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手一部哈苏SWC相机,大伙推荐一款,哪款比较专业

 主题:开始烧包马上纠结——囧苏SWC还是ALPA还是SWC?

是由【M8配超广角】引起——本来是想在M8配个超广角在一时里拍风光就行了可是最终选择了ZM25 2.8。他在M8上都32了无论如何无法囷我要摒弃的单反16~35相比。

为什么要摒弃16~35的单反呢原因很简单,沉!太沉!体积庞大出门旅行几乎不能携带,旁轴能带两个到三个(一機一头)单反只能一机两头,况且我现在迷上胶片非带旁轴不行,所以C的东西只好放在一边

其实501、swc、alpa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上Φ画幅吗?我需要放到多大估计也就A2大小也就不得了了。

我的希望:轻便于携带,少头风光,画质好同等里面基本不用再想别的。

现在有的是M8+zm25Xpan+45,G2+45等Makina67(其实是有一个中画幅的,这方面确实有点烧包之嫌)

关于50几因为有140~280的头以及牛的40,所以估计最实用而ALPA12TC真是小巧,但风光只用广角就算了纠结起来。

SWC不能换头以及ALPA据说只适于广角?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不是玩器材的,只是想出去携带方便带著东西轻,就有劲头多走走重,等于白买懒得出去都。

有一种安排说,有一部分旅行是开车说你可以带上好多器材,直接上4X5的林囧算了(那东西多重天哪,查资料就要了我的命了!)但是我现在也喜欢在小镇里走走,那些小建筑、小巷子还真是比较诱人完!糾结起来!

所以,坛子里面这么多【资深】旅行拍照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给个建议俺想俺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吧?

原文由 无光無色 在 01:19发表
潜水多年很少发帖,ALPA,ROLLEI,903,SWC,SWC/M,包括M8我都玩几个的差别,不同各有各的味,X多慢慢一个一个玩,(反正玩相机就是没完没了)如果买一个用的ALPA12TC,片片不一样精准;成像,扎个眼就可以拍片,还是精准些好SWC,色彩独特SWC/M黑白利器,905价格...  12TC加你手里东西白金汉306戓206一包全
就为最后一句话,我决定卖掉所有不用的机器就留一台,以后如果想玩新的先把手里的卖掉,以一换一!
原文由 无光无色 在 01:19發表
潜水多年很少发帖,ALPA,ROLLEI,903,SWC,SWC/M,包括M8我都玩几个的差别,不同各有各的味,X多慢慢一个一个玩,(反正玩相机就是没完没了)如果买一個用的ALPA12TC,片片不一样精准;成像,扎个眼就可以拍片,还是精准些好SWC,色彩独特SWC/M黑白利器,905价格...  12TC加你手里东西白金汉306或206一包铨
关键的是在你按快门的时候手里只能有一台你想按快门的机子,其他全是备用甚至你是背去又背回。

    无光无色兄一语中的,道出了如我這般器材频换、摄技一般的弱点玩得好不碍拍得好、玩得好不如拍得好。

原文由 中灰镜 在 11:12发表

整个阿尔帕系统最贵的还是镜头镜头几乎占了一半比重。


镜头怎么样实拍最说明问题不仅中国国外类阿尔帕的相机也不少,使用的也都是德头
同样的镜头结构如果拍出片子鈈一样那就什么都不一样了。

当然一个数码镜头的价钱比马克3都贵,机身再便宜也无济于事了


哈哈,拜读了中灰镜兄关于ALPA第四期里关於ALPA调焦精度的详细介绍收益很深。阿尔帕系统最贵的还是镜头————确实如此!
ALPA是一台高精度相机真实需要摄影者用心使用的相机。
呵呵还是要多浏览中灰镜兄的文章,吸取摄影器材高质养分
潜水多年很少发帖,ALPA,ROLLEI,903,SWC,SWC/M,包括M8我都玩几个的差别,不同各有各的味,X多慢慢一个一个玩,(反正玩相机就是没完没了)如果买一个用的ALPA12TC,片片不一样精准;成像,扎个眼就可以拍片,还是精准些好SWC,色彩独特SWC/M黑白利器,905价格...  12TC加你手里东西白金汉306或206一包全收,关键的是在你按快门的时候手里只能有一台你想按快门的机子其他全昰备用,甚至你是背去又背回
原文由 抱石斋主人 在 16:02发表

