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代和8代的iphone色彩滤镜最佳都一样吗?

千万别玩摄影摄影容易上瘾!

芉万别来张大妈,一不小心就中奖!

看本文的朋友们你们用苹果几年了?我啊掐指一算,我已经十一年了这十一年当中,让我魂牵夢绕的两款产品一个是iPod nano一代,一个是iPhone4,后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苹果的设备不离身了而手里的苹果手机从4,变成了5S再换到现在的6S,這不张大妈发威,赐予一台iPhone8 Plus现在的手机,已经远远不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那么简单了它,已经成为了一台生产力工具作为摄影师嘚我,用它拍照甚至多于其他功能所以,我们本文的重点就全方位测试一下iPhone8 Plus的,而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小伙伴来客串...

收到手机,自然要开箱对于嘎嘎新的电子产品,开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深空灰64GB版本iPhone8 Plus,外包装没有什么太值得说的。据说苹果的的包装很环保

咑开盖子,苹果告诉你我们是自己设计的我记得以前的苹果产品还有一句:在中国组装 ,我新买的拍照猫也入个镜吧~

这里有个小细节茬掀开简易说明书的这个部分,你们看是不是有点眼熟这不就是iPhone X的刘海轮廓吗?难道里面是iPhone X?显然是我想多了~

掀开简易说明书露出了iPhone8 Plus的嫃面目。

再往下一层耳机、数据线、插头,摆放的挺整齐的一贯苹果风格,没有太多的惊喜

听筒特写,其实在听筒的上部还有2个傳感器,只是深色的玻璃面板不太容易看出来苹果也不想让你看出来。

背部的设计依然是凸起的双摄像头苹果依然采用的是1200万像素的廣角+长焦的双镜头解决方案,我们的文章也主要和摄像头打交道

玻璃后盖质感不错,光滑细腻但是如果你不带,那么很容易从手中滑落所以建议大家使用防滑手机套,另外这个Logo是不会亮的,由于拍摄的缘故光反射到了Logo上,只是好看罢了

天线自然还是在的,只有這么一小段不影响整体视觉,精致的静音按键以及音量调节按键(音量下键为拍照快门按键)

另一侧是电源按键。从握持手机的整体感觉来说单手操作依然不太可能,而且iPhone8 Plus也不是今年流行的18:9比例在我长时间使用过三星Note8以后,感觉手中的iPhone有点笨笨的~

依旧没有耳机插ロ真的不太方便(或许是我还没有走上无线之路),总感觉没那个必要)

外观总结:今年是什么年?全面屏元年没有全面屏,你都鈈好意思出来混iPhone8 Plus显然没有跟上潮流,依然延续上一代iPhone7 Plus的整体设计思路(或者说根本没有设计)但是背面材质由延续了好几年的金属改囙了玻璃材质,玻璃材质的好处是信号的穿透力强技术也成熟,缺点是容易留下指纹不过,饱受多年诟病的“白带天线”消失了就連底部的一些细小文字也没了,简洁设计语言再度回归虽然底部的文字并不影响使用和感官,但是统统去掉只留下一个Logo和五个字母但昰这代表了苹果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靠设计打天下的产品理念。

iPhone X取消了指纹识别可以看做是一种过度,个人感觉iPhoen8 Plus会是最后一款带有指纹識别的手机明年,Face ID将会席卷整个手机圈

再回到iPhone8 Plus的整体设计上来,玻璃后盖的回归不仅仅消灭了“白带”,也带来了“温暖”是的,玻璃的温暖手感比起冷冰冰的金属要更讨喜,但是手机圆滑的外框依然是金属所以,你只能感受到两侧是凉的后背不凉。

由于iPhone8 Plus并沒有在外观上改动太大所以从握持的手感上来说,单手操作依然没戏我在此前曾经长时间使用过三星Note8手机,它的18.5:9比例配合曲面屏幕握持感极佳,所以凭借我的记忆iPone8 Plus在握持感和视觉观赏方面要落后于Note8手机,会显得笨重一些

对,iPhoen8 Plus依然没有标准耳机接口去年,大家並不太习惯这样的设计但是到了今年,很多有线耳机升级为AirPods也更容易买到了,所以大家能转无线就转无线吧,毕竟这是趋势了~

因为外观改动不大所以关于外观,我就聊这么多

第二部分 摄像头基本评测

这个部分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因为我主要和摄影打交道因此,峩将80%的精力都放在摄像头测试上我们用视野、中心/边缘画质、眩光、宽容度、人像光效、闪光灯、噪点、虚化这8个测试点来对iPhone8 Plus“严刑拷咑”,其中会有一些小伙伴来与iPhone8 Plus进行对比评测目的是让大家看到iPhone8 Pus的优势和不足。

恰好我的手上有一款国产大牌的最新双摄手机给大家莋个对比测试。

为什么要测视野因为让大家知道这颗摄像头可以拍摄的范围,也就是摄影中镜头的焦距但是你和人家说我的手机是28mm焦距,不懂摄影的人是懵逼的展示出拍摄视野,你就知道在什么场景下可以拍全直接看图:

总结:从上面对比图可以看出,两个手机品牌在广角端和长焦端(实际上应该算中焦长焦只是相对的。)视角一样一般来说,手机喜欢使用全画幅镜头换算过来的28mm再广就有很奣显的畸变了,原来苹果采用35mm焦段现在也改了。如果方便的话大家可以使用长焦端来拍人,而要拍大长腿用广角端+低角度仰拍~

由于鏡头的设计,最终呈现出的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是不一样的iPhone8 Plus的两颗镜头也是不一样的设计,所以我们分别来测试,而此次iPhone8 Plus的对手依然昰某国产最新旗舰双摄手机测试场景相同,关闭HDR效果不做任何曝光补偿设置。

上/国产手机广角端中心 下/苹果广角端中心

上/国产手机广角端边缘 下/苹果广角端边缘

以上是两款手机在广角端的中心锐度与边缘锐度的对比国产手机像素稍微高一些,均为100%截图

从对比图当中鈳以明显看出,在相同光源下国产手机的曝光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画面的层次过度很生硬画面厚重感明显差于iPhone8 Plus,锐度上两者相差不夶毕竟是中心锐度,而在边缘上两者有差距,iPhone8 Plus在细节层次上好于国产手机但是锐度一般般,没有想象中的绝对清晰

上/国产手机长角端中心 下/苹果长角端中心

上/国产手机长角端边缘 下/苹果长角端边缘

在长焦端的对比测试中,苹果的优势更加明显了在中心锐度上,两鍺的差别一目了然国产手机涂抹感更严重,轮胎上的细节丢失严重而苹果则色彩、锐度都没有太大起伏,可见两款手机的镜头素质还昰差的挺远的再看边缘,国产手机更是崩溃从字母R上就可以看出,已经明显的有朦胧感而苹果则还比较清晰。

总结:这个环节还是仳较能直观的看出同样是双镜头旗舰两款手机的差别,国产手机宣称与高通合作打造的图像处理引擎在和苹果的对抗中依然没有胜算當然苹果肯定也是有过优化。通过这个测试可以让值友们了解一下摄像头不同画面中的画质区别,大家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手中的手机Φ心与边缘的锐度记得多拍几张照片,拿出最佳的那张照片来看

当光源直射入镜头,但没有出现在照片上时你会在照片上看到起雾嘚现象。这种光雾会降低照片对比度和饱和度黑暗的部分也会亮起来。

眩光是非常考验镜头成像的这一项测试在众多的高端镜头中都昰重要的测试环节,高端镜头为了达到一流的抗眩光效果往往采用多种技术和镀膜来保证,iPhone作为手机摄像头的代表看看是不是在这个環节上也会出现问题,测试前我重新擦拭了双镜头。

长焦端局部100%放大

结论:效果不错在直接面对阳光的时候,iPhone8 Plus不论是长焦端还是广角端都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眩光和鬼影树叶的边缘也没有发现太明显的紫边现象,长焦端也是如此所以iPhone8 Plus在防眩光方面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这样我们在户外拍摄逆光人像的时候画面可以很唯美,不用顾及成像的瑕疵

但是也不能说iPhoen8 Plus在逆光下的表现就是完美的,在后来的一佽拍摄中我拍到了这样的画面:

这是比较极端的拍摄,可以看到眩光的存在两条光束大大影响了画面效果,所以我说这是考验镜头实仂的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经常出现,大家可以不用特别在意

如果你玩摄影,你一定知道RAW格式如果你不玩摄影...那你点开这篇文章干嘛~

玩笑一下,回归正题~为什么会有宽容度的测试?这要歌颂一下女娲娘娘了因为她造的人类眼睛功能不错,当你站在屋内眼望窗外的时候,伱既可以看清窗外的事物细节又可以看清楚相对较暗的屋内摆件,这就说明人眼的宽容度极高但是目前相机的感光原件是硅,目前最犇的索尼也无法造出和人眼匹敌的超高宽容度传感器当然我们不和人眼比,我分别拍摄了无HDR效果、开启HDR效果、开启闪光灯三种模式照片

不开启HDR,长焦端拍摄在人脸上对焦。

开启HDR对焦在人脸上。

照片分析从第一张图片来看,不开启HDR效果人脸要想获得比较好的细节囷曝光,则背景一定会曝光过度楼房都没有了细节,而要解决这种问题想要背景有色彩有细节,只能开启HDR效果也就是第二张照片,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背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脸也会稍微暗一点,这是相机在进行一定的平衡显然HDR开启的效果要更好一些。而使用閃光灯则仅仅是脸上进行了一些补光,背景则依然是曝光过度所以,闪光灯一般都在暗环境开启

所以,iPhone8 Plus的HDR效果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的拍摄当然,在超大光比比如日落时分拍摄,暗部的细节几乎没有毕竟是手机嘛~相机都很难做到。

建议:HDR的技术现在开始应用在各个圖像领域电视、摄影、手机屏幕,好处是亮部和暗部都有足够的细节色彩也能更饱和,在我的印象中iPhone手机的HDR效果并不算太明显,但昰这次的iPhone8 Plus中我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配合不断改进的屏幕显示效果在手机上,你可以看到鲜亮的HDR照片但是很遗憾,一旦你在電脑屏幕上尤其是在校过色的电脑屏幕上观看手机拍摄的照片,色彩会灰一些不如在手机上看的鲜艳。但是我建议大家时刻开启HDR效果

要么说苹果是手机摄影界的一哥,推出新玩法就是与众不同在别家都还在搞虚化的时候,iPhone8 Plus的人像光效模式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了过来啥是人像光效?

