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入手一台一千五百元左右什么手机最好,最好能从4g用到5g不换机,求推荐,什么手机最好配置的话,主要考虑CPU

你的什么手机最好该换了5G换机鈈换卡,省钱好方法在此!

之前移妹发布了一篇「超赞」5G时代强势而来为中国自豪 ~的文章,很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我要等 5G 来了再换什么手机最好!

呵呵,那移妹可提醒一句你要等到2019年,先看看自己的什么手机最好还能不能再战一年?

目前我国的三大运营商已经公布了各洎 5G 商用时间表:

2018 年底前推出首批符合中国移动需求的 5G 芯片2019 年上半年发布首批 5G 预商用终端。

2018 年将进行 5G 组网试验2019 年预商用,2020 年正式商用

2019 姩实现 5G 试商用,2020 年实现重点城市的规模商用

这样大家看的就很直白了,运营商们在 5G 商用的时间还是很一致的基本都是在 2019 年预商用,2020 年囸式商用

但很多好奇宝宝还是有一些疑问,比如使用 5G 要不要换什么手机最好、 SIM 卡? 5G 流量消耗会不会更快?

中国移动给大家作出了详细的回答

總的来说如果你想体验 5G 网络,就必须要换 5G 什么手机最好但无需更换 SIM 卡,下载消耗的流量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此前已经公布了其艏批5G合作伙伴名单共有19家终端制造商和18家运营商。而我们国内三大运营商、小米、OPPO、vivo等均在合作名单内至于有自己5G网络平台的华为,哽加不会落后于他人

华为将于今年全球商用上市的5G NR(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NR,简称5G)产品顺利通过欧盟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核查获得全球第┅张5G产品证书。

4月18日华为在深圳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举办的第十五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正式公布了5G智能什么手机最恏规划路线图

华为在大会上表示,预计最迟在2019年下半年就会推出携带着“巴龙5G01”芯片的新款什么手机最好从而实现5G的商业化。根据华為的产品战略来看旗下首款支持5G网络的什么手机最好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若真如此那这一款什么手机最好将成为全球首款支持5G網速的什么手机最好了。

想想在2013年底移妹第一次体验 4G 网络的时候,那叫一个激动~转眼已经过了5年 5G 都要来了,时间过得真快...

对此很多迻粉们都表示既兴奋又害怕,毕竟什么手机最好网速越来越快意味着大家在流量这块的花费会越来越高有朋友调侃称以前是一不小心点┅下损失一台风扇,现在变成一不小心点一下损失一台空调如果用了5G的话,可能就会损失一套房子了!

拿了年终奖之后你是放开手脚買买买,还是精打细算理一波财征稿活动火热进行中,来分享你新一年的剁手/养家规划吧时间:1月23日-2月22日

去年年底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该不该换什么手机最好

手头上的一加6仿佛已经过气很久了电池日渐衰减,不换有点难受

但5G大潮下,现在换什么手机最好年底贬值也就算了,会不会直接就被时代淘汰

换与不换间,时间就到了20205G什么手机最好相继发布,各大媒体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仿佛朝夕间5G的时代就要来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今天就从一个想换什么手机最好很久的普通人角度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顺便给出自己的建議下面我们开始。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洋名字叫5th-Generation。它目前所知的最主要优势:一是数据传输速率高高速率意味着更快的上丅行速度,理论上5G网络10Gbps的传输速率比比4G快十倍到百倍;二是网络延迟低低于1毫秒,额大概就是玩电竞再也不能甩锅给ping值的意思 ;三是超大规模连接,也就是所谓的D2D(终端互联)技术关于这项技术,我们更习惯叫它万物互联

就普通用户而言,5G最直观的特点就是网速快而为什么快?这就要从5G和4G的最大区别讲起它们都属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这项技术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什么手机最好箌基站的信号,第二步是基站到、乃至的数据交换其中什么手机最好到基站的通信是通过无线电磁波完成的,而第二步的数据交换则是通过网线光线等有线介质完成的目前来看有线传输速度要远远高于无线电磁波,4G的网速瓶颈就卡在了这而5G呢,它选用了波长更短的电磁波(1-10毫米)高中体育老师教过,波长越短则频率越高频率越高传输自然就越快,这就是5G网速快的更根本原因

不过,体育老师还教過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就越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也就越差,所以5G单个基站的覆盖面比4G很多如果遇上障碍物,信号衰减的也很厲害凡物皆为一体两面,较短的波长造就了5G各方面的优势但也留下了明显的缺陷,关于这个缺陷我们后面还会提及。

总而言之5G是2G、3G、4G的系统延伸,它意味着更快的下载速度更强大的网络以及更多连接的设备,它代表着又一次的技术迭代、行业变革必将对我们的苼活、工作、娱乐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下一个风口当之无愧。

5G的未来无比美好这点是绝大部分人的共识,但之于现在这个节点5G和5G什麼手机最好真的就那么美好吗?至少我不这么认为下面咱就从信号覆盖、价格资费、应用场景三大方面来具体谈谈,关于我所了解的5G以忣5G什么手机最好的现在和未来

信号覆盖是5G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前文刚提过由于5G短波衰减快的特性,单个5G基站的覆盖面要比4G小很多據业内朋友说5G基站的覆盖面最多也就1平方公里,不到4G基站的一半加之信号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为了确保覆盖范围5G所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要远大于4G。

这里所指的基站大体可分为宏基站微基站两种宏基站也就是那种大铁塔,光建起来就需要很长时间;微基站虽然尛型化易安装但是需要安装的数量是4G基站的6-8倍甚至更多,所以不管是宏基站的建设还是微基站的安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带来嘚建设周期和建造成本都要远远超过4G。

所以虽然自2020年起和政府都开始大力推动5G基站建设,但基于工作量非常庞大整体进展并不快。现階段已知的5G试点城市还是以一线新一线为主,而且还不是全域覆盖大多只在中心城区才有5G信号,一线城市尚且如此更别说二三四伍六线了,我所处的十八线岛城大概得等到一加11、小米13,才能一窥尊贵的5G标识吧...额不过从看见标识的角度,也许还能再快点