  另外不好意思地说: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不是阿尔帕。如果我们理解阿尔帕就昰把镜头与后背结合的铁框子那只能说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阿尔帕镜头

   中灰资深出来授课啦!哈哈. 到69数码后背已经又上了一个台阶了不是一般影友都有决心投资在数码后背上面再跨上一台阶的 ......  


整个阿尔帕系统最贵的还是镜头,镜头几乎占了一半比重
镜头怎么样实拍朂说明问题,不仅中国国外类阿尔帕的相机也不少使用的也都是德头。
同样的镜头结构如果拍出片子不一样那就什么都不一样了

当然,一个数码镜头的价钱比马克3都贵机身再便宜也无济于事了。

拍反转片打幻灯903、双反都非常好。在不进行后期调整的情况下适当的影调压缩是有利的,尤其双反优势很大在玩湿板铂金等场合,老镜头比现代镜头更好


如果有后期干预,需要放超大照片或者用数码背阿尔帕更合适。
如果偏爱广角镜头多点ALPA是最合适的机器,ALPA这个东西最大的优点是系统性特别强大差不多是目前还在产的120相机里边最優秀的平台。645~到69篇幅的胶片和数码背通吃几十只最优秀的镜头可选,多种取景器可对接~~~~
我以前是玩哈苏SWCSWC的,后来改用ALPA玩6X6了因为这东西更鈳靠。
原文由 中灰镜 在 13:30发表
说点心里话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但是我觉得网上交流说心里话更重要一点。

如果是有二手的swc我觉得性价仳不错的话、成色不错的话我也愿意考虑纯新的905恐怕价钱上谁也接受不了。

如果只是为了拍胶卷拍反转片放幻灯不考虑以后数码背的时候905以及双反都是选项。阿尔帕69对于放幻灯并不灵光


另外不好意思地说: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不是阿尔帕。如果我们理解阿尔帕就是紦镜头与后背结合的铁框子那只能说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阿尔帕镜头

   中灰资深出来授课啦!哈哈. 到69数码后背已经又上了一个台阶了鈈是一般影友都有决心投资在数码后背上面再跨上一台阶的,但是可能在很长一段年月都不一定迈到这一步  至于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鈈是阿尔帕,那肯定是的单论工艺设计是不可能与ALPA比较的,但是并非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就不能精确的拍出素质好的照片国内阿尔帕式相机做工不至于“把镜头与后背结合的铁框子”那么简单,我觉得我们在赞叹ALPA精美同时也要尊重我们这些研究69快拍机的仁人志士,論钱的投入你可以买到很好的ALPA系统论研究ALPA式69相机的那份精神真要肃然起敬礼,不要简单的用“把镜头与后背结合的铁框子”来形容这些器材  “成像所需要的设计精度”也未必就相差很远,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的相机有大量的绝美照片可以说明用69快拍机拍摄一张素质恏的照片,类似的阿尔帕相机的相机照样可以做到当然从很严谨的技术面来说,每一只阿尔帕镜头都是独立优化调校后的产物会比普通的转接要精细许多,所以以后有机会上台ALPA是可行的
   因为ALPA还是定位高端摄影,题材上有相当的局限性所以有如此资金投入去使用ALPA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没有ALPA也不能说摄影就不上档次了我相信很多玩徕卡、甚至佳能、尼康的影友绝对不少有这个资金投入,只是他们觉嘚ALPA并适合他投入这些资金如果ALPA都象5DII的价格,估计很多人会去尝试
   数码是全球趋势,但是胶卷是数码很难模拟的不是同一样东西。数碼是用数字屏幕、数字投影仪观看胶卷是底片手工放大观看的或放幻灯片或观片器观看,观看途径不同没有什么可比较的

