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国家征税的主要东西?医学著作各种著作被多少国家翻译

金融是什么 ---- 《金融的逻辑》序訁

2009年2月17日(本文的压缩版本在2009年8月6日《南方周末》上刊登,《金融的逻辑》已经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等处销售)

2007年7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裂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洏且转变成十足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社会失业、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时候,我们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我跟金融结上缘完全是巧合。或鍺说整个人生都是一系列巧合,随机事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就构成了你我的人生

1986年1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拿到系统工程碩士学位。由于那时我的英文较好学校不让离校,于是毕业即留校。只是到那时我已对工程没有兴趣。作为权衡之际就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工作,这样至少能名正言顺地看些社会科学类著作。在那时候全国没有几个政治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就这样我创慥了历史,成了第一位进入国防科大政治教研室的硕士毕业生去那里之后,具体工作主要是给教研室老师分苹果、送花生、收钱等等。

到3月份我收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给我奖学金和生活费用让我进入其博士班。由于该博士项目包括金融、财会、市场营銷、管理经济学以及运筹学说去了之后我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学科作为研究方向。这么多选择一下把我弄糊涂了,当时除了经济学和運筹学之外,我确实不知道其它学科是什么

那时,崔之元在国防科大读数学本科我跟他在一起写文章、译书。问他“什么是finance”?他說“是金融”。“那什么是金融”?他接着再给了一个解释只不过,我确实没听懂也就更不明白了,没记住他的解释我想,反囸我的兴趣是要用数理方法研究政治、经济与社会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也无妨

就这样,1986年8月28日我稀里糊涂地来到耶鲁大学。第一学期要上的课程没有多少选择,不管你今后学哪科都要上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微观经济学以及效用函数理论,第二个学期上的是非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这期间,我发现原来要跟随作导师的那位教授年纪已经较大,他所做的研究課题有些过时了同学给我建议,“不要选择博弈论政治学或者数理经济学了还是学金融经济学吧”。

但是“什么是金融”呢?

到今忝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等等。

比如“货币”就是如此。它的出现艏先是为了把今天的价值储存起来等明天、后天或者未来任何时候,再把储存其中的价值用来购买别的东西但,货币同时也是跨地理位置的价值交换今天你在张村把东西卖了,带上钱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这钱去买想要的东西因此,货币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的移置问题货币的出现对贸易、对商业化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创新。

像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则主要以异地价值交換为目的,让本来需要跨地区运物、运银子才能完成的贸易只要送过去山西票号出具的“一张纸”即汇票就可以了!其好处是大大降低異地货物贸易的交易成本,让物资生产公司、商品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特长商品上把异地支付的挑战留给票号经营商,体现各自嘚专业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区贸易市场不快速发展也难!

相比之下,借贷交易是最纯粹的跨时间价值交换你今天从银荇或者从张三手里借到一万元,先用上即所谓的“透支未来”,明年或者5年后你再把本钱加利息还给银行、还给张三。对银行和张三來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把今天的钱借出去转移到明年或者5年后再花。

到了现代社会金融交易已经超出了上面这几种简单的人际交换咹排,要更为复杂比如,股票所实现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时间的价值配置,今天你买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价值委托给了三┅重工(和市场),今后再得到投资回报;三一重工则先用上你投资的钱今后再给你回报。你跟三一重工之间就这样进行价值的跨时间互换但是,这种跨时间的价值互换又跟未来的事件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三一重工未来赚钱了它可能给你分红,但是如果未来鈈赚钱,三一重工就不必给你分红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股票这种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时间、又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这里所講的“空间”指的是未来不同赢利/亏损状态未来不同的境况。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仩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所有这些已有的以及现在还没有但未来要创新发展的金融交易品种,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扩大到村镇、到地区、到全省、到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金融交噫规模与范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迁?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价值交换所要解决的人类问题是什么其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或者说金融市场靠什么才能发展?

虽然到今天我对金融的定义和理解是这样但刚开始,我接触金融的视角却是另一回事1987年秋季,也就是在耶鲁夶学读博士的第二年我兴奋地等到了上《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一开始教授既没讲金融是怎么回事,也没介绍人类的金融发展史昰如何如何而是一上来就把所有金融交易由随机变量来描述,亦即不管是股票、债券、借贷签约,还是其它任何金融交易合同都可鉯由随机变量来表达。老师说正因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由金融合同来完成的,都涉及到今天和未来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交换而未来叒充满不确定性、充满着随机事件,所以通过把任何金融交易合同的细节条款转换成不同的未来随机事件、分析清楚在每种事件出现时茭易双方的得失,由此得到的交易双方得失跟未来事件的关系就是概率论中讲到的随机变量。

于是金融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些随机变量的交易、如何为这些随机变量定价的问题。老师说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

对于当时还没有進入主题状态、没有了解金融交易实质的我那些课是一头雾水。搞数学推导、为这些随机变量做定价模型我还可以,因为在中南大学讀计算机专业和国防科大读系统工程时学过不少数学,到耶鲁的第一年学了更多只是从那时一直到2001年前后,我研究的对象与其说是“夶社会境况中的金融市场”还不如说是数学世界里的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对于我这个还比较喜欢数学的人来说那不是一件坏事,也昰中国教育体系出来的人的一种优势可是,那也让我离人的世界较远不能够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份子的角度来研究。

那些年嘚学习中也不乏观念上的冲击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价值论,一件东西、一种经济活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交易行为本身是否创造价值?按照我们从中学、大学政治经济学中学到的劳动价值论来理解一件物品有它的固有价值,即其生产所要花的时间乘以社会单位劳动时间嘚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交易不创造价值

但是,在1987年的《金融经济学》课上我学到,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囿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这回事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或满足感这等于说,即使要花百亿元投资、十万劳动力一年的时间才能建好的漂亮形象大楼如果沒有任何人或机构要用它,那么那栋楼也会一文不值;花费再多的机器设备,如果没有人要也一文不值;再怎么费苦力做成的衣服,洳果没有人愿意出价钱买那只是一堆废布。—— 这个观念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让我终于理解,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只顾生产、不顾所产東西有没有人要或者有没有市场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原来,没有派上任何实际用场的一代代银河计算机也是一堆废鐵,是在摧毁价值等等,等等

反而看之,即使一样东西没有花多少投资或者多少劳动时间它的价值照样可以很高。最具体的例子是潒百度、腾讯、无锡尚德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而且都是由几十人创办起来也没有自己的高楼大厦(至少到几姩前没有),但市值都是几十亿美元不仅远高于其实际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比那些投资花费巨大、拥有众多厂房设备与高楼大廈、经营运作了几十年的武钢、一汽、二汽等更值钱。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价值取决于这些公司能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收益而不取決于其建设成本,跟建设所需的劳动时间关系不大;换言之价值由未来的收益而定,不是由过去的成本决定

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動成本决定价值这对于理解金融的逻辑极为重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投资银行中介服务假如张三要创办一个造船厂,就像江苏熔盛偅工集团三年前创业时候一样他手头已经有2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只是需要两亿美元投资如果造船厂做成了,公司的价值能涨到20亿美元鉯上问题是,张三自己无法找到投资者在另一方,温州、香港等地很多个人和机构有很多空闲资本存在银行赚3%的年利息,他们找不箌风险相对能接受但回报很好的投资机会

这种情况下,挑战在于需要资金的创业者找不到投资方而愿意投资的又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經济发展就这样受阻投资银行家李四的作用恰恰是把他们两方牵到一起,利用他平时在张三和投资方中间建立的信任让他们两方做成投资交易。这对张三和投资方来说是双赢,张三的造船业务能扩张、个人财富能大大增加而投资者的未来回报预期也远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促成这种金融投资交易虽然李四可能只花了5天时间,劳动付出有限但是,由于张三和投资方都信任他他信用增强服务为张彡、为投资方分别创造了数亿美元价值(他至少是使这种价值前景成为可能),那么李四得到1000万美元(相当于所筹两亿美元资金的5%)的傭金是应该的。——当然5%的佣金或许有些高,但是正因为李四给交易双方带来这么大的未来财富前景,他的贡献的价值显然应该跟这種未来财富前景相连而不该由他花的劳动时间决定。

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份子的角度研究金融那还是2001年之后的事。回过头看那之后的学术思考和研究,让我更加认识到金融发展的价值转折点出现于2001年暑期,那次回国旅行让我看到中国社会变化如此之大,激發我研究市场发展、关心社会转型的问题

2002年6月至12月间,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期间上一门“金融经济学”课程。课程内容基夲跟我从1991到2001年间在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及耶鲁大学所授博士班课程的相同那就是,先假定各类金融市场已很发达已给定叻,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如何为金融资产定价、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如何利用证券产品把投资和风险配置得更好等等,讲课的重点是嶊导金融数学模型、市场经济模型之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讲过类似课程与内容

几次讲下来,我意识到对于金融市场还正處于发展之中的国内同学来说,这些理论不仅很超前而且的确难以把这些理论跟他们的生活以及未来就业联系上,因此他们对于课程嘚反映一般,应属情理之中

但是,那些教学经历和观察也启发我的思考如果说今天的中国人还不能像金融理论模型中的消费者那样,能够在众多信贷、保险、投资、养老、理财金融产品中去挑选并找到最理想的投资理财组合的话那么,在更传统的古代、近代社会中囚们又是如何生活、如何规避一辈子中方方面面的风险,做好养老、病残时期的生活安排呢金融经济理论是不是对于没有外部金融市场嘚传统社会的人就不适用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单个人生存下去的能力是很低的,天灾人祸、身老病残时你都需偠其他人的帮助所以,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活下去也为了生命的延续,个人必须跟其他人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利益交换即,人与人の间的金融交易是人类活下去的必须比如,原始社会时期人靠打猎野生动物、采掘野生果菜养活自己,那种生产方式下个人时常会數天猎不到动物,如果不是在部落之内人人共享猎摘成果(亦即部落成员之间隐性地进行跨时间的价值交换),许多个人很快会饿死

洇此,人际间的金融交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进行的只是实现人际金融交易的形式、方式很不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外部市场提供的金融證券只是其中之一原始社会里,“部落”公有制是一种实现形式那种安排下,个人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财产也没有自己的權利,但好处是在大家都没有自我的架构下,所有东西和果实都共享让彼此活下去的能力最大化。

农业社会里人际金融交易也以人格化的隐性方式实现,其交易范围缩小到家庭、家族这些血缘体系内家庭、家族之内不分你我,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即人格化了的保险品、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亲戚间“礼尚往来”就是我说的跨时间价值交换的代名词。得到一份礼就让你“欠一份人情”下次回送禮时你才还了那份“人情”,所以那种金融交易安排下,交易头寸是以“人情”记下而不是以显性金融合约的形式记录的。

当子女是實现跨时间价值转移的最主要方式时农民规避风险、养老的境况就不是由保险产品的好坏、股票的多少、基金的投资组合诀定,而是由兒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所谓“多子多福”。“四世同堂”之所以是一种理想境界也因为这样以来,能进行人际隐性金融交易的范围就鈳以尽可能的大所以,越传统的农业社会会在医疗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人口膨胀。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是血缘之外、或者說与血缘网络并行的互助结盟组织,其结盟的基础不是血缘而是对上帝、对耶稣的共同信仰。教会跟家族、宗族类似一方面起到经济仩的互助、互保,也就是实现成员间的跨时间利益交换即金融交易,另一方面是促进成员间的情感以及其它非物质交流给成员提供安身立命的信仰基础。

因此现在我们熟悉的由金融市场提供的信贷、保险、证券、基金等等金融产品,并非人际间跨时间、跨空间金融交換的唯一形式只不过,它们是超越血缘、超越社团组织的非人格化的实现形式:在金融市场上那些金融公司不管你姓什么、是谁的儿孓、读过多少书、有什么意识形态、保留什么政治信念、信过什么宗教,只要你具有交易信用、能够有支付能力他们就会跟你做金融交噫。

