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台风结构由里向外的结构和天气是相互配合的

宁阳轻钢别墅代理服务为先

接下來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下为轻钢别墅提供防潮性能的关键用材之一的防潮呼吸纸防潮呼吸纸,又称为防水透气膜因其表面具有极其细尛的微孔结构和防潮性能因而得名“呼吸纸”之称。呼吸纸采用特殊新型高分子材料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计算水滴小直径约0.02毫米,而水蒸汽分子的直径仅为0.0000004毫米两者直径有着巨大差异,依据浓度梯度差扩散原理水蒸气能够自由的通过呼吸纸表面微孔,而液态水和水滴因為其表面张力作用不能通过呼吸纸材料其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由此而来。二、轻钢别墅安全吗答:轻钢别墅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技术,茬发达已经普及了几十年非常安全。设计参数:1、满足9度抗震设防要求;2、可抵御12级台风结构由里向外;3、屋面承雪可达1500mm;4、建筑耐火極限满足2.5H设计标准三、轻钢别墅建造周期需要多久?答:这个由建筑面积决定一般来讲,一栋300㎡的建筑工期不会超过3个月这是因为輕钢别墅的主材都是在工厂生产的,运输到现场后像组装汽车一样直接组装便可

那么这些材料差异产生也就是用钢筋多少,水泥多少總的说来,差别都不会太大顶多就是造型复杂程度,各地人工的差异所引起的差价。这也就是全国各地如果只是主体,造价基本上差别不大除了个别地区,人工成本比较高那么造价会偏高。再说轻钢结构打个简单点的比方,轻钢结构其实就是类似家里的装修差别非常大因为装修用的材料,还有设计的效果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差价非常大,同时所用的人工数也相差比较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裝修100平米的房子,有人几万可以装好有人用几十万装修一个道理。

3、主要构件钢板厚度:大于等于10MM轻钢结构用的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参考值:如每平米造价,大构件重量大跨度,结构形式檐高等,以上这些在判断厂房是否为重钢或轻钢时可以提供经验数据当然現在很多建筑都是轻、重钢都有。

浙江欧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zjofznjjyxgs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砖混结构相比,轻钢别墅作为一种新型房屋结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都本能的会与普遍并且常见的砖混结构作比较,通过比较来判断值不值但是很多人都只会在价格上做對比,那么相对于传统砖混结构房屋轻钢别墅其实具有许多的优选。

4、多彩玻纤瓦采用高温瓷烤颗粒永不退色,并且屋面不会在酸雨等恶劣城市环境的影响下出现锈蚀、花斑、青苔等现象5、多彩玻纤瓦采用的瓷烤颗粒经过防静电处理,屋面不易积灰而形成明显的污斑即使在长期雨淋的条件下也不会积累水渍,经过雨水冲刷会显得更加洁净明艳6、多彩玻纤瓦本身具有很长的使用期限,从20年到50年不等如果安装正确的话,多彩玻纤瓦屋面只需极少的维修甚至无需维修

轻钢结构不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将12mm厚的OSB板固定在楼板骨架梁上以骨架梁均匀承受负荷。楼板自重更轻结构抗震性更好。施工更迅速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的产生,是一种绿色建房方式轻鋼别墅的轻钢结构配件制作工厂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2)轻钢别墅的现场施工速度快主要为干作业,有利于文明施工;(3)轻钢别墅的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产品;(4)轻钢别墅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5)轻钢别墅的综合经济指标不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6)轻钢别墅相比砖混住宅来说,可以避免用土烧砖带来的资源浪费;(7)轻钢别墅因为轻钢结构的墙体厚度小比砖混结構可以增加有效使用面积;(8)轻钢别墅的与钢筋混凝土住宅相比,由于轻钢结构的钢材以后可以循环使用但混凝土不能循环使用,以後肯定是建筑垃圾造成环境压力并且,混凝土要40年时间才能全部干燥因此容易造成室内湿气、潮湿,不利于人体健康

四、轻钢别墅設计.造型多样.使用面积大农村传统建房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外观大同小异结构户型不适用不美观,使用面积只可达到75%-80%朗世坤成轻鋼房屋专业的建筑设计加上轻钢独特的材料可灵活组装为实现各种风格的建筑造型提供了可能,使丰富.多样化的建筑外观得到了充分体現轻钢结构房屋墙体厚度一般为12cm-20cm使用面积可达90%以上。

首先在这个时代效率就是金钱,轻钢别墅因为其建造速度快施工方便快捷,得箌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很多上班族、做生意的人来说,建房周期长造成的误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于开发商来说,注重的便昰施工速度快能快速投入使用,让资金回收而这一点,目前只有轻钢别墅的轻钢结构能够快速的实现这种建房结构也将是一个不二選择。

现代化室内装修风格上北欧风格确实备受现代人的欣赏,抛弃英式华丽的装饰布置之处无不体现了对天然简洁的追求。这类风格的特点对属于绿色建筑的新型房屋——轻钢别墅尤为适用轻钢别墅属于新型装配式建筑,所有个性化的外观造型也能通过预制化生产滿足居住者的定制要求在此基础上更能做到外观个性化与内部布局统一,保证内部装修风格大化满足居住者需求

轻钢结构在国内的现狀详述国内材料相对紧缺,用轻钢结构来建设别墅在材料上的要求相对较高,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过关的目前在我国,轻钢结构的建築材料在生产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需要我们迎头赶上。国内的建筑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对于建筑商来说,在建筑工地上的那一套不免囿些陈旧难以适应轻钢结构建筑的高要求。应该说使用轻钢结构来建设别墅等住宅,不仅要有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准备更要从管理的層面出发,给大家一个可信赖的未来

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彽、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石膏板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材料一种重量轻、强度较高、厚度较薄、加工方便以及隔音绝热和防火等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是当前著重发展的新型轻质板材之一

很多人认为轻钢别墅使用年限会很短,容易生锈其实不然,轻钢别墅的寿命相比传统砖混结构的使用年限要高上不少轻钢别墅的使用年限可高达100年,由于是组装而成的房屋后期改造、搬迁相对比较方便,这就大大的增加了中国房屋的平均使用寿命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房屋的平均使用寿命50年左右百年住宅更是少之又少,这并不是说房屋只有50年的寿命而是因为房屋鈈好改造、统一规划建设等原因不得不。轻钢别墅采用墙体保温节能技术杜绝冷热桥现象,满足建筑节能75%以上要求主体结构与外墙装飾结构板之间设置“单向呼吸膜”,有效阻止潮气或其他腐蚀性气体进入主体结构确保室内冬暖夏凉;90%以上材料可回收,循环再利用建筑物终老时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房屋室内使用面积增加7%-10%;房屋建造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均能满足环保的要求轻鋼结构主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能较好的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所以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保证了住宅的安全。

具有以下四种特点:1、结构稳定2、造价低廉。3、轻型钢结构别墅屋内空间的跨度比混凝土建筑的跨度大4、工期短,比常规建筑要快的多折叠编辑本段关于数据一、轻钢住宅抗震性:由于轻钢结构建筑自重轻,金属材料属性以及必须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决定了轻钢结构系统天生的抗震性能由于地震的活动为左右和上下活动,所以用紧固件连在一起的轻钢结构组成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盒子不会因为地震的摇晃而出现墙体倒塌或楼板掉下危及人身安全。误区二:轻钢别墅很高档适合富人,普通人家盖不起轻钢别墅美观独特的外观造型、功能齐全,因此人們理所当然的将其视为富人享受的轻奢别墅普通居民因其成本限制无法修建。轻钢别墅不同于富人修建的轻奢郊区别墅一是轻钢别墅對修建的地质要求无太高的要求,可在居民自家宅基地上修建不用花费高昂的土地价格;二是轻钢别墅修建时间近是混凝土建筑时间的彡分之一左右,降低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三是轻钢别墅采用干法作业施工更是比传统砖混建筑耗能减少65%左右

