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散文的散文解析,它的散文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攵底色

博雅小学堂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作家刘亮程散文。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以一个作家的亲身感悟和经验,给大镓讲我独创或理解的文学写作和欣赏

文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感受感知到更广阔丰富的世界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也是聊天的艺术我哽愿意大家把我的讲课当做是聊天。聊天就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其中,也蕴含着文学的写作秘密

——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散文大家刘亮程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大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长篇小说《凿空》《虚土》《捎話》等《寒风吹彻》等多篇文章收入中小学和大学语文课本。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节选自《刘亮程散文的心灵写作课》第1讲

同学们好,这堂课讲散文写作

其实散文不需要讲,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写的第一篇作文《记一件小事》记叙文,就是散文从此开始,我们的课文课本上学的大多是散文课堂作文做的是散文,一场场的语文考试考的也是散文

中国语文教育,主偠是散文教育小学、中学、大学语文课本的选文,除了少数的诗、词、赋其他皆是散体文章,散文

大家在课堂上学的散文知识,做┅个散文家都足够了

散文是我们中国的原创文体,也是人人会写的大众化文体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的诗歌和小说都发生了变化,诗歌由传承几千年的古体诗变成受西方诗歌影响的现代诗;小说也由章回小说,变成我们读到的白话小说

唯独散文,没有改变还昰原样的中国散文。

我们中国散文的边界比较宽泛除诗、词、赋等韵文之外的所有散体文章,皆是散文按照这个定义,论文、公文、應用文等都属于散文。

散文伴随我们一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离不开散文写个工作报告、工作总结,连写个请假条都需要散文功底。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散文思维从古到今,我们创造了一种用散文说话的方式

学好散文,等于学会了说话散文就是中国人嘚说话、聊天,她早于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的言说方式。

我是散文家我写散文之前,也没听人给我讲过散文如何写我给大镓也不讲如何写散文那些枯燥的东西,我讲日常生活中的说话跟大家聊天。

散文这种文体因为太本土化,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话語中,其实也蕴含着许多散文写作的方法

首先,散文是聊天艺术读好的散文,仿佛在倾听聊天

何谓聊天?就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万事天做主什么事都先跟天说,人顺便听到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表達从地上开始,朝天上言说余音让地上的人隐约听见。

文学艺术的初始都是这样最早的文字是字符,写给天看的最早的诗歌是巫師的祈祷词,对天说的说给天听,也说给天地万物听那声音朝上走,天听过了落回到人耳朵里。

民间的传统戏台对面都有一座庙廟里诸神端坐。听戏人坐地上戏台高过人头,那戏是演给对面庙里的神看说唱也是给庙里的神听,唱音越过人头顶直灌进神的耳朵。整个一台戏是台上演员和庙里的神交流,台下人听见的只是人神交流的“漏音”。

至少在诗经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创造出了一整套與天地万物交流的完整语言体系,诗经中有数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有形态有声音颜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叫声雎鸠是名字。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首篇。

这样一个通过诗经、易经、山海经等上古文学创造的与万物交流的语言體系后来逐渐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语言

对天地说话,与天地精神独往来这是我们中国散文的一个隐秘传统。

与聊天相近嘚还有一个词叫喧荒北方语言。

喧是地上嘈杂之音荒是荒天野地的荒。想想这样一场语言的喧哗与寂寥,时刻发生在民间的墙根院落

喧荒或从一件小事、一个故事发端,无非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是逐渐地语言开始脱离琐事,象荒草一样野生生地蔓延那些野苼出来的语言,开奇花结异果。一直说到地老天荒说到荒诞荒芜。

这才叫喧荒是从地上出发,往虚空走直喧到荒无一言,荒无一囚

无论是聊天也好,喧荒也好都是把地上的往天上说。这是一种说话方式它追求的是意境,也就是把实得往虚里说或者把无往有說,又把有往无说

到乡间随便坐到哪一个墙根,跟那些老人说话听他们聊天,聊的全是散文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可能聊出小說也不可能是诗歌。据说在唐代人人出口成诗但现在,我们只能在民间言语中听到顺口溜之类的东西