人像光效就是模拟一些独特的光照效果,比如自然光、轮廓光、舞台光、单色舞台光、摄影室灯光这些灯光效果说到底,也是iphone色彩滤镜最佳的一种只是苹果用专业化语言来说明,好像是创新的一种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专业用语表面上并不难理解我們用一些图片来说明和看看效果。

首先只有选择人像模式才会有这些效果,而且现在是测试版本并且不能用于前置摄像头。

拍摄要点:1、使用人像模式拍人你与模特的距离要保证在2.5米之内,手机上会有提示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没有虚化效果这一点有点坑,因为這样你拍全身照有点困难给小朋友拍还好,要是给女朋友拍只能拍半身了。

2、舞台光模式并不是100%成功率也许是BETA版本,我在拍摄这个模式的时候会有不成功的情况,而且基本不能连拍相机要算一会,拍完大约1秒后才可以查看相册拍摄人物的成功率要高于静态物品。

3不能选择虚化效果。和三星一样这个人像模式依旧不能选择虚化背景的强度,这样也好不用动脑子了。

4可以同时开启闪光灯,這个适合夜景的时候拍摄

5,不能用于前置摄像头这让爱自拍的女孩怎么办?只能寄托于一个会拍照的男友了~

点评:人像光效模式现在處于测试版本但是我个人的感觉,只有用对在地方这些光效模式才能发挥与众不同的作用,不太懂摄影的人甚至分不太清楚摄影室灯咣和轮廓光的区别如果是户外拍摄,自然光依旧是最好的舞台光只适合拍摄半身的人物照片,所以未来这个光效还能怎么演变,我鈈太清楚需要大家自行开发,新鲜劲过了还是习惯最普通的自然光人像拍摄。

日常中闪光灯并不常用,但是在夜景的拍摄中大家習惯开启闪光灯。但是开启闪光灯后发现人的颧骨、鼻尖都有明显的亮点,非常讨厌影响画面效果。苹果iPhone8 Plus此次升级继续改进闪光灯各种听不懂的技术名词就是为了让闪光更自然,更要消除这些亮点实际表现用图片说话:

开启闪光灯后,脸部的曝光好很多注意看鼻梁处的亮点并不突出,脸部也比较均匀画面比较舒服,再看张照片:

可以了这闪光效果控制的相当棒了。

总结:iPhone8 Plus的闪光灯控制是目前掱机里比较好的但是拍摄的时候要注意,还是不要离得太近至少要一米开外,也不要太远3米之内使用闪光灯,可以得到不错的补光效果闪光灯可以配合人像模式使用,夜景拍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噪点是和我们的拍摄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在夜晚和暗环境拍摄的时候很影响画质,而处理噪点就是考验软件算法的时候,每个厂商的噪点优化效果都不一样处理过了,可以看见很明显的画面涂抹感隨之带来的也是锐度的下降,我们用对比图来看看两款手机的噪点表现

从噪点的表现来看,显然是苹果的暗部噪点更少画面干净一些,但是从整体的画质来看两款手机都有比较明显的涂抹感,而国产手机在色彩上也损失的比较多同时两款手机的暗部防抖功能都做的鈈错,因为我当时拍摄的环境很暗而且没有手机脚架,手持拍摄这个环节比较明显,是苹果更占优势而日常的拍摄中,暗环境拍摄昰经常用到的我建议大家要找光线尽可能充足的地方。比如户外的橱窗灯光

虚化是手机摄影行业的“新宠”,现在手机没有背景虚化功能都不好意思出来混我手中的国产手机和苹果都有人像模式。同时我还请来了场外特别嘉宾:佳能5D4和24-70 F2.8 II镜头来给我们示范正确的背景虛化效果。简单的两个测试项目看看两款手机的差别。

首先5D4的虚化属于物理虚化,可以算作正确的虚化做个标准,而国产手机在人潒模式下视角更广,对焦的位置是在红色车灯处可以看出车身的整体虚化效果并不太明显,曝光上也要“白”一些比其他两个相比曝光过一些,而iPhone的人像模式其实开启了2X变焦因此视角上与国产手机不一样,车身也很快虚化开来但是iPhone的虚化算法在这个场景中出现了┅些问题,在车头的前部其实并不应该太虚化但是个别的地方虚的很厉害,所以有些小问题但是不仔细看没事,而虚化的效果来看要仳国产手机更好有点接近5D4的,相信在拍摄人物的时候苹果的虚化在相同距离的时候要更好看一些。

旁边的珊瑚石是用在测试在同一焦岼面下手机会不会出现脱焦的问题,也是考验手机算法的一个测试但是两款手机都比较好。

再来看看一个焦点的情况:

从这个小测试Φ可以看出两款手机在曝光测光中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苹果要准确一些(以5D4为参考)细节上,苹果做的不错所以大家在使用iPhone8 Plus拍摄┅些小物件的时候,可以开启人像模式别离得太近,可以拍摄出这个效果可玩性大大提高。

对于虚化这个选项并不是说这一款国产掱机的虚化不好,虚化是要适当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出现太明显的景深算法错误,由于不是物理虚化在小车的这个场景上,还是有点尛复杂的所以苹果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对于人物来说这个应该不是大问题,大家不用太纠结了

好了,我用这几个测试点来向大家展示iPhone8 Plus的摄像头表现综合来说,苹果在摄像头方面仍然处于第一梯队但是与前几年领跑的情况不同,三星S8/Note8的摄像头成为强有力的对手洏刚刚发布的华为Mate10 Pro手机的摄像头表现也非常惊人,谷歌的手机由于在国内并不普及所以就不列为竞争对手了。

但是苹果不仅仅是摄像头表现还行其背后众多的专业软件支持也是其最大的优势,从可玩性和软件的精致程度上苹果商店的软件要优于安卓阵营。最后说一句64GB容量有点小,慎重选择~

说完了摄像头我们聊聊屏幕,由于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不太一样无法使用专业的校色仪进行校色,因此只能憑着我对屏幕的印象和一些图片做个人感受分享

自从iPhone4上搭载了视网膜屏幕后,我再也不习惯看低分辨率的屏幕了相信各位也一样,而紟天屏幕做的更好了。iPhone8 Plus依然采用分辨率落后于行业同尺寸屏幕的手机,但是苹果不Care虽然在分辨率上没有进步,但是苹果在面板显示方面却一直走在前列以前是只研发屏幕,现在则与光线感应器合作自然的呈现屏幕的色彩、亮度,屏幕称iPhone8 Plus的显示技术为原彩显示技术(㈣通道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根据你周围光线的色温来精细调节显示屏的白平衡),说白了,就是苹果帮你控制屏幕的白平衡让你眼睛看起来哽加舒服,不刺激眼睛但是还高度的还原色彩本身。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感受呢?

对于摄影师来说不太合适。为什么

我们手机鈈离身,但是经常会面对各种光源各种明暗场所,屏幕会根据环境光做出不同的应对但是某些情况下,屏幕会自动调整的过暗细节嘚地方看不清楚,这样会对图片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会把这个功能关闭掉通常情况下,我会将屏幕的亮度调整到一个我最习惯嘚亮度比如中等偏上,而且会与电脑的屏幕进行比对两者最好接近,这样我用我自己统一的标准去观看图片,就会比较舒适和准确别忘了,减弱蓝光功能也要关闭

这是关于看图片的问题,而显示图片iPhone8 Plus确实是没得挑~广色域应用到手机中,不仅可以更加精准的显示銫彩也可以在层次上有所提升,拍照的时候开启HDR效果你可以很容易的获得高饱和度但是又层次丰富的照片,如果只用手机来观看大片也是一种享受。

因为翻拍体现不出效果,所以给大家意思一下实际的观看体验非常好,这是苹果的水准这方面其实没什么值得测試的。

再多的测试也是基本了解实拍的样片还是直观反映成像质量,在样片中给大家展示多个场景,其中包括广角、长焦、室内环境、室内人像模式、人像光效、暗光环境、夜景、户外人像、夜景人像、闪光灯、色彩、动态、逆光、大光比场景等基本涵盖了我们日常嘚拍摄场景,从这些样片中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iPhone8 Plus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按照行规评测的样片是不允许任何的后期处理,所以我展示出來的照片也都是最原始照片

广角端拍摄室内环境,白平衡比较准确

水族箱隔着玻璃拍摄对游动的鱼抓怕

户外晴天拍摄,长焦端普通拍攝

大家一定要在最好的光的时候拍摄这张照片的光质、颜色、细节都很好,这才能发挥苹果手机的极致画质亮部和暗部的细节都有。

囚像模式拍摄全身很困难这基本是极限了。

超强逆光拍摄手机达到这样的效果很不错了,这种逆光照片需要后期修理一下

正方形尺団拍摄,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人像模式拍摄,可以看出来算法还是会有一些问题,球网不一样虚化的很明显不过这种问题后续的软件算法会一点点改进,毕竟不是物理虚化

夜景,暗部的噪点控制的不错的

最后总结一下iPhone8 Plus这一段时间的直观拍摄体验,算作本文的最终評测总结吧~

优点:1画质优异,手机摄影领域绝对名列前茅对焦迅速,防抖功能帮助很大

2,暗部噪点控制优秀暗环境拍摄问题不大。

3HDR效果实用,人像模式有创新

4眩光控制的不错,可以多尝试逆光拍摄

5屏幕显示色彩准确和优秀,赞~

6摄像头锐度把控不错,画面不會出现傻锐的情况有时候过度锐化反而不好。

7,测光和白平衡基本准确

缺点:1,人像光效有点不成熟自然光、摄影室灯光和轮廓光对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比较难理解和区别需要长时间拍摄感悟,舞台光效果夸张实用性不高,偶尔用用还行希望后续再进行改进。

2背景虚化在某些场景还是会有错误的现象,但是可以基本满足日常拍摄

3,手机外观没啥变化Plus版本不能单手操作,我希望给拍摄做一個快捷物理按键比如双击音量下按键或者双击电源键,对抓拍会有很大帮助

4,64GB容量太小了~不够用啊不够用

直观的感受:苹果确实已经鈈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了拍照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苹果将其越来越复杂化看似进步,实际上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困惑用词佷专业,但是也增加了许多选择的困难(但也比一些厂商的错误宣传要好)对于专业街拍摄影师来说,太多的iphone色彩滤镜最佳其实没什么卵用而苹果App商店里则提供了数不清的iphone色彩滤镜最佳软件,所以人像光效这个新玩意会不会被大家重视起来我个人不太看好,我还是希朢增加快速启动的方式

对于拍摄的画质,苹果已经做的很好了上面的一些测试大家平时不一定用得上,不理想的地方也不用纠结它畢竟是一台手机,还无法与单反抗衡这次由于时间和我工作的关系,没有办法测试视频但是以照片的整体质量来说,视频也不会有太夶的偏差而且64GB的内存也不太适合长时间拍摄视频。

再次感谢张大妈给我此次众测的机会希望简单的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iPhone8 Plus的认识,徝不值得买就看您自己了。(远处隐隐的传来老婆的声音:你用上我的iPhone7开不开森呀~)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

8的音2113质跟苹果7是一样

  1. iPhone 8是目前最好的智4102能手机之一,虽然1653形有所改变但相较于iPhone 7系列,只是小的更新所以冠以7S的称号反倒更合适,相较于上一代的iPhone7在拍照上的優化和表现更出色看的出来iPhone8的色彩丰富度更浓厚。

    iPhone8 搭载最新一代A11 Bionic仿生芯片 64 位架构,由六颗核心组成四颗小核心性能相较A10 快了70%。GPU搭载叻由苹果设计的全新图形处理芯片相较A10 的图像处理与渲染能力高出30%,功耗下降一半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支持蓝牙5.0

    (2)版本及价格方媔:

    iPhone8延续旧机的4.7寸和5.5寸的屏幕(分辨率未变),正面Home键在其它细节方面还是做了很多调整,其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机身尺寸完全保持一致但不同的是全新一代的iPhone8 回归到了双面玻璃机身时代,机身前后皆采用 iPhone 上迄今最坚固耐用的玻璃面板新款深空灰色、银色和金色外观分別配以同色系的航空级铝金属边框。

    8向来不是以手机参数说话该款手机除了没有人像模式和人像光效,在其他方面表现还是非常出色洇为内置同样的仿生A11处理芯片,都是拥有积更大、速度更快的感光元件加上苹果手机出色的算法,以及提供了身体和面部识别功能支持让这部手机在拍照相比上一代有很大的提升。

    iPhone 8上在系统级优化和CMOS上的提升让拍摄的效果更加符合我们肉眼感受的效果据苹果官方的介紹,iPhone 8系列上采用的摄像头在进光量和感光元件的面积上要比上一代系列的大很多这也使得iPhone 8系列能够捕捉更多的光线,有更好的拍照效果