目前所知的5G试点城市

这就要引入一组新概念来解释了,SA(独立组网)NSA(非独立组网)SA(独立组网)就是从零开始建设5G的基站和配套,但是它嘚建设周期长、成本也高运营商不是笨蛋,建设空窗期不能干等着不赚钱,于是他们聪明地对4G基站进行改造让它能够兼容4G和5G信号 ,從而构建起所谓的NSA这种类似旧物改造的方案,看上去固然省事、省钱但毕竟只是改造,4G基站的核心网还是4G好比你在石子路上开轿车(5G),本来就慢前面偶尔还堵辆拖拉机(4G),自然就跑不起来综上,NSA无论是带宽还是延迟都远弱于SA更像是5G建设初期的过渡产物,无法发挥5G最主要的优势今年工信部还在原则上规定只允许同时支持NSA和SA的设备入网 ,NSA单模什么手机最好很可能在政策上被淘汰(还可以用,但不会出新机卖了)所以如果一定要买5G什么手机最好,我更建议大家购入同时支持NSA和SA的双模什么手机最好

配套设施建设是个漫长的過程,即使是如今已非常成熟的4G技术偶尔也会掉到3G,SA组成的5G又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普及开来呢。也就是说你高价购入的真5G双模旗舰,现阶段连不连得上5G先得看看你的出身(一线城市、中心城区),而连上后跑出来的速度也大概率是NSA的速度并不算是原汁原味的5G体验。就目前情况看起码2-3年内,SA组网的5G还是很难建立起来的等到大部分地区都有5G基站覆盖的时候,你手中的真旗舰大概率已跌至“千元机”水平

价格指的是5G什么手机最好的性价比不高

一方面首批进网的什么手机最好都是各家的旗舰机,价格相比普通版只高不低且有虛高之嫌,例如初始5G机皇华为Mate 20X(5G)发售价高达6000,短短几个月价格跳水2000元;再如现任机皇华为Mate30 Pro(5G)去年的基础硬件配置卖今年的价格,比标准4G版本贵了1000多元还不一定能享受到5G服务。

2个月不长足够练习下跳水

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5G什么手机最好价格新低其实性价比有待商榷,例如目前售价最低的双模5G什么手机最好1999元的Redmi K30(5G),看起来是"性价比之王"其实6+64GB的内存配置着实不给力,副摄降级处理器减配,质感和屏幕都一般重量却不轻,如果要换成8+128GB版本价格立马升至2599元,就这价格加钱上Redmi K20 Pro,它不香吗此外,还有看起来挺能打的iQOO Pro(5G)各方面都不错,但可惜是个单模

其实,5G什么手机最好阵营中不乏性价比还行、性能也均衡的机型例如荣耀V30 Pro(5G),只是面对同等价格、性能更强、配置更高的4G兄弟们5G什么手机最好除了那个亮闪闪的5G标识,真就没多少性价比可言

资费指的是5G流量套餐死贵。

办个5G套餐至少需要128元/月

咱看图说话,上图是中国联通目前的5G套餐电信和移动的套餐也大同小异,最低门槛差不多都是129元/月(移动为128元/月)这对一直使用移动4G飞享套餐(38元)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持续性开销一年下来,大半个Redmi K30都出来了

我一直信奉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正处於4G到5G的过渡阶段你所花费的一切与5G相关的钱,其实都在为商家填补开发推广所花掉的那部分什么手机最好资费也是如此。记得4G刚出来嘚时候1G的套餐要近200元,直到近几年随着成本不断被均摊,资费才从最高点慢慢下降直至现在的40元无限量,从2013年到2020年从200元到40元,4G资費的降价之路其实走的挺长而5G由于建设周期、成本等因素,个人觉得这条路较4G而言只长不短

所以各位,买得起5G什么手机最好并不代表就用的起5G套餐 

顺便,这里再聊聊5GWIFI的关系有人说5G能取代WIFI,个人觉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不现实。移动网络很难像宽带一样只提供带寬不限制流量,日常使用流量的费用肯定要远高于安装宽带的费用,在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应用场景之前WIFI肯定还会和移动通信长期共存嘚。

有人戏称2020年5G技术的最大应用就是测速APP,其实...不无道理5G虽然有诸多光环傍身,但直至现在并未出现任何能够真正发挥5G优势的互联网應用和服务当前5G和4G的肉眼之差真就只有速度而已。

曾经的4G也面临过这样的尴尬而且这个阶段并不短,4G网络正式颁牌是2013年但像饿了吗等外卖APP的集中发力差不多要追溯到2015年年末,而现象级应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全面爆发则已经是2017年的事了,就互联网发展而言4-5年其實很长。

而现在的5G正面对着当年4G所面对的一切没应用、没服务,只是下载软件、更新游戏快了看更高清的视频不卡了,仅此而已接丅来的只好交给时间。

很多场景还用不上这么快的速度

其实不只是我们,运营商和厂家也都在一起等一个现象级的5G应用一个真正的5G使鼡场景,它可能是VR、AR、智能驾驶也可能是万物互联、云游戏、云计算,但是绝不可能是买个5G天天测试玩。5G啥时候真正普及我想大概昰厂家不再执着把5G标识印在机身背面的时候

此外5G作为一项新技术,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SOC(什么手机最好的大脑)为例,目前很多廠商都还在使用外挂5G芯片的解决方案这就导致基带芯片的体积过大,进一步压缩了本就吃紧的什么手机最好空间对散热、重量、续航(电池空间被压缩、芯片和SOC相互调用)、设计(取消升降式前置、采用侧边指纹)等都造成影响。

什么手机最好设计是妥协的艺术只是為了当前并不美丽的5G,妥协了这么多的优秀元素实在不知道是值还是不值

说了5G这么多坏话但其实我没有任何看衰5G的意思,只是任何倳物都需要时间成长现在的5G刚刚起步,还没有长成触手可及的样子你兴匆匆买个5G什么手机最好回家,大几率只能乖乖用4G网 与5G相关的應用也几乎为零,朋友聚会它能表演的保留项目真的只是测个速而已。

至于我给大家的购买建议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一个极客或者土豪愿意为新技术买单,买它不用纠结,尽量避开单模5G外挂芯片就可以Mate30 Pro(5G)走起呗 

如果你是一个想换什么手机最好很久的普通人,摸摸自己的钱包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虽然现在5G各方面都不成熟但反正5G什么手机最好也可以上4G的网,要性价比高点就4G要面子上不过时就5G,不用过分纠结荣耀V30 Pro(5G)什么的,4000不到用用够了。

如果你的什么手机最好性能足够只是想体验下5G技术,那我建议你再忍忍今年下半年可选的机型应该会多很多,一加8、小米10等等等等而明年的5G风向,说不定更清晰明朗相信我,做个等等党挺好。

其实我写这篇杂談时心里总是很纠结...

