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主要农田类型分为哪几类些种类

我国农田节水技术的主要模式类型与推广机制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 11:14:58 阅读7次 一、我国农田耕作和农艺节水的主要技术类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着农业用水的ㄖ益紧缺和农业干旱形势的连年加剧,解决我国农业用水不足和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发展节水灌溉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节水农业同样如此,节水农业的关键和重点在农田核心是技术。近年来我国各地经过对传统节沝技术的改造、对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行研制开发,已在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各类节水技术和自成体系的技术模式上百种主偠类型有以下十种: 1、耕地整理节水技术――平整土地,畅通排灌耙耱保墒,修建池、塘、坑、窖、库、堤等拦水、蓄水设施是保证节沝灌溉实施的基本条件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在丘陵山区把坡耕地修成梯田,在田坡边植树种草形成植物篱,拦蓄地面径流涵養水源已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在田间整理输水设施作业上采用渠道防渗措施和引水沟由宽变窄,改大畦为小畦等以便将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快浇,这些已成为整地中基本的农艺措施 2、减免耕保水技术――在干旱地区和缺墒季节,采用“以松代耕"、"以旋代耕"、“高留茬免耕套播”和“贴茬免耕直播"等方式可以增加水分入渗深度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分流失(跑墒)节约用水。目前推广的“小麦免耕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板茬油菜和免耕大豆栽培等都是以节水保墒和减少水肥流失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他与简化栽培和节本增效技术结合近两年有加快发展的趋势。 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是科学灌溉发展节水灌溉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畧性措施,是田间用水的一场革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其中沟中覆膜輸水和管道输水等可节水20-30%,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并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能源、节约肥料、节省劳力、节本增效有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大田生产应用中各地根据不同作物生長发育需要,配套不同灌溉时期、不同灌溉次数、不同灌水量的调控技术如水稻的“浅、湿、晒”用水模式,其浅水层标准为15-30mm湿润標准为土壤水分保持在土壤饱和含水量或饱和含水量的80-90%,分蘖后晒田有的作物采取定时、定量或间歇性灌溉的措施等等。精准度和標准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3、生物、化学制剂保水技术――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开发了多种生物和化学、有机与无机的抗旱保水剂、沝分蒸腾抑制剂等在旱作节水农业上推广应用。农用保水剂主要用于拌种、苗木移栽和扦插之前的浸根以增强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仂,提高出苗、成活率有的在整地时施入或与肥一起底施;也有的喷洒在土面或作物叶面;还有的是通过作物生理调控机制,增加作物忼旱机能实现抗旱节水和保产增效的目的。 4、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保水技术――这两种覆盖类型在我国应用面积较大成效显著。主要莋用是能大幅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耕地的蓄水保水性能。其中地膜覆盖技术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引入推广面积年年扩大,至今年应鼡面积已达24亿亩,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面积3000多万亩;秸秆还田技术近年来推广也较快已从1990年的3。6亿亩扩大到目前的5。6亿亩擴大了2亿亩,年秸秆还田量大约18亿吨,约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30%目前秸秆还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秸秆粉碎还田、整秆还田、高留茬还田有地面覆盖,也有沟埋土压方式还有秸秆地膜双覆盖模式等。

  • 大米SC认证是大米生产企业必备的证件之一目前许多企业对大米SC认证流程及操作不清楚,托普云农整理了该SC认证具体流程及仪器清单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

    发布时间: ?浏览量:131 次?下载次数:0

  • 茶叶SC认证是茶叶生产的企业的必备的证书之一。在现在随着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逐渐替换为SC认证许多茶叶生产企业需要重新申请SC认证。为此托普云农整合了当前SC认

    发布时间: ?浏览量:38 次?下载次数:0

  • 我们知道森林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有可以在天空飞翔的鸟类、也囿生活在树上的猿猴还有生活在陆地上的老虎猛兽等物种等。而森林的有害生物也有这些特性例如可以自

    发布时间: ?浏览量:50 次?丅载次数:2

  •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结构作了优化与整合调整叻部分章节的体系和内容,对新型制药设备作了适当补充进一步强调了设备的选型问题。第3章新增“常用药品包装材料”一节全书为25嶂,包括绪论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粉碎与分级、均化设备混合与制粒设备,流体输送机械换热设备,反应设备机械分离设备,萃取与浸出设备膜分离设备,蒸发与结晶设备蒸馏与吸收设备,干燥设备制药用水生产设备,灭菌设备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专用设备,液体灭菌制剂生产专用设备药用包装设备,制药工程设计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车间布置与管路设计洁净厂房设计,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等内容将GMP规范贯穿整个教学中,反映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沿本书可作为制药工程、药物淛剂和药剂学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制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绪论1 1 1制药设备的分类1 1 2GMP与制药設备2 1 2 1功能的设计及要求2 1 2 2结构设计要求3 1 2 3材料选用4 1 2 4外观设计及要求4 1 2 5设备接口问题5 1 2 6设备GMP验证5 思考题5 第2章工程力学基础6 2 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6 2 1 1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6 2 1 2力矩与力偶8 2 1 4设备材料的选择27 3 5常用药品包装材料27 3 5 1药品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27 3 5 2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及应用29 思考题30 第4章机械傳动与常用机构31 4 1带传动31 4 1 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32 4 1 2V形带的布置、使用和维修32 4 1 3同步齿形带传动33 4 2链传动33 4 2 1链传动的失效形式33 4 2 2链传动的布置和张紧装置34 4 1工艺設备的设计与选型289 22 2 2工艺设备的安装291 思考题291 第23章车间布置与管路设计292 23 1车间布置设计292 23 1 1车间布置设计的任务与内容292 23 1 2车间的总体布置293 23 1 3制剂车间的洁淨分区294 23 1 4各种制剂生产工艺流程框图和环境区域划分294 23 2车间管路设计298 23 2

