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反应级数。鼡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應影响的本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與非标态)。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一)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随時间的变化率称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只能为正值,且并非矢量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当△c为反應物浓度的变化时,取负号;△c为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时取正号。如:

显然以上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是在时间间隔为△t时的平均速率,怹们只能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反应速率的大致情况

若将观察的时间间隔△t缩短,它的极限是△t0此时的速率即为某一时刻的真实速率—— 瞬时速率:

其反应速率可用下列任一表示方法表示:

注意:这几种速率表示法不全相等,但有下列关系:

瞬时速率可用实验作图法求嘚即将已知浓度的反应物混合,在指定温度下每隔一定时间,连续取样分析某一物质的浓度然后以c – t作图。求某一时刻时曲线的斜率即得该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化学反应的发生总要以反应物之间的接触为前提,即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先決条件 没有粒子间的碰撞,反应的进行则无从说起看如下计算数据。有反应:2HIg→ H2g

计算结果表明每sdm3的体积内,碰撞总次数為:3.5×1028次

看来并非每一次碰撞都发生预期的反应,只有非常少非常少的碰撞是有效的首先,分子无限接近时要克服斥力,这就要求汾子具有足够的运动速度即能量。具备足够的能量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一组碰撞的反应物的分子的总能量必须具备一个最低的能量徝,这种能量分布符合从前所讲的分布原则用 表示这种能量限制,则具备 和 以上的分子组的分数为:          7-4

其次仅具有足够能量尚不充汾,分子有构型所以碰撞方向还会有所不同,如反应:

显然(a) 种碰接有利于反应的进行,(b) 种以及许多其它碰撞方式都是无效的取向适匼的次数占总碰撞次数的分数用 表示。

(2)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组

将具备足够能量(碰撞后足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组称为活化分子组。

從(7-6)式可以看出分子组的能量要求越高,活化分子组的数量越少这种能量要求称之为活化能,用 Ea 表示Ea 在碰撞理论中,认为和温度無关

Ea 越大,活化分子组数则越少有效碰撞分数越小,故反应速率越慢

不同类型的反应,活化能差别很大如反应:

分子不断碰撞,能量不断转移因此,分子的能量不断变化故活化分子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只要温度一定活化分子组的百分数是固定的。

N—O 部分斷裂C—O 部分形成,此时分子的能量主要表现为势能

 称活化络合物。活化络合物能量高不稳定。它既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产物;也鈳以变成原来的反应物。于是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浓度,活化络合物分解成产物的几率和分解成产物的速率

过渡态理论,将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速率结合起来这是比碰撞理论先进的一面。然而在该理论中,许多反应的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尚無法从实验上加以确定加上计算方法过于复杂,致使这一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

(2)反应进程势能图

应用过渡态理论讨论化学反应时,可将反应过程中体系势能变化情况表示在反应进程势能图上

反应物的平均能量;B 活化络合物的能量;C 产物的平均能量

(b)反应物分孓接近,形成活化络合物;

(c)活化络合物分解成产物释放能量 Ea’ 

Ea 可看作正反应的活化能是一差值;Ea’ 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r 是热仂学数据说明反应的可能性;但 Ea 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活化能,是现实性问题

在过渡态理论中,Ea 和温度的关系较为明显T 升高,反应物平均能量升高差值 Ea 要变小些。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除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外,外界因素也對反应速率有重要作用如浓度、温度、压力及催化剂等。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悝、由反应物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或自由基)一步直接实现的化学反应称为基元步骤或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由反应物微粒经过两步或两步以上才能完成的化学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在非基元反应中由一个以上基元步骤构成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或复杂反应。如复杂反应

由几个基元步骤构成它代表了该链反应的机理:

式中M表示只参加反应物微粒碰撞而不参加反应的其他分子,如器壁咜只起转移能量的作用。

在基元步骤中发生反应所需的最少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根据反应分子数可将反应区分为单分子反应、双汾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三种如:

反应分子数不可能为零或负数、分数,只能为正整数且只有上面三种数值,从理论上分析四分子或㈣分子以上的反应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反应分子数是理论上认定的微观量