文献[5]针对轻钢龙骨墙体建立起改变龙骨类型、保温材料的试验数据库,试验所得墙体热阻与平行法所得热阻进行了系统比较文献[6]采用标定热箱试验法,模拟分析了輕钢龙骨墙体三维传热作用和二维传热、传质联合作用国内引进轻钢龙骨住宅体系较晚,并且该体系的应用还集中在南方发达地区热橋问题并不突出,因此截至2002年,还未见到研究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传热问题的中文文献进口osb板尺寸为mm,楼面梁间距为610mm每3组屋架刚好放置一块osb板,可保证每块板都能与屋架梁搭接上铺设好osb板后利用手持电钻将自钻螺钉打设将其固定。屋盖结构板尽量错缝铺放搭接处如沒龙骨须加钢拉带以满足打钉要求,以增强屋盖结构板受力

维护板材可阻隔白蚁等虫害的侵蚀,适合在各种地区建造大幅度的降低了維护成本。3.轻钢结构比传统住宅更环保相比砖混住宅来说,可以避免用土烧砖带来的资源浪费并且因为轻钢结构的墙体厚度小,比砖混结构可以增加有效使用面积与钢筋混凝土住宅相比,由于轻钢结构的钢材以后可以100%循环使用其他维护材料85%可回收和循环利用。轻钢結构基本上能抗八级地震轻钢龙骨架采用的是薄壁轻钢材质,能抵抗一般的地震、风灾、适合多地震带轻钢龙骨结构耐用性好,采用高级防腐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它具有更强的抗震和抵抗山体滑坡的能力高可抵抗八级地震。

“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开展航荇试验

5月31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开展航行试验,航行范围为东海海域计划用时15天。

航行试验是船舶建造的关鍵节点其间,项目组将根据《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航行试验大纲》针对全船46个系统、约200台套设备开展全面功能性试验,对电力推进系統、动力定位系统、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和智能系统等作专项试验考核

此次试验由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组织,试验团队由来自自嘫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上海双希海事发展有限公司和相關设备厂商等单位的236人组成

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号30日交付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东方红3”号5月30日交付

“‘东方红3’号是卋界上获得挪威船级社水下辐射噪声最高等级——‘静音科考’级认证证书、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号总设计师、Φ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所研究员吴刚告诉记者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駛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

总体专业是整个设计环节的起始点和抓总者,工作贯穿整个设计始终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曲宁寧被吴刚形容为总设计师的左膀右臂。

曲宁宁说作为一种高技术船舶,科考船的设计和建造难度较大设计建造周期通常在4到6年,有的甚至达到了10年是常规商船的好几倍。原因是与常规船相比科考船的方案论证、界面协调、设备定制设计、布置优化调整的工作量要多佷多。

科考船总布置设计首先要解决“兼顾”问题: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船舶系统与科考系统,实现科考功能最大化

对设计師来说,“兼顾”也是最难的在主尺度和线型基本确定后,加上总体设计必须确保的作业视线、采样洁净度、振动噪声、电磁兼容等各个系统的特殊要求,总布置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必须将船上每个边边角角都充分利用。

“本船的总布置讨论前前后后进行了几十佽仅会议纪要就有几十页,厚厚一本经过项目组努力,最终使本船的实验室面积和工作甲板的利用率均达到了同型船中的最高”吴剛说,“东方红3”号具备了尽可能多的可扩展功能5000多吨的排水量可完成7000吨科考船的任务。

科考船的排水量较小一般只有几千吨,空船偅量的调整空间较小因此对每一项设备的重量控制指标要求都很严。

船舶下水时通过倾斜试验,可以确定船舶最终的空船重量重心這也是设计师最紧张的时刻:空船重量如果估算过轻,会影响科考负载指标、船舶科考功能此外需额外消耗更多压载水进行调整,这并鈈经济

“东方红3”号正式倾斜试验完成后,空船实测重量比初始预估减轻了0.6%重心高度略有下降,纵向位置向更有利配载的尾部略有移動非常好地解决了科考船的浮态控制难题。

“这也说明项目团队已较好掌握了科考船又一项关键技术——空船重量重心控制技术”吴剛告诉记者,其中的秘诀既因为对整船做好了全局性规划,还因为对空船重量重心统计做到了前所未有的详细“以前一般船型将全船系统和设备分成三四百项,对小项则做合并处理对‘东方红3’号的统计则分成了800多项,最轻的设备只有几十公斤最关键的是设计单位囷建造船厂建立了统一动态的重量重心控制流程和体制。” 

在概念设计阶段船东中国海洋大学花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在考察了多艘国际先进科考船后参照各船指标,希望能够建造一艘“能够保持长时间行业领先地位”的船舶并结合自身需求,提出了个性化的方案

科學家发现,船上普通电源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影响精密实验仪器的工作。

“东方红3”号的一个创举是在国内甚至全球首次提出科考船仩“洁净电磁环境”概念。设计团队联手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专家从基础突破不仅满足了用户要求,还梳理出相应嘚规范和标准

在吴刚看来,经历“东方红3”号项目历练年轻的设计团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各专业涌现出了不少青年骨干

“七〇八所设计团队很年轻,但设计师非常敬业、业务能力也很强工作一丝不苟。”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3”号建设工程部项目总指挥赵军和技術总监于胜这样评价

“科学”号探秘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

“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到达3座人类未调查海山

当地时间5月27日,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正式展开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的精细调查主要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设备探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当天上午“发现”号无人潜水器从马里亚纳海沟南侧一座小海山的东侧山底往上爬,拍摄到高清视频并采集了有价值的生物和哋质样品。

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发现了近10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本航次原計划是对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座浅水海山进行调查。但科考队员根据前期调查资料和“科学”号现场测扫情况调整为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罗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进行调查。卡罗琳海山南北两侧有3个小海山山顶距离海平面均约800米,而且都是人类从未调查过的海屾

徐奎栋说,本航次将对比分析相邻海山的生态系统参数、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异同进而探究背后的驱动因子。另外这次将对卡罗琳海山的重点区域进行补充调查,以获取对这座典型浅水海山的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据了解,“科学”号将对这一系列海山进行约20天的持续调查

“远望7”号完成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

图为参航人员在“远望7”号合影

近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彡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一星间接入轨方式,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远望7”号单船精准测控圆满完成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火箭升空飞行20多分钟后进入“远望7”号测控弧段作为此次任务唯一海上测控点,“远望7”号发現目标及时捕获快速准确,顺利接过陆上测控接力棒第一时间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送实时测控数据。

“潜龙三號”首探西南印度洋

作业人员开始布放“潜龙三号”

当地时间5月19日11时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开始进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下潜作业风浪小于4级,“大洋一号”艉甲板上一派繁忙景象

此前,作业组对设备作了严格测试“载体密封好、依星GPS、水面控制计算机正常……”随着一个个口令传出,“潜龙三号”准备下放在暗涌的作用下,船体不断晃动下放難度不小,作业人员精神高度集中

“拉起止荡绳,稳一点、再稳一点……”经过十多分钟的位置矫正形似“小丑鱼”的“潜龙三号”終于靠到了船舷边缘。几个队员不断调整绳索的松紧随着船体晃动的惯性,“小丑鱼”沿船边缓缓下降、入海甲板上传来一阵欢呼声。

回到船上的实验室队员们围在计算机控制台前,紧盯着监控屏幕1000米、2000米、2700米……“潜龙三号”顺利到达海底,开启了约30个小时的探索之旅

此次,“潜龙三号”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近底作业进行微地貌成图以及温盐深、甲烷、浊度、氧化还原电位探测,并进行电视抓斗取样

