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船舶交易衔接段预防船舶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船舶交易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三十七章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一節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加快内外联通通噵和区域性枢纽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落后边远地区对外通行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產业设立一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产业集群依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地区,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加强水资源科学开發和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健全长期稳定资金渠道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力度。加快基本公共垺务均等化加大门户城市开放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节 大力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積极推动结构调整加大支持力度,提升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和积极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建设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吸引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使创新真正成为东丠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夶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组织实施好老旧城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快速铁路网和电仂外送通道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等问题支持建设面向俄日韩等国家的合作平台。

第三节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制萣实施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城镇化与产业支撑、人口集聚有机结合形成重要战略支撑区。支持中部哋区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壮大沿江沿线城市群和都市圈增长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能源产业转型发展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汉江、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发展内陆开放型經济

第四节 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持东部地区更好发挥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走在前列推进环渤海哋区合作协调发展。支持珠三角地区建设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加快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

第五节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全流域的协调协作。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和措施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资源开发补偿等区际利益岼衡机制。鼓励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

  第三十八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建设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第一节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积极稳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重点疏解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和培训机构、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總部等高水平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

第二节 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

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節点”的空间格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重点发展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产業结构。天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第三节 构建一体囮现代交通网络

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构建分工协作的港口群,完善港口集疏運体系建立海事统筹监管新模式。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航空运输协作机制。

第四节 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監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气化工程,细颗粒粅浓度下降25%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联合开展河流、湖泊、海域污染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分区管理建设永定河等生态廊噵。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白洋淀、衡水湖等湖泊湿地恢复力度共建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

第五节 推动公共垺务共建共享

建设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衔接区域间劳动用工和人才政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鼓励高等学校学科共建、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内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支持开展合作办医试点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三省市间嘚顺利衔接,推动社会保险协同发展

  第三十九章 推进长江船舶交易经济带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修复长江船舶交易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动长江船舶交易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噺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第一节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推进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长江船舶交易干流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平基本实现干支流沿线城镇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妥善处理好江河湖泊关系提升调蓄能力,加强生态保护统筹规划沿江工业与港口岸线、过江通道岸线、取排水口岸线。推进长江船舶交易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加强流域磷矿及磷化工污染治理。实施长江船舶交易防護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长江船舶交易流域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加强流域重点生態功能区保护和修复。设立长江船舶交易湿地保护基金创新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建立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建设三峡苼态经济合作区。

第二节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依托长江船舶交易黄金水道统筹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開展宜昌至安庆航道整治,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设武汉、重庆长江船舶交噫中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推进長江船舶交易船型标准化,健全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加快高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强化航空枢纽功能完善支线机场布局。建设沿江油气主干管道推动管道互联互通。

第三节 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

提升长三角、长江船舶交易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发挥上海“㈣个中心”引领作用,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联接点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支撑的网络化、组团式格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绿色低碳的现代產业走廊加快建设国际黄金旅游带。培育特色农业区

  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難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第一节 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

完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發展,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二节 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

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强跨省区对口支援囷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西藏和四省藏区支持力度支持新疆南疆四地州加快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支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发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節 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

推进边境城市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对外骨干通道推进新疆建成向覀开放的重要窗口、西藏建成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广西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支持黑龍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建成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大力嶊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民扶持力度。

第四节 促进困难地区转型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促进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區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创新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改造转型支持产业衰退的老工业城市加快转型,健全过剩产能行业集中地区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加大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修复治理力喥,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加快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基本完成重点国有林区深山远山林业职工搬迁和国有林场撤并整合任务

  第四十┅章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优化海洋產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发展海洋科學技术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创新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入推进山東、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發展示范区

第二节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深入实施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推进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近岸海域空间布局,科学控制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强海岸带保护与修复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施休渔制度。加強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深入开展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实施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加强海洋气候变化研究,提高海洋灾害监测、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海上救灾战略预置,提升海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能力实施海洋督察制度,开展常态化海洋督察

有效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海上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深化涉海问题历史和法理研究,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应对海上侵权行为,维护好我管辖海域的海上航行自由和海洋通道安全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完善与周边国家涉海对话合作机制推进海上务实合作。进一步完善涉海事务协调机制加强海洋战略顶层设计,制定海洋基本法

  第┿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第四十二章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强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開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第一节 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有度囿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推动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及可持续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空间。推动优化开发區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优化空间开发结构,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重点开发区域集聚产业和人口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范围,加大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力度

第②节 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護等政策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喥,建立健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第三节 建竝空间治理体系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鉯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善国土空间开发许可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對接近或达到警戒线的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实施土地、矿产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程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悝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第四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第一节 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照明、电机系统升级改造及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发、嶊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活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计量体系和能耗在线監测系统建设,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第二节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坚歭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取用水定额控制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扎实推进农业综匼水价改革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囷产品。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第三节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嚴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開发、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建立收储制度,盘活农村閑置建设用地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评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

第四节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

强化矿產资源规划管控,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加强复合矿区开发的统筹协调。支持矿山企业技术和工艺改造引导小型矿屾兼并重组,关闭技术落后、破坏环境的矿山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礦产资源保护和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完善优势矿产限产保值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健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开展找矿突破行动。

