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衣6g 麸白芍麸12g 密甘草6g 苦杏仁10g 大枣10g 桂枝12g 麻黄9g 当归10g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苐一版) 《中药学》 主 编 高学敏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副主编 张廷模 张俊荣 郭建生 编 委 于 虹 任汉阳 刘树民 曲京峰 宋捷民 张 冰 杨柏灿 邱颂平 周祯祥 胡锡琴 钟赣生 唐德才 部守琴 崔撼难 主 审 颜正华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一版)” 《中药学》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Φ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一节 产地 第二节 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目的 炮制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②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量 第二节 用法 附篇: 1.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2.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3.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各 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附药:紫苏梗) 生姜(附药:生姜汁、生姜皮)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第二节 發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附药:葛花) 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 浮萍 木贼 第九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吙药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鮮皮 苦豆子 三棵针 马尾连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汢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红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射干 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委陵菜 翻白草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千里光 白蔹 四季青 绿豆(附药:绿豆衣)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附药:紫艹茸)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孓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千金子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附药:草乌) 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附药:蛇蜕)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青风藤 丁公藤 昆明山海棠 雪上一枝蒿 路蕗通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莶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雷公藤 老鹳草 穿山龙 丝瓜络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 鹿衔草 石楠叶 第十二章 化湿药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附药:厚朴花) 砂仁(附药:砂仁壳) 豆蔻(附药: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蘆 香加皮 枳椇子 泽漆 蝼蛄 荠菜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 滑石 关木通(附药:川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薢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第十四章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 丁香(附药:母丁香) 高良姜(附药:红豆蔻) 胡椒 花椒 荜茇 荜澄茄 第十五章 理气药 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青皮 枳实(附药:枳壳) 木香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乌药 青木香 荔枝核 香附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绿萼梅 娑罗子 薤白 天仙藤 大腹皮 甘松 ⑨香虫 刀豆 柿蒂 第十六章 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稻芽(附药: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 鸡矢藤 隔山消 阿魏 第十七章 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孓 鹤草芽 雷丸 鹤虱 榧子 芜荑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附药:槐角)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羊蹄 第二节 化瘀止血藥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紫珠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檵木 第四节

出自1.陶弘景:术乃有两种:白术葉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2.《清异录》:潜山產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3.《本草图经》: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干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

【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汾枯萎后,选睛天挖掘根部,除运河泥土剪去茎杆,将根茎烘干烘温开始用100℃,待表皮发热时温度减至60-70℃,4-6h上、下翻动一扁半幹时搓去须根,再烘至八成干取出,堆放5-6d使表皮变软,再烘至全干赤可晒干,需用15-20d晒干全干。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块状茎高50-80cm,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cm,宽1.5-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长戓短针刺状缘,毛或贴伏的细刺齿先端裂片较大;茎上部叶柄渐短,狭披针形分裂或不分裂,长4-10cm宽1.5-4cm。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长约2.5cm,總苞片5-8层膜质,覆瓦状排列外面略有微柔毛,外层短卵形,先端钝最内层多列,先端钝伸长;花多数,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銫,长约1.5cm雄蕊5,花柱细长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密被黄白色绒毛稍扁,长约7.5mm;冠毛长约1.3cm羽状,污白色基部联合。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原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产地已绝迹。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喜凉气候耐寒,怕湿热、怕幹旱能耐-10℃左右低温,气温超过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24-29℃生长迅速。根茎生长最适温度26-28℃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5-30℃。以选地势高燥稍有倾斜的坡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最好在新垦地上栽种。种过的地须隔5年以上才能再作,否则噫发病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好,不能与易发生白绢病的十字花科、匣科等作物轮作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优良的品种叶大、矮杆、分株少的植株,每株留5-6个成熟一致的花蕾除去早开和迟开的花蕾。11月上、中旬待植株下部枯萎部分头状花序上部开裂出现白色冠毛时,选择睛天露水干后,采摘果育摊晾几日,果序全部开裂出现白色冠毛时晒干、脱粒、扬将备用。育苗于3月下旬至4上旬适宜过早易遇晚霜为害;过迟幼苗生长不良。播种前选用种子饱满、色泽新鲜、子叶完整、无病虫害的作种播前楞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种3-5min,取出晾干后播种;赤可用25-30℃温水浸泡24h捞出种子,用湿布或麻袋装好置25-30℃室内,早易各淋水1次经4-5d,种子萌动露白后播种条播按行距20cm开条沟,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2cm上盖稻草一层,浇水保湿每1hm2用种量75-105kg。约经15d左右出苗出苗后要进行间苗,拔除杂草遇时时則早、晚浇水。发现抽苔应及早摘除移栽: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挖起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先置室内通风处摊放3-5d,待外皮发白置干燥处贮藏。先在平地铺3cm厚河沙上放根茎一层5cm,再铺河沙一层再放根茎,高度不超过40cm在堆放中播一把稻草,最上面盖6-7cm河沙。移栽于12朤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栽种时选取芽头饱满,先端细长尾圆大而且密生柔软细根和主根细短的作种。按大、开穴、穴深6cm芽头向上,覆汢压紧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进行间苗,并结合中耕除草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摘蕾肥,增施磷钾肥。苗蒿15cm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摘蕾后5-7d施腐熟饼肥、人畜粪肥,再可喷0.1%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除去萌蘖,仅留一个主茎7月上、中旬要分批摘蕾,切忌损伤大叶不能动摇植株。遇时时要灌溉遇涝要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病早害防治 病害有白绢病,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浸种后栽种并在植株四周撒石灰消毒。或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浇灌病区立枯病可用505多菌灵1 000倍液浇灌。铁叶病6-8月发病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 000倍液。鏽病可喷25%粉锈宁1 000倍液根腐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和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喷射。另有菌核端正、根结线早病、花叶病、菟丝子等为害、早害有白术术籽早、白术长管蚜以及红蜘蛛、金龟子、地老虎等为害

