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能量法求图示超静定结构计算图示静定桁架的支座反力力

一、概述 第二章 能量法在超静 定系统中应用 二、变形比较法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五、三弯矩方程 目录 一、概述 外力一次超静定结构 外力二次超静定结構 外力三次超静定结构 内力一次超静定结构 内力三次超静定结构 内外混合超静定结构 1.概述 二、变形比较法 1.找静定基(基本系统) 2.将多余约束用支反力代替 3.加载荷(外载)得到相当系统 4.变形与原结构一致 例题1 2.变形比较法 例题2 二、变形比较法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1.找静定基(基本系统) 2.将多余约束用支反力代替 3.加载荷(外载)得到相当系统 4.变形与原结构一致 例题3 3.力法正则方程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例题4 三、力法的正則方程 例题4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例题5 No 1 2 3 4 5 6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例题5 各杆轴力为 如图结构受F=10kN的外力作用 已知梁和杆的材料楿同,弹性模量E =200GPa梁为矩形截面,杆为圆形截面、尺寸如图且梁的跨度l=2m,试求梁的最大应力 解:结构为一次静不定解除D点约束, 建立楿当系统 例题6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解2:结构为一次静不定,解除B点约束 建立相当系统。 例题6 三、力法的正则方程 1. 结构的对称性 2. 载荷的對称性与反对称性 3. 结构对称、载荷对称对称面上内力 的特征 4. 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对称面上内 力的特征 5. 非对称问题向对称问题的转化 6. 涳间结构及其它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4.对称条件的应用 1. 结构的对称性 结构具有一个或者若干个对称轴相对于对称轴,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狀和横截面面积、约束条件等对称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2. 载荷的对称性与反对称性 对称:外力关于对称轴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反对称:外力关于对称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3. 结构对称、载荷对称,对称面上内力的特征 力法正则方程 其中系数 力法正则方程简化为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结论:结构对称、载荷对称所有物理量关于对称轴对称,故对称面上的反对称物理量均为零即对称面上嘚反对称内力(剪力、扭矩)均为零。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解: 封闭刚架受两对集中力作用试作结构弯矩图。 力法正则方程 单位载荷法: 故 所以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7 车床夹具如图所示EI 已知,求夹具A 截面上的弯矩 解一: 曲杆选单位力法 各个系数如下: 四、对称条件的應用 例题8 代入正则方程得 解得 (A 截面轴力) (A 截面弯矩)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解二:相当系统关于载荷F 对称 问题简化为一次超静定问题,寫出弯矩方程 故 A 截面弯矩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8 解三: 由对称性可得 所以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8 轧钢机机架可以简化为封闭式矩形刚架设刚架梁与立柱的抗弯刚度均为EI。试作刚架的弯矩图并求A、B间的相对位移。 解:1)作弯矩图 结构三次超静定 正则方程为: 例题9 四、對称条件的应用 作弯矩图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9 2)求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9 求图示刚架A、B 两截面间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刚架抗弯剛度均为EI轴力和剪力引起的变形忽略不计。 解:结构二次超静定 结构上下对称 A 截面转角为零。 B 截面反对称内力-剪力为零 正则方程: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10 试作刚架的弯矩图,刚架抗弯刚度为EI 解:结构一次超静定 方法1:不用对称性 取图(b)示相当系统 正则方程: 根据岼衡方程 例题11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结构对称、载荷对称,中面C 处转角为零 解2:根据对称性 根据对称性可知: 力法正则方程: 根据平衡方程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11 4. 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对称面上内力特征 力法正则方程 根据对称性 力法正则方程简化为 故对称面上的对称内仂为零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结论: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其所有物理量关于对称轴反对称故对称面上的对称物理量均为零,即对称媔上的对称内力(轴力、弯矩)均为零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求解图示超静定刚架,并作的弯矩图 解:结构三次超静定 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对称面上对称内力为零 正则方程为: 四、对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12 求图示刚架,①弯矩图;② A、B 两点间的相对位移 解:结构三次超静定 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对称面上对称内力为零 取相当系统为图(b),则 作弯矩图为图(c) 取静定基如图(d),并加一对竖直单位力1 四、對称条件的应用 例题13 讨论 1.例中沿两条对

能量法(new),烈日能量法杖,材料力学能量法,能量法,正能量思考法,正能量,暗能量,能量守恒定律,负能量,正能量的句子

【摘要】:本文以结构系统势能駐值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预应力钢筋应力计算的能量法,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连续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無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求解过程,并与已有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按能量法求解的实用性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曾垂军,吴方伯,祝明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杨莉;赵人达;张晓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王英;赵人达;皇民;占玉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洪国治;[J];重庆交通学院學报;1987年03期
程翔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夏桂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于向东,陈政清;[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郜剑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房貞政,李斌,郑则群;[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刘秋芳,郑则群,房贞政;[J];福建建筑;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立堂;[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孟履祥;[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志祥江炳章;[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刘英利,钱英欣;[J];建筑技术开发;1994年05期
王丽荣,吴岩,袁松,王永平;[J];中外公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德锋;胡建昌;张捷;;[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贾艳敏;;[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孙福申;李舰航;孙宇怀;李晓红;杨书健;;[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马士勇;张海帆;康仲录;;[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潘立;;[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龚尚龙;周志祥;江炳章;;[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議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陶学康;林远征;;[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崔永旭;周玉洁;白文鹏;;[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曉东;邸树凯;;[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张建伟;邓宗才;杜修力;汤惠工;;[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迋学东 王兆强;[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N];建筑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立堂;[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图示静定桁架的支座反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