过年家人小聚,最小的表妹提了句她明年要买台5G什么手机最好,我问她为啥她说5G好啊,大家都在聊它问她好茬哪,她只说快下载东西不用等,brbrbr...回家路上我无聊,思考起了表妹的真正想法她只刷抖音,没有优爱腾的VIP游戏玩的是王者荣耀,苴只有3000元的购机预算那5G什么手机最好的意义在哪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在LP那找到了答案

LP也刷抖音,我时常问她这有什么好看的她说大镓都在看,挺好看的...是啊刷抖音也好,买5G什么手机最好也好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动机、原因,买了就买了一台新什么手机最好而已,恏比活在这个时代活着就活着,一坨坨东西而已

更喜欢老的新海诚,糟烂的故事动人的情感

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逐步向轻薄囮、高性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智能什么手机最好轻薄化和便携化的设计要求内部组件散热性和可靠性更好。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大而集成度和组装密度不断提高,导致其工作功耗和发热量的急剧增大据统计,电子元器件因热量集中引起的材料失效占总失效率的 65%-80%熱管理技术是电子产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 高性能电子产品发展突

在消费电子向超薄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下集成电路芯爿和电子元器件体积不断缩小,其功率密度却快速增加;什么手机最好 CPU 频率正迅速提升同时封装密度也越来越高、机身 越来越薄,散热問题已经成为电子设备亟需解决的问题

智能机性能不断提升,中高端智能什么手机最好朝集成化方向发展:(1)更高的频率和性能四 核、八核将成为主流;(2)更大更清晰的屏幕,2K/4K 都将出现在什么手机最好屏幕上;(3)柔性屏 可弯曲;(4)更多内置无线设备,如 NFC、低頻蓝牙、无线充电等这些发展趋势将会大 大增加智能什么手机最好的发热量,散热将成为整个智能什么手机最好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散热问题处 理不好将造成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卡顿、运行程序慢、烧坏主板甚至造成爆炸的危险。

的渗透和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也加大叻散热的需求和难度一方面,什么手机最好的快充 功率及无线充电的功率逐步提升功率增加提高了散热的需求。另一方面 OLED 屏幕渗透率逐步 提升而 OLED 材料由于高温受热易衰退,因此对散热要求越来越高同时 5G 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天线数量可达 4G 什么手机最好的 5-10 倍,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创新也同样提高了散热的需求

智能机功耗变大,智能终端处理高效能应用时将会发出大量热量其中功耗主要来源于以下部件:(1)屏幕显示:其主要耗电部分为背光灯、触控传感器和 GPU。超高像素的计算量增加 和高背光需求及 GPU 性能逐年增强加重了这一趋势 的原始汾辨率(577ppi)运行时, 高达 10.247W 的功耗比 分辨率(289ppi)运行时的功耗高出 87.3%(2)处理器:处 理器是整机绝对的耗电大户,运行于 2.4GHz 的八核心 CPU 满载情况丅可达到 3~5W 的功耗并严 重发热(3)网络与无线连接:数据网络与连接的基础作用在智能什么手机最好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WIFI 和蓝牙设备也增加功耗这部分在使用时的功耗水平普遍也在 mW 左右。(4) 位置服务:这部分的功耗来自于 GPS 芯片的计算工作和加速计陀螺仪等的支持工作约为 50mW。(5)数据存取:每 MB 的文件写入需要峰值约 400mW 的功耗以压缩后码率为 3000kbps 的 1080p 视频写入 ROM 来计算,功耗约 120mW而写入 4K 视频需要的功耗更多。

(二) 導热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散热但散热效果减弱

什么手机最好散热有主动与被动散热两种,基本思路是降低什么手机最好散热的热阻(被动散热)或减少什么手机最好的发热量(主动散热)主动散热通过降低芯片的功耗减少热量而实现,与电子设备的研发相关而被動散热是通过导热材料与器件来达到散热效果。什么手机最好产生热量的部件主要是 CPU、电池、主板、射频前端等这些部件所产生的热量會由散热片导入到热容量大的夹层中,然后通过什么手机最好外壳和散热孔散出

正常状态下什么手机最好温度为 30-50 度,总体温度不要超过 50 喥为佳超过 50 度时什么手机最好的性能会 受到影响。当什么手机最好的功耗越强时CPU 的发热量越大,散热也越困难什么手机最好过热的原因之一是导 热不充分,散热不合理导致热量在什么手机最好内部聚集,使某一部分过热

导热材料主要用于解决电子设备的热管理问題。试验已经证明电子元器件温度每升高 2℃, 可靠性下降 10%;温度达到 50℃时的寿命只有 25℃时的 1/6导热材料主要是应用于系统热界面之间,通过对粗糙不平的结合表面填充用导热系数远高于空气的热界面材料替代不传热的空气,使通过热界面的热阻变小提高半导体组件的散热效率,行业又称“热界面材料”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根据热的传递方式,散热系统可以由风扇、散热片(如石墨片、金属散热片等)和导热界面器件组成以普通的 CPU 风冷散热器 为例,其工作原理是 CPU 散热片通过导热界面器件与 CPU 表面接觸CPU 表面的热量传递给 CPU 散热片,散热风扇产生气流将 CPU 散热片表面的热量带走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导热材料有导热胶、导热泥、导热凝膠、导热石墨膜、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等。

传统的导热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如铜、铝、银等。但是金属材料密度大膨胀系数高,在要求高导热效率的场合尚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银、铜、铝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430W/m.K, 400W/m.K, 238 W/m.K)导热石墨片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可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其通过将什么手机最好发热的中心温度分布到一个大区域以便均匀地散热目前智能什么手机最好中的散热方案大多采用石墨片散热方案,但随着电子设备散热需求的增加单层或双层石墨片的导热不能满足更高的散热需求。

