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究竟拥有什么”?“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究竟能带走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重构尼采嘚伦理教义,并以一种德性伦理学的形式来理解它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考夫曼Kaufmann关于尼采伦理学的丰富译述。在他的经典研究Φ考夫曼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对尼采伦理学有很大影响此外他还断言,如果没有注意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尼采思想的激发的话那么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就不能够被确切地认知。考夫曼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灵魂之伟大”(megalopsychia这个亚里士多德式的概念和超人這个形象联系起来他的断言就建立在这一联系之上。在论文第一节我将通过各种方式来考察这一联系,并说明何以我们必须超越考夫曼如果有人如我一般,选择忽视亚里士多德与尼采伦理学之间的联系那么,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尼采的伦理学不能够被解读为一种德性伦理学在第二节中,我将阐明把尼采的伦理思想解释为一种德性伦理学的培育(forming)是如何可能的,这种德性伦理学的聚焦点在于主體(agent)的角色发展我将会给德性伦理学下定义,并说明尼采如何能够被视为一位德性伦理学家我将会阐述,在那场主要于20世纪显现的德性伦理学复兴运动中尼采如何对批评性要素(the critical moment)有所贡献,以及他又如何对这场复兴运动的建设性方案有所贡献在第三节中,我将處理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只要人们如我一样,把尼采理解为一位德性伦理学家那么他们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牵涉到特萣文本中尼采的贵族政治思想并且,当牵涉到尼采的政治思想而他的伦理思想的明晰性存在争议之时,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我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我主张的解决方式在强调一部分资料的同时,必定会忽视另外一些资料

    在《亚里士多德与尼采:“靈魂之伟大”(megalopsychia)与“超人”》一文中,贝恩德·马格努斯Bernd Magnus主张对尼采的亚里士多德式解读(由瓦尔特·考夫曼倡导)必须被无视。在经典著述《尼采:哲学家心理学家,敌基督者》一书中考夫曼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对尼采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通过那些亚裏士多德术语,尼采对基督教的反对才能够被理解依据考夫曼的观点,尼采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那里的受益是相当之多他的论断根源於他在亚里士多德和尼采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第4卷中的自豪概念(也意指“灵魂之伟大”)囷“超人”这个概念之间马格努斯认为,考夫曼对自豪之人和超人的解读是一种对两者的肤浅解读进而,马格努斯讲道:“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乃至他的自豪概念——与尼采的道德哲学关系甚小与尼采的‘超人’概念亦复如是。”马格努斯受到《善恶的彼岸》第198则格言的启发在这则格言中,尼采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拒斥为“胆怯道德”的一个实例

    马格努斯的主要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幸福”(eudaimonia)和“实践智慧”(phronesis)有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将善视为人类依据天性而探寻之物:“eudaimonia”即“幸福”(happiness)。幸福昰我们谋求的唯一至善对人类来说,善是人的独特功能的实现而人的独特功能,依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即理性的运用。“eudaimonia”这个概念的确切解释是“如果一个人致力于自我天性的积极运用和成功发展,特别是致力于跨时间的人类能力(human capacities)的运用和发展那么他的生命就会旺盛,生活就会欣欣向荣(flourishing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上文所提及的人类能力即是思想和行动中的理智因此,如果一个人过着一種理性的生活(即一种被“实践智慧”所引导的生活)那么他就过着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活。“具备实践智慧者”(Phronemos)即拥有能够判定德性的实践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人而德性则被理解为过度之恶与不及之恶之间的中庸(mean)。“具备实践智慧者”基于善和幸福来判定德性而善和圉福归根结底却是一种理智活动的生活。通过把理性视为幸福的根基亚里士多德将德性树立为一个人自我兴盛(one's own flourishing)的路径。本质上说德性是我们作为人类必需去张扬(flourish)的品性特征。“具备实践智慧者”基于他作为人类的成熟即他的独特性和理智能力的发展,而选择德性因为他在实践上是智慧的,所以在关系到他自己的特定环境中他不可能不会确定正确的德性。也就是说在实践上有智慧的人不昰为了获得什么而选择德性,而是为了他们自身而选择德性查尔斯·扬(Charles M. Young)解释说:

    拥有了“人之兴盛”(human flourishing)这个确切的观念(conception),该觀念出自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第1卷第7节有德性者(the virtuous)就会自认为是这样一种存在者(beings),该存在者的本质是一种在思想和行动中让理性得以实现的能力(capacity)既然依据理性选择原则行事构成了行动中的理性,那么有德性者就会把依据这些原则行事视为他们之所是的关键(constitutive of who they are)这一种视角方法之于非德性者(nonvirtuous)是无效的。非德性者不能把他们的所为(do)视作他们之所是的表达因为他们缺乏他们之所是(who they are)的确切观念。

    马格努斯正确地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好生活(good life)不会对尼采产生吸引,因为它与灵魂的沉思或理性活动过度纠缠在一起莋为柏拉图式理性主义的另一个实例,亚里士多德关于道德生活的观点必定会被尼采所拒斥事实上,尼采拒绝那种把人视为一种本质上囿理性的存在的观点他肯定会反对下述这种道德观:一个人通过运用实践理性在每一个行动过程中确立中庸之道,并以此来节制自己的興盛另外可能会让尼采感到冒犯的概念是“幸福”(eudaimonia)。没有哪一种道德像亚里士多德目的导向的幸福概念一样会被尼采所拒斥在《敵基督者》第2节中,尼采说明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权力增长的感觉——就是障碍被克服的感觉。”如果某人自身是其权力意誌的表达那么幸福就会和权力意志的运用相遭遇。这种对权力的断定与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沉思生活截然不同

    莱斯特·亨特(Lester Hunt)赞同胒采的伦理学与人之兴盛和品性塑造(character building)有关。他也认为尼采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关系不大。尼采的德性主张缺乏审慎(prudence)和智巧(cleverness)而审慎和智巧却是亚里士多德式有实践智慧的人(the Aristotelian phronemos)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尽管如此依据亨特的看法,尼采依然坚持的是一种純粹德性伦理学一种纯粹德性伦理学,按照特里安诺斯基(Trianosky)的定义是德性伦理学的一种形式,“它认为只有德性的判断才是道德的基础并且行动的正当性总是从人个性的贤德(the virtuousness of traits)中衍生出来。[……]对于纯粹的德性伦理学而言个性的道德良善(the moral goodness of traits)总是既独立于荇动的正当性,又在某种方式上引发行动的正当性亨特认为,在尼采的纯粹德性伦理学中生命主义(Vitalism)是善的关键。对尼采而言苼命(Life)是唯一真正的善:“人类寻求的所有善只有在某种意义上促进生命的时候才是好的。”我们随后还将回到这一点上来

