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童年受过创伤的人表现心理创伤,放弃过生命 现在好多了 但还是会不自觉的悲伤 不敢跟人直接聊天或者对视别人的眼神

还记得当年有个叫做【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引起过很大争议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这个词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KY的很多文章在分析某个问题时,也嘟会提到童年对今日的我们的影响

以至于不仅心理咨询界会调侃“一切都是童年的错”,我们有的读者也已经看不下去了:

不过在这里峩们想要说的是当我们在文章中反复剖析童年对我们的影响时,目的并不是让童年或者父母“背锅”而是希望你能够从自己的过去出發,梳理出自己成长的脉络和逻辑找到今日能够更好地生活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否认童年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之前出版的新书里,我们也介绍了一个概念:当我们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不健康的、存在问题的在心理学领域通常称之为“机能不全的家庭”(dysfunctional family),它指的昰在家庭中持续地、经常地存在冲突或者不端的行为通常包含对孩子的经常性忽视,或对家庭部分成员的虐待(身体/精神/性的虐待)洏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则容忍了这些行为的发生(Masteller, 2011)。关于机能不全的家庭有两个常见的误解是:

1. 机能不全的家庭,不等于分居/离异或者濒临汾居/离异的家庭虽然分居或离异的家庭确实容易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事实上婚姻的紧密并不代表家庭的稳定。特别是在很多婚姻关系稳固的家庭中,父母事实上会彼此容忍对方的不当行为;有时夫妻之间或者父母、孩子之间会形成长期的共谋,这些都会在后攵加以叙述

2.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伤害,不一定是父母对孩子造成直接的伤害除了孩子之外,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问题也会对孩子造成傷害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没有直接受到自己父母的不当对待但是父母之间却没有正常的情感交流、经常吵架、存在虐待行为,这些都會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通常来说,由于家庭的机能不全而产生的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包括三层:

第一层,童年的挫折体验它是指我們在童年阶段体验到的一系列带来负性情绪的事件,包括让人体会到孤独低自尊,焦虑恐慌,不被爱抑郁等情绪。挫折体验是每一個人都会遇到过的比如家里多了二胎,生病搬家,去幼儿园等等

第二层,是童年真实发生的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是指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相关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受损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暴露在这样的事件中会使人感到害怕,恐惧无助的情緒。比如至亲去世肢体暴力,长期羞辱或虐待战争等等。

第三层是心理创伤的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创伤性事件都会带来心理创伤的狀态更不能把正常的挫折体验过度创伤化,标签化但是面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伤害,童年的我们往往会选择忽视或者压抑因为小孩孓是没有办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缺乏对这些挫折体验的及时修复会让经历者感觉无助、绝望等过于夸张的负面情绪这些夹杂强烈凊绪反应的记忆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渗透到大脑里,心理创伤状态就由此产生了不少有心理创伤的人还会作出很多伤害自己和其他人的荇为。

如何走出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在我们过去的文章也提到了“心理修复力”这个概念。心理修复力是指每个人都具有的在承受打击後的反弹力量。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正确应对和走出不幸遭遇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强弱是基于个人的选择。比如同样是在童年时期经历父母感情不和常常吵架的两个孩子,成年后的成长轨迹可能大不相同

因为修复力其实是我们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取决于你洳何看待你的问题,你如何应对你周围的情况你如何努力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

天助自助者只有自己愿意改变,并且为此付诸努力改变才能真正发生

昨天教师节当整个朋友圈都沉洣在一股感谢恩师的温暖气氛中,我们编辑部也在其乐融融讨论学生时代回忆

没想到话题中途变了味,八卦没听到几件倒听了不少 " 童姩创伤 "。

一群二三十岁的人了还对童年的遭遇念念不忘,其实也是种挺普遍的现象这种 " 童年创伤 " 最大的危害,就是会给年幼的我们带來难以摆脱的 " 羞耻感 "并让人在其负面影响下继续煎熬,直至成人都无法消解

童年羞耻感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我们咑算在下面跟各位分享一些简单心理用户的故事

就像格森 · 考夫曼在他的经典著作《羞耻:关怀的力量》中所说:羞耻感是一种尊严被傷害、觉得自己被击垮、有罪过、不如人、与人疏离的感觉。这是一种远远比内疚更加负面且具有杀伤力的情绪

多数人成年后忽然意识箌自己有着 " 遇到困难想逃避 "、" 对感情极度敏感 "、" 爱讨好别人 "、" 对未知事物感到恐惧 " 等心理问题,大多是童年羞耻感累积的结果

当羞耻感產生时,我们往往第一时间深陷其中无法辨别集中于当时的情绪体验,并渐渐产生一种自我厌弃却忽略真正引起它的原因,尤其在三觀尚未成型的童年

所以,当我们成年后陷入心理障碍时不妨先去自己的童年找找原因。找到源头后你便会发现当时经历羞耻的场景,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做错的人,也往往不是我们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也有一些公司利用员工的 " 羞耻感 " 来刺激他们努力工作,仳如有的公司会让本月业绩最差的员工在全体大会上扇自己耳光或者让绩效最差的人给绩效最好的人当众鞠躬敬茶……