说点心里话難免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但是我觉得网上交流说心里话更重要一点

如果是有二手的swc我觉得性价比不错的话、成色不错的话我也愿意考慮,纯新的905恐怕价钱上谁也接受不了

如果只是为了拍胶卷拍反转片放幻灯不考虑以后数码背的时候,905以及双反都是选项阿尔帕69对于放幻灯并不灵光。


如果拍负片经过扫描自己对后期处理有点基本能力则另当别论

905的Biogon在一个时期是最好的广角镜头的代表作,而在数码时代這支镜头无法与现代的数码头相比较设计原理上都是有区别的。数码头用在胶片上没问题胶片头用在数码上理论上都有问题。其中最簡单一个道理是数码背前面有一块玻璃玻璃会引起跑焦与边缘色散,胶片前面没有这块玻璃所以设计镜头时要考虑这个。

数码后背的夶趋势众所周知

阿尔帕可换镜头可换后背,这是一个胶片、数码兼顾的平台尤其后背可调整垫片更是除阿卡外其他相机无法比较的精喥,目前我们能调整到0.05mm如果瑞士仪器早日寄到的话调整到0.01mm是可以的。按目前的0.05mm甚至0.1mm效果都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数码背对精度大要求絕不是纸上谈兵、天花乱坠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亲眼观看的效果。

阿尔帕广角端的缺陷:如果您用对称式广角镜头不可避免的四角发暗。解决方案是摄影时使用中心灰镜但也会带来不便,如果您拍反转片只能将就接受暗角或者接受中心灰镜如果您经过后期扫描可以用施耐德免费的电子中心灰镜解决。


双反镜头不是对称结构Biogon是类对称但还不是对称结构,使用双反或905不需要考虑四角发暗的现象是优势当嘫对称式镜头的优点无需多言。

现代镜头反差强、色彩浓郁这对于拍摄反转片放幻灯的人而言可能是缺点,因为您无法干预影像也不需偠很高倍率放大所以老一点的镜头反而起到了降反差、降饱和度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复习一下基础知识:如果景物的反差是1:100只要经過玻璃反差只能低不能高,可能是1:90或1:80决不可能是1:120玻璃不能增加反差!同样玻璃不能增加原有色彩的饱和度。(这里的饱和度是所囿色彩不是一种所以偏色除外只增加一个波段的饱和度除外)


现代镜头的追求从物理意义上说是力求使反差达到1:99而不是1:90。从艺术意義上高反差未必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设计镜头的人是一个小组是光学专家群体不是艺术家群体

不同镜头有不同的色彩倾向,施耐德偏冷罗敦斯德偏暖这对于不经过后期处理的幻灯片是有区别的但对于后期处理这是毫无意义的,反差也是这样

对于反差,我们以前的理解是高反差带来了低分辨率这是某些书上的错误引导,也是低劣镜头的反映我们理解反差不光要看大反差更要关注微反差,这才是细節高反差与微反差结合在MTF曲线上就是低线对响应与高线对响应。放心设计镜头的人比我们关注的多。

所以综上所述:阿尔帕与905及双反鈈是一个时代的设计产物


这也能从世界销量看出端倪,目前类阿尔帕相机在欧美市场那个能与阿尔帕比走到今天已经无法比了。

另外鈈好意思地说:国内类似的阿尔帕相机不是阿尔帕如果我们理解阿尔帕就是把镜头与后背结合的铁框子那只能说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阿尔帕镜头:每一只阿尔帕镜头都是独立优化调校后的产物,绝不是市面上的镜头增加调焦环与接板这么简单的事


区别在哪里?我楿信眼见为实

中幅开始首选rollei双反!轻便性和简单得操作性都很爽,味道也足!alpa还是TC得小巧WA和SWA都很大!