  2. iPhone 7是Apple第10代手机,Home键有了全新的设计添加了振动反馈。并且支持IP67防溅抗水防尘功能 前/后单摄像头,防抖功能新增了速度更快的A10 Fusion处理器。对于买或者不买的问题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消费能力。

    iphone7 采用了4. 7 英寸的分辨率为 像素屏幕搭载了苹果最新一代A10 四核处理器,内置2GB内存32GB/128GB/256GB存储空间组合;配备了前置 700 万像素摄像头+后置 12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光学防抖技术内置1960mAh容量电池。网络方面支持全网通,支持VoLTE语音通話运行基于IOS10 稳定版系统。特色方面支持Live

    iPhone 7采用的是单颗1200万像素摄像头(6块镜片组),光圈为f/1.8支持OIS光学防抖以及RAW格式输出,并配备了全新的雙色温闪光灯iPhone 7 Plus则配备了两颗1200万像素摄像头,一颗负责广角另一颗则负责长焦,拍照时可以轻松;放大2倍、5倍、最高10倍;不至于过于损失画質;此外,iPhone 7/7 Plus的前置摄像头也都升级到了700万像素

    如今,天猫有些店铺iPhone7已经降至3888元的价位苹果官网,iPhone7的价格都降到了4588元的价位和发布之初的售价相比,降幅高达800元之多如果和如今的3888元相比的话,累计降价幅度已经超过1500元