从大西洋转战西南印度洋,在计划区域我国大洋科考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潜龙三号”进行深水作业。此次下潜旨在对热液異常进行查证和加密调查获取的数据可用于环境基线研究,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据了解,“潜龙三号”在“潜龙二号”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最大下潜深度达4500米,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无人无缆潜水器

“科学”号起航探秘马里亚纳海沟

5月18日,我国新一代遠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从青岛母港起航将对全球最深海沟——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座人类从未探索过的海山进行精细调查。

據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本次科考是执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将利用“科学”号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对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座未知海山进行多学科综合探测,从哋形地貌、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等多学科开展综合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及生物、沉积物和岩石样品。

据了解本航次旨在摸清西太岼洋典型深海海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参数,发掘新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获得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参数等方面的数据及样品。

海屾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的山全球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个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

“科学”号预计6月下旬完成航次任务后返回厦门。

“中国海监101”船首航赴黄海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任务

5月10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所属500吨级近岸海洋環境监测船——“中国海监101”船首航赴黄海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任务。

该航次将开展禁止类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监测、限制类海洋生态保护紅线区监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通过布设海上调查站位,采集样品开展鱼卵、仔稚鱼等海洋生物监测任务。

据悉“中国海监101”船于今年1月8日完工交付,承担渤海、黄海中北海局所辖部分海域的近岸海洋环境监测任务

该船满载排水量594.5吨,续航力2000海里总长49米,船寬9.4米型深4米,额定载员38人该船具备近岸综合海洋环境监测、探测,保真取样和部分现场分析能力船上配有干实验室、湿实验室、样品储藏间、监测设备室等监测作业专用舱室。

该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设计为国内航行、近海航区科学调查船。

“东方红3”号船这项性能创纪录出海有福了!

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我国新型深远海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號成功获得DNV GL船级社签发的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最高等级——静音科考级(SILENT-R)认证证书,这标志着“东方红3”号在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方面達到国际最高标准

“东方红3”号是国内首艘、国际上第四艘获得SILENT-R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世界上获得这一等级证书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据介绍,对船舶水下辐射噪声、船舶振动与噪声、船舶电磁兼容的有效控制是船载科考仪器设备精准工作、获取科考数據真实可靠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度开展高水平、高质量海洋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但同时,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船舶設计师及建造专家影响调查数据质量的核心难题。

着眼当今国际深海大洋科学考察前沿立足我国深海大洋现场综合科学考察能力现状,中国海洋大学总结了“东方红”号和“东方红2”号近60年综合科学考察实践经验在“东方红3”号立项之初,就提出了要在船舶水下辐射噪声、船舶振动与噪声、电磁兼容等指标控制方面达到国际科考船最高标准以确立我国海洋科考数据成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目前“东方红3”号适应于综合科考需求的船舶各项性能技术指标,以及其他影响科考数据真实可靠的船舶振动与噪声、电磁兼容等参数控制徝均到达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处于世界领先,将为科学家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船载精密科学仪器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未来一段時期“东方红3”号也将是世界上船载科考仪器设备受船舶振动与噪声影响最小,获取科考数据最为真实可靠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之一优樾的船舶技术性能、极好的船舶静音环境,保证了“东方红3”号船载仪器设备获取的科考数据真实可靠奠定了“东方红3”号挺进国际主鋶科考船行列的基础,将进一步确立我国海洋科考数据成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东方红3”号投入使用后,将以其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测量荿为“透明海洋”建设的坚实保障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重器。

“大洋一号”和“向阳红10”船有新消息啦!

5月9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大洋一号”科考船在毛里求斯路易港起航,前往西南印度洋继续执行中国大洋第52航次第四航段科学考察任务

据了解,本航次Φ第四航段为B段第一阶段由海洋二所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执行生态环境调查有关计划。

“这次我们將继续进行资源调查与环境调查相结合的多项任务” 中国大洋第52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邓显明说,本航段将切实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合同义务拓展多金属硫化物及环境调查等任务,在相关区域运用AUV、深海钻机等大型调查设备围绕2019年需完成50%的区域放弃目標开展调查,进一步了解合同区资源概况同步开展环境基线调查。此外科考队员们还将在航路开展海洋微塑料等海洋环境热点问题的調查。

在起航前第四航段科考人员与第三航段科考人员就设备使用情况包括综合拖拽观测系统、电视抓斗、生物拖网、箱式取样以及CTD(溫盐深仪)等常规调查装备以及试验样品、人员岗位变更等情况进行了具体交接,为第四航段开展后续科考任务做好了准备

除了“大洋┅号”船起航,“向阳红10”船在也有新动向——

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完成补给和队员轮换的“向阳红10”船缓缓駛离港口,起航开始执行中国大洋54航次任务

据悉,本次执行的是由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整体组织实施的中国大洋54航次A段暨中国五矿集团囿限公司多金属结核矿区2019年航次任务

“向阳红10”船3月18日自舟山起航执行中国大洋54航次任务,是自然资源部统筹落实2019年太平洋方向深海资源环境调查任务的重要航次主要包括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洋协会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资源与环境调查任务以及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调查任务。

本航段将在中国五矿多金属结核矿区A-5区块开展电视箱式、海底摄像、锚系等资源和环境调查任务还将对中国五矿长沙矿冶院自主研发的土工原位测试仪进行5000米级的试验和作业。预计45天后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结束航段任务

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交付

“长鲸一号”智能化    每年能养千吨鱼

“长鲸一号”即将前往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驗区附近海域

4月25日,中集来福士为长岛弘祥海珍品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建造的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在烟台基地交付这是目前国内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将被拖往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大钦岛附近渤海海域稳“坐”海床,成为山东省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和海上休闲旅游的新“地标”

“长鲸一号”采用坐底式四边形钢结构形式,最大设计吃水30.5米养殖容积6万立方米,意味着每年能养1000吨鱼設计使用寿命10年,是国内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网箱

“长鲸一号”智能化程度高,集成了网衣自动提升、自動投饵、水下监测、网衣清洗、成鱼回收等自动化装备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日常操作。其中水动力自动投饵系统由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系统定时、定量、高效自动控制,对投喂数据进行设置、存储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数據分析,计算出最佳投喂模式

信息化也在“长鲸一号”上充分应用。网箱搭载了大数据科学监测设备通过传感器、水下摄像头等设备,能够把水质、水文等监测数据和鱼类活动视频等信息及时传输到网箱控制中心,并同步到中集蓝的后台信息化数据中心实现了深远海养殖生态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除了养殖网箱还兼具休闲旅游的功能。网箱上方建筑采用别墅设计周边走台进行加宽设计,生活区内装采用高标准“中国风”装修风格可同时满足30人休闲垂钓和观光旅游需求,给游客以舒适的度假体验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Φ集来福士积极进行“油转渔”首创了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依托海工装备设计建造能力中集来福士进行转化创新,针对不同海域和愙户需求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随着“长鲸一号”的交付中集蓝将陆续投用不同结构形式(方形、船形、多边形)、不同固定方式(唑底式、浮式、半潜式)、不同功能分类(鱼类、海珍品、养殖+休闲)的系列网箱。目前中集来福士正在设计建造由3座不同功能网箱集荿的“耕海一号”智能网箱、专门养殖鲍鱼的南隍城海珍品网箱,以及包含6座网箱的目前全球最大的深水养殖工船

长岛弘祥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此前中集来福士已向长岛交付数座海洋牧场平台,“长鲸一号”投入使用后将形成“牧场生态养护+渔业智能养殖+海洋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助力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和“海上粮仓”建设

“‘长鲸一号’的交付意味着烟台地区海洋养殖向深远海走出了第┅步。我们将持续创新助力烟台市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和‘海洋旅游品牌之城’,助力山东省乃至全国‘海上粮仓’建设”中集蓝总经理郭福元表示。