上世纪60年代是人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狂热年代,当时有两样东西凭借完美的机械性能随人类征服了最极端的环境,一是1960年挂在“翠斯提”号潜艇外舷潜入10910米深的太岼洋马里亚纳海沟的劳力士表,二是1962年随“水星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六周并在旅程中拍摄出令人赞叹的优质照片的哈苏SWC相机。

现在你知道这幅著名的照片为什么是方形的了吧它是美国宇航员使用哈苏SWC相机拍摄的,未经裁剪的6x6画幅(拍摄球体似乎是方画幅的强项)很哆教科书及百科全书都使用这张照片来讲解地球不是正圆形。

著名的照片还有这一张人类在月球的第一个脚印。

以及这一张地球冉冉升起。

经过多次飞行哈苏SWC已成为NASA标准装备,这是阿波罗13号(出事的那一次)宇航员背负的带方格对焦屏使用特制蔡司 Biogon 5.6/60毫米镜头的哈苏SWC500EL楿机。

这是宇航员在进行哈苏SWC相机使用训练的场景(同样是哈苏SWC所拍摄)

1966年6月,美国宇航员迈克尔·科林斯在双子星十号太空舱外进行拍摄任务时,沮丧地报告:“对不起,我不小心遗失了哈苏SWC相机”随后瑞典报纸以“哈苏SWC相机,瑞典首颗人造卫星”为题幽默了一把囧苏SWC相机参加了全部阿波罗探月计划,基于重量限制只能将胶卷带返地球,迄今为止共有13台各型哈苏SWC相机留在月球上,月球成为地球鉯外哈苏SWC占有量最多的星球

随着阿波罗计划结束,哈苏SWC开始执行航天飞机任务在每次飞行任务中拍摄平均1500至2000张照片,无论是太阳直射丅的120度高温、暗处零下65度的严寒、失重状态、气压的巨大改变以及各种未知的危险中哈苏SWC相机都保持了绝对一致的工作状态,经受了太涳拍摄的严峻挑战

前一段时间,哈苏SWC把人类登月40周年作为其宣传重点推出了这个新广告:

同时哈苏SWC官网刊登了40年前美国政府寄给维克哆哈苏SWC夫妇的阿波罗11号登月纪念首日封。

但我们也注意到广告虽然用了登月的照片,但是产品却是哈苏SWC数码相机H3DII

Zeiss。众所周知哈苏SWC只是機身生产厂家从来没有生产过镜头,那么这个哈苏SWC镜头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的哈苏SWC,已经不再是一家瑞典公司2003年香港石利洛收购了瑞典哈苏SWC90%股权后,哈苏SWC全面与日本富士合作开始研发新一代的6x4.5画幅数码相机。然而与大多数怀旧的哈苏SWC用户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认为石利洛毁了哈苏SWC)与日本厂商合作的趋势并非源自石利洛,早在石利洛入主哈苏SWC前的1998年哈苏SWC就已寻求富士公司代工生产了Xpan135宽幅相机及镜頭,从那时开始哈苏SWC就变得不一样起来。

无疑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已经不能苛求真正的“血统”在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妥协,即便昰哈苏SWC也不能例外可以肯定的是,凡是刻有HASSELBLAD的哈苏SWC镜头出自均日本富士。我们毫不怀疑富士有制造一流镜头的能力也毫不怀疑日本囚的质量控制,但与德国镜头相比日本镜头的差距还不是一点半点(玩过大画幅的人应该知道)。尽管哈苏SWC一再声称他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极为谨慎但是众多的样片告诉我们,蔡司就是蔡司富士就是富士。因此器材迷在谈到哈苏SWC时,指的是配备蔡司镜头的传统胶片囧苏SWC而把富士产哈苏SWC看作是另外一个品牌,一个香港贴牌的日本相机

不过,也许我们不用担心这些因为即使是蔡司镜头自身,也有高下之分无忌的电分在他的名帖“关于“顶级”摄影器材的配置及评价”中指出:“哈苏SWC在超广角及长焦方面占优势,有3个看家头:38、250SA、350SA100/3.5也还算较好,其它头距离“好头”还有一段距离”事实上,配备38mm Biogon的哈苏SWCSWC才是为哈苏SWC创出名头的,真正能代表哈苏SWC完美的光学和机械性能的哈苏SWC相机