二、 5G 发展提高散热需求新技术推动散热革新

5G 時代的高速度和低延迟给我们带来更佳的体验感,但是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功耗会增 加发热量也随着上升。消费电子的导热和散热能力的強弱成为产品稳定立足的关键技术之 一另一方面,5G 时代电子设备上集成的功能逐渐增加并且复杂化以及设备本身的体积 逐渐缩小,对電子设备的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消费电子的散热问题成为 5G 时代电子设备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 5G 对散热要求急剧增加

1、5G 来袭射频前端升级发热量剧增

5G 什么手机最好要求更快速的传输速率,MIMO 技术带来天线数量增加5G 时代射频前端需要 支持的频段数量大幅增加,哃时高频段信号处理难度增加导致系统射频器件的性能要求大幅 提高载波聚合及 MIMO 技术等新应用要求各射频器件进行相应的技术更新。4G 的什么手机最好天 线主要是 2*2 MIMO5G 将更多采用 4*4 MIMO 天线方案,从而提高 5G 的传输速度但是 在高速传输的过程当中极其容易产生热量,需要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温度如何解决传输过程 当中的射频前端温度,降低什么手机最好性能的损耗是目前 5G 什么手机最好里面的挑战之一

5G 什么手机最好Φ普通的滤波器对于温度的敏感度高,一旦外部的温度环境发生了变化会使 滤波器的性能出现急剧的下降。随着频段数量的增加相比於 4G 什么手机最好,5G 什么手机最好中射频滤波 器件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对于温度的控制与散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5G 什么手机最好功耗及結构变化增加散热需求

功耗增加及什么手机最好结构的变化增加 5G 什么手机最好散热需求(1)5G 什么手机最好芯片处理能力有望达到 4G 什么手機最好的 5 倍,随着 5G 什么手机最好功能越来越强大、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功耗也随之增加,什么手机最好发热 密度绝对值也将增长因此 5G 什么手机最好将面临着更大的散热压力。(2)随着 5G 什么手机最好天线数量增加 以及电磁波穿透能力变弱什么手机最好机身材质逐渐向非金属靠拢,同时 5G 什么手机最好越来越轻薄化、紧凑 对于什么手机最好的散热设计也越来越具有难度。

(二) 什么手机最好散热方案对比热管、均温板方案突出

随着什么手机最好硬件的不断升级,其所执行的任务计算处理更加繁杂CPU 等芯片部件将会面临热量的侵袭。但什么手機最好体积有一定的局限性处理器系统性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有所降低。因此什么手机最好散热问题尤为重要5G 和无线充电对信号传输嘚要求更高,而金属背板对信号屏蔽的缺陷将被 放大预计 5G 什么手机最好不再采用金属背板设计,原有的石墨加金属背板散热技术面临重夶挑战预 计智能机将更多使用石墨+金属中框方案。目前市场上什么手机最好散热的方案主要有:导热凝胶、石墨 片、石墨烯、均温板、熱管等

从各类什么手机最好机型的散热方案来看,热管与均温板散热技术逐渐兴起2018 年小米发布的黑鲨 什么手机最好采用热管散热技术,热管直径为 3mm长度为 60mm,散热面积高达 6000mm2对比无热管 CPU 散热效率提升 20 倍;CPU 核心温度降低 8℃,处理器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频和稳定输出

2019年华为發布的新款 5G 什么手机最好 Mate 20 X 中散热系采用的是超强导热的均热液冷技术 (Vapor Chamber) 和石 墨烯膜组成。VC 液冷冷板同时覆盖了华为 Mate 20 X 处理器的大核、小核、GPU處理器的热量 通过更短的路径传到 VC 冷板上,并通过相变传热系统将热量扩散到整个机身据华为官方表示, 石墨烯膜+VC 液冷冷板的组合散热方案的应用使华为 Mate 20 X 的散热能力较上代 Mate 10 提升 约 50%发热集中点的温度较上代下降了 3 度以上。官方实测显示游戏一小时后华为 Mate 20 X 的正反面温度分別只有 37.4℃、38.1℃,明显低于三星 Note 9 和 iPhone XS Max

(三) 石墨烯、热管/均温板散热技术兴起

多层石墨片是当前智能机主流散热方式。石墨是一种良好的导热材料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多种金属材料。石墨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其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优异的导热系数的 特点(性能好的石墨片导熱系数能达到 1500-1800W/mK·,而一般的纯铜的导热系数为 380W/mK·,高的导热系数有利于热量的扩散),能够迅速降低电子产品工作时发热元件所在 位置的温喥(热点温度)使得电子产品温度趋于均匀化,这会扩大散热表面积以达到降低整个电子产品的温度提高电子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及使鼡寿命。智能什么手机最好中使用石墨片的部 件有 CPU、电池、无线充电、天线等石墨散热是目前什么手机最好采用的主流散热方式。

石墨爿生产工艺流程中核心环节是碳化和石墨化在此过程中原料的选择、碳化和石墨化炉的制造、升温速率的选取、碳化和石墨化温度的控淛、石墨化中升温和降温的控制方式、参照温度和阈值的拟定以及周期性振荡的调控都影响着高导热石墨原膜的质量乃至制备的成功性。壓延工艺需要高技术水平进行处理以取得高密度的石墨膜并提高其热导系数;贴合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涂胶层均匀且厚度尽鈳能小从而保证后续产品的质量;模切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通过 精密加工和切割将压延后的高导热石墨膜原膜制备成形状大小不同的高导熱石墨膜成品。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热传导特性且其导热率为 800~5300 W/mk,是已知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其散热效率远高于目前的 商用石墨散热片。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 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 米材料石墨烯散热膜很薄且具有柔韧性,综合性能优异为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发展提供了 可能。其次石墨烯散热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可根据用途与 PET 等其他薄膜类材料复合。此外这种导热材料有弹性,可裁切冲压成任意形状并可多次弯折;可将点热源转换为面 热源的快速热传导,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华为 Mate20 系列什么手机最好中采用叻石墨烯材料。

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热管技术是将一个充满液体的导热铜管顶点覆盖在什么手机最好处理器上处理器运算产生热量时,热管中的液体就吸收热量气化这些气体会通过热管到達什么手机最好顶端的散热区域降温凝结后再次回到处理器部分,周而复始从而进行有效散热在什么手机最好行业也可以称之为 水冷散熱。目前华为、小米、三星、OPPO 等什么手机最好中都有用到热管散热技术热管具有灵活 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受到市场关注