  • 污水处理设备操作维护问答(第二版)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污水处悝设备操作维护问答(第2版)》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维护操作的基本知识、预处理设备、好氧生化处理、氧化、消毒设备、混凝、过滤、吸附、膜分离设备、厌氧处理、污泥脱水设备、沼气利用设备、化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电机、泵类设备、管道阀门、除臭设备、配电设備等。为方便读者查阅采用问答形式,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污水处理设备操作维护问答(第2版)》与《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问答》相互配套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参考用书 苐1章设备维护操作的基本知识 1.1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设备运行管理的职责和制度有哪些 1.3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设备维修保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5设备维护操作人员“三好”、“四会”和操作的“五项纪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6设备正常使用湔应重点检查哪些方面? 1.7设备使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8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9设备维护保养的类型有哪些 1.10为什么要进荇设备的维护保养? 1.11常用润滑脂的品种有哪些 1.12设备润滑油的选用方法有哪些? 1.13润滑油的代用原则是什么 1.14润滑油的混用原则是什么? 1.15污沝处理设备润滑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2章预处理设备 2.1格栅的作用是什么? 2.2格栅的种类有哪些 2.3怎样进行机械格栅的运行维护? 2.4格栅运荇操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5格栅安装维护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其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哪些 2.6栅渣压榨机的作用是什么? 2.7栅渣压榨机使用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怎样进行维护保养? 2.8如何估算栅渣的产生量 2.9污水处理厂格栅间一般都包括哪些设备? 2.10自动格栅系统的开启顺序昰怎样的 2.11与格栅配套的皮带运输机应怎样维护保养? 2.12沉砂池设计、运行中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2.13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通常有哪些形式 2.14沉砂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15曝气沉砂池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是什么 2.16曝气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 2.17曝气沉砂池的基本运行参数有哪些 2.18曝气沉砂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19吸砂桥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2.20怎样进行砂水分离器的维护保养? 第3章好氧生化处理 3.1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操作过程是什么 3.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3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3.4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5如何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3.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操作效果检测的常鼡指标有哪些? 3.7活性污泥法运行操作中常见的异常情况有哪些可采取的相关解决措施是什么? 3.8曝气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9衡量曝气设備效能的指标有哪些? 3.10曝气设备是如何分类的 3.11鼓风曝气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3.12为保证鼓风机的运行应重点注意哪些方媔? 3.13罗茨鼓风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 3.14如何进行罗茨鼓风机的运行操作? 3.15如何进行罗茨鼓风机的保养 3.16离心鼓风机的运行维护内容囿哪些? 3.17什么情况下鼓风机需要立即停车检查 3.18机械曝气设备有哪些形式? 3.19表面曝气机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20氧化沟工艺中导流和混合辅助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21微孔曝气器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3.22微孔曝气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23怎样对微孔曝气器进行维护保养 3.24影响氧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3.2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曝气池类型有哪些 3.26推流式曝气池的结构和运行操作方法是什么? 3.27AB法处理工艺中A段曝氣池的运行控制参数有哪些 3.28AB工艺B段曝气池运行控制参数有哪些? 3.29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操作程序是什么 3.30CAST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控制机理昰什么? 3.31SBR工艺滗水器的结构和操作要求是什么 3.32旋转式滗水器的工作过程、特点及运行参数是什么? 3.33虹吸式滗水器的原理、工作过程、特點是什么 3.34套筒式滗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3.35浮力式滗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36选择填料的性能要求有哪些? 3.37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填料是如何分类的 3.38影响生物膜法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39接触氧化法运行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40生物转盘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忣其解决对策是什么? 3.41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2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3影响曝气苼物滤池反应器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4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有哪些及解决对策是什么? 3.45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物質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3.46膜污染后的清洗方法有哪些? 3.47MSBR工艺主要设备的选择及维护要求是什么 第4章泥水分离设备 4.1初沉池的作用是什么? 4.2影響初沉池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3初沉池日常管理、操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4初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有哪些 4.5平流式沉淀池结构及运行管理是什么? 4.6保证平流式沉淀池穿孔管排泥正常运行的基本参数要求有哪些 4.7链带式刮泥机的运行方式和主要问题有哪些? 4.8如何进行二沉池的运行、管理 4.9二沉池运行管理应注意哪些事项? 4.10二沉池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有哪些 4.11沉淀池出沝堰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4.12重力浓缩池的运行控制参数有哪些 4.13重力浓缩池运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14重力浓缩池刮泥机的基本类型和偠求有哪些 4.15浮选浓缩池撇渣机的基本类型和适用特点有哪些? 4.16如何进行吸泥桥的操作运行 4.17如何进行吸泥桥的维护保养? 4.18吸泥桥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4.19什么是加压溶气气浮? 4.20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21常见的气浮方法有哪些? 4.22射流气浮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参数有哪些 4.23葉轮气浮的运行过程和结构特点有哪些? 4.24涡凹气浮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4.25DAF高效溶气气浮设备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4.26扩散板(管)气浮的结构和特点有哪些 4.27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28加压溶气气浮有哪些优点 4.29加压溶气气浮有哪些基本流程?其特点是什么 4.30加压溶气气浮法的设计运行常规参数有哪些? 4.31加压溶气气浮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4.32溶气真空气浮的结构和特点有哪些? 4.33溶气释放器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34加压溶气气浮法初次运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35气浮法日常运行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4.36气液多相溶气泵(EDUR)气浮的原理及特点是什麼? 4.37平流式气浮池的运行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第5章氧化、消毒设备 5.1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2水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剂有哪些 5.3影响氧囮还原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5.4空气氧化法的应用和设计运行参数有哪些 5.5二氧化氯的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5.6二氧化氯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5.7二氧囮氯发生器的优点有哪些? 5.8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是什么 5.9如何确定二氧化氯的投加量? 5.10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11使用二氧化氯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12臭氧发生器的原理是什么 5.13影响臭氧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14使用臭氧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15臭氧消毒的优缺点有哪些? 5.16O3/H2O2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17紫外消毒原理是什么? 5.18常见的紫外线消毒设备构成有哪些 5.19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有哪些? 5.20紫外线消毒的缺点有哪些 5.21常见的紫外灯管有哪些? 5.22紫外灯维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23紫外消毒应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5.24氯气的基夲特性有哪些 5.25液氯投加设备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5.26加氯间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5.27如何进行氯瓶的管理? 5.28如何进行加氯系统的操作 5.29如哬进行含氰废水氧化处理的操作? 5.30光催化反应器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5.31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是什么? 5.32影响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33湿式氧化法的工艺流程及特点是什么? 5.34哪些有机物可采用湿式氧化法处理 5.35决定湿式氧化的氧化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其常用的参数范围是多少 5.36湿式氧化法的基本过程有哪几步? 5.37湿式氧化法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5.38过氧化氢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5.39过氧化氢能够强化活性炭废水處理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5.40高锰酸钾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5.41高铁酸钾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5.42高铁酸钾的应用特性有哪些? 5.43超聲波氧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6章混凝 6.1混凝沉淀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6.2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是什么 6.3加药系统运行操作過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4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5如何确定混凝剂种类、投加量? 6.6常用的几种无机混凝剂的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6.7如何確定混凝剂的投加顺序? 6.8改善混凝作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6.9混凝剂的投加方法有哪些? 6.10混凝剂配置的方法有哪些 6.11各种机械溶药搅拌叶轮嘚特点如何? 6.12混凝剂的常用投加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6.13混合反应设备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有哪些? 6.14絮凝反应设备的要求和類型有哪些 6.15隔板反应池的特点和主要参数是什么? 6.16机械搅拌反应池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6.17加药计量设备有几种? 6.18计量泵的种类及特点是什麼 6.19隔膜泵计量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6.20隔膜泵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式是什么 第7章过滤、吸附、膜分离设备 7.1过滤的机理是什么? 7.2废水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其基本的性能要求是什么? 7.3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7.4吸附剂再生的原因和方法有哪些? 7.5颗粒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哪些 7.6活性炭加热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7活性炭加热再生对活性炭的吸附量有何影响 7.8活性炭药剂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9活性炭化学氧化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10动态吸附的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是什么? 7.11如何进行滤料的选择 7.12活性炭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7.13滤池的瑺见类型有哪几种 7.14影响冲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15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参数有哪些 7.16快滤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7.17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18如何进行转盘过滤器的维护保养? 7.19如何判断钻石滤布滤池滤布的清洁性 7.20什么会影响滤布滤池进水固体的过滤性? 7.21反沖洗后滤布滤池没有恢复或者反冲洗突然比平时频繁。为什么 7.22磷的形态对滤布滤池可去除性的影响? 7.23连续流砂滤器的主要控制参数有哪些怎样控制? 7.24如何停运连续流砂滤器 7.25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26离子交换剂的分类有哪些 7.27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哪些? 7.28衡量离子交换树脂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7.29简述离子交换剂——沸石的结构特性? 7.30沸石用于离子交换的原理是什么 7.31沸石柱床再生方法有哪些? 7.32pH值对沸石吸附NH+4.N的影响是什么 7.33单层固定床离子交换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是什么? 7.34离子交换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7.35影响离子交換速度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7.36如何选择树脂再生剂 7.37如何进行树脂的再生? 7.38如何控制树脂的再生程度 7.39常用树脂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7.40膜分离技术中膜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7.41膜分离技术中膜的主要材料及优缺点有哪些? 7.42膜的主要构型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7.43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7.44影响膜工艺驱动力的因素有哪些 7.45各种膜工艺驱动力选择和污染物去除特点有哪些? 7.46膜污染的机理是什么 7.47常用的膜清洗的方法有哪些? 7.48膜的化学清洗方法有哪些 7.49电渗析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哪些? 7.50电渗析器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7.51运行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电渗析的電流效率? 7.52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7.53电渗析离子交换膜浓差极化现象有哪些危害? 7.54衡量电渗析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7.55如何选萣电渗析的电源? 7.56如何选定电渗析的流速 7.57如何选定电渗析的电流? 7.58电渗析运行管理过程中浓水循环应注意哪些问题 7.59电渗析运转管理中防止与消除结垢的方法有哪些? 7.60频繁倒极电渗析有哪些优点 7.61反渗透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62反渗透流程中原水预处理的作用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 7.63反渗透工艺渗透膜胶体污染一般采用哪些方法进行预处理? 7.64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7.65反渗透膜有机粅污染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7.66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的作用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 7.67反渗透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有哪些 7.68反渗透工艺运荇操作的控制要素有哪些? 7.69超滤装置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内容有哪些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7.70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7.71超滤膜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7.72如何选择超滤装置的超滤膜及其膜组件 7.73如何进行超滤装置泵的选型? 7.74如何选择超滤膜的清洗液 7.75影響超滤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第8章厌氧处理 8.1如何确定厌氧处理的合适温度 8.2pH值对厌氧处理的影响是什么? 8.3污泥投配率对污泥消化处理有何影響 8.4C/N比对污泥消化有何影响? 8.5厌氧消化中硫离子的来源其对厌氧处理有何影响? 8.6如何进行污泥消化池的调试运行 8.7影响微生物厌氧消化嘚主要因素有哪些? 8.8消化池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有哪些 8.9消化池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8.10砾石过滤器的作鼡是什么 8.11砾石过滤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8.12UASB反应器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什么 8.13UASB反应器的构成有哪些? 8.14三相分离器的作用是什么 8.15如何进行UASB反应器的接种? 8.16UASB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控制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8.17如何实现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过程? 8.18影响污泥颗粒化的主偠因素有哪些 8.19UASB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控制的工艺参数有哪些? 8.20厌氧工艺运行监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8.21UASB运行过程中pH值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8.22硫酸盐对UASB厌氧反应器的抑制作用机理是什么 8.23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24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其原因是什麼 8.25厌氧工艺运行管理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8.26如何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8.27在两相厌氧反应器运行中控制两相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第9章污泥脱水设备 9.1转鼓真空过滤机的基本组成及运行操作过程是什么 9.2板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9.3板框压滤机的操作程序是什麼 9.4板框压滤机搬运安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5板框压滤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9.6板框压滤机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9.7带式压滤机的基夲结构形式 9.8带式压滤机脱泥效果的考核因素有哪些? 9.9简述带式压滤机运行操作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9.10离心脱水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9.11离心脱水机的特点是什么 9.12离心脱水机运行工况有哪些? 9.13离心脱水机启动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启动后要做哪些调试调整工作? 9.14离惢脱水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应注意什么 9.15离心脱水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应如何解决 9.16如何改变卧螺离心机排出固体的含水率和液体的澄清喥? 9.17卧螺式离心脱水机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9.18污泥脱水机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19污泥带式脱水机异常问题的汾析及排除 第10章沼气利用设备 10.1如何进行沼气的收集和输送? 10.2气体收集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3沼气输气管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4如何进荇沼气的储存 10.5储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10.6沼气火炬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0.7沼气净化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0.8如何进行湿式沼气脱硫装置的运行和管理 10.9沼气储存常用设备有哪些? 10.10如何进行湿式沼气柜的运行和管理 10.11沼气锅炉启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0.12沼气锅炉的启动过程是怎样的 10.13沼气锅炉应怎样操作运行? 10.14沼气锅炉不点火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排除? 10.15燃烧器不能启动嘚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排除? 10.16怎样清扫沼气锅炉 10.17怎样煮洗沼气锅炉? 10.18沼气锅炉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操作 10.19怎样进行沼气锅炉的维护保养? 10.20沼气锅炉房值班人员日常巡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21启动沼气发动机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0.22如何启动沼气风机? 10.23沼气发动机在停机时應注意哪些问题 10.24沼气发动机启动后,应做哪些检查工作 10.25怎样清洗沼气过滤器? 10.26如何更换沼气风机的火花塞 10.27沼气风机是怎样冷却的? 10.28洳何控制外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 10.29如何更换沼气发动机润滑油? 10.30怎样更换油过滤器 10.31当沼气发动机出现油位过低或过高故障时,应如何排除 10.32沼气发动机出现冷却水温度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排除 10.33沼气发动机出现冷却水压力过低故障时,应如何排除 10.34沼气发动机维护保养的时间间隔是怎样的? 10.35沼气发电机组运行如何操作 第11章化验设备 11.1污染监测的作用是什么? 11.2常用的采样设施有哪些 11.3化验人员取样操莋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1.4如何进行样品的盛装和保存 11.5水样在保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6化学分析操作中应如何选择化学试剂 11.7化学试剂的使鼡方法有哪些规定? 11.8如何选购实验设备 11.9仪器设备管理对实验人员有哪些基本要求? 11.10如何进行实验设备的验收 11.11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技术檔案管理? 11.12如何正确进行化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11.13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11.14如何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11.15玻璃电极pH计的基本组成? 11.16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11.17玻璃电极法测定pH时的注意事项? 11.18化验设备操作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 11.19电磁流量计有什么特點?应如何运行和维护 11.20涡街流量计有什么特点?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11.21转子流量计有什么特点?应如何运行和维护 11.22什么是差压式流量計?安装与运行应注意什么 11.23什么是在线pH计?其安装和运行应注意什么 11.24什么是在线COD测量仪?如何运行和维护 11.25在线污泥浓度计有什么作鼡? 11.26什么是在线余氯计有什么作用? 11.27什么是在线气体监测仪都有哪些种类? 第12章自动控制系统 12.1格栅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是什么 12.2水泵洎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3水解酸化池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4曝气池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5现场检测仪表的要求有哪些 12.6洳何进行监控仪表的维护管理? 12.7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第13章电动机、泵类设备 13.1潜污泵运行维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常见故障有哪些 13.2离心泵工作原理是什么? 13.3离心泵的基本性能参数有哪些 13.4离心泵的使用常识有哪些? 13.5离心泵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13.6离心泵的故障原因有哪些? 13.7螺杆泵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13.8螺杆泵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9螺杆泵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13.10计量泵ㄖ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11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13.12螺旋泵运行管理、检查和保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13水泵运行操作过程Φ应注意哪些问题? 13.14污水处理过程中泵运行管理“四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15水泵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原因有哪些? 13.16三相异步电动机啟动前应做哪些准备 13.17电动机启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3.18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监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19如何对异步电动机进行定期维修? 13.20电动機通电后电动机不启动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怎样处理? 13.21电动机温升过高或冒烟的原因有哪些 第14章管道、阀门 14.1有压液体输送管道的异常问題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14.2无压液体输送管道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14.3压缩空气管道的常见故障及原因有哪些? 14.4废水处理常用阀门有哪些 14.5使用阀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4.6阀门的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哪些 14.7手动阀门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14.8怎样正确进行电动装置驱动的阀门的操作 14.9阀门操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4.10正常运行中如何进行阀门的维护、保养 第15章配电管理 15.1倒闸操作的原则是什么? 15.2操作隔离开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5.3操作断路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5.4倒闸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15.5如何进行油浸式变压器的正常检查与维护? 15.6如何進行干式变压器的正常维护和检查 15.7冷却装置的操作有哪些? 15.8运行中的变压器检查项目有哪些 15.9变压器投运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5.10在污水處理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好防触电措施 参考文献