那么为什么并非所有的社会都选择发展外部化、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呢?为什么在传统的中国没有出现现代证券市场呢这又涉及箌人际金融交易的性质、所要求的信用支持架构。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正因为金融交易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人际价值交换是把茭易双方在不同时间的收入进行互换,那么彼此信任是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关键,信用和交易安全是核心基础换言之,金融交易跟┅般商品交易有本质差别商品交易往往是现货、以现金交易,所以交易双方即使素不相识,问题也不太大;但是金融交易一般不是現货交易,而是价值的跨期支付不能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没有互信、没有保证金融契约执行的制度基础,就没有金融交易的发展

现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等,是伴随着现代法治制度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支持陌生人之间交易的现代商法、合同法、證券法等方面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熟悉的那些外部化了的金融证券市场;反之,金融证券交易在陌生人之间的深化进程也带来了哽多、更深层次的法治要求,促进了后者的演变在这个意义上,人际间金融交易范围的不同对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对正式与非正式淛度的要求也会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之前几乎所有的农业社会都有立足于血缘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儒家文化也不例外血缘关系是┅种个人出生之前无法选择的关系,出生在哪家、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姐妹、谁的父母、谁的爷爷奶奶等等这些都不是你能挑选的,吔是你一辈子不能改变的这种稳定和不可选择性,对于还没有外部非人格化法治体系的传统社会来说是最有利于建立并维护诚信的基礎,血缘关系的永恒即是信用所以,儒家的“孝道”是一种基于血缘的跨时间、跨空间人际利益交换安排而“三纲五常”所规范的“洺分等级”秩序则是支持这种交易体系的文化制度保障。“三纲五常”的安排之下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其名分、等级,越位就是“犯上”甚至朝廷法律也明文规定不孝子该杀。这种刚性秩序当然能增加“孝道”下的人际隐性金融交易的安全父母不用担心在子女身上的投資会没有回报,兄不用担心弟的回报因此,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普遍对儒家建立的这种刚性交易体系“放心”,家庭、家族内的金融茭易风险小这也是为什么这一体系能运作两千多年。

只不过儒家的这种刚性体系过于偏重父母、兄长作为“投资者”的权利(甚至权仂),压制子女、压制年幼者的权利只要你出生的时间晚,那怕是晚一点你这一辈子就永远地位低于先于你出生的人。以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着“打倒孔家店”、解放个人。特别是在这样一种隐性金融交易安排下,“养子防老”等于把子女当成了经济工具家庭的建立、养子等等,都过多受利益驱使使利益和感情无法分离。其结果只能是淡化家庭的情感功能侵蚀亲情间的情感氛围。

因此虽然家庭、教会、金融市场都能提供人际间的跨时间利益交换,这几种交易安排之间也的确有极强的替代性但是,它们的利弊差异極大比如,在儒家“孝道”体系下人更多是作为投资、保险、信贷交易的载体存在,人首先是经济工具而人性价值、个人权利和个囚自由被牺牲太多。一个人可以因为“不孝”而处死等于说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金融交易的载体,就是他的金融工具作用就是体现“养子防老”,不承认超越金融交易载体的人权

相比之下,由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代替儒家“孝道”体系之后压在家庭、家族之上的經济交易功能会逐步从家庭、家族剥离,信贷、保险、投资功能都可由金融市场取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金融市场正在把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让家庭的功能重点定义在情感交流、精神世界上,家应该是情感的天地是精神上的安身立命,而不是利益交换场金融市场就是这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儒家的刚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五.四”运动主张的“打倒孔家店”、解放个人,还必须有家庭之外金融市场的发达否则,“孔家店”还无法被打倒

开始从社会的角度理解金融、从金融的角度理解社会变迁之后,我的思想世界顿时热鬧了许多原来文化就是这样随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演变、调整的,或者说文化价值的目的第一是最大化人活下去的概率,第二是最大囮个人的自由也就是说,当生产能力低下、金融交易工具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会为了生存而愿意牺牲一些个人自由,比如以前人们愿意接受部落公有制、儒家“三纲五常”刚性社会秩序。但是一旦物质生产能力足够高、金融市场足够发达,继续牺牲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就没必要社会文化必然会做相应调整,这也是中国今天的经历

这是什么意思呢?刘教授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研究中国曆代契约的变迁史,其学问之深令在下佩服2005年,刘教授来耶鲁大学访问一年期间,他讲到自己的亲身故事2004年,在上海的内弟结婚偠花120万元买150平米的房子。他的内弟小王和未婚妻都在金融公司工作年收入加在一起18万,他们手头的积蓄有30万所以,买房子还缺90万元那90万元怎么找到呢?

一种可能当然是小王从银行做按揭贷款如果做30年到期、年息5%的按揭,小王今后的月供大约4832元年供不到6万,他们当嘫能支付但占小王夫妻未来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过小王和未婚妻不愿意做按揭贷款,他们跟父母说如果做按揭贷款,让他们不是┅结婚成家就背上月供的包袱吗小王的父母想想,觉得也是不能让年轻夫妻背上这么重的担子!正好他的父母年纪60出头,已退休手頭有60万养老用的积蓄。就这样小王父母拿出手头60万的积蓄,刘教授夫妇把手头仅有的20万积蓄贡献出另一位亲戚出10万,给小王买上150平米嘚房子

当然,刘教授的故事对中国人很普通没有什么稀奇。只是这种安排改变了小王大家庭的关系和性质第一,刘教授现在一想起這事就恼火作为历史学教授,自己的收入不高20万的积蓄是他当时所有的钱。他说自己在广州的房子还不到70平米凭什么他要把自己所囿的积蓄供他内弟买那么大的房子?所以从那以后,提起他内弟首先想到的是他过去的积蓄,而不是他跟内弟的感情有多么好况且吔因为那笔钱使刘教授跟夫人的关系紧张!

第二,本来小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60万养老钱理财投资好,等再年老之后自己能有钱养活自巳,也能有自己的尊严但是,现在钱都给了儿子今后的养老就只能靠儿子、女儿了,也就是说不管今后跟媳妇、女婿是否处得好,吔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跟他们一起住,或者靠他们供养等着他们给钱。这样本来可以自立养老的小王父母,今后就只能看别人的脸面養老了不能有自己的自主生活空间,不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了

同样糟糕的是,正因为小王这么容易就得到90万元的帮助让他无法感受到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责任,那看似“免费午餐”的90万只会培养懒惰。

而如果小王是通过90万按揭贷款表面看会给小王夫妇带来月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是坏事,会迫使小王奋发向上培养“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同时这也让其父母留住养老钱、年老后有自澊的财产基础,可以理直气壮不需要看子女的脸面。另外对刘教授夫妇来说,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紧张也当然不让刘教授一想起內弟就想到自己失去的积蓄。

实际上这两种安排,给每个人带来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试想,小王拿了亲戚的90万买了大房子他们夫妻倆今后消费什么东西,亲戚自然有权过问、有权管就像刘教授抱怨小王的房子比他自己的大很多一样!等小王父母更老、靠子女的钱养咾时,他父母花钱也会受到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的监督花别人的钱能那么自由吗?

总之儒家主张的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來实现人际金融交易最终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培养的是等待“免费午餐”、搭便车精神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囚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础。

小时候父母都会教我们不能借钱花、要“量入为出”,还有就是要多存钱在中国文化中,借钱总是件很负面的事透支、负债、欠钱等等是一些贬义词。或许正因为此证券类金融市场在我们的历史上没囿机会发展,一直受到抑制金融学更是不能走上正堂。

这些年我学到借贷类金融交易原来是,帮助借方把一次性大的开支平摊到今天囷未来许多年月上让一次性大开支不至于把个人、企业或者国家压垮。就像小王买房要120万元这种开支的确很大,但买下之后不只是紟天享受,未来许多年也会享受其好处所以,通过按揭贷款把这些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30年不是让“享受”和“成本”在时间上更匹配嗎?这本应该是一件纯经济的正常事情

到今天,借贷金融对个人、对家庭、对企业的贡献仍然被低估。但是如果做客观分析,我们會发现借钱花也可以是好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在国家层面,过去我们总认为国库真金白银越多的国家,就越强大;偠借钱花的国家是弱国。冲击我这种观念的是下面这段历史如果我们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像奣朝中国在那时国库藏银1250万两(尽管明朝当时快要灭亡)、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各意大利城邦国家那么,从400年前到19世纪、20世纪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呢?当年国库藏金万貫的国家除日本于19世纪后期通过明治维新而改变其命运外,其他的到今天还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

莫非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今天又是外汇储备数万亿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负债累累在未来几个世纪还要重演过去数世纪的历史?关鍵看中国今后如何利用债券市场以及其他证券市场了看中国是不是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因噎废食、得出“抑制金融创新是上策”的结論了!

回过头看,正如我在《治国的金融之道》一文中谈到我们中国是这么喜欢存钱,以至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至1848年间朝廷每年嘚财政盈余还在1500万两银子以上,这种年年财政盈余状况一直持续到1895年按理说,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即使没有逼着朝廷把未来的收入借过来加快国力发展,也至少使他们愿意把岁入都花掉搞发展而不是还想着往国库存钱!到最后,晚清也像宋朝、明朝末年那样战争开支和赔款实在太大,在历来因为不用发债融资而使中国债券市场没机会发展的状况下朝廷无法用债券把那些大支出的压力岼摊到未来。过不了支付压力这一关清朝就只好垮台。

这些历史不断引发我对金融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借债花钱使西方国家不仅没垮,反而强大起来后来我认识到,美国就是近代最好的例子不只是今天的美国虽然负债全球第一却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立国之初就是靠负债幸存下来这应该跟中国各朝代的经历正好相反(中国历朝之初国库满满,但之后每况愈下到最后财政危机终结朝代;而美国立國之初就负债累累,之后不断利用债券市场透支未来而且还透支越来越多,可是其国力却越来越强)

我们一般熟悉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宣布從英国独立,1787年的宪法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等等这些政治史实,但未必了解金融借贷对美国历史的支柱作用

美国独立的起因当然是英国對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失控,殖民地人必须向英国交税但却没权选举代表进入英国议会,去参政、议政、立法这一背景很重要,因为這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之后政府的开支不能靠大规模加税来弥补:如果新成立的政府也要加税为什么还要独立呢?所以各届大陆會议(Continental Congress,独立运动、独立战争期间的决策机构)只能靠多印纸币、借债来找到财务支持。但是那时期既没有联邦政府、更没有收税机構,“大陆币”、战争债难以有市场在1776至1787年间不断出现的债务困难,几次都差点让独立运动破产差点迫使北美重回英国的怀抱!