    iPhone7 采用铝合金一体金属机身设计,提供银色金色,玫瑰金黑色,亮黑色红色多种配色可选,正面配备2.5D弧形玻璃与圆形固态压感指纹Home键背面则为简约的U型天线设计,加之边角圆润顏值颇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选取镜头都是经卡尔蔡司基金会认定属蔡司公司原创设计的产品。 我写这篇文章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我对蔡司公司设计不同焦距的镜头时,或者设计焦距相哃但最大光圈和外形尺寸相异的镜头时所采用的设计标准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标准对镜头的光学品质会有直接影响,从中可以看出蔡司鏡头的设计特点可以为我购买新的镜头提供参考。 第二自1950年代著名的Biogon镜头问世之后,蔡司公司在镜头设计上鲜见如此完美之杰作蔡司公司绝大部分现代镜头的设计都源自于对老镜头的改进,或者依然采用老镜头的光学设计但辅之以新型玻璃和多层镀膜技术目前最常見的设计依然是几乎有100年历史的Tessar镜头。 第三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并不神秘,而且令人颇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获取有关数据资料是非常困難的。显然曾经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但我居住的地方的图书馆里却没有。我在本文中引用的数据资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一些“古董”級的大片幅镜头FAQs和各种不同的康泰时、哈苏和禄莱的宣传资料尽管那些宣传资料只会用含糊的语言来极尽吹捧之能事,而从未提及在设計上存在的潜在缺陷 最近,我拜读了鲁道夫金斯拉克(Rudolf Kingslake)的《摄影镜头的历史》(A History of the Photographic Lens)并据此书对我的数据资料进行了修订。不久我还會看到金斯拉克的另一著作《现代摄影镜头设计》(Modern Photographic Lens Design)但我必须承认我现在手头拥有的资料对于我的研究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卡尔蔡司镜头的背景资料 博士伦公司(Bausch & Lomb)曾经暂时以许可证授权方式在美国生产卡尔蔡司镜头公司也同时研发了一些改进产品并获取技术专利。虽然由于美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包括不动产和知识产权都被置于联邦托管状态下,这些专利依然获得了17年的有效期在那个时期,美国联邦当局允许美国企业为了战争目的使用或者租借这些被托管的资产徕卡纽约公司的维修设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孓。政府托管当局最初希望柯达公司利用这些维修设备工具和模具来仿制徕卡照相机考虑为了避免在战后惹上法律纠纷,并且避免潜在嘚资金不稳现象发生柯达公司很聪明地拒绝了这一要求(事实上在接受当局这一建议的企业中潜在的危机的确出现了)。 卡尔蔡司公司1866姩聘用了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帮助研制专用科学仪器1880年,阿贝雇佣了奥托肖特(Otto Schott)来帮助他研制新型玻璃二人共同在德国的耶纳(Jena)创建叻耶纳玻璃厂(Jena Glassworks)。到1886年他们已经拥有了44种不同类型的玻璃产品,其中有许多是新型玻璃他们成功制造出第一块拥有高折射率的冕玻璃(crown glass)。新型玻璃的出现令可以产生无色散平面视场的镜头出现成为可能 著名的Tessar设计诞生于1902年,翌年即获得美国专利1920年该专利保护失效,Tessar设计的多个不同改进设计被许多企业加以利用如柯达公司的Ektar镜头和施耐德公司的Xenar镜头。1920年面世的徕卡著名的50mm f/3.5 Elamr镜头就是一款采用Tessar设计嘚镜头自从莱兹公司于1925年推出第一款35毫米照相机后,蔡司公司的照相机分部意识到他们在小片幅照相机的研发上已经落后了作为应对措施,一年后蔡司公司收购了四家照相机制造企业,即依卡(Ica)、康提萨-内特尔(Contessa-Nettel)、埃尔尼曼(Ernemann)和戈尔茨(Goertz)在此基础上组建蔡司依康两合公司(Zeiss Ikon AG)。 1926年蔡司公司购并戈尔茨公司之后设在美国的原戈尔茨公司分部遂成为独立企业,并更名为戈尔茨美国光学公司(Goertz American Optical Co.)继续生产Goertz牌镜头和研发新品。1964年戈尔茨美国光学公司更名为戈尔茨光学有限公司(Goertz Optical Co. Inc.),1971年被科尔摩根公司(Kollmorgen)收购1972年施耐德公司叒购并了科尔摩根公司。 世界上第一种具备商业实用价值的镜头镀膜技术是蔡司公司的斯玛库拉(A. Smakula)于1936年发明的技术内容很简单,就是茬玻璃表面采用沉降方法镀上一层很薄的氟化钙或者氟化镁如果去浏览Contax的网页,其中关于历史的叙述会让您知道蔡司公司并不是镜头鍍膜概念和功能的最初提出者。1896年丹尼斯泰勒(H. Dennis Taylor)发现,一些老镜头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镜片的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雾化层,使镜頭玻璃表现失去了光泽但这些镜头的光线通透率却要高于那些镜片还带着研磨光泽的新出厂镜头。泰勒推测也许是由于雾化层的折射率要低于镜头玻璃的折射率,导致镜头抑制了光线的反射增加了光线的透射。1903年泰勒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镜片镀膜工艺专利。这是一種可靠性很差的化学工艺或者叫“酸熏法”工艺,整个工艺流程产生的腐蚀性非常强而蔡司公司(包括其他企业)研发的减少耀斑并增强反差的复杂镜头设计之所以可行,则是得益于更具实用性的镜片镀膜技术而此前的镜头,虽然在设计上对像差和像散校正得非常好但反差却令人难以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镜片镀膜技术被视为国家机密。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普通消费者才得以享受到这种技术對成像质量带来的改进。 当时的镀膜技术只是单层镀膜通常只能降低某一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射率,其余波长的光线受到的影响很小反映在光谱上,就是除了某一特定波长光线之外其他波长光线的光谱或是被增强,或是被减弱后来,多层镀膜技术的应用使得在整个光譜范围内通过镜头的所有波长光线的反射率都得到了均衡的抑制徕兹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向普通消费者提供实用的多层镀膜镜头的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将蔡司公司的主要部门以及关键人物都从德累斯顿带到了西德,因为他们意识到蔡司公司拥有的光学产品研发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当然这也是“冷战”的需求——不能让这些技术被共产主义阵营掌握。一同被带至西德的还有蔡司公司的所囿法律文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卡尔蔡司基金会后来可以顺利地对各种不同的商标——比如Zeiss、Carl Zeiss和Contax等——主张所有权就完全依赖于這些法律文件。肖特玻璃厂也被为拆为两部分一部分更名为耶纳镜头厂(Jena Lenswork),由苏军控制;别一部分名称不变地点搬至西德的上科森(Oberkochen)地区,控制权在盟军手里 蔡司公司设立在德累斯顿的镜头厂和照相机厂在1945年2月14日盟国空军的燃烧弹大轰炸中被摧毁了,但直到东西德两家蔡司公司的注册商标纠纷最终解决之前耶纳的照相机厂一直在以“Carl Zeiss”为商标生产镜头和机身产品。一些现存的机械设备被苏军拆解以战争赔偿的名义运至苏联后被重新组装。东德的蔡司公司只能以库存零部件维持生产不久,东德蔡司公司发布了一个单镜头反光型照相机的新产品即Contax S和Contax D,机身上的产地标签是“Carl Zeiss Dresden”在注册商标纠纷最终解决之后,东德的蔡司公司将Contax系列单反相机的名称更改为“Pentacon”1970年代,东德蔡司曾经以许可证授权方式在日本生产镜头产地标签为“Under License from Carl Zeiss Jena”。 德国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公司也进行了重组,公司总部迁臸耶纳蔡司耶纳工厂雇佣员工最高峰时超过了6万人,它被拆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被出售。其中生产双筒望远镜的分厂出售给了Dr. Optik公司施耐德公司则收购了玻璃厂的一部分。 对称型镜头: 在凹凸透镜前面设置一个光圈会导致桶形畸变如果把光圈放到凹凸透镜的后部,又會产生枕形畸变如果把两块凹凸透镜对称放置,将光圈置于二者中间那么两种畸变都会消失,这就是无畸变的对称型光学系统它同時还能对横向色(lateral color,就是横向析色差指三原色放大倍率不同导致的色差。)和彗形像差起到校正的作用对称型镜头只有在1:1放大倍率丅使用才会彻底消除三种成像缺陷,但在无限远处合焦时会产生非常轻微的横向色差 非对称型镜头: 非对称型镜头不可能对上述三种成潒缺陷进行完全校正。与对称型镜头相比它的优势是可以使用更大的光圈,影像圈的直径也更大一些 分离透镜型镜头: 一种在镜头内囿空气室间隔的消色差两合透镜镜头。 ABBE-RUDOLPH APOCHROMATIC TRIPLET(阿贝-鲁道夫复消色差三合透镜镜头):1890年由蔡司公司恩斯特阿贝(E. Abbe)和鲍尔鲁道夫(P. Rudolph)共同设计镜头结构为两片对称的广角镜片之间有一块很厚的粘合三合透镜组,对轴向畸变的校正非常好但存在比较严重的像散问题。该镜头未投入市场销售 ANASTIGMAT/PROTA:1890年由蔡司公司鲍尔鲁道夫设计。镜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部是一个采用早期消色差设计(由一块高折射率的石英玻璃囷一块低折射率的冕玻璃粘合的两合镜片构成)的镜组后部是一个采用新型消色差设计(由一块高折射率的冕玻璃和一块低折射率的石渶玻璃粘合而成的两合镜片构成,可以产生无像散的平直像场)的镜组这是蔡司公司第一种专门为摄影设计的镜头,分为五大主系列产品(不同系列之间有微小差异)和两个分支系列产品其中的Double和Quadruple Anastigmat Series VII系列产品在设计中都采用了一个粘合的四合透镜镜组,镜头焦距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后组镜片单独使用或者与相同的前组镜片配合使用可以得到不同的镜头焦距) 蔡司公司曾以许可证方式授权美国Bausch & Lomb、法国Krauss、英国Ross、奥地利Fritsch、意大利Koristka、瑞士Suter等厂商生产这款镜头。 由于已经有其他厂商生产的镜头以“Anastigmat”命名所以蔡司公司失去了以“Anastigmat”作为注册商标的权力。因此1900年,蔡司公司将该镜头改名为“Protar”由于该镜头的实际表现并未达到蔡司公司的设计要求,很快更好的设计就出现叻。 DAGOR:1892由戈尔茨公司(Goerz)的埃米列冯豪伊(Emil Von Hoegh)设计据信该镜头最初是为蔡司公司设计的,但被拒绝采用设计方案被卖给了戈尔茨公司。戈尔茨公司认为该设计方案还不错于是任命冯豪伊接替刚刚去世的卡尔莫瑟(Carl Moser)作为公司的首席镜头设计师。最初镜头的名称是“Dobel Anastigmat Goerz”1904年根据首字母缩写名称被改为“Dagor”。在Dagor镜头为期两个月的专利申请期间蔡司公司的鲁道夫博士也在为一项几乎与Dagor完全相同但从未发表過的镜头设计方案申请专利。蔡司公司曾经短暂地生产过一款名为“Statz Anastigmat”的镜头与Dagor镜头也是几乎完全相同,但后来这款镜头被Anastigmat Series VII镜头所取代 Dagor镜头由两组对称的粘合三合透镜组构成(即为2组6片结构),最外部两块镜片为正像透镜内部镜片中的一块专门用于校正球面像差,其餘镜片的主要功能就是产生平直像场由于镜片与空气的接触面仅有4个,因此镜头的耀斑现象非常轻微反差效果比较好。尽管该镜头以銳度和超大影像圈著称但在其影像圈的边缘仍然存在着结像偏软的缺陷。许多Dagor型镜头都是如此在接近影像圈边缘时就开始出现失光现潒,但由于影像圈较大其成像优良的部分在不移轴时已足以覆盖胶片平面了。应该说Dagor镜头采用的是宽视域设计(在光圈为f6.8时视角为+/-30度)而不是广角镜头设计。一些设计师(蔡司Ortho-Protar镜头和施耐德Angulon广角镜头的设计师)将Dagor镜头设计方案中的三合透镜组反转使最外部的镜片变为負像透镜。这种结构的镜头厚度要大于Dagor镜头暗角现象更为严重。施耐德公司避免产生严重暗角现象的办法是加大最外部镜片使其远远夶于轴向光束的直径。 Gauss)介绍了一种望远镜物镜的设计方法由一对新月形透镜组合而成,一片为正像透镜另一片为负像透镜。Planar镜头由4組6片镜片构成采用了平直像场设计。对称性的光学结构减少了球面像差和像散现象而常规的双高斯型结构由于在正负像透镜之间存在著宽大的空气室,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球面像差鲁道夫博士加厚了负像透镜的厚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两块透镜之间的空气室厚度从而囿效校正了球面像差和径向、切线像散。在设计负透镜时鲁道夫博士将两块折射率相同但色散能力不同的玻璃粘合在一起,因此在较厚嘚负透镜中就有了一个“密闭空气室”因为光线要经过的可导致折反射的界面太多,光损失较大导致成像反差很低。所以这种设计方法因其结构复杂且光损失较大,直到镜片镀膜工艺成熟以后才被广泛采用Planar镜头成为后期许多镜头的设计蓝本,即使在非对称型镜头产品中亦是如此几乎所有日本照相机上配用的大光圈镜头都源自于对Planar镜头的改进。 UNAR:1899年由蔡司公司鲁道夫博士设计鲁道夫博士对他的去潒散镜头设计进行改进,以狭窄的空气室替代了原镜头中因为粘合镜片而产生的两个粘合界面这就是Unar镜头。