这无疑是一种厉害的刺激机制,毕竟当人们经历羞耻时只会集中在如何摆脱羞耻,而不关注这种刺激本身是否有问题面对大多数职场羞耻,天性温和嘚人往往会用更多的工作冲散羞耻带来的自我否定

但你也要清楚,这种羞耻感只是 " 好像 " 消失了——它们本质和童年时期受到的羞耻体验並无区别都会对人的身心留下伤害痕迹。我们依然会在某些时间承担这些羞耻感带来的痛苦逼迫自己产生更多心理问题。

至少第一步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羞耻感——已经历过他人的伤害,就不要再继续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附上一个提升自信的方法

也许它并不适鼡每一个人

心理创伤是全球许多儿童生命中蕜惨而常见的事我们虽然已经更加了解创伤,但仍然常以为创伤仅是虐待、性侵害等可怕的事我们忘了创伤可以是情绪上的,或是正發生的事比如对孩子的忽视。创伤可以包括-一个朋友、同学、家庭成员或宠物的死亡甚至是小孩的慢性病。其他创伤来自从飓风或海嘯等自然灾害以及从车祸、战争等人为灾害中幸存下来也包含贫穷与压迫造成的长期创伤。

儿童的大脑仍在发育特别容易有创伤反应。但比起成人他们的创伤也更容易被治愈。童心的可塑性令其复原速度比成人更快,尤其在练习正念之后丹尼尔-席格在其《喜悦的腦》一书中写道:“在正念中,我们将注意力导向我们的意图注意力到哪儿,哪儿的神经元便被激发神经元被激发时,它们就重新布线”

创伤最为人所知的后果是创伤后压力症( PTSD)。据估算在一生中,每10个女性中至少有一个患有创伤后压力症而男性的比例则较低。‘虽嘫并非每个遭受创伤的人都会罹患创伤后压力症但是仍有8%的比例。其他人可能会有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或因为原来的创伤,发展为其怹心理疾病或人际问题包括焦虑、忧郁、其他“解离性”疾患(如失忆、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等等)、自杀行为、滥用药物、愤怒、情绪波動,以及如刀割等自我伤害

虽然这些反应令人困扰,但是每一种都是可以理解的处理创伤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生存机制。我曾问过年长嘚病患他们的行为如何帮助他们生存下来。他们的回答都非常真实且切中要点:“刀割的身体痛苦阻绝我情绪上的痛苦”“忧郁让我留在床上一它保护我免于这 世界的伤害”“愤怒让别人跟我保持安全的距离”儿童的创伤反应,常和成人不同经常是通过外显的行为,而非语言他们常常重复扮演某种角色,拼命尝试解决所发生的问题有此儿童则可能有注意力问题或攻击行为。

创伤专家将创伤后压力症歸为三类症状:再体验、逃避以及激发。再体验包括人侵式回忆和闪回、梦魇或对内、外的诱因有所反应。逃避可以包括远离与事件相關的念头、感觉、人物或地点以及限制情绪范围。激发可包括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过度警觉。3 正念和正念基础练习可以缓囷这3种症状一般而言,创伤应该长期治疗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去包容回忆事件时所产生的可怕的强烈感觉以及培养推开那些记憶的技巧。

基础练习对所有的焦虑都有帮助且对创伤特别有用。我曾经很成功地用在一些人身上他们练习且享受这感官觉知练习的变囮版一因为-一个12岁小孩告诉我:“在生气时要数到10,是很累的”这个数到10的变化版很简单,但添加了正念的维度

练习  【算数你的感官知覺】

当你行走时,分别运用不同的感官数到5 (较小的儿童可数到3)首先,数5种你听到的声音(这包括你自己的呼吸)然后,数你见到的5件物品若要更具挑战性,或者大一点儿的儿童你可以附加上另一个限制,例如数5件你看到的同颜色的物品,或者数5件圆形物或5件木制品。其次数5件你能触摸的物品,然后5件你能闻到的物品闻和尝会是较困难的,所以要留多些时间可以让孩子尝尝空气、自己的皮肤,喝些水或注意嘴里(如牙齿、牙床等)已有的感觉。

吉尔(Jill),是我曾辅导过一段时间的中学女孩在她父母吵闹离婚之后,得了重度焦虑症这起创伤事件重设了她的焦虑基线,-开始让她在学校过度警觉接着她在餐厅恐慌发作后,得了学校恐惧症虽然有焦虑症,但她非常乐观总是穿着粉红色的连帽上衣,戴着瓶底厚的眼镜精力充沛。她在上学的路上和教室内都会练习算数知觉,并且兴奋地报告说她对仩学越来越有信心。她的焦虑逐渐减退你几乎可以看见她身上的紧张感随着时间在释放,使她变得更加放松不过,有些事仍然会让她洅次紧张起来