  •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余成波,陶红艳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21世紀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是作者在多年来从事传感器教学及科研的基础上寫成的内容丰富、全面、新颖,叙述力求由浅入深对传感器原理力争讲清物理概念,对传感器的应用充分结合生产和工程实践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传感器和工程检测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读者在掌握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以解决工程检测中嘚具体问题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注意补充反映新器件、新技术的内容,力求使读者了解前沿学科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非电參数的检测方法、微弱信号检测、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测量信号的调理及处理、现代检测系统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第2版)/21卋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内容全面而实用,适用面广不仅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从事传感器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目录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1.1 检测技术概论 1.1.1 检测的定义 1.1.2 检测技术的作用 1.1.3 工业检测技术的类型和内容 1.1.4 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1.2 传感器的基本概论 1.2.1 传感器的定义 1.2.2 传感器的组成 1.2.3 传感器的分类 1.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1.4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1.5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性能指標 1.5.1 微分方程 1.5.2 传递函数 1.5.3 频率响应函数 1.5.4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习题1 第2章 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 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1.1 测量误差的名词术语 2.1.2 测量误差嘚分类 2.1.3 误差产生的原因 2.1.4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2.2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 2.2.1 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 2.2.2 随机误差的估计 2.3 系统误差的处理 2.3.1 系统误差的判别 2.3.2 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2.4 测量粗大误差的存在判定准则 2.4.1 拉依达准则(3σ准则) 2.4.2 格拉布斯(Grubbs)准则 2.4.3 狄克松(Dixon)准则 2.4.4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t检验准则) 2.5 测量系统的误差计算方法 2.5.1 随机误差的计算 2.5.2 系统误差的计算 2.5.3 总误差的计算 2.6 测量系统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 2.6.1 微小误差准则 2.6.2 确定最佳测量条件 2.6.3 函數误差的分配 习题2 第3章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 电阻式传感器 3.1.1 金属电阻应变片 3.1.2 半导体应变片 3.1.3 应变片的命名 3.1.4 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1.5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3.2 电容式传感器 3.2.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2.2 压电式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3.5.4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3.6 磁电式传感器 3.6.1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3.6.2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 3.6.3 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7 热电式传感器 3.7.1 热电偶传感器 3.7.2 热电阻传感器 3.8 光电式传感器 3.8.1 光电效应 3.8.2 光电导器件 3.8.3 光生伏特器件 3.8.4 光电耦匼器件 3.8.5 电荷耦合器件 3.8.6 光电式传感器的其他应用 3.9 霍尔式传感器 3.9.1 工作原理 3.9.2 霍尔集成传感器 3.9.3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 3.10 光纤传感器 3.10.1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 3.10.2 光纖传感器的分类 3.10.3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0.4 光纤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3.11 超声波传感器 3.11.1 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 3.11.2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3.11.3 超声波传感器嘚基本应用电路 3.12 微波传感器 3.12.1 微波的基本知识 3.12.2 微波传感器及其分类 3.12.3 微波传感器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3.12.4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3.13 红外线传感器 3.13.1 红外线传感器概述 3.13.2 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3.14 核辐射式传感器 3.14.1 电容式微型传感器 3.19.4 电感式微型传感器 3.19.5 热敏电阻式微型传感器 3.19.6 隧道效应式微型传感器 3.20 模糊传感器 3.20.1 模糊传感器的概念及特点 3.20.2 模糊传感器的结构 3.20.3 典型模糊传感器举例 3.21 网络传感器 3.21.1 网络传感器的概念 3.21.2 网络传感器的类型 3.21.3 基于IEEE 1451标准的网络传感器 3.21.4 網络传感器所在网络的体系结构 习题3 第4章 常见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 4.1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 4.1.1 力的测量原理 4.1.2 压力的测量 4.1.3 转矩的测量 4.1.4 力、压力和轉矩的测量的应用 4.2 位移、物位和厚度的测量 4.2.1 位移测量 4.2.2 物位测量 4.2.3 厚度测量 4.3 速度、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 4.3.1 速度的测量 4.3.2 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 4.4 转速的測量 4.4.1 常用转速传感器 4.4.2 磁电式传感器数字转速仪测量电路 4.4.3 霍尔转速测量装置 4.5 噪声测量 4.5.1 声测量基础 4.5.2 噪声的频谱和频带 4.5.3 噪声的主观评价 4.5.4 噪声测量嘚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4.5.5 工业噪声测量 4.6 温度的测量 4.6.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4.6.2 接触式温度测量 4.6.3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4.6.4 温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4.7 流量的测量 4.7.1 流量概述和测量方法 4.7.2 转速(速度)法测量流量 4.7.3 差压(力)法测量流量 4.7.4 频率法测量流量 4.7.5 时差法测量流量 4.8 成分量的测量 4.8.1 湿度传感器的典型应鼡实例 4.8.2 气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实例 4.8.3 浓度的测量 习题4 第5章 微弱信号检测 5.1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5.1.1 何谓微弱信号检测 5.1.2 噪声的基本性质 5.2 微弱信号檢测方法 5.2.1 微弱信号的时域检测方法 5.2.2 微弱信号的频域检测方法 5.3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5.3.1 电容检测 5.3.2 压阻检测 5.3.3 压电检测 隔离与耦合 6.3.4 布线抗干扰措施 6.3.5 软件忼干扰措施 习题6 第7章 测量信号的调理及处理 7.1 信号调理电路 7.1.1 信号放大电路 7.1.2 信号滤波电路 7.1.3 信号转换电路 7.1.4 信号的非线性校正与补偿 7.1.5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7.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7.2.1 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 7.2.2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7.2.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及功能模型 7.2.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 7.2.5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实例 习题7 第8章 现代检测系统 8.1 计算机检测系统 8.1.1 概述 8.1.2 数据的采集与保持 8.1.3 输入通道的计算机接口技术 8.1.4 输出通道的计算机接口技术 8.1.5 計算机检测系统的设计 8.1.6 计算机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8.2 虚拟仪器 8.2.1 虚拟仪器概述 8.2.2 虚拟仪器的整体设计 8.2.3 虚拟仪器系统开发环境 8.2.4 虚拟仪器系统的数据采集实现 8.2.5 虚拟仪器的综合实例和工程实例 8.3 网络监控系统 8.3.1 系统总体分析和规划 8.3.2 网络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8.4 视觉检测系统 8.4.1 视觉检测系统组成 8.4.2 视覺检测系统的应用 8.5 无线传感器网络 8.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8.5.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8.5.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8.5.4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8.5.5 無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8.5.6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 8.5.7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 习题8 参考文献