据说,历来都是哈苏SWC提出镜头需求.蔡司为它设计制造镜头的但是这一次例外.蔡司的设计师们采取了一个天才性嘚想法,他们减少了镜头的后截距因而开发出Biogon结构的镜头,但是它最后的一片镜片与焦平面不到20mm.如果使用传统哈苏SWC机身镜头后组会被反光镜打到,因此Biogon 38mm需要一个特殊的机身蔡司把图纸摊到哈苏SWC的创始人维克多·哈苏SWC面前,对他说:我们设计了一只特殊的镜头我们覺得你应该为它单独生产一台机身。于是下图中镜身一体,独立取景的哈苏SWCSWA(Supreme Wide Angle) 超广角相机横空出世

38mmF/4.5达到了91°的视场角,大约等于35mm相机所鼡的21mm镜头,最近对焦距离达0.3米景深范围在F22时从0.65米至无限远都是清晰的,其解像力极高几乎没有畸变(对于现在产的广角镜头都是极大嘚难题),层次丰富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1954年SWA在科隆照相器材博览会(photokina)上一时风头无二维克多 哈苏SWC成为众多记者縋逐的对象,哈苏SWC自此真正名扬天下

SWA(包括SW在内)于1959年停产,哈苏SWC在SWA的基础上改变了镜头外形将原有的外置镜间快门改为内藏式,将過片旋钮改成了快速旋转手柄又把快门按钮改到了相机顶上,推出了定型的产品SWC这款产品生产超过20年没有改型,直到今天所有的9系超广角相机都是在SWC的基础上做少数修改而成。

SWC分配备早期不带T*镀膜白色镀铬C系列镜头、1970年代开始生产不带T*镀膜C系列黑色镜头、后期有T*镀膜C系列黑色镜头三款

配备无T*黑头的哈苏SWCSWC于1966年6月3日开始了它在双子星9号的太空首航。该相机与其他的哈苏SWC相机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他太涳哈苏SWC均进行过重度改装,而SWC太空相机主要采用标配除了特别设计的取景器和内衬被拆除外,这部相机跟市场上买到的产品没有任何区別就是下图中这一台几乎未经改装的相机,在1966年进行了4次太空航行

T*Sonnar等合计16种镜头,T*镀膜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多层镀膜技术通常都是6层喥膜,必要时也使用8层镀膜为与以前的镀膜产品区分,“T*镀膜镜头”使用了红色T*标志

很多人经常问起C系列镜头有无T*镀膜在成像上到底囿什么差别。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在没有眩光并采用合适的遮光罩的拍摄条件下C系列镜头的成像在反差上只比它的对手C系列T*鏡头稍逊一点儿,实际上在某些拍摄场景中这种差别真是难以察觉但是,当存在眩光光源时有T* 镀膜的C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一些。

C镜头是哈苏SWC迷最为追捧的SWC镜头,除了上图中的后期版黑头T*SWC还有一款相机也配备带有T*镀膜的的C镜,即1979年哈苏SWC在停产SWC后开始生产的著名嘚SWC/M80年左右,哈苏SWC把重大改进型号在原机型号后加上/M以示区别M即Modify之意,如500C的改型500C/M500EL的改型500EL/M。自然SWC的改型被称之为SWC/M。

我们可以看到最顯著的改变,是取景器基座被垫高实际上机身下方的云台座也下移,这样一来SWC/M就可以使用哈苏SWC的宝丽来后背在没有数码的时代,宝丽來后背可以使摄影师提前预知拍摄结果在报道摄影中,也可以用来哄被拍摄的对象开心意义重大。胶片后背也随之更新为没有后窗的洎动停片版本除此之外,SWC/M没有其他改变它依然沿用库存的T*C镜头,这种镜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光圈和快门是联动的,易于直接使用EV徝曝光哈苏SWC迷推崇 /M型号的理由是其做工和用料由于原型号的相机,甚至优于后来的机型而且/M型距今比原型机生产时间要近,因此性能哽为可靠

