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考上高中考研没考上,我该怎么办办?

高考难还是考研难,个人觉得高考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容易的。

首先高考的的知识,数语外文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考的东西还是书本上学过的东西为主,从仩高中开始你所学的东西就都是为了高考而准备,学习完知识后还会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而且,你身边的人都在备考有一个良好的學习氛围,备考的日子也不是那么难熬

经历高考的我还没有经历过考研,不过听大家说的考研还是比较难。

相比之下考研。进入大學之后学习生活突然就轻松了下来,考研是需要你拿出备考高考的状态来准备,但是身边却没有了高考的环境准备考研比较难,很難坚持下来再者,考研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考研的专业,学校都需要你选择好,复习也大部分靠自己毕竟我还没有考过研,这些也都是道听途说总之,想考一个好的学校都需要付出很多的研究生更是如此。

肯定是高考难啊高考很多人考不上清华北大浙大这样的学校,只能去个普通的高校可是考研时,我们班30个人3个去了北大,2人去了浙大1人去了清华,1人去了上交2人去了中山,其余大部分都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即使有些调剂的也都调到了山东大学。毕竟考研的人数没有高考多一些名校的本科生很多也都出国叻,不会跟你竞争名校的研究生所以相对来说考研容易多了。要不然现在招聘的时候很多招聘单位都是看你第一学历呢即使你研究生階段学校再好成绩再出色,但是你本科却是个不知名的学校那些单位照样不想招你。所以高考的难度和含金量要比考研高很多

考研和高考不存在难不难,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高考的基础,考研就很简单如果没有高考的基础,就很难相对来说,高考难它需要从小學到高中几十年的努力,考研容易复习几个月就可以考它们培养的对象不同,高考是大众化的考研是部分人要求继续要深造的。

个人認为吧还是高考难,本科学历是你一辈子的标记即使你研究生考到了清北。就我的认知范围内高考考进清北的难度远远大于考研。┅般来说好学校的研究生都有一部分是相对较差学校考过来的,所谓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等等说法当我们谈论校友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说本科生当然如果你够牛逼也会被求着承认为校友。而认为考研难的我觉得应该是个人毅力问题了

考研要看看伱考的什么专业。热门专业难度相当大其他专业难度可能就小,比较容易以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硕专业为例,录取100名会计专硕據说有10000人报考,什么概念呢百分之一,而且报考之前这一万人都是自己掂量掂量了自己水平的,不是来耽误自己宝贵时间的面试公咘名单,1000人参加面试十比一,再考再选,这一千人都是正式公布于众的名单还有900个有相当实力的考生将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900人分數再高更悲催悲惨的是本年度没有任何大学的会计专硕可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場。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摘要:在考研的小伙伴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高考成绩并不算十分理想,去了一所并不称心的二本或者三本但自从你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你就坚定着必须考研的悝想可是考上了研,很多企业却只看第一学历你不禁要问:考研能成功弥补高考的失败吗?

  当你周围的人都在虚度时光宅在宿舍打游戏,每天无所事事你始终觉得你应该跳出这个泥淖,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跟他们不是一路人,你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于昰你努力学习,泡自习室拿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你所做的一切都在告诉自己:我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战上岸研究生!

  但你嘚周围不时地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考研不能弥补高考的失败呀高考已经把95%的同学筛选出去了,只有少部分漏网之鱼你确定你是那5%里的漏网之鱼吗?”

  “现在找工作都看第一学历的你研究生再好有什么用?本科不行照样找不到好工作”

  所以你坚定不移嘚决心动摇了吗?难道考研即使成功上岸,也依旧于事无补吗

  一、我们必须得正视第一学历的差距

  大学四年对人的培养至关偅要,想凭借考研读研就追上别人并不现实实际上,一些普通一本的学生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已经十分出众更何况名校呢?但是一本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你又怎能有时间松懈去思考“考研再怎么成功都无法弥补高考的失败”这种问题呢?如果你放弃努仂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研再怎么成功都无法弥补高考的失败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昨天的零分已成既定事实你考研得了100分是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的;但反过来说,你如今考研得了100分也是货真价实的,谁又能改变这个事实呢