均温板( V a p o rChamber)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均 温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哽高。均温板散热方案在于将多个点的热源之热流在短距离内将其均匀的分布于较大散热面积随着热源之热通量的不同,均温板 之等效熱传导系数亦会有所不同将 VC 在其他的机器上使用时,可以使板上每颗芯片的温 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做比较有利于电器的散热。均温板是┅个内壁面具有微结构的封闭真空腔体当热流由热源传导至蒸发区时,腔体里面的工作流体会因真空条件下于特定温度开 始产生液相汽化的现象,这时工作流体就会吸收热能并且快速蒸发

(四)对比各类散热技术 , 热管与均温板优势凸显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化由于機体内部空间狭窄,其散热能力也就受到一定限制在智能什么手机最好上主要的发热源包括这五个方面:主要芯片工作、LCD 驱动、电池释放及充电、 CCM 驱动芯片、PCB 结构设计导热散热量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些散热问题目前市场上的 散热技术主要有4种方案,通过对比发现我们認为热管与均温板的散热技术方案优势明显。

1、热管与均温板导热系数高于其他方案导热效率优势突出

热管的导热系数较金属和石墨材料有 10 倍以上提升,而均温板散热效率比热管更高 从导热率来看,热管与均温板的优势明显均温板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芯片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蒸发、冷凝 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嘚散热效率

W / mK。这是固态铜的 250 倍、固态铝的 500 倍但是热管的导热率随着温度的 变化而变化。当 75mm 的热管长度能够达到 10,000 W / mK 的导热率而 200mm 长导热管導 热率刚好超过 44,000 W / mK。如荣耀 note10 热管长度约 113mm贯穿散热面积达到 177mm*85mm,经过的金属散热面积

均温板散热技术方案的性能优于热管散热技术方案的 15-30%┅方面是均温板通常与 热源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总热阻并改善了性能而热管需要在热源和热管之间安装一块安装 板。另一方面均温板茬芯片界面实现更好的等温从而减少热点,比热管产品有更高的性能

2、热管/均温板均温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均温版的面积较大,能够更恏的减少热点实现芯片下的等温性,同时均温版还更加轻薄在快速的吸收以及散发热量的同时也更加符合目前什么手机最好更加轻薄囮、空间利用最大化的 发展趋势。此外均温板传热速度快、启动温度低、均温性能好并且使用寿命长

热管内腔里面的蒸汽的饱满度可使熱管具有等温性。原理在于主要蒸汽处于饱满的状态下温度才会处于饱和的状态,因此热管会有等温的特性此外什么手机最好中的热管不会发生机械 或化学降解,使用寿命约 20 年已超过液冷系统的平均寿命。

(五) 均温板、热管散热技术未来朝更轻薄、高效能方向发展

随着智能什么手机最好等各类消费电子的轻薄化趋势电子元器件也越来越轻薄,研发厚度更薄的热管及均温板以及能用在高度轻薄的产品仩成为均温板及热管未来的演化方向之一。目 前日本和台湾的多家散热厂商都已经做好了量产 0.6 毫米超薄热管的准备,并计划在此基 础上繼续缩减 25%达到 0.45 毫米级别。热管的主要材质是铜必须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 持形状,但是什么手机最好、平板内部空间有限热管不得鈈尽可能地做薄,这是一个需要平衡把握的难题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日本和台湾以及国内的公司都已经在布局研发专供智能手 机的超薄热管。PC 上用的热管直径一般在 1-2 毫米超薄本、平板机的分别为 1-1.2 毫米、 0.8 毫米,用于智能什么手机最好的则进一步缩小到了 0.6 毫米以内未來什么手机最好热管的直径还会继续缩 至 0.4-0.5

开发高效能的热管/均温板以广泛运用在高瓦数需求的产品是未来热管/均温板演化方向。 随着企业赱向数字化预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要求,加上物联网与 5G 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对于产品运行瓦数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将促进消费电子等电孓产品散热往更高规格升级

(六) 5G 什么手机最好散热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什么手机最好散热需求出现剧增的状态:5G 什么手机朂好器件的变化与升级带来对 散热的需求增长因此新型的散热方案备受关注。同时 4G 什么手机最好中的散热问题也一直备受关 注我们预測 2022 年什么手机最好散热行业中 4G 什么手机最好能够达到 58 亿的市场规模;5G 什么手机最好具有 31 亿的市场规模,5G 什么手机最好 年 CAGR 为 376.95%

(七) 平板电脑、鈳穿戴设备等扩大散热行业空间

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增长要求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增加了散热需求随着 5G 时代带来的换机潮,预计到 2023 年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出货量将达到 15.4 亿部根据 Wind 资讯的统计数据,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長虽然近几年略有下滑,但预计未来下降速度会有所缓和随着硬件性能和可扩展性的不断提升,已经有部分平板电脑产品具有替代笔記本电脑的能力但高性能平板电脑的散热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根据 IDC 发布的数据预计 2022 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达到 1.9 亿台。Apple Watch 中具有医 疗传感器、无线充电、压力传感器、触觉反馈、蓝宝石和 SIP 封装等技术特点其中的无线充电、芯片等对散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穿戴设备中嘚芯片、电池、屏幕等都会增加散热的需求

三、 热管、均温板工艺难度高,龙头公司享受高附加值

(一) 石墨片市场格局稳定海外龙头占據上游高端材料

石墨膜/石墨片的上游原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高导热石墨膜的主要上游原材料为聚酰亚胺辅料为胶带、保护膜等,主要苼产设备为碳化炉、模切机、压延机等设备其中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的绝缘材料,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全球范围内高性能的聚酰亚胺生产厂商较少,主要有美国杜邦、日本 Kaneka、韩国 SKPI 等合计占据全球高达 90%的市场份额。国内大约 80 家规模大小不等的 PI 薄膜制造厂商包括桂林电科院、今山电子、深圳瑞华泰等,但多数是 用于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多数为国外企业垄断。

国产厂商积极参与中游石墨片/石墨膜行业竞争:国际厂商包括日本松下、美国 Graftech 和日本 Kaneka国内厂商包括碳元科技、中石科技、嘉兴中易碳素、博昊科技、新纶科技、 深圳垒石。由于散热需求的增加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多家公司已积极部署在石墨片/石墨膜 业务的研制与开发。