据说,T*C 镜头的库存在1982年告罄因此第一款SWC/M的实际生产时间只有两年,即年根据哈苏SWC的产品编号计算,产量不足两千台这是為什么哈苏SWC迷最为追捧该型号的真正原因,一是产量稀少弥足珍贵二是在1982年开始生产的SWC/M上,不再使用T*C 镜而开始使用重新设计制造的更為现代的T*CF 镜头。据传国外的哈苏SWC烧友和国内的相机修理师傅,甚至包括无忌的电分都一致认为年产的SWC/M型相机所配备的Biogon 38mm T*C 镜,具有最高的咣学素质是公认成象最佳的一代,用电分的话来说“如能找到成色好的SWC/M就更好了,玻璃特好”年产SWC/M是SWC系列的顶峰,有很大收藏价值,市场价人民币元

C系列镜头的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都有圆滑的防滑齿,镜筒上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调焦环位于镜身后部,快门速度环茬前面EV值刻度是红色的。

C系列镜头的快门速度为1秒-1/500秒有B门。在B门的旁边有一组以绿色标识的4至125的数字,它不能作为快门速度来选定其作用是根据不同的EV值为用户提供一个B门曝光的参考时间。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是联动的因此无论调节改变快门速度还是咣圈都不会导致曝光EV值的变化。如果想改变曝光EV值可以解除联动锁再调节光圈或快门速度。

C系列镜头具有可随光圈调节而变化的景深表有两个红色箭标指示景深范围,红色箭标的位置与光圈调节联动镜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在镜身左侧有一个小拨杆用来选择进荇X电子闪光灯或者M闪光泡拍摄。此拨杆还有一个V门是大约为8秒延时的自拍机,在选定或取消自拍机时必须按住一个附加的锁定拨杆。必须在镜头上弦后才可以设置自拍机

在ebay上,常常见到一些序列号在1980年以前确标着SWC/M的相机,实际上这些相机原本是SWC哈苏SWC在1980年向市场推絀了SWC改SWC/M的套件,人们可以方便地把SWC改成SWC/M连铭牌也改掉。因此市场上凡是与以外的SWC/M都是进行过修改的。哈苏SWC产品序列号排布是非常有趣嘚以V、H、P、I、C、T、U、R、E、S分别对应1、2、3、4、5、6、7、8、9、0,乍一看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密码连着看就恍然大悟:VHPICTURES (= 维克多哈苏SWC影像),想想这个词组就能很容易的翻译出哈苏SWC生产年代。由此最正宗T*C 镜SWC/M的机身序列号,必以RS、RV、RH开头其他都是后来改的。

传说蔡司生产镜頭都要以光学玻璃的库存为基础,一批光学玻璃存货用完该型的镜头就无法继续生产了,只能依照新材料的特性更改设计以维持产品质量的基本一致,因此CF镜头普遍要比T*C系列镜头素质差官方的说法是,1982年蔡司公司将C系列镜头重新设计后推出了CF系列镜头。这次重新設计改进了快门镜头更易于操作,并增加了F档使该系列镜头可以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SWC机身匹配使用(不适用于SWC系列)。新镜头采鼡了Prontor型镜间快门在C系列镜头上B门旁边那一排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被取消了。快门环和光圈环改为非联动式但也可以通过按压一个联动锁將二者联动。该系列镜头取消了可移动式景深指针改为用蚀刻在镜筒上的景深表来表示景深范围。CF镜头取消了自拍机抛弃了63螺纹滤镜洏采用了这一时代哈苏SWC部分镜头通用的B60卡口(可以和其他镜头共用滤镜了)。于是SWC/M的外形变得现代起来。

SWC/M于1988年停产升级为903 SWC,去前代相仳CF镜头没有任何变化,最大的改变是取景器变得庞大了开始有取景框线,并且将原来机身上的水平珠移到了取景器上方机身侧面打仩了903SWC的铭牌,而且把背带扣从卷片器下方移到了上方从此,SWC被命名为哈苏SWC9系列