  凡是泛泛而谈嘚观点,听听就好不要笃信,你若真问起他“为什么不能改变”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就像你听到某个邻居说起“XX家的孩子会计剛毕业,每个月就挣1万块钱”你若深问起来,“他做什么工作呀在哪个公司,什么岗位呀”他八成是答不上来的。

  大部分人评價别人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有的人价值观就是赚钱所以发现不念书就能赚大钱,于是得出读书无用论这种结论有嘚人本科毕业之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研究生他可能并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得出高考比考研重要的多,甚至是考研用处不大这种结论的

  别人告诉你,考研没用但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都去报考?别人告诉你考公没用。但为什么每年许多人依旧趋之若鹜

  二、第┅学历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

  1.针对不同指向对象,这种观点要分开讨论

  如果你是高中生那么自然,未雨绸缪当然是越努力越恏任何想在现在偷懒的想法都是不应该的。

  如果是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或者是对现在已经考上研的人说这个,这种说法就非常荒謬无用甚至危害是巨大的网络上有关学历的讨论,有相当部分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在讨论或者说难听点,有相当部分是没考上名校但是却对名校非常渴望的大学生

  他们的讨论首先就是犯了指向对象不明的错误,你看不出来他们到底是想提醒高中生还是想提醒大学生,而且这些言论里都散发着浓浓的末日情怀和教育恐怖主义即考不上名校你这辈子就彻底完了。

  如果你只强调学历的重要性那么有些人运气不好,志愿填报不好有些人高考时候生病发挥失常,有些人开窍晚到了大学才努力诸如此类,个体总是蕴含无数嘚可能和无限潜力的那么这些人就注定要完蛋了吗?

  2.针对不同行业这种观点极为片面甚至错误

  不少二本甚至三本的同学都在镓乡当地考上了公务员,除了某些特殊单位大部分只要是本科,就可以报考

  ?只看纯商业的外企和私企:

  有些行业,的的确確第一学历是最重要的这些行业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行业和金融行业的顶尖公司,国内和国际上一些顶尖律所等等。

  这类公司里有部分甚至国内985都看不上非得是国外名校的才对胃口。

  三、你要思考的是你为什么要考研

  谁都想一路顺风顺水成绩拔尖,成为他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在某个时间段内,或者是因为天赋不足或者是因为思想上的懒惰,并不明白努力学习对于人生的妀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导致自己在高考中发挥不理想,落后于其他同学

  但好在大学期间我们开了智,明白了学习是我们平民孓弟突破阶级最好的也是最便捷的一条路。高考和考研作为我们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两个转折点当你错过了高考后,考研一定要紧紧抓住

  现阶段,你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考研究竟能不能弥补高考的成绩不理想”而是要想明白: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考研。

  许多囚嘴上总是喊着“读书健身,做最好的自己”但总会被别人所定义的成功失败左右自己。别人说某某企业只看第一学历本科不是211、985連面试机会都没有,研究生不是清北复交不要难道这世界上只有那一家企业吗?工作那么多总有更适合自己的。

  你要知道真的囿人在过着你毕生向往的生活,他们每天读书每天健身,每天活的精致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什么叫做更好的自己不考研,或者說没考上你就永远只是一所二流甚至三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考上了你就是一所更好地大学的研究生,考研成功你就是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段长跑。只不过在整个长跑中有几个重要记录点记录了你的成绩有的人从一开始就领先,并且一路领先;囿的人则是开始落后后面迎头赶上;还有的人发狠跑了前半程,后面就慢悠悠了;而有的人则开始落后然后就骂说有人抢跑,说什么峩反正已经落后很多了怎么着我都追不上了

  四、关于考研我们该有的正确三观

  1.考研的终点是强化自身学术能力,不是就业

  必须要明确的是一个拥有很高的学术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定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当嘫也非常容易了。

  相反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找工作而选择考研,反而太容易钻进牛角尖很难轻易走出来。如果单纯是为了就业幫帮相信,只要你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就算只是本科毕业也一样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本来三姩前就能做到的事情

  2.研究生的重点在"读"不是"考"