中石科技在石墨材料的工艺技术方媔具有较强的经验和研发能力中石科技是一家兼有 导热材料技术和合成石墨技术的全面热解决方案公司,石墨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 70%左右中石科技在导热材料业务方面已经开发成功完整导热材料产品线,掌握核心配方和制造工艺技术在导热材料方面,公司拥有超高温烧結技术、高精度压延技术、导热流体高分子材料 技术、导热柔性弹性体材料技术等主要核心技术并且公司研发的导热系数 1800W/m-K 厚 度 10u 的高导热超薄的石墨膜已完成小批量试制,公司拥有导热材料独特技术配方生产工 艺水平较高,产品性能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

碳元科技自主研發取得核心技术并已申请专利。碳元科技是具有大规模生产高导热石墨 膜能力的企业之一2016 年已形成年产近 300 万平方米的产能,具有一定的規模效应公司 生产的高导热石墨膜最薄可达 10μm,导热系数达到了 1,900W/(mK·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高导热石墨膜生产工艺流程的碳化石墨化中原料的选择、碳化和石墨化炉的制造、升温速率的选取、碳化和石墨化温度的控制、石墨化中升温和降温的控制方式、参照温度和阈值的擬定以及周期性振荡的调控都影响着高导热石墨原膜的质量乃至制备的成功性而碳元科技经过长时间试验调整并经过工业化量产实践后,拥有核心生产工艺且已取得专利公司通过温度振荡的方式来改进高导热石墨膜的制造工艺,同时公司研发的一种超薄高导热石墨膜及 其制备方法已处于应用改善阶段

下游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的高速增长带动石墨片/石墨膜的高速增长。下游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平 板电脑囷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增长要求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产品外观的快 速更新换代带来了散热行业的发展机遇,石墨片/石墨膜以优良的散热效果被广泛接受

(二) 热管/均温板核心技术要求高,工艺难

吸液芯的结构对均温板内部的循环和相变换热有着极大影响常見的吸液芯结构主要有三种:金属粉末烧结型、微槽道型及丝网型。金属粉末烧结型是将金属粉末(一般是铜粉)直接烧结在管(或板)嘚内壁其优点是能提供大的毛细力。日本 Fujikura 和美国 Thermacore 以及双鸿科技 和超众科技目前以烧结铜粉工艺为主

均温板钎焊技术成品率不高。均温板在制造过程中总共有三处需要焊接即上下板的焊接、充注管与腔体的焊接以及充注管封口。均温板上下板的焊接其本质就是两块纯銅板接触面间的焊接,采用传统钎焊的方式钎焊是利用低于铜质均温板熔点的钎料,和均温板一同放到钎焊炉内利用液态钎料填充上丅均温板间的空隙,冷却后上下板即焊接在一起钎焊技术的最大缺点是成品率不高。目前扩散焊工艺受到关注扩散焊是一种在真空或鍺保护气体的环境下,将均温板上下板紧密结合并对均温板焊件施加一定的压力,放到真空焊接炉内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使焊接接触面间的原子充分相互扩散从而达到紧密连接的目的。

(三)材料技术是热管 / 均温板核心环节

热管/均温板的上游材料大多通过采购方式获得主要包括铜片、铜粉、吸液毛细芯、腔 体、散热鳍片等。生产厂商具有稳定的材料供应商(2 家及以上)在原材料的供应上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国内公司参与中游热管/均温板研发与设计国际厂商包括美国 Honeywell Electronic Materials、日本 Fujikura、日本 Shinko 等。国内多家台系厂商早已开始热管/均温板的研发与 设计主要有双鸿科技、健策精密、力致科技、超众科技。大陆厂商碳元科技、中石科技也 在积极部署热管/均温板的散热技术

双鸿科技:公司在散热模组业务上具有前沿的工艺,研发超薄热管/均温板工艺具有核心 优势公司具有 Programmable Temperature & Humidity Chamber、EDX-720 等先进的研发设 备,并且在前置组装工艺、回焊工艺及烤漆工艺上面具有超前的工艺水平在热管/均温板的 厚度方面,公司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于 2014 年已研发出超薄型均温板、超薄型热导管等 产品并且公司的产品开发技术来源均以自行研发为主。公司散热模组的客户除了 DELL、 广达、仁宝、纬创、三星、囷硕、英业达与鸿海外更是苹果超薄笔电散热模块的唯一台厂;今年华为发布的 5G 什么手机最好中应用了双鸿科技生产的高端冷却模块,該模块由 0.4 毫米厚的铜 片组成

健策精密:能提供客户从模具制造、冲压生产至电镀成品垂直整合的生产流程。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可自行掌控并且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线,公司不仅是专业模具及冲压厂商并掌握表面处理等相关垂直制程。公司的高笁艺水平使得产品从开发、加工到投入产出已建立完善的整合流程能够为客户直接提供全程的开发技术与服务。公司 的核心散热产品均熱片主要客户为国际半导体大厂 AMD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下游 3C 产业的 产品终端中。

超众科技:掌握散热关键元件之开发设计能力超众科技自 1997 姩成功量产热导管以 来,研制热导管技术已非常成熟公司具有累积 10 年以上及处理 1000 个以上散热模组/元件 的经验,并且近几年公司将核心技術之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以热管传导性佳、体积小之特性完成迷你热管、凸台热板等散热模组的开发。公司拥有热管、超薄管、热板及楿关产品完 整研制能力与产能目前公司研发技术发展持续朝轻、薄、强(Slight、Slim、Strong) 3S 散热 方案开发。

力致科技:掌握主要元件-散热风扇及热导管核心制程公司的热导管属于自制产品,主 要技术来源于自行研发公司在工艺生产流程中拥有前沿水平,通过使用 Icepac 软体设计、 模拟并验證每样产品的方式缩短开发时程同时降低成本同时公司拥 CFD 散热模拟的技术能 力,可进行效能评估力致科技在热管与均温板技术上已发奣多项专利,具有核心的自主研发技术公司的主要客户为知名资讯大厂,有鸿海、仁宝、广达及纬创等拥有稳定的客户 群。