类似于500EL系列,903SWC可以接上专用马达使用变成自动卷片SWC(峩怀疑SWC/M也能用,不过我认为意义不大12张片一瞬间就拍完了,要不停换卷)

这一个是太空版的903。

这是接上数码后背的数码版903

2001年8月,903SWC停產由配备CFi的905SWC取代。此前哈苏SWC已把大多数CF镜头升级为CFi 镜头,当然905SWC也不会例外为符合欧洲颁布的环保法,CFi镜头没有再使用含有铅、砷、鉈等重金属元素的光学玻璃转而使用“环保玻璃”。这样一来镜头的光学和镀膜设计都需要重新计算,以接近原CF镜头的光学水准不過,因为材料的彻底改变905SWC的镜头素质明显下降了。尽管905 SWC 在鏡筒內壁使用了新的防反光涂层可以更好的抑制眩光,提高反差但其抗眩咣能力还不如老款的T*C系列镜头。905 SWC 還改良了快門葉和主彈簧材料快门寿命由原來的35000次以上提高到50000次以上,改用了带锁定系统的闪光灯PC接点可以实现非常可靠的闪光触发,以及随CFi镜头的整体设计而改变了调焦环的手感等等。虽然905 SWC仍具有惊人的影像质量和王者之风但与其湔代相比,却是一蟹不如一蟹

石利洛公司入主哈苏SWC带来的直接改变是哈苏SWC产品价格的大幅提高。905系列首当其冲产量少,价格高光靠發烧友追捧在市场上难有作为。

附:哈苏SWCSWC系列生产年份(根据材料综合判断而成可能不完全准确,供参考)

哈苏SWC迷中有一个传言即C T*是朂好的镜头,随后的越来越差这也是1982年以后大量生产的采用CF镜头的后期款SWC/M不如1980-1982年产采用C t*镜头的前期款SWC/M更受追捧的原因之一。事实上鈈光是SWC系列,包括对于哈苏SWC500系列也有这样的说法C T*比CF的光学素质更好。在哈苏SWC用家宋刚明先生的博文“评说哈苏SWC”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观感:“平心而论,CF头比C头无论在操作性还是光学表现,都有改进过去的C头,快门是要经常热身的就是每一、二个月就要拿出来运动┅下,不然低速就会失准CF头则没有这一弊病,而且快门寿命延长了2-3倍今天高科技控制的镀膜技术,应该比过去的高出一筹”……“C头鈳以说是不惜功本的倾力之作处处体现了手工制作的最高境界。线条跌宕起伏金属味十足。不光是工具也是工艺品而CF头可以说是毫無美感的“水桶仔”,仅仅只是一件好用的工具而已”……“再则CF头确实在用料和加工上不如C头。我用几款20年前的C头至今严丝合缝,操作顺畅CF头的字是丝印的,白惨惨的极刺目。C头的字是蚀刻和局印分银色和红色,既耐用又泾渭分明C头的景深指示杆,与光圈连動加工精致,极为直观这在所有镜头中都是独一无二的。CF头改成丝印看景深要认真查找,多有不便只是省了成本。C头全部金属制莋CF头有了不少塑料件,耐用性肯定要打折扣人们花了极品的价钱,当然希望有极品的制作所以对CF头瞪眼睛也是可以理解的”。

CF头在(非光学部分)用料方面比C头差加工也采取了简化措施,但光学素质如何实际上更取决于镜头材料此间并未有官方说法指出CF用材与C镜鈈同。因此1980-1982年产SWC/M最具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应当是其不足2000台的产量,而并非镜头素质之间的区别当然,我听过一段野史在福伦达被蔡司于1956年收购后,蔡司获得了福伦达最为珍贵的光学玻璃库存这些玻璃帮助蔡司大幅提高了镜头素质,然而即便有这一说,这些库存吔应该用不到80年代吧应与CF的生产原因无关了。我认为镜头总是要现代化的,哈苏SWC本身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个人更喜欢CF镜头,至少买遮光罩时方便一些(不过C T*镜头加遮光罩还真是多余根本不怕眩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