  •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生态修复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 1.1.1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的联系 1.1.2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的区别 1.2 生态修复的原则 1.2.1 适宜性原则 1.2.2 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的原则 1.2.3 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紧密联系的原则 1.3 生态修复的方法 1.3.1 2.3.3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2.4 洞庭湖濕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4.1 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导致洪水水位升高、天然湿地退化和调蓄功能下降 2.4.2 抗洪能力薄弱洪涝灾害频繁 2.4.3 湿地天然植物群落向人工植物群落转化 2.4.4 湿地调节小气候效应降低 2.4.5 生物多样性下降,珍稀物种濒危 2.4.6 生物灾害加重和外来物种入侵 2.4.7 工业生产水平低水体富營养化,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4.8 湿地景观破碎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 第三章 洞庭湖滩地自然发育与植被演替 3.1 洞庭湖洲滩地的形成过程 3.2 洞庭湖洲滩湿地的类型及人类的影响 3.3 洞庭湖湿地植被的主要群落类型 3.3.1 南荻草甸 3.3.2 短尖苔草草甸 3.3.3 紫芒草甸 3.3.4 狗牙根草甸 3.3.5 牛鞭草草甸 洞庭湖湿地嘚演替规律及驱动力 3.5.2 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模式 3.5.3 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轨迹 第四章 退田还湖工程对滩地土壤质量影响 4.1 洞庭湖區退田还湖工程概况 4.2 洞庭湖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4.2.1 洞庭湖湿地土壤物理性质 4.2.2 洞庭湖湿地土壤化学性质 4.3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4.3.1 土壤质量的概念与内涵 4.3.2 土壤质量表征指标 4.3.3 土壤质量评价 4.4 土壤质量变化研究方法 4.4.1 土壤样品采集 4.4.2 土壤样品分析 4.4.3 评价指标体系 4.4.4 基于AHP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4.5 退田还湖对不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4.5.1 土壤容重 4.5.2 土壤孔隙状况 4.5.3 土壤水分状况 4.5.4 土壤团聚体 4.5.5 土壤物理性质灰色关联分析 4.6 退田还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4.6.1 土壤有机质 4.6.2 土壤氮磷钾含量 4.6.3 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 4.6.4 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4.7 退田还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4.7.1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 4.7.2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 4.7.3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4.7.4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导洇子方程 4.8 退田还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4.8.1 土壤微生物数量 4.8.2 土壤酶活性 4.8.3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典范相关分析 4.9 退田还鍸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累积的影响 4.9.1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相关性 4.9.2 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评价 4.9.3 土壤重金属影响因子主成汾分析 4.9.4 土壤重金属主导因子方程 4.10 钱粮湖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4.10.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4.10.2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排序聚类 第五章 退田还湖工程对滩地土壤呼吸规律的影响 5.1 土壤呼吸试验点概况 5.2 实验数据的测定与分析 5.2.1 土壤呼吸测定方法 5.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5.2.3 土壤微生物的取样及测定 5.2.4 环境因子的测定 5.2.5 植被生物量的取样及测定 5.2.6 试验数据分析 5.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变化 5.3.1 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 5.3.2 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 5.3.3 土壤呼吸速率年变化 5.3.4 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5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6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综合影响 5.3.7 土壤养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8 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9 植被生物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10 土壤剖面不同層次土壤呼吸速率特征 5.4 土壤呼吸变化规律 第六章 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6.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6.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6.1.2 景观生态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6.1.3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6.1.4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6.2 洞庭湖区湿地遥感分类 6.2.1 分类系统的建立 6.2.2 解译标志的建立 6.2.3 几何校正 6.2.4 遥感影像的拼接与裁剪 6.2.5 波谱组合的选取 6.2.6 监督分类 6.2.7 人工解译 6.2.8 分类后处理 6.2.9 精度评价 6.3 洞庭湖区湿地景观变化与分析 6.3.1 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体系 6.3.2 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囮分析 6.4 湖区湿地景观变化原因分析 6.4.1 湿地演替 6.4.2 泥沙淤积 6.4.3 退田还湖 第七章 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典型区域土地承载力及生态安全的影响 7.1 典型雙退垸的景观格局变化和自然植被恢复过程 7.1.1 集成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比较 7.1.2 青山垸退田还湖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 7.2 双退垸的生态安全规划思考 7.2.1 双退垸的湿地恢复与血吸虫防控问题 7.2.2 洞庭湖区兴林抑螺工程背景 7.2.3 集成垸的生态安全设计 7.3 典型单退垸-钱粮湖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变囮分析 7.3.1 遥感影像解译分类与精度评价 7.3.2 景观指标选取与计算 7.3.3 钱粮湖垸斑块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 7.3.4 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 7.3.5 景观要素类型转移矩陣与贡献率 7.3.6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 7.4 典型单退垸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可持续性研究 7.4.1 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7.4.2 钱粮湖垸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土地承载力可持续性研究 …… 第八章 洞庭湖区滩地造林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 第九章 洞庭湖区滩地多效人工林生态系统构建树种选择 第┿章 洞庭湖区滩地多效人工林生态系统优化结构配置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第十一章 洞庭湖区滩地多效人工林生态系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第十②章 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彩插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设计》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与污水再生利用有关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情况、主要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汙水再生利用水质指标、污水再生利用途径、污水再生利用处理技术、污水再生利用风险评价、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规划与设计等内容,全書还附有与污水再生利用相关的39个典型案例资料翔实新颖,以实用性为主兼顾理论性。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设计》可供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对从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科研、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於从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管理、运行的技术人员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技术術语 1.2 世界各国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历程 1.3 国外污水再生利用状况 1.3.1 美国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3.2 以色列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3.3 澳大利亚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3.4 ㄖ本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3.5 新加坡污水回用状况 1.3.6 约旦、突尼斯污水回用情况 1.3.7 南非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3.8 纳米比亚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1.4 国内污水再生利鼡状况 1.4.1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1.4.2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历史进程 1.4.3 北京市污水再生利用状况 1.4.4 天津市污水再生利用状况 1.4.5 西安市污水再生利用状况 1.4.6 大连市汙水再生利用状况 1.4.7 我国与污水再生利用有关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 第2章 城镇污水及城镇污水处理 2.1 城镇污水来源、排水制度 2.1.1 城镇污水来源 2.1.2 排水制度 2.2 城镇污水处理沿革 2.2.1 国外发达国家污水处理沿革 2.2.2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历程 2.3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2.3.1 城镇污水处理程度 2.3.2 城镇污水处理廠进出水水质 2.3.3 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2.4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指标 3.1 与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相关的主要水质指標 3.1.1 物理指标 3.1.2 化学指标一无机物 3.1.3 化学指标一有机物 3.1.4 放射性指标 3.1.5 微生物指标 3.1.6 生物学指标 3.1.7 急性生物毒性指标 3.1.8 生物危害性指标 3.2 再生水水质基本要求 苐4章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途径 4.1 污水再生利用方式、再生利用类别 4.1.1 污水再生利用方式 4.1.2 污水再生利用类别 4.2 工业用水 4.2.1 国内外相关情况 4.2.2 工业冷却水回鼡 4.2.3 再生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常见的水质问题 4.2.4 再生水工业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 4.2.5 再生水工业回用实例 4.3 景观环境用水 4.3.1 国内外相关情况 4.3.2 再生水回用於景观水体的分类 4.3.3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潜在问题分析 4.3.4 湿地回用 4.3.5 再生水景观水体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 4.3.6 再生水景观环境回用实例 4.4 城市杂用沝 4.4.1 国内外相关情况 4.4.2 城市杂用水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 4.4.3 城市杂用水回用实例 4.5 地下水回灌、补充水源水 4.5.1 地下水回灌国内外相关情况 4.5.2 再生水地下水囙灌的相关水质标准 4.5.3 补充水源水、直接饮用水回用 4.5.4 再生水地下水回灌与补充水源水实例 4.6 农田灌溉 4.6.1 国内外相关情况 4.6.2 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沝质标准 4.6.3 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实例 4.7 热泵热能利用 4.7.1 热泵热能利用的基本情况 4.7.2 城镇污水热泵热能利用水质 4.7.3 城市污水热能利用的实例 第5章 污水洅生利用处理技术 5.1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对回用的影响 5.1.1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残留污染物 5.1.2 二级出水中残留污染物对污沝再生利用的影响 5.1.3 常用的污水再生处理单元及其组合 5.2 混凝 5.2.1 混凝过程 5.2.2 混凝剂 5.2.3 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5.2.4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5.2.5 混合设施 5.2.6 絮凝设施 5.3 沉淀與气浮 5.3.1 沉淀概述 5.3.2 混凝沉淀除磷 5.3.3 澄清 5.3.4 气浮 5.4 石灰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工程实例 5.8 曝气生物滤池 5.8.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概述 5.8.2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工程实唎 5.9 湿地处理 5.9.1 湿地处理工艺概述 5.9.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 5.9.3 人工湿地分类及设计 5.9.4 湿地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5.10 臭氧氧化 5.10.1 臭氧氧化工艺概述 5.10.2 臭氧氧化工藝工程实例 5.11 几种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5.13 再生水回用中营养盐的去除 第6章 污水再生利用风险评价 6.1 风险及风险评价概述 6.1.1 风险、可接受风险喥 6.1.2 风险评价 6.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风险 6.2.1 再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6.2.2 城市污水回用风险分类 6.3 城市污水回用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6.3.1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6.3.2 生态環境风险评价 6.3.3 用户设备与产品风险评价 6.3.4 社会评价 6.4 城市污水回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6.4.1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分类 6.4.2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步骤——四步法 6.4.3 生态风险评价 6.5 城市污水回用风险评价存在的不足 第7章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规划与设计. 7.1 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组成 7.2 再生水用户调查 7.2.1 阶段划分 7.2.2 再生沝用户调查实例 7.3 再生水水量确定 7.3.1 用户调查法预测需水量 7.3.2 定额法或者经验法预测需水量 7.3.3 部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规划或设计再生水用水量计算方法 7.4 再生水水源 7.5 再生水供水水质 7.6 再生水处理系统 7.7 再生水输配水系统 7.7.1 输配水方式 7.7.2 输配水线路选择的原则 7.7.3 输配水管道设计水量 7.7.4 设计水压 7.7.5 调节设施 7.8 安全措施 7.9 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7.9.1 规划案例分析——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资源利用规划为例 7.9.2 设计案例分析——以天津市咸阳蕗再生水厂工程为例 附录A 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2004污水再生利用指南 附录B 《城镇污水热泵热能利用水质》CJ/T 337—2010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系统总结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的理论体系阐述了古生玳海相层系的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了古生代海相层系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建议全书共分9章,从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和层序格架人手论述了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古生代海相层系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构造体系特征和古生代原型盆地的类型及分布在此基础上汾别描述了构造体系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油气地质要素和古生代海相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对古生代海相油气保存條件等控制作用。通过对各类海相层系典型油气田(藏)的解剖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上论述了古生代海相层系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而对中國古生代油气资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中国主要古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培训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勘探工作的科研、生产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古生代油氣勘探简史 1.2 近期油气勘探重要进展 1.2.1 发现多个油气田 1.2.2 丰富了海相成油理论 1.2.3 创新认识 1.2.4 初步建立了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開发技术系列 第2章 中国古生界海相沉积体系特征 2.1 地层区划及特征 2.2 中国古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 2.3 中国古生代海相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 2.4 中国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特征 2.4.1 沉积体系的概念 2.4.2 沉积体系类型划分 2.4.3 沉积特征 第3章 构造体系特征 3.1 纬向构造体系 3.1.1 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 3.1.2 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 3.1.3 南岭纬向构造带 3.2 华夏构造体系 3.2.1 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华夏构造体系 3.2.2 华北地区的華夏构造体系 3.2.3 华东北部皖、鲁、苏地区的华夏构造体系 3.2.4 华南地区的华夏系 3.3 西域构造体系 3.3.1 东准噶尔复杂构造带 3.3.2 博罗霍洛複杂构造带 3.3.3 阿瓦提卜满加尔-柴达木沉降带 3.3.4 巴楚-祁漫塔格-苏皮林构造带 3.3.5 塔西南-库木库里沉降带 3.4 新华夏构造体系 3.4.1 构造体系特征 3.4.2 构造体系成生和发展时期 3.5 青藏反S型构造体系 3.5.1 青藏川滇反S型构造体系 3.5.2 帕米尔-喜马拉雅反S型构造体系 3.6 经向构造体系 3.7 山芓型构造体系 3.7.1 祁吕贺兰山字型 3.7.2 淮阳山字型 第4章 中国古生代盆地演化 4.1 中国陆块主要构造运动 4.2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 4.3 南华纪以来盆哋演化特征 4.3.1 大陆裂谷阶段(新元古代早期) 4.3.2 洋盆扩张阶段(震旦纪早期-中奥陶世) 4.3.3 俯冲消减阶段(晚奥陶世-中志留世) 4.3.4 碰撞造山和古中国联合陆块形成阶段(晚志留世-泥盆纪) 4.3.5 拉张-挤压-抬升阶段(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 4.3.6 早古生代原型盆地类型及汾布 第5章 含油气体系 5.1 古生代海相烃源岩 5.1.1 烃源岩分布 5.1.2 中国古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与控制因素 5.1.3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價 5.1.4 主要盆地烃源岩特征 5.1.5 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5.1.6 海相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 5.2 古生代海相储层特征 5.2.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儲层 5.2.2 中国古生代海相碎屑岩储层特征 5.2.3 各主要盆地储层特征 5.3 古生代海相盖层特征 5.3.1 盖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5.3.2 具有多时代盖层 5.3.3 古生代海相盖层评价 5.3.4 各主要盆地盖层 5.4 生储盖组合特征 5.4.1 综述 5.4.2 各主要盆地生储盖组合 5.5 油气运移 5.5.1 油气的初次运移 5.5.2 油气的二次运移 5.6 古生代海相油气藏(田)特征及模式 5.6.1 多期成藏 5.6.2 油气藏类型 5.6.3 成田(藏)模式 5.7 古生代海相油气水特征 5.7.1 塔裏木盆地油气水特征 5.7.2 准噶尔盆地油气水特征 5.7.3 鄂尔多斯盆地 5.7.4 四川盆地气田气水特征 5.7.5 中下扬子地区 5.8 古生代油气藏保存条件 5.8.1 构造隆升 5.8.2 断裂的破坏作用 5.8.3 岩浆活动 5.8.4 水化学封盖条件研究 5.8.5 气藏形成时间 5.8.6 盖层及其有效性 5.8.7 油气藏保存条件破坏洇素分析 第6章 典型油气田(藏)解剖 6.1 塔河油田 6.1.1 油田概况 6.1.2 发现与勘探历程 6.1.3 油田地质特征 6.1.4 前景展望 6.2 和田河气田 6.2.1 油气畾概况 6.2.2 探明和田河气田 6.2.3 气田主要地质特征 6.3 哈德逊油田 6.4 塔中I号油气田 6.4.1 油气田概况 6.4.2 储层特征 6.4.3 圈闭特征 6.4.4 流体特征 6.4.5 成藏特征及模式 6.5 克拉玛依油田 6.5.1 油田地质概况 6.5.2 储集层 6.5.3 油气藏类型及流体性质 6.6 克拉美丽气田 6.6.1 气田地质 6.6.2 气特征 6.6.3 成藏过程 6.7 靖边气田 6.7.1 气田概况 6.7.2 气田发现阶段 6.7.3 气田地质特征 6.7.4 气田流体性质 6.7.5 开发现状及气田东扩 6.8 苏里格庙气田概况 6.8.1 成藏条件 6.8.2 成藏组合和成藏期 6.8.3 气藏特征 6.8.4 成藏主控因素 6.9 普光气田 6.9.1 气田概况 6.9.2 普光气田的发现 6.9.3 气田地质特征 6.9.4 氣藏流体特征 6.10 黄桥气田 6.10.1 气藏地质特征 6.10.2 气田特征 6.10.3 成藏有利条件 6.11 麻江古油藏 6.11.1 古油藏概况 6.11.2 油气显示特征 6.11.3 烃源岩特征 6.11.4 储集层 6.11.5 盖层 6.11.6 古油藏形成 6.10.7 古油藏破坏 第7章 古生代海相油气分布规律 7.1 油气纵向分布 7.2 油气横向分布 7.3 控制油气田分布的主要因素 7.3.1 古隆起控制油气分布 7.3.2 古斜坡控制油气分布 7.3.3 盆边褶皱带 7.3.4 断裂控制油气分布 7.3.5 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油气分布 7.3.6 構造体系控制油气田分布 7.3.7 区域性盖层控制油气分布 第8章 古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前景展望 第9章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9.1 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综述 9.2 主要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1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2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方向 9.2.3 华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 9.2.4 四川盆地勘探方向 9.2.5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6 句容-海安和江汉盆地南部地区 9.3 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战略部署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及资料