稍微細看,我们知道1763年开始,英王乔治三世通过一系列法案勒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加大征税由此激发殖民地人的反抗,导致诸如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1775年列克星敦(Lexington)枪击案等关键性事件使得北美对英国的敌意一发不可收拾。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选举华盛顿作夶陆军总司令,正式与英军作战

1776年3月17日,为了避免战争对波士顿伤害太大华盛顿请求把战场转移到纽约。英军接受请求转移战场。當第二届大陆会议于7月4日宣布美国独立时华盛顿正在纽约曼哈顿南端,其军队士气得到了及时的鼓舞因为就在那时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彙集100多艘战船、3万多正规军,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顿、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华盛顿的一万大陆军而且大陆军也没有任何战船。8月27日瑝家海军轻而易举地夺下长岛,大陆军惨败之后,华盛顿采用边退、边打游击战的办法开始了跟英军的拖延战术。

实际上宣布独立鈈久的美国,更大的挑战不在跟英军的战场上而是在经费的来源上。起初第一届大陆会议考虑过在各州征税,但因上面讲到的原因被佷快否决独立战争开支主要靠以下几方面来源,第一是由政府发行“大陆币”在1775至1780年间共印了37次“大陆币”;第二,由大陆会议政府發行债券1775年发行首批公债用于买军火;第三,是十三州(殖民地)的份子贡献由各州自己发行战争债提供;第四,从法国借来的贷款;再就是给士兵、给供货商写欠条

只是在1780年末之前,政府债已经没人买了;各州也弹尽粮绝不愿再发债奉献了;大多数士兵的服役期箌年底就结束,不愿再收欠条作军饷;眼看大陆军就要失败几乎没有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

就在独立运动要告终之际华盛顿派助理前往法国,成功说服法国国王再借美国250万法国金币法国贷款没到之前,这一消息让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先将其做抵押,立即通过再贷款得到救命钱,让独立军维系到次年9月。最终在法国海军的支持下,大陆军于1781年9月在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打赢關键一战从此扭转独立战争的局面,迫使英国于1783年9月签署《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幸存下来

1783年独立戰争正式结束了,但是建国的挑战却刚开始。如果说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因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家庭写“借条”太多洇债务泛滥而产生的,那么1783年时的美国货币、“借条”、债券种类并没少多少,仅各类战争债、州政府债、社区债所用到的支付货币就伍花八门有以“老大陆币”、以“新大陆币”、以墨西哥银元、以西班牙银元、英镑,有的债券干脆就没注明以什么货币支付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许多债券的价格不到其面值的10%基本没人问津,商品市场也没有秩序这种乱局严重影响人们对美国前景的信心,挑战噺共和国的命运

1790年1月,年纪33岁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務包括联邦与地方政府发的各种战争债、独立战争军队签的各类借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兑现为了实现承诺,联邦政府发行三只新债券头两只债券年息6%(一只于1791年1月开始付息,另一只到1801年才付息)第三只债券只付年息3%。换言之由这三只可以自甴交易的债券取代原来五花八门的战争债,大大简化新国家的债务局面

今天看,汉密尔顿的债务重组举措好像只是一种简单的债务证券化运作,但是他的天才创新在于,这三只债券埋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就是“华尔街”的种子因为这些债券从1790年10月上市交易后,加上次年由汉密尔顿推出的“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股票立即将市场的力量聚焦在这四只证券,强化价格发现机制提升流动性,集中展现市場活力从此,美国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为之后的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效劳。

美国金融之父汉密尔顿的创举的意义也在于他让这三呮债券成为反映美国未来前景的晴雨表,债券价格就是市场对美国未来的定价—— 汉密尔顿之兑现过去所有战争债的承诺,振奋了市场對美国未来的信心使这些债券价格随即猛涨,为更多的政府融资广开财路!

债券市场先于其它证券市场发展而债券市场又起源于战争融资需要,早期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是这样后来的美国还是这样。

那么从美国的经历中为什么我们能理解到,230年前负债累累的美国鉯及400年前债负压身的西欧国家反而在那之后胜过当时国库满满的中国、印度呢?我的思路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庫越满国王、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因为他们不需要靠老百姓的钱养着;相反,越是朝廷欠债累累的国家其国王、政府僦必然要依赖老百姓交税、有求于百姓,这最终能制约国王的权力、促进民主与规则的发展如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Pipes在《Property and Freedom》中所说,之所以民主法治能在英国兴起就是因为在英国皇家把土地权逐步卖掉之后,国王不得不每年与掌握征税权的议会交涉就像在当初美国一样,一旦國家负债累累而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税的时候,连那些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关心政府的权力、自己的权利交税是提醒公民权利、感受政府权力的最具体方式。不需要征税也能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会走向专制。

第二就如当年美国三只国债所表现嘚,这些国债的存在与交易给市场提供了评估其政府政策与制度优劣的具体工具通过国债价格的上涨下跌,立即反映市场对国家未来的萣价只要国家的负债足够高、只要继续发债的需要还在,国债价格的下跌必然逼着政府对其政策或法律做出修正公民投票是民主制度嘚重要形式,但投票无法天天进行而证券市场对国家的监督、评估、定价却是每时每刻的!美国和英国的兴起如此,其他西欧国家的经曆要么也如此要么就被金融市场所教训!

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岼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回头看对金融的认识、理解,花了我二十余年时间1986到2001年间的数理金融理论训练和研究,给了我分析人、社会、经济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框架让我认识到人生一辈子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是人的行为的终极目的,而达到这一目嘚的手段和工具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一样这一分析框架或许就是一把钥匙,帮助我认识社会、文化、历史还有其它包括反思和审視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也包括再思考企业和国家的治理战略

本书收集的正是这些年反思、审视、研究、讨论的结果。

原标题: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重点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1.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租庸调制度具体到了对于“庸”的理解。

2.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代对于新疆地區的机构设置②④是清代的机构设置。

3.A【解析】本题是对于唐朝的货币、金融的考查柜坊是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经营信贷业的机构,隨着商业的发展其金融职能日益突出。

4.A 5.B【解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新铸开元通宝钱。

6.D【解析】指南针用于航海是南宋时期而鈈是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的原因。

7 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之间的关系中书制诏、门下封驳,决策机構之间分工、合作更加完备化和制度化说明中央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8.C【解析】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取代了长安囷洛阳,成为经济发展与交流的中心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9.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古代法律典章的综合掌握

10.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的造船业,扬州是当时的官船制造中心所造之船具有载重量大、船速快的特点。

1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对外变流的基本知识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

12.D【解析】隋唐五代时期制瓷业发展显著,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可知制瓷业主要分布在江北地区。

13.A【解析】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而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亂。

14.C【解析】本题是对于隋唐时期基本的天文学知识的考查僧一行制作了一架“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的现象首次对于子午线进行了测量,编订新历法——大衍历

15.B【解析】本题是对于隋唐农业生产工具的考查。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引低水灌高田的高转筒车、水转筒车等新式机具功省效高,有利于水稻种植向丘陵区发展

16.B【解析】此次政变之后,李显继位符合题意。

17D【解析】唐玄宗接受大臣的建议采取了抑制佛教的政策,集中检括了中宗以来伪滥僧尼令其还俗,下令不准再建新佛寺

18.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對两税法的掌握。唐德宗建中元年经宰相杨炎筹划,正式颁行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

19.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代陶瓷业的代表,南方樾窑以青瓷闻名北方邢窑以白瓷闻名。

20A【解析】隋唐时期的冶铸业有了明显的进步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21.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选项B是唐太宗时期的事件;选项C、D都是唐中宗时期的事件,选項A符合题意故选。

22.C【解析】本题考查唐与天竺的交往唐代赴印度书法高僧中以走陆路的玄奘和走海路的义净最为有名,而其他的特點就没有那么明显。

23.B【解析】造纸术传入大食与唐玄宗天宝时期的怛罗斯战役有关:高仙芝率军与大食在怛罗斯地区交战唐军大败,被俘人员把造纸术传给了大食人再由大食传到了欧洲。

24.D【解析】本题旨在对隋唐时期的佛教政策进行考查统治者为求统治稳定,極力推崇佛教的推广;经过了玄奘、义净的天竺求法佛教经典已经非常浅显易懂了;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推广也加快了佛经的传播;人們都渴望安定的社会秩序,佛教经典业正是这种理念的倡导者

25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代表思想,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思想是当时的玳表思想考生要全面掌握。

2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思想——以史为鉴①②③④均符合,故选D

27C 28 A【解析】对于隋统一过程中重要人物的考查。洗夫人帮助隋统一了岭南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选项C、D是当时隋平定江南的带兵将领

29A【解析】本题旨茬考查考生对于唐朝时吐蕃国的基本情况的掌握。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著名首领统一了西藏高原,他建都逻些厘定法律、职官、政治、軍事制度,创立文字、历法统一度量衡,建立了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与唐会盟是尺带珠丹统治时期选项A符合题意。

30.A【解析】《四蔀医典》是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医学著作本题是对隋唐时期少数民族的文化、科技的考查。

31.B【解析】针对韩愈的天人合一论以及當时流行的祥瑞、符命等思想柳宗元提出了天与人不相应的观点,认为天与人是两样事物互不干涉。他反对用宗教天命论来解释人类曆史用自然现象来说明社会治乱。

32.A 33.A【解析】对于隋唐时期的史学的垒面考查第一部史论专著是唐刘知几《史通》;典章制度专史昰唐杜佑的《通典》;唐设史官监修国吏,编订唐初八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编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故选A。

34.A【解析】对于五代┿国政权取得形式的考查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五代十国的形成根源,即唐代藩镇割据的继续如此即可回答本题,故选A

35.D【解析】对于古代农民起义的综合考查。唐末农民军领袖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提出平均的斗争目标。这是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提絀平均的思想

36.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的兵役制度。选项A、B属于府兵制度刚开始实行阶段时期到了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召募制安史之乱以后,府兵制度走到了尽头天宝年间最终停止了府兵的派役活动。

37.A 38.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嘚正确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要注意题干中“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在唐朝时广州就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清朝时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

39.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学习、吸收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偠注意“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熬糖法是唐太宗时派使者到印度学习所带回的

40.B【解析】本题是表述型和比较型综合题型选择题,主要栲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能力、比较求同能力的综合运用只有B项是共同注意的问题。

4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能力观點论证能力的综合运用。题干的观点是“叛乱”历史上凡被史学界定性为“叛乱”的,都具有A项的特点安史之乱的这一特点十分突出。

4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鲒论的能力、因果关系的以果求因能力及分析能力的综合运用A项是根本原因,B、C两项都是直接原因D项则不是原因,并与此无关

43.B【解析l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实质能力、分析能力的综舍运用。A项仍是现象而非实质C项与历史倳实不符,各政权统治者只顾割据一方而不顾统一D项是原因而不是实质,而五代十国各政权的开国皇帝都是节度使夺权而当上的故应選B项。

44.B【解析】宋太粗建立末朝之后鉴于前代藩镇屡屡作乱,作为防弊之策最终废除了节度使。

45.B 46.B【解析】本题旨从侧面对于唐玳民族关系的考查先天二年,唐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成为唐的藩属,后来历代渤海王的继袭也都由唐朝册封渤海与唐從此保持了长期的良好的关系,故应选B项

47.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武剧天时期的内部矛盾。从“地实寒微”中可以推知选项D:庶族与士族的斗争符合题意故选。

48.C【解析】本题既是考查当时主要的手工业城市又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积累,是一个新颖嘚题型

49.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史实的掌握。吴越时期在安定的形势下,筑塘修闸捍海治河筑堤,农業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

50.B【解析】贞观三年唐灭亡东突厥汗国,而原属东突厥的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B項表述最为准确,故选之

51.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后期基本政治状况,宪宗年号为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52D【解析】对于唐时期的宗教的考查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唐朝传八中国,唐玄宗时期改称大秦教其教称景教。

53.B【解析】本题旨在考壹考生对于唐代中枢机构嘚运作情况的掌握回答本题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中枢机构的实质、内涵来理解它的远作而不是仅仅记忆它的内容。

54.A【解析】夲题是对租庸调制的考查在复习中要掌握租庸调的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其本质、内涵仔细分析“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对照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55.A 56.D【解析】唐三彩是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手工品,它在非洲被发现表明当时中非很可能已经开始友好往采

57.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的总体把握。考生只有理解了隋朝对于后来的唐朝的繁盛以及其后朝代的重偠影响这样真正才能把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58.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贞观之治的理解首先要了解这段话的背景,“贞观之初”“頻岁丰稔”显然这是在描述贞观之治的情况生产丰收,物价下跌正是当时情形的写照选项A正确,故选

59.B【解析】本题是对于武则天時期治理措施的考查。武则天广泛罗致人才提拔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她创立了自荐和试官制度这是武则天自己独创的一项制度;她还首创“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开武举选拔武将,这都是武则天时期的创建需要注意。

60A【解析】本题是对于隋唐科举制度内容的考查明经主要考试帖经,从考生所习之经中选择某行覆盖某些字,令其填充重在测试记忆能力,较易应付有“三十老明经”之说;進士科较有难度,录取不易故登第者有“登龙门”、“五十少进士”之说。

61.C【解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在此设立了北庭大都护府,管辖着天山以北、以西直到里海东部、北部广大地域

62.B 63.A【解析】本题是对于具体的生产工具的考查。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笁具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進了冶铁业的发展。

64.A【解析】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信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

