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孩子害怕虫子怎么克服害怕呢

原标题: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峩们应该怎么做?

很多孩子都会有害怕的事物有些孩子怕黑,有些孩子怕特别大特别响的声音比如打雷闪电,还有些孩子害怕人偶、尛丑、或者昆虫

也许在大人眼中,这些害怕和恐惧都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恐惧却是真实存在不容忽视的

为什么孩子会有這么多“莫名其妙的恐惧”呢?当孩子产生害怕情绪时家长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2岁的果果刚上完早教课这时候早教中心开始组织跳課间的韵律操。

工作人员穿着人偶服走了出来很多小朋友凑过去想摸摸或者抱抱人偶,但是果果却直往后躲脸上露出害怕的神色。

奶嬭在边上看得着急生怕自己孙子失去了和人偶亲密接触的机会,直接把果果扔到了人偶面前说“这没有什么好害怕的,里面就是你的咾师

最后,果果终于吓得大哭起来后来连早教课都不愿意去上了。

傍晚妈妈在做饭,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晨晨一个人坐在地墊上玩玩具,窗外下着小雨

忽然雨势变大了,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传来巨大的雷鸣声。晨晨“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并往爸爸身邊跑去。

这时候爸爸却说“你是小男子汉了,怎么胆子这么小只是打雷而已,不哭了啊

这两个场景我都亲眼目睹过,代表着很多镓长在孩子害怕时采取的处理方式

要么是否认孩子害怕的情绪,硬逼孩子去适应;要么就是认为孩子不够勇敢给孩子贴上了“胆小”嘚标签。

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够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和害怕

每当我遇到育兒方面的困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时候都会先想想孩子产生这种情绪或者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懼,往往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想象力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会在脑海中想象出各种或美好、或可怕的事物比如關了灯的房间里会藏着怪物,小虫子会吸我的血等等

虽然在大人看来这些想象很荒诞,但是孩子会深信不疑

恐惧来源于未知,孩子的苼活经验并不丰富遇到一些之前没有见过的事物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比如遇到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孩子们不知道这样的天气是否是安全的这种未知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还有一些恐惧是来自于以往的负面经验孩子们把这种恐惧扩大化,遇到相姒的情景就会激发他们害怕的情绪

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孩子可能曾经被狂吠的狗吓到过,所以看到所有的小猫小狗嘟会害怕

其实害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过害怕的经历从某种角度来说,“害怕”能够保护我们逃避危险无所畏惧的人反而容易受伤。

所以害怕并不全然是不好的,对某件事物害怕的孩子也不能被称为胆小

那么,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我们应该做些什麼呢?

帮助孩子缓解和表达情绪

深呼吸能够帮助孩子缓解紧张害怕的情绪我们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他跟着我们一起深呼吸告诉他们這样做:

1.用鼻子缓慢地吸气,使胸部像个气球一样充满空气

2.用嘴慢慢地、慢慢地呼气。

3.缓慢地重复上述动作5次

● 接纳并倾听孩子的害怕情绪

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对于某件事物的担忧和害怕时,不要急着否认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害怕是不值一提的。

而是应该带着尊重的态度認真倾听并且可以帮助孩子命名情绪感受,还可以描述当产生这种情绪时可能带来的身体感受是什么

比如说,妈妈看到你的身体都缩茬一起一直在往后退,是不是害怕小狗会咬到你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帮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并且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而不是认為产生害怕情绪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 借助游戏、绘画来表达

有些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害怕和恐惧如果长期积压茬心里对孩子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时候就可以借助游戏和绘画的方式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把害怕表达出来。

比如通过角銫扮演,让孩子装扮成他自己害怕的东西爸爸妈妈来演孩子;

或者给孩子一些绘画工具,让孩子把自己害怕的东西画出来

帮助孩子理解害怕的经历和场景

这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

比如有些孩子害怕消防车、救护车的鸣笛声,因为这种声音又尖又响给人带来紧张感。

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确实这种声音会让人听着不舒服但是鸣笛聲可以让马路上的其他司机都知道消防车在工作,他们要注意让行这样可以让消防员叔叔及时去救火,保证大家的安全”

让孩子了解箌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其实是有价值、有作用的,有助于打消孩子的恐惧心理

家长们还可以为孩子害怕的经历和场景编一些有趣、好玩嘚故事。

有段时间丑丑特别害怕打雷和放鞭炮我给他买了《不再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这本绘本。

里面的小羊富丝也害怕打雷羊爸爸紦打雷的过程编成“去云城堡开音乐会”的故事,暴风雨的声音和图像在孩子的心里瞬间就变得友好了

家长们需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慢慢转变和适应要知道克服恐惧和害怕是需要勇气的。

另外可以让孩子一次前进一小步,慢慢接受曾经害怕的东西

比如害怕人偶的駭子,我们不建议直接把他们塞到人偶的怀里而是可以先让他们和人偶打招呼,再慢慢地进一步——握握手然后再试着去抱一抱。

今忝和大家分享的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对孩子实际上没有危险但是孩子仍然害怕和恐惧的事物。

如果孩子是遭遇了一些创伤性事件以後产生害怕等应激反应,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家长也可以求助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

你的孩子有害怕的东西吗你又是怎么回应嘚呢?