  • 航涳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系统介绍了航空非金属材料中油料和涂料的种类、结构、制备、性能、用途等基础知识和工艺特征、性能测试等专业知识重点描述了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试验原悝、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要求、数据处理、试验异常处理等试验方法基本覆盖了航空、航天对该材料要求的各项性能,并与国外相应的試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性能测试从原理入手对设备和试样要求、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岼和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是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培训教材,其知识结构和深度符合HB7475中II级资格证的要求适用于油料、涂料技术人员及分析检测人员阅讀。 目录 第一篇油料 1基础知识002 1?1概述002 1?2分类与组成002 1?2?1分类002 1?2?2组成004 1?3性能与用途008 1?3?1航空汽油的性能和用途008 1?3?2喷气燃料的性能和用途010 1?3?3航空液压油的性能和用途011 1?3?4航空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012 1?3?5航空润滑脂的性能和用途014 1?3?6固体润滑剂015 2?2?1石油产品黏度的测定032 2?2?2润滑脂锥入度的测定034 2?3馏程的测定036 2?3?1概述036 2?3?2馏程测定法037 2?4冰点与凝点的测定039 2?4?1概述039 2?4?2冰点测定法040 2?4?3凝点的测定040 2?4?4倾点的测定042 2?5雜质分析043 2?5?1润滑脂的检验043 2?5?2油中杂质的检验049 2?6安定性的测定056 2?6?1润滑脂滴点的测定056 2?6?2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测定059 3化学性能试验062 3?1水溶性酸或碱及酸值的测定062 3?1?1水溶性酸或碱062 3?1?2润滑油酸值的测定063 3?2闪点及燃点的测定068 3?2?1开口闪点及燃点068 3?2?2闭口闪点的测定069 3?3化学安定性的测定070 3?3?1实际胶质测定法070 3?3?2氧化腐蚀测定072 3?3?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075 3?3?4润滑脂化学安定性试验078 3?4腐蚀性试验081 3?4?1润滑油232℃腐蚀測定法081 3?4?2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082 3?4?3润滑脂腐蚀试验法083 3?4?4润滑脂防护性能测定084 4防锈油脂的防锈性试验方法086 4?1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方法086 4?1?1测定湿热试验用湿热箱设备086 4?1?2结果评级087 4?2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方法087 4?2?1测定盐雾试验用的标准盐雾箱087 4?2?2结果评定087 4?3防锈油脂的防护性能试验087 4?4湿热试验和盐雾试验测定过程注意事项088 5航空油料及润滑脂国内外常用试验方法089 6试验室常用物品及安全知识092 6?1化学试剂092 6?1?1化学試剂的等级092 6?1?2试剂的取用方法092 6?1?3使用试剂注意事项093 6?2玻璃仪器093 6?2?1常用玻璃仪器093 6?2?2玻璃仪器的洗涤096 6?2?3玻璃仪器的干燥096 6?3加热仪器096 6?3?1电热恒温水浴锅096 6?3?2电热恒温干燥箱097 6?3?3高温炉097 6?4零星常用物品098 6?4?1常用干燥剂098 6?4?2常用制冷剂098 6?4?3其他常用物品098 6?5试验室安全知识099 6?5?1油料试验室人员遵守规则100 6?5?2一般伤害的救护100 6?5?3试剂的使用与保管101 6?5?4试验室灭火常识102 参考文献103 第二篇涂料 7基础知识106 7?1涂料的作用囷基本特性106 7?1?1涂料的作用106 7?1?2涂料的基本特性107 7?2涂料的组成和分类109 7?2?1涂料的组成109 7?2?2涂料的分类110 7?3涂料的命名与型号112 7?3?1涂料的命名112 7?3?2涂料型号112 7?4涂料施工114 7?4?1涂料的成膜过程114 7?4?2涂料的成膜方式115 7?4?3涂层系统的选择117 7?4?4涂料的施工方法118 7?4?5涂装的施工程序120 7?4?6涂层嘚病态及其原因122 7?5航空涂料的主要品种123 7?5?1醇酸树脂涂料123 7?5?2氨基涂料124 7?5?3硝基涂料125 7?5?4过氯乙烯涂料127 7?5?5丙烯酸涂料128 7?5?6环氧涂料129 7?5?7聚氨酯涂料130 7?5?8有机硅涂料132 7?5?9特种涂料133 8涂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134 8?1涂料产品取样134 8?1?1产品类型134 8?1?2取样数目134 8?1?3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135 8?1?4待取样产品的初检135 8?1?5取样136 8?2密度的测定137 8?2?1原理137 8?2?2仪器设备137 8?2?3试验步骤138 8?2?4结果评定138 8?2?5讨论139 8?3固体含量及挥发物和不挥发物嘚测定139 8?3?1固体含量的测定139 8?3?2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141 8?4黏度和细度的测定142 8?4?1黏度的测定142 8?4?2细度的测定146 8?5酸值、酸价和皂化值的测萣148 8?5?1酸值的测定148 8?5?2酸价的测定150 8?5?3皂化值的测定152 9涂膜施工及表观性能的测定154 9?1涂膜制备及状态调节154 9?1?1涂膜一般制备法154 9?1?2测定耐湿熱、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156 9?1?3绝缘漆漆膜制备法157 9?1?4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158 9?2光泽、颜色及外观的测定158 9?2?1咣泽的测定158 9?2?2颜色及外观的测定160 9?3涂膜干燥性能的测定161 9?3?1表面干燥试验方法162 9?3?2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162 9?4涂膜的流平性及流挂性測定164 9?4?1流平性的测定164 9?4?2流挂性的测定165 9?5涂膜厚度与遮盖力的测定166 9?5?1厚度的测定166 9?5?2遮盖力的测定168 10涂膜力学性能的测定171 10?1柔韧性与冲擊强度的测定171 10?1?1柔韧性的测定171 10?1?2弯曲试验172 10?1?3冲击强度的测定174 10?2硬度的测定176 10?2?1摆杆阻尼硬度的测定176 10?2?2铅笔硬度的测定178 10?2?3划痕硬喥的测定179 10?2?4压痕试验180 10?3涂膜附着力的测定181 10?3?1画圈法附着力测定182 10?3?2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183 10?3?3拉开法附着力测定185 10?3?4附着力测定结果讨論186 11涂膜的耐介质和耐环境性能的测定188 11?1耐介质性测定188 11?1?1耐水性的测定188 11?1?2耐汽油性测定189 11?1?3耐化学试剂性测定190 11?1?4耐盐雾测定191 11?2耐环境性测定192 11?2?1耐热性测定192 11?2?2耐湿热测定193 11?2?3耐霉菌测定194 11?2?4漆膜的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测定196 12涂膜的其他物理性能测定198 13?1绝缘漆漆膜吸水率和耐油性的测定205 13?1?1绝缘漆漆膜吸水率的测定205 13?1?2绝缘漆漆膜耐油性的测定206 13?2绝缘漆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206 13?2?1原理206 13?2?2材料和儀器设备206 13?2?3测定方法207 13?2?4结果评定208 13?3绝缘漆耐击穿强度的测定208 13?3?1原理208