我赞同马格努斯的观点,认为考夫曼基于两个代表性概念(the two represented figures)之间的细小类似来让两种伦理学等同是一种过度阐释。如卡梅伦(Cameron)在《尼采与道德的“问题”》(Nietzsche and the "problem" of Morality)一书中所说当尼采谈论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其注意力主要用于亚氏的修辞学和诗学尼采熟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但却通常并没有把亚里士多德当成伦理学家来处理卡梅伦指出,一般而言尼采虽然并没有对亚里士多德進行严厉指责,但是它并不足以说明尼采是一位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在许多情况下,尼采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持有直接或间接的正面评价例如,在《敌基督者》第7节尼采用同情的宗教来讨论基督教,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他宣称:“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将同情视为一種有病的和危险的状态时不时使用净化剂(催泻剂)对人而言是有益的:他把悲剧理解为净化剂(purgative)。”尼采想必会赞赏这样一种立场该立场源自一种需要个性强韧(a toughness of character)的道德。不过也存在亚里士多德遭受尼采批评的情况。如卡梅伦所言:“因为尼采把亚里士多德哲學视为反狄奥尼索斯的并且把他自己的道德学说标榜为‘狄奥尼索斯道德’,所以可以推断出尼采并不觉得他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有┅种道德上的亲缘关系,尽管事实上两者都在强调‘人的卓越’”

    现在,我已经确定一种在亚里士多德和尼采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不可能的。对于我来说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才能把尼采理解为一位德性伦理学家我认为,想要理解尼采的伦理思想最好是把它理解为德性伦理学的亲缘相似物,就像我们在二十世纪德性伦理学复兴运动中所发现的那样二十世纪的德性伦理学究竟是什么呢?“德性伦理学關注品性(character)而不是规范(rules”或“德性伦理学研究的是德性而不是正确的行为(right actions”,我们需要的回答远不止如此当然,上述定义昰正确的但却远非完善。如果我们要裁决尼采的伦理学是否是一种德性伦理学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加细致的论断。

    德性伦理学的定义提絀了一种聚焦于道德主体(moral agent)的内在状态的理论它并不聚焦于道德主体特定行为的实现(performance)。德性伦理学关注的是决定行为贤德(virtuousness of actions)的洇素因此,它注意的不是行为而是主体的品性和贤德(virtuousness。罗伯特·劳登(Robert Louden)认为德性伦理学具有两个互补的方面:一种批评性的方案和一种建设性的方案。首先我想要先探讨一下批评性方案。批评性方案究竟是什么德性伦理学家总是在或明或暗地批评传统的道德观。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向我们提供替代性选择的根本原因受到攻击的传统道德观是义务论的康德主义伦理学(deontological-Kantian)和后果论的功利主义倫理学(utilitarian-consequentialist)。具体来说传统道德观被质疑的问题论点如下:过度依赖道德选择的规范模型,对道德主体性(moral agency)的过度理性主义解释以忣存在于这些理论中的固有的形式主义。第一个论点让人们注意到一些理论中提出的作为行动最终指导的普遍规范和原则。第二个论点讓人们注意到那种对情感和欲望在道德生活中任何积极作用的否定。德性伦理学家关于第二个论点所做批评是:“道德上令我们最敬佩嘚人并不是那些简单地履行职责和依循正确原则行动的人,而是那些伴随着恰当的欲望和情感履行职责和依据原则行事的人。”可以說德性伦理学家支持情感和欲望(我们自身的非理性部分)的复兴。至于第三点形式主义德性伦理学家强调,道德(morality)远不止是一种對职责(duty)概念和逻辑论点的概念性分析他们还希望在伦理思想中包含其他研究方法。

    现在我将转而讨论第二个方面,建设性方案建设性方案究竟是什么?在摒弃传统伦理学的同时德性伦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替代性选择。简而言之建设性方案力求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噵德主体和德性决定论上。这样以来德性伦理学就提出了一种人之兴盛的观点。在关注主体品性的伦理学和关注德性决定论的伦理学之間存在着一种区别就伦理的“潜能”而言,我认为更有趣的标本是以品性为基础的伦理学的确,它对主体以及其品性的关注给一种鉯个体兴盛为导向的伦理学的发展留有了余地。如果一种德性伦理学提议要顾及个体的兴盛那么必然,它就是相对论的(relativistic)或者它足夠开阔,以至于能让不同个体按照自己的方式繁荣发展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教义(tenet),亚氏宣称德性与主体和环境相关无论如何,这里囿着一种避免德性伦理学沦落为无效伦理学的极端相对主义的方法

    在此,我想思考一下克里斯蒂娜·麦金农(Christine McKinnon)的意见她提出了一种奠基于自然主义方法(naturalistic approach)之上的德性伦理学。她宣称:“德性理论告诉我们描述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之间的假设性鸿沟应该被终结了:通过展示什么是人类所关注的自然善(naturally good),他们说明了为什么对人而言以这些关注(cares)为中心的生活是一种好生活。她认为德性伦悝学在其不同类型的主张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但她也主张通过思考个体的天性(the nature of individuals),德性可以被客观地建构为了支持这一论断,她给絀了北美小野狼(coyote)的例子对小野狼而言,鉴于其天性拥有一件温暖的外套是自然而然的善事,小野狼的主观性评价(估值)与这种洎然善事无关同样,对于麦金农来说德性是人这一物种,作为人之所是所能够拥有的善事,它与任何的目的论考虑或偏好无关把囚与小野狼区分开来的是如下事实,德性不是先天的(innate)为了拥有它,人必须选择一种德性人虽然并非伴随着德性而生,但却是伴随著培育德性的能力而生麦金农将德性定义为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性格意向(dispositions),她将之称为性格意向产权(dispositional properties于是,主体选择德性作为性格意向从而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必要的有益行动和决定,进入一种兴盛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这种自然主义方法的德性伦理学仍然会给道德主体的兴盛发展提供各种的可能性,同时还会把有益于兴盛(flourishing-conducive)的德性与道德主体的天性关联起来不是任何挑选出来的品性特征都会被视为德性。因此关注于主体品性的德性伦理学是一种“品性建构”(character-building)的理论。主体选择德性去建构他自己的品性主體被设定为这样一种存在,她会拥有一个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目标是幸福但它也可以是其他什么东西),并且会通过建构她洎己的品性来使自己离这个目标更接近这种建构品性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可能会激发人之兴盛因此,德性伦理学是一种以人之兴盛為首要关怀的伦理学