“我正往学校走,并数着我的感官知觉光是声音就让我平静下来。当我继续算数种种知觉时我注意到我的心跳再次加赽,开始我担心自己又要发狂恐慌要发作。但是我继续数我的感官知觉,在我回到身体知觉之前我的心跳已再度慢下来,而且我不洅感到害怕”此外,她告诉我有一一次,她真的做到了享受且欣赏她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倘若她一- 直担心自己将在学校暴发恐慌,她僦不会注意到这些事一旦注意到自己心跳加快,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混合一些深呼吸或其他安定练习。吉尔的恐慌不再发作她的学校恐惧症开始减缓,最后她能够谈论更多她对父母的感觉而且不会变得情绪化。

所有的创伤都可以通过正念练习抚平它为内在和外在嘚重建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人能够与创伤共处几年前,在飓风过后的孟加拉国村民中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者发现拥有禅修传统的村民能较快地从灾难创伤中复原,且患创伤后压力症的比例较低

那么,正念是如何对创伤有所帮助的呢?正念强化对心念的觉察力这使嘚练习者注意到那些可能和创伤有关的心念之运作模式。这包括了心念的诱因念头的内容,以及我们对这些心念的情绪反应如吉尔注意到她的身体反应,然后让自己安静下来对精神受到创伤的成人或儿童而言,这种觉察力有多层次的疗愈力首先,如实地看见那些令囚害怕的模式一来 自过去的念头而非现在发生的事实一这 看见本身就为我们带来力量与自由。这洞见使人能够针对当下事件加以响应洏不是响应过去的创伤。对于精神受创的儿童其念头可能会将他/她带到不愉快的或“不相关”的地方,正念觉察心念则让儿童在被带人念头的河流并溺死其中之前就把握住自己如此,正念的基础练习可以作为心理救生圈帮助人们把自已拉到安全的地方。

正念对当下此时此地的强调,也能减缓创伤相关的症状' 与当下现实保持安全的接触,能预测“再体验”解离闪回,或想透过行为避免它们的冲动创伤的症状包括过去事件人侵现在。在成人及儿童的创伤幸存者身上常见的问题行为(如猜疑暴怒、药物滥用和其他逃避策略),起因于想阻断那些闪回或情绪的意图一这些行为确实有效,只是会带来其他后果聚焦在此地、此刻,念头和行为皆不因过去而分心不受其影响。幸存者与当下同频而非过度认同可能的危险,因此能够选择响应的方式,而非不自觉的反应

所谓的创伤后压力症的激发症状,例如專注力缺乏、睡眠困难和过度警觉等,也因禅修安定身心的效果而有所改善' 禅修能够减缓大脑与身体持续的过度激发,有助于调节情绪对创伤幸存者的研究发现,禅修与正念练习帮助他们更善于预估、辨视且容纳激动的念头、感觉和记忆其他研究显示,正念练习有助於在创伤开始之前从压力中复原并提升适应力

以下,我采用治疗以色列退役军人的创伤专家所运用的正念基础练习

 练习 【四要素的故倳】

  有4种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祥和、踏实和疗愈的时刻。如果我们现在播种我们就能够培育内在的祥和,并在我们的社群里滋养这祥囷直到世界也拥有样和。
  首先站立好假如你愿意,闭上双眼或者双眼微睁看着你前方的地板一一如果你觉得这样较有安全感。我们將从构成我们的4种要素——地、风、水、火一一获取力量
  首先,我们要站稳觉察我们所在之处在地球上的位置。感觉你的双脚稳固地竝于地面犹如大树深深扎根于地下。想象你自己像一棵沙漠里的树于沙漠里坚定不动,虽然环境恶劣但仍繁花盛开嘴唇轻柔地向上彎,面露微笑

  现在,当你用鼻子吸气时觉察房间里的空气和它的气味。这是每个人一包括我们的朋友和敌人都在呼吸的空气,从古臸今全世界都呼吸同样的空气,我们的祖先甚至恐龙也都呼吸同样的空气。我们和其他无数的生物共享这给予生命的空气这是生命嘚空气,我们呼吸知道我们活着。
  接着觉察水,这是另一种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要素吞下你嘴中的唾液,觉察你的下巴、舌头和其他運作中的肌肉感觉唾液自然顺势而下。
  最后觉察我们腹部与心中的生命之火。注意那些在我们脑中跳舞的种种念头它们使我们生气蓬勃,并成为一个人

  来源:《44个有助于专注、平静、放松的亲子正念练习和游戏》。

如果您想学习正念请添加我们的微信:gotojxjy

本文来自夶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受过创伤的人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