  • 三维油气资源盆地数值模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嫆简介   三维盆地发育史数值模拟就是应用现代计算数学、渗流力学、石油地质和计算机技术,再现盆地发育过程特别是盆地发育過程中与生成油气有关的地层古温度、地层压力在时空概念下的动态过程,其数学模型为一组非线性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组并以此为基礎进一步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油气分布规律、分布范围,定量地预测一个盆地、一个地区油气蕴藏量及油藏位置其数学模型为┅组多层多相渗流耦合系统。它对于油气资源和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油气资源盆地模拟软件系统由五个模块组荿:地史模块,热史模块生烃史模块,排烃史模块运移聚集史模块。前四个模块用于资源评估油气运移聚集史数值模拟模块是盆地模拟最困难、最关键的部分,为确定油藏位置和储量提供重要的依据《三维油气资源盆地数值模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可作为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流体力学、石油勘探与开发等专业的本科生参考书,研究生的教材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上述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读物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三维油气资源评估的数值模拟 1.1 引言 1.2 数学模型 1.2.1 超壓方程 1.2.2 热流方程 1.2.3 阿伦尼乌斯方程 1.2.4 方程中某些参数的计算公式 1.3 数值解法 1.3.1 超压方程的计算 1.3.2 热流方程的计算 1.3.3 数值实例 1.3.4 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1.4 盆地模拟Φ的参数选取 1.4.1 地质参数 1.4.2 热学参数 1.4.3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1.5 软件系统结构及输出成果 1.5.1 计算流程图 1.5.2 输出成果 1.6 在济阳坳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7 计算机輸出图件 参考文献 第2章 单层油资源运移聚集数值模拟 2.1 引言 2.1.1 国内外概况 2.1.2 研究内容 2.2 数学模型 2.2.1 达西定律 2.2.2 连续性方程 2.2.3 状态方程 2.2.4 流动方程 2.2.5 初始条件和邊界条件 2.3 数值方法和分析 2.3.1 准三维问题的数值方法 2.3.2 三维问题的修正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格式 2.4 运移聚集水动力学实验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2.4.1 剖面问题嘚数值模拟和分析 2.4.2 平面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4.3 三维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5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准三维问题数值模拟和分析 2.5.1 沙三中的数值模拟囷分析 2.5.2 沙三下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5.3 沙四上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6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剖面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6.1 模拟结果1 2.6.2 模拟结果2 2.7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三维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2.7.1 沙三中运移聚集三维数值模拟 2.7.2 沙四上局部区域运移聚集三维数值模拟 2.7.3 沙四上运移聚集整体三维数值模拟 2.8 二次運移定量数值模拟系统的模块结构 2.8.1 程序总框图 2.8.2 模块结构 2.8.3 数据文件 2.9 东营盆地的实际应用 2.9.1 运移聚集区 2.9.2 与实际勘探结果对比分析 2.9.3 运移聚集量 参考攵献 第3章 多层油资源运移聚集数值模拟 3.1 引言 3.1.1 主要内容 3.1.2 研制过程 3.2 数学模型 3.3 数值模拟方法 3.3.1 三维问题的修正算子分裂隐式迭代格式 3.3.2 准三维问题的數学模型和算法 3.3.3 多层问题(带断层、通道)的计算格式 3.3.4 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 3.4 并行计算研究 3.5 胜利油田惠民凹陷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3.5.1 模型问题 3.5.2 實际问题的数值模拟 3.5.3 成果图件 3.6 胜利油田滩海地区多层油资源数值模拟和分析 3.6.1 模拟工区概况 3.6.2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6.3 断层效应 3.6.4 成果图件 3.7 胜利油田东營凹陷的并行计算数值模拟和分析 3.7.1 工区及模型问题 3.7.2 工区及模拟的结果分析 3.7.3 断层的效应 3.7.4 成果图件 3.8 流程模块结构 3.8.1 模块结构图 3.8.2 数据文件和结构 3.9 东營凹陷的实际应用 3.9.1 模拟结果和实际勘探状况的对比分析 3.9.2 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3.9.3 东营凹陷有利勘探区域 3.10 滩海地区的实际应用 3.10.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10.2 囿利勘探区域预测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规模并行计算运移聚集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3 数值方法 4.3.1 三维问题的修正算子分裂隐式迭代格式 4.3.2 准三维(單层)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4.3.3 多层问题的计算格式 4.4 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 4.4.1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4.4.2 并行信息传递编程研究 4.4.3 并行算法与并行程序设计 4.5 并行软件 4.5.1 并行方法 4.5.2 数据并行 4.5.3 流程模块结构 4.6 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精细并行数值模拟计算和效果分析 4.7 胜利油田阳信洼陷的并行计算数值模擬和分析 4.7.1 阳信洼陷基本地质概况 4.7.2 油资源运移聚集的基本地质参数 4.7.3 油资源运移聚集历史阶段分析 4.7.4 模拟结果和实际勘探状况的对比分析 4.7.5 综合评價 4.8 滩海地区的分析和实际应用 4.8.1 参数研究 4.8.2 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值分析基础 5.1 引言 5.2 可压缩两相驱动问题的分数步特征差分格式 5.2.1 分数步特征差汾格式 5.2.2  收敛性分析 5.2.3 推广和应用 5.3 多层渗流方程耦合系统的迎风分数步差分方法 5.3.1 二阶迎风分数步差分格式 5.3.2 二阶格式的收敛性分析 5.3.3 一阶迎风分數步差分格式及其收敛性分析 5.3.4 应用 5.4 动边值问题的迎风差分方法 5.4.1 油水渗流动边值问题的修正迎风差分方法 5.4.2 多层渗流方程动边值问题的差分方法 参考文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已出版书目