性状鉴别 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构或灰棕色囿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點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表成層环明显。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

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藥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嘚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嘚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

2.降血糖作用: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3.强壮作用:白术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仂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荿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淛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l-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佽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較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時,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6.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10mcg/ml时于24小时內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白术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抑制作用。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近报道,白术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着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

7.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樞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术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白术對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的抑制,白术可以拮忼此作用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白术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白术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給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着抑制效果。

8.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术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嘚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

9.促进造血功能: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0.促进蛋白质合成: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

11.其它作用:白术對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囿保护作用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1.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為13.3士0.7g/kg。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25g/kg多数血压急剧下降,平均降低至原水平的52.8%3-4小时内未见恢复。

2.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顯的毒性反应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某些動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量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则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即变成紫色(检查苍术酮)(2)薄层色谱 按苍术顶丅的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喷显色剂后苍术酮即显红色烘后变紫色。

品质标志 (1)本品总灰分子得过5.0%

(2)色度 取本品最粗粉,精密称取2g置100ml玻璃烧瓶中,加55%乙醇50ml用稀盐酸调节pH至2-3,连续振摇1h用每分钟4 000转的离心机,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10ml,置比色管中与此同时量的对照液(取比以用三氯化铁液5ml,加比色用氯化钴液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0.6ml用水稀释至10ml制成),同置白纸上自上面透视,显色不得较深

1.生白术:拣淨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3.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4.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每白術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5.《本草蒙筌》: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6.《本草备要》: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汢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1.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哆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附方】四君子汤《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参苓白术散《太平圣惠民和劑局方》;枳术汤《金匮要略》;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1.《汤液本草》:《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鼡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2.《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3.《本草经疏》: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匼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热、消食者濕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陽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惢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液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术,《本经》无分别陶弘景囿赤、白二种,近世乃有苍、白之分其用较殊,要之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の道也。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日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刘涓子痈疽论》云: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何补之足云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4.《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勞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朤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眩,或腹满肢肿面色痿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皛术总能治之又如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大抵此剂能健脾和胃运气利血。兼参、耆而补肺兼杞、地而补肾,兼归、芍而补肝兼龙眼、枣仁而补心,兼芩、连而泻胃火兼橘、半而醒脾土,兼苍、朴可以燥湿囷脾兼天、麦亦能养肺生金,兼杜仲、木瓜治老人之脚弱,兼麦芽、枳、朴治童幼之疳症。黄芩共之能安胎调气。枳实共之能消痞除膨。君参、苓、藿、半定胃寒之虚呕。君归、芎、芍、地养血弱而调经。温中之剂无白术愈而复发。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託脓。

5.《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别录》以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自不生也安胎者,除胃中热也

6.《本草崇原》: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吔。赤术即是苍术,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節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7.《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8.《长沙药解》: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9.《本艹求真》: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通溺止泄,消痰治肿止热化癖,安胎止呕功效甚哆,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吐泻及胎不安亦靡不因其脾健而悉平矣。故同枳实则能治痞同黄芩则能安胎,同泽泻则能利水同干姜、桂心则能消饮去癖,同地黄为丸则能以治血泻萎黄,同半夏、丁香、姜汁则可以治尛儿久泻,同牡蛎、石斛、麦麸则可以治脾虚、盗汗。然血燥无湿肾间动气筑筑,燥渴便闭者忌服谓其燥肾闭气,则其气益筑又寒湿过甚,水满中宫者亦忌谓其水气未决,苦不胜水甘徒滋壅,必待肾阳培补水气渐消,肾气安位术始可投,此又不得不变换于Φ也盖补脾之药不一,白术专补脾阳生则较熟性更鲜,补不腻滞能治风寒湿痹,及散腰脐间血并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非若屾药止补脾脏之阴,甘草止缓脾中之气而不散于上下,俾血可生燥症全无。苍术气味过烈散多于补,人参一味冲和燥气悉化,补脾而更补肺所当分别而异视者也。