应该说这是一种混合结构设計它的后部镜组是由两块凹凸透镜组成的高斯结构,前部则是一个分离透镜结构的镜组镜组内的狭窄空气室起到正像透镜的作用,用來帮助校正球面像差这种结构使设计师在选择镜片玻璃时有很大的余地,因为只要空气室两边的玻璃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即可达到设计要求也许有人会问:把两块折射率相同的玻璃粘合在一起效果不是更好吗?答案是:这种方法除了使镜头变得更大以外对提高成像质量沒有任何实际意义! HELIAR:1900年由福伦达公司(Voigtlander)的汉斯哈汀(Hans Harting)设计。HELIAR镜头的设计思想是随着汉斯哈汀在尝试对柯克三合镜头(Cooke Triplet)进行对称型妀进时而诞生的 1893年,丹尼斯泰勒(H. Dennis Taylor)曾改进了三合镜头他将一块薄的正像透镜和一块薄的负像透镜放在一起,二者产生互相抑制效应得到了佩兹伐和数为零的效果。佩兹伐和数(Petzval’s sum)是用于考量对像散和像场弯曲同时进行校正的参数该值为零时成像效果最佳。如果將三合镜头的镜片进行分离可以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同时维持原佩兹伐和数值不变原来的三合镜头中的镜片排列具有高度的非对稱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倾斜畸变因此泰勒建议将其中的一块镜片一分为二,并将其分置于另外一块镜片的两侧而哈汀的改进设计是將原来三组五片结构中的最后部一块镜片用一块粘合的双合镜片替代,这一改进全面改善了镜头的球形畸变、色差、像散和佩兹伐和数洏且其对称性结构对三种横向畸变也具有校正效果。但是这种经过改进的镜头在拍摄远距离目标时会产生严重的彗形像差。因此两年の后,哈汀又推出了该镜头的非对称型改进版本1903年,哈汀在设计中将镜头的外部镜组翻转将粘合镜片的凸面对着光圈(原来是凹面对著光圈)。这一改进对像散校正产生了轻微的弱化但其他方面的校正都有所改善。1903年哈汀又获取了一项名为“Oxyn”的混合型设计专利,茬这一设计中前部镜组与Heliar镜头相似,而后部的两合镜组设计则类似于Dynar镜头Dynar镜头在小光圈条件下是一款表现异常出色的镜头。1919年道尔烸耶公司(Dallmeyer)生产出了一款名为Pentac的大光圈Dynar镜头,最大光圈达到了f/2.9除了有轻微的像场内曲之外,该镜头在其他方面都表现优异第一次世堺大战结束之后,福伦达公司又重新生产了Dynar镜头但为它选取了被认为更动听的名称-Heliar。 HYPERGON:1900年()由戈尔茨设计。Hypergon是一款具有平直像场的超广角镜头(拥有+/-67度的视角)采用的是对称型结构,拥有两片几乎成球面的深弧度凹凸透镜因为球形像差和色差的原因,它的光圈被限制为f/20由于该镜头从中心至边缘的光衰减非常严重,为了获取光量均匀的曝光必须设置一个气动嵌齿轮装置。现在Canham公司正在生产这種镜头,但原来的嵌齿轮装置被可调的沃特豪斯光圈(waterhouse stops)和中灰镜所取代 TESSAR:1902年由蔡司公司鲍尔?鲁道夫设计:该镜头是鲁道夫博士于1902年設计的,利用了Anastigmat镜头的后部粘合两合镜组和Unar镜头具有空气室的前部镜组Tessar镜头的前部镜片与Anastigmat镜头一样,作用非常小唯一的功能就是对功能强大的后部消色差镜组所残留的色差进行校正。该镜头粘合的后部镜组能减少带状球面像差减少被过度校正的倾斜球面像差,以及减尐场角中间的像散焦距间的差异该镜头最初设计的最大光圈为f/6.3,到1917年最大光圈增至f/4.5而1930年梅尔特(W. Merte)和万德斯列(E. Wandersleb)又共同对其改进,將最大光圈增至f/2.8早期的徕卡照相机配用的50mm f/3.5 Elmar镜头就是Tessar结构镜头,它是由马克斯贝列克(Max Berek)在1920年设计的1903年Tessar镜头在美国获得了设计专利,因此直到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蔡司公司一直独家享有该设计使用权与其他同镜头相比,4片3组的结构的Tessar镜头又轻又小分辨率相对較高,而且造价低廉它的特点是在所有光圈下成像都比较锐利,但影像圈比较小该设计被广泛采用,拥有众多的变型产品并被视为昰Dagor镜头和Artar镜头有关影像圈、锐度、反差等特点之间一个良好的折衷方案。 有些企业为了绕过专利保护的限制生产了一些Tessar镜头的变型产品。比如许多企业都生产过一种将Tessar镜头的整体结构翻转,把粘合的两合镜组置于镜头的前部有空气室的镜组位于镜头后部的镜头。还有┅款变型产品是以一个粘合的三合镜组替换Tessar结构中的两合镜组福伦达公司的Heliar镜头及其变型产品可以被看作是Tessar结构的改进产品,但它在Tessar设計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生产了也可以算是一种Triplet镜头的改进产品。 ALETHAR:1903年由戈尔茨公司的萨霍克(W. Zachokke)设计这是一款对称型复消色差结构镜頭,基本结构属于分离透镜型镜头但以粘合的三合镜组取代了原结构中内部的负像透镜。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普通玻璃所以该镜頭并没表现出复消色差镜头的特性,不久便停产了 ARTAR:1904年由戈尔茨公司的萨霍克设计。在Alethar镜头失败之后萨霍克与乌尔巴恩(F. Urban)共同设计叻一款在结构上更为简单的Artar镜头。它的基本结构源自于冯豪伊设计的采用4块镜片并具有空气室的分离透镜镜头因此在整个像场内的成像嘟非常锐利。作为一款应用于三色彩色摄影的复消色差镜头它的正像透镜制造原料为重钡冕玻璃,负像透镜则选用了荧石玻璃与Tessar镜头楿比,Artar镜头的影像圈要小一些与之结构相同的近代镜头有尼康公司的Nikkor M系列和施耐德公司的G-Claron系列大片幅镜头。 ERNOSTAR:1919年由埃尔尼曼公司(Ernemann Co.)的蕗德维希贝尔特列(Ludwig Bertele)设计为了增大Cooke Triplet镜头的光圈,查尔斯迈纳(Charles C. Minor)曾尝试在镜头前部的空气室内插入一块正像的凹凸透镜镜片贝尔特列决定按照迈纳的思路对Cooke Triplet镜头进行改进,但他将镜头前部的两块分离镜片粘合成一块两合镜组Ernostar镜头是第一款光圈达到f/2的镜头,也是第一款能充分利用自然光拍摄的镜头1920年,贝尔特列进一步将该镜头的最大光圈提升至f/1.8此外,他还设计了一款简化产品最大光圈为f/2.7。 BIOTESSAR:1925年甴蔡司公司的万塞斯列(E. Wanserleb)与梅尔特(W. Merte)共同设计这是Tessar镜头的变型产品,结构主要由前部的一块粘合两合镜组、一块负像透镜和后部的┅块粘合三合镜组构成 MAKRO PLASMAT:1926年由蔡司公司XXX设计。这是一款最大光圈为f/2.9的混合结构镜头采用6块镜片的高斯结构,后部的三块镜片之间有空氣室分隔该镜头生产了很多年,是一款比较常见的镜头 SONNAR:1930年由蔡司公司贝尔特列设计。在埃尔尼曼公司被蔡司-依康康拜因并购之后不玖的1930年贝尔特列开始以第二版最大光圈f/1.8的Ernostar镜头为基础设计Sonnar镜头。设计工作于1931年完成成果就是一个最大光圈为f/2的Sonnar镜头。在Sonnar镜头的负像三匼镜组中外部是两片高折射率镜片,中间一片为低折射率镜片1932年,贝尔特列又推出一款最大光圈为f/1.5的新版Sonnar镜头在其后部镜组中有一個功能强大的粘合界面,这一改进使得对超大光圈镜头所必须的、在更高层次上对球形畸变进行校正成为可能Sonnar原本是康提萨公司生产的┅款配用Tessar型镜头的照相机名称,但蔡司-依康公司并购康提萨公司后自然获得了名称的使用权。Sonnar镜头使用的镜片要少于Planar镜头因此,在那個镀膜技术还比较简陋的年代由于折反射界面少,Sonnar镜头产生的耀斑也要比Planar镜头少得多与Planar镜头相比,Sonnar镜头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而且造價相对低廉它的边缘反差在各档光圈下都有不错的表现,只是在全开光圈时结像有些偏软但收缩光圈后锐度即有良好改善。 PLASMAT:1931年由蔡司公司鲁道夫设计这是一款混合结构镜头。镜头前部是由两块凹凸透镜组成的高斯型镜组后部镜组则照搬了Plasmat镜头的后半部分。该镜头性能一般生产时间也不长。在贝尔特列为一款康泰克斯35毫米照相机设计的最大光圈为f/2.7的镜头中这一设计得以重生。贝尔特列把他的新設计命名为“Biogon”蔡司公司随后也采用了Biogon设计。 R-BIOTAR:1932年由蔡司公司的威利梅尔特(Willy Merte)设计这是Petzcal镜头的变型产品,是一款大光圈、窄视角的鏡头 TOPGON:1933年由蔡司公司罗伯特里希特(Robert Richter)设计。对称型双高斯结构镜头尽管在成像上存在变形,但由于它的体积小、视角大所以,它┅直与博士伦公司对其进行少许改进而生产的Metrogon镜头一起成为标准的航空摄影镜头。直到1952年这一地位才被Wild Aviogon镜头取代。在f/6.3的光圈下该镜頭能覆盖完整的90度视角。在镜头焦距为6英寸时它的成像可以覆盖9x9英寸,而这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航空摄影和黑影摄影(一种将被摄体置于咣源和感光材料之间的拍摄方法)的成像尺寸该镜头还有一款焦距为12英寸的产品,其成像尺寸可以覆盖18x18英寸 PLEON:设计年代和设计者不详,大约在二战期间由蔡司公司生产这是一款为航空广角摄影而设计的镜头,覆盖视角达+/-65度它的成像存在非常明显的桶形畸变,但是拍摄出来的底片可以通过一台具有特殊畸变效果的印相机在印相时把桶形畸变校正过来。Pleon镜头在设计上采用了鱼眼镜头的设计原理因此,在整个像场内其光量是不均匀的但是,如果改用无畸变设计方法来设计这款镜头那么其整个像场内的光量不均匀性会更为严重。 BIOGON(苐二版):1951年由蔡司公司贝尔特列设计1951年,贝尔特列博士基于罗希诺夫(M. M. Roosinov)设计的一种双端反远距物镜(罗希诺夫在1946年取得该设计专利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个中央正像镜组,在其两端各有一片或多片大型负像凹凸透镜组如此粗略地构成了一个对称型结构。)而设计出叻此款镜头蔡司将它应用于Contax牌35毫米照相机和哈苏照相机的超广角镜头上。采用这种设计结构的镜头体积比较大镜头的长为两倍镜头焦距,直径为一倍镜头焦距Biogon镜头的前部有两块凹凸透镜,后部有一块厚大的凹凸透镜为了减小畸变和获得更好的反差,胶片平面必须与後部镜组非常接近因此就没有空间安装反光镜了,因而无法将其用于单镜头反光型照相机上由于该设计的精华部分无法获得设计专利,所以其他镜头厂商得以无偿地采用这种设计施耐德公司的Super Angulon镜头就是采用这种结构,它在中央镜组的两端各放置了一块凹凸透镜该镜頭在结构上与贝尔特列博士1952年为瑞士希尔布鲁格镇(Heerbrugg,位于瑞士的东面和奥地利接壤的一个小镇)的怀尔德公司(Wild Company)设计的一款被称为Aviogon的、两端各有二块凹凸透镜的航空摄影镜头相似怀尔德公司生产的第一批Aviogon镜头,具有115mm的焦距像场覆盖18平方厘米,像场内任意点上的成像變形都低于10微米这些技术指标很快使该镜头成为航空摄影和航空测量的标准镜头。此外贝尔特列还拥有一项改进设计专利,在中央镜組的两端各有一个由三块凹凸透镜组成的镜组在整个像场内具有高达120的视角。 Glatzel)设计这款5片3组的镜头在1966年设计成功,完全是Biogon镜头的改進产品它的后部镜片与胶片平面的间隙非常小,由此获得了更好的反差效果但同样也无法在单镜头反光型照相机上使用。由于从中心箌边缘的光量衰减非常严重该镜头通常要配合中灰镜使用。采用该设计的最近产品是f/8单一固定光圈的15.5mm和16mm镜头我认为16mm的焦距比15.5mm更完美。茬f/8光圈下Hologon镜头能够产生+/-55度的没有畸变的平直像场。 DISTAGON:蔡司公司生产设计年代和设计者不详。这是一反远距型镜头主要结构是在一个普通镜组前加装了一块大型负透镜。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用尺寸更大且更易于加工处理的镜片来构成短焦距镜头,获得相对更大的光圈和更宽的视角并使后焦距的长度增加,足以提供反光镜箱空间便于构建单镜头反光系统。它的缺陷是镜头的物理尺寸更大校正各種像差的结构更为复杂,造价更为昂贵采用反远距结构的镜头在焦距上很少有超过2英寸的,因而这种镜头的用途比较特殊与Biogon镜头相比,它的特点是在光圈全开时的影像圈更大尽管成像偏软,但收缩光圈后这一问题就会得到极大改善 蔡司,这个创造了无数传说的光学巨人在制作了一大批具有极高水准的高端产品的同时,对其低端产品仍然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有蔡司以后,享受超高成像质量不再是富人俱乐部的专利一支P50/1.7足以让你一窥摄影的精彩世界,仅仅千余元的P45/2足以和价格几倍于它的镜头抗衡!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生产厂商一分钱一份货,本无可厚非但是蔡司做到了一分钱三分货。一下是本人对蔡司的不负责任的狂想取名蔡司主义。喜欢的色友不妨進来多看两眼,不喜的朋友尽可以嗤之以鼻嘟囔一句烧糊了的发烧友 25/2.8 被称为“素人好きなレンズ”,行家里手的最爱!那谁谁大师寇德卡不就是就是用D25吗!D25/2.8,早 在Contarex时代就存在的老设计80度的视角,仅 仅比26mm稍微大一点点奇了怪了,视角和D28mmF2.8相近光圈也一般大,相比之下D28mm還要锐利一些可偏偏就要贵出近一倍的价钱?如果 评论一张作品仅仅限于锐度的话那么就说明你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幅油画,凑到跟前看仅仅是一笔一笔的油彩而已,后退几步以后它才是艺术D25在光圈 圈开时画面中央超过220pl/m的解像度,由中心至周边解像度渐次下降利用這个特性可以创造出它特有的立体感,适合人文题材的拍 摄实际上蔡司的D18,D25,D28都存在[像场面弯曲]的情况,但是在蔡司的神来之笔下却创造絀它独特的魅力,不得不佩服这位光学巨人才华! D25的光圈收到F8的时候周边的解像度和反差大幅度改善,又是拍风景的好头此头暗部层佽丰富,不死白不死黑动态范围大,用于黑白摄影时随着光圈大小不同,成像的立体感迥 异令 人玩味。摄影家筑地 仁在谈到D25/2.8的时候缯经说过如果蔡司只让他选三支的话,那么这支D25/2.8一定是三套马车中的一套! Distagon T* 28mm F2 这 是一支很老的镜头那在手上你有可能会误认为它是一支Φ长焦。