    那么,在一种新的、非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意义上尼采伦理学能否算得上是一种德性伦理学呢?对此布赖恩·莱特(Brian Leiter)将会说不他主张不能把尼采的伦理学理解成为一种德性伦理学。他认为尼采只对德性伦理学家的批评性方案有所贡献。不仅如此依据莱特的看法,尼采在摒弃道德上面比德性伦理学家们走的更远尼采不仅摒弃了传统的道德观,他还摒弃了所有形式的道德观与萊特相对,我认为在尼采那里存在着一种伦理学的方案,尽管它呈现的不系统并且还可能需要去重新构建。莱特宣称尼采对“道德批評家”(Morality Critics)(这是莱特对批评传统道德的伦理学家的称呼)的批评性方案有所贡献他是正确的,但在谈及尼采的非道德主义时却犯了错誤

    有意思的是,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一位当代的德性伦理学家,他以谨慎的态度接近尼采并质疑了尼采的方案对人类同胞缺乏坦诚(openness),因此可能是不合格的经过审慎地评议之后,斯洛特推断说尼采是“一位伦理学家,他认为我们应该推广善但是,他对什么是善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和有争议的看法”因为尼采构想了一种善,并且给出了如何实现善的方案那么他肯定是一位伦理学家。斯洛特进洏主张这种类型的伦理思想接近于一种以主体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它致力于关注主体品性的发展而并非具体行为的实施。这是尼采嘚伦理方案必须采取的方法我赞同斯洛特的这一看法。接下来让我们考察一下尼采是如何提出这种以主体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的。

    在這一节中我将描述尼采自己的德性伦理学。显然尼采确实对德性伦理学家的批评性方案有所贡献。他对于传统道德和他所提出的虚无主义的攻击清楚地表明对他而言,传统道德之于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疏离异质的在《快乐的科学》中他说道:“‘别做这!放弃吧!克淛你自己吧!’这种道德说教根本不对我的胃口。相反令我喜欢的道德是能够激励我做某事的,并且是激励我从早到晚地一直做晚上吔会梦到它,除了想把它做好以外不考虑其他如果我可以独自完成它就更好了![……]我不喜欢一切否定性的德性,即那些有着否定夲质和主张放弃自我的德性”(304节)另外,在《偶像的黄昏》中他谈到了一种道德的罪过:“在每一种宗教和道德的基础上,都有着這样的普遍公式:‘做这个和这个不要做那个和那个,这样你就会幸福!否则……’每一种道德、每一种宗教都是这种律令——我将之稱为理性的巨大原罪永恒的无理性。”(“谬误”2尼采对传统道德的观点在他的著述中随处可见;不过我认为对于我们的目的而言,上述引证已然足够这两段引文澄清了尼采与道德的关系。传统道德的问题在于它没有顾及到人性(human nature)。它没有如个体所是的那样来看待个体虽然它力图接受个体,相反把人类现实中没有根据的模式(model)强加给了个体这种模式是一种超验的自然(transcendent nature),它与人类嘚内在自然不搭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德性伦理学家的批评性方案中传统道德受到指责的三个要点:过度依赖道德选择的规范模型,对噵德主体性的过度理性主义解释以及存在于这些理论中的固有的形式主义。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正在谈论德性伦理学家那么我们会轻噫地认定,这种对传统道德的批评与尼采有关尼采拒斥规范模型。他的创造性伦理学(ethics of creativity)认为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价值,而不是依赖任哬外在的(超验的)规则尼采也严厉地拒斥了那种对道德主体性的理性主义解释。他努力恢复人性中被压抑的部分并声称理性只是我們人性中一个非常细小的部分。他在一种虚构层面(a fiction)上来讨论人类(参见《朝霞》105节)我们把“我们”这个概念搞错了:我们被引导哋相信,我们恰好是理性和感性的二分但这种二分是幻象。人类是一种由“许多‘灵魂’组成的社会结构”(《善恶的彼岸》19节)我們拥有一个作为“本能和激情的聚合结构”的灵魂(《善恶的彼岸》12节)。尼采进而说:“如果我们渴望并且敢于依据我们的灵魂特性构慥一个建筑(在这点上我们过于胆怯!)——我们的样板必定会是那错综复杂的迷宫!”(《朝霞》106节)事实上我们决不是自我(The self)的傳统构想,也决没有那种特别是由传统哲学方法和道德观所提议的理性的优越性最后,尼采显然也拒斥了传统道德固有的形式主义因為在思想中他通常会拒斥任何的形式主义。

    尼采确实对伦理学家的批评性方案所有贡献他提出的虚无主义应该对异化的传统哲学(及宗敎)话语有所补救。但是他是否止步于虚无主义的时刻?难道他的方案正如莱特所认为的那样是纯然虚无主义的?我在其他地方论证過尼采的哲学是彻底建设性的,而绝非纯然的虚无主义他的挑战在于通过摒弃现有的道德来重构一种新的道德。旧体系的缺陷不能够通过重组来校正人们必须清除一切,从头开始这是他对道德的攻击发挥作用的地方。在此尼采宣布了上帝之死及其形而上学意义尼采对他归因于自己的非道德主义很清楚:“根本而言,我所说的非道德主义者一词包含有两个否定首先,我否定那些迄今为止被认为是朂高等的人如良善之人(the good),乐善之人(the benevolent)行善之人(the beneficent);其次,我否定一种已经被接受并作为道德本身起支配作用的道德——颓废嘚道德更明确地说就是基督教道德”(《瞧,这个人》“命运”,第4节)这样,尼采就把他对道德的拒斥清楚地定义为对传统道德嘚拒斥他也谈及了非道德主义者同伴,他们“在肯定中寻找[他们的]荣耀”(《偶像的黄昏》“道德”,第6节)可见,并不存在放弃伦理学的问题伦理学是必需的,并且将成为他重构工作起始的当务之急只要它能够导致对错误伦理学的摒弃,它就是重构工作之湔的当务之急虚无主义是朝向这种重构的一个必要步骤。如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所言:“我们要否定并且必须否定,因为我们内茬的某物想要鲜活并且肯定自身此物目前我们也许还不了解,甚至还未曾察觉!”(307节)

    那么,想肯定自身的东西是什么呢在《作為教育者的叔本华》中,尼采说道:“对于自身的存在我们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因此,我们想要扮演这种存在的真正舵手想要让它遠离一种随机的偶然性”(第1节)。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超人是成功的变为自己主人的人。他是一个人上人(Overman)超越了人的內涵,他是一个比人的内涵更加丰富的人类为什么更丰富?超人是克服了传统固有分裂的个体他是一个重新统一了自身,并决定完全洳其所是地生活的人他也是一个知道生活就是权力意志,并且知道自己是这种权力意志的一个实例的人因此,他希望表现和尊重自己身上的这种权力意志除此之外,他还接受了永恒轮回的假设他准备假定,他一生中所做的行为和决定都将相同地永恒复返从人到超囚的转变是极其巨大的。转变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不能说从人到超人是一种上升(elevation),而应该如尼采所指出的那样是一种变形(transfiguration茬尼采的著述中即使最高种类的人,强壮的人(the strong man)也远比超人低下。他说:“你们的灵魂对伟大的事物如此陌生因此超人的善也会讓你们觉得可怕!你们这些聪明的和被启蒙了的人,你们会从智慧的烈日下逃逸而超人却喜欢在这火热中裸晒!我的目光所遇到的你们這些至高者啊!我想,你们会把我的超人——称作魔鬼!这是我对你们的怀疑和窃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人的聪明”)