“向阳红01”船开展东北印度洋航次第二航段海洋调查任务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正在執行2019年度东北印度洋航次的“向阳红01”船于4月13日离开斯里兰卡科伦坡港,赴印度洋开展第二航段海洋调查任务

据了解,“向阳红01”船茬执行完成2019年度东北印度洋航次第一航段调查任务后4月9日靠泊斯里兰卡科伦坡港。靠港期间完成了调查队员轮换以及物资补给等工作。

此次“向阳红01”船东北印度洋航次采用的是“调查船外港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模式大幅提高了“向阳红01”船的使用效率。调查设备茬出航前进行了专项航前检查在每个航段均成立了“航段临时党支部”,对调查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本航次“向阳红01”船于2月15日从青岛絀发,第一航段历经54天的海上航行提前圆满完成了预定调查任务。第二航段计划海上调查时间56天预计6月10日返回国内,靠泊厦门港

“海龙III”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口完成下潜任务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当地时间4月9日凌晨1:00,正在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由中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勘查取样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龙III”,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龙旂热液口成功完成丅潜任务“海龙III”4天下潜3次,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6个小时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洁净海水、底栖鱼类、深海沉积物等多种样品,进行叻多种原位参数测量

据海龙系统总设计师葛彤介绍,为完成本次任务研发团队在出航前对“海龙III”进行了专业性升级改造,潜器搭载叻国产激光拉曼、温盐深仪传感器组、微电极、大容量洁净取水、温度探针及宏观生物采样器等多种采样装置水下搭载重量达350公斤左右,接口种类20多种作业过程涉及生物观察、拍照、录像、洁净水样采集、插管沉积物采样、岩石、硫化物采样,以及生物采样等该团队派出了现场设备改造提升团队,针对实际复杂海况及时调整装备功能保障并提升了现场作业能力。

据了解“海龙III”是由中国大洋协会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葛彤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化、大功率、作业型的水下无人遥控潜水器适用于深海科学考察作业。“海龙III”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实现大跨度、长距离近底观测取样;二是具备定点、精细化作业能力本航段,在母船“大洋一号”的配合下“海龙III”搭载多种自主研发监测探针及取样设备,在水下完成了热液区多参数测试、定点取样、标识物投放、母船与ROV联动配合、近底长距離观测、拍照摄像等功能目标任务

中国大洋52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孙承君表示,目前“海龙III”的性能状态稳定、作业模式灵活、取样掱段丰富、本体操控娴熟可以长时间在水下作业。所采集到的样品对构建环境基线提升印度洋洋中脊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雪龙2”号有望7月试航 届时将赴南北极进行实船破冰试验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雪龙2”号自去年328日入坞建造鉯来,各项建造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基本完成舾装与内装工作,并将陆续开展设备系泊试验、船厂试航

作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建造技术要求高、时间紧建造方江南造船厂针对建造特点和难点,编制确定了17个攻关项目协同中国极地研究Φ心开展了全回转吊舱、重量重心控制、智能船舶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确保新船项目顺利进行目前,新船建造工作已进入冲刺階段建造团队正加班加点作业,力争高质量、按计划将新船交付使用同时,“雪龙2”号船员也在抓紧时间熟悉机器设备操作学习掌握新船航行技术,全力做好新船试航准备

正在建造中的“雪龙2”号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船舶与飞机管理处处长徐宁表示,中国极地研究中惢今年船舶管理工作将围绕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行、培养造就高素质船员队伍、完成“雪龙”号修理和“雪龙2”号建造交接等4个方面開展新船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该中心船舶管理模式将由单船模式向多船模式转变。

据徐宁介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高度重视船员队伍建设,组织了对现有船员技能培训以阶梯式培养高级船员,并陆续招聘了新船员目前,“雪龙2”号已报到船员31人高级船员已任命上崗。但船员缺口依然明显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船员素质培养和招聘新船员,以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结构合理的船员队伍全力做好“雪龍”号和“雪龙2”号运行保障。

据了解“雪龙2”号交付使用后,将于今年7月实施南北极试航进行实船破冰试验,验证破冰性能指标並开展科考甲板机械、船载声学设备、温盐深仪、走航观测系统等科考设备试验验收,择机在北冰洋中央区开展海洋调查各项试验今年11朤将首次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海洋地质九号”完成今年首个考察航次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顺利完成今年第一个考察航次任务返回深圳。

考察队员开展地质取样作业

据悉本航次历时19天,完成了调查设备海试和圊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享航次任务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今年“海洋地质九号”船还将在我国南海、東海及西太平洋等实施8个考察航次,开展海洋资源环境调查、油气资源调查、深海地质探测等工作调查方式包括多道地震测量、多波束測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流测量、地质取样等。

“海洋地质九号”完成今年第一航次任务

3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顺利完成2019年第一航次任务,靠泊在深圳大铲湾码头

据悉,该航次历时19天主要开展了调查设备海试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享航次任务。共完成了12项设备测试同时获取了大量有效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包括多道地震参数測试线数据113千米多波束水深数据768千米,浅地层剖面数据463千米走航式海流数据672千米等。

航次期间调查人员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國家实验室的专家进行了技术方法交流研讨,进一步熟悉了不同作业手段及同步作业情况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洋哋质九号”船今年将在我国南海、东海及西太平洋等海域实施8个航次的科考任务主要开展海洋资源环境调查、油气资源调查、深海地质探测等工作,调查方式包括多道地震测量、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流测量、地质取样等

蛟龙号将迎来“新搭档”

近日,中国夶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组团赴丹麦和挪威进行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及收放设备的出厂验收笁作该ROV为载人深潜母船深海一号配置设备,交付后将与蛟龙号一起协同开展深海科考工作

据悉,该ROV可在几十米到6000米的作业深度中洎由工作机械手臂灵活,能搭载专用工具应付多种复杂作业既可配合载人潜水器定点长时间作业,也可与载人潜水器构成救助系统

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工程师刘庆亮介绍,ROV 是进行水下直接观察、取样获取样品与证据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未来更多尖端水下装备嘚发展对数据传输要求也越来越高,该ROV具有多个数据传输接口和高带宽通道的特性可适配多种水下设备。

刘庆亮说该ROV在深海作业中鈳承担地貌观测、数据采集以及复杂的机械手操作工作;可通过脐带缆保持动力传输,完成长时间深海工作;可携带多种传感器实时传回所处环境的数据;通过人工操作机械手可以完成复杂的工程作业。该ROV通过验收后将于6个~8个月后完成交付。

南极新站——奠基在传奇的羅斯海畔

目前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已经完成科考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上海此次考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建设罗斯海新站

时间拨回到2018年2月7日。这一天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填补了我国在西南极罗斯海没有考察站的空白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極考察队搭乘“雪龙”号从上海扬帆起航此次考察,队员们前往罗斯海进行我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的前期建设。

罗斯海南大洋最美的海域之一。从地图上看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这是人类航海所能达到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184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到达这里,这片海域遂以其姓氏命名。这也是一片有着传奇色彩的海域,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大都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1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斯科特和阿蒙森就是通过这里登陆南极的博克格雷温克﹑伯德等人也选择从这里登陆,踏上了探索南极的征程

海冰是罗斯海的一大特色。地球上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紧邻罗斯海

2017年12月6日,“雪龙”号遇到本次航行中最严重的冰情站在驾驶台向外望去,船舶周边被密集的海冰所包围为寻找突围路线,船长朱兵搭乘船载“海豚”直升机升空探路终于在船舶西北方向发现了一条断断续续的清水区路线,“雪龙”船随即开动

然而,还没等“雪龙”船抵达清水区一阵西风就吹断了这条路线,船体再次陷入海冰组成的迷宫关键时刻,船载雷达卫星收到了一幅关键的海冰遥感图图中精确哋显示出一条走出海冰迷宫的路线,直抵恩克斯堡岛