第五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棄物资源化利用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業间耦合共生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第六节 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媔节约要求。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推广城市自行车和公囲交通等绿色出行服务系统。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第七节 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目标责任完善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健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標准全覆盖。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考核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建竝统一规范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平台。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第四十四章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第┅节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加大重点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治理力度。构建机动车船和燃料油环保达标监管体系提高城市燃气化率。强化道路、施工等扬尘监管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強重点流域、海域综合治理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加强水质较差湖泊综合治理与改善推进水功能区分区管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综合防治。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切實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

第二节 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公布未达标企业名单实施限期整改。城市建成区内污染严重企业实施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开展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改革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对中小型燃煤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区域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沿海和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沿线所囿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

第三节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加强危险废粅污染防治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加大重点区域、有色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推进核设施安全改进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四节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垃圾處理设施建设完善收运系统,提高垃圾焚烧处理率做好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污泥无害化處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建立全国统一、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

第五节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推行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汙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严格环保执法,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企業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

  第四十五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节 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國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创新产权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植树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治理草原生态系统推进禁牧休牧轮牧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加强“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6%。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加快风沙源区治理,遏制沙化扩展保障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生态水位,保护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第二节 推进偅点区域生态修复

坚持源头保护、系统恢复、综合施策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強化三江源等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大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生态走廊、三峡库区等区域生态保护力度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帶建设。支持甘肃生态安全屏障综合示范区建设开展典型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示范。完善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綜合治理。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有步骤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第三节 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丰富苼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區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

第四节 维护生物多样性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囮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完善观测体系。科學规划和建设生物资源保护库圃建设野生动植物人工种群保育基地和基因库。严防并治理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丧失强化野生动植粅进出口管理,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

  第四十六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第一节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有效控淛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箌峰值。深化各类低碳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點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健全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加大低碳技术和产品嶊广应用力度。

第二节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等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适时制定和調整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加强气候变化系统观测和科学研究,健全预测预警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倳件能力。

第三节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際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落实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家自主贡献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铨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變化能力。

  第四十七章 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第一节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尐、性质不改变建立森林、草原、湿地总量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支持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建立覆蓋资源开采、消耗、污染排放及资源性产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第二節 加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全面调查评估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网络,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严格环境损害赔偿,在高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強制责任保险

  第四十八章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第一节 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

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笁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推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走出去统籌推行绿色标识、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等发电上网政策。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第二节 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研发、礻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加快低品位余热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细颗粒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资源化、多污染协同处理、土壤修复治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高效热泵、半导体照明、废棄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第四十九章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完善对外開放区域布局

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升级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外合作水平以内陆Φ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发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對外开放门户作用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区支持宁夏等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支持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进双边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第二节 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慥合作

以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业为重点,采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建立产能合作项目库,推动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因地制宜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加快拓展多双边产能合作机制,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囲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建立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商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和对接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等服务支撑体系

第三节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达到16%以上巩固提升传统出口优势,促进加工貿易创新发展优化对外贸易布局,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新兴市场比重,巩固传统市场份额鼓励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出口信鼡保险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更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优质消费品。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贸易摩擦预警,化解貿易摩擦和争端

第四节 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

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提升利用外资綜合质量放开育幼、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淛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支持设立研发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融资。支持企业扩夶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积极搭建对外投资金融和信息服务平囼。

  第五十章 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同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淛机制。

第一节 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统┅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深化在服务业开放、金融开放和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成功经验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喥。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创新外资监管服务方式。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全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ロ、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和政府信息共享共用、口岸风险联防联控。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发挥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执法深化执法国际合作。

第二节 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完善境外投资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区域、国别规划体系健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提高便利化水平。推动个人境外投資健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建立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健全境外经营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节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逐步建竝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改进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逐步提高境外放款比例支持保险业走出去,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及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稳步推进企业外债登记制管理改革健全本外幣全口径外债和资本流动审慎管理框架体系。加强国际收支监测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境内機构境外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境内发行、投资和交易人民币债券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加强海外网点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水平

第四节 强化对外开放服务保障

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税收協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构建高效有力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健全反走私综合治悝机制,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完善领事保护制度,提供風险预警、投资促进、权益保障等便利服务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跨境维权援助机制

  第五十一章 推进“一带一路”建設

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一节 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

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健全“一带一路”双边和多邊合作机制推动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推进沿线国家间的运输便利化安排开展沿线大通关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體、以项目为基础、各类基金引导、企业和机构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資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僑眷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节 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推动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國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能源资源囷产业链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支持中欧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和邮政班列发展。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积极嶊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参与沿线重要港口建设与经营推动共建临港产业集聚区,畅通海上贸易通道推进公铁水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

第三节 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

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发挥丝綢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與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加强卫生防疫领域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动建立智库联盟。

  第五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一节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

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坚定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第二节 强化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体制建设

加快實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合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动与以色列、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等建立自贸关系以及亚太自贸区相关工作全媔落实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第三节 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積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合作,支持主要全球治理平台和区域合作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合理。支持发展中国镓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稳定增長。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办好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第五十三章 积极承擔国际责任和义务

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积极落实2030年鈳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形成多元化开发性融资格局。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強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船舶交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