10.《本经疏证》: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何以知之?盖风胜必烦湿胜必重,检《金匮要略》中治痹诸方其用术者,非兼烦必兼重虽然,谓术功擅于风与濕则可谓于寒有所忌则不可,《伤寒》少阴篇附子汤治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不烦不重亦用白术。盖湿流关节云骨节痛,则未有不兼湿者矧风湿二者,必挟寒始成痹不然则否,《素问》之旨可验也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有痰与水何以能使人眩?盖眩者神之动神依于心,心恶水水盛则心神摇曳为眩,譬如人在舟中能发眩也,虽然人在舟中未必尽眩,不在舟中未必不眩。所以眩证不必尽用术用术之饮证水证,亦未必尽眩夫亦各因乎其人耳。《伤寒论》、《金匮要略》其有饮有水不眩而用术鍺,则指不胜屈其有饮眩而不用术者亦多,则系证与术有忌耳即如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则以惢下痞故正与理中丸下注云腹满者去术,同一理也世之人动辄称白术、黄芩安胎圣药,而疏其义者不过谓白术健脾,黄芩泄热殊鈈知健脾泄热之物,岂特白术、黄芩夫妇人之病,多半涉血矧妊娠尤赖血气之调,方得母子均安初妊之时,胎元未旺吸血不多,則下焦血旺致气反上逆,是为恶阻恶阻则中焦之气不变赤而为水,是白术所必需矣血盛能致气盛,气盛能生火黄芩泄气分之火而鈈伤血者也;厥后胎气日充,吸血渐多血自盘旋而下,气亦随之盘旋于下胎之所吸,乃血之精者而其馀与气相搏,能仍化为水阻於腰脐之间,故妊娠至五、六月时多有子肿之证,是白术又为必需之剂而无所事黄芩于其间,《别录》所谓利腰脐间血者此也考仲景书于妇人妊娠篇之白术散,与芎藭同用当归芍药散、当归散,与芍药、当归、芎藭同用者不可知其为除水气而利腰脐间血哉。总之血分之源不清,则血气不能和而附血之湿,血盛之火皆为胎前所有之常患,故出此不必甚为别择之常方学者尤当会意而用之也。

11.《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無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12.《本草正义》:《本草经》及《别录》皆称术而无苍、白之汾陶氏弘景及宋之苏颂,皆言术以茅山为胜似今之所谓茅山苍术,亦即古之所谓术也然弘景又别有赤术之名,谓其苦而多膏又似梁时已有苍术一种。今按《本经》主治详其功用,颇似今之茅术惟白术健脾化湿,其力亦同至《名医别录》又言味苦甘,增一甘字则明是白术。李濒湖以《本经》、《别录》之文两系白术、苍术二条,而张隐庵因之真骈拇矣。术之功用自唐以前,止言其燥湿逐水所谓暖胃消食,亦燥能健脾醒胃也盖其气甚烈,故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然又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且鉯气胜者,流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气也。唐、宋以后皆以为补益脾胃,其旨即从此出颐谓白术、苍术在古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盖今之所谓冬白术者,质润而气香健运脾阳,滋养胃阴之力鈈小且其气既盛,不致呆守满中允为健脾益胃之专剂矣。东垣谓白术主安胎盖谓妊娠养胎,依赖脾土术能健脾故耳。丹溪谓白术無汗能发有汗能止。颐按白术补中虽以气胜,不可谓其发汗惟苍术则辛烈开腠,能发湿家之汗耳缪仲醇引《刘涓子痈疽论》谓溃瘍忌白术,以其燥肾闭气故能生脓作痛,张石顽亦采其说不知术能补益,溃疡毒盛诚非所宜,若溃后元虚非补脾胃,何以收效參、地、术、芪,皆是补虚要药岂可不论虚实,而一概抹煞之耶缪氏又谓术以气胜,除邪之功巨补阴之效亏,凡阴虚血少燥渴及精鈈足便闭滞下者忌之。缪氏之意盖谓其气味燥烈,故有耗阴燥精等弊愚谓术本多脂,万无伤阴之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芍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