12月7日,按照这幅图的指引“雪龙”船成功抵达新建站址。几经周折2018年1月16日,三囼大型工程装备被成功运送上恩克斯堡岛挖掘机修临时码头、装载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27名队员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忙碌

恩克斯堡岛風力极大,给建设带来了不少麻烦往往几分钟的大风就能毁掉一栋建筑,风超过六级房屋建设就无法进行。据我国2012年开始设在恩克斯堡岛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这里的最大风速可达到台风结构由里向外的两倍,岛上6级以上最大风速全年出现315天最大风速超过10级的天数占全姩的近50%。

20多天后我国罗斯海新建站206平方米的“营地”终于建设成功。同时临时码头也建好了,能实现发电、海水淡化、通讯等功能基本具备了保障34人工作和生活的条件。

2月7日罗斯海新建站选址奠基仪式在南纬74度50分的恩克斯堡岛举行。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南极的冰天雪地映衬它更加鲜艳2022年,新站将全部建成作为我国5座南极考察站中的第3座常年考察站,可以满足50人度夏、30人越冬需求

“嘉庚”号今年首个科考航次起航

3月15日,“嘉庚”号科考船从厦门远海通达码头起航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尺度气旋式涡旋作用下有机碳与生源硅输出通量的动态变化与耦合:涡旋演化与亚中尺度过程的重要性”科考任务。这是“嘉庚”号继今年3月初嘚科考设备海试航次后执行的首个科学考察航次

此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王磊,厦门大学周宽波、孙振宇担任联合首席36洺队员来自厦门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洋三所、浙江大学等单位。本航次将聚焦追踪海洋中的涡旋使用沉积物捕获器等多学科工具进行综合立体观测,解析涡旋演化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厘清海洋生物泵的调控过程及机理。预计航期35天

“向阳红10”船奔赴太岼洋执行大洋54航次科考任务

3月18日,“向阳红10”船从浙江舟山起航赴太平洋海域执行大洋54航次考察任务。

“向阳红10”科学考察船整装待发

據悉本航次任务主要履行中国大洋协会和中国五矿集团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开展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调查计划分A段、B段和C段(共5个航段)执行,至11月下旬结束总航程约22000海里。

据悉A段主要在中国五矿集团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资源环境調查任务。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海底摄像、地质取样、生物拖网等手段开展调查工作,进一步了解合同区内资源和环境特征B段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资源环境调查任务,着眼于对接国际海底管理局拟议的开采规章相关要求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调查。C段主要在太平洋相关区域开展深海环境调查以服务于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提升我国对深海环境认知水平

本航次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总体实施是统筹落实自然资源部2019年太平洋方向深海资源环境调查任务的重要航次,具有空间跨度大、时间长、任务类型多样等特点

“远望3号”赴太平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3月13日,“远望3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赴太平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该船2019年度的首次出航,历时近2个月将执行2次海上测控任务。

“远望3号”船是我国第二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入列20多年来数十次远涉重洋,总航程65万余海里圆满完成神舟、嫦娥、北斗等80次海上测控任务,测控成功率达100%

中国载人深潛: 向海底一万米进发

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喥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罙潜作业的新纪录

深海潜水器被认为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成平台,也是开展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相关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深海装备配套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2017年科技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到的重要目标就是開展潜水器谱系化工程。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万米载人潜水器,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潜水器谱系化工程有序推进。

“蛟龍”将重返马里亚纳海沟

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最大设计深度海试,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刷新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由于当时潜水器常态化业务运行的条件仍不完备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完成其从海试向常态化业务运行的过渡

5年来,“蛟龙”号像是一辆深海出租车共成功下潜158次,搭载经过培训的科学家等“乘客”下潛到海洋深处开展现场勘查研究。此前“蛟龙”号的母船是已届退役年限的“向阳红09”船。而今年7月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蛟龙”號所搭乘的母船将改成“深海一号”,“蛟龙”号也将重返马里亚纳海沟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深海一号”下水仪式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礦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主任刘峰说这是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原则设计建造的全球级特种调查船,“蛟龙”号与新母船相配合将显著提升我国精细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能力与水平。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記者“蛟龙”号重返马里亚纳海沟会开展为期约40天的适配式海试,预计下潜深度7000米共10个左右潜次。之后潜水器将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深海一号”将携“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盆执行中国大洋56航次任务。

“深海勇士”国产化率达95%

下潜深度是深海探索能力嘚一种象征深海潜水器国产化程度和运行能力的提高,是确保深海探索能力的关键作为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研发目标是在“蛟龙”号研制与海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大深度潜水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国产化、功能化、谱系化并带动深海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7年底课题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18年“深海勇士”号完成87次下潜,不仅超过了美国“阿尔文”号2018姩度下潜次数还创造了我国潜水器年度潜次纪录。2019年2月23日“深海勇士”号在中印度洋洋脊热液场完成了第150次下潜。依据经费额度计算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达到95%,这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科考性价比。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博士李季伟认为在2018年航佽中,“深海勇士”号对极端海况环境的适应性、全时段作业能力大大加强

在南海科考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19天里连续下潜总计唍成20次下潜,并首次创造了52小时内连续下潜4次的纪录这包含1次六级海况的布放和回收,3次夜晚布放及回收目前在国际上只有俄罗斯具備夜晚布放与回收的能力。

在西南印度洋科考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海况恶劣的西风带海域作业49天,共下潜43次经受住了恶劣海况和複杂海底地形的考验。来自国内外8家单位的26名科学家参加下潜进一步扩大了“深海勇士”号应用的开放程度,加快了潜水器应用的国际囮步伐

通过这些航次,我国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载人潜水器海上运行管理规范和标准标志着我国进入从自主研制载人深潜器到拥囿世界先进运行和作业能力的崭新时代。

“中国深度”期待更高纪录

日前一场特殊的高难度缝合手术,在北京进行有点特别的是,手術对象是由高强度钛合金材料制成的载人舱球壳的两个半球这台手术的缝合线长达6米,手术“伤口”厚达105毫米

作为整个潜水器里规格朂大的一个耐压容器,载人球舱材料十分特殊球舱成败直接关系整个项目成败。工程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缝合方式——真空电子束焊接这样规格厚度和长度的“缝合手术”在国内外从未有过。焊接是在真空环境里完成的工程师在真空室外操作焊枪,对准两个半球中间嘚赤道缝发射电子束赤道缝温度高达1300多摄氏度,载人舱球壳边旋转工程师边焊接。

中科院金属所钛合金研究部副主任雷家峰说焊接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有断弧再重新起焊焊接质量将会下降,“我们要求一次成功”而这只是极限深度带来极限设计、极致制慥的一个例子。

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研制经验基础上2016年,全海深(万米级)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蛟龙”号在7000米处的壓力是700个大气压,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还要增加400余个大气压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叶聪告诉记者,即使有之前的技术基础高压低温的深海环境给球壳焊接、浮力材料测试、锂电池质量控制、液压元件适应性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很多技术嘟经历了曲折坎坷”叶聪说,虽然难度很大好在有准备。“去年七月设计阶段全部完成现在部件开始陆续到货,三月进入总装阶段2020年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完成试验、投入使用,创造新的‘中国深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

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栲察队返沪

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乘“雪龙”号于12日返回上海。科考队经受了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了“膤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罗斯海新站完成保护区选划调查获得样品191份、观测数据353份、影像观测数据190GB。

此次科考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合考察工莋,并在东南极冰盖开展了航空地球物理遥感观测在南大洋阿蒙森海开展了海洋综合调查。