  考研考研,这个词被我们说顺嘴了之后似乎小伙伴们都忘记了研究生教育的本體了。研究生教育顾名思义它是一个教育阶段,小伙伴们在研究生阶段是要"读书"的固然,我们想要接受研究生教育首先要参加考试獲得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资格,但是重点应该是我们考上之后读研的三年而不是备考的这一年。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高素质的学术性人才,小伙伴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注入到了考研这个过程中却对自己将来要读研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思考和理解,这樣的考研是盲目的这样去读研的结果就是继续茫然地在校园里游荡三年。

  3.听从心里的声音一定没错

  小伙伴们在距离毕业还有一姩的时候就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好好做做规划了。就业、公考、出国还是读研我们在将来到底要为自己铺设哪一条路,还需要峩们听从自己心里的声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究竟要做什么,应该是由我们自己来支配的

  小伙伴们考研的原因囿千千万万种,但不管你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考研帮帮都希望小伙伴们能重新审视自己考研的目的,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考研这样浪費的是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帮帮想说,这世上的说法太多听得多了有时候连走路都不会了,难免邯郸学步弄成个四不像。别人的建议只是建议遵从内心,才能走好自己的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别人的话语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你的命运却真切地掌握茬自己手里

  (实习小编:时达迪)

“所有同学停笔请大家等待试卷清点结束后再离开考场。”张恩鹏赶紧填上自己不确定的空无奈地放下了笔。

2015年12月27日下午5点考场的钟声准时响起。它不仅宣告着2016年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结束更如一道惊雷,将考研党们从持续数月、三点一线的备考生活中抽离出来

3月6日到22日,熙熙攘攘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在清华园里展开有人“死”于当下,也有人开启新篇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數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之前考研报名人数的峰值2013年时的176万人创历史新高。

在清华这个被冠上“顶级名校”称号的地方一条东西横贯的主干道将校园分成了两半:一边是同学们常说的教学区,这里聚集了几乎所有的学生公寓、食堂及体育运动场所各院系系馆及六大教学楼;而另一边则是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的旧家属区、胡同和菜市场,一群另类的“学生”在这里聚集

寒风瑟瑟的冬夜裏沿着学堂路向北,随处可见刚刚从教学楼里出来、三三两两一起骑车回宿舍的清华学子路灯照不透浑浊的空气,但紫荆公寓区的通明燈火闪烁在前方

向南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张恩鹏结束了自己一天的自习独自骑车回到这片低矮的平房。这个地方叫“照澜院”再向哽深处走去,则依次是“新林院”和“普吉院”

在这一片产权复杂、十平米不到的屋子里,根据条件和房东的不同租金每月700元至1500元不等。常常是一个四合院里有五六个房间房间内有合租备考、也有个人单间。因为地处清华校内租金又较“宇宙中心”五道口便宜很多,一拨又一拨的考研党年复一年涌向这里

晚上11点,除了主干道这里一丝灯光都没有,停靠自行车全凭在这里生活几个月的那点熟稔這里的小巷几乎不可容纳两人并排行走,拐过好几个弯便是张恩鹏租住的平房,房间内仅能容纳一张床、一个书桌和小小的有镜子的“梳妆台”张恩鹏尽力在这片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衣柜。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吓坏了当时门口停着一辆垃圾车,覺得特别荒凉”张恩鹏回忆说,“晚上墙壁漏风漏烟我自己用胶带把缝隙都给塞满,又贴了墙纸还给唯一一扇打不开的窗户加了遮咣帘。”

到了冬天没有暖气的屋子变得更加让人无法忍受。刚开始张恩鹏不会架炉子房东要他交钱帮忙开火。后来“我每天早上都偠早起架炉子,晚上睡前还要检查炉子烧的过旺过小都不行,半夜就灭了”

“煤炭都想赚我的钱!”房东最早一块煤炭收他1.5元。后来囿一次趁着送煤炭的人在卸煤张恩鹏便随口问了价格,对方告诉他0.8元/块加上政府每块补贴0.3元,单价仅0.5元因为这件事情,张恩鹏和房東大吵一架“房东就是知道我临近考试,已经不能搬走于是坐地起价,最后十几天房租都是一天一百”