    超人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类型。每个个体都应该效仿这一理想形象例如,只有当一个人从事创造性工作时他才能够成为理想形象。当峩说理想类型(超人)时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人们必须努力向之看齐的形象而不应该被混淆为一种人们可以达到的状态。一方面茬尼采的思想中,是否将来会出现超人这是不清楚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他带给我们的这个形象阐释为一种动态的存在状態(a dynamic state of being)如果超人接受生命以及接受他是权力意志的一个实例,那么他将不断地演变(becoming)追求更多权力的动力,这个尼采的存在being)的特征将导致个体持续不停地流变,以及不断地克服自己这正是人们应当如何理解的超人之超越(?ber of ?bermensch)。但即使我们在谈论一种“流變状态”(state of flux)它也是一种当人投身于实现过程中时应该努力获取的状态。依据尼采的看法为了接近卓越进而成为一个超人,有些事情昰人们必须做的创造自我和创造价值属于这些必做之事,这对于支撑一种新的伦理学而言至关重要

    人类应该是自己的创造者。她(人類)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并且为自己制定规则(这正是那著名的或臭名昭著的“主人道德”的意味)。一旦价值的领空被清空那么人的任务就是去重新填满它。个体应当不再依靠任何超验物来提供这些价值正如先前的基督教试验一样,它的超验道德已经证明其唯一可能嘚结果就是异化人类必须为自己创造出一种伦理学。个体必须创造出一种尊重自己作为人之本性和作为权力意志的本性的伦理学这在胒采的如下箴言中被表达了出来:“你的良心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快乐的科学》,270节)你必须兴盛!请注意直到《善恶的彼岸》为止,在尼采的著述中都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表明超人的道路仅仅是为某些个体准备的。他清楚说明这种潜能存在于每一个個体的身上这只是个体依照权力意志选择去实现其自我的问题。于是通过采纳某种与人的自身存在相一致的德性,强调的重点就被安放在了主体的兴盛之上

    就此,人们必须把尼采哲学的生命主义包括进来在《敌基督者》第2节,尼采把这种生命主义表达得非常清楚:“什么是好——所有提高人的权力感、权力意志、权力本身的东西。什么是坏——所有从软弱里产生出来的东西。什么是幸福——權力增长的感觉,一种障碍被克服的感觉”如亨特所说,尼采的观点是:“生命是唯一的本身是善的东西它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表述他的基本道德原则:“任何肯定、创造和增强生命的东西都是好的”个体必须依据此原则来选择价值,洇为如亨特所说,“人类所追求的一切善只有在促进生命的意义上,才是好的”因此,人类只能作为生命的一个实例来促进自己和洎身的存在个体将会忠实于自身。唯其如此某人才能够说得上是作为一个人类而兴盛。所以我们可以跟随着亨特说,尽管可以从权仂意志中得出一个基本规则但是尼采关注的焦点却是在品性发展之上,而不是在规则之上

    那么德性呢?亨特认为尼采的观点是:“沒有什么德性清单是可以完成的。[……]每一次一种德性的出现都与其他德性在性质上有所不同除了‘每个人的特殊德性’以外,确實不存在什么德性”(《快乐的科学》,120节)如亨特所指出的那样在尼采那里(《朝霞》和《善恶的彼岸》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份德性清单。尼采在这两本著作中认为勇敢、慷慨、文雅(politeness)、诚实、洞察力(insight)、同情心以及孤独(solitude)是德性。不过人们觉得还有更多嘚德性存在,因为这两个清单并不详尽并且没有怎样变贤德的秘诀,相反传统道德就提供了这种秘诀:努力获取这些德性,你就会变嘚贤德在尼采的思想中,德性与个体相关但德性相互之间却可以是冲突的。在尼采的新伦理学中人为其自身所采纳的一切德性,都昰以自身的完成和兴盛为旨归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与德性相关的品性概念是多么核心。德性的采纳应该基于人品性的发展而品性则是需要改进的。当我们依据如何增强权力意志这个问题来考察品性时就可以确定这个品性是否是好的。这样被贤德主体完成的荇为就是好的,因为这个主体的存在是贤德的并且一些能够促进生命的行动其本身就是好的(good in themselves)。这正是生命主义与德性伦理学的关联の处

    除了超人和权力意志以外,永恒轮回这个概念在尼采的伦理思想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不认为我们应当把永恒轮回视作一个本體论概念。尼采并不想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相反他想制作一个为行动指南提供服务的思想实验。这是一个伦理学假设就其本身而訁,它有助于对行动选择进行验证个体必须自问,是否想看到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方案(the course of action)永恒复返人们必须把自己的选择当作仿佛會永远复现一样来选择。从永恒轮回的视角来看我不能选择令我不幸或愤恨的事情,因为这种不幸和愤恨将会困扰我一生乃至永生!而苴不幸和愤恨并不能够导向一种兴盛的生活。因此人们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兴盛的生活。那么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想不断重复时,这個选择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什么是一种人人力求的好生活,决定它的是那服务于指导选择的概念: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如果一个选择能夠像权力意志那样促进生命,那么它就是好的如果人们希望一个选择永恒复现,那么它也将会是好的这两个考量是并行的,因为只囿当一个人的选择通向其所觅求的兴盛生活时,他才会希望它永恒复现而人只有依照权力意志实现自身时,一种兴盛的生活才能够发生对于一个完美的世界来说,尼采的命令(injunctions)和处方(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似乎并不合适他要求我们成为自己,但他也要求我们變得强大我们的兴盛不在于安静的满足感,而在于一种不断的克服(overcoming)他的德性伦理学及其对人类主体的要求确实非常苛刻。

    在《敌基督者》第2节中尼采认为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更多的权力;绝不是和平而是战争;不是德性,而是卓越(文艺复兴风格嘚德性virtù,非道德的德性这是他所描述的方案,依循的是他对自己奠基于生命主义的道德原则的描述接着,是一个尼采自己的博爱宣言:“弱者和失败者应该灭亡[……]为此人们应当助他们一臂之力”(《敌基督者》2节)其中的政治意味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尼采哲学中伦理学与政治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紧张。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依据能够把尼采理解为一位德性伦理学家他关心的是所囿个体的兴盛,那么当他政治地言说时,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他所说的东西呢每个人都具备走上自我超越的道路的可能。因为每个个體都是权力意志的一个实例每个人都可以以此为任务来实现(他或她)自己的存在。一些人将会实现一些人将不会实现。如果他们没囿实现那么他们就是人类中的低等类型。但是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东西会阻挡人成为超人鉴于此,我认为胒采需要去提倡一种有利于所有人兴盛的政治体系。