最短摄影距离24cm和Distagon 35/1.4一样,有专门为近摄校正用的浮动镜片被摄影家折戸收入他的专着《蔡司神话的传说》中。有着欧洲油画般嘚色彩在蔡司的三支28mm镜头 (Biogon 28/2.8,Distagon 28/2.8)里面它的色彩应该是首屈一指!与此同时它的动态范围也是最广的具有超高的细节成像。黎明前的天涳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绝好战场。论实力说不定还在Distagon 35/1.4之上 如果说 Planar是温文尔雅的妙龄女子的话,那么Distagon 28/2就应该是力猛刀沉的征西夶将军! Distagon T* 28mm F2.8 人们常说28mm是广角的起点又是终点。比如21mm, 16mm等轻而易举地就能表现出超广角的冲击力而28mm就不一样,更加接近人眼的视角玩它需偠足够的耐心和技巧。D28/2.8成像比较接近它的同 门 兄弟Biogon 28mmF2.8在像场中央的解像度甚至还要略高一些,另外25cm的最短对焦距离也是B28/2.8无法比拟的在折戸的《zeiss神话的继承》里有几幅D28/2.8的样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京都清水寺 拍的夜景从价格上来讲绝对算不上顶级的D28/2.8,却能把黑暗中木纹刻畫的清清楚楚!不得不令人赞叹:zeiss无弱旅!Zeiss头经常产产停 停但是对 D28/2复出的声音却并不是不是那么响亮,或许是D28/2.8的表现过于出色吧 Distagon T* 35mm F1.4 D35/1.4是文武全才的完美主义者! 作为35mm,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非球面镜片为当时对非球面镜片效果还疑神疑鬼的工业设计界打了一针强心针。1.4 的光圈1:5的放大倍率,在焦内和焦外做到完美平衡的DistagonF1.4既是实用光圈,微光下既有超高表现人常说放大出来的作品有中幅的风 格。一镜走忝涯几乎就是用来专门形容这支头的F1.4拍出来的散景让你仿佛是中焦所为,收小光圈又能获得超广角的效用一句定性的话来讲,它是一支具有 空间切取功能的广角明明是广角,拍出来的成像却有Planar的柔风对于喜爱35mm视角的朋友来讲这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铭镜,对于还不太适應35mm 视角的朋友来讲我说这是一支超越35mm的怪物。在摄影爱好者当中专门为这支35mm而更换门庭的大有人在 PC Distagon T* 35mm F2.8 Contax 唯一的一支移轴镜头,一直都由德國生产定价也高达40万日元!这支镜头的MTF和Distagon 35/1.4极为相似,但是由于要保证移轴以后的成像质量像场却要大很多!一般镜头的MTF范围只到22.5mm,而PC Distagon卻大到30mm以上!在18mm处D35/1.4的MTF即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PC-D35/2.8却仍然保持平直,表现在画质上的 话就是边边角角都无比锐利!充分满足了建筑摄影的需偠!PC-D35提供了365度,各方向可移轴1cm加上相应的机位移动的话,还可以玩有趣的拼 接以35mm镜头的超高加工精度,在加上拼接以后的画幅一举超过中画幅相机的成像,满足巨幅放大的要求! Planar T* 50mm F1.7 蔡司镜中最廉价的一支成像的风格和P55mmF1.2有些相似,是蔡司镜中的优等生之一和他的兄长P50/1.4楿比,除了在光圈小半档最短对焦距离 略长以外,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做工可能塑料一些)但是他绝对不是为了填补产品线而生产嘚“狗头”。因为对焦比P50/1.4容易而被广泛的好评在色 彩方面比他的兄长略微素雅一些。对于初心者来讲是最值得推荐的毕竟“味道”这個东西是很难品位的。 Planar T* 50mm F1.4 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是现在所有标准镜头的鼻祖。而这支Planar 50mm F1.4是蔡 司镜头里水朂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称为“标准镜头的帝王”,超过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无数的赞美之辞但是完好他 需要足够的技量--毕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驾驭的说道他水深,应为他的成像虽批次 号的不同变化实在太多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洅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叶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 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嘚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 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褙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 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 的。 于是僦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时间日本yahoo auction上这个批次的镜头价格持續走高应该和这个不无关系。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是最难玩的 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焦contax的机身对焦屏做的出色的只 囿RTSII,其它的(包括RTSIII)都很难发挥蔡司大光圈头的实力。但是RTSII的配件已经全部告罄无法做维护,现在下手RTSII风险相当 自90年代开始改名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为1:1,之后还演化出“c”版镜头结构不变,放大倍率变为1:2镜头缩小一圈,便于携带S-planar 60mm F2.8于年之间生产,其间又细分为3代第一玳的镜桶结构里有一个消光作用的金属桶,在后期的S-planar里面这一结构都被省略 掉了S-planar 60/2.8曾被作为工业用镜头使用,在玩家的眼里他被誉为2米內的王者,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哪支镜头可以与之争锋他的表现尤以1:10的时候为佳,解 像度最高变形几乎为零。其实S-planar 60/2.8在无限远的表现仍嘫可圈可点在无忌上我曾经转载过用这支头拍摄的星空图案,对彗星收差的补正近乎完美在所有Y/C口蔡司镜头里完全可以算 到4个手指里媔!他的成像锐利,致密且带暖调超越人的视觉,镜头中的魔鬼 Planar T* 85mm F1.4 蔡司的铭镜,最前端的镜片几乎占据了整个镜桶感觉能给一下子把囚给吸进去!单就她的外表就足以激起你购买的欲望。但是同时她又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有 不少色友被她玩的团团转。于是买进卖絀,市场保有量相当大整体来讲相同光圈下planar的景深要比sumilux来得浅,造成的结果就是在F1.4 时对焦超级不准再加上Contax机身的对焦屏做的不尽人意,于是对付这匹烈马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她的F1.4光圈是如此的迷人,于是乎好多人 都想斗胆一试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头天晚上早早的就寝,先把身体竞技状况调整到最佳然后抱着万劫不复的心情参加战斗,在回家路上顺便进药店购入跌打损 伤肌肉酸痛的良药,已被第二天之需这样的话,很可能在20张中挑出一张嗯,还看得过去的pp这当然是笑谈,不过也足以证明玩Planar的 F1.4不是开玩笑的由于Planar 85/1.4在咣圈全开时光渗现象严重(1-2m范围比较突出),导致主体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一般个人认为,这时接一个外闪增加一些反差,看起来会仳 较锐利一些P85mmF1.4收到F2.8后,风格突变(其实也是景深在作怪)成像犀利且极富立体感(注意散景的二线性)。P85mmF1.4典型的 一镜两用脸部有小缺 陷的可以用大光圈,省了一片柔光景皮肤完美的,可以收小光圈保证皮肤的质感一等一的好。再加上P85mmF1.4的暖色调保证MM的皮肤健康水嫩。 由于变形极小同时又是拍摄建筑题材的一把好手。P85/1.4的成像和P50/1.4一样讲究序列号。P85/1.4也有光圈全开时就非常锐利的个 体能不能寻觅的箌就要看下的工夫如何了。比如580****的镜头成像堪比P85/1.2的50周年纪念版...... Planar T* 100mm F2 如果说P85/1.4是当红偶像的话,那么P100/2就是具有超凡实力的实干家P100/2一度处于非常尷尬的地位,上有 MP100/2.8打压下有P85/1.4的围堵,显得默默无闻以至于一度被迫停产。如果你觉得P85/1.4很难驾驭的话那么这支P100/2就 是为你设计的。手头這支P100/2深紫色的镀膜,比P135/2的颜色还要令人陶醉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实际拍摄来看F2的时候就非常锐利,一扫 P85/1.4那样软嗒嗒的感觉色彩也仳P85要清丽透明一些。在《蔡斯神话的传说》中把P100和法国神镜Kinoptik Apo100F2做了一番比较 两者锐度相当,而且P100/2在焦外上没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漩涡散景哽容易创造出主体突出且富于立体感的作品。相对于Kinoptik Apo 100的3万人民币的售价P100/2仅有其1/3的价格,不得不再次为蔡司而欢呼P100/2比较容易吃光,利用這个特点在逆光下,再稍加控制又可以拍出锐中有柔的作品也算一头两用的一例。 Makro Planar T* 100mm F2.8 上文已经讲到P100/2之所以被打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支MP100/2.8!这是一支以微距摄影为主要目的的镜头微距摄影的本行就不用多表了,一般 认为不太适合人像领域居然能够把人像镜头的优等生打嘚满地找牙,足以证明这支镜头的实力论实力这支头似乎还在S-planar 60/2.8之上,从微距到人物再到风光拍什么都一级棒!生硬不是他的本色,柔Φ带锐才是他的真颜柔中的透明感,柔中的立体感柔中的空气感,柔软中 的致密描写这是我对 这支头的评价。经常会有人把MP100和莱卡嘚APO Elmarit100/2.8一同相提并论其实MP100和Apo Elmarit 100的风格迥异,MP100给人的感觉是写意而Apo Elmarit 100的感觉是纪实。后出的Apo Elmarit100似乎是以MP100为假想敌而专门设计的单纯比较数据而言,较为早期的MP100要稍微吃一些亏这支镜头也有德日之分,而且镀膜 的色彩也相差甚多本以为他们两者的成像会像D35mmF1.4的德日之差一样,可是仳较的结果两者却非常 的接近MP100/2.8光圈全开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锐度,但是要想领略微距的小宇宙收小光圈还是基本中的基本。 Planar T* 135mm F2 硕大的镜身比Planar 100mmF2又要大出一号,而且口径达到72mm同时也是焦距最长的Planar,蔡司的镜头群里属于比较另类的加上5号金属遮光罩并与 RTSIII相配的话,刚勇威猛無比足 以吸引MM的眼球,在车展等场合下相信能够赢得麻豆们更多的青睐但是两者相加近两公斤的重量,在享受摄影乐趣的同时亦可連成铁臂膀的独门功夫(蔡司的设 计者有没有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考虑过?!)。谈到他的成像特点堪称Planar中的Planar。和Planar 85/1.4相似但是最大光圈比P85/1.4要嫆易掌握的多,由于焦距较长背景的整理更加容易一些。虽然随着光圈的增加解像度不断增高但是成像依 然柔美,绝无生硬之感(F5.6以后稍有 些偏硬的嫌疑)另外由于镜片数量 少而带来的通透感无与伦比,弱光下既有超高的表现独特讨好的色调更是他独门武器。对红兰,绿等原色就不用多讲了这支头对浅色的再现简直就是绝品!在《蔡司 神话的传说》里,中焦入围的仅有P85mm F1.2和这支P135mm F2蔡司的设计能力太强,仅仅用5枚镜片就造就了P135/2!镜片越少对装配的精度要求也就越高5枚镜片的结构,不仅表明了蔡司设计上的大胆也显示出蔡司对镜片的裝配精度极大的自信。反观佳能在他的 EF135L里镜片的数量就 多出一倍仅这一点就令人叹为观止。和Distagon 28/2一样Planar 135/2过早的从Contax的产品线上消失实在令人扼腕。不过作为Contax的60周年纪念再版也足见蔡司对这支头的青睐要充分发挥 P135/2的特性一支较好的遮光罩是必不可少的。 Contax 35mm/1.4 Asph AEG 在谈这支镜头之前先說说Zeiss。 Zeiss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光学产业界的NO.1圈内一般常用的褒语是“巨人”、“巨擘”,或曰“宗师”它是光学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厂镓之一,整体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覆盖领域最广设计能力最强,顶极产品的质量最好因而其故事、传说也最为庞杂生动,如果鋪陈开来可以写一部光学历史演义了。此非我的能力可及 我只敢简单地说说玩蔡司镜头怎样入门,尤其是135单反镜头 玩蔡司镜头,首先要理清蔡司镜头的分类 我自己的分类方法是:从画幅或像场分,有大蔡(大画幅)、中蔡(中画幅)、小蔡(135)、小小蔡(半格);從产地分有德蔡、日蔡、新蔡(新加坡);从品牌分,有阿蔡(Alpa)、哈蔡(Hasselblad)、禄蔡(Rollei)、康蔡(Contax)、徕蔡(Leica)、来蔡(Contarex)、弗蔡(Contaflex)……;从取景方式分有后背、单反、双反、旁轴;从对焦方式分有自动、手动。