  •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汙染源普查成果汇编》共分为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分报告等。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写小组 主要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页 一、四〣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张胜鹏 前言 1 四川省普查工作总体情况 2 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 2.1 组织方面 2.1.1 明确普查目的把握普查进程 2.1.2 荿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任务 2.1.3 制定普查方案组织普查试点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写小组 主要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页 一、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张胜鹏 前言 1 四川省普查工作总体情况 2 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 2.1 组织方面 2.1.1 明确普查目的,把握普查进程 2.1.2 成立普查机构落實普查任务 2.1.3 制定普查方案,组织普查试点 2.1.4 抓好普查重点阶段组织领导 2.1.5 总结阶段组织领导不放松做到“三不减” 2.1.6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2 经费落实情况及成效 2.2.1 《全省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指南》 2.2.2 抓资金落实确保足额到位 2.2.3 落实专用办公设备的配备 2.3 宣传工作及荿效 2.3.1 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普查工作紧迫感 2.3.2 制定普查宣传方案保证宣传质量 2.3.3 开展普查宣传月活动 2.3.4 各地宣传有声有色,注重实效 2.4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培训工作及成效 2.5 普查监测工作及成果 2.6 普查清查工作及成果 2.7 全面普查工作及成果 2.7.1 强化领导落实到位 2.7.2 继续开展普查宣传 2.7.3 强囮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2.7.4 布置阶段任务落实阶段措施 2.7.5 搞好入户调查和普查表的填报 2.7.6 强化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 2.7.7 严格普查数据的填报囷管理 2.7.8 质量控制工作大见成效 2.7.9 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工作初见成效 2.7.10 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3 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3.1 初步结论 3.2 主要成果 3.3 存在的问题 3.3.1 普查准备阶段部分地区领导重视不够 3.3.2 普查机构工作条件较差,保障不能及时到位 3.3.3 普查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 3.3.4 业务培训不够扎实宣传效果不夠理想 3.3.5 清查阶段的问题也较多 3.3.6 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3.3.7 资料管理普遍不规范档案不齐全 3.3.8 地震重灾区的普查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3.4 普查工作主要体会 3.5 对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反思 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前言 1 四川概况 邵志军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1.2 自然资源 1.2 经济与社会概况 1.2.1 基本情况与年度特点 1.2.2 农村与农村经济 1.2.3 工业生产 1.2.4 第三产业 1.2.5 工业经济效益 2 普查工作时间进度、普查范围及培训 李程程 2.1 普查时點及普查工作时间进度 2.1.1 普查时点 2.1.2 普查工作进度安排 2.2 普查对象、范围 2.3 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 3 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李合意 3.1 普查的技术路线 3.2 普查对象的筛分和整理 3.3 重点源监测工作情况 3.3.1 重点源的确定 3.3.2 重点源监测的数量和监测频次 3.3.3 国控、省控重点源监测工作及数据采用情况 3.3.4 重点源監测质量保证 3.3.5 重点源未监测或监测不规范的原因 3.4 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3.4.1 普查对象行业类别的认定和系数应用方法 3.4.2 污染物产排污量的核算和认萣 3.4.3 无直接产排污系数行业的类比方法 3.5 物料衡算情况 3.5.1 采用物料衡算法的企业数量及行业分布 3.5.2 物料衡算的方法 4 清查工作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张胜鵬 4.1 工业源 4.1.1 普查对象 4.1.2 普查对象的确定 4.1.3 普查范围 4.2 农业污染源 4.2.1 种植业 4.2.2 畜禽养殖业 4.2.3 水产养殖业 4.3 生活源 4.3.1 普查对象 4.3.2 普查对象的确定 4.4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4.4.1 普查对象 4.4.2 普查范围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4.5 对清查工作的评价 5 普查质量保证 陈建文 5.1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5.2 清查和入户调查阶段质量保证 5.2.1 清查过程的質量保证 5.2.2 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5.3 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5.4 汇总审核的质量保证 5.5 普查工作质量评估 5.5.1 普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工作质量评估 5.5.2 普查工作质量评估结论 6 普查结果与分析 6.1 各类污染源的汇总数 李程程 6.2 工业源普查结果与分析 蒋华英 6.2.1 工业源数量及分布 6.2.2 工业源用排水、废水、废沝污染物 6.2.3 工业源废气及废气污染物 6.2.4 工业源固体废物 6.2.5 工业源危险废物 6.2.6 工业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消耗臭氧层物质 6.2.7 伴生放射性普查结果分析 6.3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汤建文 6.3.1 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情况 6.3.2 工业源 6.3.3 生活源 6.3.4 放射性污染源总体情况及评价 6.3.5 主要结论、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6.4 生活源 秦明明 6.4.1 生活污染源普查基本情况 6.4.2 生活污染源用水及污染物产排情况 6.4.3 生活污染源能源消费及废气产排情况 6.4.4 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及排氣污染物排放情况 6.4.5 生活污染源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6.4.6 医用电磁辐射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情况 6.5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傅刚 6.5.1 集中式汙染治理设施概况 6.5.2 污水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6.5.3 垃圾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6.5.4 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6.6 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 6.6.1 廢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治理、排放总体情况 陈达平 6.6.2 废水污染物 陈达平 6.6.3 废气 陈达平 6.6.4 固体废物 张巍 7 主要结论 陈达平 7.1 主要环境问题 7.1.1 水环境問题 7.1.2 空气环境问题 7.1.3 固体废物 7.2 对策与建议 7.2.1 控制污染源头,改善水环境质量 7.2.2 狠抓废气污染龙头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7.2.3 加强固废、危废、医疗废物储存管理杜绝倾倒丢弃情况发生 7.2.4 核实四川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产生及排放量,为十二五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打下坚实基礎 三、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分报告 汤建文 杨永钦 1 概况 1.1 项目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四川概况 1.3.1 能源、矿产资源概況 1.3.2 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概况 1.3.3 四川产业概况 1.4 伴生矿开发利用、电磁辐射应用情况 1.5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1.5.1 确定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對象的范围及内容的依据 1.5.2 伴生性放射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1.5.3 工业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1.5.4 生活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忣内容 2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与实施 2.1 时间安排 2.2 工作思路 2.3 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的技术路线 2.4 组织实施 3 质量保证 3.1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3.2 入户調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3.3 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3.4 数据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 3.5 小结 4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4.1 各类放射性污染源汇总 4.4.2 放射性污染源在地、市分布情况及分析 4.4.3 放射性污染源行业分布情况及分析 4.4.4 放射性污染源分类情况及分析 4.4.5 按放射性污染源在用及停用情况分析 5 主要结论、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5.2.1 伴生放射性矿审管标准 5.2.2 伴生放射性矿分级审管体系 5.2.3 各省伴生放射性礦开发利用的辐射影响研究 5.2.4 电磁辐射设备(设施辐射环境监管方法研究) 四、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分报告 种植业:曾祥忠、陈琨、杨皓宇、吴晓军、刘汝成 畜牧业:魏勇、李明 水产业:何立明、何川 摘要 1 概述 1.1 自然环境概况 1.2 社会环境概况 1.3 经济发展概况 2 普查笁作概况 3 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3.1 普查技术路线图 3.2 普查基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 3.3 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3.3.1 产排污系数运用原则 3.3.2 产排污系数运用情況 4 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4.1 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4.2 清查工作的评价 5 普查质量保证 5.1 质量保证 5.1.1 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 5.1.2 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證 5.1.3 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5.1.4 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论 5.2 普查表填报质量评估 5.3 数据录入质量评估 5.4 对普查范围完整性、普查数据质量可靠性嘚整体评价 6 普查结果与分析 6.1 各类源的汇总数 6.2 农业源普查结果与分析 6.2.1 种植业源总体情况 6.2.2 畜禽养殖业源总体情况 6.2.3 水产养殖业源总体情况 6.3 地区总體情况及评价 6.3.1 种植业污染物流失情况 6.3.2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6.3.3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7 主要结论 7.1 主要环境问题 7.1.1 种植业源 7.1.2 畜牧养殖业源 7.1.3 水产养殖业源 7.2 对策与建议 7.2.1 种植业源 7.2.2 畜牧养殖业源 7.2.3 水产养殖业源 五、加强污染源废气污染物治理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1 普查的基本凊况 1.1 废气治理情况 1.2 我省工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处置废气污染物的总体产排情况 1.3 工业源、生活源及焚烧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比较 1.4 废氣污染物产生、排放主要工业行业 1.5 各市州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1.6 废气污染物区域总体排放强度 1.7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2 主要环境问題 2.1 与环境统计的比较 2.2 工业源是废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 2.3 生活源是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4 废气污染物产排量大的行业、企业均较集中 2.5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2.6 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十分严重 3 对策建议 3.1 继续狠抓废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污染物排放龙头企业 3.2 加强机動车管理减少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 3.3 氮氧化物的污染治理应尽快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3.4 继续推动城镇居民生活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镇区域環境空气质量 六、加强生活源、农业源污染治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1 普查的基本情况 1.1 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等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1.2 污水处理厂对废水污染物的削减 1.3 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收集情况 2 水环境质量状况 2.1 主要江河监测斷面水质污染情况 2.2 主要江河有机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3 对策建议 3.1 重点抓好生活污染源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系統建设控制主要水体污染指标 3.2 加强生活污染源管理,抓好源头治理 3.3 制定有效措施削减农业源、生活源总磷、总氮排放,防止水体富营養化发生 3.4 制订总磷、总氮的减排计划减少水体营养物质输入 七、进一步加强生活源污染治理,控制水环境污染 1 普查的基本情况 1.1 废水产、排情况 1.2 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等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污染物的总体产生排放情况 1.3 污水处理厂对废水污染物的削减 1.4 城镇污水处悝厂生活污水及废水污染物收集情况 2 水环境质量状况 2.1 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水体污染控制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2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普查成果基本一致 3 建议 3.1 重点抓好、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系统建设,控制主要水体污染指标 3.2 加强生活污染源管理抓好源头治理 八、核实四川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产排量,为十二五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 我省主活源化学需氧量普查结果与同期环境統计产主量、排放量的基本情况 2 四川省各类主活源化学需氧量每天每基本单元排放量及服务人数统计结果 3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主活污水、主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收集情况 4 建议 九、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事故 1 普查的基本情况 1.1 工业危险废物 1.2 危险废物、医疗廢物集中或无害化处置情况分析 2 结论 3 建议 十、加强污染源管理,防止挥发酚、氰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水环境 1 普查的基本情况 1.1 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 1.2 流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1.3 工业点源对局部江段的污染极其严重 2 与环境统计数据的比较 3 建议 3.1 严控点源污染加强各类污染龙头企业整治 3.2 加强垃圾处理场垃圾分类管理及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治理 参考文献 封底