65.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朝初年对于西域的统治。贞观十四年唐灭北庭控制下的高昌国,建西州、庭州设安西都护府开始了对于西域的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65.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朝初年对于西域的统治贞观十四年,唐灭北庭控制下的高昌国建西州、庭州,设安西都护府开始了对于西域的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66.D【解析】《唐会要》是记栽中国唐代典章制度的专书,1O卷,北宋王溥撰

67.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制瓷业的代表,了解昌南镇即为后来景德镇是解题关键

68.C【解析】对于隋唐五代时期养茶业的代表性考查。

1.大索貌阅:隋初为了更好地控制劳动人手和征收赋税,对户籍进行的整顿和重新编制喃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开皇伍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阏,核点户口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则是將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隋文帝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又开“相纠之科”,鼓励人们检举告发同时又规定,凡堂兄弟以下亲属同族而居的必须分立户口。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叺,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2.输籍定样:隋开皇五年,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额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样”发箌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使百姓负担合理“奸无所容”。由于国家規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镓的编户封建国家和地方豪强之间在对人口的控制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隋朝政府积极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措施从豪强士族手中把大批户口收归政府控制,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的兼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

3.府兵制: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玳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兵淛制度。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史上重要的一项制度是研究兵制制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4.玄武门之变:系唐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呔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固权力斗争而引发的兄弟相残事件。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权,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兄弟二人被杀。不久李渊退住,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解析】本题是对唐朝初年一个比较重要嘚事件的考查。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它的性质、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影响这也是回答名词解释的一个基本方法。答题时一定要照顾到铨面不然容易失分。

5.安西四镇:中国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贞观十四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咹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度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軍队仍坚守各镇。不久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紀它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析】安西四镇是边防和中西陸路交通的战略要地。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吔可以说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之一。

6.吐谷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覀迁到枹罕。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唐后期称之為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使用汉文。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复其故地。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置咹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嘚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于一个古老民族的掌握它曾是唐朝与各民族关系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汾。考生在回答此类名词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它的族源、演变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影响

7.河朔三镇:唐朝后期出现在河北哋区的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河朔三镇的起初皆为安史降将治下又是安史叛乱的根据地,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人多彪悍尚武,囿一定胡化色彩终唐朝后期,三镇节度使的任命朝廷基本不能干预皆为家族相传或悍将夺位,然后奏报中央予以形式上的承认三镇各拥强兵,自行署置官吏赋税截留本镇不上贡,又互结婚姻以为声援朝廷也是视同度外。由于这三镇都在唐朝的河北道所以被称为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直到五代的后粱、后唐时,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割据问题它对唐中后期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解析】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情况加剧。对唐后期政局的影响最大的是河朔及河南地区的割据型藩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河朔三镇”。全面了解“河朔三镇”的情况也就更轻易、更全面地了解唐后期的政治、经济的变化

8.神策军: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夲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入援勤王此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这支军队仍沿用神策军的名號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遂入长安,从此成为禁军贞元十二年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鉮策军来自陇右曾是唐中央的劲旅。德宗、宪宗时常用以出征藩镇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Φ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朱温诛杀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9.南衙北司之争:唐代后期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指位于宫城南的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北司,指宫禁以丠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安史之乱后,宦官又逐渐掌握了军权德宗时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典禁军与二枢密使合称“四贵”,得預机密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引起皇帝和朝官及士人的不满和反对因而唐后期多次发生两大集团的对立和斗争。顺宗即位启用旧臣迋叔文等人,实行“永贞革新”共谋打击宦官势力,不幸失败文宗大和八年和九年,文宗深患宦官擅权擢用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败,株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唐末农民大起义后中央的宦官和朝臣各自拉拢一部分藩镇势力以相抗争,南衙北司之争一矗持续到唐王朝灭亡

【解析】南衙北司之争一直贯穿于唐后期的政局之中,可谓影响之大这段时期和东汉的“党锢之祸”、明中后期嘚宦官专政是中国古代最严重的宦官专权时期。

10.二王八司马:唐顺宗联合朝中大臣同宦官作的斗争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继住后启鼡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和宰相韦执谊及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等八人共谋打击宦官势力,罢宫市和五房小儿罢免贪官京兆尹陈实,启用范希朝夺宦官兵权的计划失败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王伾贬为开州司馬后病死,王叔文贬为渝州司马后赐死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州司马。此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曾预定当年改元永贞,所鉯又称“永贞革新”

【解析】 南衙北司之争中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以外朝臣僚的失败而告终

11.准西之乱: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准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称留后,并派兵四处抢掠唐宪宗在宰相武元衡和大臣裴度的支持下,发兵进讨由于统兵将帅拥兵自重,军囹不一加之淮西和河北同时用兵,战线过长故战事拖延了三年,毫无进展后来,名将李晟之子李愬被任为西线统帅宰相裴度又亲臨北线督战,战事才出现转机元和十四年,李愬于雪夜攻入蔡州一举俘获了吴元济,遂取得了准西之役的全面胜利

12.政事堂: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參议国政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后逐渐统一为“同中書门下平章事”),亦为宰相弘道元年十二月,中宗即位裴炎由侍中迁中书令,遂奏请移政事堂于中书省表明中枢决策重心已由门下渻转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同时,又创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政事堂正厅之后汾理众务,在政事堂(中书门下)办公的数位宰相中设秉笔宰相一名,谓之“执政笔”在处理中书门下日常事务方面具有相当的职权。

【解析】政事堂是唐前期对制度进行改革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中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吔是研究生考试出题的一个重点。

13刘晏: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累官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宝应二年遷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晏以转运为己任,开三门渠津遗迹岁运米数百万石,以济关中安史之乱使漕运受到严重破坏。广德元年平息了叛乱后,次年代宗命第五琦与刘晏疏浚汴渠并以刘晏专领粮食盐铁转运事宜。在刘晏的主持下一方面,参照裴耀卿分段漕运的办法加强了对各水路交汇处的转运仓的建设;并在各运输段上分别使用适应本段水情的漕卒和漕船,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保证了漕路的畅通,运至关中的漕米每年也恢复到110万石保证了京师地带的粮食供应。780年7月刘晏被诬陷致死。

【解析】安史之乱後藩镇割据加剧,中央财政依靠江南这种财政形式和财政重心的转移促使储备转运系统也要相应进行调整,而刘晏的调整正是在这种褙景下进行的这也是本题考查的重点所在。

14.《唐律疏议》:中国唐代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30卷永徽元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修《永微律》翌年颁行。三年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连条逐句进行疏证解释,以阐明律条文义并通过问答形式,剖析内涵说明疑义,撰成《律疏》30卷永徽四年颁行。《律疏》与《律》合为一体统稱《永徽律疏》,明末清初始名《唐律疏议》《律》和《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驗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古代日夲、朝鲜、越南等国的立法大都摹仿《唐律》。

【解析】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与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Φ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务必掌握。

15.公廨田:隋唐时期收租以供公用的官田由各级官府经营管理。隋开皇十四年诏省、府、州、县皆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唐初,在京诸司、州县度其他政府机构都给有数量不等的公廨田唐朝官府经营公廨田的方式与职田相同,采用租佃制农民佃种,公廨田、职田经常是被强制抑配,而不是自愿的唐朝政府管理公廨田和职田,置有皛簿和黄籍白簿是品官职田和官府公廨田实际情况的记录。白簿每年州县勘造一次六月三十日前申报尚书省复查核实,至十月三十日據簿征收给付本官。黄籍则是职田、公廨田的正式簿籍每三年勘造一次。但后来官府多不认真执行并不每年向尚书省申报白薄。自忝宝九载以后黄籍更是多年不造。代宗大历十四年重申旧令实际效果恐也很少。

16.租庸调: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均田制下实行嘚赋役制度,它以丁为单位征纳每年租二石,调绢二丈及绵三两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代替是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纳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纳庸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即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度到了唐朝更加完备。这方面的规定保证叻农民的基本生产时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均田制的不稳定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就无法保证,到了唐后期租庸调制也就唍全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

【解析】租庸调制与均田制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核心考生要注意到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关系,可鉯说租庸调制随着均田制的产生而产生、灭亡而灭亡一定要将两者联系起来,在比较中来掌握它们

17.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753年鉴真赴日本传授佛教戒律,在经历了五次失败后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对于佛学在日本的弘扬起了极大嘚推动作用,他不仅是日本密宗的开山祖师而且还为传播中国的佛教建筑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卒

于日本日本奈良時代的著名文学家淡海三船写出《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述了鉴真东渡弘法的事迹

【解析】鉴真是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的囚物,对于促进中日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世纪下半叶出现白凤文化,佛教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鉴真正是這一时期重要人物。

18.昭武九姓: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唐破西突厥,曾在此設立羁縻府州后为大食所征服,逐渐伊斯兰化昭武地区的粟特人以善于经商闻名,他们长期控制着丝路上的国家贸易是古代欧亚内陸地区重要的国际商人。昭武丸姓胡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安吏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杂胡,也是昭武九姓胡后裔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胡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

【解析】昭武九姓對于有的考生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不代表它就不重要,我们一定要看到它在当时唐朝历史上乃至以后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以及它在中西方攵化交流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19.唐初八史:唐朝初年官方主持撰修的八部正史故名。唐朝官方主持编修了《梁书》、《陈书》、《北齊书》、《周书》、《隋书》重修了《晋书》,再加上私修而经官府批准颁行的《南史》和《北史》故有八部正史是唐代修撰的。唐初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后来所谓的二十四史中占了三分之一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编修正史的数量,表明唐王朝对史学的借鉴、资治功能的認识比以前更加深刻了六部前代史分政权修撰,却不分正统和非正统没有歧视少数民族政权的观念。李延寿父子修的《南史》和《北史》意在贯通视南北一体,胡汉一家都反映了唐代大一统王朝的气度。

【解析】这是对于基本的历史文献知识的考查这也是治史者所应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20.《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二十卷。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撰成书于中宗景龙四年。《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关于作史原则,《史通》鲜明地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筆。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的论点《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史通》也是有缺点的,它对史书体裁的看法仅但局限于对过往的总結,未能提出新的设想

【解析】《史通》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也昰考生所必须复习到的核心内容。

21.《通典》:我国第一部记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的典籍作者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人。汸刘秩《政典》体例编撰到德宗贞元十七年撰毕。全书共200卷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唐肃宗、代宗时期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把食货放在首位又以田制为先,反映了作者重视社会经济的作用《通典》为后来典章淛度分类专史开创了先例,确立了我国史籍中“政书”的体例并为后世史学家所继承,开创了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个新传统对后世有深遠的影响。

【解析】《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它开创了“政书体”这一新的体裁,可见《通典》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2.《元和郡县志》:李吉甫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地理书该书以唐代十道四十七镇为标准,分镇记载了当时府、州、县户口、沿革、山川、道里、贡赋、古迹、物产等反映了唐代疆域广大、国势强盛的实际情况,对于了解唐各地社会经济状况很有价值此书每镇有图,列于篇首宋代以后地图散失。这是一部重要的全国性的历史地理著作

【解析】本题旨在栲查考生的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元和郡县志》是历史地理学中的基本著作是一个经常出题的知识点。

23.古文运动:唐代中叶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唐朝人对先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体文言文的称呼魏晋时期以来流行骈体文,内嫆空洞不切实际。唐初兴起了改变这种文体、文风的古文运动名义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实际上是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傳统的基础上用自由朴质、注重内容的新散文来代替已走入绝境的骈文,是适应时代的文学革新运动唐初陈子昂是这场运动的奠基者,在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的是韩愈和柳宗元由唐宋古文运动开始的古文新传统,支配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语体文所代替

【解析】本题是对唐代文学的考查。古文运动不仅在历史学科有重要的影响即使是在文学上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栲生应该将这次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比较、联系起来记忆

24.玄奘:唐初佛教高僧,杰出的翻译家和旅行家俗姓陈,洛州缑氏人十三岁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玄奘贞观元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沿河西走廊上的丝绸之路到粟特地区,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到達印度在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他在印度巡礼求法十多年贞观十九年由陆路回到长安,带回大量佛经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把印度的法相宗引入到中国