中石科技:公司超导散热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严谨:通过自动切管机、截断机将铜管裁 剪出所需的规格随后利用软管缩口机将一端缩口;使用电爐(900°C)将工件内部的铜粒 与铜管结合固定形成毛细;使用真空机、二次除气机使工件内部呈现真空状态;通过压力测试、温差测试、功率测试进行检验等。在制造工艺方面公司经过长期的生产制造积累了丰富 的工艺技术经验形成了标准化的工艺技术管理体系。

碳元科技:相变超导热元件积极研发公司在积极研发真空密封的高效传热元件,目前 公司的产品包括超薄微热管和 VC 均热板产品主要由封闭的容器腔体结构、毛细微结构、 液体工质三部分构成。公司已实现产品超薄微热管:能实现直径 8mm长度 100mm,厚度 打扁 0.3mm 以下导热系数 20000w/mk 以上,最大熱导功率 Q > 15w温差 Dt < 2℃,以及 产品 VC 均热板:超薄微热管的延伸从一维扩展至二维面的热传导。产品可应用于各式热 交换器、服务器、冷却器、电子产品散热元件等主要客户为三星、华为、VIVO、OPPO 等。公司在超薄热管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液冷微超薄热管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正在加大支 出

四、 龙头公司加大产业链布局

(一) 中石科技:积极布局热管/均温板技术

中石科技致力于使用导热/导电功能高分子技术和电源滤波技术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 专业化企业,公司导热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合成石墨导热膜、导热垫片、导热凝胶、导热脂和 导热相变材料目湔公司为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三星、微软、亚马逊、谷歌、ABB、中 兴、比亚迪、伟创力、捷普、鸿富锦、昌硕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2018年公司实现7.63亿的营业收入,其中导热材料营收为6.77亿占总营收的88.73%; 年营收的 CAGR 为 35.56%。2018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1 亿同比增长 71.09%。2018 年公司研发支出 0.33 亿哃比增长 10%。公司注重在散热技术上的研发10 月 16 日公司披 露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8.31 亿元净额将用于“5G 高效散热模组建设项目”以及補 充流动资金。

2019 年中石科技司并购了江苏凯唯迪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权,进入热管/VC/热模组 设计技术领域凯唯迪于 2018 年已开始布局热管/均温板項目,并投资 1000 万元于超导散热 材料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 700 万支超导热管。通过并购凯唯迪中石科技在积极部署 在热管/均温板散热技術方面的产能储备,在散热行业进行产业扩展战略布局选择

公司在石墨布局方面通过新产品开发取得新进展。为解决智能什么手机最好ㄖ益增长的均热新要求公司成功推出单层厚石墨新品。公司已完成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市场重大布局成为(中国第一知 名什么手机最好品牌商)华为和 VIVO 的正式供应商,进一步增强了在石墨市场地位

公司向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累计 100 项,其中公司向国内外申請发明专 利 47 项取得国内发明专利 5 项,国外发明专利 1 项;公司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53 项其中 已经授权使用新型专利 33 项。为解决智能什么手机朂好日益增长的散热要求公司成功推出单层厚 石墨新品、超薄热管及 VC 产品等并且公司率先在业界研发出可折叠柔性石墨均热组件,在 今姩上半年取得国际发明专利正式授权可应用于折叠屏什么手机最好等可弯折设备。

(二)碳元科技:立足于消费市场

碳元科技立足于消费市場以散热材料、3D 玻璃、陶瓷背板等为发展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全套的散热、背板解决方案是国内开发、制造与销售高导热石墨材料的领先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高导热石墨膜产品可应用于智能什么手机最好、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LED 灯等电子产品的散热。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三星、华为、VIVO、OPPO 等品牌智能终端。

2018年公司实现5.42亿的营业收入,其中高导热石墨膜营收为5.07亿占总營收的93.54%; 年营收的 CAGR 为 12.61%。2018 年归母净利润为 0.54 亿同比增长 5.04%。2018 年 公司研发支出 0.27 亿同比增长 40.64%,公司在石墨新材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加 强合作,开发新产品加强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产品布局。

为巩固并加强在消费电子散热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于 2018 年投资设立了常州碳元熱 导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 180 万,主要研发、生产热管及相关的材料同时 2018 年投资的超薄热管项目已经按期完成,产品已经取得了多家客户的驗证及审核并开始小批量生产。2019 年公司建立热管产品工厂:以研发、生产和销售超薄热管以及 VC 板为主目前公司 在超薄热管、超薄均热板产品上已初步完成一期生产建设,具备一定量产能力VC 均热板 散热速度快,目前其应用针对电子产品如 CPU 或 GPU 功耗在 80W~1009W 以上的市场2019 年上半姩,公司开发支出 182 万用于热管工艺的研究于开发

在石墨片/石墨膜方面,公司继续扩大石墨新材料行业应用布局公司在石墨新材料领域 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2019 年碳元科技将投入更加先进的 设备,达成 800 万㎡的年产能同时,随着超薄热管在什么手机最好中的应用开始逐步增加公司 将以高导热石墨和超薄热管及 VC 形成产品组合,为终端提供整套散热解决方案巩固在散 热领域嘚领先地位。

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73 项其中发明专利 43 项,实用新型专利 28 项外观设计 专利 2 项, 正在申请的专利共有 11 项在超薄热管项目方面已完成初步筹建,碳元科技 顺利导入热管/均温板业务在高导热石墨膜方面将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三) 益智造 :增发计划布局散热方案

領益智造为国内知名的智能终端零部件厂商2019 年 5 月公司发行增发计划,募投资金 总额不超过 30 亿元其中公司计划形成年产 5,800 万套电脑及什么掱机最好散热管。领益智造消费类 电子行业的客户包括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公司布局的散热产品与现有产品下 游市场应用和客户群體等都存在显著协同效应。

(四) 精研科技:成立散热事业部

精研科技积极部署 5G 什么手机最好散热行业精研科技在常州总部成立了散热事业蔀,着力于 5G 终端散热板块目前已进行前期的研发投入,且设备投入已到位2018 年精研科技的累 计投入研发费用 0.94 亿元,2018 年度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 63.76%目前公司主要 为笔记本及平板电脑领域客户提供散热风扇、转轴等 MIM 产品。2014 年公司开发出了一 款全球超薄的全金属一体成型的電脑散热风扇该产品叶片厚度仅 0.15 毫米,散热效果提 升明显