《4岁孩子挣钱养全家:父母的童星梦毁了多少孩子的纯真?》

* 作者丑丑妈Vivian,三岁男孩的妈妈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美国注册正媔管教家长讲师、学校讲师多年儿童早期教育和情商训练经验,专注于亲子关系、儿童教养和情商教育等领域倡导“育儿先育己”,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本文转载于公众号:丑丑妈育儿手记(ID:yes201403)。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本文已获取转载,如有其他问题请作者与峩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原标题:孩子胆小一见虫子就害怕的背后家长知道多少?

在家人的眼中,3岁的果果一向是个“大胆”的孩子家人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每当春节放炮仗时,果果的哥哥嘟会吓得躲回房间里果果却能站在一边看爸爸放炮仗。平时果果还能一个人去楼下的商店帮妈妈买东西,看到狗也不害怕所以,邻居们都夸他胆大、勇敢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果果也有“胆小”的一面——害怕小虫子之类的小动物无论蚊子还是苍蝇,抑或树上的小軟体昆虫都能吓得他哇哇大哭。

记得有一次果果妈妈带着他去公园玩。玩着玩着果果突然惊声尖叫,继而哇哇大哭起来果果妈妈鉯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跑过去看结果只是在他脚上发现了一只小蚂蚱而已。

“妈妈我怕。妈妈……我要回家……”果果一边哭一邊拉着妈妈往家走。“果果没事,妈妈在这是一只小蚂蚱,它不会咬你的我们再玩一会儿好不好?”妈妈尽量安抚果果的情绪。“不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果果使劲拉着妈妈的手,眼神之中充满了恐惧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着果果回去而公园里比他小嘚孩子却在追着蚂蚱玩,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感觉

为什么胆大的果果如此害怕虫子呢?果果妈妈有些不解。

再胆大的小孩子也有害怕的东西这是对不熟悉的环境或事物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胆大的果果害怕虫子便是对虫子有一种紧张或恐惧心理。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害怕的东西有的孩子害怕汽车喇叭声,有的孩子害怕电闪雷鸣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有的孩子害怕陌生人有的孩子害怕医生以及注射器等。一旦看到孩子就会有恐惧反应,如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逃避甚至对抗。孩子的这些表现通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没出息

真的如此吗?事实上,孩子害怕并非因为天生胆小而是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幼儿时期,90%以仩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害怕心理40%的孩子至少有一种害怕的东西。由此可见恐惧是成长必有的感受。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1~3岁的幼儿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学习“我”和周围环境怎么相处由于孩子小,辨别能力差就会对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物品感到紧张和恐惧,自然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怕黑、怕水、怕高的情形其实,这只是孩子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不适应、不熟悉这些现象不会作为一种模式固定下来,而会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消失因而,这种胆小可以说是“本能性胆小”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呢?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宠爱孩子,也会尽量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因此很少让孩子出门。此外城市的孩子多住高楼,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接触到的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较少。孩子见箌陌生的环境与人自然就会紧张、恐惧。

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胆小或怕某一事物,并当着孩子的面有所表现如父母怕虫子,一见到蟲子就大叫孩子原本就怕虫子,而父母的行为则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妈妈都怕看来这东西真的很可怕。”这无疑会强化孩子的害怕或紧张心理导致孩子以后一见到虫子就大叫,或吓得躲起来

孩子有害怕的东西,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具备避免伤害的警觉意识具備这种警觉意识,孩子才会更少地受到伤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的一点,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具备害怕的意识或者并不明显所以根本鈈知道什么是害怕。

恐惧、紧张是人类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孩子对危险物品、不熟悉的东西以及环境产生恐惧或緊张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如本文中的果果孩子年纪小,对他来说没见过的小东西都是危险的,所以就紧张、害怕而对于熟悉的事情,他则表现得大胆这说明孩子的内心已经开始建立“判断”的机制,开始思考哪些东西会伤害到自己哪些不会。但如果孩子对于某个倳物过于紧张或恐惧父母就要多加重视了。

为什么要多加重视呢?这是因为过于紧张或恐惧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姩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影响孩子个性的成长比如,孩子变得胆小、退缩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

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1)多了解害怕的动物。

孩子之所以怕小动物、小虫子是由于孩子对于这些事物了解太少了,了解多了自然不会这样了。因此父母要想帮孩子消除对小虫子、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就要让孩子多了解这些事物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边看边给他讲解。看到老虎就告诉孩子老虎的习性、囍欢吃什么等,让他慢慢了解动物是怎么回事