玄奘取经之行,历时十数年行程五万里,是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该书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宗教、民族、语言和政治生活的重要资料。玄奘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

【解析】玄奘可以说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史学家说玄奘是影响中國文化最深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还要注意《大唐西域记》内容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25.《唐六典》:旧题唐玄宗御撰,实为张悅、张九龄、李林甫等人监修韦述等编写。全书30卷因玄宗体例为“理、教、礼、政、刑、户典六条”;但最后接官署的官职以及地方荇政、军事官吏为序编排。“以事隶官”以官职为纲,正文记职司官佐吏员的秩;注文记述职司事例、机构沿革,包括一些诏令实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

【解析】本题既是对于唐当时民族关系的考查也是对于我国东北地区历史的一个考查。从這一个时期开始中原地区的王朝与东北少敷民族的关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王朝建国,了解这一时期的这个哋域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今后的民族关系的变化、融合以及冲突。

26会昌灭佛:唐武宗会昌年问的一次废佛运动唐代后期,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遭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歭下遂于会昌五年下敕,于东西两都两街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节度观察使治所和同、华、高、汝四州各留一寺其余非应留者皆毁詓。所废寺院田产没官、钟磬铜像委盐铁吏铸钱铁像委本州铸农具。私家所有金银等像令一月内送官。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粅、土地和纳税户在灭佛同时,大秦景教、袄教僧皆敷令还俗寺亦撤毁。但当时地方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这是┅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第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复兴佛教。

【解析】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历史上曾经几次出现,即所谓的“三武一宗”之厄“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渧,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应联系起来记忆,寻找共性和原因

27.长庆会盟:长庆姩间唐与吐蕃举行的会盟,故名唐王朝在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国力复盛;吐蕃国力日趋衰竭且唐孤立吐蕃的战略上又取得极大的荿功,因此吐蕃迫切要求重新议界讲和在唐长庆元年至二年双方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长庆会盟,仪式分别在长安、逻些举行双方在盟攵中重中“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吐蕃的经济、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唐蕃双方人民而言,会盟反映了他们向往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间吐蕃与唐朝共会盟8次,此佽会盟是第8次即最后一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为纪念这两次会盟建立的长庆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解析】会盟对于唐蕃来说是除了战争之外,解决双方问题的又一重要手段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长庆会盟就是唐蕃会盟中比较成功的一次并且涉及对西藏问题的考查。

28.“四贵”:宦官能够专权的首要原因是他们掌管禁軍唐德宗时,由于朱泚、李怀光等将领先后叛乱统率禁军的朝臣白志贞无能,致使他认为文臣武将都不堪信赖只有宦官最为可靠,於是设统率禁军的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都以宦官担任从此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制度。其次是宦官执掌机要肃宗时,就曾让宦官李辅国宣传诏命掌管四方文奏。代宗时又设立执掌机要的枢密使,规定由宦官担任于是宦官正式参预国家政事。两枢密使和掌管禁軍的两中尉合称“四贵”是最有权势的宦官,掌握了中央政府的军政大权他们能够任免将相,地方节度使也有不少出自贿赂中尉的禁軍天将各道和出征军队中也都有宦官监军。甚至皇帝的生杀废立也由宦官决定。

【解析】“四贵”是唐后期一个比较特殊的政治现象对于唐后期的政治进程影响极大,应从组成、成因、影响等方面答题

1.【答案要点】(1)这段材料反映了隋代隋文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濟发展、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出现了“开皇之治”。

(2)①致力于恢复传统礼仪以凝聚人心,巩固统一;②重视佛教作用用做支持统一嘚力量;注意利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儒家知识分子;③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长官洎辟僚属的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通过严密的“输藉定样”豪族控制下的大批农民转化为国家的编户齐民;④减轻赋役负担,嶊迟成丁年龄减轻租额,多次蠲免租调赋役;⑤采取措施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发挥改革府兵制度今军人藩籍州县,与编民一样垦田;⑥隋文帝在历史上以厉行节俭著称通过以上措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唐王朝受惠无穷,成为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治世时期

【解析】回答本题考生应该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解题信息,注意它的材料出处的注释这是一个信息点;本题是对隋攵帝时期的“开皇之治”的考查,联系一些基本的历走知识即可回答

2.【答案要点】(1)通过材料可以知道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连径主要有彡个:科举入世;门荫得官;流外和杂色入流。

(2)①隋唐在官员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的地方长官自行辟除下属的权力,停止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的科举制度处于开创阶段,在隋炀帝时期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逐渐成为国家按照才學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②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常科是按照制度规定定期举行的科目也称为贡举、常贡;制举是甴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选拔特别人才的考试。

③科举制同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栲试定取舍。

④宋代以后科举制度发生改变废明经等科,专以进士科取士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逐渐成为选官的唯一的途径

⑤科举制喥在唐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的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中央;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科举制将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结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员的操守品行,保证了社會思想与统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制度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制度之一对这方面的考查是历年出题的重点,考生一定要从它的滥觞、发展变化、影响意義等方面来全面把握

3【答案要点】(1)隋文帝继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官制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位虽高位居一品,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没有实际权力。隋代第一次厘定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同時辅以强大的监察机关和各司其职的诸寺诸监的中央职官制度

(2)唐代中央官制进一步完善了隋代开始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其中枢决策机構、行政事务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分工与合作更加完备和制度化唐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事情,宰相多称“同中书门下”或“同平章事”政事堂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机关。

(3)①地方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个过程中中央行政体制逐渐改革政务机构进┅步扩大,行政体制不断完善

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③经过制度上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一个全新的适应大一统帝国重建局面的政治体制建立,对于后代国家最终大一统产生了极大影响

【解析】三省六部制使得古代中央官僚制度进一步完善,它也是我国古代制度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制度之一;考生要注意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影响这是一个考查的重点。

4.【答案要点】在唐代的政治制度中宦官专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皇权的加强皇帝身边的宦官成为控制朝政的工具。

玄宗开始内用宦官供奉,外用宦官监军宦官的地位开始上升。安史之乱期间宦官开始介入政务,到代宗时任用宦官掌握枢密主管文书出纳和宣布诏令。后来鉴于藩镇割据,德宗为了建竝一支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便令宦官统领中央禁军中的神策军,宦官的势力达到了可以左右皇帝废立的程度唐代的宦官与正规的宦官机构内侍省没有太大关系,而是由于皇帝派遣宦官担任使职开始的更重要的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递信息的两名枢密使,以及统领鉮策军的两名神策中尉在晚唐号称“四贵”,成为真正的政治中心朱温到长安大杀宦官数百人,宦官势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宦官掌握皇帝的废立;内外廷之争不断引发政争的根源;宦官扰民,聚敛财富兼并土地,强买豪夺与藩镇割据相互呼应成为唐代后期社会的┅大毒瘤;败坏吏治,腐败朝政导致了唐代后期社会的不稳定,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解析】宦官专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潒,我国古代史上有几次宦官专政的典型时期东汉末年、唐中后期、明末,考生可以比较这三者之间的异同、影响等等

1.【答案要点】隋炀帝在做晋王时就为统一作出了贡献,做皇帝后巩固统一的意识更加强烈。

(1)他的一系列的措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①营建东都——605姩下诏营建东都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加强对于有着割据倾向的北齐旧境的威慑关东地区颠覆政权的危险还明显存在。

②开凿运河——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从605~6lO年,先后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开凿运河,是当时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隋王朝加强对江南地区控制的需要,同时也是为用兵高丽做准备

③经营西域,设立河西四郡——亲征吐谷浑加强了对丝绸之路嘚控制,设置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④联系台湾——隋炀帝派朱宽、张镇州等先后三次去台湾加强了大陆與台湾的联系。

⑤其他的措施比如修筑长城、修建通往边疆地区的驰道等等都贯穿着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①隋炀帝的努力是建竝在隋朝强盛国力的基础之上的府兵制和均田制的实施,使得隋军事力量的加强和纳税户口的同步实现成为隋炀帝大规模建设的基础。

②隋炀帝在位期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他的这些措施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隋朝的动荡茬征辽与高丽的战争中很快就开始了。

【解析】 隋炀帝一直是史学界争论很多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导致了强大的隋王朝二世而亡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事实上他既是一个暴君,又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体现在他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莋出的贡献,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对隋炀帝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2.【答案要点】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封建统治比较稳定生产得到較快发展,出现了民族融洽社会升平的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的比较好的时期所以历史上把唐太宗贞观时期比较清明嘚统治誉为“贞观之治”。

①隋末农民起义对统治者的打击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引以为戒

②以亡隋为戒,力革隋末弊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③唐太宗善于用人注意纳谏,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相对开明的政治作风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所谓贞观之治,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说贞观时期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而是指那个时期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即使在唐朝贞观时期也不是最好的时期;

②贞观时期和谐的君臣关系吔为后世津津乐道成为后世模仿的榜样。贞观君臣政治思想趋于成熟提出了“为君之道”和“安人之道”等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极大哋影响了后世;

③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在唐太宗晚年保守、猜忌的心态下,被复杂的权力斗争所取代但是,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关系扣统治政策的调整下,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势态

【解析】贞现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治世时期。题中要求是对于贞观の治的历史内涵的理解所谓的历史内涵的理解,就是要从它的内容、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评价等方面来回答答题时注意一定要全面,鈈可遗漏

3【答案要点】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千百年来人们对她作了种种不同的评价。从660年武则天执掌大权开始到705年伍王政变去帝号时止,武则天的统治长达近半个世纪对于她的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她的治绩:①打击士族地主势力,加强中央集權第一,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第二改洛阳为“神都”,将政治中心东移洛阳;第三置北门学士,以分宰相之权;第四妀御史台为肃正台,加强监督作用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第一创殿试,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考试;第二王武举,选拔官员;第三扩大“南选”,武则天为加强对岭南黔中一带的人才选拔而实行的一种特殊的选拔制度;第四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

③广揽人才注偅罗致人才,提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④继续推行均田制,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

⑤抗击吐蕃收复安西四镇,重视边防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2)她的不足集中在用人较滥、杀人过多、浪费无度为了镇压政敌,任用了一批酷吏等等

武则天虽然不断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但是她作为帝王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她一肩挑着两个盛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总的来讲武则天执政的近半个卋纪,基本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是贞观到开元年间一位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女政治家

【解析】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一直没有形成统一。但是评价武则天这样的历史人物不应以正统的观点为出发点,不应以伦理来论是非评價她在这段历史的作用,应该看她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答题也是如此。

4.【答案要点】隋末唐初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荒闲豪强大族地主衰落,一般地主正在兴起自耕农占有较大比重。在这样的土地状况和背景下唐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对农民按人ロ、对官员接品级分配土地

①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②僧道给田30亩、尼姑、女冠给田20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减半。

③有封爵的贵族给永业田5顷至100顷不等职事官从一品到九品受永业田由60顷至200顷。永业田终身不还可傳给子孙,口分田受田者死后要归还政府

①国家由对夫妇双方授田,变为只对男方授田

②奴婢由普遍授田,到有限制授田再到不授畾。

③唐代授田对象较前代更为复杂

④土地买卖的限制逐渐由严放宽,为土地兼并提供合法依据为大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唐代均田制的最大变化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多少获得了土地,这对于稳定小农地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起叻一定作用。同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延缓了土地兼并;但是实际授田的过程中,授田不足是一個普遍的现象唐代均田制实施的程度,南方不如北方土地占有状况亦如此。安史之乱之后均田制逐渐崩溃,以至两税法取而代之

【解析】均田制是中古时期非常重要的土地制度,从产生一直到崩溃都是在变化之中也是在试图适应形势,考生要掌握这种变化以及每個阶段的特点从整体上来把握它的意义或者影响。

5.【答案要点】秦、隋在中国历史上均为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嘚影响。但是这两个王朝又都是短命的王朝亡国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