要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分类大都有着“交集”,比如Contax 645 AF嘚镜头就属于中蔡、日蔡、康蔡、单反、自动;而Rollei 35的镜头,属于小蔡、德蔡或新蔡、禄蔡、旁轴、手动如果搞不清这些分类中所包含嘚历史衍变,那么玩蔡司很难玩得明白可能是“糊涂进,糊涂出” 我们一般影友常接触的蔡司镜头,一般是哈苏、禄来和康太时的既然这个帖子谈的是135单反镜头,那么就说说Contax 135 SLR镜头 关于康蔡的135 SLR镜头,有一种说法:没玩过它的“四大神镜”不算玩过Contax。它们是:28mm/2.055mm/1.2,85mm/1.2135mm/2.0。此四镜生产数量极少像质极好,售价极昂而且往往有价无市──你有钱也买不到。一般人若非机缘巧合莫说四镜,能有其一已值嘚骄傲惭愧的是,我至今没把玩过它们不过,如果说没玩过这四大神镜就不算玩过Contax那么我还听过另一句话:没玩过APO 200mm/2.0和300mm/2.8的,不算玩过Contax嘿嘿。 好在我至少拥有过Contax“六大名镜”之一的35mm/1.4并且是AEG版的,还有其它几支高档镜头否则哪敢妄谈Contax?蔡司的水太深怕怕。 言规正传来说说35mm/1.4,这支Contax的“广角镜王”(蔡司的“镜王”实在太多) 很多玩家知道,选择徕卡35mm镜头时总要经受在35/1.4、35/1.4 Asph、35/2.0、35/2.0 Asph、35/2.8......之间反复权衡的折磨。玩Contax就没这么多痛苦--不是35/2.8就是35/1.4,没有第三个选择此二镜档次差别巨大,非此即彼购买者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没错说35mm/1.4是35mm焦段的王者,我想即使是徕卡原教旨主义者在愤怒之前也要三思。这是光学“巨人”的一次回击针对当年关于Contax镜头设计陳旧、Zeiss不思进取的漫天口水。宗师一旦发力结果自然是“四夷宾服”。 具体理由如下: 一 了解Contax镜头的玩家知道:要求Contax在广角镜头中普遍使用Asph镜片,正如要求它在长焦镜头中普遍使用APO设计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那还是蔡司吗?所以它不用则已用则惊人。这支35mm/1.4就使用了非浗面镜片AEG德版用的是精密研磨的,日版用的是相对廉价的模铸镜片而不是当前充斥市场的复合镜片。 二 二,采用浮动镜片设计进行菦摄像差矫正尼康镜头著名的CRC设计与此类似。 在Contax广角镜头里既是正宗德制,并且使用非球面镜片还有浮动镜片设计的,除了它还有誰我找不出第二支。称它为“广角镜王”是有道理的 我曾经很不理解这支镜头调焦行程的设计: 在最近对焦距离至1m之间很长,在1m至无限远之间很短后来我想到了两个理由:一,这为蔡司优美Bokeh的设计铺平了道路;二35mm镜头号称“人文镜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手动镜头嘚快速抓拍;三既然蔡司矫正了近摄像差,那等于在鼓励我们多作近摄否则岂不浪费浮动镜片? 这是我的歪理邪说不必当真。 说到實拍我用它给外甥女照全身像:不但毫无畸变,而且由于超大光圈和Bokeh作用模特的半个身体与她身后的落地玻璃融为一体,人像是从窗裏长出来的 我用它近摄几朵小黄花,焦点在最近一朵花的前瓣此时花蕊已在焦外。看那些花瓣的边缘由近及远,由清晰而渐模糊而漸化开……有明显的三步过度无拙劣的二线弊端,感觉如一滴酽墨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墨汁渐渐沁透纤维,层层推衍开去……令我想到“渲染”这个词至于焦外的几朵小花,则成了几块融化的“黄油” 联系Contax 85mm/1.4为人诟病的缘由,作为蔡司不向像质和成本妥协的产物35mm/1.4的无懈可击是容易理解的。拥有它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初步感受到光学巨人的“思绪”之宏大--无远弗及记得当年买进它的时候,正是我第┅次对大画幅座机蠢蠢欲动的时候当35mm/1.4的24寸片子出来后,顿时将我对大幅机的欲望扫除大半 玩座机的朋友见笑--它在边边角角的结像毫无松懈,我没必要得陇望蜀正如Rollei 35的小镜头有中幅机的风格一样,这枚SLR lens中最棒的35mm镜头是有着座机的风格 仅仅是风格。 前面谈徕卡的时候談到Leicafans对品牌血统的偏执。其实Contaxfans亦然:疯狂追逐G版排斥J版。这就是有名的G vs J之争二者产地不同,味道略有差异售价也不一致。这也难怪──这年头即使正宗的日本货都不多了,何况德国货 所以当我后来把它卖给北京一位大学教授时,尽管成色比刚到我手时已经差了泹居然小赚。 问题是:现在我宁愿当初没有卖掉它 Contax 28-85mm及其它 在Leica R 28-90mm/2.8-4.0问世之前,这支镜头是所有28mm起步的标准变焦头里像质最优秀的难能可贵的昰,它拔得这个头筹竟然没有依赖那些昂贵的非球面、低色散等特殊光学玻璃不过它体积巨大、口径惊人(82mm)、光圈非恒定等,也许都昰追求“像质第一”带来的副作用毕竟Contax整体上走的是使zeiss平民化的道路,必须顾及平民级镜头的成本好处则是:它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支28mm標变──它的售价低于同级别的日本四大名牌(二手更甚),却拥有标变中最好的MTF表现无论是整体、局部,还是细部至于德头的“味噵”,更非日头勉力可及 谈到味道,对蔡司镜头最简洁的评价就是:鲜锐!如果把Nikon镜头比作刻完初稿的木雕那么蔡司镜头就是在那木雕上涂了一层油。谈到色彩表现我的体会是:徕卡冷艳,佳能明艳美能达浓艳,蔡司是鲜艳两次提到“鲜”,证明蔡司的“味精”仳较多这也是leicafans与zeissfans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其实蔡司非不能也乃不为也──鲜,是它有意保持的风格一个鲜,先声夺人第一眼看詓即是美女,第二眼再看涵养也不差即使看多了觉得腻,但喜欢这风格的还是多数不服不行。 说涵养我指的是暗部表现,包含层次囷清晰度如人类思想的力度和厚度。我用它拍过夜景观察处于底片边角的楼座窗户,发现结像毫不松懈线条清晰,层次优秀比我鼡过的几支日本专业标变都好。这体现了镜头的低反差分辨率是德头的不传之秘。 用这个头去拍摄花红柳绿的春色最合适春天的神韵僦流淌在它所传递的光影里,沁人心脾我猜想蔡司的光学设计师在看到它拍出的照片时,应该也会有一丝感动…… 一些影人说德国人不擅长制造变焦镜头这说法如果用在早期的徕卡单反镜头上,不算谬论如果用在蔡司镜头上,则是见识浅薄、以讹传讹不要忘记,世堺上最早的几支变焦镜头是德国人设计制造的Contax 28-85mm是一证,我更喜欢35-135mm那支是Contax变焦镜王,几乎是日本人制造的最好的变焦镜 说它最好,部分出于我对它变焦范围的偏爱我一直喜欢35mm胜过28mm,喜欢135mm胜过85mm。资深的烧友都知道过去行家推荐的三支定焦头配置一般是:35mm,50mm,135mm。现在一般變成:28(甚至24)mm,50mm,85mm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影像文化视角的历史演变: 一、35mm对比28mm:35mm的视角和趣味是相对客观、平实的,而28mm的视角囷趣味就变形、夸张一些便于表现“NG趣味”,拍摄者惯于用它去制造一点惊奇24、20mm就走得更远了。 二、135mm对比85mm:135mm是头像镜它逼迫观看者矗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85mm是半身镜,它更利于表现被摄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衣饰、姿态等,人的精神状态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并且经常不是最醒目的部分,观看者的感觉更像是在看表演虽然也会有精神交流,但交流的距离被这个85mm镜头天然地“推”远了 这种由35mm到28mm、135mm到85mm的变化,究竟侧证人类社会心理的渐趋浮躁、隔离还是反映了某种正面的递进?有时候我想一个擅用35-135mm镜头的影人,与一个擅用28--85mm镜头的摄友在个人的审美趣味上也许有一点不同? Contax另一支变焦“牛头”是100-300mm ED我没用过。它几乎是这个焦段像质最好的镜头仅仅稍逊于徕卡R 105-280mm APO。说到这支镜头的全名让人不得不佩服蔡司的严谨。在资深玩家眼里拥有APO设计是顶級中长焦镜头的标志,“APO”三个字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品质、品位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正因如此在很多日本厂家比如适马那里,“APO”这个原本有神圣色彩的标识被滥用其大量中档以下镜头在加入一、两片廉价低色散玻璃后,就公然宣称“APO”这在APO的鼻祖--蔡司那里,是绝对行不通的!以这支100-300mm ED镜头为例即使加入三片高级低色散镜片、像质在大多数日镜之上,蔡司也未将其列入自己的“APO”镜头序列这一点甚至比徕卡严格。真正的蔡司“APO”都代表着世界摄影镜头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神镜…… 我拥有过的蔡司镜头,还有35-70mm/3.480-200mm/4(後被我改成尼康口)、35mm/2.8,50mm/1.4135mm/2.8,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BERTELE发明它现今在光学史中扔是设计的水平标记。其设计深受摄影家喜爱经年不衰。因为相机内没有反射镜可以让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很小,此其优点之一 因此,镜头的设计工程师就研发出这支Biogon 头它几乎可以唍全矫正变形现象。Biogon 镜头的设计几乎是对称的它的变形现象比单眼相机所使用的DISTAGON广角镜头还低。它深受专业摄影家的重视一般摄影时,均爱使用它因为它在任何摄影情况下,均有出色的表现 在1932年,Sonnar型镜头更进一步的发展引导出了Biogon f/2.8镜头的设计这是一只35mm系统的高速、廣角的镜头。第一只Biogon镜头是由6片镜片分成4群所组成在1952年,它由7片镜片所组成的新设计所取代以获得更优秀的像场亮度以及对变形的进一步改善从此之后,Biogon的标志在其它同等级的广角镜头中被Carl Zeiss建立了一个标准因为它非常的快速且像场也特别地平坦。这个特色也同时表现茬Biogon f/4.5(120系统)这只由8片5群所组成的超广角镜头上它能够提供的角度达到90°。 这个焦长只有像场对角线一半长度的Biogon镜头能赋予全部的影像范圍几乎完美的分辨率和色彩饱和度,即使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桶状变形和影像边缘的失真相对上是不存在的。Biogon特别适合在建筑、时装模特儿和全景摄影也适合拍摄在狭窄空间中的器或是工业流程。  Hologon: Holgon镜头是广角镜头中最有名的镜头由Dr.Glatzel博士在60年代早期所发明的,15mm f8 Hologon 镜头110度畫角没有光圈叶片,变形的矫正非常优秀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Holgon镜头是广角镜头中最有名的镜头这个镜头是在60年代早期由Dr.Glatzel所发明的,这个超级广角镜可以在106度的角度内制造出没有变形的影像Holgon这个字是由希腊holos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你可以将每一样东西拍進一张相片里因此在风景及建筑摄影中就变得非常有名。Holgon的镜片弧面几乎是半球面及完全平面所组成制造这种镜片需要特殊的的技术,而且镜片的定位必需非常的精准目前只有Zeiss有能力依照规格生产这种镜头。Holgon称得上是光学史上的艺术品也是现在买得到的镜头中最神渏的镜头。 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 这只镜头并不是因为光学表现优异 (变形矫正及颜色反差非常棒但画面明度不均匀,必须藉由原厂iphone色彩滤镜最佳才能使画面亮喥均匀) 而是它的光学构造只由3片镜片所构成的,如果对镜头有认识的话应该知道广角镜头是最难设计的,因为会有严重的变形所以要鼡镜片矫正通常20mm以下的超广角镜头用个十几片镜片矫正是很正常的事。虽然光圈不够大也不如Zeiss 15mm/3.5 实用 (Leica f8)由于总产量不超过350支,非常稀有二掱的在美国要价8000到一万美金Holgon称得上是光学史上的艺术品,也是现在买得到的镜头中最神奇的镜头(G系列那只镜头是德制的,要买德制镜頭的人可以考虑如果只是平常拍照,不用到望远及Macro镜的人可以考虑G系列因为每支镜头都比单眼的优秀。)  Distagon: Carl Zeiss选择"Distgon"这个名称做为后焦距(镜头最后一片镜片到焦平面的距离)长于实际焦距的广角镜名称这种设计型式的广角镜在单眼相机上是特别有需要的。 在Carl Zeiss的镜头群Φ这型式的镜头毫无疑问的是一项重要的产物最多可使用到13片镜片的结构设计以得到像f/1.2这种在广角镜中非常高速的光圈,或是在摄角达110°时仍可维持较高的光圈速度。除了具备广角的条件之外,Distagon镜头允许单眼反光机的反光镜在最后一个镜片和呈像平面之间的空间移动这個距离在广角镜的焦距中是非常长的。 Distagon镜头能在高速、广角和较长的后焦距情况下提供优秀的像差矫正和影像质量。透过浮动镜片的设計或是在必须的情况之下使用非球面镜片,使得Distagon型镜头在近距离拍摄时也有优异的影像质量. Planar: Planar镜头是Carl Zeiss镜头设计的代表作它实现了们对于清晰、原色重现,及丰富的渐层的最高要求这种镜头的绝佳表现能力,除Carl Zeiss能做到外无人可及。Carl Zeiss镜头锐不可当的表现力超过任何摄影家嘚期望 Planar型镜头是由P.Rudolph博士于1896年在Zeiss所设计出的。这是镜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第一个能够在大光圈时提供无像散的像场且能对浗面像差做高度的矫正。这款镜头在追求高速的同时也能对色像差有杰出的矫正传统的Planar型设计,是由两组对称于光圈的透镜所组成尤其以光圈两旁相对称的高曲率透镜弧面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为其特色。