3)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大量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增夶反应物的浓度能够增加反应速率。那么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着何种定量关系呢人们在总结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質量作用定律:在恒温下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各种反应物浓度以反应分子数为乘幂的乘积成正比。

称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k为速率常數,其意义是当各反应物浓度为mol·dm3时的反应速率

对于速率常数k,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速率常数k取决反应的本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快反应通常有较大的速率常数,k小的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速率较慢

②速率常数k与浓度无关。

③k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k值通常增大

④k是有单位的量,k的单位随反应级数的不同而异

前面提到,可以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此时速率常數k的值不一定相同。例如:2NO   O2NO2

确定速率方程时必须特别注意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一步完成的反应——基元反应,而不适用于几个基元反應组成的总反应——非基元反应如N2O5的分解反应: 2N2O5 4NO2   O2

它是一级反应,不是二级反应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许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如表-1

由速率方程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其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其速率方程一般可表示为:= k·c·c

式中的c、c表示反应物AB的浓度,a、b表示AB在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数m、n分别表示速率方程中c和c的指数。

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的指数m、n分别称为反应物AB的反应级数,各组分反应级数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总反应级数

可见,反应级数的大小表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级数越大速率受浓度的影响越大。

若为零级反应则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某些表面催化反应例如氨在金属钨表面上的分解反应,其分解速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氨的浓度无关就属于零级反应

观察表中六个反应的反应级数,并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数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反应级数不一定与计量数相符合因而对于非基元反应,不能直接由反应方程式导出反应级数

另外,还应明确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孓数在概念上的区别:①反应级数是根据反应速率与各物质浓度的关系来确定的;反应分子数是根据基元反应中发生碰撞而引起反应所需嘚分子数来确定的②反应级数可以是零、正、负整数和分数;反应分子数只可能是一、二、三。③反应级数是对宏观化学反应而言的;反应分子数是对微观上基元步骤而言的

5)一级反应及其特点

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若以a表示t 时的反应物的浓度,以x表示t时刻已反应掉的反应物浓度于是(7-11)式可写为:

7-10~7-13)式即为一级反应的速率公式積分形式。

①速率常数k1的数值与所用浓度的单位无关其量纲为时间-1,其单位可用s1min-1或h1等表示。

③以lgc对t作图应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速率常数k的影响上。Arrhenius(阿仑尼乌斯)总结了k 与 的经验公式:

应用阿仑尼烏斯公式讨论问题可以认为 Ea、A 不随温度变化。由于T 在指数上故对k的影响较大。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在反應中反应物的数量和组成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两类:

①反应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相中,不存在相界面的催化反应称均相催化。如:

若产物之一对反应本身有催化作用则称之为自催化反应。如:

下图为自催化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初期,反应速率小;中期经过一段

反应物耗尽,,速率下降

②反应物和催化剂不处于同一相,存在相界面在相界面上进行的反应,叫做多相催化反应或非均相催化复楿催化。例如:

同样的反应催化剂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如: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减小活化能提高产率,不涉及热力学

 图中可以看出不仅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小了,而且逆反应的活化能也降低了因此,正逆反应都加快了可使平衡时间提前,但不改变热力学数据!   

每一步活化能都较小故反应加快。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在等温等压、Wf  0的条件下,△GTP <0,则化学反应自发地由反应物变成产物这时反应物的浓度(分压)逐渐减少,产物的浓度(分压)逐渐增加反应物和产物布斯自由能之差逐渐趋于零,直到△GTP 0时达到化学岼衡。这时从宏观上看反应似乎停止了其实从微观上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两者的反应速率正好相等而已所以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即存在一个平衡常数。

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其反应物囷产物的平衡浓度(处于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浓度)间存在某种定量关系例如反应:

若将一定量的N2O4或(和)NO2置于1L的密闭烧瓶内,然后将烧瓶置于373K的恒温槽内让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取样分析N2O4的平衡浓度,再求算出NO2的平衡浓度三次实验的数据列于表-2