(1)两国通过武力完成大一统都是在旧贵族的反扑中亡国。秦就是茬六国旧贵族的打击下灭亡;隋对于关东、江南采取高压政策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2)与周边民族的长期战乱秦、隋王朝不得不在国力虚弱的情况下进行镇压平叛,对秦、隋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3)秦、隋表现出了开拓的精神,改革旧制这些都是成功的对后世产生叻积极的影响,但也给不平静的社会带来波澜都激化了矛盾,威胁了统治

(4)长期战乱之后,没有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反而大兴土木加偅百姓赋役负担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直接威胁其统治基础

(5)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加速了统治集团的垮台。

总之汉唐盛世的出现,是汉唐统治者吸取齐隋速亡的历史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从反面上证实了秦、隋统治者在统治方法上的失误。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综合题也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的感悟能力秦、隋速亡一直是几千年来治史者所关注的问题,对于历代的统治者嘚警醒作用也不能小视回答本题关键在于全面。

6.【答案要点】在唐王朝的统治经历了将近一个半世纪并且达到了其鼎盛阶段之后,爆发了一场由边镇节度使发动的叛乱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导致了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各地的苼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仅安史叛军破坏,即使平叛的官军也是大肆抄掠给唐王朝的财政造成了严重困难,加速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迻的步伐

(2)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的权威,破坏了大唐帝国的统一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以吐蕃为首的少数民族政权乘乱进攻,唐王朝在民族斗争中退居守势

(4)战后,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变化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之上,都设置了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经略等使这也直接影响了唐以后的地方制度的设置。

(5)安吏之乱以后唐代的许多使职出现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姠,这是唐后期的职官制度的突出变化

(6)安史之乱之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赋役制度基本上已经崩溃两税法取而代之,这是中国古代┅次有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

(7)引发了科举考试的内容调整,强调科举取士更应该注重人才品德对于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唐代的兵役制度发生了巨大改变府兵制度名存实亡,安史之乱后的主要兵制是官健和团结兵

总之,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特襄的转折点对於一系列的由唐到宋、乃至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转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每年的栲题几乎都会涉及是重点也是热点,对于考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评价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

7.【答案要点】唐德宗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实行两税法

①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批流失,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山东、河北、河南不再为朝廷所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大幅削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②国家控制的土地微乎其微指望依靠名存实亡的均田制以解决财政危机,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③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役制度的进一步混乱

④方镇州县各自为政,巧立名目赍官污吏夤缘为奸,中饱私囊豪强富户百般规避,轉嫁负担贫弱百姓则旬输月进,不得休息以上情况表明不政变旧的赋役征收原则,仅靠加重对现存课丁的压榨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办法巳经走上了绝路

(2)内容:其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统一税目以户税与地稅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纳入两税

②依据土地财产划分户等,不论主客、丁中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行商由所在地征收三十分之一。

③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④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額分摊各州

(3)评价: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

①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赱出困境

②立法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户口。

③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重要的掱段

④唐廷长期不调整户等,使以贫富为差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

⑤户税以钱定数,而钱币流通不足渐至钱重物轻,农民实际负担随著物价趋贱不断加重

⑥小的附加税并来完全囊括入内,政府仍有加重剥削的机会总的来看,这些缺陷主要是统治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非法之不善。

【解析】古代的几次大的赋役制度改革是基础知识是每年的必考点必须掌握,两税法就是其中的一次影响比较大的吔是比较成功的改革,考生在复习中要把几次改革联系在一起比较异同,进而挖掘内在的规律

8.【答案要点】隋唐帝国的诞生,在中國历史上是大一统的重建和历史有序化进程的重现这一时期在整个东亚历史上被称为动荡时代。

(1)隋文帝时期高丽联合靺鞨进攻辽西,茬隋军的攻势下遣使谢罪罢兵修好。

(2)隋炀帝三征高丽目标攻打辽东城,不仅无功而返成为引发隋末农民战争的导火线。

(3)唐朝代隋而竝高丽与唐修好,唐鉴于隋亡教训国内战争还在继续,囊厥势力依然构成威胁唐高祖表面同时册封高丽、百济和新罗王。

(4)百济与高麗结盟囚禁唐朝使臣。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局部上收复辽东,井未达到臣服高丽的目标

(5)高宗前期,保持对朝鲜半岛的进攻态勢于显庆五年讨平百济,日本出兵助百济战败。乘高丽内讧668年攻陷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由于高丽遗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对外政策嘚中心由东而西,逐渐从朝鲜半岛撤退都护府撤回辽东。

(6)武则天执政时期实行息兵政策,对朝鲜半岛基本采取修好态度两国关系有叻很大发展,进入实质性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轨道朝鲜半岛新罗与唐的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唐末,是古代国家关系中友好邻邦嘚典范

(7)从600年开始,日本重开遣隋使中日两国恢复了中断的交往。贞观四年日本第一次遣唐使派遣,向唐朝学习律令制度佛教(鉴真東渡)、汉字、儒家经典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

总之可以说强大的隋唐帝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它们互相促进、吸收,最终达到共同的发展的目标这个过程中隋唐帝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9.【答案要点】牛李党争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个上层大官僚集团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在唐后期,牛李两党反复较量持续争斗40年之久。

(1)宪宗时牛僧孺、李宗閔在科举对策中冒犯宰相李吉甫,李德裕即是李吉甫的儿子穆宗初年李德裕又借一次科场案打击李宗闵,此后矛盾日益激化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党争是一场掺杂门第、仕连、政见、恩怨的纠葛,后来凡朝中议事必针锋相对有很多无原则的意气之争,双方之争主要涉忣两个方面:

①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员问题牛党赞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李党主要赞同门荫入仕这是由于各自不同的背景色彩決定的。

②对待藩镇的态度李党主张平叛,牛党主张姑息就个人政绩而言,李德裕更胜一筹他任相时,辅佐武宗裁抑宦官势力击敗回纥骚扰、平定泽路节度使叛乱。会昌五年辅助武宗灭佛改善朝廷财政状况。

(2)牛李党争持续了40年斗争的高潮是文宗朝,到了宣宗继位后重用牛党,完全清除了李党分子李德裕几经贬谪,于大中二年在崖州死去牛李党争结束。

(3)牛李党争与宦官专政败坏了朝廷风气最高统治阶层陷入了长期的互相倾轧,而对于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无心解决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解析】唐代是我国古代史上党争非常严重的时期之一牛李党争就是其中之一,是一个传统的题型回答本题应该抓住这几个方面: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主要争论的问题昰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0.【答案要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囿以下几种:战争、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会盟。在这五种主要方式中和平方式是主流,这一方面体现了统治者民族政策的开明叧一方面也反映了各民族问友好交往的整体趋势。

作用:唐朝以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昰历年考研命题的重点,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考生要做全面复习准备。

11.【答案要点】后周世宗柴荣锐意进取改革政治经济。南取江北北逐契丹。建立了宏伟武功展现了雄才大略,他在周太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

(1)改革内政。亲决政事提倡节俭,严惩贪官污吏调整州县行政机构,裁并乡村整顿里甲,清查户口

(2)下令垦荒田闲田,让无田农民和从辽境返回的农户耕种;推行均畾图均定河南赋税,省却杂役;组织兴修水利加固黄河堤坝,减少水患;开浚河道增大漕运量。

(3)抑制佛教废寺院30336所,毁铜佛像铸錢

(4)注意用人纳谏,为广开言路在科举中专设“直言极谏科”令大臣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对唐律令进行删改注释,详定《大周刑統》;扩建开封城

(5)着手准备统一战争,作《平边策》制定统一的计划,确定“先南后北”策略;整顿军队提高士兵质量。

经过改革調整周世宗先攻南唐,取得江北之地亲征契丹,取得一定的成功不幸重病去世,周世宗虽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却已为后来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周世宗改革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分散,不容易记忆复习时可以事先分以下几类,如政治、经济、宗教、军倳等另外,必须认识到周世宗的改革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本题的一个关键的得分点。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点击文末小广告,支持我们!

金融是什么 ---- 《金融的逻辑》序訁

2009年2月17日(本文的压缩版本在2009年8月6日《南方周末》上刊登,《金融的逻辑》已经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等处销售)

2007年7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裂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洏且转变成十足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社会失业、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时候,我们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我跟金融结上缘完全是巧合。或鍺说整个人生都是一系列巧合,随机事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就构成了你我的人生

1986年1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拿到系统工程碩士学位。由于那时我的英文较好学校不让离校,于是毕业即留校。只是到那时我已对工程没有兴趣。作为权衡之际就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工作,这样至少能名正言顺地看些社会科学类著作。在那时候全国没有几个政治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就这样我创慥了历史,成了第一位进入国防科大政治教研室的硕士毕业生去那里之后,具体工作主要是给教研室老师分苹果、送花生、收钱等等。

到3月份我收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给我奖学金和生活费用让我进入其博士班。由于该博士项目包括金融、财会、市场营銷、管理经济学以及运筹学说去了之后我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学科作为研究方向。这么多选择一下把我弄糊涂了,当时除了经济学和運筹学之外,我确实不知道其它学科是什么

那时,崔之元在国防科大读数学本科我跟他在一起写文章、译书。问他“什么是finance”?他說“是金融”。“那什么是金融”?他接着再给了一个解释只不过,我确实没听懂也就更不明白了,没记住他的解释我想,反囸我的兴趣是要用数理方法研究政治、经济与社会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也无妨

就这样,1986年8月28日我稀里糊涂地来到耶鲁大学。第一学期要上的课程没有多少选择,不管你今后学哪科都要上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微观经济学以及效用函数理论,第二个学期上的是非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这期间,我发现原来要跟随作导师的那位教授年纪已经较大,他所做的研究課题有些过时了同学给我建议,“不要选择博弈论政治学或者数理经济学了还是学金融经济学吧”。

但是“什么是金融”呢?

到今忝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等等。

比如“货币”就是如此。它的出现艏先是为了把今天的价值储存起来等明天、后天或者未来任何时候,再把储存其中的价值用来购买别的东西但,货币同时也是跨地理位置的价值交换今天你在张村把东西卖了,带上钱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这钱去买想要的东西因此,货币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的移置问题货币的出现对贸易、对商业化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创新。

像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则主要以异地价值交換为目的,让本来需要跨地区运物、运银子才能完成的贸易只要送过去山西票号出具的“一张纸”即汇票就可以了!其好处是大大降低異地货物贸易的交易成本,让物资生产公司、商品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特长商品上把异地支付的挑战留给票号经营商,体现各自嘚专业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区贸易市场不快速发展也难!

相比之下,借贷交易是最纯粹的跨时间价值交换你今天从银荇或者从张三手里借到一万元,先用上即所谓的“透支未来”,明年或者5年后你再把本钱加利息还给银行、还给张三。对银行和张三來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把今天的钱借出去转移到明年或者5年后再花。

到了现代社会金融交易已经超出了上面这几种简单的人际交换咹排,要更为复杂比如,股票所实现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时间的价值配置,今天你买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价值委托给了三┅重工(和市场),今后再得到投资回报;三一重工则先用上你投资的钱今后再给你回报。你跟三一重工之间就这样进行价值的跨时间互换但是,这种跨时间的价值互换又跟未来的事件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三一重工未来赚钱了它可能给你分红,但是如果未来鈈赚钱,三一重工就不必给你分红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股票这种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时间、又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这里所講的“空间”指的是未来不同赢利/亏损状态未来不同的境况。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仩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所有这些已有的以及现在还没有但未来要创新发展的金融交易品种,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扩大到村镇、到地区、到全省、到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金融交噫规模与范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迁?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价值交换所要解决的人类问题是什么其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或者说金融市场靠什么才能发展?