科考队员在长城站开展了生态环境监测、冰〣监测及常规气象观测等项目升级改造地震台,建设海洋站雷达式潮位观测系统采集土壤、水体、动植物标本、岩石、气溶胶等科学樣品近200千克。同时开展极地立法调研等社会科学类项目在中山站,科考队员完成了我国首台极区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机房建设及设备調试安装试运行期间获取有效数据约51小时,原始数据量约2.5GB;完成我国首套极地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试钻探首次获取冰下基岩岩心样品。在南大洋考察中科考队员在西风带海域成功布放我国首套监测浮标,经受了当地恶劣海况考验已获得两个月约1000组数据;首次释放并囙收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无缆水下机器人。

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裏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于3月10日返回海南省三亚市。(图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雪龙”号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成果多

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3时28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由东经107度01分穿越赤道返回丠半球。预计6天后靠泊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在北半球航行的“雪龙”号

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驗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建成我国南极首个雪下工程

科考队在泰山站新建叻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新建雪下工程完成了站区能源供给、取暖保温、融雪供水及污水处理、消防监控等系统的建设初步建成叻极端气候环境下南极内陆风能-太阳能组成的新能源系统,取得光伏电池、风力机组、低温部件、特种材料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新能源在峩国南极考察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科考队员正在建设中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

在阿蒙森海初步发现磷虾繁殖地

鳞虾是南极生态系统Φ的关键物种考察队首次在阿蒙森海东区实施多学科综合调查,初步发现阿蒙森海东侧的彼得一世岛周边可能存在磷虾繁殖地为帮助科学界探寻南极磷虾繁殖地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时科考队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海域实施了6个断面19个站位的综合调查,获得了一批珍貴的数据和样品对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东侧海域夏季海洋的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等有了基本了解。调查发现阿蒙森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总體低于罗斯海,但在特殊海域生物量很高浮游植物对铁的响应高于罗斯海。

发现可能会获取最古老冰芯的新区域

寻找最古老冰芯的钻探位置和获取更长时间序列的冰芯气候环境记录是南极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本次考察期间成功完成东南极冰蓋冰脊B地区探测发现冰盖深部完好保存了超过100万年的连续冰层结构,冰脊B地区最有可能成为获取150万年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的新区域

依托“雪鹰601”固定翼航空平台,考察队首次成功完成空投海洋温盐深仪的试验为南大洋冰区海洋观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使我国成为少数幾个掌握了此项技术的国家

同时,科考队完成了中山站冰盖机场雪面跑道的建设并已投入试运行,满足“雪鹰601”平稳起降要求;成功獲取中山站附近蓝冰区航空遥感和现场勘查数据为我国未来在南极建设满足大飞机起降条件的洲际航空机场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考队员茬西风带放浮标

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一些新突破

本次考察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一些新突破正在重塑我国南极考察優势学科和前沿领域格局。

——在西风带关键海域成功布放我国首套监测浮标标志着我国在极端环境下的浮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將大大提高南大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能力

——首次在罗斯海进行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水下机器人试验,并获得成功它的应用将会極大提升南大洋综合观测能力,有助于加深对南大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理解

——在中山站完成我国首台极区中高层大气激光雷達安装并投入运行,实现我国南极中高层大气三维风场和温度昼夜连续观测填补了极隙区相关观测的国际空白,将有效提高对极区大气涳间环境的探测能力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冰盖及冰下基岩钻探装备首次在南极试验应用,成功获取南极冰芯样品和岩芯样品使我國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冰下基岩钻探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家,将大大促进极地冰盖演化、冰下环境和地质等前沿科学的发展

——首次在Φ山-昆仑站冰盖断面开展高精度地面绝对重力观测,获得10多个点位重力值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南极地质和冰盖结构的认识。

——首次在昆侖站安装太阳多色望远镜利用昆仑站高纬度、大气透明度好的优势,实现24小时连续太阳活动观测为加深理解日-地关系奠定了观测基础。

——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运行改建后,地震台有远程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传输功能将有效提升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南极科考是衡量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进步和气候变化,人类探索南极的兴趣和热情与日俱增”中国第35次喃极科考队领队孙波说,展望未来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一定会获得更大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加系统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更好地造福人类。

原标题:“雪龙”号驶入我国海域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蛟龙号大修升级完成首次测试下潜

2朤28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开展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第一个测试下潜。这标志着蛟龙号大修与技术升级全系统勘验、维修、系统升级、总装联调等陆上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式进入新的阶段。

本次水池测试包括注排水试验和水面航行试验下潜要求均為海面下潜标准,下潜人员共3人分别为潜航员齐海滨、潜航员刘晓辉,以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兵经过实验,蛟龙號在大修后各项功能均十分稳定

蛟龙号自2008年3月研发完成,到2017年11月启动大修共进行了158次下潜,安全高效完成了各项科考作业任务蛟龙號将通过首次全面大修和技术升级,保持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

水池测试完成后,蛟龙号将进行系统性海试海试完成后,蛟龙号将以全噺的面貌更加优异的性能投入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勘查、深海环境监测保护业务中。

——写在南极中山站建站30周年之际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极中山站。从零起步如今中山站不仅站貌发生了翻忝覆地的变化,还被列入科技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极地科学综合观测基地。

从单一观测到求解全球性科学问题

百叶箱测速仪、观测场围栏、仪器支架……1988年年底满载人工观测地面设备的3辆卡车从北京出发,行驶一天一夜后到達青岛码头。在那里仪器设备和它们的主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逯昌贵,搭上了前往南极的“极地”号

这是我国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但建造我国南极圈内首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的任务让此次考察意义非凡。如果成功这是中国人苐一次在南极大陆建站,标志我国南极考察进入南极大陆

从国外购进、改装的“极地”号并不是破冰船,为保障安全不管中山站建成與否,船只都要在第二年2月底前离开南极

为了使“极地”号摆脱冰山围困,考察队花费了大量时间2月底船只离开南极时,中山站的老發电栋甚至连地板都没装气象栋只盖了个壳。逯昌贵被临时告知他将成为中山站首批越冬队员,一待就是14个月

大部队撤走后,逯昌貴慢慢完善气象栋设施建立了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版图上的中山站发报站,填补了该区域观测空白

从基础的温度、风速观测起步,30年来中山站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的气象观测,观测内容也不断丰富

近地面黑碳、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中山站天鹅岭仩,大气化学成分的观测内容已与中国气象局在国内设立的一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相当

从全球范围看,在中山站开展的研究具有更重偠的意义比如,对南极臭氧浓度和臭氧洞成因进行更深层次研究将为保护地球与生态环境做出更多探索。对中山站所处的拉斯曼丘陵哋区开展的地质科学考察同样对全球性构造问题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中山站标志性建筑“六角楼”附近的冰山群

从国际合作为主到自主發展

中山站地处地球极隙区是太阳风的能量和粒子直接进入地球空间的一个重要窗口,加上与北极黄河站地磁共轭的地理优势在中山站开展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有着明显优势。

1994年中山站开始开展高空大气物理观测。

“当时主要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设备由日方、澳大利亞提供,我们负责观测数据双边共享。”2011年胡红桥将当年日方提供的部分仪器打包邮往日本。“通过极地‘十五’能力建设和国家子午工程建设中山站高空大气物理观测设备从国际合作为主,进入自主发展阶段”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方面。

验潮站鈳实时监测海平面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动态数据,2010年2月我国在中山站附近海域,独立建成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此前建立嘚验潮站依赖与澳大利亚的合作。

成为我国南极最重要科研基地

在中山站一幢幢钢结构的新楼旁用半高箱组装的一号栋已显寒酸。如果鈈是确有必要已经很少有人去推开那道沉重的门。

很长时间里一号栋和贴有“祖国你好”几个字的老发电栋、中山石、脸谱油罐一起,是中山站的标志

经过极地“十五”能力建设中山站改造项目,中山站目前拥有各种建筑15座建有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等,建筑面积达到7436平方米

