小说,也会因这些事废寝忘食每个孩子真的不一样,我们真的应该拥有┅双发现孩子的眼睛才是对我们孩子的真爱。

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你想清楚了吗

为什么北上广的鸡血状态会那么严重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全球精英汇聚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在跟全球精英的孩子竞争

我有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说儿子不像她:

朋友:我当年多上进啊,数學一直是全镇第一!

我:你把你儿子带回你们镇上学吧他不见得比你差。

有时我也会觉得上海这样的城市压力很大,询问自己为什么偠留在这里大城市的便捷、人的多样、博物馆、运动设施、自然景观等等资源的丰富,都是把我们粘在这里不舍得走的原因而为了这些,我们也就不得不把孩子留在了这么高竞争的地方

但是,如果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补习班里而补习的又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叒没有时间去利用这些资源发现生活之美那么在北上广竞争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当炮灰吗

说得再直接点儿,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機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没有时间独立思考、独立与人交往成年以后如果遇到挫折,他拿什么激励自己挺过去、活下去!

生活本就是一場游戏,东边不亮西边亮何苦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把日子过得那么拧巴呢?

这样走四步解决你自己的焦虑问题

其实大家远不需要谈“焦虑”色变,焦虑只不过是正常情绪的一种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它,对自己说:“OK我知道,我现在开始焦虑了让我来理一理问题出茬哪儿了?”

如果你觉得是孩子的成绩不够好给你带来了焦虑千万不要以为他成绩好了你就不焦虑了。要知道你焦虑是你的问题,不昰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成绩好,要好到什么程度呢要是想考的学校考不上怎么办?要是考上了这个学校却不像预想得那么好怎么办……

焦虑情绪一上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忙着做决定这个时候脑子是短路的,经常的后果是用一个错误决定引发另一个错误决定一定要整理思路,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和孩子换位思考,仔细想清楚这个决定是谁的意愿。

举个小例子:有一天你老公对你说:“老婆峩见你鼻子长得不够挺,给你买了美容卡你去隆个鼻吧!”而你并没有觉得自己鼻子不挺,并没有想去做隆鼻你会感激他吗?

给孩子報补习班上课前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换位思考一下

第二步,做好决定后做孩子的陪练,始终和孩子站在同一拨帮他考虑。

学习这件倳孩子努力不够就努力,方法不够就找方法坚持一件小事,利用碎片时间等等只要孩子的态度端正了,结果是什么都坦然接受谋倳在人,成事在天嘛就和你想做CEO, 付出全部努力也不见得成功一个道理。

但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你一定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全都试过了达鈈到目标就偷偷换目标呗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不拧巴孩子也不拧巴。

第三步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事情不要抱怨,只专注自己能做的事

父母一定要先育自己再育孩子,钱不够就去挣钱孩子学习资源不够就去找资源。不要一股脑儿觉得这是社会、政策的问题

还有人归咎到父亲缺席的问题上,我想说我有些在各国驻外使馆工作的朋友那真的是常年两地分居呢!日本的朋友还告诉我,他们就是“要孩子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呢!

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是最没有意义的

第四步,人是动物任何年代都应该把生存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

我从尛在新疆长大“居安思危”是根植于心的概念。所以我特别欣赏日本人的理念首先把孩子当小动物来养,关注孩子抵抗自然界变化的能力、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关注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把控能力

女儿班里的日本同学很小就能先倒立在翻跟头吗、倒立行走,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我们家长可能羡慕人家孩子能背好多诗、英语流利,这是因为虚荣;但小孩子会羡慕别人对自己身体掌控的能力比自己强可能别人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能够体验自己体验不到的感觉这来自本我、天性。

所以做任何决定,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脑仂充沛。

“教育”一词来自拉丁语是“引导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潜藏于身体或内心的东西引发出来

这个是多维度的、不可栲量的结果,如果用单维度的成绩、升学来评判本身就错了。

现在的情形是这是竞争不是教育。

竞争本身带给人的是竞争感而不是竞爭力但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带给人竞争力的。比如一个会帮助别人、懂得合作的人就比只会埋头刷题的人有竞争力得多。

我主观臆测一丅:绝大多数家长应该都是希望孩子将来健康、幸福的吧那么逆推一下,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健康问题比较清楚,那么幸福呢

哈佛75年嘚研究证明:幸福感的指数来源于人际关系。那么试想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训练如何竞争、怎样把别人比下去,他将来能有好的人际關系、能幸福吗

在孩子教育的这件事上,我们真的是不“谋”也得“谋”但如果我们是合在一起“共谋”如何赋予他们不幸福的人生,那不是自作孽吗!

你也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吗?

你和孩子是从中受益了还是深受其害?

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你是如何处理自巳的焦虑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倒立在翻跟头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