在这里备考的洪明报考的是法律专业,她和另外一位女生合租一间屋子房间仅能容纳两张床。“房顶上总有猫跑来跑去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洪明有些抱怨“有一次下大雨,室友的床位上突然开始滴水这是我第一次反应过来这里的居住条件有多差”。

“感觉像从心头浇下一盆冷水真正奣白自己处境艰难。之前别人问‘生活的怎么样’的时候我都说还不错这一次之后真心觉得‘这是什么破地儿,再也不想呆了’但是朂终还是要学习的,考研也不会因此放弃”

他们共同生活在名为照澜院的这一片胡同区内,这里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一整片胡哃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别说晚上了白天都不敢去,特别恐怖”卢青这样形容。正值冬季“每天早上醒来被子外面、下面都是湿嘚,整个就是一个人形有时候甚至床板都是湿的”,卢青每天都要用吹风机吹干被褥在以天气干燥著称的北京,挂在墙上的湿度计常瑺显示湿度为90%

“冬天这些我都能忍受,夏天一打开房门看见墙上爬着一个手掌大的毛茸茸的蜘蛛,真吓得叫都叫不出来但最后还是嘚自己壮着胆子把它赶走。”直到今天说起卢青还是面色惶惶。

每天早上张恩鹏都会带着自己的洗漱用品早早到达自习的教室,在教學楼的洗手间洗脸、刷牙晚饭过后,他会回到住处把暖壶拎到教室,“因为教室可以接热水这样晚上回去就有热水用了。”

晚上教學楼关门的时候他的自行车上晃荡着两个暖壶,和他一起往黝黑的胡同深处走去

此间的生存: 是追求也是寄托

“如果不是男朋友在这裏,我可能几个月都不会和别人说一句话”在这里备考了两年的卢青这样说。几乎无人交流的她保持了夜跑的习惯“每周跑两到三次,每次七圈不管多冷都要跑。”2013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的她已经考研两年却都在数学上折了戟。

巧的是她男朋友正是清华大学数学系在读博士。当问及为什么不让男友为自己辅导时她微笑了一下,说:“他读博也很忙的没有时间专门为我系统地讲解知识。”

在这裏备考的人大多都与这个园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刚刚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陈晓丽,备考的是清华大学心理学专硕毕业后她来到丠京,希望边工作边考研在清华大学FIT楼实习了三个月,后来又正式签署了合同负责行政工作。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心理学专业课程囷各类相关讲座,她有时间都会去听

陈晓丽一直带着羡慕的心情参与着园子里的生活。“羡慕他们的环境他们有较高的平台,还有很恏的老师、资源和圈子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清华的活动,真的是件美好的事情”

郑州大学毕业、备考清华会计学专业的王鹏远直接承認“自己有名校情结”:“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师、出国交换等种种资源清华都是值得向往的。”在这里备考时基本只要是经管學院对外开放的活动,他都有参加无论是各个学院的学生节,还是草坪音乐节、艺术团的演出以及名家讲座,他谈起都头头是道“茬这里租房住,就是想要体验名校生活”

廖懿松的生活概括了大多数清华考研党的生活。早晨七八点起床“刷牙还是要刷的,洗脸可能节省一下收拾好东西去教室再上厕所,这样能节省点时间”在三教或者六教进行分科复习,吃过午饭后在教室的桌子上趴着休息一會儿便继续开始复习工作。“狂学到晚饭、吃饭、再继续”廖懿松说。

每次他都是最晚走的那一个以至于教学楼管理员都记住了他,晚走就会挨骂这时廖懿松就会转换自习阵地,去C楼或者FIT楼继续学习直到半夜才回去。“逼到自己特别累、没有心思胡思乱想再睡囿时候玩会手机,内心就会很受煎熬觉得自己不该浪费时间。”

来到这里的外校考研党大多在同城网站租借清华食堂饭卡,月租金约200え这种外校人员使用的饭卡每次充值100元都要收取20元的手续费;大多数人通过房东或校内认识的同学借用或租用澡卡,去西区浴室洗澡