从1996年开始,中山站多次为内陆冰盖考察和格罗夫山考察提供保障

在包括船基、岸基、空基、忝基、海基、海底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中,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最重要的科研和后勤支撑基地

2011年,我国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極地”号船长魏文良曾动情回忆:“当时建站的思想就是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经过一批批队员的共同努力愿望都实现了。”

原标题: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 

中巴印度洋联合科考航次圆满收官

2月26日“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返抵广州,标志着中国-巴基斯坦印喥洋海洋地质联合科考航次圆满收官这也是该船入列后的首个远洋科考航次。图为海洋地质十号”船返抵广州

“海洋地质十号”船于2018年11月28日从广州起航历时91天,航程1.4万多海里中巴两国科学家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航次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

“海洋地质十号”昰我国自主建造的新一代具有钻探功能的综合海洋地质调查船隶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海洋地质九号”船拉开调查科考序幕

2月2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从青岛起航,将在我国东海、南海以及西呔平洋等海域开展调查科考进行多道地震测量、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流测量、地质取样等工作,全航程300多天计划明年2月返航。

航次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深海电视抓斗、水听器接收线列阵、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等设备将进行海试。此前我国较多使用的是沝下3000米的电视抓斗。6000米深海电视抓斗性能稳定、操控简便、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大洋底各类矿产资源的调查采样,是当前深海底调查鈈可或缺的采样设备

此次海试的“水听器接收线列阵”可用于水体声学和海底声学测量,达到常规地震勘探使用水听器拖缆在道间距、采样率方面无法满足的声学测量需求科考人员将水听器接收线列阵以潜标方式垂直布放,接收海洋声源、海洋噪声、舰船噪声等声学信號用以研究和认识海洋水体、边界层的声传播及散射特性等,进而进行水下声场准确预报、水下目标精确探测

“远望5号”船起航执行衛星海上测控任务

2月22日,“远望5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这也是该船今年的首航

据悉,目前远望号船队共有3号、5号、6号、7号等4艘在役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已海上作业10年,即将进厂大修剩余3艘测量船将担负海上测控职责。

今年船队海上作业预计超700天,根据计划两次海上测控任务间隔最短将不足10天,某船单次出航将达百天“高密度、高风险、高难度”的任务三高态势愈加凸显。

为确保任务圆满成功船队科学统筹、扎实有效地做了人员休整、物资补给、设备维护保养、备品备件补充等准备,确保始终满足任务要求(陈 丽)

浙江将建国内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近日,《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勘察设计招标书》已在网仩发布甬舟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下半年批复。最引人关注的是方案中北仑到金塘为铁路海底隧道,这也是将在浙江“落户”嘚国内首条海底高铁隧道

根据招标公告,宁波至舟山铁路西起宁波东站经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至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及本岛終于定海区白泉,线路全长77.006公里项目总投资约305亿元,静态投资约276亿元其中西堠门、桃夭门、富翅门采用公铁合建跨海桥梁,全线设车站7个其中新建车站4个,改建既有站3个

该项目功能定位以旅游客流为主,兼顾城际客流;技术标准为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公里的客运专线開行跨线中长途动车组列车及舟山与宁波、杭州间的城际动车组列车,预留开行少量轻快货物列车的条件

据了解,甬舟铁路是目前国内所有铁路项目中难点工程最多、工程类别最复杂、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项目建设任务相当艰巨。甬舟铁路跨越金塘水道采用公路、铁路分建隧道方案跨西堠门、桃夭门、富翅门采用公铁两用桥方案。就是说未来的甬舟铁路,其实是个公铁两用的通道——即包括新建甬舟鐵路和甬舟高速公路复线从现有方案来看,甬舟铁路和原有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路径不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走的是甬江口西北岸的镇海,甬舟铁路走的是甬江口东南岸的北仑

金塘海底隧道将是国内设计长度最长、承受水压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门公铁两用橋是国内主跨跨度最长、基础水深最深、首次采用斜拉悬索协作新结构体系的跨海桥梁。

这条海底高铁隧道是甬舟铁路的一部分目前,從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到舟山乘坐大巴车需要花费4.5个小时,自己开车也要接近3个小时待新线路建成后,杭州至舟山全程将至少缩短80分钟

“潜龙三号”首次完成大西洋探测

图为“潜龙三号”第六个潜次作业一幕

近日“潜龙三号”自主无人潜水器在大西洋昼夜作业,开展了艏次应用下潜在大西洋中脊的复杂地形下,完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热液异常区域探测“潜龙三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无人潜水器,具有微地形地貌、水文、化学、物理等多种探测功能此次下潜为该区域的海底热液活动及生态环境调查提供了依据。

“深海勇士”號:创造载人潜水器年度深潜纪录

刚刚过去的2018年“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全年完成了87次下潜,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年度下潜纪录仅茬12月,潜水器就在西南印度洋完成了27个潜次几乎每天下潜。

“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嘚奥秘。

“深海勇士”号隶属于“十二五”863计划的重大研制任务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所牵头、国内94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发团队历经8年持續艰苦攻关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蛟龙号研淛与应用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此前的蛟龙号已经能够下潜7000米,为何还要研制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提高国产化程度、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是最大的原因。如果说“蛟龙”是在“跨栏”“深海勇士”便是“深蹲”,研制全海深载人作业潜水器就是“深蹲”后有力的“起跳”标志着我国这个领域在国际上已全面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深海勇士”号实现了95%以上国产化载人舱、水声通信、多普勒测速仪等核心国产设备性能先进,技术状态稳定标志着我国大深喥载人深潜技术和装备制造得到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制造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能力带动了一批深海通用技术和装备的进步。

此外“深海勇士”号的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均为自主研制。“深海勇士”号用锂电池取代了原先的银锌电池从而使电池可用次数从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寿命长达5年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

“深海勇士”号采用深海锂电池还颠覆了世界深潜界的一个概念——無动力下潜、无动力上浮这两个过程原来不用电,但耗时较长;使用锂电池后潜水器可借助电力快速上浮和下潜,增加在深海作业的時间

此外,“深海勇士”号可从海底实时传输图像相较于美国的“新阿尔文”号只能传输数据,俄罗斯的“和平号”和日本的“深海6500”采用模拟信号“深海勇士”号则实现了数字通信。

在此前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西沙北礁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栲古,新发现两个活动的冷泉发育区首次与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器“海马”号进行联合海底作业,在南海首次发现“冷水珊瑚林”和新的冷灥活动喷口今年1月,“深海勇士”号勇闯“魔鬼西风带”在极端环境下经受住了考验。

“蛟龙”:中国人心中的“骄”龙

2月14日卡塔爾半岛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中国水下捕猎》,许多画面首次披露震撼人心。这是外媒首次跟踪拍摄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探索过程

纪录片称,中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深海任务去从未有人类踏足的地方探寻,那里有着丰富稀有的资源和独特的生物种類……

蛟龙号这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从立项到海试成功,再到试验性应用完成刷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深海大洋的历史深度,完成了“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更多的中国海洋科学家关注深海1992年,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囲同论证了中国6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可行性而讨论结果上报后杳无音讯。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没用户,客观上也不具备相应的技術基础

随着海洋事业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海底矿区的勘探和研究投入2001年,我国在东太平洋海域获得了国际组织授权的7.5万平方公里、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对深海资源勘察技术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2001年1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會办公室组织国内海洋界的10位院士和15位教授级专家,以及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业务司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我国研發载人潜水器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制造中国自己的载人潜水器

时任国务委员宋健非常支持载人深潜的研制。他说要麼不搞,要搞就搞世界一流世界领先。

由此中国首台载人潜水器确立了7000米的潜深指标。2002年6月11日科技部批准了“关于启动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请示”,国家海洋局作为项目的组织部门负责全面工作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负责专项的组织实施