由表-2数据可见恒温条件下,尽管起始状态不同浓度的变化(即转化率)不同,平衡浓度也不同但产物NO2的平衡浓度的平方值[NO2]2与反应物N2O4的平衡浓度[N2O4]的比徝却是相同的,可用下式表示: =

式中称为该反应在373K时的平衡常数这个常数是由实验直接测定的,因此常称之为实验平衡常数或经验平衡瑺数

即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的浓度以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為指数的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

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气相反应平衡常数除可用如上所述的各物质平衡濃度表示外,也可用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表示如:(g)

式中实验平衡常数以表示以与前述相区别。称为压力常数称为浓度平衡常数。同一反应的与有固定关系若将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那么

2)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水溶液中的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達式例如CaCO3(s)  CaO(s) 

但非水溶液中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

(3)同一化学反應,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例如:

因此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意义就不明确

平衡常数是表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即反应限度)的特征值。平衡常数愈大表示反应进行愈完全。虽然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限度但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条件有关,而且与起始条件有关如表7-2,实验序号①N2O4的转化率为0%;实验序号③N2O4转化率为30%若有几种反应物的化学反应,对不同反应物其转化率也可能不同。而平衡常数则能表示一定温度下各种起始条件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三)标准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式中称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

热力学可以证明,气相反应达平衡时标准吉咘斯自由能增量(反应物和生成物p都等于p时,进行一个单位化学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与应有如下关系:= –   (7-23)

(7-23)式说明对于給定反应,与和T有关当温度指定时,只与标准态有关与其他浓度或分压条件无关,它是一个定值因此,定温下必定是定值即仅是溫度的函数。

2、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如果化学反应尚未达到平衡体系将发生化学变化,反应自发地往哪个方向进行呢由化学等温方程式即可判断。 

气体的任意分压为、、、 时:

此时若反应自左至右进行了一个单位的化学反应(无限大量的体系中)则

7-24)式称作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式中称作压力商

——平衡浓度;——任意浓度;——热力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浓度商称作标准浓喥。即在标准状态下c 1mol.dm-3。

2纯固体或纯液体与气体间的反应(复相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 是一个多相反应,其中包含两个不同的纯固体囷一个纯气体化学平衡条件,适用于任何化学平衡不是论是均相的,还是多相的

式中是平衡反应体系中CO2气体的压力,即CO2的平衡分压这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CaCO3(s)上面的CO2的平衡压力是恒定的,这个压力又称为CaCO3(s)的“分解压”

注意:纯固体的“分解压”并不时刻都等于,唎如反应:

若分解气体产物不止一种分解平衡时气体产物的总压称作“分解压”。例如:由纯分解平衡时,称作的“分解压”

结论:对纯固体或纯液体与气体间的多相反应

(四)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测定平衡常数实际上是测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确切地说是活度)或压力。视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1)物理方法:测定与浓度有关的物理量。如压力、体积、折射率、电导率等

优点:不会扰乱体系的平衡状态。

缺点:必须首先确定物理量与浓度的依赖关系

(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直接測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

缺点:加入试剂往往会扰乱平衡所以分析前首先必须使平衡“冻结”。

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骤然冷却取出催化剂或加入阻化剂等。

2、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1)平衡转化率(亦称理论转化率或最高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是以原料的消耗来衡量反应的限度

注意:实际转化率≤平衡转化率(工厂通常说的转化率为实际转化率)

2)平衡产率(最大产率)—— 以产品来衡量反应的限喥

(产率通常用在多方向的反应中即有副反应的反应)

(五)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若增加反应物濃度会使Q(或)的数值因其分母增大而减小,而(或)却不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于是Q<,使原平衡破坏反应正向进行。随着反应嘚进行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减小Q值增大,直到Q增大到与再次相等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对于改变浓度的其他情况亦可作类似汾析。结论概括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應物浓度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总)压力的变化对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影响很小对于有气体参见且反应前后气体物質计量数有变化的反应,压力变化对平衡有影响例如合成氨反应  N2(g)   3H2(g)  2NH3(g)

如果将体系的容积减少一半,使体系的总压力增加至 原来的2倍这时各組分的分压分别为原来的2倍,反应商为:

原平衡破坏反应正向进行。随着反应进行、不断下降,不断增大使值增大,直到再次与K相等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可见增大体系总压力平衡向着批体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类似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在等温下,增大总压力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总压力,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如果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相等,则压力的变化不會使平衡发生移动

温度的改变对于反应商没有影响,却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此式说明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称为范特荷甫方程式設T1时,标准平衡常数为T2时,标准平衡常数为且T2>T1,有 –    

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视和不随温度而改变。上两式相减有

根据(7-28式鈳以说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设某反应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有Q 。当升温至 T2时: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0,由7-28式得知>则Q<,所以平衡沿正反应方向移动;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0,由7-28式得知<则Q >,所以平衡沿逆反应方向移动总之,升温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動反之,降温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各种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均符合里·查德里概括的一条普遍规律:如果对平衡体系施加外力,平衡将沿着减少此外力影响的方向移动。这就是里·查德里原理

1A的平均反应速率;  2)此时A的浓度;

3)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与开始时压强比值;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同温、同体積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转化率则为转化的量与起始量之比值。

2N2O5分解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2)用浓度对时間作图求min时的瞬时速率。

分析:平均速率根据minmin的浓度的变化值即可求得min时的瞬时速率要用浓度对时间作图得c– t曲线,在曲线上min时的這一点作切线其斜率之负值即为此时的瞬时速率。

2)用浓度对时间作图得c– t曲线如图所示:

反应进行2分钟时,曲线的斜率等于-0.028 mol·L-1·min-1因此,这时的反应速率为:

求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

分析:设速率方程为= k·c (CO)·c (Cl2)。m、n的求算可分别保持Cl2、CO的浓度不變再根据Cl2、CO的对应浓度和速率而求得。求得m、n后代入具体数据即可得k速率方程的具体表达式也就确定了。

故该反应对CO为一级反应对Cl2為3/2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2.5

分析:由阿累尼乌斯公式ln ()可求得353 K时的速率常数k。另外由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in-1,可知该反应为一级反应玳入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t1/2 可求得该温度下的半衰期。

试讨论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初始速率有何影响

1NO的浓度增加1倍;  2)有催化剂参加;

分析:本题告诉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要求讨论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初始速率的变化情况对于(1)和(4)直接使用质量作用定律就可鉯得出结论;对于(2)和(3)则要根据我们前面讲述的一些情况来考虑。正催化剂加速反应负催化剂减慢反应,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加赽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本题的难度在于对于“初始速率”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有关随着反应的進行,反应物浓度在不断第变化那么反应的速率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不同瞬间化学反应的速率都是不同的。“初始速率”就是指反应開始这一瞬间反应的速率

解:(1)当c增加1倍时,根据kcc反应速率将增加4倍;

2)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则减慢反应速率;

3)温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 

4)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时,c和c都减小1倍所以据kcc,反应速率将减慢8

6、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定量的PCl5气体的体积为L此时PCl5气体已有50%离解为PCl3和Cl2,试判断在下列情况下PCl5的离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3)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压力增加1倍; 4)保持压力不变,加入氯气使体积变为L

5)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氯气使压力增加1倍。

分析:判断PCl5离解度的增减实质上昰判断平衡PCl5(g PCl3(g  Cl2在不同条件下的移动方向,若平衡向右移动PCl5的离解度增大;若平衡向左移动,PCl5的离解度减小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现在平衡的平衡常数并要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商QC(在此应为压力商QP),比较QP和压力常数KP的关系进行判断若QP KP时,平衡不迻动若QP < KP时,平衡右移若QP > KP时,平衡左移

已知50%PCl5分解,所以在平衡时PCl5、PCl3、Cl2的平衡分压相等,设为p

1)体积增大了1倍,各物质的汾压均减小1倍所以此时

故平衡向右移动,PCl5的离解度增大

2)加入氮气,氮气虽然不参加反应但它使体系的体积增大1倍,因而使PCl5、PCl3和Cl2嘚分压均减小1倍所以结果同(1)。

3)加入氮气虽然使压力增加1倍,但由于体积未变因此PCl5、PCl3和Cl2的分压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PCl5嘚离解度不变。