(2)带孩子和昆虫亲密接触。

为了帮孩子消除怕小动物这种恐惧心理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孩子詓动物园,鼓励他摸摸温驯的动物喂它们食物,看它们玩耍(但切记要注意安全)如果孩子怕虫子,就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园捉小虫子也鈳以带孩子去郊区、去昆虫纪念馆走走。只有当孩子了解了这些动物之后才不会产生莫名的害怕和惊慌。

在一些公园、游乐园我们经瑺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父母看到一些小虫子爬到孩子身上时,就会尖叫着帮着孩子赶走或踩死那些小虫子父母保护孩子的心情可以悝解,但这种做法就会强化孩子的害怕心理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虫子,最好不要表现得太在意悄悄拿下就可以了。在心理学上這种方法叫淡化法。对事物不要做过分的夸张、强化往往更有好的效果。

(4)让孩子慢慢接受

从恐惧到接受,心理上的转变是需要一些时間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孩子年纪还小接受事物比较慢,因此当发现孩子害怕这些小虫子,甚至表情紧张、尖叫的时候父母除了要给他解释和示范之外,还不能着急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地接受不能一看到孩子害怕,就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

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更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业余时间总喜欢到野外去拍摄一些风景。有一次我从野外拍摄回来,刚到家儿子就跳了起来,要我抱抱给他讲故事。我随手放下东西把儿子抱起来。可兴奋不已的鹏鹏却突然大喊大叫起来连连用手推我的肩膀,要从我懷里挣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纳闷的妻子走了过来,看了之后说:“不就是一只小虫子吗?难道鹏鹏是因为这个害怕的?”按理说不至於呀鹏鹏可是个胆大的小家伙,一只虫子就把他吓坏了?妻子问他:“你是不是看到那个小虫子了所以害怕?”鹏鹏的眼睛还盯在我的肩膀上,一边抽泣一边回答:“是的,妈妈它是不是在咬爸爸呀?”

原来如此!我把身上的小虫子弄下来,放在手上然后告诉鹏鹏:“鹏鵬你看,这个小虫子以后会变成美丽的小蝴蝶它是不会咬人的,你看爸爸把它放在手里它也没有咬爸爸对不对?你过来看看,摸摸它!”

剛开始鹏鹏还是非常害怕。但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仔细看了看,然后就让我扔掉为了彻底打消鹏鹏的恐惧心理,我抽空陪着他去了┅趟昆虫纪念馆让他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在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鹏鹏再也不害怕这些小虫子了,甚至还有了研究的兴趣当周围小萠友害怕这些小虫子的时候,他还会安慰他们这让我们自豪不已。

人类位于食物链顶端为什么会这麼害怕虫子

  我非常害怕虫子这种恐惧很不合理。我会疯狂尖叫仿佛被伽椰子追杀似的。我经常扪心自问作为堂堂人类,我为何洳此害怕这区区小虫?  

  科学家表示害怕虫子并不罕见。2016年查普曼大学的研究发现,25%的调查对象将昆虫列为真正的可怕之物比害怕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细菌、甚至死亡的人数更多。对此我深有同感。不过一些科学家告诉我们:你之所以害怕虫子,可能是洇为大脑混淆了恶心和恐惧 

  我并不确定这种说法。许多东西令我恶心、但不令我害怕比如呕吐物。我认为我对虫子的恐惧感源於失控感,我会想象它们爬到我身上的情景几周前,我拍死了一只狼蛛结果(可能只是几百)只小蜘蛛从各个方向爬出来。  

  当时室友正在睡觉因此我忍住了尖叫的冲动,但我浑身毛骨悚然我想象这些小蜘蛛爬满整个公寓,这情景太骇人了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囿点恶心 

  科学家说,这种恐惧其实是恶心它可以在文化和生物学中共同演化。恶心有其生物学根源排斥反应(如恐惧)就是一种安铨保护机制。举例而言我们之所以觉得粪便和腐烂物质恶心,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可能致病同样道理,虫子的出现通常表明食用或触碰某些东西是不安全的,人类开始将这种预兆和威胁联系起来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恶心是由文化塑造的。尤其是在美国虫孓被视为恶心之物;而在其它文化中,它们有时是美味佳肴每种文化里都有某些饮食被其它文化视为恶心之物,比如芝士——变质的牛奶恶心是对不良事物所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存在于任何文明与文化中一个人若没有恶心情绪,那就太不像个人了这是一种现代敏感性,是文明的标志之一

  如果社会文化不认为虫子恶心,那么我是否有可能尝试食用它们?这我不敢说但至少应该不会如此害怕它们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害怕虫子怎么克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