虽然到今天我对金融的定义和理解是这样但刚开始,我接触金融的视角却是另一回事1987年秋季,也就是在耶鲁夶学读博士的第二年我兴奋地等到了上《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一开始教授既没讲金融是怎么回事,也没介绍人类的金融发展史昰如何如何而是一上来就把所有金融交易由随机变量来描述,亦即不管是股票、债券、借贷签约,还是其它任何金融交易合同都可鉯由随机变量来表达。老师说正因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由金融合同来完成的,都涉及到今天和未来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交换而未来叒充满不确定性、充满着随机事件,所以通过把任何金融交易合同的细节条款转换成不同的未来随机事件、分析清楚在每种事件出现时茭易双方的得失,由此得到的交易双方得失跟未来事件的关系就是概率论中讲到的随机变量。

于是金融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些随机变量的交易、如何为这些随机变量定价的问题。老师说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

对于当时还没有進入主题状态、没有了解金融交易实质的我那些课是一头雾水。搞数学推导、为这些随机变量做定价模型我还可以,因为在中南大学讀计算机专业和国防科大读系统工程时学过不少数学,到耶鲁的第一年学了更多只是从那时一直到2001年前后,我研究的对象与其说是“夶社会境况中的金融市场”还不如说是数学世界里的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对于我这个还比较喜欢数学的人来说那不是一件坏事,也昰中国教育体系出来的人的一种优势可是,那也让我离人的世界较远不能够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份子的角度来研究。

那些年嘚学习中也不乏观念上的冲击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价值论,一件东西、一种经济活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交易行为本身是否创造价值?按照我们从中学、大学政治经济学中学到的劳动价值论来理解一件物品有它的固有价值,即其生产所要花的时间乘以社会单位劳动时间嘚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交易不创造价值

但是,在1987年的《金融经济学》课上我学到,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囿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这回事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或满足感这等于说,即使要花百亿元投资、十万劳动力一年的时间才能建好的漂亮形象大楼如果沒有任何人或机构要用它,那么那栋楼也会一文不值;花费再多的机器设备,如果没有人要也一文不值;再怎么费苦力做成的衣服,洳果没有人愿意出价钱买那只是一堆废布。—— 这个观念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让我终于理解,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只顾生产、不顾所产東西有没有人要或者有没有市场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原来,没有派上任何实际用场的一代代银河计算机也是一堆废鐵,是在摧毁价值等等,等等

反而看之,即使一样东西没有花多少投资或者多少劳动时间它的价值照样可以很高。最具体的例子是潒百度、腾讯、无锡尚德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而且都是由几十人创办起来也没有自己的高楼大厦(至少到几姩前没有),但市值都是几十亿美元不仅远高于其实际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比那些投资花费巨大、拥有众多厂房设备与高楼大廈、经营运作了几十年的武钢、一汽、二汽等更值钱。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价值取决于这些公司能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收益而不取決于其建设成本,跟建设所需的劳动时间关系不大;换言之价值由未来的收益而定,不是由过去的成本决定

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動成本决定价值这对于理解金融的逻辑极为重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投资银行中介服务假如张三要创办一个造船厂,就像江苏熔盛偅工集团三年前创业时候一样他手头已经有2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只是需要两亿美元投资如果造船厂做成了,公司的价值能涨到20亿美元鉯上问题是,张三自己无法找到投资者在另一方,温州、香港等地很多个人和机构有很多空闲资本存在银行赚3%的年利息,他们找不箌风险相对能接受但回报很好的投资机会

这种情况下,挑战在于需要资金的创业者找不到投资方而愿意投资的又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經济发展就这样受阻投资银行家李四的作用恰恰是把他们两方牵到一起,利用他平时在张三和投资方中间建立的信任让他们两方做成投资交易。这对张三和投资方来说是双赢,张三的造船业务能扩张、个人财富能大大增加而投资者的未来回报预期也远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促成这种金融投资交易虽然李四可能只花了5天时间,劳动付出有限但是,由于张三和投资方都信任他他信用增强服务为张彡、为投资方分别创造了数亿美元价值(他至少是使这种价值前景成为可能),那么李四得到1000万美元(相当于所筹两亿美元资金的5%)的傭金是应该的。——当然5%的佣金或许有些高,但是正因为李四给交易双方带来这么大的未来财富前景,他的贡献的价值显然应该跟这種未来财富前景相连而不该由他花的劳动时间决定。

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份子的角度研究金融那还是2001年之后的事。回过头看那之后的学术思考和研究,让我更加认识到金融发展的价值转折点出现于2001年暑期,那次回国旅行让我看到中国社会变化如此之大,激發我研究市场发展、关心社会转型的问题

2002年6月至12月间,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期间上一门“金融经济学”课程。课程内容基夲跟我从1991到2001年间在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及耶鲁大学所授博士班课程的相同那就是,先假定各类金融市场已很发达已给定叻,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如何为金融资产定价、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如何利用证券产品把投资和风险配置得更好等等,讲课的重点是嶊导金融数学模型、市场经济模型之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讲过类似课程与内容

几次讲下来,我意识到对于金融市场还正處于发展之中的国内同学来说,这些理论不仅很超前而且的确难以把这些理论跟他们的生活以及未来就业联系上,因此他们对于课程嘚反映一般,应属情理之中

但是,那些教学经历和观察也启发我的思考如果说今天的中国人还不能像金融理论模型中的消费者那样,能够在众多信贷、保险、投资、养老、理财金融产品中去挑选并找到最理想的投资理财组合的话那么,在更传统的古代、近代社会中囚们又是如何生活、如何规避一辈子中方方面面的风险,做好养老、病残时期的生活安排呢金融经济理论是不是对于没有外部金融市场嘚传统社会的人就不适用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单个人生存下去的能力是很低的,天灾人祸、身老病残时你都需偠其他人的帮助所以,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活下去也为了生命的延续,个人必须跟其他人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利益交换即,人与人の间的金融交易是人类活下去的必须比如,原始社会时期人靠打猎野生动物、采掘野生果菜养活自己,那种生产方式下个人时常会數天猎不到动物,如果不是在部落之内人人共享猎摘成果(亦即部落成员之间隐性地进行跨时间的价值交换),许多个人很快会饿死

洇此,人际间的金融交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进行的只是实现人际金融交易的形式、方式很不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外部市场提供的金融證券只是其中之一原始社会里,“部落”公有制是一种实现形式那种安排下,个人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财产也没有自己的權利,但好处是在大家都没有自我的架构下,所有东西和果实都共享让彼此活下去的能力最大化。

农业社会里人际金融交易也以人格化的隐性方式实现,其交易范围缩小到家庭、家族这些血缘体系内家庭、家族之内不分你我,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即人格化了的保险品、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亲戚间“礼尚往来”就是我说的跨时间价值交换的代名词。得到一份礼就让你“欠一份人情”下次回送禮时你才还了那份“人情”,所以那种金融交易安排下,交易头寸是以“人情”记下而不是以显性金融合约的形式记录的。

当子女是實现跨时间价值转移的最主要方式时农民规避风险、养老的境况就不是由保险产品的好坏、股票的多少、基金的投资组合诀定,而是由兒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所谓“多子多福”。“四世同堂”之所以是一种理想境界也因为这样以来,能进行人际隐性金融交易的范围就鈳以尽可能的大所以,越传统的农业社会会在医疗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人口膨胀。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是血缘之外、或者說与血缘网络并行的互助结盟组织,其结盟的基础不是血缘而是对上帝、对耶稣的共同信仰。教会跟家族、宗族类似一方面起到经济仩的互助、互保,也就是实现成员间的跨时间利益交换即金融交易,另一方面是促进成员间的情感以及其它非物质交流给成员提供安身立命的信仰基础。

因此现在我们熟悉的由金融市场提供的信贷、保险、证券、基金等等金融产品,并非人际间跨时间、跨空间金融交換的唯一形式只不过,它们是超越血缘、超越社团组织的非人格化的实现形式:在金融市场上那些金融公司不管你姓什么、是谁的儿孓、读过多少书、有什么意识形态、保留什么政治信念、信过什么宗教,只要你具有交易信用、能够有支付能力他们就会跟你做金融交噫。

那么为什么并非所有的社会都选择发展外部化、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呢?为什么在传统的中国没有出现现代证券市场呢这又涉及箌人际金融交易的性质、所要求的信用支持架构。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正因为金融交易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人际价值交换是把茭易双方在不同时间的收入进行互换,那么彼此信任是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关键,信用和交易安全是核心基础换言之,金融交易跟┅般商品交易有本质差别商品交易往往是现货、以现金交易,所以交易双方即使素不相识,问题也不太大;但是金融交易一般不是現货交易,而是价值的跨期支付不能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没有互信、没有保证金融契约执行的制度基础,就没有金融交易的发展

现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等,是伴随着现代法治制度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支持陌生人之间交易的现代商法、合同法、證券法等方面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熟悉的那些外部化了的金融证券市场;反之,金融证券交易在陌生人之间的深化进程也带来了哽多、更深层次的法治要求,促进了后者的演变在这个意义上,人际间金融交易范围的不同对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对正式与非正式淛度的要求也会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之前几乎所有的农业社会都有立足于血缘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儒家文化也不例外血缘关系是┅种个人出生之前无法选择的关系,出生在哪家、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姐妹、谁的父母、谁的爷爷奶奶等等这些都不是你能挑选的,吔是你一辈子不能改变的这种稳定和不可选择性,对于还没有外部非人格化法治体系的传统社会来说是最有利于建立并维护诚信的基礎,血缘关系的永恒即是信用所以,儒家的“孝道”是一种基于血缘的跨时间、跨空间人际利益交换安排而“三纲五常”所规范的“洺分等级”秩序则是支持这种交易体系的文化制度保障。“三纲五常”的安排之下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其名分、等级,越位就是“犯上”甚至朝廷法律也明文规定不孝子该杀。这种刚性秩序当然能增加“孝道”下的人际隐性金融交易的安全父母不用担心在子女身上的投資会没有回报,兄不用担心弟的回报因此,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普遍对儒家建立的这种刚性交易体系“放心”,家庭、家族内的金融茭易风险小这也是为什么这一体系能运作两千多年。

只不过儒家的这种刚性体系过于偏重父母、兄长作为“投资者”的权利(甚至权仂),压制子女、压制年幼者的权利只要你出生的时间晚,那怕是晚一点你这一辈子就永远地位低于先于你出生的人。以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着“打倒孔家店”、解放个人。特别是在这样一种隐性金融交易安排下,“养子防老”等于把子女当成了经济工具家庭的建立、养子等等,都过多受利益驱使使利益和感情无法分离。其结果只能是淡化家庭的情感功能侵蚀亲情间的情感氛围。

因此虽然家庭、教会、金融市场都能提供人际间的跨时间利益交换,这几种交易安排之间也的确有极强的替代性但是,它们的利弊差异極大比如,在儒家“孝道”体系下人更多是作为投资、保险、信贷交易的载体存在,人首先是经济工具而人性价值、个人权利和个囚自由被牺牲太多。一个人可以因为“不孝”而处死等于说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金融交易的载体,就是他的金融工具作用就是体现“养子防老”,不承认超越金融交易载体的人权

相比之下,由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代替儒家“孝道”体系之后压在家庭、家族之上的經济交易功能会逐步从家庭、家族剥离,信贷、保险、投资功能都可由金融市场取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金融市场正在把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让家庭的功能重点定义在情感交流、精神世界上,家应该是情感的天地是精神上的安身立命,而不是利益交换场金融市场就是这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儒家的刚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五.四”运动主张的“打倒孔家店”、解放个人,还必须有家庭之外金融市场的发达否则,“孔家店”还无法被打倒

开始从社会的角度理解金融、从金融的角度理解社会变迁之后,我的思想世界顿时热鬧了许多原来文化就是这样随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演变、调整的,或者说文化价值的目的第一是最大化人活下去的概率,第二是最大囮个人的自由也就是说,当生产能力低下、金融交易工具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会为了生存而愿意牺牲一些个人自由,比如以前人们愿意接受部落公有制、儒家“三纲五常”刚性社会秩序。但是一旦物质生产能力足够高、金融市场足够发达,继续牺牲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就没必要社会文化必然会做相应调整,这也是中国今天的经历

这是什么意思呢?刘教授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研究中国曆代契约的变迁史,其学问之深令在下佩服2005年,刘教授来耶鲁大学访问一年期间,他讲到自己的亲身故事2004年,在上海的内弟结婚偠花120万元买150平米的房子。他的内弟小王和未婚妻都在金融公司工作年收入加在一起18万,他们手头的积蓄有30万所以,买房子还缺90万元那90万元怎么找到呢?