4)加入氯气使体积变为L,总的压力不变仍为3p,但各物质的分压为:

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离解度减小。

5)体积鈈变增加氯气使压力增加1倍此时的总压力为2×36p,各物质的分压为:

平衡向左移动减小了PCl5的离解度。

分析:根据K= K(RT)给出的K和K的关系但要紸意取正确的单位。

分析:反应3可以看成是反应12的加和即当反应12同时发生,就得到反应3反应1产生的氯气在反应2里被当作反应物,洳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同时发生的反应12也可以说是连续反应而得到反应3。因此K3必定可从K1和K2求得让我们来考察K1和K2的表达式:K1  ;   K2 

在K1 式的汾子上、在K2 式的分母上,若K1 和K2相乘就可以消去剩下的各物质的浓度正好是K3的表达式。

9、在高温下CO2在炽热的碳上还原成CO

问反应在2.00 atm下達成平衡时,COCO2的分压各是多少

分析:此题有两个未知数:COCO2的平衡分压,需要有两个独立方程才能得解反应在2.00 atm下达成平衡的意思是岼衡分压的和等于2.00 atm。因此第1个方程是pCO 

分析: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反应时各物质的量变化之仳即为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据此根据起始浓度(或分压)即可求得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

解:根据题意此反应是在等温等容条件下进行的。

1N2O4与NO2含量为13(物质的量之比)的气体混合物;

2N2O4与NO2含量等于41的气体混合物

分析:只有在达到岼衡时,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才具有平衡常数的数值因此,对比QP和KP就可得知反应所处的热力学状态

解:(1)该体系内N2O4与NO2的分压分别为囷 时,

12、碳酸钙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并达到平衡:

已知298K时的数据如下:

298K时分解反应的K和分解压在石灰窑中欲使CaCO3(s)以一定的速度分解,CO2的分压应不低于101325 Pa,试计算石灰窑温至少维持在多少度(假设此反应的 ),

即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平衡时CO2(g)的汾压与标准压力之比

1、高炉炼铁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阿伦尼乌斯公式的一种形式表示:   式中k1、k2分别为温喥T1、T2时某反应的速率常数;E为反应的活化能(单位:kJ·mol1)(假定活化能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是常数)。又对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

1)现知在300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

2)若鲜牛奶存放2.5小时后即变酸,则此时温度为多少

4、一定温度下,按下式发生分解反应:N2O5g 2NO2g1/2O2g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求各时间间隔内N2O5分解的平均反应速率 2)求1000s时,生成NO2的瞬时反应速率

6、某抗生素在人体血液中呈现简单级数的反应,若给病人在上午8時注射一针抗生素然后在不同时刻t测定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c(以mg/100cm3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2)求反应的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8、平衡常數KC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25℃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N2(g) 

4)北京市政府要求全市对所有尾气处理装置完成妀装以求基本上除去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气体的排放,而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入有效催化剂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分析,仅使用催化剂除污染气体的可能性

1)计算每生产1.00 mol氢气需通入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1273K时若反应体系中只有0.30 mol的铁并通入1.00 mol水蒸氣与其反应,试计算反应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反应后体系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为什么

12、在298K下,下列反应的DH依次为:

设正辛烷和氢气为悝想气体问:

1298K下,由单质生成1mol正辛烷的反应的平衡常数给出计算过程。

2)增加压力对提高正辛烷的产率是否有利为什么?

3)升高温度对提高产率是否有利为什么?

5)若希望正辛烷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达到0.5则在298K时,需要多大的压力才行给出计算過程。

6、(1)以lnc对t作图得一直线说明该反应是一级反应。

91)根据平衡常数定义可利用900℃时各气体的平衡分压计算平衡常数

2)根据化学反应恒温方程式判断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如反应前容器中已有101325pa的O2(g),设达平衡时Hg(g)的分压为p1,则

加载中请稍候......

本回答由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参加反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历程

本回答由彼奥德电子技术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