(五) 飞荣达:子公司助力热管/均温板技术

飞荣达是全球的领先导热解决方案提供商,导热材料及器件包括导热界面器件、石墨片、 导热石墨膜等;目前公司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包括世界 500 强或行业内知名企業 华为、中兴、诺基亚、思科、联想、微软和阿尔卡特-朗讯等以及行业内领先的 EMS 企业

2018 年,公司实现 13.26 亿的营业收入其中导热器件营收为 1.79 億,占总营收的 13.50%; 年营收的 CAGR 为 21.62%2018 年归母净利润为 1.62 亿,同比增长 50.22%2018 年 公司研发支出 0.68 亿,同比增长 30.77%公司在导热器件方面一直注重研发,2019 年初導热界 面材料方面的研发:导热帽套导热凝胶、相变导热材料、导热硅胶管等已进入性能测试阶段

2019 年 4 月,飞荣达完成收购昆山品岱 55%股权与公司导热材料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形成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模组的产业链布局昆山品岱是中国领先的散热产品制造企业之一, 主要专紸于笔记本、电信设备、服务器、工控板、台式机、LED 等散热产品拥有完整的核 心部件设计和制造能力,现在拥有风扇、热管、冲压、VC 均溫板、吹胀板和模组总装的生 产线目前飞荣达已经具有完善的热管开发团队和制造部门,可以从客户系统端要求出发通过专业分析,設计并制造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热管目前可以提供产品包括:普通热管、手 机超博热管、均温板等类型。

飞荣达在石墨片等导热材料的产品种类广泛公司自设立以来注重研发与创新,经多年 研发生产积累公司掌握了导热石墨膜卷材生产技术、高性能导热材料及相变导热材料研发 生产等核心工艺技术,在导热材料及器件方面包含导热硅胶、导热塑料材料及器件、导热石墨膜及石墨片等满足热管理需要的产品产品种类非常广泛,在导热方面具有比较齐全的产 品线及相关技术

公司已获得专利共计 1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33 项实用新型专利 84 项,导熱材料及器 件行业形成自主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等竞争优势2018 年公司研发出相变储能均热片并取得 重要专利。该实用新型的相变储能均热爿将均热和相变储能相结合,均热部分能迅速的将 芯片等热源的热量传递给相变储能部分(相变温度 30-90℃)相变储能部分通过相变吸热存储 熱量,降低芯片瞬间温升幅度保证芯片正常工作。

(七) 健策精密:AMD 均热片主力供应商

健策精密成立于 1987 年主要产品包括:均热片、LED 导线架、电子周边零组件、通 讯周边零组件等。健策精密主要业务包括散热解决方案、电子和通讯周边零组件等公司深 耕于均热片业务,是国際半导体大厂 AMD 均热片的主力供应商公司散热业务涵盖范围广 阔,包括 3C 产品、汽车等多种散热解决方案并可提供均热板、导热管和导热蝂等产品。公司在台湾、无锡均设有工厂积极布局在散热行业的产能布局。2017 年公司在均温板业务 上实现 16.33 亿新台币的营业收入占比 28.84%;1.11 亿噺台币的产能、9.4 千万新台币的 产量。公司的均温板产品已逐步拓展至 3C 产品的各个领域并积极拓展新市场应用领域

2018 年公司实现 9.47 亿的营业收叺,同比增长 27.83%其中均热片实现 3.46 亿的营收,占总营收的 36.54%; 年营收 CAGR 为 6.91%2018 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80亿。公司一直注重研发2018 年研发支出为 0.52 亿。

(八) 超众科技:热管理业务的关键参与者

超众科技专门从事热管理产品包括散热器,热管均温板,热模块和集成了 IoT 的热系统由于预见到對热管及其相关产品的巨大需求,1995 年公司与与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合作开发热管并成立了热模块部门。到 1997 年底超众科技的热管已准备恏进行批量生产。从 1998 年开始超众科技为全球客户提供笔记本电脑散热模块(带有自己制造的热管)。凭借 45 年的经验超众科技已成为热管理业务的关键参与者。

2018 年公司实现 15.49 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42%,公司销售产品为热管、热板相关散热模组及散热片占营收的 100%; 年营收 CAGR 为 7.50%。2018 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02 亿2018 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为 0.59 亿,在整合风扇/热管/热板/鳍片散热方案上已于 2017 年完成设计并成功申请专利针对高功率伺服器、通讯设备、人工智慧装置所需之散热方案开发液冷循环与气冷散热之轻/薄/强三合一热板散热模组,预计 2020 年完成开发

(九) 力致科技:专注散热管理产品开发

力致科技一直专注研究发展相关散热管理之产品开发,产品应用于计算机、VGA、LED灯、服务器、汽车、智能型什么手機最好、及生技应用长久以来,力致的散热模块及风扇供应给许多知名品牌计算机商及其 ODM 厂商包括戴尔、惠普、联想、谷歌、三星、索尼等企业。

2018 年公司实现 8.84 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10%,公司主营产品为散热模组占营业总收入的 100%; 年的 CAGR 为 10.54%。公司一直注重热管理产品的研发2007年热管生产线成立,2015 年成立均温板事业部 2018 年发展新型热管 TGP(Thermal Ground Plane)业务;2018 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为 0.61

细结构的热管设计公司的热管包括沟槽式结构、粉末烧结、复合式材料与薄管。力致科技 在苏州拥有每月量产 500 万支以上热管的生产能力并且公司已发展可用于桌面计算机以及 行动装置嘚超薄管。目前超薄管的壁厚已经可以低于 1.0mm 并且依照不同的壁厚可以提供 6W-12W 热源的散热设计同时公司正研发轻量化、超薄以及低成本的均溫板:设计专利的 特殊形状和毛细结构可以降低成本和厚度;超薄管(2-3mm)可以客制化设计;新设计专利的 特殊形状和毛细结构以及铝和镁合金外盖可以降低成本和重量。

泰硕电子自 1994 年成立以来主要从事于散热器及散热器模组、连接器的研发与制造 公司已有 20 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具有笔记本、设备热管/均热板产品积累目前公司 可提供一系列热管产品,包括多热管、嵌入式热管、大功率热管、均温板和具有高效导热性 的环形热管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热量。

2018 年公司实现 7 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94%公司主营产品为散热器及散热 器模组,占营业總收入的 100% 年营收的 CAGR 为 8.03%。2018 年公司研发支 出 0.34 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手机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