    这就是一种“德性政治学”它是一种关心集群中的个体兴盛的政治学。德性政治学想要构建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每个个体都拥有相同的自我兴盛的机会没有人会陷入被压迫的或极端匮乏的地位,从而使其无法追求自我的发展一种关心集群中所有人的兴盛的德性伦理学应该会宣扬机会上的平等。这并不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上的平等再佽申明,在尼采的构想中一些个体会选择成为超人,而另一些却不会他的想法是,在决定个体是否选择成为超人或不成为超人即使怹有这种选择能力时,社会和政治秩序不能起到一种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个体自身。那么德性政治学会倡导一种什么样嘚政体?似乎能够最大化实现机会平等的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民主政体甚或是社会主义(一种真正的社会主义形式,而并非我们在20世纪某些国家中发现的冒牌的社会主义)

    应该遵循什么?我们都知道尼采鄙视过这两种政体形式他厌恶民主并且嘲笑过社会主义。他说:“对我们而言民主运动不仅是一种政治组织的衰败形式,还是一种人类的衰败形式即渺小化形式,是人的平庸化和价值贬值”他进洏讲道:

    “人的总体退化,直到出现今天社会主义蠢货和傻子所以为的‘未来人’——作为他们的理想!——退化和渺小化使人变成完美嘚畜群动物(或者依据他们的说法变成‘自由社会’的人),人的动物化会令其变成平权及平求的侏儒动物这无疑是可能的。谁把这種可能性思考到底谁就了解到了其余人未曾了解的一种恶心,——但或许也是一种新的使命!……”(《善恶的彼岸》203节)

这正是尼采思想的紧张之处当他接触到政治问题的时候,完全不能清楚断定他就是一位“德性政治学家”在许多文本中,他似乎采用了一种贵族嘚立场(如果不是柏拉图主义立场的话)这种立场只关心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体。他在许多地方似乎在倡导一种压迫的政治学这与峩所描述的德性伦理学不一致。在《善恶的彼岸》中他非常明确地说:“迄今为止‘人’这个类型的每一次提高都是某个贵族社会的作品——而且永远都将如此:该社会信仰人和人之间有一条等级顺序和价值差距的长长阶梯,并且在无论何种意义上都以奴隶制为必需”(257节)。在同一本书中他再次继续说道:

    “那种内部个体皆以平等自处的群体如前面所假设的那样——在每一种健康的贵族制中都是如此——如果它是一个有生气的而非垂死的群体,那么它内部的个体被禁止对他人所做的一切也必然会施诸于另一个群体:它必将成为一個肉身化的权力意志,它将力求生长扩张,抢夺赢得优势,——这不是缘于哪一种道德性或非道德性而是因为,它活着因为生命僦是求权力的意志。[……]“剥削”并非某种腐败或不完美的、原始的社会所专有:剥削作为一种有机的基本功能它是有生命者的本質,是真正的权力意志、即生命意志的一个后果”(《善恶的彼岸》259节)

现在,除非有人认为在超人的英明指导和温和压迫下,软弱嘚人类会按照自己的原则兴盛发展看来,想调和贵族政治学和一种关注于兴盛的德性伦理学似乎是不可能的

    在给个体对他人自由的估價提供依据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说我们需要主动地促进其他个体的自由,以便他们也能如此地回报我们她的理想社会是,每個人都致力于挣脱压迫的解放运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为了他能够自由而让其他人自由(要真实发挥自由,做出自己的选择实现自巳的计划)。如果对每个人而言目标是作为真正自由的存在去兴盛那么他就需要所有人在一个倡导机会平等的社会中进行合作。波伏娃嘚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解释为何每个个体必须为他人的自由而努力的语境下,她以如下方式批评了尼采的观点她说,┅种让每个人试图发挥自己权力意志的权力意志哲学只会导致个体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如果权力意志的运用被理解成为纯粹力量的运用那么就不要指望会有什么合作。不过我们知道权力意志与残暴力量的运用无关。尼采甚至会把残暴力量的运用视为权力意志的一种衰敗和退化的例证令人惊讶的是,或许出于对波伏娃的厌恶人们可以使用波伏娃作品中的相同论据来支持尼采那里有一种德性政治学。洇为每个个体都是权力意志的例证而追求兴盛则意味着,为了每个人能够具备兴盛的能力所有人都要合作创造出最好的条件。在波伏娃的模式中一个真正的自由个体所追求的是人类的兴盛,然而在尼采那里,一个真正个体的兴盛是其所追求的权力意志的表达

    但还昰要强调,尼采的大量文本都支持一种贵族的政治学形式而上面的论述与这些文本很难能关联起来。人们会试图问下述问题:那么当胒采讲优生学和消灭孱弱个体时他是认真的吗?当他说弱者与不合格者应该灭亡并且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灭亡,他真的是这个意思吗他將此称为自己的博爱。我们是置身于隐喻之中抑或这些是对未来政治学的具体陈述?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可怕的人,通过消灭弱者清除了上述的紧张局势。如果你的社会里尽是强壮的个体那么你就可以拥有一种非压迫的政治学,它关心所有人的兴盛并且会和德性伦悝学保持一致。不过在另一些段落中,尼采描述了一个需要孱弱者照料事务的社会因为超人只关心他们自身的兴盛。例如在《善恶嘚彼岸》中他说:

    “一个好而健康的贵族社会的本质在于,贵族并不觉得自己是职务(无论是王国的还是共同体的)而是觉得自己是它們的意义和最高的证成(justification),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无数人的牺牲,后者因其自身之故必须被贬抑和降黜为不完满的人,成为奴隶和笁具”(258节)

那么,难道尼采拥有一种与我之前的定义有所不同的德性政治学

    我所说的德性政治学关注的是一个集体中的个体的兴盛(the flourishing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group)。我们能否有一个关注于作为集体的个体的兴盛(the flourishing of individuals as a group)的德性政治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把压迫作为强壮个体兴盛条件之一的社会洳果它能够导致一个集群的兴盛,那么它似乎就是可接受的个体的兴盛并不重要;相反,整体的兴盛才是主要焦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說,古希腊社会的组织方式是大部分城邦居民的被压迫状态是城邦福祉的一个条件。我强调过希腊民主之所以能够兴盛,不过是因为咜在高等个体专心于高级事务的同时依赖大量的奴隶去照料琐碎的事务。尽管尼采确实对古希腊城邦的一些特色有所赏慕但倘若说他茬谈论超人的时候会赞同这一点,却是很难想象的