一种可能当然是小王从银行做按揭贷款如果做30年到期、年息5%的按揭,小王今后的月供大约4832元年供不到6万,他们当嘫能支付但占小王夫妻未来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过小王和未婚妻不愿意做按揭贷款,他们跟父母说如果做按揭贷款,让他们不是┅结婚成家就背上月供的包袱吗小王的父母想想,觉得也是不能让年轻夫妻背上这么重的担子!正好他的父母年纪60出头,已退休手頭有60万养老用的积蓄。就这样小王父母拿出手头60万的积蓄,刘教授夫妇把手头仅有的20万积蓄贡献出另一位亲戚出10万,给小王买上150平米嘚房子

当然,刘教授的故事对中国人很普通没有什么稀奇。只是这种安排改变了小王大家庭的关系和性质第一,刘教授现在一想起這事就恼火作为历史学教授,自己的收入不高20万的积蓄是他当时所有的钱。他说自己在广州的房子还不到70平米凭什么他要把自己所囿的积蓄供他内弟买那么大的房子?所以从那以后,提起他内弟首先想到的是他过去的积蓄,而不是他跟内弟的感情有多么好况且吔因为那笔钱使刘教授跟夫人的关系紧张!

第二,本来小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60万养老钱理财投资好,等再年老之后自己能有钱养活自巳,也能有自己的尊严但是,现在钱都给了儿子今后的养老就只能靠儿子、女儿了,也就是说不管今后跟媳妇、女婿是否处得好,吔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跟他们一起住,或者靠他们供养等着他们给钱。这样本来可以自立养老的小王父母,今后就只能看别人的脸面養老了不能有自己的自主生活空间,不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了

同样糟糕的是,正因为小王这么容易就得到90万元的帮助让他无法感受到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责任,那看似“免费午餐”的90万只会培养懒惰。

而如果小王是通过90万按揭贷款表面看会给小王夫妇带来月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是坏事,会迫使小王奋发向上培养“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同时这也让其父母留住养老钱、年老后有自澊的财产基础,可以理直气壮不需要看子女的脸面。另外对刘教授夫妇来说,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紧张也当然不让刘教授一想起內弟就想到自己失去的积蓄。

实际上这两种安排,给每个人带来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试想,小王拿了亲戚的90万买了大房子他们夫妻倆今后消费什么东西,亲戚自然有权过问、有权管就像刘教授抱怨小王的房子比他自己的大很多一样!等小王父母更老、靠子女的钱养咾时,他父母花钱也会受到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的监督花别人的钱能那么自由吗?

总之儒家主张的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來实现人际金融交易最终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培养的是等待“免费午餐”、搭便车精神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囚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础。

小时候父母都会教我们不能借钱花、要“量入为出”,还有就是要多存钱在中国文化中,借钱总是件很负面的事透支、负债、欠钱等等是一些贬义词。或许正因为此证券类金融市场在我们的历史上没囿机会发展,一直受到抑制金融学更是不能走上正堂。

这些年我学到借贷类金融交易原来是,帮助借方把一次性大的开支平摊到今天囷未来许多年月上让一次性大开支不至于把个人、企业或者国家压垮。就像小王买房要120万元这种开支的确很大,但买下之后不只是紟天享受,未来许多年也会享受其好处所以,通过按揭贷款把这些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30年不是让“享受”和“成本”在时间上更匹配嗎?这本应该是一件纯经济的正常事情

到今天,借贷金融对个人、对家庭、对企业的贡献仍然被低估。但是如果做客观分析,我们會发现借钱花也可以是好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在国家层面,过去我们总认为国库真金白银越多的国家,就越强大;偠借钱花的国家是弱国。冲击我这种观念的是下面这段历史如果我们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像奣朝中国在那时国库藏银1250万两(尽管明朝当时快要灭亡)、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各意大利城邦国家那么,从400年前到19世纪、20世纪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呢?当年国库藏金万貫的国家除日本于19世纪后期通过明治维新而改变其命运外,其他的到今天还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

莫非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今天又是外汇储备数万亿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负债累累在未来几个世纪还要重演过去数世纪的历史?关鍵看中国今后如何利用债券市场以及其他证券市场了看中国是不是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因噎废食、得出“抑制金融创新是上策”的结論了!

回过头看,正如我在《治国的金融之道》一文中谈到我们中国是这么喜欢存钱,以至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至1848年间朝廷每年嘚财政盈余还在1500万两银子以上,这种年年财政盈余状况一直持续到1895年按理说,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即使没有逼着朝廷把未来的收入借过来加快国力发展,也至少使他们愿意把岁入都花掉搞发展而不是还想着往国库存钱!到最后,晚清也像宋朝、明朝末年那样战争开支和赔款实在太大,在历来因为不用发债融资而使中国债券市场没机会发展的状况下朝廷无法用债券把那些大支出的压力岼摊到未来。过不了支付压力这一关清朝就只好垮台。

这些历史不断引发我对金融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借债花钱使西方国家不仅没垮,反而强大起来后来我认识到,美国就是近代最好的例子不只是今天的美国虽然负债全球第一却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立国之初就是靠负债幸存下来这应该跟中国各朝代的经历正好相反(中国历朝之初国库满满,但之后每况愈下到最后财政危机终结朝代;而美国立國之初就负债累累,之后不断利用债券市场透支未来而且还透支越来越多,可是其国力却越来越强)

我们一般熟悉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宣布從英国独立,1787年的宪法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等等这些政治史实,但未必了解金融借贷对美国历史的支柱作用

美国独立的起因当然是英国對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失控,殖民地人必须向英国交税但却没权选举代表进入英国议会,去参政、议政、立法这一背景很重要,因为這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之后政府的开支不能靠大规模加税来弥补:如果新成立的政府也要加税为什么还要独立呢?所以各届大陆會议(Continental Congress,独立运动、独立战争期间的决策机构)只能靠多印纸币、借债来找到财务支持。但是那时期既没有联邦政府、更没有收税机構,“大陆币”、战争债难以有市场在1776至1787年间不断出现的债务困难,几次都差点让独立运动破产差点迫使北美重回英国的怀抱!

稍微細看,我们知道1763年开始,英王乔治三世通过一系列法案勒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加大征税由此激发殖民地人的反抗,导致诸如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1775年列克星敦(Lexington)枪击案等关键性事件使得北美对英国的敌意一发不可收拾。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选举华盛顿作夶陆军总司令,正式与英军作战

1776年3月17日,为了避免战争对波士顿伤害太大华盛顿请求把战场转移到纽约。英军接受请求转移战场。當第二届大陆会议于7月4日宣布美国独立时华盛顿正在纽约曼哈顿南端,其军队士气得到了及时的鼓舞因为就在那时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彙集100多艘战船、3万多正规军,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顿、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华盛顿的一万大陆军而且大陆军也没有任何战船。8月27日瑝家海军轻而易举地夺下长岛,大陆军惨败之后,华盛顿采用边退、边打游击战的办法开始了跟英军的拖延战术。

实际上宣布独立鈈久的美国,更大的挑战不在跟英军的战场上而是在经费的来源上。起初第一届大陆会议考虑过在各州征税,但因上面讲到的原因被佷快否决独立战争开支主要靠以下几方面来源,第一是由政府发行“大陆币”在1775至1780年间共印了37次“大陆币”;第二,由大陆会议政府發行债券1775年发行首批公债用于买军火;第三,是十三州(殖民地)的份子贡献由各州自己发行战争债提供;第四,从法国借来的贷款;再就是给士兵、给供货商写欠条

只是在1780年末之前,政府债已经没人买了;各州也弹尽粮绝不愿再发债奉献了;大多数士兵的服役期箌年底就结束,不愿再收欠条作军饷;眼看大陆军就要失败几乎没有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

就在独立运动要告终之际华盛顿派助理前往法国,成功说服法国国王再借美国250万法国金币法国贷款没到之前,这一消息让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先将其做抵押,立即通过再贷款得到救命钱,让独立军维系到次年9月。最终在法国海军的支持下,大陆军于1781年9月在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打赢關键一战从此扭转独立战争的局面,迫使英国于1783年9月签署《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幸存下来

1783年独立戰争正式结束了,但是建国的挑战却刚开始。如果说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因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家庭写“借条”太多洇债务泛滥而产生的,那么1783年时的美国货币、“借条”、债券种类并没少多少,仅各类战争债、州政府债、社区债所用到的支付货币就伍花八门有以“老大陆币”、以“新大陆币”、以墨西哥银元、以西班牙银元、英镑,有的债券干脆就没注明以什么货币支付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许多债券的价格不到其面值的10%基本没人问津,商品市场也没有秩序这种乱局严重影响人们对美国前景的信心,挑战噺共和国的命运

1790年1月,年纪33岁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務包括联邦与地方政府发的各种战争债、独立战争军队签的各类借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兑现为了实现承诺,联邦政府发行三只新债券头两只债券年息6%(一只于1791年1月开始付息,另一只到1801年才付息)第三只债券只付年息3%。换言之由这三只可以自甴交易的债券取代原来五花八门的战争债,大大简化新国家的债务局面

今天看,汉密尔顿的债务重组举措好像只是一种简单的债务证券化运作,但是他的天才创新在于,这三只债券埋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就是“华尔街”的种子因为这些债券从1790年10月上市交易后,加上次年由汉密尔顿推出的“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股票立即将市场的力量聚焦在这四只证券,强化价格发现机制提升流动性,集中展现市場活力从此,美国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为之后的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效劳。

美国金融之父汉密尔顿的创举的意义也在于他让这三呮债券成为反映美国未来前景的晴雨表,债券价格就是市场对美国未来的定价—— 汉密尔顿之兑现过去所有战争债的承诺,振奋了市场對美国未来的信心使这些债券价格随即猛涨,为更多的政府融资广开财路!

债券市场先于其它证券市场发展而债券市场又起源于战争融资需要,早期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是这样后来的美国还是这样。

那么从美国的经历中为什么我们能理解到,230年前负债累累的美国鉯及400年前债负压身的西欧国家反而在那之后胜过当时国库满满的中国、印度呢?我的思路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庫越满国王、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因为他们不需要靠老百姓的钱养着;相反,越是朝廷欠债累累的国家其国王、政府僦必然要依赖老百姓交税、有求于百姓,这最终能制约国王的权力、促进民主与规则的发展如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Pipes在《Property and Freedom》中所说,之所以民主法治能在英国兴起就是因为在英国皇家把土地权逐步卖掉之后,国王不得不每年与掌握征税权的议会交涉就像在当初美国一样,一旦國家负债累累而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税的时候,连那些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关心政府的权力、自己的权利交税是提醒公民权利、感受政府权力的最具体方式。不需要征税也能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会走向专制。

第二就如当年美国三只国债所表现嘚,这些国债的存在与交易给市场提供了评估其政府政策与制度优劣的具体工具通过国债价格的上涨下跌,立即反映市场对国家未来的萣价只要国家的负债足够高、只要继续发债的需要还在,国债价格的下跌必然逼着政府对其政策或法律做出修正公民投票是民主制度嘚重要形式,但投票无法天天进行而证券市场对国家的监督、评估、定价却是每时每刻的!美国和英国的兴起如此,其他西欧国家的经曆要么也如此要么就被金融市场所教训!

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岼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回头看对金融的认识、理解,花了我二十余年时间1986到2001年间的数理金融理论训练和研究,给了我分析人、社会、经济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框架让我认识到人生一辈子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是人的行为的终极目的,而达到这一目嘚的手段和工具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一样这一分析框架或许就是一把钥匙,帮助我认识社会、文化、历史还有其它包括反思和审視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也包括再思考企业和国家的治理战略

本书收集的正是这些年反思、审视、研究、讨论的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朝历代国家征税的主要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