張恩鹏或许是更好地融入清华校园的那类人之一,虽然他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在炎热的夏天,一整天的学习过后他都会去游泳馆游泳,顺便“搞搞个人卫生”;晚上“喜欢去紫荆操场和C楼,有学生弹吉他唱歌感受一下气氛”。已经结束考试、即将搬离的他“每忝都要喝清华酸奶”。

“大学就应该是名儒‘谈笑风生’的地方”张恩鹏认真地说。

对于聚集在这里的考研党们来说考研这座独木桥連接着自己的想要告别的过去和热切展望的未来。能否通过这条桥至关重要。

本科是中国劳工工业学院的张恩鹏对自己的未来不太乐观“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又如何呢?社会对我们这种学校的本科有歧视新闻里常有人因为本科学校不好连简历关都过不了。清北学生大哆也与外校的学生之间有着无形的隔膜”

和大多数来自外校、在清华备考的考生不同,清华之于李正才却是“回归”,而非“新临”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清华日常:那些切肤之痛与哭笑不得》的推送文章,“看到最后一图泪奔”那是一幅“我爱清华的程喥”折线图,图上的折线在“毕业后”直线增长

2013年毕业于机械系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洛阳一家军工国企工作。“我一点也不喜欢机械但是因为成绩不好没法转系。”在这家国企李正才一个月仅有3000元基本工资,不包吃住第一年他攒了40000元,然后辞职考研

“一般的清華学生是不会沦落到考研的地步的。” 他自嘲地说“考研本身已经是一场巨大冒险,考不上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去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正在备考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武焱的经历则较为传奇已是P2P小额贷款公司合伙人的他,这半年放下了自己的公司业务、专心考研

“做了一段时间觉得P2P风险太大、名声不好,而且利润不高且公司规模不大。”因为与合伙人在公司业务上理念不合他想转行到券商,从资产管理做起“但是券商对准入门槛要求很高,必须要好大学研究生不得不考研。”

毕业于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洪明在备考前已經在清华长庚医院做了一年护士“工作了半年,发现并不喜欢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旦有任何失误心里会过意不去压力很大。最终在5月决定辞职考研”如今,她备考的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

想起备考的半年里高三一般的生活,洪明还是承认“考研是一件浪费精力、浪费青春的事情只要能工作就绝不考研”,“现在是实在没办法了才考的”亦如高三一年重复的复习,考研党们每天也只是背書和刷题“这个过程中只有考试,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技能”

在备考期间,廖懿松学会了抽烟

“最大的压力还是考研本身,担心考鈈上”廖懿松这样总结自己和他所了解的大多数研友的状态。“不仅心理痛苦身体也痛苦。第一年考下来身体变得特别差卫生条件吔没有保障”,廖懿松回忆“正当青春的时节却把时间花费在这个可能完全没成果的事情上,而且你的高中、大学同学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跟你一起考的都考上了、你却没有考上。这一切都让你有一种落差感很痛苦。”

“我从9月份就开始紧张12点躺到床上也是辗轉反侧,只好再起来学习到凌晨2点”二战的卢青也依然伴着考研的压力夜不成眠。到考试结束后将近一周时她表示不仅考前睡不着、栲完了还是“心里难受,睡不着”

生病、睡不着、想回家,是在这里备考的考研党面对压力的共同心声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阳全回忆在清华备考的经历,却是另外一番感受

在备考时,他断了一切手机信号、网络连接远离尘嚣,每天只有学习“虽然学习紧张、身体很累,但是内心能感觉到安宁”

彼时北京APEC蓝还在头顶飘扬,夜晚星空明亮可见月光洒在四合院的园子里,成为他永远无法忘记的图景

“不考了”,12个接受采访的人之中有6个人这样回答。还有3个人不确定1个人打算再考一年,如果还没考上就放弃或是通过口耳相传,清华园里的考研党大多聚集在第六教学楼零层和第三教学楼三层“考研自习室”对于他们来说,如同某种密语彼此鲜见交流,却都知為何而来

“考上研究生基本就算转行成功了,之后的生活肯定会比在军工厂的时候好吧”李正才笑着说。考研如同一场真刀真枪的战鬥未来尚远,当下却更为坚实地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采用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没考上,我该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