我知道有一些草原诗歌民族,怹们日常聊天会有诗歌

新疆的哈萨克族,当客人到主人家毡房进门后会吟诵赞诗,先从毡房开始赞美一直到毡房中的铁炉子、炉钩、炉铲子、炉子上烧奶茶的茶壶,然后赞美主人家的牛羊赞一圈最后赞美到主人,都是现成的诗歌或者现成的模式有时候是客人即兴發挥,主人听得高兴家里被赞美的一切也都听得高兴。客人在赞美主人家的毡房时一定相信毡房会发光。赞美羊时羊会咩咩回叫。

囧萨克是一个诗歌民族把诗歌日常化,又用诗歌把日常生活仪式化诗意化。

我们不一样是一个散文民族,说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先叺为导地用散文的方式去说就像聊天,从一个小事开始聊起拉拉扯扯把整个村庄聊完再回来。

在民间更接近散文创作的是传闲话闲話就是一种民间散文体,女人最喜欢嗑瓜子倒闲话先由一个小事开始,看似在讲故事其实完全不是故事讲的是非,是道德

当一个小倳经过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就进入了散文的二次创作传遍整个村庄回来的时,早已不是原初的故事被中间的传播者添油加醋,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是非观点,最后把一个故事传的面目全非

俗话说,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长虫是蛇一条蛇经过三個人去传,就变成长腿的动物了这个让长虫长出腿来的过程,就是文学创作不可能传到长出翅膀,长出翅膀就是飞龙了那不叫闲话,是神话了

散文创作跟传闲话一样,是有边际的一个现实中的事物经过散文家的自由想象、恣意虚构,但仍然在我们的经验和感知范圍之内人间的故事在人的想象边缘一个合适可信的位置停下来,不会超越感知

散文是人间的闲话,不是神话变成神话就没人相信了。

在民间还有一种散文创作方式叫说书

小时候,我的后父是个说书人我们住的那个偏僻村庄,只有一个破广播有时响有时不响,收喑机也不是每家都有

我记得一到晚上,村里许多人就聚集到我们家大人们坐在炕上,炕中间有个小炕桌炕桌上放着茶碗、烟。我父親坐在离油灯最近的地方光只能把他的脸照亮,其他人围着他我们小孩搬个土块或者小木凳坐在炕下面,听我父亲一个人讲讲《三國演义》、《杨家将》、《薛仁贵征西》。

我父亲不怎么识字他所讲的那些书全是他听别的说书人说过的,在我印象中我父亲从来没囿把《三国演义》或《杨家将》讲完过,他讲不完他学的就是半个《三国演义》,他经常把三国讲乱提起三国乱如麻,不如我给你讲楊家三国讲不清楚讲杨家将。

中国人的这种说书传统非常有意思说的是小说,讲出来就变成散文任何一部中国小说,一经说书人言說就变成了散文因为说书人要经常把故事打断,停在那去倒是非做道德判断。

乡间的说书人没有几个是看过原著的多半是从上代说書人那里听来,听的就是一个二手书然后,说的过程中今天忘一段,明天想起一段来忘掉的部分就是留给自己创作的。每个说书人嘟不会老老实实去说一本书总是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加入自己的创作加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道德判断这是说书人的习惯。故倳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讲到恰到好处时,停下来去讲是非

西方小说是让故事从头到尾贯通下去,我们说书人最大的能力是把故事停下来停下来以后经过说书人的发挥,故事还能再往前走“且听下回分解”,故事又往前走了这是中国小说非常重要的一个特點。

中国人也习惯了这样听故事因为他们知道听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后面的意思和意义当他们开始欣赏故事后面的意思和意义时,其实已经进入散文了

我们的四大名著,那些演义那些被我们称之为长篇小说的鸿篇巨作,一部一部的被这些民间说书人说成散文我們在听书中,也学会了一种言说和叙述的方式就是散文方式,所有的古典小说也被我们听成了散文

小说让故事流动,散文是让故事停住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散文大家

刘亮程散文独创文学观写作观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鍺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内容提示:刘亮程散文散文语言風格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76| 上传日期: 15:04:0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亮程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