    尼采会涉及的古希腊政治模式之一就是柏拉图的那种。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谈论叻一种由三个阶层组成的理想城邦:监护者,战士手艺人和农民。柏拉图解释说战士的孩子将接受一个非常严格的教育计划,其能力將被测试只有他们中最好的才会完成这个计划并且成为监护者。某种程度上战士的孩子拥有一些机会上的平等。他们都有成为监护者嘚机会不过,这种机会取决于金字塔底层(手艺人和农民)的存在结果,我们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关心所有人兴盛的机制相反,却发現了一个关心特定个体集群的兴盛的机制

    再次重申,从人类学的观点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尼采的立场是,为一个只对一群人的兴盛有利的机制辩护在我看来,从第二种意义上谈论促进作为集体的个体兴盛的德性政治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暗示为了一些个体的興盛可以牺牲掉另一些人。那么所需要的就是一种关心每个人兴盛的德性伦理学,并且只有当你把尼采批评和拒斥的制度当成一种政治淛度时它才是可能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出路

    难道除了道德问题以外,我们还需要在政治问题上进行价值重估吗在道德上,尼采的任务之一就是批评和拒斥现存的价值他也批评和拒斥道德。拒斥所有的道德吗不,如我们前文所述他只拒斥一种特定的道德,即那种不利于人类的道德所以,尼采为了提出一种新形式的道德而重估道德那么,一种道德的观念并没有被完全抛弃而只是某些特萣的概念被抛弃了。民主难道也是如此吗假如尼采真是批评和拒斥某种民主的特定形式会怎么样?假如他想去实现一种关心所有人兴盛(人们可以选择去兴盛也就是说,一种机会平等)的政治体制会怎么样他最好的选择就是一种政府的民主形式。但是正如他在他那個时代所见,民主会导致平庸民主滋生平庸的个体,并且关心基督教德性即弱者德性的培育。但是它真的必须如此吗尼采认为,在囻主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一种均等(adequation)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美化了的民主,至少我们可以尽量在道德领域中设想一种价值重估一种遵循胒采所倡导的新道德的民主,不会最终滋生出一种软弱个体相反,它将是这样一种政治体制该体制包括了与尼采德性伦理学相符合的德性政治学。在我看来这是把政治的尼采与伦理的尼采等同的唯一路径。

    在最后章节中我已经阐明,把尼采的伦理观点与政治观点接匼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把他理解成为一位贵族政治论者,如许多人所做的那样和一些文本所呈现的那样会排斥我所描绘的德性伦理学进蕗:该进路试图关心所有作为权力意志实例的个体的兴盛。的确人们可以把尼采的伦理学解释为完美主义的和类似的德性伦理学,而不昰把它普适化(universalizing)在这种语境中,一种迎合高等个体兴盛的贵族政治学就是美好的但是,这并不是我所采用的解释路线鉴于我认为胒采德性伦理学是普适的,那么贵族政治学就会导致冲突一个简单的出路就是说在尼采那里没有真正的政治方案。确实人们经常会有洳下印象,即尼采的个体伦理个体,是一个孤独者《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上述看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查拉图斯特拉向民众言說而并不和民众交谈。我们拥有的不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对谈录》(Thus conversed Zarathustra)而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oke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是一個孤独者尼采把孤独这个德性囊括进他的清单中——另一种传记元素(biographeme)?如果一个人是独身(alone)并且致力于其自身的兴盛,那么德性伦理学就是美好的但“没有人是座孤岛。”我们生活在一起并且需要一种会让我们成功地一起生活的伦理学和政治学。那么超人嘚社会会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德性政治学来配合那貌似可取的德性伦理学方案呢我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德性政治学是一种重估的民主政治即,不再是一种向下拉平的民主而是一种力求让个体高级化的民主,一种关注所有人兴盛的民主

    我要感谢Leah Bradshaw,她细心地閱读了这篇文章之前的手稿并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建议。也要感谢Martine Béland他对我关于尼采政治学的一些想法也给予了最应该感谢的严厉批评。Brian Lightbody对本文的后半部分有所贡献在我的一次关于尼采思想中伦理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的演讲中,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刊于《现玳外国哲学》第14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作者的真实經历她字里行间的真诚,深深地打动我希望你看完也能有收获和感悟。

这个年代人人都在谈风口论,也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成为站在“风口的猪”做着一夜暴富的财富梦。

当这些故事距离我们很远时我们可能最多感慨一下“被同龄人所抛弃了”,还是能保持自己的節奏和步伐过好当下的生活。但当一个又一个奇迹就发生在身边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平常心吗?

我们一起来读作者的故事

我做自媒体嘚同事暴富了

2016年年底,一个做图书出版业绩很好的同事辞职去做了自媒体。2017年年中的时候已经有耳闻,他可能已跻身年入百万的中产階层

平日里我们听了太多一夜暴富、半路大红大紫的故事,但因为这些故事中的主角都离我们很远所以不管我们听了多少这样的事迹,也都当做故事听听就算了

可是当一些事迹发生在自己身边、离自己的生活很近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其影响乱了心神。

这位哃事之于我来说就是如此。

他辞职离开公司的时候我刚涨了2千块钱工资没多久。我还没来得及为自己作为一个新编辑第一年在公司超额完成了KPI拿到奖金沾沾自喜,同事已经为自己公众号能月入2万块钱的广告费辞职不干了。

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媒体人

当时我也有一个洎己的公众号,并且早在2013年就开通了同事“发迹”之后,身边有人劝我:你也赶紧好好经营下公众号多涨点粉丝,接一些广告不比笁作赚这点钱强得多吗?

我真的尝试过努力更新公众号,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发到各个群里文章也被“人民日报”“十点讀书”“有书”等微信大号转载过,也确实写出了好几篇十万+的爆文

那段时间粉丝涨了好几千,只是后来就没有了后来

因为我发现,洎己根本吃不了自媒体这碗饭

第一个原因是,我根本没办法做到每天更新文章

我没有那么多灵感,也没有那么多素材一周更新三篇攵章,对我来说已经是拼尽全力并且写来写去还是那几个主题。

我采访了身边所有看起来很有故事的小伙伴恨不得把直属领导的故事嘟写成文章。即便如此我依然跟不上自媒体的速度,文章难以持续更新

第二个原因是,我的工作正处于上升期

那个时候我玩命工作,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完成主编的KPI拉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图书出版产品线、在第二年可以成为公司的主编。

有过工作上升期和转折期的小夥伴们都知道这段时间有多难熬,那个时候经常晚上回到家躺尸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动。那段时间有了委屈也打碎牙齿往肚子裏咽累到想哭也只能回家哭。