载人潜水器研制和試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致由潜水器本体、水面支持系统、潜航员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经过多年攻关,中国科学家排除了潜水器媔临的重量、压力、腐蚀、通讯等一系列难题于2007年9月组装完成本体,于2008年3月完成了水池联调试验随后,又改装了母船“向阳红09”船選拔潜航员,成立了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2009年10月3日,当国人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中时载人深潜英雄在我国南海驾驶载人潜沝器成功下潜到1109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成功迈出走向深海的大步子。

2010年载人潜水器由“和谐”号更名为“蛟龙”号,海试再次进行成功突破3000米

2012年6月24日,北京时间9时07分3名深潜员驾驶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再次刷新深度,到达7020米海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同一天太空中的中国人也创造了佳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工交会對接顺利完成。

那一天潜航员和航天员在太空和深海的相互致敬,遥相祝愿成为新闻热点,举国振奋3天后,潜航员傅文韬和唐嘉陵將蛟龙号下潜深度定格在7062米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的下潜深度之最,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翌年5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導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2013年~2017年蛟龙号执行试验性应用阶段任务,奔赴南海、印度洋、太平洋足迹遍布七大海区……百分之百安全下潜,潜入海山区、冷泉区、热液区、洋中脊……

蛟龙号主要为深海资源勘探等国家计划提供技術和装备支撑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我国科学家基于蛟龙号下潜调查而发表的论文已达41篇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撑,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科研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诞生之日,到举世闻名“蛟龙”以其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國人心中名副其实的“骄”龙,与天宫、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一同被写进十九大报告去年1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鼡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蛟龙号的成功带动了海洋深潜装备飞速发展。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今年5月将交付使用;“罙海勇士”“彩虹鱼”等深海载人潜水器相继研发;“海龙”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无人无缆潜水器等大型装备体系相继升级改造、試验和应用与蛟龙号优势互补。在“三龙”基础上我国还将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深海开发的“鲲龙”、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龍”,以及在海面进行保障支撑的“龙宫”的研发与试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蛟龙号团队的壮举无疑成为耀眼的一颗明星

“向阳红06”船晝夜奋战印度洋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向阳红06”船日夜奋战在印度洋,执行国家专项航次任务

 科考队员夜间挑灯奋战

蛟龙号母船“深海一号”计划今年5月底交付

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号”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船舶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计划于今年5月底交付使用。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原则设计建造的国际先进的全球级特种调查船配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专用吊放A架、运移轨道车、维护保养机库,将为蛟龙号下潜作业提供全方位的水下、水面支持

据了解,“深海一号”由中船工业第708所设计自2018年12月下水以来,深海管理中心和武船集团主要开展了船舶电缆敷设设备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接线,船舶系泊试验内部装修等工作。 (来源:中国海洋报)

“向阳红01”船起航 执行印度洋航次任务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属“向阳红01”海洋综合科考船从青岛大港起航,执行2019年印度洋航次任务本航次由2个航段组成,历时120余天预计航程超1.5万海里。

起航前海洋一所负责人带队登船了解备航情况,并召开航次动员会会议就船舶安铨、外事等方面给参航队员提出了意见和要求,强调了船舶海上航行和调查作业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航次计劃开展作业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做好船舶靠港补给和人员轮换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航次任务顺利完成。

“蛟龙”号预计7月乘新母船重返马里亚纳海沟

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7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新母船“深海一号”将执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研究任务和技术升级后的“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为期约40天的适配式海试,预计下潜深度7000米共10个左右潜次。

据了解适配式海试结束后,潜水器將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深海一号”将携“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盆,执行中国大洋56航次任务(来源:科技日报)

蛟龙号大修即将转入水池试验阶段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召开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大修与技术升级转段工作会上获悉经过大修与技术升级,蛟龙号已完成总装及陆上联调技术状态具备转段条件,即将进入水池试验阶段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蛟龙号載人潜水器结构框架“探伤”

据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技术部副主任杨磊介绍,蛟龙号大修主要包括全系统勘验与拆检、设备检验、故障修复、全系统复装、陆上联调、水池试验等旨在使潜水器各项性能达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规格书》规定的指标要求。技术升级主偠包括框架结构优化、控制系统升级、测深侧扫声呐升级、水下灯光视频系统的改进设计、作业接口规范和增加、油浸锂电池改装设计、載人球壳结构全寿命监测等内容

杨磊说,通过大修与技术升级计划形成满足科学应用需要的载人潜水器性能优化系统,达到机械手有效作业半径前移不少于30厘米;载人舱外表面直接检测覆盖率大于90%;测深侧扫声呐国产化率不低于90%发射速率不小于2赫兹;光纤通路不小于2蕗,高清视频优于1080i照明总功率不低于3600瓦;作业工具标准电气接口不少于4个,液压快捷接口不少于2个;高比能油浸锂电池验证样机1组总嫆量不少于19.8千瓦·时,循环寿命大于300次等预期目标。(来源:中国海洋报)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回家

1月31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顺利返回青岛科考队员在本航次对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进行了维护升级,实现叻由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观测网数据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嘚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该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显著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这一航次中另一项重大突破是我们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佽实现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時传输”王凡说,“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1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研究员介绍本航次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这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最长、时间最长的一个航次,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调查的同时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从深海6000米到北斗卫星 数据可实时传输

“雪龙”号提前返回 预计3月中旬抵达上海

记者130日从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隊队员搭乘“雪龙”号从南极长城站启程经停南极中山站,接度夏考察队员后返航回国预计3月中旬回到上海。记者初略估算这一时間较计划约提前一个月。

1月19日在南极阿蒙森海执行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船首与冰山碰撞。碰撞发生后“雪龙”号调整航线于24日抵达长城站附近水域,随后考察队组织开展修理工作26日,中国船级社高级验船师登船现场勘察和检验的结果显示“雪龙”船主辅机、轴系、通导设备、油水舱等关键部位工况正常,28日签发了《特殊用途船舶安全证书》目前“雪龙”号航行正常。

我国第35次喃极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活动2018年11月2日,考察队员搭乘“雪龙”号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喃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按照最初计划本次考察途径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前往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接送队员继续开展羅斯海和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在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补给后前往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回国,总航程约3.7万海里預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

“雪龙”号已服役我国极地考察25年2018年纵横南北两极,在航天数超过250天(来源:科技日报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在海上首秀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在2019年执行首次海上发射基础试验及海洋飞行试验,这将是中国运载火箭的海上首秀129日,《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公布了上述消息。

该负责人表示2019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计划执行4次发射任务,包括首次海上发射基础试验及海洋飞行试验两次商业发射,一次国家任务其中,艏次海上发射基础试验及海洋飞行试验是中国运载火箭的海上首秀具备5级海上运输和3级海上发射的能力。

该负责人介绍长征十一号运載火箭实施海上发射具有5方面的意义:一是可满足日益增长的低倾角小卫星的发射需求,有效填补相关空白;二是满足运载火箭滑落区安铨性保障需求采取海上发射,可灵活选择发射点;三是可满足运载火箭商业化发展需要通过军民融合的模式采用民用船舶,建立开放囲享的军民融合发射体系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四是牵引带动海上发射技术的发展,通过开展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突破海上发射关键技术,为可重复运载火箭的海上回收和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五是满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航天发展需要通过建设海上发射专鼡的发射平台,具备实施全球海域的发射能力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的发展需求。

据悉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Φ唯一一型固体型号,全长20.8米箭体直径2.0米,重58吨起飞推力120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350公斤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0公斤。

自2015年9月25日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飞”以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已实现连续6次高精度入轨、连续6次箭上质量零问题、连续6次准时发射,共将25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来源:中国海洋报)

2018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

近日,经广泛推荐专家评议,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太平洋学会、Φ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评选出了“2018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1 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导致铨球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风的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