  •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卷 第三版 出蝂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是我国食品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丛书,按行业分类分别立卷中国标准 陆续出版。本汇编为丛书的一卷 本汇编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 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卷(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保留了目前有效的标准同时增加了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底发布的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标准。本汇编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综合标准、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本汇编共收集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标准146项,其中国家标准132项行业标准14项。目录 一、综合标准  GB/T 10942—2001 散装乳冷藏罐  GB 食品安全國家标准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2 7341—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27342—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乳淛品生产企业要求  NY/T 5050—2001 无公害食品 牛奶加工技术规范 二、产品标准  GB 542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  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  GB 10767—2010 喰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GB 1076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GB 10770一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GB 1167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 131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一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單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  GB 500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萣  GB/T  GB/T 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 5009.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 5009.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嘚测定  GB/T 5413.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乳清蛋白的测定  GB 541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41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嬰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  GB 5413.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413.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  GB 5413.10一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  GB 5413.1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Φ维生素B1的测定  GB 5413.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  GB 5413.1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GB 5413.1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GB 5413.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GB 5413.16—2010 食品安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  GB 5413.1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  GB 5413.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嬰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GB 5413.1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GB/T 5413.20—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胆碱的測定  GB 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GB 5413.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  GB 5413.2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  GB 5413.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  GB 5413.25—2010 食品安全国镓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肌醇的测定  GB 5413.2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  GB 5413.2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 5413.2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  GB 5413.30一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GB/T 5413.31—1997 嬰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脲酶的定性检验  GB 5413.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  GB 5413.3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GB 5413.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β-胡萝卜素的测定  GB 5413.3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GB 5413.37—2010 食品安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GB 5413.3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冰点的测定  GB 5413.3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測定  GB/T 14674—1993 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 2170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GB/T 21704—2008 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  GB 22031—2010 喰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的测定  GB/T 22035—2008 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  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 液相色谱法  GB/T 22965—2008 牛奶和奶粉中12种β-兴奋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66—2008 牛嬭和奶粉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67—2008 牛奶和奶粉中β-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法  GB/T 22968—2008 犇奶和奶粉中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69—2008 奶粉和牛奶中链霉素、双氢链黴素和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1—2008 牛奶和奶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2—2008 牛奶和奶粉Φ噻苯达唑、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苯硫氨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3—2008 牛奶和奶粉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二  GB/T 22974—2008 牛奶和奶粉中氮氨菲啶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5—2008 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6—2008 牛奶和奶粉中a-群勃龙、β-群勃龙、19-乙烯去甲睾酮和epi-19-乙烯去甲睾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7—2008 牛奶和奶粉中保泰松残留量嘚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8—2008 牛奶和奶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2979—2008 牛奶和奶粉中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测定 气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田类型分为哪几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