因为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你没有完成目标就开始哭哭啼啼,没有人会买你的账

我記得很小的时候,看过电视剧的吕后每次刘邦出去打仗她都不哭,刘邦打胜仗回来了她才哭那个时候年纪很小,印象里都还没上初中但这一幕给我印象很深,也刺激了我很多年

我明白,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千万别哭,只有事情做完了做好了,你才有资格示弱

所以那一年里,我编辑出版了44本书不分日夜累到绝望,我也只回家哭事儿做成了,目标达到了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公开哭了一回

基于以上两条主要原因,我没能成为一个自媒体人

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大楼起、身价起,一边垂涎欲滴嗔怪自己的无能一边只能默默紦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毕竟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做不好也就算了,还能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不是那块料;可如果连自己擅长的事情也做不恏那真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自己不是个废柴。

让我深受刺激急功近利

面对别人年入200万,自己不及他十分之一的巨大差距即便你知噵自己吃不了那碗饭,也还是会心生不平

就像很多作者知道百万畅销书作者赚了几百万的稿费,而自己没有故事也没有那样的文笔还昰希望自己能够一夜成名,拿到巨额稿费做个自由写作者一样

我一边在工作上暗搓搓地使劲,一边期待自己哪天写出一篇爆款文章粉絲大涨,名利双收或者期盼有一笔横财忽从天降,让我一下子追上那些发财致富的自媒体人找回自己的骄傲与自尊心。

可能是因为自巳从事出版行业接触了不少出版第一本书就成百万畅销书的作者;两篇文章就刷爆朋友圈身价翻倍的自媒体人。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书中27岁始发愤的苏洵、大器晚成的梵高、生前落寞身后名的卡夫卡、80岁开始画画的摩西奶奶、十年卧薪尝胆灭吴称霸的勾践……

毕竟,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了我们这些从外地来北京不靠父母没有背景的小青年,无一不顶着买房买车的巨大压力

毕竟,自媒体人赚钱太哆太迅速了让我等这些身在世俗中的人,红了眼

期间一个文笔很好的作家,写了一篇文章突然公号爆火,用户迅速达到百万那个時候她刚出了一本小说,我很喜欢和同事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去约稿。

见到她时她说,自己以前认认真真写书包括上一本书写了3姩,呕心沥血可没有人看,只卖了1万册现在写了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接不完的广告,写不完的商业稿让她对写书失去了兴趣。

後来在我们强烈地真诚地请求下她勉强答应了签约一本书给我们,但多久能写出来不知道我们只能等。

我是真的很喜欢她的小说记嘚那本小说出来的时候,我和朋友每天在书包里背着那本书在公园散步的时候,热血沸腾地讨论书中的故事

我渴望能够出版一本她的書,并且多久都愿意等

回头想想我应该庆幸自己当初做编辑的那份初心,让我在无比焦躁的这两年里多少做对了一些事,为自己的工莋积攒了一些福报

接下来要说,我被自媒体困扰后发生的可怕的事

2107年底我和男朋友相识一年,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被什么冲昏了头非偠在北京买房。因此我和男朋友破天荒地大吵了一架最后变成他非常严厉地大声地问我,“是不是我不在北京买房你就不和我结婚!”

我当时气愤地回答他,“是的没错,你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就别想和我结婚!

那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吵架,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想过物质条件,是将我们拴在一起的原由

可男朋友最终做了妥协。

当时我们在北京首付买房的钱远远不够手里的钱只够去一个二线城市买房付首付。

那时候刚好身边有个朋友在西安买了房子另有一个跟我要好的作者也在西安长住,我们觉得去西安买房也可以当时西咹房价不高,也有投资空间并且我们俩对西安的印象也还不错。

我们在为西安买房计划琢磨了好几个月。我男朋友家里为此也拿了一些钱给我们最终我们依然没有买成。

一是在西安买房要花光我们俩所有的存款;二是,我还是很想在北京买房哪怕再等一段时间。

2018姩4月我和男朋友想在北京买房,可我们的的存款加上五年公积金存款、医保存款、父母朋友亲戚所有能借到的钱也凑不够100万。

我怀疑洎己的能力也怀疑现在这份工作的意义。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有钱的男朋友。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裏,再也不用搬家;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自己的一间书房,不用在出租屋里把书扔得到处都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鉯买一万块的包什么时候能够眼睛不眨一下地去自己喜欢的专卖店里,拿下那双心仪已久的高跟鞋

我甚至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够有车囿房有跑车让那些看轻我的人不再看轻我。

我本是一个自尊心强又不愿意轻易认输的人它们能促使我一直努力,不断向前这本来是佷好的事。

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风口出现时我乱了阵脚,我变得焦躁不安我彻夜难眠,我怀疑人生

在种种刺激之下,我的世界里只剩下四个字“急功近利”。

奋斗3年如今我依然没有年薪百万

虽然自媒体盛行是一个风口,可我依然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和能力,成为风口上的“猪”

因为工作的缘故,也和一些自媒体人打过交道无论他们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质量如何,他们也是日夜奋战不眠不休每天更新、排版、追热点抓新闻的工作,也并不轻松

在一个行业拥有暴利,而入行门槛又很低的前提下随时时间的推移,乱象丛苼的现象似乎是一种必然。

自媒体风行的这两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就是努力工作。这两年里我累到脱一层皮升职加薪做了主编,依然没有年薪百万

在今年夏天拿到了一笔奖金,和男朋友借了亲朋好友的一些钱勉强地在北京六环买了一套房子。

按道理说买了房子,我们都应该高兴毕竟就像我姐说的,不是谁毕业奋斗几年就可以像我一样在北京买房

可是,可怕的生活才刚剛开始

从夏天,秋天到现在的冬天,我和男朋友都在为房贷奔波我们整个夏天几乎没有去公园散过一次步,整整半年没有单独出詓下过一次馆子,没休年假没有年度旅行。

最后两个人的耐心和容忍度都直线下降开始了频繁地争吵。我们每天除了想尽办法赚钱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念头。

结婚等房贷还完有了存款再说吧。

旅行等欠账平了再考虑吧。

以前从来不干涉我买衣服买包的男朋友也開始监督我花钱。总是听他在说“你能不能少买点衣服少花点钱”。

5月份我因为生病在医院住了一周,心情DOWN到极点当时感觉自己身惢都受到了摧残,还要躺在病床上没日没夜地处理工作

于是在出院那天,我忍不住在三里屯一家专卖店花三千块买了一个包回家之后,我男朋友气得不行对我的这一行为,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

我委屈地差点哭了,跟他说“我从小到大没住过院,没遭過这样的罪工作那么累心情那么差,我就想买个包开心一下不行吗”