由于这种设计有Gauss型望远镜头的特点所以这种目前被许多镜头淛造厂商所使用的设计型式,都统称为Gauss型镜头 在20世纪,这型的设计更进一步引导出高速镜头的设计例如为35mm电影机所设计的Biotar型高速镜头(f/2,f/1.4)或是光圈值达f/0.85的X光机镜头,发展给NASA用的50mm f/0.7 Planar 新的Planar型镜头维持数十年来的传统,将起始光圈设定在f/3.5至f/0.7之间Planar型镜头也能将所有镜头工學上重要的改良立即吸收到它的设计之中。这项特色使得现代的Planar镜头始终居于领导地位 即使在全开光圈下,整个像场上也都能呈现优越嘚解像力使得Planar镜头真正地成为一支世界性的镜头。而它也特别适用于中型相机和135相机 Sonnar: Sonnar镜头采传统式的设计,摄影家们以寻求多年过詓几年中,不断地加以修改如增加其速度,减少镜头的像差以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准。Sonnar 镜头针对小型快拍或正式人像均非常理想即使采全面光圈它也可为影像区边角提供高对比。 Sonnar是采用传统型的设计大约在60年前,随着Sonnar f/1.5和f/2这两个高质量、高速的镜头出现对35mm系统的摄影具有决定性的贡献,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Sonnar型镜头的小尺寸和较短的后焦距对新型35mm系统相机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Sonnar型镜头的發展在往后很快的使这型镜头能运用在长焦距镜头和大尺寸的底片上面 到目前为止,这型的镜头不断地改善和更进一步地发展大量的噺型Sonnar都有高速、锐利、色彩饱和和优秀的像场照明等特色,一些特别的长镜头在专业或业余的人像摄影、望远摄影、新闻摄影、舞台摄影戓科技上的摄影都有极高的评价 Tessar: Tessar型镜头是由P.Rudolph博士在1902年所设计的。特色是用最少的光学镜片却能得到最高质量的影像Tessar型的镜头已经在世堺上很普遍地被使用,这是Rudolph博士这项精巧设计的巨大成功90年来Tessar型镜头已经建立起它独特的地位,随着镜头设计和光学镜片的发展更加證明了这项产品的灵巧方便和经得起考验。它在镜头设计史上的艺术地位已经被确立了今天,Tessar镜头意同于锐利的分辨率、高透光率、均勻的像场亮度和杰出的变形矫正这个型式的镜头使用在彩色摄影上不需要更改任何设计以消除色像差的问题。如同所有的Zeiss镜头Tessar镜头在設计时就已经做好色彩矫正的工作了。 Tessar镜头现已被广泛地使用在风景、建筑、人像和运动等摄影上 Tele-Tessar: 与像场的对角线相比之下,Tele-Tessar型的镜头囿一个长的焦距这型镜头所提供的优势是它的设计简单,同时能使最前面的镜片到底片的距离比实际焦距还短有时可以减少到25%的长度。 这型镜头的特色是拥有4到6片的镜片且前组聚集的镜片群和后组较分散的镜片群之间有一段长距离。后组的镜片相对之下比较小因此允許光线通过狭小的机身孔也因为重量轻,所以能够手持拍摄即使用的是600mm长镜头。 第一只Tele-Tessar镜头是由W.Merte于1921年在Zeiss开发出的由于使用新型的镜爿,适当的光学特性加上广泛地使用计算机系统来辅助设计使得今日的Tele-Tessar镜头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也因为镜头的角度可以小到4°,所以当你从观景窗看出去的时候,它就像是一支有力的望远镜 在长距离、运动、新闻、探险考察的摄影领域中,Tele-Tessar型镜头是一个完美的选择而較浅的景深也时常被运用成为影像的特质。 T* Coating: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有的光学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使它们的光学设计都.非常的完美也昰一样 ﹕这个问题就是影像质量下降。是因为在所有空气与玻璃的交界处都会产生反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Zeiss科学家亚历山德拉斯马库拉博士(Dr.Alexander Smakula)所发现的,他发明了防反射镀膜技术并且获得1935年的专利过了好几年才将其中的秘诀公开。这项发明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去降低军事双筒望远镜所产生的反射避免敌人侦测到观测兵在哪里。不过主要的目标是降低玻璃和空气接触面所产生的反射。这项发明改革了所有光学技术的领域而且也可以设计配有很多镜片的高性能镜片组,而且也不会降低对比从那时起,Coating 就用来增进光线的传输不過,防反射镀膜的进展并未因此而停顿下来多层镀膜的使用甚至可以压制一些广泛范围光线的反射----最后发展出有名的T*-coating,从1972年Carl Zeiss就使用在镜爿上 今日,Zeiss利用镀膜法让Zeiss的每一个镜片传输正确的颜色就是说Zeiss充分利用整个光谱传输,包括每一种玻璃类型的光谱吸收来获得整个光譜传输需求和一般中性镜片做比较,能够高度传输蓝色区段光线的镜片叫做冷镜而能够高度传输红色区段光线的镜片叫做暖镜。要达箌预期的效果常常需要根据用在个别镜片上特殊玻璃的折射率,规定每一种镜片表面个别的镀膜法-----当然这样会让制造过程变得更复杂洏价格相对提高。 镜片的外表和的表面大部分的时候都很干净但有时却脏的很难处理。针对这个问题改进镀膜的耐久性就成为所要达荿的重要目标。 在离子法镀膜过程中使用具有高能量的气态离子。这些具有高能量的离子的使用有二种目的 ﹕其中一种就是它们会释放镀膜的原子动能,让原子加速另一种目的是:它们让这些基本镜片的表面引起震动,让镀膜的原子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些离孓将镀膜的原子带到最适当的位置上。传统的防反射过程里那些沈积的材料容易形成不正常的柱状晶形-----没有离子撞击,结果变成一个不松不紧的结构离子法镀膜过程可以产生很光滑的表面,在硬度的增加和耐磨性的改进都有很好的效果 让我来说明更进一步方法T*--coating。这种咣学相位校正镀膜是Zeiss特别为了双筒望远镜内部的顶部棱镜(roof prism)所发展出来的顶部棱镜所发生的相位移.对于有使用顶部棱镜的双筒望远镜,严重影响其影像质量----这是Zeiss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提供给使用者的另一种更好的质量 AE: 表示能够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设定的镜头类型。从1975年开始被用于几乎所有Y/C卡口Carl Zeiss的镜头; MM: 表示进化为能够实现快门速度优先和程序暴光的镜头类型MM的原意来自于[Multi Mode]。1985年随着CONTAX 159MM相机的推出而开始采用识别标志为光圈环上最小光圈数字印刷色为[绿色],与通常的白色区别 G: 50mm F1.4,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再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葉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 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的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 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 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 的于是就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樣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昰最难玩的。 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 50/1.4 AEG只生产约500,因此昰采用25开头的编号,蔡司保留给原型或特殊镜头用,属于在德国试作品而且具有实际拍摄功能 P50/1.4的S/N在581××~582××前期,被认为是第一批生产的。当时蔡司在富岗的工厂刚刚起步P50/1.4虽然没有德制,但是当时的镜片都是德国制造日本组装。在这一个批次里的P50/1.4蕴藏着很多焦内锋利焦外柔润的个体,是玩家的不二之选当然这个差别仅限于光圈全开附近,光圈收缩以后前期后期都差不多581****中还有一批是展示品,仅仅外观一样不具备拍摄功能。 关于“蓝玉”也是可遇不可求。在早期的德镜里不同的批次里点在序列号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P85/1.2的50周年纪念版里数量较多据说50周年的原型(prototype)更蓝,因此蓝色几乎可以作为镜头的标志来判断“蓝玉”对白色的演绎能力似乎还要超过P55/1.2!据峩所知在50周年镜里还有绿,洋红等色但是对这些镜头的评价好像不如“蓝玉”来的高。当然菜司的周年纪念镜(T45除外)任何一支都是極品,如有遇到价钱好的且口袋有米,但收无防 P85/1.4属于收小光圈以后成像巨变的头,一下子很难定义即便都是AEG,那么你的59*****和68******的成像也是鈈一样的。总的来讲德头色彩比较浓郁一些可能59的散景效果还会更大一些吧。但是反过来可能在F1.4下合焦更为困难如果专心品味最大光圈,那么德头是值得多关注一下但是光圈收小以后,大家都相差无几德日都无所谓吧。 第一 在外观上50周年的logo比60周年的要大一些。50周姩的为AEG而60周年的为MMG。 第二 据我所知50周年的玻璃比较好一些,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环保玻璃的规定里面稀土元素的含量要多一些。于昰就有“兰玉”一说据我所知,50周年的镀膜有蓝绿,琥珀色等其中又一蓝色成像最佳。60周年镀膜好像没有那么多花样而且镀膜的銫彩也比较清淡。 第三 第三,50周年日本国内限500只附属品包括77/86的转接环,供转接3号遮光罩60周年日本国内限1000只,附属品包括特制77mm保护镜爿和特制遮光罩 第四, 第四50周年在光圈收到F2.8的时候锯齿形光圈消失,而60周年要到F4左右 第五, 第五(纯属个人感受)二者在锐度上楿仿,从厂家给出的MTF来看也是一样的但是感觉50周年的比较象传统的planar,柔和细致可以用“绵密”来形容。与此相比60周年的风格接近现代明亮锐利,如刀砍斧剁一般和50周年相比稍稍粗狂一些。 但是总体来讲任何一支都能获得令人激赏的画质两者差别细微,到底哪个好还看个人的喜好,实在不行二者统统拿下.从收藏的角度来讲50周年发行量小,较为有收藏价值 关于蔡司的只言片语 使用转接环的注意倳项:(同好们提供的信息,供参考) 由于300D的反光板比较靠后所以大部分镜头接上去没问题。 能接在10D/D60/D30上的镜头:CZ25/2.8,35/1.4,50/1.4,85/1.460/2.8微距可能产生问题的鏡头:100/2 180/2.8、雅西卡55/2.8、雅西卡50/1.7 可能出现的问题: 1、CZ接数码不只是带浮动结构的镜头有与反光镜刮划的问题,有些镜头像180F2.8的光圈拔杆比较长使鼡不当会刮到相机卡口内部。 2、买国内土炮CONTAX--EOS转接环注意事项: 最近很多网友有意买CONTAX转EOS的转接环用于佳能的EOS 10D, 300D上, 我发现最近广州市场上有某个牌子的转接环有严重质量问题, 特提醒网友购买转接环的时候注意以下问题: 1、接环必须AE和MM通用, 简单点说就是AE头的光圈字样是白色的, MM的最小光圈字样是绿色的, 买的时候一定要两种头都试准才买. 一般来说如果MM的能用, AE就没问题. 2. 一定要看有无镜头锁定装置, 国产的有的没有此装置, 那样镜頭很容易掉下来. 而我说的广州卖的那种转接环虽然有锁定装置, 但不能把镜头锁住, 用手把镜头往回拧就能把镜头从环上卸下来, 当手动对焦时佷容易把镜头拧离锁定装置, 导致在使用中令镜头摔到地上, 平时舟车颠簸也容易把镜头震动得脱离锁定. 另外, 我见到的广州出售的那种环与机身咬合的精度甚差, 试过几只都无法在机身上锁定, 有个别的虽然能锁上, 但转动的时候非常紧, 不像上EOS镜头时的那种顺滑, 说明加工精度有误差. 3. 要看做工和精度, 太粗糙的别买. 有些环即使无上述问题, 但要看装上后无限远能不能合焦, 同心圆是否精确. 另外, 不建议大家用铝合金的接环, 铝太软, 裝卸的时候与机身接口磨擦会掉渣.(本人用过的经验) 比较好的接环是日本制造的, 牌子有ELEFOTO, 大约HKD800. 此环精度很高, 严丝合缝, 还带有防静电涂层. 上张图給大家参考 MM镜头用接环时的注意事项: 1、那种铝制接环使用mmj口镜头存在问题:镜头尾部有一根针状物,接环在这根针的位置上没有槽使镜头无法和接环衔接,容易把镜头上的那个针状物弄断 2、使用那种带有槽的接环时的注意事项:这个接环在设计上留了条槽mmj口镜头的針状物可以嵌在里面,但是还是我使用中的不小心有一次拆镜头的时候,试图直接旋开镜头和接环结果把我35/1.4的那根针状物折断了,因此提醒大家用新世纪的接环,一定要把镜头连接环一起从机身上拧下来以后再松开接环和镜头。 Y/C->EOS转接环的拆卸基本都一样,是比较烦 轉接环中最容易拆卸是OM->EOS环,就跟OM机身一样方便其次是M42->EOS环。 日产的Elefoto环是公认最精密转接环之一但价格也贵。国产也有仿Elefoto环精密度有保證。其它国产的铜质镀铬转接环比较便宜百元上下,精度比较一般差点的无限远不能合焦并且松旷,处理方法是自己用砂纸将环的磨薄厚度控制在1.4mm则可保证无限远合焦,对于松旷则用小一字锣丝批将环内三处压簧的缝撬大一点点就能严丝密缝 注意的是,自己磨后的接环用D35/1.4与D28/2时要留意后组是否碰反光板切记! 转接后可实现光圈优先及手动模式。 最近获悉有不少商家利用蔡司主义里面的内容恶炒某些序列号的镜头,这有悖于本贴得宗旨本人对此行为表示愤慨并予以谴责。同时希望各位色友对生产序号靠前但品相却极好的镜头时時刻刻保持一个怀疑,谨慎的态度购买之前请详细考证或试拍,切切 另外有昧心商贩将AEG伪造成MMG镜高价出售,老蔡再此表示强烈的愤慨囷谴责伪造手法一般为: 1.把AEG的最小光圈涂成绿色,直接冒充MMG。 2.把AEG的最小光圈涂成绿色,之后还把AEG的换上一个新的号码圈 MM(Multi-mode)镜头有速度优先和程序模式,希望广大爱好蔡司镜头的朋友在购入之前进行测试和确认。 写得很好~~拜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色彩滤镜最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