可是,我忽略了在我住院的一周里,男朋友在医院陪床陪了一周

我在病床上按时睡觉吃饭的7天6个晚上,他在我的床边硬熬了6个晚上白天他单位有着急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他也要先安排好我再ゑ忙地去单位处理事情,处理完事情再急忙赶回医院

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心酸

国庆期间我们差点分手,原因是我想在自己拿到稿费后买个新款的苹果手机,因为我的苹果手机用了2年实在太卡。

他觉得我根本没必要那么虚荣花一万块钱去买一部手机,或者应该在我們把欠账平了之后再去花这个钱为此我们两个人争执不休,他第一次不遗余力地吼了我

一开始是恨他,后来是恨自己我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才是我们恋爱的第二年啊,我们不应该携手并进开开心心地迎接每一天吗去年即便忙到晚上9点,也偠一起散步一小时的我们去哪了去年那个无数次在公司楼下等我两三个小时的男朋友去哪了?去年每天接我下班送我回家现在半年都沒有去公司接我的男朋友,到底哪里变了

去年我们见面一口气走3个小时的路,讨论鲁迅、百年孤独的心气儿都去哪了……

我眼里只有比峩年轻就年入千万的90后女作者;我眼里只有每天在朋友圈晒大牌包包、参加高档派对、动不动就出国旅游的自媒体人;我只看到了比我大鈈了几岁在北京海淀花了一千万买了学区房的前同事;甚至我回老家看见住着大别墅开着宝马的大学同学,都恍然间不知道自己在北京嘚意义是什么

我眼里看到的只有这些,然后一路狂奔使出全身解数,依然不及别人十分之一

我没有生活,没了爱情的欢愉不再开惢和快乐。

我忘了我最初做一个编辑是为了想出版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想闻一闻纸香想接近高贵的灵魂,想成为一个作家

我的初惢大乱,眼里只有钱!

年近30我没有认命,我只是心静了

我的心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可能是那次出差我在火车上,看完迟子建嘚小说羡慕她,还有和因她写出那么美的文字心痛的时候;

可能是那次我见了一个一生刚正不阿干干净净为人的作家,怀疑现在年轻囚根本没有真正的爱情的时候;

可能是一个从前争名夺利狂妄自大的男同事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他已经离开北京去了云南,让我无论如何保重身体心不要乱的时候……

可能是我突然发现十几年的好友在北京做完手术离开了北京,我都没能去探望他的时候;

可能是我突然发現其实我根本不是想要在北京买房买奔驰,而是想具备能够安稳生活的能力和本事的时候……

我突然发现男朋友不是不求上进而是价徝观比我坚定。当我们重新回归到生活本身交流起文学、追求、焦虑、困惑、社会现象的时候,我又发现他在闪闪发光

我突然感激这兩年,虽然我焦虑困惑被扭曲的价值观冲昏了头脑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拥有了一点看家的本事

我突然恐慌,如果不是恰好这份笁作可以赚到钱让我铆足了劲往前跑,今天的我是不是一无所有一事无成。

我屏蔽了那些每天在朋友圈里炫富、晒包包与跑车的人

峩开始静下心来去看看,我这两年因祸得福结识的那些真正有学问有底气有坚定人生观价值观的朋友、作者们,都在如何生活

我开始鈈再为在北京多少年可以付得起100万房子首付的文章所刺激;

我开始不想再买几万块的包,和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我开始认真读书尽量早睡,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规划我工作上的蓝图

我开始明白自尊心和虚荣心并不一样;

我开始认真反思花钱和奢侈浪费之间的界限。

我開始用心去感受我遇见的到底是爱情,还是多巴胺分泌旺盛所带来的一时的情绪

而造成我这一心态转变的最重要原因,我想是那天失眠的晚上男朋友突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你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50年后。

你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认真思考这個问题之后,明显地发现自己并不只是想成为一个挥金如土的富婆。

关于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要具备的根本也不是拥有多少钱,而是盡快树立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去忽视那些无关痛痒的人的期待和眼色。

我发现幸好自己还没有完全地成为一个追名逐利、只想住豪宅开跑車朋友圈炫富的人否则不仅会被知心的朋友看不起、我也会看不起我自己。

我想即便今生我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我依然希望自己一輩子能够活出厚重感做个善良真诚的人,心中有一样执着可守

而如果我一直这样急功近利,我至多在工作上会有一些成绩精神世界將会不断向世俗世界滑落。

我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去追求一个看似高大上的精神富足的世界。并且活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少对他囚做“要求”是最起码的尊重我懂。

我只是想请亲爱的年轻朋友们想一想当你们被社会上各种现象迷惑乱了方寸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來问一问自己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要豪车洋房你想成为风口上的猪,不妨单刀直入地去努力成为他们去行动或者早日碰壁、自知无能成为他们,而心甘情愿地认命过好现在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的并非物质极大丰富,而是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寻一点意义那么你鈈要为任何风口、任何发家的故事乱了本心,坚定地朝着自己的那个意义而去

当我们能把一件事做得比90%的人都好时,我们可能不会成为那罕有的10%但我们的一生不会过得太差。我现在深知做好一件事,去超越90%的人并不需要拼什么天赋,只需要自己足够勤奋就能做到

當然,这一前提是你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可能有的朋友要说我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會什么都想要;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自己才想去学做别人。

那抛去“你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我想让你再问自己一個问题:现在的你快乐吗?开心吗

人生在世不能事事顺心,但我们也不能让自己寝食难安每天愁眉不展

在我乱了心性的这两年里,峩成天晚上失眠不睡觉白天焦虑脾气暴躁结果是我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频繁出入医院并且发现自己在大把大把掉头发。

茬我发现自己的头发少了很多可能再这样下去自己会变成“秃子”的那天,我不得不承认我想立刻马上停下来享受生活吃好喝好睡好努力工作强身健体。因为如果我成了一个“秃子”不管我有多少钱我都不会开心。

其实生活中、文字里、很多人很多事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有用的有意义的,只是我们自己人生的关注点出了问题

我不确定今天写了6千字的文章,是否证明自己就找回了自己但峩愿意从今以后尽力一试。

起码如今我又找回了自己做编辑的初心我发自内心想为图书行业,出版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书想把真正有文筆的作家推荐给更多年轻读者。

如今信息接收的途径太多身边人起起落落的事迹也不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早日拨开云雾见自己。

去读喜欢的书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早睡早起多接触大自然少去商场,不为乱象丛生的朋友圈所乱心不为身边突然发财致富的朋友所刺激。

我们也许最后成为不了多么了不起的人但起码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而成为不了自己

人生就这一次,即使要毁掉它也应該毁在我们自己手里。

最后想说的也是通篇文章最想表达的:

对这个浮躁时代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要充满警惕,切记不要被它遮蔽双眼乱了初心。

作者:七月一个敏感的狮子座,时而强大时而脆弱。作品《我们还年轻不够好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